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270.96 KB
- 文档页数:18
《计算机应用基础》周南岳_第一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
周南岳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
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根据事先编好的指令进行自
动运算处理的设备。
计算机的发展:从早期的机械计算设备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突破。
1.2 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组成。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通过执行指令、进行数据运算和存
储数据等方式完成各种任务。
1.3 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根据规模、用途、性能等不同进行分类,包括超级计算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嵌入式计算机等。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
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商业管理、教育娱乐等。
1.4 计算机的存储和处理信息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能力:计算机能够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存储,包括
内存和外部存储设备。
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计算机通过中央处理器执行指令,进行数
据运算和处理,具有高速和准确的处理能力。
附件:
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和进一步学习:
- 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集
- 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分析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版权:指作品的创作权,即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
2:知识产权:指对知识性质的财产权利,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0000342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授课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学分学时:64一、课程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大学生必修课程,是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Office办公自动化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安全管理能力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 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1)计算机基础知识;2)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知识;3)Office办公软件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1)具备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文件管理能力;2)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文档操作和应用能力;3)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表格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4)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演示文稿制作能力;5)具备基本的Internet操作能力;3、素质目标1)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2)具有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3)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服务意识;5)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框架总体设计思路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并了解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为起点,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合理的文件管理及基本的文件操作为引导,进而掌握使用最常用的Office办公软件进行文档编辑、表格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
课程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学习情境(课程单元)组成:2、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6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30课时。
3、课程单元描述课程单元1四、课程评价(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及方式说明学生的成绩评定以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总结性考核,占50%)、考勤(占10%),课堂提问(占10%)、作业(占10%)、企业教师技能评定(占20%)等五方面构成。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本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设置。
熟练掌握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
了解网络基础知识和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多媒体软件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完成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基本任务。
能够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
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
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音频视频编辑。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和应用。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和软件)。
数制与编码。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2、操作系统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桌面、窗口、菜单、文件和文件夹管理等)。
系统设置(控制面板、设备管理器等)。
磁盘管理和文件系统。
3、办公软件Word:文档的创建、编辑、排版、打印设置等。
Excel:工作表的创建、数据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应用、图表制作、数据管理与分析等。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动画效果设置、幻灯片切换、演示文稿的放映等。
4、网络基础网络的概念、分类和拓扑结构。
TCP/IP 协议和 IP 地址。
网络连接和设置。
浏览器的使用和网络信息搜索。
5、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基础知识。
常用多媒体软件(如 Photoshop、Audition、Premiere 等)的基本操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使学生熟练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包括网络浏览、信息搜索和电子邮件的使用。
5、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网络安全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Windows 操作系统的操作技巧,如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2)办公软件中 Word 的排版、Excel 的函数运用和 PowerPoint 的设计制作。
