高一化学必修一练习题(二十)
- 格式:doc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化学科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B. 化学只研究纯净物的性质和变化C.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用途的科学D. 化学是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科学2.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氯化钠溶液C. 蒸馏水D. 铜锌合金3.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 原子是不可分割的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元4. 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 分子是不可分割的C.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5. 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B.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C.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D.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均不含离子键和共价键6.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必定同时存在B.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必定不同时存在C.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不同时存在D.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必定是同一种物质7.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化学方程式只能表示化学反应B.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C.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D.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体积比8. 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B.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物理变化C.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D.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自然现象9.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 合成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 复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10.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B.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热力学性质C.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50分)1. 填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氢氧化钠()(2)硫酸铜()(3)氯化钾()(4)二氧化碳()2. 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填写反应类型:(1)2H2 + O2 → 2H2O ()(2)CaCO3 → CaO + CO2↑ ()(3)Zn + CuSO4 → ZnSO4 + Cu ()(4)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3.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1)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2)还原剂在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3)氧化剂和还原剂必定同时存在()(4)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不同时存在()4. 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1)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2)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3)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4)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不变()5.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1)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2)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成正比()(3)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有关()(4)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性质有关()三、解答题(共30分)1. (15分)根据以下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1)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高一化学必修一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元素属于碱金属元素?A. 钠 NaB. 镁 MgC. 铝 AlD. 氯 Cl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规律是:A. 泡利不相容原理B. 能量最低原理C. 洪特规则D. 所有上述规则3.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主要区别在于:A. 离子键是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B. 共价键是金属和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C. 离子键是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D. 共价键是金属和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4. 以下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NaClB. MgOC. HClD. CaF25.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氧化物?A. CO2B. H2OC. Na2OD. CH46. 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A. mol/LB. mol/kgC. kg/molD. mol/m37.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了:A. 元素的化学性质B. 元素的原子量C. 元素的核外电子数D. 元素的名称8. 以下哪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A. 2H2 + O2 → 2H2OB. 2H2O → 2H2 + O2C. 2CO + O2 → 2CO2D. 2CO2 + 2H2O → C2H4 + 2O29. 以下哪个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A. HCl + NaOH → NaCl + H2OB. 2H2 + O2 → 2H2OC. CO2 + 2NaOH → Na2CO3 + H2OD. 2H2O + 2e- → H2 + 2OH-10. 以下哪个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A. 2H2O → 2H2 + O2B. 2H2 + O2 → 2H2OC. 2H2 + O2 → H2OD. 2H2O + 2HCl → 2HClO + H2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原子核由质子和______组成。
2.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特点是具有______个价电子。
3. 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其中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______作用形成的。
