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安全——基本急救
- 格式:docx
- 大小:41.56 KB
- 文档页数:30
基本急救题库一、判断题:0001调节人体各种功能的中枢部分是小脑和大脑。
×0002船上急救措施正确与否,不会影响以后的治疗效果。
×0003急救知识仅要求少数干部船员掌握。
×0004在进行医疗指导联系时,只要把病人受伤情况告诉对方即可。
×0005体健者一次失血 30%也无影响。
×0006脾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
√0007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食物。
×0008真皮是皮肤的最表层。
×0009脑发出 24 对脑神经。
×0010淋巴细胞具有造血功能。
×0011睾丸是男性的主性器官。
√0012正常心跳 16--18 次 / 分。
×0013大肠的主要功能不是吸收水份。
×0014腋下体温比肛门体温低 0.5 ℃。
×001560 公斤体重,他的血量约有4800 毫升。
√0016船上发生危急病人,在获得援助前,不必采取救治措施。
×0017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组成。
×0018幼年时人的骨髓是黄色的,没有造血功能。
×0019心跳 70 次 / 分为心动过缓。
×0020唾液腺有五对。
×0021小脑有调节躯体平衡作用。
√0022正常呼吸 60--80 次 / 分。
×0023海上急救必须动作迅速,措施正确。
√0024肺位于腹腔内。
×0025人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许多形状相仿作用相同的细胞构成各种器官。
×0026人体肌肉共有 1600 块。
×0027心跳 100 次 / 分以上为心动过速。
√0028暂时贮存食物和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是胃的主要功能。
√0029绑扎止血带,务必要记录开始应用的时间。
√0030子宫是女性的主性器官。
×0031恢复心跳、呼吸、止血和防休克是进行急救的原则。
√0032表皮受伤后会留下疤痕。
×0033躯干部的体腔由胸骨分成上下两个腔。
安全急救知识
标题:安全急救知识
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可能随时发生。
因此,了解基本的安全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安全急救知识,帮助读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一、心肺复苏(CPR)
1.1 找到无意识的人,检查呼吸和脉搏。
1.2 如发现没有呼吸或脉搏,立即开始CPR。
1.3 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二、止血
2.1 对于轻度出血,可以用清水冲洗伤口并涂抹抗生素软膏。
2.2 对于较严重的出血,应使用止血带或直接用手压迫伤口。
2.3 如果出血无法控制,应立即就医。
三、骨折处理
3.1 在怀疑骨折的情况下,应立即固定患部并就医。
3.2 切勿移动骨折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3.3 在等待医疗救援时,可以给受伤者冰敷减轻疼痛。
四、烧伤处理
4.1 烧伤后,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
4.2 切勿涂抹油脂或药物,以免感染。
4.3 要及时就医,根据烧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五、窒息急救
5.1 如果发现有人窒息,应立即进行背部拍击。
5.2 如拍击无效,可进行人工呼吸或胸部按压。
5.3 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医疗救援。
结论:掌握基本的安全急救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有效地救助他人或自救。
希望读者能够认真学习并随时保持警惕,以应对意外情况。
急救知识大全及操作方法
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意外发生时迅速采取正确的行动,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以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
1. 心肺复苏术(CPR):在发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下,首先要确保
安全,然后呼叫急救电话。
接着按照CPR的操作方法进行心
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到达为止。
2. 创伤处理:对于外伤患者,要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压迫伤口,以止血。
若有骨折,要尽量不移动患处,并用固定物托住骨折部位。
3. 烧伤及烫伤处理:及时将受伤部位放入凉水中冷却,盖上干净的布以保护受伤皮肤,然后尽快送往医院就诊。
4. 中暑及热衰竭:将中暑者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冷水或冰块冷敷,同时让其饮用适量的盐开水或葡萄糖水。
5. 骨折处理:如果发现有人骨折,要防止受伤者移动,用绷带或干净的布固定患处,并及时送往医院。
急救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因为它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并且学习急救知识,让我们在面对意外时能够及时正确地处理。
