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的故事》教案新部编本
- 格式:docx
- 大小:87.12 KB
- 文档页数:5
钉子的故事教案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钉子的形状、材料和用途,理解钉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钉子操作,如插钉和拔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钉子的形状、材料和用途。
2. 难点: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钉子,注意安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钉子(不锈钢),木板,铁锤,安全眼镜,教具图片等。
2. 教学环境:教室或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导入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钉子,并提问学生对钉子的了解和用途。
2. 知识讲解:通过展示钉子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等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钉子的外观和特点。
阐述钉子的材料可以是铁、不锈钢等,不同材料的钉子有着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3. 操作演示:(1)学生观察老师操作钉子的过程,注意观察老师的使用方法和姿势。
(2)学生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插钉和拔钉的练习。
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助。
(3)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在插钉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力较大,而在拔钉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力比较小。
4. 综合讨论:针对学生操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钉子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常识,如避免钉子反弹伤到自己和他人,使用钉子时应戴上安全眼镜等。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插钉和拔钉,钉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可以让学生举例并发表观点。
6. 总结归纳:(1)钉子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特点。
(2)钉子的用途和操作注意事项。
(3)钉子的重要性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钉子的形状、材料和用途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掌握了正确使用钉子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且培养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六、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针对不同材质的钉子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安全教育要在整个过程中贯穿,确保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安全。
钉子的故事阅读教学设计引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故事阅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提供有趣的教育启示。
本文将以一款名为“钉子的故事”的短篇故事为例,设计一套针对小学生的故事阅读教学方案。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部分:无声读物在阅读故事之前,给学生分发故事书或印有故事文本的纸张,让他们单独进行无声读物。
此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建立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基本了解。
第二部分:交流讨论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不同情节和人物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向组内其他成员提问,并共同探讨故事的细节。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讨论,例如:“你认为故事中的钉子代表着什么?”“你觉得故事的主题是什么?”2. 全班分享:请学生代表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结合自身观点对其他小组提出问题。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第三部分:剧场游戏通过剧场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内涵。
1.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或情节进行扮演。
学生可以通过自由发挥或按照故事中的描述进行表演。
鼓励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反转故事:选取一个关键情节,让学生按照相反的方式演绎出来。
例如,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勇敢的,那么在反转故事中可以将他变成懦弱的人物。
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故事和人物的复杂性。
第四部分:绘本创作让学生将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绘本创作。
他们可以使用图片、文字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来呈现故事。
这样的创作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故事的主题和细节。
第五部分:写作任务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要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撰写关于该故事的文章。
例如,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写一篇评论文章,或者以另外一个人物的视角重写故事。
这样的写作任务能够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钉子的故事》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一、谈话,导入新课
1. 齐读课题。
2.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钉子的什么故事?钉子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发?)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1. 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勾画下来,多读两遍。
2. 指名分段读文,注意读得正确通顺。
3. 齐读全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读懂课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 默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钉子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发?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1)用“”把父亲的话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理解父亲的话。
(3)从父亲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交流中总结本文主旨。
四、积累、升华
把本文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多读几遍,最好能够背下来。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钉子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复朗读父亲的话,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
3?帮助孩子树立勇于克服自己弱点的信心和勇气,懂得尊重他人,知道该怎样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的话和“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板书“钉子”,说说钉子有什么用?2?师:在一个充满智慧的父亲眼中,钉子还具有神奇的作用呢?揭示课题《钉子的故事》,读课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句一句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试读,集体评议,订正字音:栅栏、钉钉子、疤痕。
3?默读全文,想: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4?指名汇报,引导归纳:父亲用钉子教育孩子。
三、朗读课文,理解感悟1?父亲是怎样用钉子来教育孩子的?小组合作读课文,讨论归纳。
2?汇报交流,引导归纳:钉钉子、拔钉子。
3?生独立找出相应段落朗读、理解。
父亲要求孩子“钉钉子”的用意是什么?建议“拔钉子”的目的呢?4?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1)读课文第1、2段,想:当父亲发现小男孩脾气很坏时,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引导归纳“钉钉子记录发脾气的次数”。