中学化学必修一二练习题(一)化学必修一1、2章(1~14题)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钠的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易变质,最终变为过氧化钠B、钠在工业上用于制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化合物C、钠与水反应时,会发生猛烈爆炸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置换出红色的铜2、下列不能通过单质间反应而制得的物质是()A、CuCl2B、cuSC、FeCl3D、FeS3、下列物质的溶液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Ba(OH)2B、CH4C、Cl2D、HCl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 Cl2 === Fe3++ 2Cl-B、Al2O3与NaOH溶液反应Al2O3+ 2OH- === 2[ Al(OH)4]-C、FeCl3溶液与铜Fe3++ Cu=== Fe2++ Cu2+D、用醋酸除水垢2CH3COOH + CaCO3 === 2CH3COO- + Ca2+ + H2O + CO25、下列离子组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NO3-、Fe2+、Na+B、K+、Ba2+、OH-、SO42-C、Ag+、NO3-、Cl-、K+D、Cu2+、NH4+、Br-、OH-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分胶体与溶液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分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7、下列物质中,含氧原子数不同的两种物质是()A、质量比为2:1的SO2和O2B、9g水和23g乙醇C、标况下44.8L的NO和100ml5mol/L的硫酸溶液D、物质的量相同的H2SO3和FeSO4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B、离子化合物肯定是电解质C、氨水呈弱碱性,故NH3是弱电解质D、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9、物质在反应中可表现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下面方程式中划线的物质,能在同一反应中同时表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有()①3FeO + 10HNO3 === 3Fe(NO3)3 + NO + 5H2O②C + 2H2SO4 (浓) === CO2 + 2SO2 + 2H2O③8NH3 + 3Cl2 === NH4Cl + N2④2Na2O2 + 2H2O === 4NaOH + O2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全部 10、下列改变必需加入其他物质作还原剂才能发生的是( ) A 、CuOCuCl 2 B 、CO 2 CO C 、I - I 2D 、H 2O H 211、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 NaOH 溶液100ml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称取8gNaOH 固体,放入100ml 量筒中,边搅拌边渐渐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B 、称取8gNaOH 固体,放入100ml 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C 、称取8gNaOH 固体,放入250ml 烧杯中,用100ml 量筒量取100ml 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D 、用100ml 量筒量取40ml 5mol/L NaOH 溶液,倒入250ml 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 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渐渐倒入烧杯中12、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在括号内),请写出选用的试剂及除杂质时的离子方程式: (1)FeCl 2(CuCl 2)选用试剂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HCO 3(Na 2CO 3)选用试剂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H 3COOCH 2CH 3(CH 3COOH) 选用试剂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13、在反应2KMnO 4 + 16HCl === 2KCl + 2MnCl 2 + 5Cl 2 + 8H 2O 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HCl 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若有7.3g HCl 被氧化,则产生Cl 2的质量为_______,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 mol 。
新教材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检测卷(物质及其变化)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氧化铝B.浓硫酸C.单晶硅D.金刚砂【答案】C2.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C.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答案】D3.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答案】A4.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B.熟石灰C.稀盐酸D.无水乙醇【答案】C【解析】氢氧化钠固体、熟石灰属于电解质,但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A、B 不选;无水乙醇属于非电解质,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D不选。
5.在溶液中能与Ca2+反应的离子是( )A.Cl-B.NO-3C.CO2-3D.H+【答案】C【解析】CO2-3能与Ca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6.《天工开物》中记载“铁器淬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该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为( )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答案】B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100 nm的粒子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答案】C8.现有如下各实验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是( )A.将1 g KCl加入10 g沸腾的水中B.将1 g可溶性淀粉加入100 g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C.将1 g CaCO3粉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振荡D.将1 mL汽油与5 mL水充分混合【答案】A9.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编号X Y Z示例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A 含氧酸酸化合物B 溶液分散系混合物【答案】D10.离子方程式BaCO3+2H+===CO2↑+H2O+Ba2+中的H+不能代表的物质是( )①HCl②H2SO4③HNO3④NaHSO4⑤CH3COOHA.①③B.①④⑤C.②④⑤D.①⑤【答案】C11.下列各组粒子中,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作氧化剂的是( )A.Fe、H2O、CO2B.Fe3+、MnO-4、NO-3C.Cl2、HClO、Mg D.ClO-、Cl-、Ag+【答案】B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硝酸银与盐酸反应:AgNO3+Cl-===AgCl↓+NO-3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2+C.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2++SO2-4 ===BaSO4↓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3Cu【答案】C13.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稀硫酸溶液:NH+4、Fe3+、Cl-、K+B.使酚酞变红的溶液:Na+、HCO-3、Cl-、Ba2+C.FeCl2溶液:H+、NO-3、Ag+、K+D.无色透明的溶液:H+、Na+、MnO-4、SO2-4【答案】A14.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较好的化学学习方式。
高一化学试题全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盐水答案:C2.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
A.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C.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3.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氢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氦气答案:C4. 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通常()。
A. 少于4个B. 多于4个C. 等于4个D. 等于8个答案:A5.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A. Na和MgB. O和SC. F和ClD. Al和Si答案:B6.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气B. 铁C. 盐水D. 金刚石答案:C7. 酸的化学性质中,具有通性的是()。