基本安全——基本急救教案(华文中宋,小初,单倍行距)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宋体,二号,固定值32磅)主讲教师课程名称基本急救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及学分19授课班级使用教材《基本急救》系(院、部)教研室(实验室)课时授课计划(宋体,二号,加黑,段后1行,1.25倍行距)课次序号:1(宋体,小四,加黑,1倍行距)(以下部分,标题:宋体、小四、加黑、固定值24磅,内容:宋体、小四、固定值24磅,图表:命名、编号,宋体、小四、固定值24磅)一、课题:基本安全基本急救二、课型:学习三、目的要求:履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掌握船舶上的人员发生紧急情况时,掌握实施急救措施;熟悉和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掌握各种现场急救技术。
四、重点、难点:海上急救的目的原则;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多媒体六、参考资料:《人体解剖学》《急诊医学》《现场急救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培训合格证考试、评估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培训合格证书签发签发管理办法》七、作业:《基本急救》配套教材P35-P86八、授课记录:九、授课效果分析:学生对现场急救有整体的认识,并熟悉掌握人体结构和功能。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1、介绍本期这本课的学习目的和由来(10分钟)2、考勤及介绍课程课时安排及总体要求(10分钟)3、教学内容:一、急救的目的和原则(100)所谓急救:就是针对短时间内威胁人体生命安全的意外伤害和急症,所来取的一种紧急医疗措施,而在船舶上所采取的紧急的临时性医疗措施称海上急救。
一、海上急救的目的:1.挽救或延续伤病员的生命。
2.改善病情、减轻病员的痛苦。
3.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
二、海上急救的原则1.迅速弄清情况。
判断病员病情的轻重。
分轻重缓急,先抢救紧急的和有危险的病人。
2.稳定伤病患者的情绪,鼓励、安慰伤病患者,帮助树立必胜信心。
3.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病员要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急救知识讲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一些关于急救知识的重要内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突发状况时常发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本次讲稿将涵盖急救的基本原则、常见急救场景以及相应的急救措施。
二、急救的基本原则1. 保护自己和现场安全在进行急救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同时,确保现场的安全,如关闭电源、避免火源等。
2. 判断意识和呼吸在遇到突发状况时,首先要判断被救助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可以轻轻摇动被救助者,同时观察其胸部是否有明显的起伏。
3. 拨打急救电话如果被救助者没有意识或者呼吸困难,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120,在电话中提供准确的地址和病情描述。
4. 进行心肺复苏如果被救助者没有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先进行胸外按压,每分钟100-120次,并进行人工呼吸。
5. 控制出血和处理创伤在出血严重或者有明显创伤的情况下,应立即控制出血,如使用压迫止血法,并对创伤进行适当处理,如清洁伤口、包扎等。
三、常见急救场景及急救措施1. 突发心脏骤停突发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的急救场景。
在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无意识、无呼吸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持续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2. 意外中毒意外中毒可能由于误食、吸入有毒气体或接触有毒物质等原因引起。
在发现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将中毒者移到通风处,并拨打急救电话。
同时,根据中毒的原因,如误食,可以尽快帮助中毒者漱口,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3. 烧伤在发生烧伤时,应立即将受伤者移到安全地点,并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但注意不要使用冰水。
如果烧伤面积较大或烧伤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用湿润的干净布覆盖烧伤部位。
4. 意外溺水在发现有人溺水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
如果溺水者没有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急救知识培训内容引言概述:急救知识的掌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拯救生命。
因此,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急救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基本急救原则、心肺复苏、止血和包扎、骨折和扭伤处理、以及中毒和烧伤处理。
一、基本急救原则:1.1 判断现场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措施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评估现场是否有危(wei)险,如火灾、电击等。
若存在危(wei)险,应先将伤者转移到安全地点。
