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模拟方案结果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养老金支出预测与评估方法解析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金支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对养老金支出进行预测和评估,以便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决策。
本文将对养老金支出预测与评估的方法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养老金支出预测方法1. 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过去的养老金支出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来预测未来的养老金支出。
常用的统计模型包括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2. 经济模型法经济模型法是一种基于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指标的方法,通过对经济发展、人口变动等因素的分析和建模,来预测养老金支出的变化趋势。
这种方法更加注重宏观因素的影响,可以提供对养老金支出的长期预测。
3. 智能模型法智能模型法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方法,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来预测养老金支出的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大数据和算法的优势,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二、养老金支出评估方法1. 财务评估法财务评估法是一种基于财务指标和风险评估的方法,通过对养老金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分析和评估,来判断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和偿付能力。
常用的财务评估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偿付能力比率等。
2. 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法是一种基于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的方法,通过对养老金支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来确定养老金的风险水平和应对策略。
常用的风险评估指标包括风险价值、风险敞口等。
3. 社会评估法社会评估法是一种基于社会因素和公众意见的方法,通过对养老金支出的社会影响和公众满意度进行评估,来判断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接受性。
常用的社会评估指标包括社会保障覆盖率、社会满意度等。
三、养老金支出预测与评估的应用养老金支出预测与评估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
1. 政府层面政府可以利用养老金支出预测与评估方法,制定合理的养老金政策和调整措施,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福利。
养老金模拟方案结果及分析论文养老金模拟方案结果及分析论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而养老金模拟方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提出的。
本文将通过对养老金模拟方案的结果及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养老金模拟方案的实现养老金模拟方案是指通过模拟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情况和未来趋势,对养老金的发放和收支进行模拟,以预测未来养老金支出和收入的平衡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养老保障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目前,我国养老金模拟方案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基于人口统计学模型的养老金模拟方案,该模型主要基于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情况、就业变化等因素,通过对各种数据的预测和分析,来获取养老金的相关信息;二是基于社会保险统计资料的养老金模拟方案,该模型主要基于当期社会保险缴费情况和社保基金的财务运营状况,通过对各种标准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来进行养老金的投资和管理工作。
二、养老金模拟方案的结果在进行养老金模拟方案后,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养老金存在缺口经过模拟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养老金存在一定的缺口。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育率下降,未来养老基金的收支情况更加不稳定。
此时,不仅需要增加养老金的投资收益,还应当着重增加对企业和个人的养老金缴费补贴,以保证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
2.养老金缺口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弥补在养老金出现缺口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弥补:(1)加大国家资金的投入以及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养老金缴费补贴;(2)扩大养老金的投资领域,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收益;(3)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参保率,以增加养老金的收入来源;(4)鼓励居民增加个人储蓄和投资,以增加参保人员自身的养老金收入。
三、养老金模拟方案的政策建议在分析养老金模拟方案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政策建议:1.增加政府投资和企业与个人的养老金缴费补贴政府可以考虑增加对于养老金的财政补贴,企业和个人也可以通过提高养老金缴费比例等方式增加养老金的缴费量。
养老金改革的趋势与措施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金改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分析养老金改革的趋势以及可能采取的措施,旨在为读者提供对养老金改革的深入了解。
一、养老金改革的趋势1. 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养老金面临巨大压力。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6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8%。
预计未来几十年内,老年人口将持续增加,养老金支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2. 养老金缺口问题:当前我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着巨大的缺口。
一方面,养老金缴费基数偏低,导致养老金发放金额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金缺口问题将日益突出。
3. 职业结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职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行业的减少以及新兴行业的兴起,使得养老金缴费人群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这对养老金的筹资和支付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养老金改革的措施1. 增加养老金缴费基数:为了增加养老金的筹资金额,可以适当提高养老金缴费基数。
这样可以增加缴费人群的负担,从而提高养老金的支付水平。
