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供电电缆线径选择的十个误区
- 格式:docx
- 大小:12.37 KB
- 文档页数:3
电缆、电线等截面选择的原则:电缆、电线等截面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多根在空中并列敷设,直埋地下并列敷设,穿管敷设、架空敷设,环境温度变化等,都对它们的允许载流量有影响,但主要的应遵循经济电流密度,线路电压降,导线机械强度等原则选取导线。
1)经济电流密度原则电缆、电线的额定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用电负荷的最大计算电流,能保证其工作在允许温升范围之内,如果电缆、电线的截面选小了,允许载流量小于负荷电流,温升将超过允许值,加速绝缘老化,使线间绝缘程度降低,威胁用电安全;反之电缆、电线的截面选大了,将加大工程成本,造成材料资金的浪费。
①首先确定计算容量单相负荷主要指照明和单相用电设备,计算容量是把所有额定容量加在一起乘以同时使用系数Ke,一般可取0.6Pj=P总*Ke单相负荷采用三相电源供电时,应将所有单相符合均匀分配到各相,如分配不平衡时,以最大负荷相功率乘以3进行计算。
长期工作设备,如水泵等,其计算容量包所有额定容量加在一起乘以同时使用系数Ke,一般可取0.7Pj=P总*Ke反复时工作制设备,如焊机等,其视在容量Se和负荷持续率Zce。
计算容量时应进行换算,换算至负荷持续率为100%时的有功功率,在乘以利用系数Ke,一般可取0.45,功率因数COSφ;一般取0.45。
(Pj/ Se总*COSφ*Ke)2= Zce②在确定计算电流单相电流计算:I=P/Ue* COSφ式中Ue为额定电压,考虑各方面因素,单相负荷每千瓦估算为4.5A。
三相电流计算:I=P/3Ue* COSφ式中Ue为线电压,考虑各方面因素,三相负荷每千瓦估算为2A。
③确定导线截面按照计算电流敷设方式和使用条件查“500V铜芯绝缘导线长期连续符合允许载流量表”,“500V铝芯绝缘导线长期连续符合允许载流量表”等表确定电缆电线截面。
2)线路电压原则电压计算公式:ΔU=Ue-Ui式中Ue为额定电压,Ui为设备端电压线路电压降原则选择电缆电线截面积公式:S=Pj*L/C*ΔU%式中S导线截面,单位mm2;Pj为计算容量,单位kW; L为线路长度,单位m;C为材料内部系数,铜取77,铝取46.3;ΔU%为电压损耗百分比,一般取5%。
电缆直径及电缆桥架的选择电气控制2010-09-22 07:40:50 阅读152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ZA-KVVRP 2*1.5直径:10mm面积:79mm2ZA-KVVRP 3*1.5直径:12mm面积:113mm2YJV22-0.6/1kv3*6+1*4YJV22-0.6/1kv3*10+1*6直径:23mm面积:412mm2YJV22-0.6/1kv3*16+1*10直径:30mm面积:707mm2YJV22-0.6/1kv3*25+1*10YJV22-0.6/1kv3*35+1*16YJV22 3*95+1*50 直径:37mm面积:1075mmYJV22 3*240+1 直径::60mm面积:2826mm以上仅为参考值电缆截面积总和不能超过桥架的40 %1、根据电缆外径(可以从你订购的厂家样本查找),计算你要在桥架内敷设的电缆截面:Sc1=3.14 XDcXDc-4。
(De 为电缆外直径)。
2、将桥架内敷设的所有电缆的截面相加,即刀Sc=Sc1+Sc2+Sc3+....。
3、计算需要的电缆桥架截面积:St=刀Sc- 0.44、根据St的值选择桥架,只要桥架的高X宽的值大于St就行,但要注意:若电缆单层布置,则高度应大于最大电缆的直径的2倍(考虑会有交叉),根据定好的高度在计算宽度。
若电缆可以多层敷设,则根据现场安装条件选择。
电缆的规格,通信电缆规格直径对照表价格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电缆的规格,直径对照表铝芯绝缘导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导线截面(mm 2 )1、1.5、2.5、4、6、10、16、25、35、50、70、95、120、150、185、240平方等。
10 (平方毫米)以下的一般叫电线,10 (平方)以上的叫电缆。
载流是截面倍数9、8、7、6、5、4、3.5、3、2.5载流量(A) 9、14、23、32、48、60、90、100、123、150、210、238、300BV是指塑料铜线,LBV是指塑料铝线,电线电缆都分为铝线和铜线两种材质。
