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北伐战争的教学设计 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7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
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
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供的资料,从军队的任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北伐战争的对
、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指导学生在
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共
、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根据课本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介、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
北伐战争教案教案:北伐战争教案目标: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历史和国家建设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2.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历史和国家建设的影响。
教学难点:1.对北伐战争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小组讨论。
3.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和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向学生阐述北伐战争的起因和目标。
2.介绍北伐军的领导者和组织。
3.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和战略部署。
4.解释北伐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北伐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2.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和评价(10分钟)1.学生回答问题: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历史和国家建设有何影响?2.让学生给北伐战争做一个综合评价,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练习(10分钟)通过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关于北伐战争的作文,要求学生在作文中综合分析和评价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七、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具准备:1.北伐战争的图片或视频材料。
2.小组讨论的工具和材料。
初二历史《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初二历史《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初二历史《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基本技能。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资源】①多媒体设备(或投影仪)。
历史八年级上册《北伐战争》教案型1.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的标志;黄埔军校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3.;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生: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学生活动: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区别?(二)、北伐胜利进军师: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师: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哪里?生: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连克汀泗侨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
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师:北伐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接着,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
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学生活动: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为什么在短期内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师: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第一章:北伐战争的背景1.1 引入话题:了解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背景。
1.2 教学内容:1.2.1 分析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了解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民众对统一的渴望。
1.2.2 讲解国共合作的形成,强调共产党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1.3 教学活动:1.3.1 观看北伐战争背景的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背景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北伐战争的爆发2.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北伐战争的爆发。
2.2 教学内容:2.2.1 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包括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2.2.2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国共合作、民众支持等。
2.3 教学活动:2.3.1 观看北伐战争爆发的相关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具体情况。
2.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爆发和胜利原因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北伐战争的影响3.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2.1 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3.2.2 讲解北伐战争对国共关系的影响,如国民党的“清党”行动。
3.3 教学活动:3.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对中国各方面的具体影响。
3.3.2 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影响的了解。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影响的认第四章: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人物4.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在北伐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4.2 教学内容:4.2.1 介绍北伐战争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4.2.2 分析这些人物在战争中的贡献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4.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些人物在北伐战争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及意义。
(2)掌握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3)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2)运用地图,掌握北伐战争的路线和主要战役。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
(3)引导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及意义。
(2)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中各阶级、各派势力的复杂关系。
(2)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北伐战争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时间、路线、主要战役。
(2)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
(2)详细介绍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4. 互动环节:(1)提问学生,检验学习效果。
(2)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意识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北伐战争相关章节。
2. 视频:北伐战争相关视频资料。
3. 图片:北伐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
4. 地图:北伐战争路线图。
