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图书馆汇总 1
- 格式:xls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图分类号填写要求:要求分类细分到22个大类代码后三位数字。
例如:“古代文学”,其分类号是I206.2,填写时只需填写I206即可;又如“人造石生产机械制造”的分类号是TQ177.1+5,只需填写TQ177。
可在以下网址查询详细分类号:/tools/ztf/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分类号查询系统)/sjk/tsflf/index.htm (中图法第四版计算机辅助分类查询系统)《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自1999年第四版起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英文译名为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LC。
《中图法》的编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四版,即1975年出版的第一版,1980年出版的第二版,1990年出版的第三版,1999年出版的第四版。
此外1973年还出版了试用版。
《中图法》与国内其他分类法相比,编制产生年代较晚,但发展很快,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分类法的编制经验,而且还吸取了国外分类法的编制理论和技术。
目前,《中图法》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
《中图法》在它的发展史上,获得了许多殊荣,曾于1985年连同各种版本及辅助工具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曾被美国图书馆协会主持编制的《世界图书馆及情报机构百科全书》收入到"世界九大分类法"词条中。
但是,《中图法》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中图法》的发展历史就是从第一版到第四版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史,每出一版都有一个质的飞跃。
至四版为止,《中图法》为五大部类: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二十二个大类;53,811个类目(包括专用和通用类目)。
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地市级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研究细则一、引言公共图书馆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为泛博市民提供信息资源和文化服务,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将对地市级图书馆进行评估,并制定必备条件和评估研究细则,以确保评估工作的公正、客观、科学。
二、地市级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1. 建造和设施条件地市级图书馆应具备适宜的建造和设施条件,包括宽敞璀璨的阅览室、多功能的会议室、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等。
馆内应设有无障碍设施,以方便残障人士的使用。
2. 藏书和文献资源地市级图书馆应拥有丰富的藏书和文献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音像资料等。
馆藏内容应覆盖广泛的学科领域,满足市民的信息需求。
3. 服务人员和管理团队地市级图书馆应有一支专业的服务人员队伍,包括图书馆学专业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
管理团队应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推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
4. 服务项目和活动地市级图书馆应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项目和活动,包括阅读推广、学术讲座、文化展览等。
同时,应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5. 数字化服务能力地市级图书馆应具备较强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包括数字图书馆建设、电子资源定阅、数字化文献服务等。
通过数字化手段,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方式,满足市民的个性化需求。
三、评估研究细则1. 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研究细则将制定详细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建造和设施条件、藏书和文献资源、服务人员和管理团队、服务项目和活动、数字化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指标,以确保评估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 评估方法和流程评估研究细则将明确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包括评估人员的选拔和培训、评估材料的准备和审核、评估现场的调研和访谈等。
评估工作将以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进行,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评估结果的公示和使用评估研究细则将规定评估结果的公示和使用方式,包括评估报告的编制和发布、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建议等。
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地市级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细则地市级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细则一、地市级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地市级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等级评估是评估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
下面是地市级图书馆等级评估的必备条件:1. 资源条件:a. 馆藏资源:地市级图书馆应具备丰富的馆藏资源,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期刊、报纸等多种类型的文献资料。
b. 数字资源:地市级图书馆应建设和维护数字资源库,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服务。
c. 多媒体资源:地市级图书馆应具备多媒体资源,包括音频、视频、影像等,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2. 空间条件:a. 馆舍面积:地市级图书馆的馆舍面积应达到一定标准,以保证读者的阅读和学习环境。
b. 阅览座位:地市级图书馆应提供足够的阅览座位,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3. 服务条件:a. 开放时间:地市级图书馆应有较长的开放时间,以方便读者的使用。
b. 服务项目:地市级图书馆应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项目,包括借阅、咨询、参考咨询、培训等。
c. 网络服务:地市级图书馆应提供网络服务,包括无线网络、电子资源访问等。
4. 人员条件:a. 专业人员:地市级图书馆应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包括图书馆学、信息学等相关专业的人员,以提供专业的服务。
b. 培训机制:地市级图书馆应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5. 组织管理条件:a. 机构设置:地市级图书馆应建立合理的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b. 绩效评估:地市级图书馆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
二、地市级图书馆等级评估细则地市级图书馆等级评估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综合考察图书馆的资源、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下面是地市级图书馆等级评估的细则:1. 馆藏资源评估:a. 馆藏数量:评估馆藏的数量,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期刊、报纸等。
