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317.50 KB
- 文档页数:8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科版八班级生物上册教案1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主要是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典型动物的介绍,得出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特点,重点关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
本节强调通过比较、试验、观测与思索等学习活动来猎取知识,培育总结和概括的技能,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㈡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通过试验和观测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爱护。
㈢教学重点1、使同学说出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分。
2、通过比较使同学能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3、概括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1、通过比较各类陆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征,使同学阐明陆生动物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蚯蚓、兔子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说教法本节采纳情景导入法,谈话法,试验探究法,观测法,饲养法。
三、说学法学法采纳小组争论法,试验法,总结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由于本节教学内容丰富,可用3课时完成。
第1课时老师先引导同学通过对比用谈话式对水生环境复习总结,进而引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区分之处。
老师用投影打出水生环境可供水生动物生存的因素并进行归纳总结:一、水陆环境的差异(1) 水中有大量可供水生动物食用的铒料。
(2) 水中有溶解于水中的氧,可供水生动物呼吸。
(3) 水中昼夜温差小,有温顺的环境。
(4) 水中对水生动物还有浮力,解决了动物支撑体重的问题。
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与水生动物相比、陆地动物的生活环境怎样呢?有条件的学校可放影像片让同学通过观看回答下列问题,拓展视野。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3)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4)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各要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用达尔文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5)性、生物的进化,这成为组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 导课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解释”也就没人相信了。
于是关于生物起源、进化的种种猜测又被提了出来……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
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
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死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1. 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
其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结构、dna复制以及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学习和理解遗传学的基础知识;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具有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的特征,它是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特异性、物种稳定性本质的物质基础。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好素材。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感悟科学研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
3. 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4. 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5.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美国教育学家克莱恩曾经说过:“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
”本节内容以dna模型为依托,让学生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动手构建物理模型,最后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比较和归纳,水到渠成得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同时体会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达到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教学目标。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以“生物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生物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设计思想: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
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提出问题: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
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第20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动物的生殖主备:祁汉忠审核:生物备课组[学习目标]1、能描述动物的受精与生殖的方式2、概述鸟卵的结构和主要作用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从动物繁殖后代的艰辛中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尊敬父母的情感。
同时体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重点难点]重点:动物的受精与生殖的方式;通过实验概述鸟卵的结构和作用。
难点:动物的受精和生殖方式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课程【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对白居易的《燕诗》从生物学角度去思考,认识到这是燕子的繁殖行为,从而引出本课的内容——动物的生殖。
【自主学习】1、动物的种类繁多,生殖方式也各不相同。
我们常见的动物中,____________ 动物都卵生动物,它们的受精卵孵化是在母体外进行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的。
而_______________ 等胎生动物,胎儿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营养的。
2、观察鸡蛋的结构,我们知道了鸟卵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部分组成的,其中________________ 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 含有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
【合作探究】活动一:学生一边出示他们收集的图片等资料,一边讲解,说出他们从收集到的资料中所获得的知识,并结合课本信息库中的内容明确动物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