A. 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B.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 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8. 碱的化学性质中,具有通性的是()。
A.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B.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A9.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
A. 与酸反应生成氢气B. 与水反应生成氢气C. 与碱反应生成氢气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A10.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
A. 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B. 有电子的转移C. 有物质的生成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元素都是______元素。
答案:碱金属2. 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______价。
答案:正3.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被称为______反应。
答案:中和4. 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___4个。
答案:少于5. 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通常显______价。
答案:负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高一化学必修一的习题及答案高一学子最需要的是多练习试题,这有助于提高成绩。
下面是由我带来的,相信对你的学习会有帮助的。
高一化学必修一的习题:一、选择题1.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 ⑤液态氧⑥KClO3A.碱——①④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D.混合物——②⑤2.下列物质中均为化合物的一组是A.金刚石、干冰、SO2B.KCl、盐酸、NaOHC.CuSO4·5H2O、冰、乙醇D.臭氧、CaCO3、铝合金3.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A.碳酸钠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物B.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片,铁片上出现红色沉淀物C.石灰石溶于盐酸并产生气泡D.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火星四射4.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之间不可能是A.盐和盐的反应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C.酸与碱的反应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5.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石灰水B.豆浆C.泥水D.蔗糖水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7.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1.2 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B. 标准状况下,0.3 mol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 NAC. 常温下,2.7 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0.3 NAD. 常温下,1 L 0.1 mol / L MgCl2溶液中含Mg数为0.2 NA8.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A.硝酸钠、氢氧化钠B.氧化铜、二氧化锰C.氯化钾、二氧化锰D.硫酸铜、氢氧化钙9.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B.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和酒精分离开来C.利用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D.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10.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蒸馏、萃取B.萃取、蒸发、分液C.分液、萃取、蒸馏D.蒸馏、萃取、分液11.下列操作能证明溶液中有SO42-存在的是A.加入硝酸酸化的FeNO33,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有SO42-C.先加入HCl溶液,如果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42-D.向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有SO42-12.氯仿可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下易被氧化成剧毒的光气:2CHCl3+O2光照=====2COCl2+2HCl,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使用前要检验是否变质,你认为检验使用的最佳试剂是A.溴水B.烧碱溶液C.硝酸银溶液D.碘化钾淀粉试纸13.以下是对某水溶液进行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H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
人教版b1-§上学期期中测试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S—32、Cl —35.5、K—39、Na—23、 Ag--108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 .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B .产生丁达尔现象C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D .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2、下列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 .H 2和O 2反应生成水B .锌片投入稀硫酸中C .KClO 3(固体)和MnO 2(固体)混合加热制O 2D .NaOH 溶液和K 2SO 4溶液混合3、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可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 .盐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B .硝酸和氢氧化镁的反应C .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D .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4、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A .Cl 2B .HClC .NH 3D .H 2SO 45.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Fe +2HCl=H 2+FeCl 2B .2FeCl 2+Cl 2=2FeCl 3C .CaO +H 2O =Ca(OH)2D .2Fe(OH)3 =Fe 2O 3 +3H 2O 6、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 、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碳酸B 、BaCl 2溶液与Na 2SO 4溶液;Ba(OH)2溶液与H 2SO 4溶液C 、Na 2CO 3溶液与硝酸溶液;CaCO 3溶液与硝酸溶液D 、石灰石与硝酸反应;石灰石与盐酸7、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 A .1个氢气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L A NB .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44gA N 2C .1000mL0.1mol/L 的NaCl 溶液中,与离子总数为+Na -Cl AN 2.0D .17g 氨气中所含原子数为A N 8、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分别是Na 2CO 3、NaCl 、AgNO 3。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A. 氢B. 钠C. 镁D. 铝2. 以下哪个是单质?A. O₂B. H₂OC. CO₂D. NaCl3.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特点是:A. 非金属元素B. 金属元素C. 稀有气体D. 过渡元素4.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哪个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A. LiB. CC. NaD. Cl5. 以下哪个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A. NaClC. H₂OD. Fe₂O₃6.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规则是:A. 泡利不相容原理B. 洪特规则C. 能量最低原理D. 所有以上7. 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A. 质子数 + 中子数 = 电子数B. 质子数 = 电子数C. 中子数 = 电子数D. 质子数≠ 电子数8.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A. 氢B. 氧C. 氦D. 氖9. 化学键的类型包括:A. 离子键B. 共价键C. 金属键D. 所有以上10. 以下哪个是化合物的化学式?A. HeB. O₂D. N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元素周期表中,第__族元素通常具有最高正价。