2. 引入多层次养老金制度:通过引入多层次养老金制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养老人群的养老保障需求。
例如,可以设立基本养老金、补充养老金等多个层次,以适应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
3. 推行个人账户制度:个人账户制度可以鼓励个人主动参与养老金储备,提高个人的养老保障水平。
通过个人账户的积累,可以为个人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养老金支付方式。
4. 加强养老金投资运营:通过加强养老金的投资运营,可以提高养老金的资金收益率,增加养老金的筹资金额。
可以引入专业机构进行养老金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5. 完善养老金管理体制:养老金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包括监管机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完善。
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才能确保养老金的筹资和支付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养老金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养老金收支平衡精算模型摘要本文针对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的问题,通过建立合理的假设,综合运用Logistic 阻滞增长模型、傅立叶级数拟合、折现率、精算模型等方法讨论影响职工养老金的各因素,并对影响养老金的各个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提供了较为实际的建议。
针对问题一,假设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根据附件提供的数据,运用曲线拟合和Logistic增长模型,建立年均工资预测模型。
首先对原数据进行简单的曲线拟合,结果成指数趋势增长,而指数的增长趋势与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不符,属于理想状况;之后通过引进与经济发展相关的Logistic增长模型对山东省职工的年均工资进行预测,并采用四点法求得Logistic增长趋势方程的最大上限值,确定Logistic增长模型的趋势方程式,最后采用R方检验法进行检验。
预测得到山东省2011年的年均工资为37827.86元,在2021年实现年均工资翻一番(64684.56元),2035年时年均工资翻两番,达到93199.61元,整体上符合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针对问题二,建立养老金替代率计算模型。
首先根据养老金原理得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公式,运用问题一的Logistic增长模型,并在考虑职工年龄阶段性跳层的基础上,引用傅立叶级数拟合60-64岁阶段的月均工资,获得2000-2034年各年龄段年均工资,在此基础上,借助MATLAB编程解出各缴费年龄段的替代率。
最后对替代率进行灵敏度分析。
针对问题三,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分析模型。
首先分别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方面讨论缺口情况,并在引进折现率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情况,主要针对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推算缴存的养老保险基金和领取的养老金之间的平衡点。
针对问题四,建立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精算模型。
首先对影响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因素进行取舍,忽略社会统筹基金中其他相关因素对收支平衡的影响,只重点考虑影响个人账户的收入和支出的相关因素。
论我国养老金现状与改进方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金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养老保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我国养老金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各方共同努力来加以改进。
本文将从我国养老金的现状出发,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养老金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一、我国养老金现状分析1. 养老金覆盖率偏低目前,我国的养老金覆盖率较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一些中小城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在70%左右,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还不足50%,这在全球范围内属于较低水平。
2. 养老金缴费占比较高我国现行养老金制度中,职工和雇主之间的养老金缴费比例较高,尤其是在城市,这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一些农民对养老金的缴纳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3. 养老金待遇不足尽管我国养老金制度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完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待遇依然相对较低。
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城市农民工中,养老金收入难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二、改进方法建议1. 加强财政支持在解决养老金问题上,政府的财政支持尤为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养老金的标准,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养老金的缴纳,提高养老金的基金积累。
2. 完善养老金投资机制目前,我国的养老金投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国债、银行存款等传统低风险投资工具上。
为了提高养老金的回报率,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适当放开养老金投资的自由度,允许养老金基金参与股票、债券市场,甚至是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从而实现养老金的增值。
在完善现行养老金制度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将现行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逐步统一,建立起统一的养老金制度框架。
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养老金缴费的弹性,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还可以加强对养老金的监管和管理,保障养老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与效果评估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养老金制度改革成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议题。
养老金制度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关乎着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估其效果,为我国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一、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参保人数与缴费基数扩大养老金制度的参保范围,纳入更多的人群,特别是自由职业者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
