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课文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香菱学诗资料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
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
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过着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被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
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
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
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前80回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
80回以后他已写出部分初稿,但没有流传下来。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金陵十二钗》、《情僧录》、《风月宝鉴》。
《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
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香菱身世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是甄世隐的女儿。
三岁那年元宵节被骗子拐走,长大后被薛蟠买去做妾。
香菱学诗原文及赏析
《香菱学诗》是明代著名诗人陆游的一首杰作,由于其出色的文
字表达,在诗歌历史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香菱学诗中细腻而深切地描绘了诗人心中对学诗的浓厚感情,轻
柔而优美的诗句洋溢着久盛不衰的热情。
诗中“水石清浅重相连”,
形容着淡淡的品读收获的乐趣;“风流思忽断”,表达着沉思的深情;“文采千载间”,形容着对学诗的长久时代性的憧憬;“精似字文珠”,描述了学习过程中努力求索的努力。
诗人用妙句言简意赅,浅
而敏捷地把自己对学诗的醉心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陆游用“香菱学诗”表达了他对学习追求的全面扩展。
这体现了
他精神高尚、秉持坚定不移的学习信念。
他也用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完
美的无上追求的永恒的倾慕;他知道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并利用他
的智慧来把握自己的梦想,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勤奋学习把它实现。
香菱学诗不仅沉着华丽的诗句,更用以无穷的深情表达了诗人对
学习的坚定意志。
他的精神影响了后人,代代传承,引领着我们一代
又一代在学习上追求卓越。
《红楼梦》之香菱学诗《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有香菱学诗一段。
香菱搬到蘅芜苑,想跟宝钗学诗,宝钗委婉拒了,叫她先把大观园的门摸清;香菱又找黛玉,才有黛玉教香菱学诗这一段。
黛玉教的学诗门径是,先五律,后七律,再到七绝,然后上窥陶谢诸家。
这条门径,是古人学诗比较正统的路途。
最近有些体会。
聊以记之。
从五律入门,学的是平仄声韵,对仗,相粘,相错,以及炼字,揣摩,优游涵泳。
香菱本来就有点古学功底,平仄应该是通的,所以格律被黛玉一点就明白了。
黛玉教她写诗,一上来香菱用功的点就是“炼字”。
黛玉缘何推荐她先看王维的五律,盖王维诗工整,字句皆斟酌出,遣词造句极准。
香菱体悟“大漠孤烟直”,体悟的正是王维的“炼字”工夫。
学诗也要学对仗。
古人的对仗本领,是从四六骈俪中训练来的,像李商隐,杜工部一类句工的诗人,骈文必定是极好。
《红楼梦》里没有提香菱怎么训练对仗,只是从对话中强调了体味“诗眼”,“炼字”的本事,宝玉说,你已经“得了”,得的应该是古诗的字句那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下一字如画龙点睛的境界,是一种玩汉字游戏的优雅技巧。
到了这层,香菱便可以入诗社了。
所以黛玉说闺阁之玉不外传,自知多是一些雅好,文字游戏而已。
说到这里扯点闲话。
自古官宦家庭,大多有诗教,相信沉废在闺阁之中的诗作真是太多了,连名家的作品,如大诗人李白,也是“十佚其九”,虽说是很遗憾的事,但是写古体诗,本身第一目的并非流传,而是陶冶性情,这一点其他的文学体式很难与之相比。
比如现代诗,滥觞于西方的自由体,也叫诗,但是它不渊雅,体式太自由了,情感不受克制,带进节奏里容易患中二病,精神病之类的;当不了文字游戏来玩,一当文字游戏,就俗烂了,因其语句的精炼感不如古诗,白话诗的作者可能会宣称,我们也会纠结于哪里该不该换行,哪里要不要用“了”——我看现代诗,只看思想和意象,以及理路这些东西。
对于那些悄悄多了一个“了”字的感觉,如果汉字工夫过关,是不会错过的,已经渗到肌肉记忆了。
《香菱学诗》内容简介《香菱学诗》是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上册的课文,进入该课文学习之前,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整理《香菱学诗》内容简介,希望对理解全文有帮助。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由香菱到潇湘馆拜访黛玉时请求学诗写起,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
段落大意:基本可以分为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
第一部分为第1~3段,主要写黛玉指导香菱读诗。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20 香菱学诗目录第一层为第1段,主要写黛玉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了“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
肯定了香菱的聪明才智,给香菱安排了所读书目的顺序。
主要赞扬林黛玉的见解与善于教育。
第二层主要是讨论诗,也就是林黛玉所说的“讲究讨论”。
实际上是检查香菱“完成作业”的情况,林黛玉要香菱自己谈对诗的领悟,自己只适时加以点拨,表现了林黛玉善于启发教育。
而香菱也不负所望,达到黛玉教育的预期目标,将王维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还能说出对诗境的独特领悟与理解。
第二部分是4~8段,主要写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练习写诗的过程。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全部分紧扣“苦志”来构思文章。
这一部分按香菱写诗由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就是写作第一稿的过程,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写成的,遭到了宝钗的否定,得到了黛玉的中肯评价。
第二层亦即第二稿是在如痴如醉的苦思下完成,被宝钗评价为偏题,林黛玉则评价为只有景色,缺少人的灵性。
第三层就是写香菱在阶前竹下“挖心搜胆”终于在梦中偶得,写诗获得成功。
《香菱学诗》内容简介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香菱诗第三稿注释①〔精华欲掩料应难〕大意是月光灿烂,想掩盖也掩盖不了。
精华,本道家语“日精月华”,光华、光辉之意。
②〔影自娟娟魄自寒〕它的外貌是那样娟秀,背面却是那样凄清。
影,这里指月的正面。
魄,月的背面,即不受日光照射那一面。