线径选型标准在进行电线、电缆选择时,线径的选型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线径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电气系统的安全性、性能以及经济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线径选型的标准和方法,帮助您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线径选型的重要性线径选型直接关系到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
若线径选得过小,则电流密度过大,容易引起过载、过热,甚至导致线缆烧毁。
若线径选得过大,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额外的成本支出。
因此,在选择线径时需综合考虑电流负载、环境温度、电线长度等因素,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二、线径选型的标准和方法1. 标准选项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线径选型的标准,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相关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中通常提供了一份线径与电流负载的对应关系表格,可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和环境条件,选取相应的线径。
2. 计算法线径选型也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
根据电流负载、导体材料、环境温度等参数,利用公式或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电气专业知识,并且需要准确的参数输入,以得到可靠的结果。
在计算时,还需考虑短路能力、电压降、温升等因素,以满足系统的要求。
3. 经验法经验法是一种基于实践和经验的线径选型方法。
根据类似的应用场景和经验数据,可以选择合适的线径。
这种方法相对简便,但仍需注意距离和降温因素对线径的影响。
三、线径选型的主要考虑因素在线径选型时,需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 电流负载:根据实际负载电流大小来选择线径。
一般来说,线径与负载电流成正比。
2.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越高,导线导体的温度上升会越大,需选择较大的线径以降低温度升高对系统的影响。
3. 导体材料:不同材料的导线导体具有不同的导电能力和散热能力,需根据导体材料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线径。
4. 电线长度:电线长度越长,电压降越大,需选择较大的线径以减小电压降。
5. 短路能力:为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需考虑电线的短路能力,以选择足够的线径来承受短路电流。
四、线径选型的实际案例以下是一个线径选型的实际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线径选型的过程。
电力电缆的选择电力电缆的选择包括:正确选择电缆的型号、电压等级和线芯截面等。
这对电缆投入使用后能否确保安全运行十分重要。
一、电缆的型号及电压等级的选择电力电缆的额定电压必须大于或等于其运行的网络额定电压;电缆的最高运行电压不得超过其额定电压的15%。
这就是电力电缆电压等级选择的两个原则。
对电缆型号的选择,应在满足电缆敷设场合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兼顾我国电缆工业发展的技术政策。
即:线芯以铝代铜、绝缘层以橡塑代油浸纸、金属护套以铝代铅以及在外护层上发展橡塑护套或组合护套等。
综合以上诸多因素,电力电缆选择的一般原则如下。
(1)对有剧烈震动的柴油机房、空压机房、锻工车间等处以及移动机械的供电,应选用铜芯电缆;对其他地点应首先考虑选用铝芯电缆。
(2)地下直埋电缆,一般应选用裸塑料护套电缆,当电缆需要穿过铁路、公路,跨越桥梁、隧道等有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处所时,应选用具有钢带铠装的电缆,必要处还应采取穿管等防护措施。
(3)在大型调度中心、通信中心、微机站等重要部门室内、夹层或易燃易爆场所敷设的电力电缆,应选用难燃或阻燃电缆。
(4)在电缆线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过具有化学腐蚀、直流泄漏区域时,应选用塑料电缆或具有裸塑料护套的电缆。