5. 资料:北伐战争相关历史资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历史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北伐战争时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第一章:北伐战争的背景1.1 国内外形势分析1.2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3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军的组建1.4 北伐战争的目标与意义第二章:北伐战争的进程2.1 长沙战役2.2 汀泗桥战役2.3 贺胜桥战役2.4 武昌战役2.5 南京战役2.6 二次北伐第三章:北伐战争的主要将领3.1 孙中山3.2 蒋介石3.3 宋庆龄3.4 廖仲恺3.5 叶挺3.6 邓演达第四章:北伐战争的影响4.1 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4.2 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4.3 农民、工人阶级的觉醒4.4 北伐战争与抗日救亡运动的联系4.5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第五章:北伐战争的评价与反思5.1 北伐战争的功绩5.2 北伐战争的局限性5.3 北伐战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路线的演变5.4 纪念北伐战争的历史启示第六章: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与文化运动6.1 重要战役:如上海战役、南昌战役等6.2 文化运动:如新文化运动、五卅运动等6.3 北伐战争与近代化的进程第七章:北伐战争中的民间团体与民众运动7.1 学生运动7.2 工人运动7.3 农民运动7.4 民族资产阶级的动向7.5 民间团体的支持与影响第八章:北伐战争后的国家政治格局8.1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8.2 军阀割据与地方势力派的消长8.3 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与斗争8.4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国共合作第九章:北伐战争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9.1 北伐战争与国共关系的演变9.2 北伐战争与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升华9.3 北伐战争与近现代史观的构建9.4 北伐战争与民族复兴的历程第十章:北伐战争的历史教育与启示10.1 北伐战争在历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10.2 弘扬北伐战争精神的意义10.3 北伐战争启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0.4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内外形势分析二、国民革命军的组建与北伐战争的目标三、北伐战争的进程四、北伐战争的主要将领五、北伐战争的影响六、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与文化运动七、北伐战争中的民间团体与民众运动八、北伐战争后的国家政治格局九、北伐战争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十、北伐战争的历史教育与启示。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北伐战争》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经过。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民大革命的原因。
2. 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讲解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引出北伐战争的必要性。
3. 分析北伐战争的过程:让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就。
4. 总结北伐战争的意义:强调北伐战争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原因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2. 讲述北伐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就。
3. 分析国共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对北伐战争胜利的贡献。
4. 案例分析:以某一战役为例,让学生分析国共合作在战役中的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意义,分享各自观点。
6. 总结: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号召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史料,绘制一幅北伐战争形势图。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4.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黄埔军校创立的目的,知道其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名称、意义),能从事实中认识到国共合作的特点;明确北伐战争的目的,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包括时间、进攻对象和战争的发展和结果),能够分析出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知道“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明确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能正确判断北伐战争的成功与失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带回历史,再拉回现实,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问题;通过影视资料的解读,提高学生提炼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绘制北伐战争示意图,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概括和表达能力;通过对北伐战争的结果分析,提高对历史事件结果的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黄埔军校大门上的对联的赏析,激起对革命先烈英勇无私品质的敬仰之情;通过对黄埔军校培养出的军事政治人才的了解,感受革命青年的报国之志与奋斗之精神;合唱《国民革命歌》来感受激情燃烧的大革命时代气息;通过对蒋介石的叛变革命的历史事件的了解,明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怎样理解国共两党的历史使命促使两党的合作并开创了中国的未来,怎样理解国民党的叛变革命。
教学过程:1.过程:上课,展示课程标准导入:三天前,在北京召开了一次世界华人瞩目的大会,就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会上胡锦涛发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为什么说两党之间存在这样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峥嵘岁月。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政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军阀割据)那么特定的时代给中国革命新增了一项任务,就是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前提一定要完成什么任务?(学生:统一)——板书“统一”“反帝反封建”当时中国进步力量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一起来解救中国。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的教学设计冀教版课程标准: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及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探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2、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训练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惜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2、通过探讨北伐战争胜利原因,认识北伐战争是中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并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国共合作。
了解国共合作的主要原因及其过程。
2、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难点: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教学方法:阅读看书;自学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随堂检测;中考链接。
教学过程
歌曲引入新课:
教师清唱:“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仿《两只老虎》曲调)
投影出示问题,检查预习情况(独立写本子上,交给组长检查,教师抽查)
1、跟据内容判断这是什么时期的战歌?
2、是什么人进行的革命活动?结果如何?
3、除军阀的军阀指那些人?
教师引入语:这些是我们这节课需要了解的知识,赶快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学生学习过程:依据教师投影出示的自学提示梳理本课知识。
板书——自学提示:
1、国共合作形成原因:
标志:中国国民党召开()
2、合作产物—黄埔军校:划时间、地点、名称、创立者、特色、作用。
目的:为了()
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3、合作高潮—北伐战争主要对象:(、、)
时间与领导机构()
方针:()主战场()
思考并讨论:p82想一想。
4、合作结果—破裂:()制造
()政变;
()制造()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间:实
质:。
教师:巡视并指导,尤其是督促指导基础差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思考讨论:p83说一说,议一议。
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知识困惑。
提示或建议:
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思维延伸:
1、图片赏析:展示图片:“黄埔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
1)、黄埔军校对联体现什么精神?
2)、从对联可以看出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
2、学生讨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
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教师提示:一般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战争的正义或非正义性;(2)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否正确;(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战情况;(4)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外援等。
学生发言:有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有的读书中给出的相关文字介绍。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这些同学概括得都不错,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情感升华:现在恰逢两岸关系回暖之际,我们乐观国共两党再次携起手来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随堂检测:拿出听写本,写出老师在提示中用红笔标出的知识。
(要求:20号以前的同学全写,其他同学至少写出四个知识)。
强化练习:历史填充图册p13.
课堂小结:
学生回答,总结本课知识
师生共同回顾(略)。
课后作业:同步练习。
思维辩论: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小女孩的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
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
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
代表。
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25570 63E2 揢29951 74FF 瓿31821 7C4D 籍%cOh20659 50B3 傳21998 55EE 嗮m28249 6E59 湙V20212 4EF4 仴 39689 9B09 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