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3.3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九章《力和运动》第三节《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掌握摩擦力的分类。
2. 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计算。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仪,弹簧测力计,滑块,毛巾,砝码。
学具:弹簧测力计,滑块,砝码,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摩擦力演示仪,让学生观察滑块在不同材质表面(如木板、毛巾)的运动情况。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滑块在不同材质表面的运动情况不同?2. 教学内容讲解(1)摩擦力的概念教师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2)摩擦力的分类教师讲解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区别,举例说明。
(3)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有关摩擦力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并解答疑惑。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概念2. 摩擦力的分类3.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4. 摩擦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简述摩擦力的分类及各自的含义。
(3)列举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举例说明摩擦力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摩擦力》教学设计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设计数据表格→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四、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附:学案8.3 摩擦力【学习目标】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地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认识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
【自主学习】通过课前预习,完成下列问题:一、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 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 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二、摩擦力的种类:1、2、3、三、你知道身边有哪些现象中和摩擦力有关吗?它它们分别属于哪类摩擦力?【合作探究】活动一:感受摩擦力你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 活动二:测量水平运动物体的滑动摩擦力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 使它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F 摩 =N活动三: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①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水平面越粗糙,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②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
说明摩擦力与有关。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①②③设计实验:要研究摩擦力跟几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怎样测量?设计数据表格: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一定时,摩擦力越大。
活动四:摩擦的利用与防止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②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②③④【巩固练习】1.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一定有摩擦力B.在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C.物体质量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D.摩擦力都是有害的2、如图所示,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在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要做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在木块上加一块重物,仍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力和运动》,具体内容为第一节《摩擦力》。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摩擦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及特点。
2. 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学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计算。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分类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装置,滑块,弹簧测力计,斜面等。
学具:练习册,计算器,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摩擦力演示装置,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成正比。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计算静摩擦力:给定物体质量、接触面粗糙程度和斜面角度,求静摩擦力大小。
(2)计算滑动摩擦力:给定物体质量、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间相对速度,求滑动摩擦力大小。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摩擦力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摩擦力的应用,分享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概念2. 摩擦力的分类3. 摩擦力的大小4. 摩擦力的计算5. 摩擦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斜面(角度为30°)上,斜面与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3。
(2)质量为3kg的物体在地面上滑动,摩擦系数为0.5,物体与地面之间的相对速度为2m/s。
2. 答案:(1)摩擦力大小:5.88N(2)摩擦力大小:7.5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大小及计算方法。
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
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设计理念】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实现STS教育。
【教学准备】摩擦力教学自制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木板、砂纸、儿童自行车。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生活情境: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的快。
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能前进?最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
摩擦力教案初中人教版_摩擦力教案优秀8篇摩擦力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教学过程】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
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揭题:运动与摩擦力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2、学生交流、讨论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记录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2、设计对比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篇二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8.3 摩擦力》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游戏教学。
通过小游戏,学生体验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
这样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
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设计亮点:微视频的使用【教材分析】【教学过程】师:小游戏?拉不开的两本书。
二、引入新课师:小游戏?拉不开的两本书。
不要用胶水,将两本书放在一起,学生拉不开,这是什么力呢?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板书:第三节摩擦力三、进行新课初步了解摩擦力,观看微视频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感知摩擦力:三个小活动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生:讨论举例师:(副板事例)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
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生:讨论回答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教色,参与讨论。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生:讨论、回答,补充师:板书定义(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 --- 得出结论的创造学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进一步体验摩擦力:小活动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九章第3节《摩擦力》。
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摩擦力的作用及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摩擦力的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摩擦力的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仪、弹簧测力计、实验用小车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小车、测力计、粗糙程度不同的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走路、开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 实践情景引入:摩擦力演示仪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6.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摩擦力2. 主要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摩擦力的分类(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摩擦力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在生活中,摩擦力有哪些应用?(3)如何计算摩擦力的大小?2. 答案:(1)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024年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对应章节为第五章第三节《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摩擦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
