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儿山的传说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14
爬望儿山为题写作文八月份开始不久,我和妈妈便去营口看望爸爸。
在营口,我们去游览了望儿山。
相传,古时候有一家母子俩,儿子要去京城参加考试。
儿子出门后不久,母亲便因为思念儿子而爬上山朝儿子去考试的那个方向望去,望阿望,时间长了,母亲渐渐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岩石。
后来那座山便被人们叫做望儿山。
我们来到望儿山山脚,看见了一块叫“望母岩”的岩石。
我们顺着一条上山的小路登上望儿山,在山上,远处的寺庙、楼房和大海尽收眼底。
山上修了几座亭子和一座葫芦形状的塔。
远一些的地方坐落着一尊金黄色的、盘着腿的弥勒佛。
在山上,我们休息了一下便下了山。
下山的时候路变得陡了起来。
走了一会儿,下山的小路就走完了,剩下的都是陡峭的岩石。
大概是因为这里太陡峭了,修路的工人根本没办法在这里修路了。
我们顺着这些岩石下了山,望儿山就算是游览完了。
游览完望儿山,我们便坐着爸爸的车回宾馆了。
我清晨醒来,急匆匆乘车来到我期盼已久的望儿山。
隔着薄雾远远望去,望儿山周围树木郁郁葱葱,梨花发出幽幽香气,正门上“望儿山”三个醒目的大字就呈现在我眼前。
我来到望儿山就是为了看看山上的那位痴痴等待儿子归来的母亲。
山顶有一座望儿塔,远远一看,就像一位母亲正在向远处的大海张望。
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听着远处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看着雾中的大海,这时,那位母亲一定看到海天相接的地方,有那乘船归来的儿子——雨珠一点点地打在那位母亲身上,但是母亲却丝毫没有动摇。
闻着梨花的芳香,来到了山脚的慈母像前,看着这位年迈母亲眼中那焦虑的眼神,每一个站在她面前的人都会心动!我本以为这座山并不怎么高,但一到山脚下便不知所措。
整座山四周都是立陡的峭壁,幸好修筑了盘山的石阶,我才有机会费力地登上了这座山的顶峰。
太阳出来了,雨停了,雾也散了。
看着山顶那块形态酷似一位母亲的大石头,再望一望远处澎湃的大海,想一想,我眼前这位母亲在没有盘山石阶时,该怎样夜以继日爬上这么陡峭的望儿山呢?可怜天下那么多的母亲——有多少儿子远行,却忘记了家中还在盼望儿子归来的母亲。
熊岳望儿山的传说故事
从前啊,在熊岳这个地方呢,有一个特别勤劳善良的母亲。
她和自己的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希望。
这个儿子啊,特别聪明好学,母亲心里就想着,一定要让儿子出人头地,不能一辈子就窝在这个小地方。
于是呢,母亲就省吃俭用,啥好东西都紧着儿子,自己过得可清苦了。
儿子也很争气,慢慢长大了就打算进京赶考。
母亲那是又高兴又担心啊。
高兴的是儿子终于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了,担心的是这一路山高水远的,儿子一个人出门可咋整呢。
但是为了儿子的前程,母亲还是咬着牙把儿子送上了路。
儿子走的那天,母亲一直送到了一座小山上,就站在那山头上,眼睛死死地盯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心里不停地念叨着:“儿啊,你一定要平安,一定要考上啊。
”
儿子这一去啊,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好久都没有消息。
母亲呢,每天都爬到那座小山上,朝着儿子离开的方向望啊望啊,眼睛都快望穿了。
她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雷打不动地去山上等着儿子回来。
可是呢,天不遂人愿,儿子在进京赶考的途中遇到了意外,再也没能回来。
可怜的母亲不知道啊,还是天天去山上望,盼着儿子有一天能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就这样,母亲望啊望啊,最后就化成了一座石像,永远地立在了那座山上。
后来啊,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望儿山,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
这望儿山啊,就像母亲一样,静静地站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充满了爱和思念的故事呢。
望儿山的故事
望儿山是中国辽宁省营口市的一座山,关于它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以下是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版本:
相传在很久以前,望儿山下是一片大海。
海边有一个小渔村,住着一位渔夫和他的妻子,他们以打渔为生。
这对夫妇非常恩爱,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孩子。
有一天,渔夫出海捕鱼时,遇到了一只受伤的仙鹤。
仙鹤请求渔夫救救它,并告诉渔夫,如果他能救它,它就会送给他一个孩子。
渔夫听了非常高兴,他立刻把仙鹤带回家,悉心照顾它。
仙鹤的伤口很快就痊愈了,它也遵守了自己的承诺,送给了渔夫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可爱,渔夫和他的妻子非常疼
爱他。
然而,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有一天,孩子突然生病了,病情非常严重。
夫妇俩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是孩子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
最后,仙鹤告诉他们,只有去山上寻找一种神奇的草药,才能救孩子的命。
夫妇俩听了,立刻出发去寻找草药。
他们走了很久,终于找到了草药。
但是,当他们回到家时,却发现孩子已经死了。
夫妇俩非常伤心,他们把孩子埋在了海边的山上,并在山上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孩子的名字和他们对孩子的思念之情。
后来,这座山就被人们称为望儿山。
这个故事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和思念之情,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望儿山景色作文在我的家乡,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山,叫望儿山。
这座山啊,承载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景致,让人流连忘返。
要说这望儿山的来历,那可有一段感人至深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贫苦的母亲,她含辛茹苦地抚养着自己的儿子,盼着他能金榜题名,改变命运。