1.2 呼叫急救电话: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呼叫急救电话是至关重要的。
告知急救人员伤者的情况和现场状况,以便他们能够提供适当的援助。
1.3 保持镇静并提供安慰: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保持镇静并提供安慰对于伤者的情绪和身体状态都非常重要。
安慰伤者并告诉他们匡助即将到来。
二、心肺复苏:2.1 检查呼吸和心跳:在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检查伤者的呼吸和心跳。
若伤者没有呼吸或者心跳,即将开始心肺复苏。
2.2 进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核心步骤。
正确的按压位置和力度对于恢复心脏功能至关重要。
2.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能够检测心律失常并提供电击的设备。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如果有AED可用,应尽快使用。
三、止血和包扎:3.1 压迫止血:在出血情况下,首先要用干净的纱布或者衣物进行直接压迫止血。
如果出血无法止住,可以尝试使用止血带。
3.2 提高患肢:将出血的患肢抬高,以减少血液流入出血部位,有助于止血。
3.3 使用包扎材料:使用适当的包扎材料,如绷带或者压迫带,固定伤口,并保持适当的紧度,以防止再次出血。
四、骨折和扭伤处理:4.1 骨折处理:在处理骨折时,首先要稳定伤者的伤肢,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的伤害。
然后,用夹板或者绷带固定骨折部位,并尽快送往医院。
4.2 扭伤处理:对于扭伤,首先要冷敷伤处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然后,用压迫带固定伤处,并赋予伤者适当的歇息。
五、中毒和烧伤处理:5.1 中毒处理:在中毒情况下,首先要迅速将伤者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并即将呼叫急救电话。
日常急救常识
日常急救常识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
1.心肺复苏(CPR):
在发现无反应的人时,先确认是否呼吸正常。
如果没有正常呼吸,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30次胸部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操作。
按压位置在胸骨下缘,手掌叠在一起,用身体重量进行按压。
2.打电话求救:
在进行急救时,尽早拨打紧急电话,如120(中国)或911(美国)等。
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发生地点、患者状况等。
3.止血:
使用清洁的纱布或衣物压在出血部位上,避免使用污染物品。
提高出血部位,帮助减缓出血。
4.处理烧伤:
将烧伤部位放入凉水中冲洗,但不要用冰水。
使用干净的干布轻轻覆盖烧伤区域,避免使用粘附性物品。
5.处理骨折和扭伤:
尽量保持患者的身体不动,避免进一步伤害。
使用适当的支撑物,如板条、绷带等,固定骨折部位。
6.处理窒息:
如果有人窒息,迅速施行背部拍击或腹部按压,直至异物排除或患者恢复呼吸。
7.对于意外中毒:
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提供中毒物质的信息。
如果可能,帮助患者漱口或清除中毒物。
8.处理昏迷:
将昏迷患者放置在安全地方,保持呼吸通畅。
尽早就医,了解昏迷原因。
这些是基础的急救常识,但请记住,最好参加专业的急救培训课程,以更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急救技能。
急救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快速而正确的反应。
急救安全教案及反思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是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单元第二课《急救安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如何处理出血、骨折、中暑等突发状况,以及如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能够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冷静应对。
3. 学生能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处理出血和骨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急救步骤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急救包、模拟出血和骨折的模型、急救手册。
2. 学具:学生急救包、急救卡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急救案例,引发学生对急救安全的关注。
2. 讲解:讲解急救包的配备和使用方法,重点讲解如何处理出血和骨折。
3. 演示:老师演示如何正确处理出血和骨折,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急救安全如何处理出血1. 清洁伤口2. 压迫止血3. 止血带使用如何处理骨折1. 固定骨折部位2. 冷敷3. 拨打急救电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设计一个家庭急救包,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2. 答案:学生设计的急救包应包括:急救手册、止血带、消毒棉、纱布、剪刀、胶带、冰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急救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处理出血和骨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邀请急救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急救知识。