(2)这个办法有用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3)读课文第3段,“当父亲知道孩子的转变时,又会怎么想?怎么做?”(4)你从“父亲开始对孩子的要求”到后来对孩子的“建议”体会到了什么?引导:“要求”表达了父亲一定要帮助孩子改掉坏脾气的决心,“建议”一词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位父亲的民主、智慧……5?现在,孩子的坏脾气已改掉了,父亲又会怎么想?怎么做?(1)指名说,找出相应段落自由读。
《钉子的故事》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
册)
一、谈话,导入新课
1. 齐读课题。
2.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钉子的什么故事?钉子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发?)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1. 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勾画下来,多读两遍。
2. 指名分段读文,注意读得正确通顺。
3. 齐读全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读懂课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 默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钉子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发?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1)用把父亲的话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理解父亲的话。
(3)从父亲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交流中总结本文主旨。
四、积累、升华
把本文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多读几遍,最好能够背下来。
【原文】有個小男孩脾氣很壞,他的父親決定幫助他改掉壞脾氣。
一天,父親給了他一大包釘子,要求他每發一次脾氣,就用鐵錘在他家後院的柵欄上釘一顆釘子。
第一天,小男孩在柵欄上釘了16顆釘子。
過了幾個星期,他發現,不發脾氣比往柵欄上釘釘子要容易些。
慢慢地,小男孩學會了控制自己的壞情緒,每天在柵欄上釘釘子的次數漸漸少了。
到後來,小男孩變得不愛發脾氣了。
他把自己的轉變告訴了父親。
父親又建議:“你如果能堅持一整天都不發脾氣,就從柵欄上拔下一顆釘子。
”經過一段時間,小男孩終於把柵欄上所有的釘子都拔掉了。
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柵欄邊,親切地說:“兒子,你做得很好。
但是,你看看那些釘子在柵欄上留下的小孔,柵欄再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
當你向別人發過脾氣之後,你的言語就像這些釘孔一樣,會在別人的心靈中留下疤痕。
這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他人的身體,即使把刀子拔出來,那傷口也會永遠存在。
”小男孩明白了,口頭上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的身體沒什麼兩樣。
【教案】教學目標1、默讀課文,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反復朗讀父親的話,明白口頭上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的身體沒什麼兩樣的道理。
3、幫助孩子樹立勇於克服自己弱點的信心和勇氣,懂得尊重他人,知道該怎樣和身邊的人和睦相處。
教學重點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的話和口頭上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的身體沒什麼兩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1、板書釘子,說說釘子有什麼用?2、師:在一個充滿智慧的父親眼中,釘子還具有神奇的作用呢?揭示課題《釘子的故事》,讀課題,想知道什麼?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1、生自由小聲讀課文,一句一句讀通順。
2、指名分段試讀,集體評議,訂正字音:柵欄、釘釘子、疤痕。
3、默讀全文,想:本課講了一件什麼事?4、指名彙報,引導歸納:父親用釘子教育孩子。
三、朗讀課文,理解感悟1、父親是怎樣用釘子來教育孩子的?小組合作讀課文,討論歸納。
2、彙報交流,引導歸納:釘釘子、拔釘子。
三年级《钉子的故事》的教案设计第1篇:三年级《钉子的故事》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复朗读父亲的话,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钉子和木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实验激趣,导入课文题目1教师拿出一块木板和一颗钉子,把钉子钉入木板。
接着请一个同学上台拔出。
师:同学们,木板上留下了什么?板书:小孔。
(顺势过渡)小孔虽小,却凝聚着一位父亲的智慧。
齐读课文题目。
2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汇报交流,检查预习情况1大家带着问题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预习中遇到的较难的字词,多读两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要求学生读得正确通顺。
3齐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只要学生说个大概就给予肯定)5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1)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父亲要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不觉得太费时间吗?(3)坏脾气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吗?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再读课文,针对黑板上的问题,把你读懂的内容、获得的启发、自己的感受讲给全班同学听。
2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一起解决了问题,读懂了课文,学会了在合作交流中集思广益,真是受益匪浅。
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勾画出启发你的句子。
3钉子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1)用“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钉子的故事》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复朗读父亲的话,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钉子和木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实验激趣,导入课文题目1?教师拿出一块木板和一颗钉子,把钉子钉入木板。
接着请一个同学上台拔出。
师:同学们,木板上留下了什么?板书:小孔。
(顺势过渡)小孔虽小,却凝聚着一位父亲的智慧。
齐读课文题目。
2?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汇报交流,检查预习情况1?大家带着问题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预习中遇到的较难的字词,多读两遍。
第31课《钉子的故事》教学设计第31课《钉子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可文中的生字新词,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教学目标一件什么事。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父亲的话,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孩子树立勇于克服自己弱点的信心和勇气,懂得尊重他人,知道该怎样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
理解父亲的话和“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重点难点么两样”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1课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一块木板和一颗钉子,指名几个学生把几个钉子钉入木板,接着请另几个学生上台把钉子拔出。
2.师生交流:木板上留下了什么,(很多小孔)3.教师板书:钉子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小结:在一个充满智慧的父亲眼中,钉子还具有神奇的作用呢,)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集体评议,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
3.学生默读全文,小组交流: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父亲用钉子教育孩子。
)4.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归纳:一位父亲为了帮助孩子改掉坏脾气,不是生硬地说教,而是巧妙地引导孩子:发一次脾气,就在栅栏上钉一颗钉子,到后来,孩子变得不爱发脾气了,他又告诉孩子,如果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直到孩子把栅栏上的所有钉子都拔掉。
然后父亲用富有启发性的话语来引起孩子的思考:“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别人的心灵中留下疤痕。
”父亲深入浅出地教育,使孩子明白了: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多媒体出示:有个小男孩脾气很坏,他的父亲决定帮助他改掉坏脾气。
一天,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就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柵栏上钉一颗钉子。
31* 钉子的故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复朗读父亲的话,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