儿子进京赶考,一去多年杳无音信。
母亲就天天爬上山顶,向远方眺望,盼着儿子归来。
久而久之,这位母亲就化成了一尊石像,永远地伫立在山顶。
后人就把这座山称为望儿山。
当你来到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那树啊,高的矮的,粗的细的,各种各样。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斑,就像舞台上的灯光一样,美极了!走进树林,脚下是软软的草地,还开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紫的,星星点点,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块五彩斑斓的地毯。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草木香,深吸一口气,整个人都觉得神清气爽。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走,山路两旁的石头也是形态各异。
有的像猴子,蹲在那里抓耳挠腮;有的像大象,甩着长鼻子;还有的像乌龟,懒洋洋地趴在地上晒太阳。
我最喜欢的一块石头,像一个巨大的蘑菇,我每次经过都想摸摸它,感觉它是不是真的那么光滑。
走着走着,你会听到一阵清脆的流水声。
寻着声音望去,就能看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溪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仿佛在演奏一首动听的乐曲。
溪水凉凉的,把手伸进去,那股凉意能瞬间传遍全身,让人忍不住打个寒颤。
溪水里还有一些小鱼小虾,它们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一会儿躲在石头后面,一会儿又窜出来,好像在和你捉迷藏。
我曾经试着去抓它们,可是它们太机灵了,总是能从我手缝里溜走,气得我直跺脚。
再往上走,就来到了半山腰的一个平台。
从这里向远处眺望,整个城市的景色尽收眼底。
远处的高楼大厦像一个个小盒子,马路上的汽车像一只只小蚂蚁在慢慢爬行。
山脚下的农田就像一块绿色的画布,农民伯伯们在上面辛勤地描绘着丰收的画卷。
微风吹过,带来一阵凉爽,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读《望儿山的传说》的读后感今天,我读了《望儿山的传说》,我觉得这篇课文讲的很有意思,讲的是人们为了拯救人民群众,就去了望儿山。
望儿山是一座天然高山草原,它的地势非常高,像一位巨人站在山巅。
它是在和母牛搏斗之后被压在下面。
母牛为了救妈妈就去了望儿山。
望儿山是一座很高的山。
山与山之间只有一条小路连通其中。
因为没有路、只有靠人拉车、马车等工具才能到达的望儿山,就是因为这样才显得格外突出,显得格外壮观,而且很奇特。
1、读课文,要认真、仔细。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了母牛为了救妈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我读了这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首先我明白在文章中母牛是为了妈妈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其次,她为了保护妈妈不受伤害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最后,她用自己的生命为他人牺牲了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母爱。
文章中没有一个字是她做牛做马所必须会说和做的,可见她很细心。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母爱是伟大、无私。
母爱是一种伟大而无私的精神。
2、读课文后要把人物、故事写得形象而生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抓住他们的特点描写出来,这样我们的课文就会有独特的特点。
同时在描写人物、描述故事的时候要抓住他们的特点去写。
就像我们在读课文时,就能够了解到故事中人物所要表现出的特点;如果我们知道了作者要写自己就会把自己写得更加真实、形象。
比如:“他长得高大帅气。
他有着和高大威猛一样迷人的身姿;他穿着粗布衣服时,不像其他男子那样光鲜亮丽;他有着他那健壮有力的身体;他有着他那憨厚可人的笑容;他有着他那宽厚善良的心肠。
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说当你读了课文之后要把人物写得更加形象而生动。
”把书上给人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去写,就能够使你描写出来的人物更加立体形象了,就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课文主要讲的是牛妈妈生孩子的故事。
我还了解了:人们都知道母牛最爱吃肉,所以母牛就用脚踩肉来生产自己所生的孩子,牛的腿越长,他的肉就越多,所以牛妈妈生完孩子后就会站起来走路。
望儿山景点介绍
《望儿山景点介绍》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望儿山啦!
望儿山啊,那可是有故事的哟!传说有个老母亲,天天在那山顶上盼着自己的儿子回来。
你想想,那得是多深的母爱呀!就这么一直盼啊盼,最后都变成了一座山。
哎呀呀,是不是挺感人的。
当你来到望儿山脚下,抬头往上一看,哇,那山还挺高呢!就好像老母亲坚定的身影站在那里。
沿着山路往上走,一路上风景还不错呢,有绿树,有小花,偶尔还有小鸟在旁边叽叽喳喳的,好像在给你加油打气。
等你好不容易爬到山顶,那感觉可不一样啦!你能看到远处的风景,那叫一个美呀!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你的脚下。
这时候你再想想那位老母亲,是不是心里有点酸酸的呢。
在望儿山,还有一些特别的地方。
比如说有个专门纪念老母亲的地方,那里摆放着一些和母爱有关的东西,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
还有一些小亭子,走累了可以在里面歇歇脚,顺便欣赏欣赏周围的景色。
而且哦,这里的空气特别好,呼吸一口,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呢。
有时候还能碰到一些当地人,他们会热情地给你讲关于望儿山的故事和传说,可有意思啦!
在这里待上一天,你会感觉时间都变慢了。
没有城市的喧嚣和吵闹,只有宁静和祥和。
就好像你也变成了那个在山顶盼儿归的老母亲,心里有着一份深深的牵挂。
哎呀呀,说了这么多,总之啊,望儿山真的是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这里有感人的故事,有美丽的风景,还有浓浓的母爱。
等你来了,就知道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啦!