b. 馆藏质量:评估馆藏的质量,包括是否有优秀的学术著作、经典文献等。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一般简称“国图”。
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裙楼地上5层地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
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
包括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
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
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
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
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
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
这部分藏品极为珍贵,闻名遐迩,世界瞩目。
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
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国家图书馆接待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读者(少年儿童图书馆接待六至十五周岁的少年儿童);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可接待中学生及在家长陪同下的少年儿童参观;全年接待中小学校组织的集体参观。
各图书馆数据库列表浙江图书馆(浙江网络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其中包括法律、经济、计算机等五十余大类,全文总量4亿余页,论文300万篇,并且每天仍在不断的增加与更新。
读者购买超星读书网读书卡后,即可随时在线阅读和下载。
读秀学术搜索:读秀知识库是拥有海量资源的文献搜索及获取服务平台。
读秀知识库以228万种中文图书资源为基础,将图书馆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各种文献整合于同一平台上,采用一站式统一检索,使读者获得最深入、最准确、最全面的文献信息,辅以读秀知识库中的原文传递和参考咨询服务,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容获取原始文献。
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中国信息资源平台基础之上的,集数据库应用平台、信息资源电子商务平台与资源数字化加工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图书馆。
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集成了图书、期刊、报纸、论文、CD等,从载体上囊括了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等各种载体的资源。
下设中华图书网、中华期刊网、中华报纸网、中华资讯网和中华CD网等子网。
资源内容分为书(篇)目、提要、全文三个层次。
提供全文、标题、主题词等十种数据库检索功能以及CN-MARC格式数据套录功能,提供印刷版书报刊、光盘数据库以及其他数据库的网上订购功能。
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的优点是:基本上是99年以后的图书;采用全息技术制作的图书;占用空间小;四级目录导航;良好的解决版权问题;提供CN-MARC 数据套录;可以和目前国内大部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衔接。
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电子图书及其系统是由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创办的,由方正公司提供阅读软件(方正Apabi Reader),由出版社提供其拥有电子版权的图书系统。
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知名出版社,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等提供的图书经由方正公司的数字化制作后上网服务,可通过方正Apabi Reader软件进行在线阅读和在线订购;同时方正Apabi电子图书也向各文献资源服务单位,如图书馆提供镜像服务,由图书馆购买其电子图书后,作为图书馆图书收藏的一部分,与印刷型图书一样,提供给其读者借阅。
中图分类号填写要求:要求分类细分到22个大类代码后三位数字。
例如:“古代文学”,其分类号是I206.2,填写时只需填写I206即可;又如“人造石生产机械制造”的分类号是TQ177.1+5,只需填写TQ177。
可在以下网址查询详细分类号:/tools/ztf/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分类号查询系统)/sjk/tsflf/index.htm (中图法第四版计算机辅助分类查询系统)《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自1999年第四版起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英文译名为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LC。
《中图法》的编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四版,即1975年出版的第一版,1980年出版的第二版,1990年出版的第三版,1999年出版的第四版。
此外1973年还出版了试用版。
《中图法》与国内其他分类法相比,编制产生年代较晚,但发展很快,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分类法的编制经验,而且还吸取了国外分类法的编制理论和技术。
目前,《中图法》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
《中图法》在它的发展史上,获得了许多殊荣,曾于1985年连同各种版本及辅助工具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曾被美国图书馆协会主持编制的《世界图书馆及情报机构百科全书》收入到"世界九大分类法"词条中。
但是,《中图法》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中图法》的发展历史就是从第一版到第四版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史,每出一版都有一个质的飞跃。
至四版为止,《中图法》为五大部类: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二十二个大类;53,811个类目(包括专用和通用类目)。
全国高校图书馆网站集锦收集from 中国教育人博客by 5dream最近在看数字图书馆方面的一些资料,图书的数字化和数字图书馆总的来说是高校教学及管理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将起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blog刚好看到有人把很多高校的图书馆连接地址作了个汇总,觉得很不错,能方便我们去寻找我们所需要的资源,提高查询及使用效率,特作收集,以备后用.北京国家图书馆/石油大学图书馆/~library/web.htm石油大学图书馆/~library/web.htm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library.htm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library.htm 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tsg.htm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k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http://202.112.82.24/北方交通大学图书馆http://202.112.150.129/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library/clibrary.ht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图书馆http://202.112.206.