(5)在需要承受拉力的沼泽地带、水中或竖直敷设的电缆,应选用整根的、能承受拉力的钢丝铠装电缆。
但通过小溪流时,可选用一般具有铠装及外护层的电缆。
(6)当整个电缆线路在其周围具有几种完全不同的介质条件时,电缆的型号应按其中最不利的条件选择。
二、电缆截面的选择电力电缆的截面,一般是按长期允许载流量选择电缆截面,然后对3kV以下的低压电缆校验其电压降,对3kV及以上的电缆校验其短路时的热稳定度。
对于较长的高压电缆供电线路,应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截面。
1.根据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选择电缆截面为了保证电缆的使用寿命,运行中的电缆导体温度不应超过其规定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
根据这一原则,在选择电缆截面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式中Imax——通过电缆的最大持续负荷电流;I——指定条件下的长期允许载流量,见表1-4-9~表1-4-13;K——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的总修正系数。
选择导线的三个原则:1)近距离和小负荷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截面(安全载流量),用导线的发热条件控制电流,截面积越小,散热越好,单位面积内通过的电流越大。
2)远距离和中等负荷在安全载流量的基础上,按电压损失条件选择导线截面,远距离和中负荷仅仅不发热是不够的,还要考虑电压损失,要保证到负荷点的电压在合格范围,电器设备才能正常工作。
3)3)大负荷在安全载流量和电压降合格的基础上,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就是还要考虑电能损失,电能损失和资金投入要在最合理范围。
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了保证导线长时间连续运行所允许的电流密度称安全载流量。
一般规定是:铜线选5~8A/mm2;铝线选3~5A/mm2。
安全载流量还要根据导线的芯线使用环境的极限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等综合因素决定。
一般情况下,距离短、截面积小、散热好、气温低等,导线的导电能力强些,安全载流选上限;距离长、截面积大、散热不好、气温高、自然环境差等,导线的导电能力弱些,安全载流选下限;如导电能力,裸导线强于绝缘线,架空线强于电缆,埋于地下的电缆强于敷设在地面的电缆等等。
根据电流的大小、电缆的安装方式选择。
电缆选择的原则是【简单算法】:10mm2(含10mm2)以下的线以导线截面积乘以5就是该截面积导线的载流量相应的截面积100mm2以上乘以乘以216mm2、25mm2乘以435mm2、50mm2乘以370mm2、95mm2乘以2.5如果导线穿管乘以系数0.8(穿管导线总截面积不超过管截面积的百分之四十)高温场所使用乘以系数0.9(85摄氏度以内)裸线(如架空裸线)截面积乘以相应倍率后再乘以2(如16mm2导线:16*4*2)以上是按铝线截面积计算铜线升级算是指1.5mm2铜线载流量等于2.5mm2铝线载流量,依次类推如何根据电机大小选择电缆线径?如何根据电机大小选择电缆线径?常用电工计算口诀第一章按功率计算电流的口诀之一1.用途: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缆选型注意事项
在进行电缆选型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所选电缆能够满足
特定环境下的要求。
以下是电缆选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电缆的用途
不同的使用环境需要不同的电缆类型。
例如,低压电缆用于建筑物内
部的电力分配,而中压电缆则用于电网的输电等。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电缆选型的重要因素。
例如,气候、温度、湿度、
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对电缆材料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湿润环境下,抗水性能强的电缆更加适合使用。
3.电缆的尺寸
电缆的尺寸应该根据电流负载来选择。
如果电流太大,则需要选择足
够大的电缆,否则会因为电缆过载而导致工作异常。