组织学生参加急救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急救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急救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重点关注如何处理出血和骨折这两种常见的紧急情况。
在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处理出血和骨折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
现场急救措施一、简介现场急救措施是指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及时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常见急救措施以及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1. 保护现场安全:在进行急救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例如,关闭电源、切断危险物品等。
2. 判断伤者意识:用轻拍或呼喊的方式刺激伤者,观察其反应。
如果伤者有意识,并能正常呼吸,可以进一步进行急救措施;如果伤者无意识或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 拨打急救电话: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伤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以便专业医护人员及时赶到现场。
三、常见急救措施1. 呼吸急救措施- 人工呼吸:将伤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将头部后仰,捏住鼻子,用嘴对嘴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1-2秒,重复15次/分钟。
- 呼吸道疏通:如果伤者呼吸困难,可采取侧身位,用手指清除口腔内的异物,确保呼吸道通畅。
2. 心脏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如果伤者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先按压胸骨,每分钟100-120次,然后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1-2秒,重复30次/分钟。
-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能够检测心脏骤停并自动给予电击的设备。
使用AED前,应将伤者的胸部暴露,按照设备指示进行操作。
3. 外伤急救措施- 出血控制:对于大出血的伤者,应立即用纱布、绷带等进行直接压迫止血,并提高伤者的受伤部位。
- 骨折固定:对于骨折伤者,应尽量保持伤者的原有姿势,用夹板或绷带固定,避免移动伤处。
四、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1.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 打开AED:按下开关,打开AED设备。
- 脱衣:将伤者的上身脱光,确保胸部裸露。
- 贴心电图贴片:将AED的心电图贴片贴在伤者胸部。
- 分析心律:AED会自动分析伤者的心律,判断是否需要电击。
- 给予电击:如果AED提示需要电击,确保伤者与AED没有接触,按下电击按钮给予电击。
教案(华文中宋,小初,单倍行距)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宋体,二号,固定值32磅)主讲教师课程名称基本急救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及学分19授课班级使用教材《基本急救》系(院、部)教研室(实验室)课时授课计划(宋体,二号,加黑,段后1行,1.25倍行距)课次序号:1(宋体,小四,加黑,1倍行距)(以下部分,标题:宋体、小四、加黑、固定值24磅,内容:宋体、小四、固定值24磅,图表:命名、编号,宋体、小四、固定值24磅)一、课题:基本安全基本急救二、课型:学习三、目的要求:履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掌握船舶上的人员发生紧急情况时,掌握实施急救措施;熟悉和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掌握各种现场急救技术。
四、重点、难点:海上急救的目的原则;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多媒体六、参考资料:《人体解剖学》《急诊医学》《现场急救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培训合格证考试、评估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培训合格证书签发签发管理办法》七、作业:《基本急救》配套教材P35-P86八、授课记录:学生对现场急救有整体的认识,并熟悉掌握人体结构和功能。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1、介绍本期这本课的学习目的和由来(10分钟)2、考勤及介绍课程课时安排及总体要求(10分钟)3、教学内容:一、急救的目的和原则(100)所谓急救:就是针对短时间内威胁人体生命安全的意外伤害和急症,所来取的一种紧急医疗措施,而在船舶上所采取的紧急的临时性医疗措施称海上急救。
一、海上急救的目的:1.挽救或延续伤病员的生命。
2.改善病情、减轻病员的痛苦。
3.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
二、海上急救的原则1.迅速弄清情况。
判断病员病情的轻重。
分轻重缓急,先抢救紧急的和有危险的病人。
2.稳定伤病患者的情绪,鼓励、安慰伤病患者,帮助树立必胜信心。