12.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__。
13. 根据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__成正比。
14. 原子中,电子的排布遵循__规则。
15. 金属元素通常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侧。
16.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
17.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__层电子数决定。
18. 离子键通常在__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
19. 原子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称为__。
20. 元素周期表中,第__族元素通常具有最高负价。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解释什么是离子键,并给出一个离子化合物的例子。
22. 描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基本规则,并解释它们如何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23. 假设有一个由Na⁺和Cl⁻构成的离子晶体,已知每个Na⁺的半径为102 pm,每个Cl⁻的半径为181 pm。
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方程式》练习题[精选]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 氯酸与氢氧化铵反应的产物是氯化铵和_______。
2. 硫酸与铁的反应的产物是硫酸亚铁和_______。
3. 硫酸与银氨水的反应的产物是硫酸银和_______。
4.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_______。
5.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产物是水和_______。
6.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产物是水和_______。
7. 高锰酸钾与硫酸铵反应的产物是硫酸和_______。
8. 氧化亚铅与盐酸反应的产物是盐酸铅和_______。
9. 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的产物是硫酸钙和_______。
10. 硫酸与氨气的反应的产物是硫和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学方程式:2Na + Cl2 → 2NaCl 是一种 _______ 反应。
A. 氧化还原B. 水解C. 双替D. 合成2. 化学方程式:CaCO3 → CaO + CO2 是一种 _______ 反应。
A. 氧化还原B. 水解C. 双替D. 分解3.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 是一种 _______ 反应。
A. 氧化还原B. 水解C. 双替D. 合成4. 化学方程式:4HCl + Zn → ZnCl2 + 2H2 是一种 _______ 反应。
A. 氧化还原B. 水解C. 双替D. 分解5. 化学方程式:Fe + CuSO4 → FeSO4 + Cu 是一种 _______ 反应。
A. 氧化还原B. 水解C. 双替D. 合成6. 化学方程式: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是一种_______ 反应。
A. 氧化还原B. 水解C. 双替D. 分解7. 化学方程式:CH4 + 2O2 → CO2 + 2H2O 是一种 _______ 反应。
A. 氧化还原B. 水解C. 双替D. 合成8. 化学方程式:2HCl + Pb(NO3)2 → PbCl2 + 2HNO3 是一种_______ 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类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次氯酸钠D. 二氧化碳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浊液不稳定,久置易分层或沉淀B. 氢氧化铁胶体是纯净物C. 浊液、胶体、溶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D. 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可以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铁片放入稀盐酸中:Fe + 2H+ = Fe2+ + H2↑B. 大理石放入稀硝酸中:CO3^2- + 2H+ = CO2↑ + H2OC. 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Cu + 2Ag+ = Cu2+ + 2AgD. 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Cu2+ + SO4^2- + Ba2+ + 2OH- = Cu(OH)2↓ + BaSO4↓4.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B. 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C. 还原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D.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的转移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无色溶液:Na+、Cu2+、Cl-、NO3-B. 酸性溶液:NH4+、Fe2+、Cl-、CO3^2-C. 遇酚酞变红的溶液:Na+、K+、SO4^2-、NO3-D. 碱性溶液:I-、AlO2-、SO3^2-、NO3-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 过滤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高于滤纸边缘C. 胶头滴管的管口直接伸入试管里滴加液体,以避免外溅D. 实验室取用液体药品做实验时,如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7.下列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LB. 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不可能是22.4LC.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不同气体的摩尔体积相同D.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8.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 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B. 1mo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C. 标准状况下,22.4L水所含的分子数为NAD. 常温常压下,16g氧气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9.下列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解质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一定不导电B.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针对化合物而言的C. 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D. 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10.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也越强B.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越多,其氧化性就越强C. 同一元素在不同价态的氧化物中,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D. 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时,氧化剂的氧化性一定比还原剂的还原性强1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B. 每一主族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C. 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等于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D. 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1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也可能含有共价键B.