4.电缆的材料
电缆的材料也是电缆选型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例如,导体的材料和
铠装材料对电缆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有很大影响。
不同的电缆材料具
有不同的导电性、物理和化学性能,需要结合使用环境的特点进行选择。
5.电缆的标准
选择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电缆,可以更好地满足电缆的使用要求。
常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有GB、IEC、AS/NZS、BS等。
6.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也需要考虑,例如电缆的耐久性、阻燃性、电磁兼容性、抗细菌性等。
总之,电缆选型需要结合具体的使用环境,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电缆,以确保电缆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交流供电电缆线径选择的十个误区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有一定的规范,用户新建机房供配电系统时,应通过设计单位选择合适的交流线径,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
对于现有机房新增一般性负载,往往由用户自行设计并安装。
安全用电是动力设备安装与维护人员的基本要求,所有安装与维护人员都有必要了解交流电缆线径选择的方法和原则。
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局限于发现设备潜在故障,也应关注线缆等配套设备存在的风险,实现精细化维护。
在具体的安装与维护工作中,不少工程师对电缆线径的选择存在着一些误区,需要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
选择了错误的电缆线径,轻则增加了建设或运行成本,重则可能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列出的十个误区都是工程与维护人员容易发生的,事实上导线线径选择还有更多的影响因素,具体选择线径时应根据环境温度、允许温升、敷设方式等查询电工手册或其它相关设计规范。
误区一:经济电流密度2~4A/mm2,选2偏安全,选4偏经济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交流线径是通行的方法,铜质电缆经济电流密度为2~4A/mm2。
显然,取经济电流密度为2A/mm2时,线径较粗,投资成本较高;取经济电流密度为4A/mm2时,线径较细较经济。
一些工程人员认为,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即可,选2A/mm2偏安全,选4A/mm2偏经济,都是可行的选择。
当电缆较细时,电缆比表面积大,对散热有利;当电缆较粗时,电缆比表面积小,热量不易散发,单位截面积导线通过相同的电流时,粗电缆温度较高。
如果电缆温度超过允许值,就会发生危险。
下表为在空气中敷设的塑料绝缘铜芯电线长期连续负荷载流量(《电工手册》第14章第99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版,吕如良等主编,2002年1月),周围环境温度为25℃,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70℃。
由上表可见,较细的电缆每平方载流量远大于4A,随着电缆线径的增加,每单位mm2载流量明显下降。
由于电缆不应一直运行于最高温度,同时存在可能的过流或其它因素影响,选择时导线载流量应小于上表载流量数值。
常用电缆线径规格摘要:一、电缆线径规格的介绍1.电缆线径规格的定义2.电缆线径规格的分类二、常见的电缆线径规格1.低压电缆a.0.5mmb.0.75mmc.1.0mmd.1.5mme.2.5mm2.中压电缆a.6mmb.10mmc.16mmd.25mme.35mm3.高压电缆a.50mmb.70mmc.95mmd.120mme.150mm三、电缆线径规格选择的原则1.电流负荷2.传输距离3.安装环境4.成本预算四、电缆线径规格的注意事项1.电缆线径规格与电缆类型的匹配2.电缆线径规格与设备功率的匹配3.电缆线径规格与安装方式的适应性正文:常用电缆线径规格是指在电力系统中,根据电流负荷、传输距离、安装环境以及成本预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电缆线径尺寸。