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http://202.112.99.39/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tsgc.htm北方工业大学图书馆http://202.204.27.135/all.htm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http://202.204.214.131/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http://202.204.80.7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图书馆/kdhp6.html上海上海图书馆/上海大学图书馆http://202.120.116.35/同济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8088/Departments/lib/main.htm同济大学图书馆/chinese/library/library.html华东大学图书馆/上海铁道大学图书馆/library/default.html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纺织大学图书馆/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上海医科大学图书馆/list.htm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lib/clib.htm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http://202.121.96.16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图书馆/tsg.html广东深圳图书馆/佛山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library.html五邑大学图书馆http://202.192.245.5/广州大学图书馆/chinese.html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商学院图书馆http://202.116.50.5/广东医学院图书馆/chome/library/library.htm中山医科大学图书馆/lib/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library.htm深圳大学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惠州大学图书馆/hzu/library.html暨南大学图书馆/作者:218.65.102.*2007-3-6 18:35山东山东大学图书馆/csdu/clib.html烟台大学图书馆/青岛大学图书馆http://210.44.23.120/山东建材学院图书馆/聊城师范学院图书馆http://210.44.126.22/湖北武汉大学图书馆/华中理工大学图书馆/hust00/liball.htm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南工业大学图书馆/libpage.ht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图书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图书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图书馆/tsg.html湖北省图书馆/湖北大学图书馆/library2.html湖北教育学院图书馆/湖北教育学院图书馆/中南财经大学图书馆/Department/tsg/index.html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中南财经大学图书馆/department/tsg/index.html同济医科大学图书馆http://202.114.129.150/tsg/index1.asp新疆新疆大学/xjtu/newxjtu/xbu/chn/xj/xd.html 新疆农业大学/xjtu/newxjtu/xbu/chn/xj/xn.html新疆工学院/xjtu/newxjtu/xbu/chn/xj/xg.html 新疆财经学院图书馆http://202.201.208.4/云南云南大学图书馆/昆明医学院图书馆/lib.htm云南民族学院图书馆/tsgjjh.htm云南财贸学院图书馆http://202.203.192.33/cgi-bin/甘肃兰州大学图书馆/landa-Chinese/library/index.htm兰州铁道学院图书馆http://202.201.24.2/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common/lib.htm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html/ch3.htm河北河北大学图书馆http://202.206.1.250/石家庄市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library/lib.html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UploadFile/News/200606/200669101647360.jpg 江西南昌大学/text/clibrary.html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nr/tsg/tsgindex.htm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图书馆/安徽合肥市图书馆/安徽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http://202.38.74.4/湖南湖南大学图书馆/htm/library/home.html中南工业大学图书馆/libpage.htm山西山西大学图书馆/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tyut-home/index7.html河南郑州大学/郑州图书馆/青海青海大学/xjtu/newxjtu/xbu/chn/qh/qd.html宁夏宁夏大学/nxdx.html贵州贵州大学http://202.203.1.1/海南海南省网络中心/内蒙古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regnet.imu.html 辽宁大连图书馆http://202.96.65.17/东北大学图书馆http://202.118.8.1/index0.html辽宁大学图书馆/lnulib/lnulib.html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抚顺石油学院图书馆/yu/booke.html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图书馆/shwww0.htm吉林吉林大学图书馆/延边大学图书馆/ch/setup/library.html吉林工业大学图书馆/library.htm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长春邮电学院图书馆http://202.198.168.110/。
中国国家图书馆简介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一般简称“国图”。
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群楼地上5层底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个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
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
包括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
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撷萃。
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
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
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
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
这部分藏品极为珍贵,闻名遐迩,世界瞩目。
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
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中国国家图书馆简史国家图书馆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西周的盟府、秦代阿房宫的藏书可视为古代国家图书馆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