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也可能含有离子键C. 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1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 盐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D. 碱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14.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CO + CuO = Cu + CO2B. 2Na + 2H2O = 2NaOH + H2↑C. CaCO3 = CaO + CO2↑D. AgNO3 + NaCl = AgCl↓ + NaNO315.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室制备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进行B. 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可以放回原试剂瓶C. 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D.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外壁干燥后再预热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16.(10分)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1)氮气:;(2)氯化氢:;(3)氢氧化钠:;(4)二氧化碳:;(5)氯化铵:_________。
化学高一必修一练习题一、选择题1.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氢(H)B. 氧(O)C. 钠(Na)D. 硫(S)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第一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A. 2B. 8C. 18D. 323. 以下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氯化钠(NaCl)B. 氧化镁(MgO)C. 硫化氢(H2S)D. 碳酸钙(CaCO3)4. 根据化学键的性质,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晶体的是()A. 金刚石B. 石墨C. 食盐D. 干冰5. 在化学反应中,下列物质中可作为氧化剂的是()A. 氢气B. 氧气C. 铁D. 碳二、填空题6.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每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电子层数。
7. 化学键的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其中离子键是由______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8. 根据电子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元素,通常容易______电子。
9. 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被称为______,获得电子的物质被称为______。
10. 根据化学计量法,1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约______个基本单位。
三、简答题11. 简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举例说明。
12. 描述共价键和离子键的主要区别,并各举一例。
13. 解释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并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14. 什么是摩尔?摩尔在化学计算中有什么作用?15. 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解释周期和族的概念。
四、计算题16. 已知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3H6O3,求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17. 假设有1升0.5摩尔浓度的硫酸溶液,计算其中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的物质的量。
18. 给定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如果反应中消耗了6摩尔的氢气,计算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19. 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如果1摩尔该元素的质量为28克,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20. 一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c = [A][B]/[C],已知[A] = 0.1摩尔/升,[B] = 0.2摩尔/升,[C] = 0.05摩尔/升,计算平衡时的Kc值。
高一化学必修一练习题高一化学必修一练习题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必修一是我们的第一步,它主要涉及到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计算、化学反应等内容。
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高一化学必修一练习题。
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氯气C. 水D. 氮气2.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水B. 氧气C. 氯气D. 硝酸3.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食盐水B. 铁C. 纯净水D. 铝4. 下列化学计算中,属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乘法法则B. 加法法则C. 减法法则D. 除法法则5.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 燃烧反应B. 酸碱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D. 水解反应练习题二:简答题1. 什么是化学计算?请举例说明。
化学计算是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化学计算来计算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反应物质的质量等。
2. 什么是化学反应?请举例说明。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例如,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将木材放入火中,木材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请举例说明。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产生氧化和还原的过程。
例如,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化学反应时,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练习题三:计算题1. 计算NH3的摩尔质量。
解:NH3的摩尔质量 = 1 * 14 + 3 * 1 = 17 g/mol2. 已知某化合物的质量为30 g,摩尔质量为10 g/mol,求该化合物的摩尔数。
解:该化合物的摩尔数 = 30 g / 10 g/mol = 3 mol3. 已知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如果有4 mol的H2参与反应,求生成的H2O的摩尔数。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质的量(mol)是表示物质中所含微粒数的单位,其定义为:A. 1克物质的微粒数B. 1摩尔物质的质量C. 1摩尔物质的体积D. 1摩尔物质的微粒数2.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A. 克B. 千克C. 克/摩尔D. 千克/摩尔3.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1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这个数目接近:A. 6.02×10^23B. 6.02×10^22C. 6.02×10^24D. 6.02×10^214. 质量为1克的氢气,其物质的量是:A. 0.5摩尔B. 1摩尔C. 2摩尔D. 无法确定5. 1摩尔水的质量是:B. 18克C. 18.015克D. 无法确定6. 摩尔浓度(M)定义为:A.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B.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C.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7. 1摩尔硫酸(H2SO4)含有的硫酸分子数是:A. 1摩尔B. 2摩尔C. 6.02×10^23D. 1.204×10^248. 1摩尔氢氧化钠(NaOH)溶液的摩尔浓度是:A. 1MB. 2MC. 无法确定D. 10M9. 溶液的稀释过程中,不变的物理量是:A. 溶质的质量B. 溶液的体积C. 溶质的物质的量D. 溶液的浓度10. 1摩尔氯化钠(NaCl)溶液的摩尔浓度是:A. 1MC. 0.5M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______基本物理量。