好啦,朋友们,快来望儿山感受一下吧,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里的!就像我一样,来了就忘不了啦!嘿嘿!。
望儿山风景区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望儿山风景区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也将会用我的热情为您的旅途带去欢乐,让望儿山之旅留下美丽的回忆。
望儿山是辽南名山,是以一段凄美的母爱传说而得名。
相传很久以前,望儿山下是一片汪洋大海,海边渔村有一户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母亲十分疼爱儿子,一心盼望儿子勤奋读书,将来学业有成。
为了供儿子读书,她白天耕地,夜晚纺纱织布,辛苦劳作。
儿子聪明懂事,决心苦学成才。
母亲苦熬了十几年,这年,朝廷举行大考,选拔人才,儿子乘船赴京赶考去了。
母亲昼耕夜织,等待儿子归来。
但是,一直没有儿子的音讯。
原来,儿子在赴京赶考途中,不幸遇到风暴船沉人亡。
母亲久等儿子不归,便登山望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头发等白了,眼泪也哭干了,年迈的母亲最终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母亲就把这座山称作望儿山。
望儿山动人的传说闻名中外,已被载入《中国名胜辞典》,被编入全国小学试用教材,望儿山也是辽宁省的省级风景名胜区,92年开发建设以来,围绕母爱、爱母这一主题修建了十余处人文景观,总面积1.2平方公里。
1995年以来,以“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为主题,以望儿山为载体,举办了中国第一个有组织、有内容、有效益的母亲节“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每年举办一次,它不但是营口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也是辽宁省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
望儿山海拔100.9米,相对高度82米,山不是很高,更谈不上雄伟,石头也不奇,更谈不上秀美,但是它平地拔起,孤峰耸立的山势和慈母盼儿归的主题在全国还是独一无二的。
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到此观光游览、登山拜母。
国家领导人陈慕华、李贵鲜、姜春云、尉健行等也亲临望儿山并留下了珍贵的题字,表达他们对母亲的无限敬仰之情。
现在我们看到对面山上那五个红色大字“熊岳望儿山“就是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的。
那么这座山是怎样形成的呢?据考证,大约三千万年以前,这里是海中的一叶小岛,后来由于海水侵蚀和陆地的抬升等一系列大自然神力的作用,才形成现在这种奇特的风貌。
望儿山作文四年级在我的家乡,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山,叫望儿山。
听大人们说,望儿山有一个特别感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位母亲,她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养大,供他读书,盼着他金榜题名。
儿子乘船赴京赶考,母亲就天天到海边眺望,盼着儿子早日归来。
可是,一直等啊等,儿子始终没有回来。
母亲就站在海边的大礁石上,化成了一尊石像。
从此,这座山就被称为望儿山。
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望儿山游玩。
一到山脚下,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山不是特别高,但看起来很有气势。
山上绿树成荫,花草繁盛,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上走,路边的野花五颜六色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散发出阵阵清香。
我忍不住采了一大把,拿在手里,边走边闻。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小亭子前。
亭子的四周种满了桂花树,金黄金黄的桂花挂满了枝头,风一吹,那香味儿直往鼻子里钻,让人陶醉。
我和爸爸妈妈在亭子里休息了一会儿,吃了点东西,补充了一下体力,又继续往上爬。
越往上走,山路越陡峭。
我累得气喘吁吁,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真想坐下来不走了。
可是,当我想到那位伟大的母亲,为了盼儿子归来,一直站在那里,我就又有了力气。
终于,我们爬到了山顶。
山顶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寺庙里供奉着那位母亲的雕像。
雕像栩栩如生,母亲的眼神中充满了期盼和慈爱。
我站在雕像前,心里默默地想:这位母亲该有多想念她的儿子啊!从寺庙出来,我们来到了望儿山的最高处。
从这里往下看,整个城市的景色尽收眼底。
远处的高楼大厦像一个个小盒子,马路上的汽车像一只只小蚂蚁,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山脚下的湖泊像一面镜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望着眼前的美景,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妈妈每天为我做饭、洗衣服,送我上学,接我放学,还要上班,真的很辛苦。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不知不觉,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也该回家了。
我回头望了望望儿山,心中充满了不舍。
