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圣人
- 格式:docx
- 大小:15.81 KB
- 文档页数:3
中华500年⼀圣⼈,你知道⼏个?中国历史500年出⼀圣⼈,你都知道那些呢?下⾯来分析⼀下500年⼀轮回都出了那些圣⼈。
第⼀圣,圣祖黄帝。
黄帝居中央有⼟德,故称黄帝。
在位期间,征服东黎、九夷部落统⼀华夏起源地之⼀的黄河流域。
在位期间,播百⾕草⽊,⼤⼒发展⽣产,始制⾐冠、建⾈车、制⾳律、创医学等。
都极⼤地改善提⾼先民的⽣活,有是华夏始祖之⼀故称圣祖。
圣祖黄帝第⼆圣,禹圣⼤禹。
⼤禹为五帝最后⼀帝,在舜时期因⾃然⽓候变化,华夏⼤地洪⽔肆虐。
⼤禹⼦承⽗业,带领族⼈为平息洪⽔保存中华⽂明作出了巨⼤的贡献。
在位期间划分了最早的中国版图,九州。
⾄今还留下来三过家门不⼊,禹王造九⿍等传说。
禹圣⼤禹3.第三圣,元圣周公。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王姬昌第四⼦,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因其采⾢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尚书·⼤传》将周公功劳概括为:“⼀年救乱,⼆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贾谊评价周公:孔⼦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关系者,周公⼀⼈⽽已。
元圣周公4.第四圣,道圣⽼⼦。
⽼⼦是中国道家⽂化的创始⼈,是中国哲学的创始⼈之⼀。
留下了《道德经》这样⼀本包罗万象的奇书。
⽼⼦是中国古代伟⼤的思想家、哲学家、⽂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和主要代表⼈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乃世界⽂化名⼈,世界百位历史名⼈之⼀,今存世有《道德经》(⼜称《⽼⼦》),其作品的核⼼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为⽽治。
⽼⼦誉有东⽅三⼤圣⼈之⾸,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作家之⾸。
孔⼦曾数次向⽼⼦问礼、求道。
⾃古有“⽼⼦天下第⼀”之称。
道圣⽼⼦5.第五圣,⾄圣或德圣孔⼦。
孔⼦是儒家⽂化的创始⼈。
孔⼦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讲学的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
中国历史“四大人物”之“四大圣人”篇1、文圣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的具体生日有争议,《公羊传》作鲁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谷梁传》则作同年十月庚子日;《史记》则作次年,不记月日。
孔子五十一代孙金代孔元措的《孔氏祖庭广记》将孔子的生日定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但后世仍存有争议。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但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此后十四年中,孔子东奔西走,到处宣扬自己的政治哲学。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典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2、智圣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氏是琅邪的汉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家于南阳郡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历史典故:《易经》背后四位圣人历史典故:《易经》背后四位圣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位圣人,代表了《易经》成书的四个伟大时代,「四大圣人」不仅对《易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在养生方面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历史典故:《易经》背后四位圣人,希望读者喜欢。
历史典故:《易经》背后四位圣人关于伏羲的故事关于中国人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伏羲和女娲在黄河与渭水交汇的太极河边交尾,诞生了中国人。
其实,伏羲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首领。
伏羲,又名包牺,也称皇羲,他生活在游牧业时代。
关于伏羲的形象,也有各种各样的传说。
伏羲的相貌十分威仪,散发披肩,身披鹿皮,面色发青,目光深沉、睿智,他是青龙的象征,是一个智圣的形象。
伏羲还是公认的《易经》》的创始人。
第一,伏羲是中国预测学的鼻祖,是占卜文化的源头。
伏羲是我国的第一个智圣,他非常善于观察,《易经》中有「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就是说伏羲很神,他因为善于观象(天象地理),还善于察地理,了解宇宙的信息,所以他很善于预测,能知生死,而一个智者必须是善于预测的,他因此也被奉为中国古代预测学的鼻祖。
第二,伏羲是中国符号文化之父,《易经》八卦之母。
伏羲时代是中国的符号文化时代,那时候,人们以符号记事,这些符号被认为是象形文字的上源,伏羲画八卦是符号文化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于伏羲画八卦,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上古时候,在黄河与渭水交汇之处,也就是太极图的诞生之处,有一天,伏羲看见一只龙马浮出水面,他惊奇地发现这只神马的背面竟有奇怪的图像,于是伏羲就照着画了下来,这个图像就是后来大家所熟悉的八卦。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那么伏羲又是怎样画的八卦呢?我们说,八卦出自伏羲时代,但并非伏羲一人所画,它是上古时期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当时人们对事物包括自然现象认识的总结,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唯物观。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四大圣人:文圣孔子、智圣诸葛亮、武圣关羽、兵圣孙武古代中国四大别称:神州、九州、华夏、中原;四大自然奇观:云南石林、吉林雾淞、桂林山水、长江三峡;四大名酒: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陕西西凤酒;四大美男: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大才女:卓文君、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四大奸臣:蔡京、秦桧、严嵩、和珅;四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四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四大发明:造纸、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国粹:中国武术、中国医学、中国京剧、中国书法。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圣人一、智圣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
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
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
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
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
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任丞相。
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古代四大圣贤60句经典语录,道尽人生哲理,句句开解人心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理论道尽人生哲理,饱含聪明智慧。