同时,适当提高缴费基数,确保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2. 调整退休年龄与计算办法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提高退休年龄,使之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平均寿命相适应。
同时,在计算养老金时,可以引入个人实际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的因素,以提高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3. 完善投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养老金投资管理机制,确保养老基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可以引入专业机构进行资产配置与管理,同时加强监管与风险控制,以保证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4. 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级政府、社会保险机构和个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转。
提供便捷的查询和申报服务,提高养老金制度的透明度和运行效率。
二、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效果评估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效果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参保人数与水平增加通过扩大养老金制度的参保范围和提高缴费基数,实现参保人数与水平的增加。
这将增加养老金制度的财政收入,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水平,使更多的人受益。
2. 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通过调整退休年龄和改革计算办法,改善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这将减少财政压力,避免养老金制度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出现。
3. 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通过完善投资管理机制,提高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合理配置投资资产,实现稳健的投资收益,确保养老金的增长超过通货膨胀率,保障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
4. 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提升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中国养老金模拟方案结果及分析一目前养老金体系的赤字基准情景的结果由表2给出。
它提供了未来50年中国经济和人口变化的总体画面。
基于对未来的一些基本假设,这一标定出的基准情景提供了与后文各模拟情景相比较的基础。
基准情景表明未来人口增长速度逐步下降,中国的劳动力在2020至2025年间停止增长,并在此后下降。
但是,65岁及以上的人口仍继续增长。
因此,老人赡养率将从11上升到2030年的25和2050年的36。
系统赡养率将不低于目前的30,即3个工人供养1个退休人员,该比率将在2030年迅速达到69并在2050年达到79。
现收现付制在2000年有60亿元的很少一点盈余,但养老金收入与支出的缺口将显著扩大。
在以后的几年内,积累的养老金储备将变为负数,并在2050年达到102,730亿元参见表2。
很显然,不断扩大的养老金赤字对财政稳定构成了威胁,并给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必须通过改革税收或发债予以解决。
要维持养老金体系的财务运转,必需提高工资税率。
但是,平衡缴费率即能使收入与支出平衡所要求的缴费率将从2000年的233上升到2020年的377。
在此高峰之后,缴费率虽会略微下降,但仍保持在35左右。
毫无疑问,养老金体系的高缴费率将严重地抑制投资和降低经济增长率。
从基准情景所得出的结论是现行的现收现付体制在财务上不可能持续。
如果现行体系在2000年终结,由于假设旧体制的覆盖面在2000年扩大到全部城市国有部门,养老金隐性债务将高达的71。
此后,由于工资增长率比所假设的增长率低,所以尽管养老金隐性债务的绝对值会继续增加并达到很高的水平在2050年达到371,390亿元,但其占的比重会逐步下降。
二现行养老金体系下的政策变化如果中国目前的养老金体系不能持久,自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能否不对现行体系作任何根本的改变,而只是通过提高退休年龄降低系统赡养率和将养老体系的覆盖面扩大增加缴纳资金的统筹规模到所有国企和城市非国有部门的方在试验1·1中,现收现付对所有国企、城市非国有和非个体部门的覆盖率从1995年扩大到2019年的100。
退休养老规划案例分析报告1. 概述本文对某位退休人士的养老规划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报告,旨在帮助退休人士制定合理的退休养老规划,确保其在退休后能够保持财务安全和生活品质。
2. 个人背景•姓名:张先生•年龄:55岁•退休年龄:60岁•退休计划持续时间:25年3. 资产分析3.1 不动产张先生在城市中拥有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产,未来可以考虑出售或者将其用于租金收入。
3.2 金融资产张先生目前拥有以下金融资产:•储蓄账户:30万元•股票投资:50万元•债券投资:20万元3.3 养老金张先生参加了单位的养老金计划,每月领取养老金约2000元。
4. 收入来源4.1 养老金每月领取养老金约2000元,可作为固定的退休收入来源。
4.2 房产租金考虑将房产用于出租,预计每月可获得3000元的房租收入。
4.3 投资收益根据张先生的金融资产配置,根据历史平均收益率估算,每年可以获得约4%的投资收益,即总收益为10万元。
5. 支出分析5.1 日常生活支出根据张先生的生活水平和需求,每月预计支出在3000-4000元之间。
5.2 医疗保健支出考虑到年龄的增长,预计医疗保健支出会逐渐增加。
根据过去几年的支出情况,估计每年平均支出为2万元。
6. 养老规划方案基于张先生的个人背景、资产分析、收入来源和支出分析,制定如下养老规划方案:6.1 资产优化调整建议张先生将储蓄账户中的一部分资金重新分配到股票和债券投资中,以提高投资回报。
6.2 房产规划考虑到将房产用于出租可以获得较高的租金收入,建议张先生保留房产并出租。
可考虑将租金收入用于补充退休生活支出。
6.3 投资规划建议张先生保持适度的股票和债券投资,以实现更稳定的投资回报。
同时,应定期评估投资组合的风险和回报,并适时调整资产配置。
6.4 支出管理建议张先生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并严格控制日常生活支出。
此外,建议提前购买养老保险,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医疗保健支出增加。
6.5 风险管理建议张先生购买适当的保险产品,如健康保险、意外保险等,以减轻不确定因素对个人财务的影响。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及实施效果评估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保险制度成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应对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并进行了实施。
本文将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以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改革方案1. 增加缴费比例:为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改革方案中提出逐步提高个人和单位的缴费比例。
通过增加缴费比例,增加基金收入,从而保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延迟退休年龄: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退休人口逐渐增多,养老保险压力不断增加。
改革方案中提出逐步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以缓解养老保险压力。
3. 引入个人账户制度:改革方案中引入了个人账户制度,将部分养老保险金分配到个人账户中,增加个人养老金的积累和使用灵活性。