12. 1摩尔氢气(H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升。
13. 1摩尔氧气(O2)的质量是______克。
14. 摩尔浓度的常用符号是______。
15. 1摩尔硫酸(H2SO4)含有的氢原子数是______。
16. 将50毫升0.2摩尔/升的硫酸溶液稀释到200毫升,稀释后的溶液浓度是______。
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MgO 属于 ( ) A .酸B .氧化物C .碱D .盐2.小苏打(3NaHCO )在灼烧时火焰呈( ) A .黄色B .绿色C .红色D .紫色3.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A .B .C .D .4.下列物质不能使湿润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A .22Na OB .氯水C .漂白粉溶液D .2CaCl 溶液5.合成117号元素的实验中生成了293117X 和294117X ,关于这两种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相同B .互为同位素C .核外电子数相同D .质子数相同6.若配制90mL0.1mol/L 的FeCl 3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要的仪器是( ) A .100mL 圆底烧瓶 B .100mL 量筒 C .100mL 容量瓶D .100mL 烧杯7.电解质是一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FeB .NaClC .CO2D .KNO3溶液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 2在Cl 2中燃烧会产生苍白色火焰 B .钢瓶在装入氯气前必须彻底干燥内壁 C .Cu 丝在Cl 2中燃烧会生成CuCl 2D .漂粉精放入稀酸中不能提高漂白速度9.室温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N 与2H 的混合气体共1mol ,下列关于该混合气体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平均摩尔质量为115g mol -⋅B .质量为30gC .体积为22.4LD .原子总数为241.20410⨯10.可以用电子式表示的微粒是( ) A .HeB .NeC .Na +D .S 2-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NaHCO 比23Na CO 稳定 B .胆矾可用作净水剂C .钠和过氧化钠均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D .含3Fe +的盐溶液遇KSCN 溶液显红色12.用NaCl 固体配制-1100mL1.00mol L NaCl ⋅溶液。
高一化学必修一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C.利用纳米铁粉的物理吸附作用去除水体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D. 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2.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HClB. Cl2C. NaHCO3D. CO2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3.设AA.0.1mol NH4+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1N AB.7.1gCl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NC.标准状况下,1.12 L CC14含有的氯原子数为0.2AND. 14 g由CO和N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A4.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g)、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处理(假定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减少;②通过炽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
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体中( )A.一定含有CO2、H2O,至少含有H2、CO中一种B.一定含有H2O、CO,至少含有H2、CO2中一种C.一定含有CO2、CO,至少含有H2、H2O 中一种D.一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H2O、CO2中一种5.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CO3B. 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CO2C.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SO3△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l 2、SO 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B. 常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D. 分别充满HCl 、NH 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7.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Fe( 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B.C02通入CaCl 2溶液中生成CaCO 3沉淀C.加热氯化铵固体可制得氨气D.H 2、S02、C02三种气体都可以用浓硫酸干燥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无色溶液中: Al 3+、Cl -、MnO 4-、SO 42-B .含有大量Fe 3+的溶液中:Na +、Mg 2+、NO 3-、SCN -C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 Fe 2+、SO 42-、NO 3-D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CO 32-、Cl -、ClO -、K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用氨水吸收少量SO 2气体:2NH 3·H 2O+SO 2=2NH 4++SO 32-+H 2OB .钠与水反应:Na+2H 2O=Na ++2OH -+H 2 ↑C .NH 4HCO 3溶液与过量的NaOH 溶液共热:NH 4++OH - NH 3↑+H 2OD .C12通入水中:C12+H 2O=2H ++C1-+C1O -10.常温下,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①16H + + 10C - + 2XO 4- = 2X2+ + 5C 2 +8H 2O ; ②2A 2++B 2 = 2A 3++2B -;③2B -+C 2 = B 2+2C -。
化学必修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氮气C. 空气D. 二氧化碳答案:C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其中位于第IA族的元素是:A. 氢B. 锂C. 钠D. 钾答案:C3.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NaClB. CaOC. HClD. MgO答案:C4. 化学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是同一种物质,下列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氯气的化学反应是:A. Cl2 + H2O → HCl + HClOB. 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C.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D. 2H2S + 3O2 → 2SO2 + 2H2O答案:A5.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 FB. ClC. BrD. I答案:D6.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蔗糖B. 酒精C. 硫酸D. 石墨答案:C7.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下列条件中,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 增加反应物浓度B. 减少生成物浓度C. 增加生成物浓度D. 减少反应物浓度答案:A8. 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 燃烧反应B. 光合作用C. 电离反应D. 吸热反应答案:A9. 下列金属中,活泼性最强的是:A. 钠B. 镁C. 铝D. 铁答案:A10.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列反应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比为1:1的是:A. HCl + NaOH → NaCl + H2OB.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C. HCl + Na2CO3 → NaCl + NaHCO3D.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原子核由____和____组成。