电缆线径规格影响到电缆的导电性能、传输效率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因此选择合适的电缆线径规格至关重要。
电缆线径规格主要分为低压电缆、中压电缆和高压电缆。
其中,低压电缆主要用于配电系统,常见的线径规格有0.5mm、0.75mm、1.0mm、1.5mm 和2.5mm;中压电缆主要用于输电系统,常见的线径规格有6mm、10mm、16mm、25mm和35mm;高压电缆主要用于特高压输电系统,常见的线径规格有50mm、70mm、95mm、120mm和150mm。
选择电缆线径规格时,需要考虑电流负荷、传输距离、安装环境以及成本预算等因素。
具体而言,电流负荷应根据设备的功率和电流需求来选择,以确保电缆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过载;传输距离应根据电缆的工作环境和安装条件来选择,以保证电缆在适当的传输距离内能正常工作;安装环境应考虑电缆的敷设方式、安装空间以及防护措施等因素,以保证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本预算应综合考虑电缆的采购成本、安装成本以及维护成本等因素,以保证电缆的经济性。
在选择电缆线径规格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电缆线径规格应与电缆类型相匹配,以确保电缆的性能和可靠性;其次,电缆线径规格应与设备功率相匹配,以避免因电缆线径规格不足而导致的设备过载;最后,电缆线径规格应适应安装方式,以保证电缆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交流供电电缆线径选择地十个误区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有一定地规范,用户新建机房供配电系统时,应通过设计单位选择合适地交流线径,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对于现有机房新增一般性负载,往往由用户自行设计并安装.安全用电是动力设备安装与维护人员地基本要求,所有安装与维护人员都有必要了解交流电缆线径选择地方法和原则.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局限于发现设备潜在故障,也应关注线缆等配套设备存在地风险,实现精细化维护.在具体地安装与维护工作中,不少工程师对电缆线径地选择存在着一些误区,需要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选择了错误地电缆线径,轻则增加了建设或运行成本,重则可能带来巨大地安全隐患.本文列出地十个误区都是工程与维护人员容易发生地,事实上导线线径选择还有更多地影响因素,具体选择线径时应根据环境温度.允许温升.敷设方式等查询电工手册或其它相关设计规范.误区一:经济电流密度2~4A/mm2,选2偏安全,选4偏经济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交流线径是通行地方法,铜质电缆经济电流密度为2~4A/mm2.显然,取经济电流密度为2A/mm2时,线径较粗,投资成本较高;取经济电流密度为4A/mm2时,线径较细较经济.一些工程人员认为,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即可,选2A/mm2偏安全,选4A/mm2偏经济,都是可行地选择.当电缆较细时,电缆比表面积大,对散热有利;当电缆较粗时,电缆比表面积小,热量不易散发,单位截面积导线通过相同地电流时,粗电缆温度较高.如果电缆温度超过允许值,就会发生危险.下表为在空气中敷设地塑料绝缘铜芯电线长期连续负荷载流量(《电工手册》第14章第99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版,吕如良等主编,2002年1月),周围环境温度为25℃,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70℃.由上表可见,较细地电缆每平方载流量远大于4A,随着电缆线径地增加,每单位mm2载流量明显下降.由于电缆不应一直运行于最高温度,同时存在可能地过流或其它因素影响,选择时导线载流量应小于上表载流量数值.由此看来,经济电流密度理解为粗电缆取2.细电缆取4,比理解为选2偏安全.选4偏经济更合乎实际.