同时,个人账户也可以作为养老保险资金的运作平台,增加投资收益,提高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水平。
二、实施效果评估1. 基金收入增加:通过增加缴费比例,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有了显著增加。
根据数据统计,改革后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呈持续增长态势,为保障养老金的平稳发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
2. 压力缓解:延迟退休年龄的实施使得退休人数减少,缓解了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压力。
虽然延迟退休年龄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整体效果仍然是积极的,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长远的前提。
3. 个人账户的积累和运作:个人账户制度的引入有效增加了个人养老金的积累。
同时,个人账户可以作为养老保险资金的运作平台,使得养老金的投资回报率增加,为个人提供了更高的支付水平。
三、未来发展方向1. 完善制度衔接: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有效的衔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增强不同保障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和互补性,提高整体的保障水平。
2. 加强信息化建设: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保险数据的共享和流通。
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养老保险管理的效率,减少操作风险。
2022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分析与影响评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保障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作为养老保障的核心内容之一,养老金的调整方案备受瞩目。
在2022年的养老金调整中,我们将对其方案进行全面分析与影响评估。
首先,我们来看养老金调整的目的与背景。
养老金调整是为了保持养老金的稳定和购买力,确保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不受通货膨胀的冲击而下降。
在我国养老金调整中,通常会参考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变动和社会平衡等因素。
2022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也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2022年养老金调整的具体方案将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需要而确定。
根据以往的经验,养老金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适当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养老金发放标准、增加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补贴等。
不同的方案会对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分析养老金调整方案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影响评估。
这包括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等方面的评估。
首先,养老金调整方案对于不同人群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根据不同的调整方案,养老金的提高水平可能对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
特别是对于收入较低的退休人员来说,养老金的提高将直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其次,养老金调整方案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需要进行评估。
养老金的提高将增加消费需求,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过高的调整幅度也可能对财政压力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在制定调整方案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最后,养老金调整方案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也需要重视。
调整幅度过大可能会对制度的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养老金基金的收支平衡和长期发展等因素。
综上所述,2022年养老金调整方案的分析与影响评估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不同方案的评估,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确保养老金调整方案的公平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对于广大退休人员来说,养老金调整方案的实施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因此需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模拟计算养老金一、养老金的缴纳根据自2007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上下限的基准数,按照省统计部门公布的全省在杠职工平均工资确定。
参保人员工资收入超过基准数300%以上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参保人员工资收入低于基准数60%的,按照基准数的60%确定缴费工资,参保人员工资收入在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上下限范围内的,按照实际工资收入确定缴费工资。
其中个人缴纳的比例为基数的8%,单位缴纳的比例为基数的17%。
比如,根据宜兴2008.7至2009.6年度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调整的主要精神,江苏省07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281元,按60%计算,宜兴新社保年度的最低缴费基数为1368元/月。
同时按无锡市07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864.6元的300%计算,缴费基数的上限为8594元/月。
2009.7至2010.6年度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保基数及上下限并没有做调整,延续了2008.7至2009.6年度的制度。
二、养老金的构成根据自2007年9月1日起实施的《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参保人员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时即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1、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2、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均按照规定足额缴费;3、缴费年限15年以上,或者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工作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8年6月30日前达到退休年龄且缴费年限在10年以上。
基本养老金是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定的退休时间之次月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银行等机构按月发给。
根据文件精神基本养老金构成,计算公式如下: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1%*缴费年限。