(3)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2、难点(1)Excel 复杂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2)PowerPoint 中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的合理搭配。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相关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讨论法:组织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设备1、计算机教室,配备足够数量的计算机。
2、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演示操作。
3、网络连接,以便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和资源搜索。
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 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实例,如智能家居、在线办公、电子商务等,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应用基础。
2、计算机基础知识讲解(约 20 分钟)(1)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计算机到现代的微型计算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2)讲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包括硬件(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等)和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计算机操作技能。
2.使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等。
2.Windows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启动、桌面环境、文件管理、控制面板等。
3.办公软件应用:Word文档的编辑与排版、Excel电子表格的制作与数据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与展示等。
4.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的基本概念、Internet的使用、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资源的搜索与等。
5.计算机安全与维护: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系统的备份与恢复、计算机硬件的维护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实践操作:安排适量的上机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3.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第1-2周: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发展史、系统组成、硬件和软件概念等。
2.第3-4周:Windows操作系统,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第5-6周:办公软件应用,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 等软件的使用方法。
4.第7-8周:计算机网络基础,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学习Internet的使用方法。
5.第9-10周:计算机安全与维护,学习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系统备份与恢复、硬件维护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2. 使学生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鼠标、键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和技术是如何应用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通过示例图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Internet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客户端。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Internet上的有趣经历,加深对Internet应用的理解。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绘制计算机网络结构图、设置电子邮件客户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答案:略。
2. 题目:绘制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答案:略。
3. 题目:设置电子邮件客户端。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网络、Internet应用和计算机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方面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课堂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的电子设备,它能够执行指定的操作并生成结果。
2. 计算机系统由哪些硬件组成?计算机系统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外部设备(如显示器、键盘)等硬件组成。
3.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用于控制计算机系统和执行特定任务的程序代码的集合。
4. 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提供用户界面等功能。
5. 什么是网络?网络是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第二章:常用应用软件1. 什么是文字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是一种用于创建、编辑和格式化文档的应用软件,如Microsoft Word、Adobe InDesign等。
2. 什么是电子表格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是一种用于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应用软件,如Microsoft Excel、Google Sheets等。
3. 什么是演示文稿软件?演示文稿软件是一种用于制作演示文稿和展示内容的应用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Prezi等。
4. 什么是数据库软件?数据库软件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应用软件,如MySQL、Oracle等。
5. 什么是图像编辑软件?图像编辑软件是一种用于处理、编辑和创建图像的应用软件,如Adobe Photoshop、GIMP等。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1. 什么是局域网?局域网是指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相互连接的计算机和设备组成的网络,如家庭网络或办公室网络。
2. 什么是广域网?广域网是指覆盖较大地理范围的计算机网络,通常是通过公共的网络基础设施连接起来的。
3. 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是指全球范围内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许多局域网和广域网组成的。
4. 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是用于在互联网上唯一标识一台计算机或设备的一组数字。
《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及答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填空题:1.信息技术在现代工业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CAD就是的缩写。
2.冯.诺依曼提出了原理,奠定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的技术基础。
3.用来管理与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并提供人机界面的系统软件就是。
4.在计算机系统中,1MB= bit 。
5.在微机中常用的英文字符编码就是码。
6.十进制数向二进制数进行转换时,十进制数90相当于二进制数。