3.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病员要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4.对有出血的伤病员,要立即止血。
5.开放性外伤,骨折伤员要先止血、清创、包扎后固定。
已.对于原因不明的疼痛,特别是急腹症时不要用强的镇痛药。
7.对意识不清或疑有内伤者,不要给食物和饮料。
8.对中毒或出现休克者,要迅速给子相应的抢救。
二、急救前的思考海上急救中最常见的两种方式为无线电医嘱和直升机救援。
急救前应认真思考、判断应采用何种急救方式,并未救援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要注意自身安全,不能让自己成为新的受害者;其次要紧急呼救并且优先抢救有大出血情况、呼吸或心跳停止及昏迷着;最后迅速将伤病员移除危险区域,当患者身处不能进入的封闭场所时,应立即请专业人员打开封闭的场所,进入时应戴上呼吸器并尽快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点。
三、外来援助船上一旦发生严重伤病情况后,船长应毫不犹豫地用各种通信手段向岸上或过往配有医生的船舶求援以获得及时的医疗指导服务。
1.无线电医嘱:无线电医嘱是指通过无线电报、无线电话,直接由各港口的医生发出。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从临近船上的医生处得到。
为了迅速交换信息,最好采用双方都熟悉的语言;而密码容易被误解,所以尽可能避免使用。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在得到医疗建议时需要注意不要透漏病人的姓名,除非在医生的报告中需涉及病人的姓名和职务。
2.直升机救援:如果病症轻微,而且不是危重的疾病,则尽量不要请求直升机救援。
不仅是因为费用昂贵,而且飞行员和全体机组人员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在进行救援。
当船上病人需要外来援助的时候,救助人员首先与海岸无线电中心取得联系,求助医疗帮助。
医生会提供一些处理方法,在必要的时候会派遣直升机。
由于直升机不会马上到达,而且直升机飞行距离有限,机组人员会要求在靠近陆地的地方进行救援。
无线电医疗服务是由海岸电台与当地的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专门为海上医疗服务的组织,当海岸电台接到船上要求医疗援助的电讯后立即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系,对穿啥后果患者所需的救援内容作出迅速的答复。
若海岸电台不在船上无线电话通信范围内时,可直接用无线电话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系以取得医疗指导和帮助。
四、复习(20分钟)课时授课计划(宋体,二号,加黑,段后1行,1.25倍行距)课次序号:2(宋体,小四,加黑,1倍行距)(以下部分,标题:宋体、小四、加黑、固定值24磅,内容:宋体、小四、固定值24磅,图表:命名、编号,宋体、小四、固定值24磅)一、课题:基本安全基本急救二、课型:学习三、目的要求:履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掌握船舶上的人员发生紧急情况时,掌握实施急救措施;熟悉和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掌握各种现场急救技术。
四、重点、难点:掌握,人体结构功能,各种急救措施,海上急救的目的;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多媒体六、参考资料:《人体解剖学》《急诊医学》《现场急救教材》七、作业:《基本急救》配套教材P35-P86八、授课记录:学生对现场急救有整体的认识,并熟悉掌握人体结构和功能。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1、介绍本期这本课的学习目的和由来(10分钟)2、考勤及介绍课程课时安排及总体要求(10分钟)3、教学内容:一、人体结构和功能(100分钟)(一)人体概述人体由头、颈、躯干和四肢个部分组成。
脑和脊髓是人体各种活动的中枢。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许多形状相仿、作用相同的细胞聚在一起,成为组织。
四大基本组织按一定规律结合起来,形成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几种生理功能相同的器官再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系统。
整个人体可分为九大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全身骨共有206块,起保护、支持、运动、造血、调节代谢平衡等生理功能。
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相互连接,形成骨连接。
肌肉是骨骼运动的动力器官,其形态多种多样。
长梭状的肌肉多位于四肢,牵引骨产生运动;扁平的阔肌多见于胸腹壁,对内脏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其基本功能是摄取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分解后的营养物质和排出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可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
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为下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大唾液腺、肝、胰以及散在于口唇至肛门整个消化管管壁内的无数小腺体,它们均借排出管道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腔内,以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这两大部分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它们的壁内有骨或软骨支持以保证气体的畅通。