这座山不仅风景优美,还有着这么动人的传说,它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望儿山的传说熊岳城,是中国辽南的第一名城。
以望儿山为代表的熊岳八景:望儿山、青龙山、馒头山、石峰山、雪茅山、仙人岛、天元寺、张果老桥,以及黄金滩、白沙湾、鲅鱼圈、九龙潭、龙珠口等著名景点,老别山和温泉以其自然美景和神奇传说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辽东半岛地域宽广,美丽富饶。
半岛的两边住着两个性情暴戾狡诈贪婪的龙王。
为了争夺岛上的领土,两位龙王经常互相争斗,呼风唤雨,翻江倒海。
在岛上,所有的动物都被吓坏了,人们和神都很愤怒。
山神和土地无奈,只得到熊岳城西南二十里的兔儿岛,找八仙调停。
怎奈,八仙的百般调停,都无济于事。
山神和土地只好赶到天庭,找玉帝告状。
玉皇大帝听后大发雷霆,派吴磊、齐霆、二郎神杨坚三位神仙与大都弥勒佛一起调查处理辽东半岛的两位龙王。
四位仙人经南海而来,先登上了兔儿岛。
早已等候多时的八仙,把客人引到一处道观前。
道观的门上挂着一块横板,上面有三个镀金的字,名为“八仙堂”。
一对对联左右两侧镶嵌着碧玉。
第一副是“一边无忧无虑”,第二副是“风景区小蓬莱”。
大肚弥勒佛看后,捧腹大笑:“我原笑人世间可笑之人,不料成仙得道之人也这么浅薄。
”随着弥勒大手一挥,对联立刻变成了“一边无忧无虑”和“井底八只青蛙”八仙怒气冲天。
弥勒佛又说:“弹丸兔儿岛,逍遥有余,胜境不足。
造化钟神,天地灵气,应在此东北二十里。
”八仙听后纷纷摇头,觉得十分荒唐。
张国老说:“我敢问弥勒佛,千山以南几百里,有沙尘暴和红尘,有土无山,有水无山,再加上两龙猖獗,大海怒吼,人亡万物,怎么会有创造的时钟神和天地光环呢?弥勒佛说:“玉帝弘治,我佛慈悲,我等成仙得道,必须整治一方。
三日后,如果我的佛祖圣地不如兔子岛,我会滚回南海,不再辽东!“张果老说:“你的话如若当真,我将刀子赶去赴会。
“二仙击掌,众仙作证。
次日清晨,四位仙人叫来两个龙王,当场化解言明:今后有谁再敢侵土一寸,则退敌三十里。
然后,二郎神挥舞着一把三棱戟,从辽阳到青泥洼(现在的大连),从南海奔向一排大大小小的山脉。
海山风情*望儿山及“猴子弹琴”的传说海山有座望儿山,也叫望下山,又称望儿崖,它向您诉说着千古的悲哀。
相传海山黄芒有一户贫困人家,母子相依为命,儿子出海打鱼维持生计,持养母亲,然而,无论儿子如何辛劳,都没办法让母亲吃饱穿暖。
有一天,儿子对母亲说:“听说南洋遍地珠宝,我准备到南洋弄回满船的珠宝,让你安享晚年!”儿子说完就走,这一走就是一年,音信全无。
孤苦伶仃的母亲天天到笠港出海口(现在的打断港北岸)等待儿子归来,望着大海眼欲穿,每当看见有船到来,都会高兴的叫起来,可是次次都不是儿子的船。
母亲天天望着大海,盼着儿子快快回家,一天又一天,她就这样站在礁石上,呆呆的等待着。
有一天,母亲如常站在礁石上远望,突然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母亲消失于天崩地裂的礁石上,雷静雨停时,人们发现她站立的礁石变成一座山丘,据说是她的可怜撼动了苍天,把她化成山峦,永守港口,等待儿子。
后人把这座山峦叫做望儿山。
儿子到了南洋还真的发了财,带回满船的珠宝,在他母亲化为山峦的第七天抵达了笠港,有人告诉他母亲化为山峦的事,他马上舍船登山,寻找母亲踪迹,而他的母亲却傲岸的仰视着苍穹,像是在沉默的期待着什么、责问着什么、控诉着什么。
而那广漠的苍穹,依旧无语,浩瀚的大海,涛声依旧。
“母亲呀,孩儿知错了!苍天呀,我要那些财宝有何用!”儿子悲伤之余,身躯化为石瑶琴,魂魄不散,灵魂化为猴影游离于山中,时隐时现。
(就是饶平县海山岛望儿山那著名的“猴子弹琴”风水活宝地,据说在明朝年间被京官林监丞大破潮汕风水时毁坏。
)从那以后,每当刮起海风之时,笠港出海口北岸的望儿山上的神猴就会现身弹动石瑶琴,附近海面上的渔民就能听到一曲优美悦耳的琴瑟之音。
其声若隐若现,旋律多变。
时而清纯悠扬,声色圆润;时而悲壮激昂,粗犷回荡。
若遇大海扬波,琴声又变为大江东去,万马奔腾。
更神奇的是,每天船只夕阳归航时,神猴就会奏出一曲“渔舟唱晚”,热情欢迎你夕阳归航,好像在告诉你,家里的妻儿父母正在等你平安回家。
铁岭想儿山的故事一、铁岭想儿山的历史铁岭想儿山位于辽宁省铁岭市西南部,是一座以想儿为主题的山峰。
据传,想儿山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当时,铁岭地区发生了一场大旱,百姓们生活困苦,饥饿交迫。
一位老妇人在山上祈求雨水,却不幸失足坠崖,不幸身亡。
她的儿子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决定在山上建一座祠堂,以纪念母亲。
从此,这座山就被称为“想儿山”。
二、想儿山的传说想儿山的故事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在山上寻找自己的丈夫。
她的丈夫是一名猎人,有一天出门打猎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女子为了寻找丈夫,来到了想儿山。
她在山上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丈夫平安归来,但是没有等到丈夫的消息。
女子在山上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最终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女子,就在山上建了一座祠堂,以示纪念。
三、想儿山的景点想儿山是一座以想儿为主题的山峰,山上有许多景点值得游览。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想儿山祠堂,这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建于明朝时期。
祠堂内供奉着想儿山的神像,是游客们前来祈求平安和幸福的地方。
此外,想儿山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想儿山瀑布、想儿山悬崖等,都是游客们喜欢的景点。
四、想儿山的文化想儿山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山峰。