参保人员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1992年1月1日至退休上一年本人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
参保人员某年缴费工资指数,是指本人当年缴费工资额与当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
养老金模拟方案结果及分析论文一早,我坐在办公室里,咖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眼前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养老金模拟方案结果及分析论文”这个。
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让我对这个话题游刃有余,于是我开始用意识流的方式,把我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倾泻在键盘上。
养老金问题是个大难题,关系到亿万人民的老年生活。
我想到的是,这次模拟方案的目标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养老金制度的运作,以及预测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1.方案背景我国养老金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三部分。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制度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团队针对现行养老金制度进行模拟,预测未来养老金的收支情况。
2.模拟方案(1)现行养老金制度不变,预测未来收支情况。
(2)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预测未来收支情况。
(3)延长退休年龄,预测未来收支情况。
3.模拟结果(1)现行养老金制度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到2035年,养老金累计结余将降至1.3万亿元,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至24%,预计到2035年,养老金累计结余将达到4.5万亿元,但仍难以满足需求。
(3)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预计到2035年,养老金累计结余将达到7.2万亿元,基本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4.结果分析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现行养老金制度面临很大的压力。
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和延长退休年龄都有助于缓解养老金压力,但具体实施还需考虑其他因素。
(1)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会加重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收入水平。
(2)延长退休年龄需要考虑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以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5.政策建议(1)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同时加大对企业和个人的补贴力度,减轻负担。
(2)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同时提高老年人的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
(3)加强养老金投资管理,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收益,增加养老金来源。
(4)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鼓励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
养老金调整方案与养老保障政策的实施与效果评估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各国纷纷出台养老金调整方案和养老保障政策,旨在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
本文将对养老金调整方案与养老保障政策的实施与效果进行评估。
一、养老金调整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估(段落分割线)养老金调整方案是一个国家养老保障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目标是适应老年人的生活成本变化,使养老金保持一定的购买力。
在实施过程中,养老金调整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养老金调整方案需要关注物价变动情况。
物价上涨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负担,因此,养老金的调整应该与物价指数挂钩,确保老年人能够应对生活费用的增加。
其次,养老金调整方案需考虑经济增长水平。
经济增长能够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养老金的增加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因此,养老金的调整应该与经济增长水平相匹配,保证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养老金调整方案还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存在差异,养老金的调整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保证老年人在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合理保障。
养老金调整方案的实施效果需要通过评估来进行验证。
在评估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指标。
首先,可以评估养老金调整方案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调查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养老金调整方案是否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可以评估养老金调整方案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
通过研究老年人的社交活动频率和参与度等指标,可以了解养老金调整方案是否能够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入和参与。
此外,还可以评估养老金调整方案对经济的影响。
可以通过研究养老金调整对国家经济的财政压力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等指标,来评估养老金调整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和效果。
二、养老保障政策的实施与效果评估(段落分割线)除了养老金调整方案,养老保障政策在养老保障体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关于养老金的数学模型及其分析 (修复的) (3)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建立养老保险金的替代率和养老保险替代率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从30、40岁分别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一定的年限,退休时可领取的养老保险金的月数和多少问题,得到退休时养老保险金收入和支出的状况和养老保险金存在的缺口问题。