难点:摩擦力大小与方向的理解,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器、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砝码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摩擦力实验器材(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砝码),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摩擦力实验(如:摩擦力演示器),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大小与方向,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摩擦力大小与方向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摩擦力大小与方向的选择题、计算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摩擦力2. 板书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3)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4)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3)如何计算摩擦力的大小?(4)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分析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摩擦力》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2.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 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6. 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课前预习1、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摩擦力,请大家回忆一下,摩擦力可以分为哪三类?2、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3、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4、你能概括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吗?我们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两手相互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5、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6、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7、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8、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9、大家还可以再做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左手压在一本书上,右手将书抽走,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左手不动,由于书本与左手间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无论是书给手的摩擦力还是手给书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10、你能说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吗?11、试比较说明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在产生条件及力的方向上的关系。
1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吗?一三、请以左手压书,右手抽书的实例来体验滑动摩擦力方向。
14、有一种野蛮缺货法,就是卡车加速后退,突然刹车,则货物由于惯性会滑出车厢,试分析此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壹五、请写出滑动摩擦力的严格定义。
16、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计算?一qi、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摩擦力》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学习方式:探究式启发式二、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我在上学校的路上拾到了几个脏兮兮的小玻璃球,老师用水给它们洗干净了。
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容器中请出来。
(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但不易夹出)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太滑,摩擦力小。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1、认识什么叫摩擦:关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你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学生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 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并请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的手、脚运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学生思考回答。
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1)学生预测。
《8.3 摩擦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
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游戏教学。
通过小游
戏,学生体验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
这样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提
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
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设计亮点:微视频的使用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师:小游戏?拉不开的两本书。
二、引入新课
师:小游戏?拉不开的两本书。
不要用胶水,将两本书放在一起,学生拉不开,这是什么力呢?
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板书:第三节摩擦力
三、进行新课
初步了解摩擦力,观看微视频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感
知摩擦力:三个小活动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生:
讨论举例
师:(副板事例)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
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
(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教色,参与讨论。
)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
生:讨论、回答,补充
师:板书定义
(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 --- 得出结论的创造学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
进一步体验摩擦力:小活动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首先来解决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
请同学们看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
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板书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并举例巩固。
)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右。
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
师: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
研究?
生:控制变量法(讨论回答)
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
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讨论、回答)讲桌上展示实验方案。
(其它学生观察进行评估、补充)
师:针对情况进行引导(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
找到了测量摩擦力的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和面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估,找出最佳方案。
师: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设计好实验表格,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
表格中,随后交流
(说明: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整的设计出方
案,充分体现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生:进行实验
师:巡回指导,搜集实验数据
师:(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递给老师,(展示并进行评估)根据这几组表格的内容,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个别回答并补充)摩擦力与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重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对刚才的结论,同学们有没有疑问?(进行评估交流)生:
思考、讨论
师:(教师充当优秀学生的教色参与讨论)老师对摩擦力和重力有关有疑问,认为
不太确切。
为什么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师生实验: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并将食指放在桌面上①轻轻向前推手指;②用力向前推手指。
手指向前推动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学谈一下体验
生:手指前进越来越困难(受摩擦力越来越大)师:
什么原因使摩擦力变大呢?
生:手对桌面所施加压力不同,压力大、摩擦力大(讨论回答)师:
因此,我们对上述结论应做怎样的修改呢?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大小应该为与压力大小有关
师: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受的重力和它对桌面压力大小是相等的,有关压力的知识我们后面再学习。
(板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的有关。
师: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利用桌面器材继续实验。
(提示:研究接触面积时,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必须相同。
)
(说明:次实验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
)
师:(巡回指导)实验结束提问实验结论
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师: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现在老师有一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师:观看生活中的摩擦力微视频
,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
那么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小结:(让学生讨论小结)
本节课(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3)
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几种思维程序?
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 ---- 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 ---- 得出结论)
(说明: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
序提炼出来,使学生初步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
五、拓展:
1、如果没有摩擦力会怎样呢?微视频
【板书设计】
三、摩擦力
1、定义:
摩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擦压力的大小
力3、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小压减力
4、增大摩擦增大压力减小摩擦使接触面光滑
力的方法使接触面粗糙力的方法变滚动为滑动
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