一、孔子经典语录1.君子不器。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5.君子,俞于义。
小人,俞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关心合不合道义。
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关心是否有利可图。
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出自《论语·雍也篇第六》。
【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
【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
【译文】不仁义的人虽然富有和尊贵,但对于我来说,他们轻得如天边的浮云一样。
10.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译文】不怕别人不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12.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历史上的十二位圣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世人通常尊圣学者为圣人、圣贤。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就有十二位圣学者!一、酒圣杜康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由于杜康善于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圣”,也将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制酒业更是奉杜康为祖师爷。
《说文解字》记载自杜康开始作秫酒。
杜康的生卒年不详,但根据民间的传说,造酒圣人杜康又有黄帝大臣、夏代国君、周代酿酒圣人以及汉代杜康之说。
二、文圣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论语》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名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
他也是文化传播的使者,曾周游列国。
孔子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他的学生将他的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儒家,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三、史圣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司马迁(约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长,夏阳龙门人(今陕西韩城南),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所著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尊称他为“史圣”。
司马迁十岁时,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
大约二十岁时,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
三十八岁时,他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
后因替李陵辩护,身体和心灵遭受巨大的折磨。
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史记》。
看看中国的这十六位圣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一、文圣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武圣关羽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各朝皇帝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道教将关羽奉为“关圣帝君”,即人们常说的“关帝”,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
三、医圣张仲景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人。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四、史圣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散文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五、酒圣杜康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国君,夏后氏相的儿子,生于现今的河南洛阳市。
《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
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六、诗圣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中国九大圣人一、至圣——孔子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号称“至圣先师”。
二、亚圣——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著有《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正宗继承者,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尊为“亚圣”。
三、诗圣——杜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
我国唐代伟大诗人。
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的诗歌。
因为他的诗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所以尊为“诗史”、“诗圣”。
四、词圣——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我国宋代著名的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对词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以往的词内容狭隘,他扩展了词的内容。
他写的词笔力纵横、豪迈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故被尊为“词圣”。
五、酒圣——杜康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
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
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
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
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杜康作为酒的始造者,开辟了源远流长的华夏酒文化的源头。
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
故而后人称之为“酒圣”。
六、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人称“王右丞”,东晋山东临沂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字吸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风格。
他写的楷书,进一步摆脱了隶书的形迹,达到了独立完美的境地,人们称赞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公认他为“书圣”。
七、画圣——吴道子吴道子名道玄,唐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他的画立体感很强,擅长画人物,用朱粉的厚薄来表现骨肉的高低起伏,如同塑像一样真实。
中国历史上的十圣!