依据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缺点,提出了通过不同途径解决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目标替代率,养老保险缺口ABSTRACTThrough the mathematical model establishment of pension insurance substitution rate and pension insurance substitution rate, by calculating from 30, 40 years of age respectively at the beginning of pay endowment insurance costs a certain number of years, retirement can receive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gold months and many problems, retirement pension income and expenditure conditions and pension insurance existing gap.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disadvantage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is proposed through different ways to solve the current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faced with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on the basis of give the reasonable suggestions.Key words: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target replacement rate, the gap of pension insurance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52462558" 摘要PAGEREF _Toc452462558 \h IHYPERLINK \l "_Toc452462559" ABSTRACT PAGEREF_Toc452462559 \h IIHYPERLINK \l "_Toc452462560" 1前言 PAGEREF _Toc452462560 \h 1HYPERLINK \l "_Toc452462561" 1.1养老保险金的概念 PAGEREF _Toc452462561 \h 1HYPERLINK \l "_Toc452462562" 1.2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PAGEREF _Toc452462562 \h 1HYPERLINK \l "_Toc452462563" 1.2.1初步创立时期(1951—1966年) PAGEREF _Toc452462563 \h 1HYPERLINK \l "_Toc452462564" 1.2.2遭受破坏时期(1966—1976年) PAGEREF _Toc452462564 \h 2HYPERLINK \l "_Toc452462565" 1.2.3恢复时期(1976—1992年) PAGEREF _Toc452462565 \h 2HYPERLINK \l "_Toc452462566" 1.2.4执行、创新阶段(1993—今年) PAGEREF _Toc452462566 \h 2HYPERLINK \l "_Toc452462567" 1.3我国现行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PAGEREF _Toc452462567 \h 2HYPERLINK \l "_Toc452462568" 1.3.1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PAGEREF _Toc452462568 \h 3HYPERLINK \l "_Toc452462569" 1.3.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PAGEREF _Toc452462569 \h 3HYPERLINK \l "_Toc452462570" 1.3.3个人储蓄保险制度: PAGEREF _Toc452462570 \h 3HYPERLINK \l "_Toc452462571" 1.4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现状PAGEREF _Toc452462571 \h 3HYPERLINK \l "_Toc452462572" 2.建立养老保险金相关的数学模型 PAGEREF _Toc452462572 \h 4HYPERLINK \l "_Toc452462573" 2.1 预测工资 PAGEREF_Toc452462573 \h 4HYPERLINK \l "_Toc452462575" 2.2养老保险金的替代率模型PAGEREF _Toc452462575 \h 5HYPERLINK \l "_Toc452462576" 2.3养老金收支平衡的问题 PAGEREF _Toc452462576 \h 13HYPERLINK \l "_Toc452462577" 2.3.1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的模型 PAGEREF _Toc452462577 \h 13HYPERLINK \l "_Toc452462578" 2.3.2关于养老保险金模型的分析PAGEREF _Toc452462578 \h 14HYPERLINK \l "_Toc452462579" 3有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问题 PAGEREF _Toc452462579 \h 15HYPERLINK \l "_Toc452462580" 3.1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PAGEREF _Toc452462580 \h 15HYPERLINK \l "_Toc452462581" 3.1.1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452462581 \h 15HYPERLINK \l "_Toc452462582" 3.1.2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建议 PAGEREF _Toc452462582 \h 16HYPERLINK \l "_Toc452462583" 结论 PAGEREF _Toc452462583 \h 20HYPERLINK \l "_Toc452462584" 参考文献 PAGEREF_Toc452462584 \h 21HYPERLINK \l "_Toc452462585" 致谢 PAGEREF _Toc452462585 \h 221前言1.1养老保险金的概念养老金也称退休金,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社保养老金领取计算方法的案例研究在我国,社保养老金是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重要福利制度。
然而,由于计算方法的复杂性,很多人对其并不了解。
本文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研究,介绍了社保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规划自己的养老金领取。
案例一:张先生的社保养老金计算张先生,男性,生于1960年,参加工作于1980年,至今已连续缴纳社保30年。
他的平均工资为6000元/月。
根据我国的养老金计算方法,张先生每月的养老金=个人缴费月数×个人缴费工资÷基本养老金调整系数。
个人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月数-养老金有关政策规定的无效缴费月数。
在张先生的情况下,他的实际缴费月数为360个月,无效缴费月数为10个月(例如农村居民在城市无缴费记录),因此个人缴费月数为350个月。
基本养老金调整系数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确定。
在张先生的情况下,假定调整系数为1.5。
因此,张先生每月的养老金=350×6000÷1.5=23333.33元。
案例二:李女士的社保养老金计算李女士,女性,生于1975年,参加工作于1998年,至今已连续缴纳社保22年。
她的平均工资为8000元/月。
根据我国的养老金计算方法,李女士每月的养老金=个人缴费月数×个人缴费工资÷基本养老金调整系数。
个人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月数-养老金有关政策规定的无效缴费月数。
在李女士的情况下,她的实际缴费月数为264个月,无效缴费月数为4个月(例如曾有过停工待岗情况),因此个人缴费月数为260个月。
基本养老金调整系数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确定。
在李女士的情况下,假定调整系数为1.3。
因此,李女士每月的养老金=260×8000÷1.3=16000元。
案例三:王夫妇的社保养老金计算王夫妇,分别是王先生和王女士,分别生于1962年和1964年,参加工作年份和缴纳社保年限都相同。
他们的平均工资为10000元/月。