7.二进制数向十进制数进行转换时,二进制数1011010相当于十进制数。
8.运算器与构成CPU。
9.内存主要由与构成、10.既就是输入设备又就是输出设备的就是。
11.显示器越高,清晰度越好。
选择题:1.第三代计算机称为。
A、晶体管计算机B、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C、电子管计算机D、、集成电路计算机2.以下ASCII码值最大的就是:A、AB、aC、0D、93.下列各数中最小的就是。
A、十进制数25B、二进制数10101A、八进制数26 D、十六进制数1A4.计算机中用来保存程序与数据,以及运算的中间结果与最后结果的装置就是。
A、RAMB、ROMC、内存与外存D、高速缓存5.以下不就是影响计算机性能与速度的主要因素就是:A、CPUB、内存容量C、计算机字长D、磁盘容量6.下列外部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就是。
A、扫描仪B、键盘C、绘图仪D、光笔7.下面哪一种不属于外存储器。
A、硬盘B、磁带C、ROMD、光盘8.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程序就是。
A、汇编语言程序B、机器语言程序C、源程序D、高级语言程序9.Pentium Ⅳ就是64位的微处理器,这里的64位表示的就是的技术指标。
A、字节B、字长C、速度D、容量第二章操作系统及其应用选择题1.启动Windows后,出现在屏幕整个区域的称为()。
A、桌面B、窗口C、资源管理器D、工作区2.在Windows桌面底部的任务栏中,可能出现的图标有()。
A、“开始”按钮、“快速启动工具栏”、应用程序图标及“指示器”B、“开始”按钮、“资源管理器”快捷菜单、应用程序图标及“指示器”C、“开始”按钮、“快速启动工具栏”、“指示器”及“屏幕设置”快捷菜单D、“资源管理器”按钮、“快速启动工具栏”、应用程序图标及“指示器”3.“我的电脑”就是用于()。
电大开放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下的重要作用做了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央电大现代远程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以及电子商务专科等多个专业的教学必修科目,同时也是电大学生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进行自主学习而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工具。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电大开放教育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和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所决定的。
正因为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从2004 年秋开始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各专业也把这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了教学计划,并将参加全国的网络考试。
1.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特点与分层次教学的意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包含虑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更注重实用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电大的公共基础课程,而理工、财经、文法等不同学科学生的知识基础显然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学生对不同的实用软件的应用需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该课程在内容编排上采用模块化的设计,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学习主体的学习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上还是从内容的编排上都体现了该课程的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实用性和对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
适应电大的分层次教学模式是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上给出一个合适的定位,并制订出具有各自专业特色的分层教学计划和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分级教育模式,改革不同层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以适应新的教学体制的要求。
2.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
这决定了学习者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情况也是参差不齐,有很多初入学者就根本没有用过计算机,那么他们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就将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CAI 教学课件和网络资源的利用将非常困难。
2024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第二章“计算机操作系统”,详细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控制面板设置以及系统维护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控制面板设置以及系统维护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控制面板设置以及系统维护。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操作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
(2)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基本操作。
3. 实践操作(15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进行文件管理、控制面板设置以及系统维护。
(2)学生跟随教师操作,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综合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基本操作。
3. 文件管理、控制面板设置、系统维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
(2)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控制面板设置以及系统维护。
2. 答案:(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见教材第二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数据管理、网络使用和程序设计等基本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3.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的制作;4.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和网络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5.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思维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2.办公软件应用1.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3.互联网与网络工具应用1.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4.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2.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与初步学习(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2.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技巧。
