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对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城市园林绿化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绿地和植被融入城市的空间布局中,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就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园林绿化对于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往往存在大量的污染源和废弃物。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绿地和植被引入城市,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减少噪音和灰尘的产生,提供更好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同时,城市绿地还可以吸收雨水,减少水源污染,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
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在环境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城市园林绿化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城市园林绿化可以提供宜人的休闲空间和景观,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众所周知,大量的绿化植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高空气质量,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同时,绿地还可以吸收噪音,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可以缓解疲劳、恢复集中力,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对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城市土地的有限性。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土地供应日益紧张,城市园林绿化的用地也面临压力。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最大化的绿地效益,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
其次是城市园林绿化的维护和管理问题。
城市园林绿化需要周期性的养护和管理,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经费投入。
因此,如何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地位和权益保护。
其次,我们可以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识教育,提高居民对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视程度,鼓励他们参与到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中。
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作者:汪友明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10期[摘要]园林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已凸显出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局限性,致使园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文章在分析我国一些园林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指出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物和城市噪声污染等环境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阐明园林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作用,对在园林城市建设中怎样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行阐述。
[关键词]园林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作者简介]汪友明,安徽省池州市国土资源局殷汇中心所,安徽池州,247000[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10-0094-0004一、园林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一)水体污染问题突出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我国的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较为严重;在统计的138个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北京、太原等许多城市出现了供水危机。
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二)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
怎样理解建设生态型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建设生态型园林的方法思想和理念摘要:城市生态型公园是未来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而生态城市又被公认为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理想形态,所以城市建设应该走一条更绿色、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尊重生态学原理,人与自然和谐并与环境友好的城市。
关键词:生态型园林;设计1、绪论可持续性,从字面上来说,就意味着持续的能力。
公园是城市中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是城市中的绿洲,它是城市居民进行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动的重要场所,对美化城市面貌和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均有积极作用。
运用人与环境的关系时,可持续性意味着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的持续能力。
关于可持续性,至少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作为物种的持续,我们必须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食物、水、住房等等);第二,为达到无限的可持续性,我们必须避免“杀鸡取卵”的做法。
只有学会在限制中生活,我们才能达到可持续性。
建设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中的一格分支。
公园系统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生态公园就是最大限度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充分考虑和利用生物之间的空间需求、生存竞争、食物链等。
此外,生态型公园还包括一些节能、环保、高效益、低费用维护等内容。
在开发资源或建设中,如何贯穿景观生态理论,增强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景观质量,这应当是我们设计者所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
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亦即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当代居民需求。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优美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
2、目前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2、1大气环境近年来,我市城市空气质量总的来看污染程度依然较重,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和降尘,且季节性变化明显。
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摘要:城市园林绿地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设施,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下越来越多对环境要求高、需求大的地区出现。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加深,城市绿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高度重视并且迫切需要解决难题。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各个大城市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对策建议来提升园林绿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我国未来城市生态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意义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可持续发展1营造城市外围生态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包括规划、设计和施工,这不仅仅需要考虑到景观布局、植物配置等方面。
同时还应重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进行绿地规划时必须充分认识周围环境中各种生物群落及其功能区与植被类型之间存在着协调关系;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各个区域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根据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合理布置景观格局。
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核心就是通过生态廊道来实现对周边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周围生态环境,以人为本。
首先是要加强景观规划和绿化管理。
对于一些比较偏僻地区或区域可以采用“绿带”形式将其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然后根据当地情况合理选择植物类型、布局及配置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工作;最后就是注重城市公园周边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工作。
在进行绿化时应注意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选择合适树种。
例如:在一些寒冷地区可适当增加常绿乔木或灌木等植物;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低矮但耐寒性较强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落叶树木种植乔木类树苗或者木本植物。
城市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自然景观和人工环境,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特色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第一点:营造出适宜人居环境。
以“绿水青山”为中心思想来建造一个生态型居住区;第二点:构建绿色空间形态结构体系及功能布局系统;第三两点是从生态角度出发打造城市绿化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科学设计和建设使整个区域内形成良好生态环境,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都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生态等诸多功能。
因此,如何实现城市园林绿地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绿地的期望和需求。
比如,一些老年人希望有宽敞平坦的场地提供太极拳或广场舞的场所,年轻人希望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孩子们希望能有足够的游乐设施等。
通过了解市民的需求,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提高人们对绿地的满意度。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要注重生态环保。
城市绿地不仅要创造美丽的景观,还应该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
在建设过程中,应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要注重植被的选择,选择适应城市环境的植物品种,提高绿地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此外,合理的管理与维护也是城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要采用科学、可行的管理模式,确保绿地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此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建设还需要注重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
城市绿地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经济特点和发展需求,在规划过程中融入社会经济的因素,使城市绿地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比如,可以在绿地周边规划商业设施、旅游景点等,吸引人流和商业活动,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同时,城市绿地建设也可以成为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引擎,例如开发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