北京市养老保险模型及仿真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养老保险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其养老保险模型及其仿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北京市养老保险模型及其仿真研究进行探讨。
北京市养老保险模型主要由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两部分组成。
基本养老保险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养老保险制度,涵盖了所有在北京市参加工作的职工;补充养老保险则是由个人自愿参加的附加保险,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
针对北京市养老保险模型,研究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仿真研究,能够更好地分析和预测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在模型中,研究者通常会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程度、参保人数、缴费比例、养老金发放标准等因素,以期提供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方案。
在进行仿真研究时,研究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手段,模拟不同的养老保险政策和制度变化对养老金发放、社会保障水平以及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参数进行调整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养老保险政策。
此外,养老保险模型及仿真研究还可以为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通过对不同制度变化的模拟,可以评估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然而,在进行养老保险模型及仿真研究时,也需要考虑到一些限制和挑战。
例如,模型建立所依赖的数据准确性、模型中参数的选择以及对未来情景的预测等问题都需要认真对待。
综上所述,北京市养老保险模型及仿真研究对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模型和进行仿真研究,能够为政府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也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相关限制和挑战,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养老金调查报告养老金调查报告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养老金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养老金调查,并撰写了本份养老金调查报告。
本报告将从养老金制度的运作机制、现状和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养老金制度的运作机制养老金制度是指通过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为退休人员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在我国,养老金制度主要由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两部分组成。
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统一规定和管理,由雇主和职工共同缴纳。
而补充养老保险则是由个人自愿参加,缴费金额和方式较为灵活。
二、养老金制度的现状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我国的养老金制度起步较晚,养老金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仍然较低。
其次是养老金缴费不足。
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金缴费人数逐渐减少,导致养老金缴费不足,难以满足退休人员的需求。
此外,养老金制度的覆盖范围也存在一定问题,一些特殊职业和个体经营者难以享受到养老金制度的保障。
三、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养老金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养老金缺口问题。
由于养老金缴费不足,养老金的支付面临一定的困难,导致养老金缺口问题日益严重。
其次是养老金投资收益问题。
目前,养老金主要通过投资运作来增加收益,但是由于投资风险和收益不稳定,导致养老金的投资收益不尽如人意。
此外,养老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监管不到位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亟待解决。
四、改进养老金制度的建议为了改进养老金制度,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应加大对养老金的投入力度,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水平,确保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应加强养老金制度的覆盖范围,包括特殊职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养老金保障。
此外,应加强养老金的投资管理和监督,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收益和管理效率。
最后,应建立健全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机制,不断完善养老金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国养老金模拟方案结果及分析中国养老金模拟方案结果及分析中国养老金模拟方案结果及分析2006-11-22保险论文基准情景的结果由表2给出。
它提供了未来50年中国经济和人口变化的总体画面。
基于对未来的一些基本假设,这一标定出的基准情景提供了与后文各模拟情景相比较的基础。
基准情景表明未来人口增长速度逐步下降,中国的劳动力在2020至2025年间停止增长,并在此后下降。
但是,65岁及以上的人口仍继续增长。
因此,老人赡养率将从11%上升到2030年的25%和2050年的36%。
系统赡养率将不低于目前的30%,即3个工人供养1个退休人员,该比率将在2030年迅速达到69%并在2050年达到79%。
现收现付制在2000年有60亿元的很少一点盈余,但养老金收入与支出的缺口将显著扩大。
在以后的几年内,积累的养老金储备将变为负数,并在2050年达到102,730亿元(参见表2)。
很显然,不断扩大的养老金赤字对财政稳定构成了威胁,并给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必须通过改革税收或发债予以解决。
要维持养老金体系的财务运转,必需提高工资税率。
但是,平衡缴费率(即能使收入与支出平衡所要求的缴费率)将从2000年的23.3%上升到2020年的37.7%。
在此高峰之后,缴费率虽会略微下降,但仍保持在35%左右。
毫无疑问,养老金体系的高缴费率将严重地抑制投资和降低经济增长率。
从基准情景所得出的结论是:现行的现收现付体制在财务上不可能持续。
如果现行体系在2000年终结,由于假设旧体制的覆盖面在2000年扩大到全部城市国有部门,养老金隐性债务将高达GDP的71%。
此后,由于工资增长率比所假设的GDP增长率低,所以尽管养老金隐性债务的绝对值会继续增加并达到很高的水平(在2050年达到371,390亿元),但其占GDP的比重会逐步下降。
? (二)现行养老金体系下的政策变化如果中国目前的养老金体系不能持久,自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能否不对现行体系作任何根本的改变,而只是通过提高退休年龄(降低系统赡养率)和将养老体系的覆盖面扩大(增加缴纳资金的统筹规模)到所有国企和城市非国有部门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试验1·1中,现收现付对所有国企、城市非国有和非个体部门的覆盖率从1995年扩大到2005年的100%。
在基准情景和试验1·1中的养老基金年余额由图1中的最下面两条曲线给出。
由于养老金体系的缴费基础扩大了,所以在头几年中养老基金余额会有些盈余。
养老金体系的财务状况在2000至2035年间有所改善。
但由于老年人口增长非常迅速,在长期内,扩大覆盖面的途径将使得现收现付体系的财务状况更加恶化。
养老金的年余额在2050年将有7,662亿元的赤字。