高一化学必修一练习题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Cl 和2ClO 均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B.我国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22SO CO NO 、、、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2.5PM 和臭氧等C.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D.燃煤中加入CaO 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2.分子中含有异戊二烯 结构单元整数倍的烃及其衍生物称为萜类化合物,柠檬烯是其中之一。
下列关于柠檬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分子式为1016C HD.一氯代物物有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3.A N 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若阳极质量小64g ,则阳极失去的电子数为2A NB.标准状况下,1. 12L 2N 和3NH 混合物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15A NC.12 g 石墨和60C 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为6A ND.28 g 乙烯和丙烯36C H 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的2CO 分子数为2A N 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2CO 中的HC1气体B.制取乙酸乙酯C.组装铜锌原电池D.检查装置气密性5.短周期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 、n 、r 是由这些元素组 成的化合物,其中n 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p 、q 分别是元素W 、Z 的气体单质。
r 溶液是实验室中常见的试剂,常温下1 -1mol L ⋅r 溶液的 pH 为13。
工业制备r 和q 的反应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 子的 半径大小为Z>Y>XB.化合物YZX 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得qC.Z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盐酸D.W 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6.利用膜技术制备少量硫酸和绿色硝化剂52N O 的装置如图所示,A 装置中通入2SO 的速率为3.24 -1L min ⋅(标准状况,假设完全参与电极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装置是原电池,B 装置是电解池B.A 装置中通入2O —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2O +4e +4H =2H OC.电极 C 的电极反应为 -+24325N O +2HNO 2e =2N O +2H -D.为稳定生产,硫酸溶液的浓度应维持不变,则水的流入速率应为9.8 -1mL min ⋅ 7.某温度时,23H CO 溶液的pc 随pH 的变化所示[已知pc=—lg c (X )),X 代表23H CO 、—2-+3HCO CO H 、、或-OH ],该温度时,2CO 饱和液的浓度是0.05 -1mol L ⋅,其中20% 的2CO 转变 23H CO ,溶液的pH 为5。
必修一化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盐水答案:C2.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A.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D. 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答案:D3.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二氧化碳B. 氯化钠C. 硫酸D. 氢气答案:A4.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B. 氢气和水反应生成氧气C. 水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D. 水和氢气反应生成氧气答案:A5.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B. 氢气和水反应生成氧气C. 水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D. 水和氢气反应生成氧气答案:A6.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钠答案:A7.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钠答案:B8. 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钠答案:C9.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氧气B. 甲烷C. 氯化钠D. 水答案:B10. 下列物质中,属于无机物的是:A. 氧气B. 甲烷C. 氯化钠D. 水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中,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比是______。
答案:2:1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______不变。
答案:元素的种类3. 氧化物是指由______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4. 酸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的化合物。
答案:氢离子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其中一部分物质被氧化,另一部分物质被还原。
第四章第二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2015·广东省揭阳市一中高二期末)可以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是()A.H2B.Cl2C.HCl D.CO2【解析】Cl2、HCl、CO2都能与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A项正确。
【答案】 A2.(2015·广东省揭阳市一中高二期末)下列氯化物,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A.FeCl2B.FeCl3C.MgCl2D.CuCl2【解析】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A错误;Fe与HCl反应生成FeCl2,B错误;Cu 与HCl不反应,D错误。
【答案】 C3.(2015·江苏省射汨县盈湾中学高一期末)生产自来水时要用氯气消毒。
市场上某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
为辨别真伪,可用下列某种试剂检验,该试剂是()A.酚酞B.硝酸银C.氯化钠D.氢氧化钠【解析】A选项中的酚酞是酸碱指示剂,遇酸无色遇碱变红;B选项中银离子遇到氯离子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现象明显,故可以检测溶液中是否含氯离子,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中就含有氯离子,故此选项正确。
【答案】 B4.(2015·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期末)下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
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
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A.浓H2SO4B.饱和Na2CO3溶液C.浓NaOH溶液D.饱和NaCl溶液【解析】A.浓硫酸为干燥剂,能够吸收水蒸气,当氯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D瓶时,出来的仍然是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A错误;B.D中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氯气通过D时与饱和碳酸钠反应,可吸收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B错误;C.D中装有氢氧化钠,氯气通过D时与氢氧化钠反应,被吸收,从D中出来的气体中不含氯气,不能是有色布条褪色,C错误;D.干燥的氯气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D装置,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氯气和水蒸气,产生的次氯酸能够使有色布条褪色,D正确;答案选D。
【答案】 D5.(2015·杭州市西湖中学高一月考)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存在C.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解析】A.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次氯酸,不是氯气,不选A;B.在溶液中只有氯气是黄绿色的,所以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有氯气存在,选B;C.加入盐酸,引入了氯离子,不能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存在,不选C;D.加入氢氧化钠黄绿色消失,是因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说明次氯酸分子存在,不选D。