最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政府应制定有力的政策法规,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为规划与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企业应该充分发挥社会责任,投入资金和资源参与城市绿地建设。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现代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运用可持续发展技术,以实现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包括绿色基础设施、水资源管理、植物选择和生态系统保护。
绿色基础设施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基础设施包括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等。
雨水花园可以收集并过滤降雨水,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绿色屋顶可以提供降温效果,并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量,改善城市环境。
垂直绿化可以增加城市地区的绿化面积,并提供植物的生态服务。
这些绿色基础设施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并提供更好的社交和休闲环境。
水资源管理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例如,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并储存雨水,供给灌溉系统使用。
同时,应合理规划水体布局,使水循环流动,并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系统,可以减少浪费,并提高农作物生长的适应性。
植物选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植物可以降低养护成本,减少对水资源和化学品的需求。
应优先选择本地植物,以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并促进自然的生态平衡。
根据土壤条件、光照和水源供应等要素,合理选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确保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考虑到植物的生长能力和适应性,合理布局植物,形成多元化的景观效果,提高景观的观赏价值。
生态系统保护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最终目标。
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景观设计应优先保留现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并扩大并加强生物多样性。
通过增加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恢复并建立生态网,提供适宜的栖息条件,吸引和保护各种生物。
合理规划和布局景观,保留和增加绿地的连通性,有利于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繁殖,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摘要】: 城市是人类最为集中的生态坏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城市,是建设园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园林化、林荫化、景观化、特色化”要求,打造“绿树繁花、生机盎然、赏心悦目”的城市景观,是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本文就城市建设中的城市绿化的现状以及其可持续发展做了分析研究【关键词】: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 abstract ]: the city is the human most centraliz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 c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 city. according to the “garden, trees,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requirement, build “ green trees and colorful flowers, full of vitality, be good to hear or see “ city landscape, landscaping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n the city greening status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studied[ key words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in city construction一、当代人民对城市园林的需求现代人所要求的生活质量是围绕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展开的,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加需求一个更健康的、与自己更有亲和力的环境。
论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园林城市建设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园林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概念,并阐述了其主要的内容,进而论述了园林景观对于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指出了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选择。
[关键词]园林建设城市发展景观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4-0137-01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日益加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由于城市的建筑面积占据了整个城市总面积的很大一部分,这就使得城市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坏,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使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缺少了太多的自然生态气息。
为此,必须要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园林规划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出最大化的绿色覆盖面积,实现园林城市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园林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
然而在以往的城市建设发展中,更多的是注意建筑设施的现代化,而忽略了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
长久以来,这些发展弊端为城市园林建设带来了很多难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我国的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较为严重;在的138个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
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严重超标会导致酸雨现象的发生。
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程带来巨大的损失。
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万~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亿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
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
积,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
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二、园林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随着上述城市环境问题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人们开始逐渐认识环境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园林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概念就是在这种形势中被提出的。
所谓园林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指在现代城市的建设发展规划中,除了原有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外,还需要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整体规划。
要以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城市规划建设,要充分发挥当地固有的自然生态资源,不可为了一味的提高城镇现代化程度而破坏稀有的自然景观或历史文物。
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进行建筑工程建设,实现现代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园林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
在采用园林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设计中,要摒弃原有城市规划的盲目性、无序性和随意性,要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和生态环境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实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规划效果。
园林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主要有:
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
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园林绿化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美化、香化。
3、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对于当前城市中的水体污染严重问题,必须要对其进行综合全面的整治规划,取缔对水源造成严重污染的非法小工厂,投高水净化处理能力和技术,建立完善的污水排放检测体系,修建大型的污水处理中心,实现污水整治,保护未污染水源的目的。
四、园林景观对园林城市建设发展的作用
1、园林景观艺术可以促进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
园林景观不仅在对防风沙、涵养水源、吸附灰尘、杀菌灭菌、降低噪声、吸收有毒物体,调节气候和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居民身心健康方面有一定的自然环保作用;而且在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方
面也有着非凡的艺术效果。
2、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更好地宣扬城市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
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体现城市的地方特色文化,主要体现在它的造景艺术手段和对当地植物与构筑物的采用上。
五、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为了进一步确保园林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这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需要不断加强环保意识宣传,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使公众特别是领导决策层的观念转变过来,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只有改变原有的价值观,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才会改变。
自觉的生态意识是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关键。
其次,制定行动计划,实施符合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政策。
改变以前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政策、计划,制定城市各领域、各行业生态化发展的战略、步骤、目标等,并确定优先发展领域,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加快城市生态化发展步伐,使城市逐步走上生态化发展道路。
第三,加强生态立法,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法规综合体系,使城市生态化发展化、制度化,是保证其战略、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
只有使城市环境保护和发展有法可依,才能保证相关改善环境的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最后,设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职能机构,重视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城市生态化发展必须重视增加科技投入,研制、开发生态技术、生态工艺,积极选择“适宜技术”,推广生态产业,加强政府职能管理,对于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技术和工艺要进行鼓励表扬,提高全民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逐步走上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之路,这是实现城市生态化的基础。
六、结语
在生态环境恶化与人们日益增高的环境需求的矛盾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实施园林城市建设,大力改善城市现有的自然环境状况,提高城市的绿色面积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国策的中心思想,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都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