在想儿山祠堂内,游客们可以欣赏到许多古老的文物和艺术品,如明代的石雕、木雕等。
此外,想儿山还有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如祭祀、庙会等,都是游客们喜欢的文化体验。
五、想儿山的意义想儿山是一座充满意义的山峰。
它不仅是一座自然景观,更是一座文化遗产。
想儿山的故事和传说,让人们感受到了家庭、亲情和爱情的力量。
想儿山的景点和文化,让人们了解到了铁岭的历史和文化。
想儿山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座山峰,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
六、结语想儿山是一座充满故事和传说的山峰,它不仅仅是一座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在想儿山上,人们可以感受到家庭、亲情和爱情的力量,了解到铁岭的历史和文化。
想儿山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座山峰,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
望儿山诗词大全
摘要:
一、望儿山的简介
二、望儿山诗词的来源及历史背景
三、望儿山诗词的主题及特点
四、望儿山诗词的影响及意义
五、结论
正文:
【一、望儿山的简介】
望儿山位于我国山东省曲阜市境内,原名“邾山”,海拔约55米。
据史书记载,邾国曾在此建立都城。
邾山因此而得名。
后来,因为邾国国君邾颜的母亲殷夫人曾在此山翘首期盼儿子归来的故事,人们便将邾山改称为“望儿山”。
【二、望儿山诗词的来源及历史背景】
望儿山诗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的邾国是鲁国的附庸。
邾颜被鲁国任命为邾国国君,他离开母亲殷夫人前往邾国赴任。
殷夫人思念儿子,时常登上邾山遥望儿子所在的方向。
后来,殷夫人病逝,邾颜将母亲的遗体运回邾国安葬。
这段感人至深的母子情深的典故,成为了后世诗词创作的源泉。
【三、望儿山诗词的主题及特点】
望儿山诗词的主题主要围绕着母爱、亲情、忠孝等传统美德展开。
诗词中表现了殷夫人对儿子的关爱、期盼与不舍,同时也展现了邾颜对母亲的孝顺与
忠诚。
望儿山诗词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既有深沉的母爱,也有忠诚的孝道,感人至深。
【四、望儿山诗词的影响及意义】
望儿山诗词自春秋时期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望儿山诗词影响了无数人,成为我国古代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它不仅传递了母爱、亲情、忠孝等传统美德,还成为后世诗词创作的重要题材和灵感来源。
【五、结论】
望儿山诗词大全是我国古代诗词的瑰宝,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珍贵。
想儿山本溪石桥子南边儿有座山名叫香山,又叫响而山,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听老人传说呀,很久以前有个专柜看山川地理的南方人来山东寻找,来到香山一看这山里有炮是个金马君,他在想山周游了好几天,在山下找户人家住了下来,下来有一天晚上男方人看似像没外人就把投诉这家的当家人叫到僻静处,嘴贴耳朵,悄悄地说,你家房后山里有跑沙包是金子还是银子啊当家人?听到这个名字,眼睛瞪得溜圆,即三火四的,问南方人急忙嘘了口气,听听外边没动静,悄声说山里的宝宝不仅咱也不是研发,而是一个金马军当家人数理由金马圈等我找人挖山掘土,把它抓出来,不知道从哪儿下口啊,南方人数小狗怎么能凹出金马驹啊?那得有开山取宝的驾驶啥家?史快说当家人急不可耐的催问南方人,南方人数要得到金马军一一万谈心二没着急得到八月十五那天才能用,这家是取保。
哦嗯,为啥等到八月十五?南方人从一袋里掏出一个哑哑葫芦,拧开葫芦盖,从里面倒出一个葫芦,粉丝轻轻的递给当家人说你在五月初五午时把这颗葫芦籽儿种在你家房后的园子里,出苗之后,你一天要浇三遍水,到八月十五午时三刻葫芦藤上的那个丫丫葫芦才能长盛,咱俩侧一下丫丫葫芦娃开山门迁出金马均评分磁炮,你看行吗?当家人满口答应,悄悄种上葫芦籽儿,果然不几天就出了一棵葫芦苗,一天三遍水吹着葫芦藤长势很。
不多不少,直接一个葫芦,南方人对当家的户主说要好的词保我还得去寻几件制服金马车的驾驶,防止他跑掉,我走后你可千万别摘这个葫芦不到时辰就白瞎这宝贝了,到八月十五那天,我准回来得了金马军,咱俩平分,我绝不会失信,当家人说好吧,我一定等你回来再摘葫芦,南方人走后,当家人起谈心了,和老婆商量了好几宿,两口子越合计越觉得亏,金马均是无价之宝,硬让南方人分去一半多,可惜呀,陈南方人还没回来,咱先把鸭。
还有葫芦摘下来试试能不能划开山门划开了?咱给他来个长虫吃鸡蛋,整个独吞滑不开,省得再挑水浇葫芦主意已定在八月十四这一天,53克,两口子把丫丫葫芦摘下来,带着儿子上了后山。
望儿山的传说故事1 传说背景河南省郑州市的望儿山位于北环中轴线和绕城高速北段之间,一直以来因其有着一个浪漫而神秘的传说而闻名。
据说,望儿山上有一位古老的巫师,号称“望儿”,具有神奇的力量。
他有着一身翡翠绿衣,头上还戴着一顶羊皮帽,神道完全正的,能够令植物秀发,治愈生病的病人,令失去家园的鱼儿有家可归。
因此,人们口耳相传,渐渐形成了望儿山被灵异所包围、有神灵住在其中的传说。
2 望儿山传说传说望儿山是由一位古老的老者创建而成。
这位古老的老者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变形可以会飞。
他可以控制天气,熔岩砾石可以在他挥舞手中和谐涌动,令森林秀发,望儿山上也因此有了青草如茵、树木苍郁的美景。
其面前的河流也是他的灵力所控,他对着河流一声令下,河水就变成了汩汩流动的明月,让人惊叹不已。
3 望儿的故事望儿有着一个夫妻,夫妻之间情深义重,夫妻俩共赴磨坊,在彼此的专注下,面粉米汤的甜香飘溢在望儿山的空气中。
某一晚,夫妻两人身处磨坊正要歇息,此时,却发现客厅上多出一个朦胧的身影,淡淡的光线,闪烁在身影上,老夫妻俩感觉关系非常熟悉。
当他们近距离看去,发现那是望儿。