【答案】 B6.(2015·河南省郑州盛同学校高三月考)实验表明:将氯水滴加到一张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上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半径慢慢扩大的内外两个圆环,且两环颜色不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此实验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B.内环呈白色外环呈红色或浅红色C.内外环上颜色的差异表明此变化过程中,中和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快D.氯水中形成次氯酸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HClO【解析】A.由题目可知,内外两环颜色不同,说明两种物质起作用,表现出酸性和漂白性,故A说法正确;B.内环HClO表现强氧化性漂白,外环H+表现酸性而呈红色或浅红色,故B说法正确;C.由现象可知外环是由于H+表现酸性的结果,说明中和反应快。
内环是HClO的强氧化性的表现,氧化还原反应慢些,故C说法正确;D.HClO是Cl元素价升高的产物为氧化产物,故D说法不正确。
【答案】 D7.(2015·白银市会宁县五中高一期末)在抗震救灾中要用大量漂白粉和漂白液杀菌消毒。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漂白粉是纯净物,漂白液是混合物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D.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2O2【解析】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是混合物;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也是混合物,错误;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正确;C.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太低成本较高,工业上通常用石灰乳与氯气反应制取漂白粉,错误;D.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错误。
【答案】 B8.(2015·江西省新余市高一期末)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5.0 g,与足量氯气反应,共用去0.1 mol氯气,则该合金可能的组成是()A.钙和铜B.锌和铜C.钠和铝D.铝和铁【解析】两种金属看作一种金属为R,和氯气反应的方程式:R+Cl2=RCl2,则R的平均分子量为50,要求一种元素的原子量大于50,另一个小于50,A、Ca40,Cu64,混合后平均原子量能达到为50,正确;B.Zn65,Cu64,混合后平均原子量大于50,错误;C.Na 的化合价为+1价,而R为+2价,原子量可看成为46,同样铝的原子量变为18,混合后平均原子量小于50,错误;D.Al18、Fe56,混合后平均原子量小于50,错误。
【答案】 A9.(2015·益阳市六中高二期末)已知标况下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共22.4 L,经过点燃充分反应之后,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完全后,共消耗氢氧化钠1.5 mol,求原混合气体中氯气和氢气的体积比()A.2︰1 B.1︰1C.1︰2 D.3︰1【解析】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设氢气的物质的量是x mol,与氢气反应的氯气是x mol,生成氯化氢是2x mol。
过量的氯气是1 mol-x mol-x mol,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氯气是1 mol-2x mol,则根据反应式H2+Cl2===2HCl、HCl+NaOH===NaCl+H2O、Cl2+2NaOH===NaCl+NaClO+H2O可知,2x+2-4x=1.5,解得x=0.25 mol,则氯气是0.75 mol,所以混合气体中氯气和氢气的体积比3︰1.【答案】 D【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的原理,然后结合方程式灵活运用即可。
10.(2015·湖北省荆门市高一期末)Cl2在70 ℃的NaOH水溶液中,能同时发生两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反应后,测得溶液中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溶液中NaCl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5︰1C.9︰4 D.11︰2【解析】Cl2在70 ℃的NaOH水溶液中发生的两个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和3Cl2+6NaOH===5NaCl+NaClO3+3H2O,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把第一个方程式乘以4得4Cl2+8NaOH===4NaCl+4NaClO+4H2O,则NaCl 共有9分子,NaClO为4分子,故NaCl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4,选C。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1.(2015·长沙市望城区高二期末)新制氯水中含有Cl2、H2O、HClO、H+、Cl-等粒子,根据下列性质选择恰当的粒子进行填空。
①使新制氯水呈现浅黄绿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②能起杀菌消毒作用,光照易分解的弱酸是________________;③能与硝酸银作用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新制氯水中含有Cl2黄绿色,HClO有强氧化性,能起杀菌消毒作用,H+显酸性,能使指示剂变色,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①使新制氯水呈现浅黄绿色的物质是Cl2;②能起杀菌消毒作用,光照易分解的弱酸是HClO;③能与硝酸银作用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是Cl-。
【答案】Cl2HClO Cl-12.(2015·广东省肇庆市高一期末)小王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发现:把新制氯水逐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
知识储备:将氯气通入水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氯水中具有强氧化性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
探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的原因:①猜想:a.是氯水中的盐酸中和了NaOH,使酚酞由红色变成无色;b.是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往已褪色的溶液中连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若现象为________,则证明“猜想a”正确;若现象为________,则“猜想b”正确。
【解析】(1)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H2O===HCl+HClO,氯水中溶解有氯气分子和次氯酸,两者均具有强氧化性;(2)①盐酸和次氯酸具有酸性,能够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酚酞在碱性环境下才显红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也可能使红色的酚酞变成无色;②要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②可以通过以下实验:在已经褪色的溶液中继续加入NaOH溶液,直至溶液呈碱性,若溶液恢复红色,则说明是碱性被中和导致褪色,反之,则是被漂白而褪色。
【答案】(1)Cl2+H2O===HCl+HClO;Cl2、HClO(2)①b.氯水中的HClO的强氧化性(或漂白性)将酚酞氧化而褪色②红色重新出现;红色不再出现13.(2015·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一期末)科学探究结果的准确性来自于探究活动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过程的计划性、研究目的的明确性。
某学生用下图所示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含有空气和水蒸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3)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解析】(1)比较干燥的氯气和次氯酸(潮湿的氯气)的漂白性(或研究氯气的漂白性实验);(2)吸收气体A中的水;(3)B中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1)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B、C集气瓶中分别是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所以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氯气的漂白性实验;(2)氯气必须是干燥的,所以用浓硫酸吸收气体A中的水;(3)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B中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有色布条褪色。
14.(2015·长沙市望城区高一期末)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