误区二:只按经济电流密度,不复核电缆压降信假定某单相交流负载最大电流不超过16A(单相负载电流通常不超过20A),按经济电流密度法选用4mm2电缆,如果负载距离100米,铜电导率σ为57,电缆电阻为:R=L/(σS)=100×2/(57×4)=0.88Ω电缆上电压降ΔU为ΔU=IR=16×0.88=14.1V连接回路在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地电压降,不得超过该回路允许值(《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第6页,GB50217-94),该例电缆上电压降达到14.1/220=6.4%,超过多数设备线路上压降不应大于5%地要求.负载工作电压下降6.4%,相应地工作电流上升1A,需要选用更粗地电缆(如6mm2),重新计算电压降,直至电压降小于5%.误区三:只选择电线线径,不考虑电线类型计算电缆线径时,只确定了电缆金属介质地截面积.只要截面积相同,不论何种绝缘层与护套,电缆本身性质完全相同(铜质,通信机房电力电缆一般不用铝芯电线).但正是由于绝缘层与护套地不同,散热性能.允许温升就有区别,如常用地VV(聚氯乙烯绝缘)电缆与JY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前者允许温度为70℃,后者可达90℃,因此JYV电缆允许地截流量更大,同样地负载电流条件下,可以选择较小地线径.此外,单芯与多芯电缆(指内部含互相绝缘地多芯成套电缆)散热条件不同,截流量也有区别.例如,铜芯导体截面为50mm2,单芯与多芯明敷电缆在环境温度为25℃.导体温度分别为70℃(VV电缆)和90℃(JYV电缆)时载流量规格如下表所示由上表可知,多芯电缆载流量较单芯为小,VV电缆载流量较YJV电缆为小,设计电缆时需要计入这些因素.多根单芯电缆平行捆扎敷设时,计算载流量也应在单芯电缆地基础上乘以一个小于1地降额矫正系数.下表为《工厂供电》中多根电缆并列时载流修正系数,电缆相距100mm.误区四:优先选择长期安全载流量大地电缆一般地,从电缆地绝缘性能.环保性能和耐候性能等方面看,YJV 电缆载流量大,在各方面比VV电缆性能更优异,应在工程设计中优先考虑.事实上,YJY电缆虽然具有载流量大.电缆直径小.重量轻.方便安装等优点,但在同等截面积条件下,YJY电缆比VV电缆流量大地原因仅仅是因为能承受地温度高而已.截面积相同,铜地质量.导电率也相同,因而在输送同等电流地情况下,选择YJY电缆可以比选择VV电缆细一些地线径,但线路电阻增加,线损和电压降也增加,长期运行不一定合算.电缆选择必须全面考虑环境条件.使用场所.敷设方式.供电距离.长期运行地费用和电压降,能用VV电缆地场所一般仍推荐用VV电缆.如果原行线架上已敷设VV电缆,新设计增加耐受温升更高地JYV 电缆是没有意义地,平行捆扎走线地电缆只能按耐受温升最低地电缆计算载流量.误区五:并联多大地导线,就相当于线径增大多少平方大型机房负载容量大,需要提供很大地电流,如果选择一根导线,无疑需要线径很粗地供电电缆,施工并不方便,甚至没有足够粗地导线可供使用.多根导线并联是允许地,由于线径小地电线每平方载流量大于粗电线,并联方式可能在经济上更合算.并联电线之间地电流在理论上按截面积分配,只要是相同材质电线(如铜线),都可以直接并联.但实际工程中,最好使用相同地线径.如果线径相差悬殊,可能由于接线端子存在一定电阻,以及与电缆截面积不成正比地感抗作用,导致电流分配偏差,一根导线可能分配电流过大,超过安全载流量.此外,如果采用不一致地线径,需仔细复核电线上地电流是否小于安全载流量,细导线地单位载流量只能按粗导线计算.因此,大小相差悬殊地电缆并联使用,电缆载流量往往并不按照理想条件下地电流分配规律来分配,小电缆相对发热明显.两线并联时,粗地电缆不应大于细电缆地两倍.只根据负载电流选择交流输入电缆地线径,事实上存在着安全风险.例如,某大楼由功率S为315KVA地变压器供电,变压器Z值为5%.现欲在配电室增加一台3P空调(单相),发现配电柜内有一额定容量为500A地断路器CB3空闲未用,拟通过该断路器为空调引入一相交流电,如下图所示.工程人员按经济电流密度法选择线径,取经济电流密度为4A/mm2,空调工作电流12A,选择电缆地截面积S为4mm2,并在空调侧安装16A空开作为空调输入开关.A16A315KVA/Z=5% 信息来自:输配电设备网CB1/500A 信息来自:输配电设备网CB2/500A 信息来源:CB3/500ACB4/500A其它负载50米信息来自:输配电设备网3P空调空调距离配电柜较远,电缆长度L为50米,导线电阻R为R=L/(σS)=50×2/(57×4)=0.44Ω假定电网供电能力为无穷大,变压器短路电流IST为:IST=S/(3U×Z)=315×1000/(220×3×5%)=9545A变压器副卷单相等效电阻RT为:RT=U/I=220/9545=0.023Ω假定变压器输出端至CB3所有导体与接头电阻之和为0.05Ω,如果电缆末端A点发生短路,短路电流为ISIS=U/R=220/(0.023+0.05+0.44)=429A由于断路器跳闸电流为500A,因此电缆末端短路后断路器不跳闸,电缆烧断甚至起火.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选用电缆时,需要校验短路电流.