原来,望儿是一位古老的神灵,遗忘在望儿山中太久,现在才重新出现。
他告诉夫妻俩,望儿山是他的另一个家也是属于神灵的港湾,只有身为以义为先的神仙才能进入。
夫妻俩学会了奉献的心,决定以自己的能力调节望儿山的节奏,为人间带来和谐。
4 望儿山的祝福望儿山上绿草如茵,古木莽莽,宛若世外桃源,把尘世中的小人物拉近,祝福一切向好与和谐。
望儿山的神奇,赐予所有人健康和幸福,每一个夜晚都有着浓厚的朝气、平安的祝福从这里蔓延而出,令生活充满暖意。
5 望儿山的变迁望儿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处龙脉,细水长流,历经数年的洗礼,望儿山的一派神奇的故事也愈发的隐秘,传说不传闻,慢慢的被人们抹去,也慢慢的淡忘。
但是望儿山还是存在着,有着它神秘而梦幻的一面。
每当冬天深夜,望儿山上散发出森林里清新流动的山泉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在这充满希望的夜晚,重燃了望儿山上流传着的深情传说。
望儿山的故事和介绍
望儿山的故事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滩,海边有一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这年,朝廷举行大考,儿子乘船赴京赶考。
母亲昼耕夜织,等待儿子归来,但是一直没有儿子的音讯。
母亲天天到海边眺望。
10年、20年、30年······年迈的母亲化成了一尊石像。
原来,她的儿子在赴京赶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
上天被伟大的母爱感动,在母亲伫立盼儿的地方矗立起一座高山。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母亲,就把这座山称作望儿山。
望儿山位于营口市熊岳镇东两公里处,是一座高82米,海拔高106米的辽南名山。
山顶有一座藏式青砖塔,名为望儿塔,建于明末清初,远看如一位母亲伫立山头日夜守望大海,盼望远方的儿子归来。
这座山是以美丽的母爱传说得名,并以母爱为主题而名扬天下。
它还是营口市一级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望儿山脚下还建有慈母馆,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母亲纪念馆,拥有庞大的雕塑群,意在体现人类母爱的伟大。
每年到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
母亲节的传说
营口望儿山的传说
在辽南平原,有一座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鲅鱼圈熊岳城。
熊岳城东面的绿果园里,有一座孤峰耸立的山峰,山顶上有一座古老的青砖塔,远远望去,像一位慈爱的母亲,遥望着远方,期盼儿子早日归来。
这座山,就叫望儿山。
据说很久以前,熊岳郊外有一处沙滩,沙滩上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母亲辛苦劳作供养儿子读书,儿子决心以刻苦读书报答母亲的恩情。
随后儿子乘船去北京参加科举。
许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儿子的消息。
母亲十分着急,便每天到沙滩上去张望。
一年、两年、三年……母亲的头发都白了,却不见儿子的踪影。
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向大海呼喊:“孩子,回来吧!我想你,我想你……”老母亲倒下了,化作一尊石像,没有等到儿子的归来。
其实,她的儿子是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因船难而死的。
上天感动了伟大的母爱,在母亲等待儿子的地方拔地而起一座高山;大地感动了伟大的母爱,母亲的眼泪化作地下温泉,滋养了无数的红苹果;乡亲们也感动了伟大的母爱,把独秀峰命名为“望儿山”,并在山顶上修建了母亲塔,在山脚下修建了母亲堂,让后人铭记母亲平凡却伟大的恩情。
随着国家的发展,鲅鱼圈人民仍然保留着敬爱母亲的古老习俗,每年五月的母亲节,这里都会举行各种敬爱母亲的活动,不少人还在母亲堂为母亲立碑,表达对母亲的敬重。
第1页/共1页。
望儿山诗词大全摘要:1.望儿山诗词大全简介2.望儿山的文化背景3.望儿山诗词大全的主要内容4.望儿山诗词大全的价值5.结语正文:1.望儿山诗词大全简介望儿山诗词大全是一部汇集了关于望儿山的古今诗词的著作。
望儿山位于我国辽宁省锦州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自古以来,望儿山就是文人墨客喜爱描绘的风景胜地。
这部诗词大全收集了众多文人雅士描绘望儿山的诗词作品,不仅展示了望儿山的美景,还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望儿山的文化背景望儿山,又名无量山,位于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海拔876 米。
传说在唐朝时,有一位名叫王昭君的女子,因婚姻不幸,曾在此山修行。
她每日向南眺望,期盼着与远行的儿子团聚,故得名“望儿山”。
望儿山因其传说和美景,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3.望儿山诗词大全的主要内容望儿山诗词大全收录了许多描绘望儿山的诗词,其中包括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
这些诗词作品有描绘望儿山美景的,有叙述望儿山传说的,还有表现诗人游览望儿山时的心情。