通常把鼻、咽、喉叫上呼吸道,把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叫下呼吸道。
脉管系统脉管系统是人体内行使运输功能的连续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主要由心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组成。
主要功能是将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
并将它们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
血液充满于心血管内,是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液由心脏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再回心脏,如此循环不止,根据具体途径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循环同时进行。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结和淋巴器官组成,是心血管系统的辅助系统。
二、复习(20分钟)课时授课计划(宋体,二号,加黑,段后1行,1.25倍行距)课次序号:3(宋体,小四,加黑,1倍行距)(以下部分,标题:宋体、小四、加黑、固定值24磅,内容:宋体、小四、固定值24磅,图表:命名、编号,宋体、小四、固定值24磅)一、课题:基本安全基本急救二、课型:学习三、目的要求:履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掌握船舶上的人员发生紧急情况时,掌握实施急救措施;熟悉和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掌握各种现场急救技术。
四、重点、难点:掌握,人体结构功能,各种急救措施,海上急救的目的;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多媒体六、参考资料:《人体解剖学》《急诊医学》《现场急救教材》七、作业:《基本急救》配套教材P35-P86八、授课记录:学生对现场急救有整体的认识,并熟悉掌握人体结构和功能。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1、介绍本期这本课的学习目的和由来(10分钟)2、考勤及介绍课程课时安排及总体要求(10分钟)3、教学内容:一、人体结构和功能(100分钟)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肤及尿道4个部分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内代谢废物。
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经血液循环流经肾,在肾内形成尿液,再由排尿管排出体外,肾脏不仅排泄废物,也是调节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的器官。
输尿管上端与肾相连,下端通膀胱,输尿管全长的口径粗细不一,有3个狭窄部。
一个在肾孟与输尿管移行处,一个在越过小骨盆的入口处,最后一个在进膀胱的壁内部。
这些狭窄部常是结石阻塞的部位,下端和尿道相诵,膀恍贮存尿液。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有调节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功能,包括脑、脊髓及与脑、脊髓相连的脑神经、脊神经和神经节。
其中脑、脊髓为中枢神经,脑神经、脊神经及植物神经为周围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周围神经系统起作用。
人体统一的调节控制系统是由内分泌调节和神经调节一起构成。
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各自管理对侧的人体活动。
脑干:由中脑、桥脑和延髓组成,其中延髓为生命中枢,控制心跳、呼吸、血压等。
小脑:主要机能是协调随意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与脑相连,脊髓的中央部分可调节四肢伸展、呼吸、运动,以及排尿、排便。
周围部分起传导作用,把脑的命令传送到四肢和躯干,又把四肢、躯干的信息上传给脑。
此外还有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感觉器官等。
二、复习(20分钟)课时授课计划(宋体,二号,加黑,段后1行,1.25倍行距)课次序号:4(宋体,小四,加黑,1倍行距)(以下部分,标题:宋体、小四、加黑、固定值24磅,内容:宋体、小四、固定值24磅,图表:命名、编号,宋体、小四、固定值24磅)一、课题:基本安全基本急救二、课型:学习三、目的要求:履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掌握船舶上的人员发生紧急情况时,掌握实施急救措施;熟悉和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掌握各种现场急救技术。
四、重点、难点:掌握,生命体征的判定方法死亡的判定标准;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多媒体六、参考资料:《人体解剖学》《急诊医学》《现场急救教材》七、作业:《基本急救》配套教材P35-P86八、授课记录:学生对现场急救有整体的认识,并熟悉掌握人体结构和功能。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1、介绍本期这本课的学习目的和由来(10分钟)2、考勤及介绍课程课时安排及总体要求(10分钟)3、教学内容:一、病情判定(100分钟)生命体征的判定方法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跳、血压、呼吸、瞳孔、意识及意识障碍,医学上称为四大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