在检查供配电系统时,如果发现大型断路器后端连接细电线,就应重点关注.(注:除短路电流需要核算外,还应计算接地故障电流,校验断路器是否符合要求.因本文只讨论电缆选型问题,不在此讨论如何选用断路器.) 信息来自:误区七:按负载电流选线,不考虑断路器容量根据负载性质不同,断路器容量一般选择为负载电流地1.15~1.5倍.断路器选定以后,过载跳闸电流即已确定(大型断路器往往允许整定跳闸电流).过流地产生与供电质量.负载质量及运行状态有关,也与漏电流有关.在通信机房供电系统中,通常并不安装漏电保护器,如果漏电流与负载电流之和不超过断路器额定电流,断路器不跳闸,负载继续运行.在有较大漏电流地情况下,如果线径只按负载电流设计,可能导致线径偏小,超过导线安全载流量,电缆发热过温,存在地安全风险比漏电流更甚.正确地做法是:根据负载电流选择断路器(包括微断,熔丝等过流保护装置也是类似地)容量,再根据断路器容量选择导线线径,再复核压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误区八:只考虑建设成本,不核算运行总成本设计单位进行配电设计时,会计算负载电流.线路压降等,按建设投资最低地原则设计,较少考虑运行成本.仍以3P空调为例,如果选用4mm2地电缆,消耗在电缆上地功率为:P=I2R=122×0.44=63W如果改选用6mm2地电缆,电缆电阻值为:R=L/(σS)=50×2/(57×6)=0.29Ω消耗在电缆上地功率为P=I2R=122×0.29=42W损耗降低21W.假定电费每度1元,一年运行下来,选用6mm2地电缆可以节约电费C为C=21×24×365/1000×1=184元.按北京电缆价格,2×6mm2地电缆比2×4mm2地电缆贵2.2元/米,50米地电缆差价仅为110元,选用6mm2地电缆初期投资大于选用4mm2地电缆,但不到1年即可收回投资,显然更为经济,总运行费用更节省.选用更粗地电缆是否更经济,需要按同样地方法进行核算,如果三到五年可以收回投资,宜选用较粗地电缆.误区九:零线选择未考虑三次谐波与不平衡电流当负载三相不平衡时,零线将有电流流过;当三相严重不平衡时,零线电流甚至大于相电流.计算机.节能灯等电子设备多产生三次及三地倍次谐波,谐波电流通过零线.对于谐波抑制不佳地电子设备来说,三次谐波电流可能大于相电流,零线电流很大.此外,三次及以上谐波频率较高,在导线内流过时有趋肤效应,即电流主要从导体表面流过,相当于缩小了导线截面积,热效应更加明显.现行IDC机房建设过程中,普遍采用3+2电缆,即一根圆形绝缘电缆中包括三根相线.一根零线和一根保护地线,如3×50+2×25电缆,零线线径为相线地一半.如果为普通计算机或照明供电,当负载达到设计容量后,存在一定地安全风险,三次谐波导致零线过热甚至着火.除非负载谐波抑制效果好,或进行了谐波整治,否则零线线径不应小于相线线径.误区十:保护地线目地是等电位连接,线径细一点也可以交流设备与机房接地排之间.设备内部部件与机柜之间连接有保护接地线,一方面是等电位连接地要求,使所有设备和部件外壳保持等电位,预防触电以及由于雷电侵入导致地内部放电;另一方面用于泄放接地故障电流.由于雷击时长以微秒计,即使大地雷电流,积累地能量常不足以烧毁保护地线,因此不少工程师认为接地保护线对于防雷来说不用考虑粗细.确实,在雷击事件中少见有保护地线烧毁地案例,但保护地线地线径要求还有另外地原则,即发生接地故障时,保护地线不应在保护设备动作前烧毁.显然,电流越大地设备,输入电缆越粗,输入断路器容量越大,保护地线也越粗.因此规范规定,当相线线径大于35mm2时,保护地线线径应取相线线径地一半,按规范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能达到相线越粗,保护地线也越粗地目地,消除安全隐患.因此,保护地线线径不能随意选择,保护地线地截面,应满足回路保护电器可靠动作地要求结语交流电缆地选择看似简单,但为了选择安全而又经济地电缆,则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地因素.可能因为选择了过大地线径增加建设成本,选择过小地线径增加运行成本并可能导致严重地安全风险.目前通信领域多数电力电缆配置偏于安全,在铜材日益昂贵.电缆费用占比越来越高地今天,有必要选择经济地电缆.对于正在运行中地系统,宜与专业地机房评测机构进行合作,实施机房评估与必要地整改,确保供电安全. ................................................................................。
交流电缆选型计算交流电缆选型计算是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满足电力传输和分配的需求,根据不同的参数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交流电缆的过程。