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望儿山的历史风貌和美丽景色,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4.望儿山诗词大全的价值望儿山诗词大全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历史和地理价值。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些诗词作品展示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亲情、友情的抒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些诗词记录了望儿山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从地理角度来看,这些诗词描绘了望儿山的地貌、景色,为我们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提供了参考。
5.结语望儿山诗词大全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示了望儿山的美丽景色,还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望儿山的传说熊岳城,是中国辽南的第一名城。
以望儿山为代表的熊岳八景:望儿山、青龙山、馒首山、石棚山、雪帽山、仙人岛、天源寺、张果老桥,以及金沙滩、白沙湾、鲅鱼圈、救龙池、龙抓口、老鳖山、温泉等著名景点,凭其天生丽质和神奇的传说故事,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辽东半岛地域宽广,美丽富饶。
半岛的两边住着两个性情暴戾狡诈贪婪的龙王。
两个龙王为了争夺岛上的地盘,时常斗法,呼风唤雨,翻江倒海。
岛上,百兽俱惊,人神共愤。
山神和土地无奈,只得到熊岳城西南二十里的兔儿岛,找八仙调停。
怎奈,八仙的百般调停,都无济于事。
山神和土地只好赶到天庭,找玉帝告状。
玉帝听后大怒,差遣五雷、七霆和二郎神杨戬三位仙人,会同大肚弥勒佛去辽东半岛查处两个龙王。
四位仙人经南海而来,先登上了兔儿岛。
早已等候多时的八仙,把客人引到一处道观前。
道观的门上悬一块题着“八仙堂”三个镏金大字的横匾,左右用碧玉镶嵌着一副楹联,上联是“一方逍遥地”,下联是“胜境小蓬莱”。
大肚弥勒佛看后,捧腹大笑:“我原笑人世间可笑之人,不料成仙得道之人也这么浅薄。
”弥勒佛大手一挥,楹联旋即变成了“一方逍遥地”,“八个井底蛙。
”八仙见了,各个面有愠色。
弥勒佛又说:“弹丸兔儿岛,逍遥有余,胜境不足。
造化钟神,天地灵气,应在此东北二十里。
”八仙听后纷纷摇头,觉得十分荒唐。
张果老说:“敢问弥勒佛,那千山以南几百里,风沙红尘,有土无丘,有水无山,加之两龙肆虐,海水咆哮,生灵不保,万物不兴,哪还有造化钟神,天地灵气?弥勒佛说:“玉帝弘治,我佛慈悲,我等成仙得道,必须整治一方。
三日后,我佛圣地,若不如兔儿岛,我将滚回南海,不复辽东!“张果老说:“你的话如若当真,我将刀子赶去赴会。
“二仙击掌,众仙作证。
次日清晨,四位仙人叫来两个龙王,当场化解言明:今后有谁再敢侵土一寸,则退敌三十里。
随后,二郎神挥起三刃长戟,从南海赶来一群山,大大小小地排成一排,从辽阳一直排到了清泥洼(今大连市)。
从此,辽东半岛地分两半,河流东西。
第三天早上,土地神慌慌张张地来到四位仙人岛住地。
原来,西海龙王心术不正,在熊岳城以北暗设立两口海眼。
一到晚上那两口海眼便咕嘟咕嘟地冒水,侵占土地。
二郎神说:“我已看在眼里!待我去千山挑回一对山峰压住它们就是了。
“那千山,有一千零一座山峰,二郎神拣最好的一对挑来。
一座命名为熊岳山,也就是今天的望儿山,一座名为馒首山。
一路风尘,杨戬的靴子里灌进来一些沙土,他脱掉靴子一倒,又成了两座山丘,就是今天的戬山和巴狗山。
四位仙人又来到了南海,他们向观音菩萨讨得了圣水。
他们吧熊岳周围一一点化,一切布置停当后,就等八仙来了。
次日清晨,张果老等八仙站在仙人岛是,向东北方向望去,只见大雾弥漫,八仙心想:“这下,弥勒佛是必定要出丑了!“八仙怀着得意的心情,飘然雾中走去。
不多时,张果老“啊呀“一声,不知撞到了什么,迷迷瞪瞪地滚下驴背,身体倒立起来。
这下,他反觉平稳。
张果老刚刚倒立着走了几步,忽听弥勒佛惊天大笑:“看我熊岳!“顿时,烟消雾散,但见这方圆二十里之内,山清水秀。
熊岳山、馒首山巍峨挺拔。
两山背后,瑞霭千层,祥光弯道。
两山之外,银帆西去,紫气东来。
仙人桥下,早已备好了石桌、石凳、石刻棋盘以及美酒香茶和各种瓜果。
周围草木茵茵,奇花竟放。
那大肚弥勒佛,面向西南,端坐在熊岳山北侧的大山岗上。
杨戬站在进山的路口出,叉着两条腿,宛若通天大柱。
那张果老的头,刚好碰在杨戬大腿的迎面骨上,倒立着从杨戬的胯下经过。
那张果老的手印和驴蹄印,都鬼斧神工般地留在了弥勒佛早已备好的一块青石板上。
现在,那块青石板成了张果老桥。
斗转星移,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位姓焦点大臣,忠君爱民,却遭奸臣陷害,祸灭九族。
那时,他的夫人王氏,已是身怀六甲。
王氏在几个忠臣好友的保护下,逃出来京城,买舟远渡。
一天,海上突然刮起大风,船小浪高,十分危急。
就在这时,游来一只海龟,大如碾盘。
海龟托起了小船,直奔辽东。
王氏在海龟的帮助下,在熊岳西南的三十里处登上了岸,所以当地取名龟舟,后来改称归州。
王氏在那里小住几日以后,来到了熊岳山下,落脚安身。
她本身江南才女,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丈夫遭难时,王氏痛不欲生,怎奈丈夫临刑前托人捎信给她:“一定要教子成器,报国救民。
”她才活了下来。
竖年三月,桃花水下之时,王氏喜得一子。
为躲避追杀,她给儿子取名王融。
王氏带着年幼的儿子,靠耕织度日。
王氏聪敏善良。
她在熊岳山下,助人为乐,邻里亲和,远近有名。
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王氏的奶水、血水、汗水和泪水伴着王融从襁褓中长大。
她教儿子学走路,学说话,读诗书,不觉过了十六年。
十六岁的王融,看着母亲因辛劳过早衰老的脸庞,铭记着父亲的冤屈,读书越发刻苦。
他自提楹联,挂在草屋自勉:“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懂事的王融,每天一边读书,还一边帮母亲种地、砍柴,也时常赶海去捉一些鱼虾。
一天,王融到馒首山砍柴,见到一个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老妇人。
她身背一小捆儿毛柴,倒在路边。
王融急忙上前搀扶。
当王融得知老人已经饿了一天的时候,就把自己带到两块饼子给了她。