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十个圣人!
1、文圣: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儒家思想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尊他为圣人,万世师表,影响深远。
2、武圣:关羽,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重义气,精通武艺,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流传,被世人尊称为“关帝”“关圣”。
3、书圣:王羲之,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诗圣: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作有《杜工部集》。
5、医圣: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锁住《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对我国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6、茶圣:陆羽,唐代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
7、草圣:张旭,唐朝大书法家,他擅长草书,造诣很深。
著有《古诗四帖》。
8、史圣: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9、画圣:吴道子,唐代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
10、酒圣:杜康,即少康,古代传说中酿酒技术的发明者。
曹操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盘点下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四大战神,前两个都和黄帝干架过本文导读:一、“兵主”蚩尤蚩尤在历史上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的酋长,在中国神话中他是武战神。
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战蚩尤。
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在涿鹿展开激战。
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
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
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
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
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
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
传说中蚩尤性情豪爽、刚直不阿、打仗勇往直前,充满武将帝王阳刚之美,不失为一代盖世豪杰。
但汉文史籍特别是长居主流的儒家典籍对蚩尤多有恶评,尽管未必公允。
后来,蚩尤逐渐恶俗化,成为具有“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并“食沙石子”的形象。
二、“战神”刑天刑天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上古十大魔神”之一。
当炎帝还在统领天下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被黄帝打败后,他的儿子和手下非常不服气。
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
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跑去和黄帝争个高低。
刑天左手握着青铜方盾,右手拿着大斧,直杀到黄帝的宫前。
黄帝见刑天杀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
两人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庭杀到凡间,直杀到常羊山旁。
黄帝久经沙场,经验老到。
他趁刑天不防,挥剑向刑天的脖子砍去。
刑天招架不及,头颅被斩落下来。
落到地上的刑天之头,顺坡向常羊山脚下滚去。
被斩首的刑天蹲下身子,想找回自己的头颅。
由于失去眼睛,他没有看见自己的头就在他身处的常羊山脚下。
黄帝担心刑天找到头颅后会恢复原身再和自己交战,就拿起手中的宝剑向常羊山劈去。
儒家四大圣人都有谁儒家是我国的主流思想,能获得如此成就,和儒家诞生了很多的圣人有关。
那这些圣人都有谁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了儒家四大圣人介绍,希望对你们有用!儒家圣人:孔子第一位肯定是要算孔子了,那是将儒家发扬光大的圣人。
在孔子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名气了。
鲁国人都知道孔子在礼仪很有研究。
孔子的儿子出生时,当时的鲁国国君派人送来了一条鲤鱼,所以孔子给儿子起名孔鲤。
当时,孔子的身份是士,就是统治阶层中最低的一级,能得到国君的礼物,是多么大的荣誉啊。
孔鲤先孔子而死,所以祭孔有两样东西是不能用的,一个是鲤鱼,源于孔鲤;一个是豆腐,因为他的死对头——豆腐的发明者刘安老是骂孔子。
孔子在50岁---55岁期间,先后担任了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等职务,最后“行摄相事”。
就是代理行使各种行政权。
经过孔子的治理,鲁国大治,国力提高,令当时的邻国---齐国群臣大为震惊。
在齐鲁会盟时,孔子随鲁定公会盟。
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带上鲁国军队。
在会盟时,据理力争,让齐君归还了之前占领的汶阳之地。
(阳虎叛乱时,把汶阳之地献给了齐国)性情中人对弟子,他是和风细雨、循循善诱,有时还不失风趣幽默。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
周游列国时,一次颜回遇到危险而掉队,等颜回赶上孔子的大部队时,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
”颜回回答说:“老师您还健在,我怎么敢先死呢!”可惜的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用脑过度,颜回还是先孔子而去了,孔子当时大恸。
孔子平时教育学生时,经常说喜怒哀乐要有节制,有弟子就问老师这样算不算过于悲痛了。
孔子说:“如果对颜回不这样悲痛的话,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悲痛呢?”其实,颜回过世时,孔子比自己的儿子孔鲤过世时还要悲痛。
孔子对颜回特别钟爱,孔子曾说颜回是弟子中最好学的。
颜回悟性也很好,并且颜回比孔子小许多,其他弟子年龄大都比颜回大。
孔子是希望颜回来继承自己的衣钵的。
子路也是孔子特别喜欢的弟子。
因为子路性格直,不会变通,孔子经常提醒子路,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子路可以学会变通。
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代表
【四大圣贤】老子、孔子、孟子、列子
【四大圣人】诸葛亮、张衡、范蠡、张仲景
【四大奇才】鬼谷子、鲁班、徐福、袁天罡
【四大神医】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
【四大军师】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刘伯温
【四大名将】廉颇、李牧、白起、王翦
【四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
【四大清官】包拯、狄仁杰、海瑞、于成龙
【四大奸臣】赵高、蔡京、秦桧、李林甫
【四大刺客】荆轲、专诸、聂政、豫让
【四大才子】唐寅、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卓文君
【四大美男】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四大名妓】李师师、陈圆圆、柳如是、苏小小
【楷书四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四大名帖】绛帖、淳化阁帖、大观帖、汝帖