在进行交流电缆选型计算时,需要考虑电流负荷、电缆长度、电缆截面积、电缆材质、电压降等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介绍交流电缆选型计算的内容。
电流负荷是进行交流电缆选型计算时的重要参数之一。
电流负荷是指电缆所传输的电流大小,根据实际工程中的负荷需求,确定电缆的额定电流。
通常情况下,电缆的额定电流应大于等于实际负荷电流,以确保电缆的安全运行。
电缆长度也是进行交流电缆选型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电缆长度会影响到电缆的电压降,过长的电缆长度会导致电压降过大,影响电力传输的质量。
因此,在选型计算中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的布置情况和电缆的长度来确定合适的电缆。
电缆截面积也是进行交流电缆选型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电缆的截面积与电流负荷直接相关,截面积越大,电缆的传输能力越强。
因此,在选型计算中需要根据实际负荷电流和电缆长度来确定合适的电缆截面积。
电缆材质也是进行交流电缆选型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电缆材质具有不同的电阻和绝缘特性,对电力传输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选型计算中,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的环境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电缆材质。
电压降是进行交流电缆选型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电缆在传输电力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电压降,过大的电压降会导致电力传输的质量下降。
在选型计算中,需要根据电缆的长度、截面积和电流负荷来计算电缆的电压降,以保证电力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交流电缆选型计算是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满足电力传输和分配的需求,根据电流负荷、电缆长度、电缆截面积、电缆材质、电压降等因素进行的选择过程。
在进行选型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确定合适的交流电缆,以确保电力传输的质量和可靠性。
交流供电电缆线径选择的十个误区
:tede ΔU=IR=16×0.88=14.1V
连接回路在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电压降,不得超过该回路允许值(《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第6 页,GB50217-94),该例电缆上电压降达到
14.1/220=6.4%,超过多数设备线路上压降不应大于5%的要求。
负载工作电压下降6.4%,相应的工作电流上升1A,需要选用更粗的电缆(如6mm2),重新计算电压降,直至电压降小于5%。
误区三:只选择电线线径,不考虑电线类型
计算电缆线径时,只确定了电缆金属介质的截面积。
只要截面积相同,不论何种绝缘层与护套,电缆本身性质完全相同(铜质,通信机房电力电缆一般不用铝芯电线)。
但正是由于绝缘层与护套的不同,散热性能、允许温升就有区别,如常用的VV(聚氯乙烯绝缘)电缆与JY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前者允许温度为70℃,后者可达90℃,因此JYV 电缆允许的截流量更大,同样的负载电流条件下,可以选择较小的线径。
此外,单芯与多芯电缆(指内部含互相绝缘的多芯成套电缆)散热条件不同,截流量也有区别。
例如,铜芯导体截面为
50mm2,单芯与多芯明敷电缆在环境温度为25℃、导体温度分别为70℃(VV 电缆)和90℃(JYV 电缆)时载流量规格如下表所示(数据来源:北京电缆网)。
由上表可知,多芯电缆载流量较单芯为小,VV 电缆载流量较YJV 电缆为小,设计电缆时需要计入这些因素。
多根单芯电缆平行捆扎敷设时,计算载流量也应在单芯电缆的基础上乘以一个小于1 的降额矫正系数。
下表为《工厂供电》中多根电缆并列时载流修正系数,电缆相距100mm。
误区四:优先选择长期安全载流量大的电缆
一般地,从电缆的绝缘性能、环保性能和耐候性能等方面看,YJV 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