因为,母亲平时总是教导他,要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午后,王融在下山的路上,又听见有人呻吟。
他寻声望去,看见一个白发老翁倒在草丛里。
那老翁说,他刚从山上滚下来,腿已经摔断了。
王融见老人的腿上血流不止,就连忙撕下自己的衣襟,为他包扎好伤处。
王融要把老人背回家,老人说:“我这样回家也得死,你要想就我,非得先到这馒首山南坡上,从最陡峭的岩石缝里采来那红花草药才行。
”王融一听,马上应声说:“我这就去!”王融飞快地跑到馒首山的南坡,他把绳子的一头拴在一块大石头上,另一头系在自己腰上,然后顺着光滑陡峭的石壁,下去采药。
当王融重返山顶,解下绳子,刚想下山时,忽然看见那个老翁满面笑容地站在自己面前,他的手里还拿着两个又白又大的热腾腾的馒头。
老翁说:“小王融,我得谢谢你的好心。
上午我吃了你两个饼子,现在我还你两个馒头。
你还想要什么?只要是世上有的,都行!王融说:”老伯,我什么都不要!既然您没事,我就告辞了。
“老翁拦住王融的去路,又说:“不急,孩子!听我告诉你,这馒首山啊,就是馒头山。
山里有很多馒头,但只有那些心地善良、诚实勇敢的人才能得到。
你以后再来砍柴时,就不用再带干粮了,只要到刚才去过的地方,连念三句‘馒头山馒头山,帮助融儿用一餐’,里面自会有许多馒头供你享用。
还有,你在这里采到底红花草药,它专治红伤,你可要好好收藏,日后有用。
另外,馒头山的天机大事,你不可与任何人讲。
王融连忙跪下说:“多谢老人家!敢问您是哪位仙人?”老人哈哈一笑说:“我是常来此地的张果老。
时候不早了,你快回家吧,免得你母亲挂念。
日后我们还可见面。
”说完,张果老一挥拂尘,过来一头黑驴,他倒坐其上,随一道金光奔仙人岛去了。
仙人岛在九垄地一带。
九垄地的原名叫救龙池,与熊岳一河之隔,往南和归州相连。
那里的海边礁石很多。
王融经常到那一带捕捉海货,但他没有渔具,每次收获都很少。
一天清晨,王融刚刚来到海边,就听到一声巨响,大海翻腾起来,海浪高达十几丈。
接着,从里面窜出两条巨龙,一青一白。
它们厮打在一起。
顿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败鳞殘甲举目皆是。
两条龙从海里打到空中,从空中达到陆地,再从陆地打到空中。
小王融被这奇异的场面惊呆了。
它们打到中午的时候,白龙支持不住了,从空中摔到了地上。
青龙返回了大海。
王融急忙赶回家中,将海边发生的一切告诉了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妈妈,并说:“妈妈,那条白龙伤得很重,咱们去帮帮它吧。
”王氏很赞许儿子的想法。
他们赶到白龙身边。
白龙巨大的身躯躺在地上,任凭那么多好奇的人围观。
小王融大胆地走到白龙面前对它说:“我们想帮帮你,你可不要伤害我们啊!”白龙会意地点了点头。
王融先和乡亲们一起挑来了一百担水,把白龙全身洗净,又从家里拿来了止血化瘀的红花草药,敷在白龙的伤口上。
王氏做了一大锅饭,一瓢一瓢地喂给白龙。
从那以后,王融每天都要从馒头山挑回好多的馒头,一个一个地喂给白龙。
王氏相信儿子,对馒头的来历并不多问。
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白龙终于脱离了危险,能够艰难地活动了。
人们想把它送回大海,但任凭多少人也没法儿抬动它。
最后,还是王融想了个办法。
他对白龙一说,白龙直点头。
王融和乡亲们一起白来了许多柴草,放在白龙周围,然后用火点着了。
一下子,周围变得烈焰翻滚,烟气冲天。
那白龙趁势翻身,腾着烟雾飞上了天空。
白龙在天空久久地盘旋着,向人们致意。
好久,它才向大海那边飞去。
从那以后,熊岳河以南十几里的地方就成了救龙地,人们说:“熊岳这一带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这都是白龙保佑的啊!”白龙得救了,黑龙对这一带的百姓却怀恨在心。
第二年仲夏,它呼风唤雨,闹腾了七天七夜,致使方圆百里,房屋被毁,良田被淹。
熊岳,救龙地和归州一带地势低洼,水深三尺,成了一片汪洋。
人们躲在高处,眼看支持不住了。
绝望的人们,忽然看到一条白龙出现在归州白沙湾,它用尽浑身的力气,用大爪子拼命地往下挖,终于挖通了五条大沟。
水从五条大沟流进了大海。
人们得救了,庄稼得救了。
为了感谢白龙,人们在龙抓口的地方修起了海神庙。
至今那白龙抓的口子还在呢。
自从白龙被救之后,王融每次到海边都会遇到奇怪的事情。
大潮退过,那礁石缝儿和石头坑里,不是有几条欢蹦乱跳的大鱼,就是有几只一二斤重的大蟹子、赤甲红,总是不让他空手回家。
时间长了,怪也不怪了。
王氏经常带着王融面朝大海那边烧几炷香,磕几个头,暗谢白龙是人间逢凶化吉,让人们安居乐业。
转眼一年过去了。
熊岳一带又流行起了瘟疫,染者十有七、八,王氏也不幸被染上了。
一天夜里,王融梦见一个美貌少女,告诉他只要到雪帽山采一朵灵芝、两根人参、三株长命草,再到山下的龙潭瀑布担来一担龙泉水,将三味药浸透,病人只需喝上一口即可痊愈。
第二天一早,王融把梦境告诉母亲后,就立即挑上水桶,别好柴斧去了雪帽山。
那雪帽山,在熊岳以南三十里,归州以东四十里的九寨三道河村,是这一带最高的山。
奇峰耸立,怪石嶙峋,沟壑幽深。
山顶的积雪终年不化。
山间丛林茂密,常有野兽出没。
王融一路急行,可是当他来到山脚下的时候,却被一座石门挡住了去路。
他攀不过,绕不过,使出全身力气也推不倒。
费了半天的劲,他渴了,想寻附近的人家讨点水喝。
王融推开一个虚掩着的院门,只见这户人家房屋高大宽敞,富丽堂皇。
王融见院中有一位老妇人,就走上前去,深施一礼说:“老妈妈,我路过此地,能否讨碗水喝?”老妇人问王融:“年轻人,你为何来到此地?说清楚,我就给你水喝。
”王融讲明来有,老妇人摇了摇头说:“开天辟地,这山就没有人能进去过,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我这偌大的庄园,良田千顷,有花不完的金银财宝,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可惜我膝下无儿,只有一小女尚未许人。
我见你忠厚孝义,说话斯文,有心将你留下,你可愿意?”说着,老妇人向室内高声叫道,“屏儿,还不出来给客人沏茶?!”珠帘一挑,一个少女端着茶走了出来,她艳丽温文,眉目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