三、教学进度与评估方式(一)教学进度本课程共分为16周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进度如下:第1-2周: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第3-6周:办公软件应用1.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第7-10周:互联网与网络工具应用1.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第11-16周: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2.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与初步学习(二)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2.课堂表现和参与度占总评成绩的20%;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1.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1.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第二章计算机的组成与结构2.1 计算机的五大部件2.2 CPU的结构和功能2.3 存储器的种类和作用2.4 输入输出设备2.5 总线的作用和分类第三章计算机的操作系统3.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3.2 常见的操作系统3.3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3.4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升级第四章网络与互联网4.1 网络的定义和基本原理4.2 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4.3 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4.4 IP地质和域名的解析4.5 网络安全和常见威胁第五章数据库管理系统5.1 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5.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作用5.3 数据库的设计和优化5.4 SQL语言和常用的数据库5.5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第六章计算机编程语言6.1 编程语言的概述6.2 常见的编程语言和其特点6.3 编程语言的语法和语义6.4 程序的编写和调试6.5 常见编程错误和解决方法第七章软件开发与测试7.1 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7.2 软件需求分析和设计7.3 软件编码和测试7.4 软件发布和维护7.5 软件开发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第八章计算机常见应用软件8.1 办公软件和图像处理软件8.2 数据统计软件和图形化软件8.3 多媒体软件和游戏软件8.4 安全软件和系统工具8.5 专业软件和开发工具第九章计算机的应用领域9.1 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应用9.2 工业和制造业的应用9.3 医疗和健康领域的应用9.4 金融和电子商务的应用9.5 娱乐和社交领域的应用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一:计算机硬件结构示意图附件二:网络拓扑结构图附件三:SQL语法参考手册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对创作的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以及其他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2.专利:指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所享有的独占权。
3.商标:指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标记,可以是文字、图形、颜色组合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提供计算机一般应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的课程。
采用任务式讲解方式,以任务带动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根据社会需求,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职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信息素养与能力而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满足现代机关、企业办公对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要。
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其它课程及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根据岗位(群)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的融入到项目中。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与教师的演示讲解有机结合。
教师提出工作任务,设计工作场景,准备教学案例,引导性示范,让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边学边做边练,在老师适当的指导和引领下,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课程设计流程图五、课程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在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认识计算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编辑排版、数据处理、演示文稿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计算机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文明的工作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特点、用途及发展趋势,了解计算机系统中硬、软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各部分基本功能;2.了解Word的特点和功能,理解样式的概念;3.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及其关系;4.理解PowerPoint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常用概念,理解母板的概念。
《计算机应用基础》平时作业(一)(Windows XP 部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面(B )组设备分别包括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A、CRT、CPU、ROMB、鼠标器、绘图仪、光盘C、磁盘、鼠标器、键盘D、磁带、软盘、激光打印机2.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内存储器容量大小的最基本单位是(C)A、位B、字C、字节D、兆3.微型计算机的CPU 一般是集成了下列哪两大部件( C)A、控制器和输入设备B、控制器和输出设备C、控制器和运算器D、控制器和存储器4.计算机组成部分中,规定计算机执行指令顺序并协调各部件有效工作的是( B)A、运算器B、控制器C、存储器D、输入输出设备5.ASCII是( D)A、条形码B、机内码C、二进制码D、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6.“8”的ASCII码(十进制)为56,则“4”的ASCII码为(A )A、52B、53C、54D、557.“32位微型计算机”中的32指的是( C )A、微机型号B、内存容量C、机器字长D、存储单位8.某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程序属于是一种(B)A、系统软件B、应用软件C、软件包D、游戏软件9.媒体是(A)A、表示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载体B、各种信息的编码C、计算机输入与输出的信息D、计算机屏幕显示的信息10.计算机内所有的信息都是以(D)数码形式表示的。
A、八进制B、十六进制C、十进制D、二进制11.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属下列计算机应用中的( D)A、文档和网页制作B、图形图像处理C、产品和科技演示D、数据处理12.计算机病毒是一种( C )A.生物病菌B.生物病毒C.计算机程序D.有害言论的文档13.下面列出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不正确的是( C )A、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B、通过借用他人的软盘C、机器使用时间过长D、通过网络传输14.下列有关计算机病毒的说法中,( B )是错误的。
A、游戏软件常常是计算机病毒的载体。
B、用消毒软件将一片软盘消毒之后,该软盘就没有病毒了。
C、尽量做到专机专用或安装正版软件,是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有效措施。
D、计算机病毒在某些条件下被激活之后,才开始起干扰和破坏作用。