【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四大名锈】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战国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元曲四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四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四大名山】庐山、龙虎山、黄山、九华山
【四大名亭】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爱晚亭
【四大道山】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青云山。
中国的三十四位“圣人”,你知道几位?导语:提到圣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孔子他老人家。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的圣人,他们因为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必须是开创性的),且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因此,被称为圣人。
《资治通鉴》中有一句关于圣人的描绘:“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由此可见,一个人必须德行、才能都得到世人的认可,才能够称之为圣人。
那么,从古到今,中国到底有多少位圣人呢?他们又是因何成圣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华民族史上的各位圣人吧!01.大圣(老圣)老子老子(约前571年——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dan)。
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是世界百位名人之一,其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首,因为孔子曾数次问礼、求道于老子。
因此,自古就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紫气东来三千里,西出阳关无故人02.文圣(至圣)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曾受业于老子,而后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想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位。
孔子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最博学的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有很深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的扩大,一度称为和上帝一个级别的存在,是中国文化的标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03.元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圣人是哪四位?四大圣人简介本文导读:智圣-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
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
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
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
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
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任丞相。
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他曾六次北伐中原。
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
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
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也并非出于偶然。
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
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
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
1、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2、四大姓氏:李、王、张、刘;
3、四大经典玩具: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孔明锁;
4、四大名山:黄山(绝)、华山(险)、庐山(名)、泰山(文);
5、四大名刹:山东长青灵岩寺、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
6、四大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河南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
7、四大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8、四大名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
9、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10、四大自然奇观:云南石林、吉林雾淞、桂林山水、长江三峡;
11、四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12、四大古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
13、四大名亭: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14、四大名塔:嵩岳寺塔、释迦塔、千寻塔、飞虹塔;
15、四大灵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16、四大凶兽:饕餮(tāo tiè),混沌,梼杌(táo wù),穷奇;
17、四大“火炉”:武汉、南京、重庆、南昌;
18、古代中国四大别称:神州、九州、华夏、中原;
19、道教四大名山:武当山(湖北)、青城山(四川)、龙虎山(江西)、齐云山(安徽)
20、四大圣人:文圣孔子、智圣诸葛亮、武圣关羽、兵圣孙武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圣人
一、智圣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
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
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
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
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
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任丞相。
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他曾六次北伐中原。
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
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
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也并非出于偶然。
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
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
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
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二、武圣关羽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三、文圣孔子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四、兵圣孙子
孙武,字长卿。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