从作法上看,本句中的“寒”字乃一篇之骨,以下借“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写离愁及故园之思,皆本此。
③〔一片砧(zhēn)敲千里白〕皓月当空,银光一泻千里,处处传来妇人衣之声。
砧,捶衣时垫在下面的石头。
李白《子夜吴歌》云:“长安一片月,万户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香菱化用此诗意境,表达妇人对远在边陲的丈夫的思念──这种思念在月下衣时变得更加浓烈。
④〔半轮鸡唱五更残〕缺月在天,雄鸡高唱,正是五更将尽时分。
五更,相当于凌晨四至六时。
这并非单纯写景。
古人出行大多在黎明时分,因此写黎明景象正是为了写别情。
例如:“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后唐牛希济《生查子》)“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宋柳永《采莲令》)“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宋周邦彦《蝶恋花》)香菱这首诗将“半轮(月)”“鸡唱”“五更残”这三个典型细节融成一体,也正是为了渲染离别时黯然伤神的气氛。
⑤〔绿蓑江上秋闻笛〕绿蓑,泛指江上的人,不限于渔翁。
秋闻笛,可理解为秋夜月下闻笛。
笛声凄清、高远,能引发人们对故乡以及远方亲友的思念。
李白《春夜洛阳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香菱这一句所表达的也正是这种感情。
⑥〔红袖楼头夜倚栏〕“楼头夜倚栏”,更确切地说,当是“楼头倚栏望月”,在古代诗词中已成为一个用来表述相思之情的典型化细节。
例如“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时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范仲淹《苏幕遮》)等。
《香菱学诗》课文原文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
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
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香菱学诗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香菱学诗》课文原文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
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
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课文资料】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
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
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
从此他远离官场,无视权贵,生活一贫如洗。
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
首先,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首位,可见她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
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第二,《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
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目前的情况。
第三,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
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
从文章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448人。
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721,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23人,古人115人,后妃18人,烈女22人,仙女24人,神佛47人,故事人物13人,共262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
连上二者合计,共收983人。
近年,徐恭时作新统计。
基础工作是:在历年阅读过程中,先以庚辰本作底本,逐回逐段地把人名材料作成札记,广览诸家表谱,相互核对,最后把人物归类。
统计出:
(一)宁荣两府本支:男16人,女11人,宁荣两府眷属女31人。
(二)贾府本族:男34人,女8人。
(三)贾府姻娅:男52人,女43人。
(四)两府仆人:丫环73人,仆妇125人,男仆67人,小厮27人。
(五)皇室人物:男9人,女6人。
宫太监27人,宫女7人。
(六)封爵人物:男37人,眷属14人。
(七)官吏:有姓名及职名冠姓的男26人,只有职称的38人,胥吏男3人。
(八)社会人物:各阶层男102人,女71人。
医生男14人,门客男10人。
优伶男6人,女17人。
僧道男17人,尼婆49人。
连宗男4人,女4人。
(九)外国人:女2人。
(十)警幻天上:女19人,男6人。
总计:男495人,女490人,合计:975人。
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称谓的243人。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归谱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柱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玉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四代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四无辜:石呆子、张华、冯渊、张金哥。
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小: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
四婆子: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张妈妈。
四情友:秦钟、蒋玉菡、柳湘莲、东平王。
四壮客:乌进孝、冷子兴、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载权、夏秉忠、周太监、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画、入画。
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一主三仆:史湘云-——翠缕、笑儿、篆儿。
贾探春——侍画、翠墨、小蝉。
贾宝玉——茗烟、袭人、晴雯。
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
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
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
《红楼梦》人物名字的谐音
甄士隐——真事隐(去)霍启——祸起贾雨村——假语村(言)
姣杏——侥幸冯渊——逢冤秦可卿——情可轻
秦钟——情种詹光——沾光卜固修——不顾羞
卜世仁——不是人石呆子——实呆子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
有关《红楼梦》的歇后语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