养老金体系沉重的财务负担将无法承受。
有几种方法可以提高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可以一步提高,也能分几步提高。
我们模拟了几种提高退休年龄的情景。
在试验1·2中,我们只是在2010~2015年间将女工的退休年龄逐步提高了5岁。
在试验1·3中,男女工人的退休年龄都在2020~2025年间再提高5岁。
从图2可以看出,提高退休年龄将降低体系赡养率,并有助于减少养老基金年余额的赤字。
例如,赤字将由384亿元减少到2015年的140亿元。
但是养老金体系的资金短期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养老基金在2050年的赤字不低于536亿元。
如果所有工人的退休年龄在2020年都提高到65岁,则根据试验1·3,养老金体系将保持盈余。
? 然而,提高退休年龄的可行性是个问题。
美国用了12年的时间才将退休年龄提高了仅仅2岁。
而且,即使提高了退休年龄,增加的劳动力供给也未必能全部为经济所吸收。
我们的模型假定各年龄组的劳动力具有相同的边际生产率,且所有工人均充分就业。
其结果是:当退休年龄提高使劳动力投入增加,GDP也增加。
但事实上,如果退休年龄明显提高,一些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会降低,已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可能无法为老年工人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因此,通过大幅度提高退休年龄减少养老金体系赤字的方法在现实上可能是不可行的。
? 图2给出了第一套模拟对GDP的影响。
扩大目前现收现付养老金体系的覆盖面可以在中短期提高总储蓄水平,从而促进投资和经济的增长。
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龄退休人口的养老金支出迅速上升,养老金逐步会由剩余变为赤字,导致总储蓄和投资增长的放慢。
图3表明虽然扩大覆盖面可以使GDP在2000~2040年期间高于基准情景0.2%~0.3%,但在2040年以后,GDP将低于基准情景。
如果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在2010年从55岁提高到60岁,由于劳动力总量的增加,GDP与基准情景相比可在2020年增加1%。
然而,提高退休年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是一次性的,它随人口结构的改变将逐渐消失。
在2030年后,GDP增长率将保持基准情景下的水平。
在试验1·3中,所有职工的退休年龄均大幅度提高,如果这一改变可行的话,这将在长时期内促进经济的增长。
与基准情景相比,GDP可在2050年增加5%。
? 从以上模拟可以看出,即使在可能的提高退休年龄和扩大覆盖面到城市非国有部门的情景下,现行的现收现付制在财务上也是不可持续的。
显然需要对现行养老金体系进行更根本的改革。
?(三)改革现行养老金体系和支付转轨成本我们的改革现行养老金体系的模拟假设目前的名义个人帐户将从2001年开始逐步淘汰掉。
新的体系包括一个小规模的公共统筹现收现付支柱,外加一个完全积累的个人帐户。
在2001年前参加现行现收现付体系的在职和退休人员被一个过渡性的帐户(名义帐户)覆盖,而新职工将不能从过渡帐户中得到养老金。
因此,覆盖所有职工的公共养老金将缩小为规模较小的支柱1(替代率为20%)。
但是改革前的退休人员和以前向现行体系缴费的工人将同时被支柱1和过渡性帐户所覆盖(总的替代率为60%)。
? 我们模拟了通过各种税收支付2001年之后养老金赤字和转轨成本的情景。
在试验2·1、2·2、2·3和2·4中,养老金赤字分别由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销售税支付。
? 图3给出了将目前的名义性个人帐户过渡为小规模的公共统筹现收现付支柱外加完全积累的个人帐户的转轨成本。
它表明这一支出负担是可以承受的,在2000~2020年它约占GDP的0.6%,到2050年将降至GDP的0.3%。
图4给出了在用不同税种来为养老金转轨成本筹资的假设下GDP的变化情况。
从结果可以看出,无论用哪一种税收来弥补过渡帐户的赤字,采用新的小规模现收现付支柱以替代现行的养老金体制都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因为养老金帐户赤字的削减保证了总投资的增长。
但不同税收的影响大小不同。
使用个人所得税来弥补养老金体系的赤字是对经济增长是最有利的,而销售税次之,增值税再次之,而企业所得税最不利于经济增长。
(四)改革之后:较小规模的现收现付体系的可持续性在所建议的改革之后,政府不再对新建立的完全积累的商业化管理的个人帐户负有财务上的责任,而只是对较小规模的支柱1——社会统筹的现收现付体系负责。
两套模拟将用来考察提高退休年龄和扩大养老金体系覆盖面的影响。
在试验3·1中,从2000至2005年,支柱1对城市非国有和非个体部门的覆盖率将逐渐达到100%。
试验3·2?则假设覆盖面扩大到农村企业,在2005年至2010年间逐渐扩大到50%。
在这一试验中,我们假定养老金储备的利率为零。
试验3·3则假设政府为养老金征收社会保障税。
由于不清楚当局对所考虑的社会保障税的实际设计,我们假设社会保障税将是替代当前支柱1的缴费的国家范围的税(而非省级范围的税)。
其征税对象是正规部门的所有企业,包括农村和城镇的集体企业和城镇的个体私营部门。
这将统一国家的养老金体制并使所有地区实行一致的税率,改变目前的分割局面,并提高工人的可流动性。
社会保障税的税率假设是工资的12%,并由工人和企业各付一半,即各负担6%。
我们仍假设转轨成本由各种另外征收的税来负担。
由于支柱1的目标是保证略高于贫困线的生活标准,替代率将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为平均退休年工资的20%。
支柱1若过分慷慨,将加重政府的负担,减少在个人帐户储蓄的积极性,从而不能真正实现多支柱的养老金体制。
? 表3给出的养老金年余额的模拟结果表明,在所建议的改革之后,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是有保障的。
在不提高退休年龄的条件下,无论扩大覆盖面与否,支柱1都能保持盈余。
如果征收新的社会保障税,原先的分割的体制将变为全国统一的,即使税率比国务院26号文件所规定的费率低,改革后的支柱1在财务上也可持续。
第三套模拟下的平衡缴费率连同作为比较的第一、二套模拟之下的平衡缴费率都在表4中给出。
它表明,如果现行的现收现付体系不改变,那么即使在扩大覆盖面和提高退休年龄后,平衡缴费率也会高达工资总额的25%至35%。
在试验2·2中,在结构改革和以税收支付转轨成本之后,支柱1的平衡缴费率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在2005至2050年间介于9%至12.5%。
这意味着,只要有11%到12%的工资税,这个小规模的现收现付支柱1(20%的替代率)就能处于财务平衡。
在第三套模拟试验中,平衡缴费率保持在10~12%的范围,这与我们对社会保障税率的假设相一致。
由于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差异会逐步缩小,扩大支柱1的覆盖面在获得更多缴费的同时,其对新覆盖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也将增加。
因此扩大覆盖面对于支柱1的养老金余额和平衡缴费率影响很小。
但扩大覆盖面由于会增加养老金支出和总体的缴费负担,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轻微的负面影响(图4)。
但考虑到一个覆盖面广泛的小规模社会统筹现收现付支柱会为全社会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有利于收入的平等和劳动力的流动,它对经济增长的轻微负面影响将是可以接受的。
(七) 结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各种改革设计方案对养老金体系本身的可持续性和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考察了相关的国际经验后,我们利用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养老金的改革方式,模拟结果表明中国养老金体制的改革是富有希望的.:? 在基准情景中,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变缓和年龄结构变化,劳动力在2020~2025年间将停止增长,并在此后开始下降,但是6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却在继续增加。
因此,老人赡养率将从11%稳步上升到2030年的25%和2050年的36%。
养老金系统赡养率目前高达30%,2030年迅速上升到69%,到2050年上升到79%。
养老金体系的赤字将在2000年之后逐步扩大,而养老金的隐性债务在2000年可能高达GDP的71%。
? 模拟情景1假定目前的体制(现收现付和名义上的个人帐户)保持不变。
模拟结果表明目前的现收现付体系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