3、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明白课文中的道理,学会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课件教学方法:三疑三探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故事.播放课件,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预设:(1)课文讲了我们有关钉子的什么故事?(2)钉子的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3、出示自探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把不认识的字或词勾出来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1)、课文讲了一件有关钉子的什么故事?(2)、课文第四自然段父亲说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3)、小男孩明白了什么道理?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1、小组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合探一:课文讲了一件有关钉子的什么故事。
1.小组展示2.评价合探二:课文第四自然段父亲说的话中读懂的道理。
①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②小组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小组展示2.评价合探三:我们明白的道理。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1.小组展示2.评价三.质疑再探课前提出的问题你都明白了吗,还有什么疑问?请大胆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四、运用拓展1、学了这一课,你打算设计怎样一份习题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呢?(可以从字词、课文写法、重点句子理解方面着手)(1)学生出题测试自己或同学。
(2)教师选出有价值的测试题在班内交流,学生评价。
2、教师编题。
3、学科班长总结,谈本节收获。
4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今后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5播放课件同学们,老师也送给你们一些叮咛,读一读并抄写在“采蜜本”本上。
一谈话导入(1)(出示课件1)说说看,这是什么?对,钉子。
钉子有什么作用呢?(钉子可以用来固定的作用,可以用来挂相框)是呀,钉子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关于钉子的故事。
(出示2))(2)在一个充满智慧的父亲的眼中,钉子还有着神奇的作用呢!想知道吗?我们一起走进第31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1.《钉子的故事》(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钉子有什么故事呢?钉子究竟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二自读课文,初步探究(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先看自读小要求:一、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二、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开始!(2)同学们读的很认真。
我们来看看词语:栅栏zha即使ji 钉子(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课件)用上这些词语。
(脾气栅栏钉子钉钉子控制情绪坚持口头伤害)(4)同桌之间学着说一说。
(5)哪位同学说一说?很好,你的声音真响亮!(出示课件6)(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脾气很坏,他的父亲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栅栏上钉一颗钉子,后来小男孩发现不发脾气比钉钉子更容易,他学会控制自己的坏情绪。
父亲又让他如果能坚持一天都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
可栅栏上留下了小孔,最后男孩终于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
)三朗读课文,理解感悟6、四人一个小组,再次学习课文,每组提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
开始。
指导,提问。
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同的问题。
老师梳理了一下,有这么几个问题,(课件7)1)故事中,男孩的个性有什么特点?(2)爸爸教男孩,生气时可以怎么做?(3)为什么男孩钉下的钉子越来越少,到最后甚至不钉了?(4)后来父亲教他,当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后,可以怎么做?(7)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1.第一个问题:故事中的小男孩个性有什么特点?故事中的小男孩脾气很坏.从课文的哪一部分可以看出。
(第一自然段)这是故事的起因,这种写作方式叫“开门见山”2.爸爸教男孩生气的时候可以怎么样?(钉钉子),谁来读出来?对,用钉钉子的方法来记录发脾气的次数。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钉子的故事周嘉小学:刘兰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复朗读父亲的话,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
3、学会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
重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点: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老师拿着一块泡沫板和一颗钉子,把钉子钉入木板。
接着,请一个同学上来拔钉子,同学们,上面留下了什么?生:(小孔)。
师:小孔虽小,却凝聚着一位父亲的智慧。
齐读课文题目:《钉子的故事》。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复朗读父亲的话,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
3、学会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
)三、出示自主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理解“疤痕、伤害”等词语。
3、用“﹏﹏﹏”勾画第四自然段父亲的话,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检查预习:师:大屏幕上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吗,谁来读一读?(抽生读)--(指指名评价)生:我觉得他……所以,我给的评价是……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
师:去掉拼音后,你还会读吗?(指名读)师:同学们给他评一评。
生:我觉得他……所以,我给的评价是……师: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我们认读了这些词,你们理解了哪些词语?抽1—2个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真不错,谁来汇报父亲说的话?指名汇报,用多媒体出示,全班一起读一读。
师: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指名汇报师总结:是呀,过分的言语就像钉孔一样,会在别人的心中留下疤痕。
这篇课文通过钉子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合作探究吧!四、合作探究:(出示合作探究: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通过父亲与儿子的第二次谈话,你明白了什么?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齐读合作探究,然后组内完成填空。
•[阅读次数:587]
一、谈话,导入新课 1. 齐读课题。
2.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钉子的什么故事?钉子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发?)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1. 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勾画?..
•[阅读次数:445]
一、谈话,导入新课 1. 齐读课题。
2.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钉子的什么故事?钉子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发?)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1. 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
•[阅读次数:424]
教学目标1蹦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狈锤蠢识粮盖椎幕埃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
3卑镏孩子树立勇于克服自己弱点的信心和勇气,懂得尊重他人,知道该怎样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次数:469]
B案教学目标 1蹦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狈锤蠢识粮盖椎幕埃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钉子和木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实验激?..
•[阅读次数:404]
A案教学目标 1蹦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狈锤蠢识粮盖椎幕埃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
3卑镏孩子树立勇于克服自己弱点的信心和勇气,懂得尊重他人,知道该怎样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