15.下列的网络结构中,属于环型结构的是( B)A B C D16.操作系统的作用是(C )A、把源程序编译成目标程序B、便于进行文件夹管理C、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的使用D、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17.Internet是( A )类型的网络。
A、广域网B、城域网C、局域网`D、企业网18.标准的E-mail地址,用( D)符连接用户名和邮件服务器名。
A、 #B、 %C、 *D、 @19.想保存某个网址或网页,可以使用IE浏览器中的____菜单下的____命令( A)A、“文件”、“另存为”B、“编辑”、“保存”C、“收藏”、“另存为”D、“查看”、“保存”20.下面是某单位主页的Web地址URL,其中符合URL格式的是( C)A、Http//B、Http:C、D、Http:/21.IE收藏夹中保存的内容是( C)A、网页的内容B、网页的URLC、网页的截图D、网页的映象22.Internet 在中国被称为因特网或( B)A、网中网B、国际互联网C、国际联网D、计算机网络系统23.电子邮件地址格式为:username@hostname ,其中hostname为(B )A、用户地址名B、ISP某台主机的域名C、某公司名D、某国家名24.收到一封邮件,再把它寄给别人,一般可以用( B )A、答复B、转寄C、编辑D、发送25.在Internet中用于文件传送服务的是(C)A、FTPB、E-mailC、TelnetD、WWWBCCBD ACBAD DCCBB CADAC CBBB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名为 ENIAC。
2.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
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
4.计算机软件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5.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的链接和节点在地理上所形成的几何构成。
6.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包括信息的存储安全和传输安全。
7.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包括:传染性、未经授权而执行、隐蔽性、潜伏性、_破坏性。
8.从逻辑功能上看,一个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9.根据节点之间的距离远近和覆盖范围,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10.Http 的中文含义是超文本传输协议。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计算机系统加电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后给主机加电。
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完全由CPU决定。
3.(×)计算机只要安装了防毒、杀毒软件,上网浏览就不会感染病毒。
4.(×)若一台微机感染了病毒,只要删除所有带毒文件,就能消除所有病毒。
5.(√)(5678)8是一个不合法的八进制数。
6.(×)微型计算机将运算器和存储器集成在一片或几片电路上,组成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中央处理器)。
7.(×)应用软件主要用于对计算机进行资源管理、便于用户使用计算机而配置的各种程序。
8.(×)在域名系统中(如:),“com”代表教育科研机构。
9.(√)我们在发送电子邮件时,主题是必须填写的,否则不能发送该邮件。
10.(×)电子邮件只能传送文字信息,不能传送图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哪几部分,请在下列图中的空格处填写适当的名称?2.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史及主要应用领域?答:(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机械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文档和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产品和科技演示、数值和图表分析、数据管理、信息和参考、网络互联与信息通讯、教育培训、休闲娱乐、账目和财务管理、商业管理、科学计算。
《计算机应用基础》平时作业(二)(Windows XP 部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计算机需要重新启动时,我们按键盘上的组合键( A)可实现热启动。
A、CTRL+ALT+DELB、CTRL+SHIFT+DELC、CTRL+ALT+SHIFTD、SHIFT+ALT+DEL2.下列文件名中,表示批处理程序的是( A )A、.BATB、.EXEC、.SYSD、.TXT3.在启动 Windows XP 后,桌面上会出现不同的图标,双击( D )图标可浏览计算机上的所有内容。
A、回收站B、网络邻居C、收信箱D、我的电脑4.在 Windows XP 资源管理器中删除一个文件夹时,文件夹下的( C)将被删除。
A、所有文件(不包括文件夹)。
B、所有子文件夹(不包括文件)。
C、所有文件、子文件夹及其下所有文件。
D、所有子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不含子文件夹)。
5.在 Windows XP 资源管理器中,单击一个文件或目录后,将它拖动到指定位置,可以完成对文件或子目录的( B)操作。
A、运行B、移动或复制C、重命名D、删除6.在 Windows XP 中,文件有四种属性,不属于文件属性的选项是(B )A、系统B、可写C、隐藏D、只读7.Windows XP 的窗口中,标题行通常为窗口( B )的横条。
A、最底端B、最顶端C、第二条D、次底端8.通常情况下,Windows XP 用户可以通过( C ),从弹出的菜单中选取相应命令来创建快捷方式。
A、鼠标左键B、双击鼠标左键C、单击鼠标右键D、双击鼠标右键9.在 Windows XP 资源管理器中,要查看磁盘的总容量、已用空间和可用空间等磁盘信息,通常可选择( A )菜单下的属性。
A、文件B、编辑C、查看D、工具10.下列有关在 Windows XP 下查找文件或文件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A、可以根据文件的位置进行查找B、可以根据文件的只读属性进行查找C、可以根据文件的内容进行查找D、可以根据文件的修改日期进行查找11.在 Windows XP 中,有些文件的内容比较多,即使窗口最大化,也无法在屏幕上完全显示出来,此时可利用窗口( C)来阅读整个文件的内容。
A、边框B、控制菜单C、滚动条D、最大化按钮12.在下列有关回收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扔进回收站中的文件,仍可再恢复。
B、无法恢复进入回收站的单个文件。
C、无法恢复进入回收站的多个文件。
D、如果删除的是文件夹,只能恢复文件夹名,文件夹不能恢复。
13.Windows XP 操作中,用于剪切选定对象的操作是( D )A、Alt + VB、Ctrl + CC、Ctrl + VD、Ctrl + X14.下面是 Windows XP 中有关文件复制的叙述(包括改名复制),其中错误的是( B)A、使用“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中的“编辑”菜单进行文件的复制,需要经过选择、复制和粘贴三个操作。
B、不允许将文件复制到同一文件夹下。
C、可以用 Ctrl+鼠标左键拖放的方式实现文件的复制。
D、可以用鼠标右键拖放的方式实现文件的复制。
15.Windows XP 下进行磁盘格式化,将( D)A、可以选择性地删除部分信息。
B、不破坏磁盘上原来存放的全部信息。
C、破坏磁盘上原来存放的没有保护的信息。
D、破坏磁盘上原来存放的全部信息。
16.Windows XP 操作中,用于粘贴选定对象的操作是( C)A、Alt + VB、Ctrl + CC、Ctrl + VD、Ctrl + X17.在资源管理器右窗口中查看文件的大小、类型、修改时间等属性,应该选择“查看”菜单中的(A )显示方式。
A、详细资料B、大图标C、小图标D、列表18.在 Windows XP 中,若菜单中某一命令项后有…,则表示选择该命令后(A )A、出现对话框窗口B、开始执行C、有后继菜单D、设定状态19.在 Windows XP 中,实现窗口移动的操作是( C)A、将鼠标指针指向菜单栏,拖动鼠标。
B、将鼠标指针指向边框,拖动鼠标。
C、将鼠标指针指向标题栏,拖动鼠标。
D、将鼠标指针指向任何位置,拖动鼠标。
20.在 Windows XP 中,按住鼠标左键同时移动鼠标的操作称为( C)A. 单击B. 双击C. 拖动D. 启动21.一般软件中,放弃当前操作的命令键是( A)A、EscB、CtrlC、ShiftD、Break22.关闭一个活动应用程序窗口,可以按快捷键(C)A、Ctrl + EscB、Ctrl + F4C、Alt + F4D、Alt + Esc23.Windows 的任务栏( D)A、不可以被隐藏起来B、必须被隐藏起来C、是否被隐藏起来,用户无法控制D、可以被隐藏起来24.在 Windows XP 中,下列文件名中错误的是(C)A、My Program GroupB、file1.file2.basC、A<BD、abc.doc25.Windows XP 中改变日期时间的操作是(D)A、只能在“控制面板”中双击“日期/时间”B、在系统设置中设置C、只能双击“任务栏”右侧的数字时钟D、不止一种方法可以改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Windows XP 操作中,打开一个文件夹,我们一般双击鼠标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