1、动物产生后代有哪些受精方式?2、试举例哪些动物是卵生动物?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活动二:观察鸟卵的结构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观察:(1 )鸟卵由哪几部分组成?(2) 雏鸟是由鸟卵的哪部分发育成的?(3) 鸟类等卵生动物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是从哪里获得的?(4) 鸟卵的气室有什么作用?活动三:阅读课本,了解动物克隆知识 【课堂反馈】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是雄蛙在 ()A. 求偶B. 报警C. 呼吸 D .戏水 2 •鸟卵的结构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 ()A.胚盘 B .卵黄 C .卵白 D .卵壳 3.蝗虫与家蚕个体发育比较,蝗虫生活史中不具有的时期是()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高速发展,新成就层出不穷。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15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课程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理解水平2.知道人体内血管的分布。
------了解水平3.描述三条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理解水平[学习方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索[学习过程][新课程介绍]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必须依靠循环系统的运输功能才能完成.循环系统就像一辆货车,运来养料和氧气,运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人体内运输这些物质的通道就是血管。
【自主学习】1.血液循环系统由、和组成,主要用于输送人体内的各种物质和废物的排出。
2.人体有三种血管:、和。
3.动脉粥样硬化症是由于脂类物质过多的堆积在血管壁上引起的。
4.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用“切脉”诊病的医学家是。
【合作探究】1.感受血管跳动⑴找一找:自己的脉搏① 参考图14-1,找出你身体血管跳动的部位。
② 这种动脉和血管的跳动被称为。
③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它能跳动吗?⑵测量脉搏① 同一张桌子上的学生配合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你本人你的同桌脉搏(次/min)(注:测量3次,取平均值)② 统计男女学生的脉搏次数,结合小数据内容讨论:男女学生脉搏的差异是什么?体力和脉搏之间有什么关系?2.观察血管类型-1-仔细观察这三种血管,并结合动画和书籍内容完成下表:血管类型、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3血管和保健议一议: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课堂反馈】1.在人体内,哪种血管最薄、最长()a.动脉血管b.毛细血管c.静脉血管d.前三者都是2.下列有关动脉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快。
B.动脉也可以在身体表面的某些部位接触,如桡动脉c.动脉和血管主要分布在身体的深部d.手臂上的“绿色静脉”在运动3医生给病人验小血时,用针把手指戳破,挤出血来,再用吸管吸取。
这种血来自于:()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以上三种血管都可以4.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a.心脏b.动脉c.静脉d.毛细血管5.下列有关脉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脉搏就是动脉的搏动b、脉搏就是单位时间内心跳的次数c、正常人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与心跳次数一样d、医生通过“切脉”可推知心脏的健康情况6.连线:三种血管的功能各是什么?① 动脉A.将身体各部位的血液送回心脏② 静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③毛细血管c.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7.某人创伤旨起出血,根据受伤后血流和血液情况,判断受伤血管:受伤后的血流和血液状况1。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教学内容第1课时血管教学班级教学设计教学类型教学时间月日教学目标⑴.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⑵.知道人体内血管的分布。
⑶.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教学重难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导学】1.血液循环系统由、和组成,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和尿素等废物。
2. 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用“切脉”诊病的医学家是。
3.人体有3种血管:、和。
4.识图:右图A、B、C分别是哪种血管?有脉搏现象的是哪一个?5.动脉粥样硬化症是由于脂类物质过多的堆积在血管壁上引起的。
【能力展示】:1.感受血管跳动⑴找一找:自己的脉搏①对照图14-1,在自己身体上寻找血管跳动的部位。
②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它能跳动吗?2.仔细观察三种血管图片(图14-3),并结合书本内容,尝试完成下列问题:归纳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填写下表:血管种类功能分布管壁管腔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教学 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能够说出ABO 血型类型,知道输血的原则。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课前 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导学】1. 血液由 和 组成。
2. 血细胞包括 、 和 ,其中在人体血液中含量最多的是 。
患贫血时 减少;患炎症时 增多。
3. 人类的ABO 血型系统包括 型、 型、 型和 型4种。
我国提倡 献血,输血时应以输入 血为原则。
【能力展示】 1.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思考:(1).试管中分层后的血液分为几部分?各呈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 请设计表格进行总结。
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思考:(1)你是如何在显微镜下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2)在你观察的血细胞中,哪种细胞数目最多? 学生讨论后总结:特点 功能 血浆血 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反馈练习】1.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组成成分 颜色 上层 中层 下层②③①(1)神经元结构包括;②。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一)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
1.2 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生物的分类单位,如种、属、科、目、纲、门等。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类法。
1.3 生物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掌握生物圈中各种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二)第二章:植物2.1 植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组织、器官和生命周期等。
教学内容:植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2.2 植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植物的分类单位,如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等。
教学内容: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类法。
2.3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掌握植物发育的基本过程,如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三)第三章:动物3.1 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组织、器官和生命周期等。
教学内容:动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3.2 动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动物的分类单位,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教学内容: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类法。
3.3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掌握动物发育的基本过程,如受精、胚胎发育、成长等。
教学内容:动物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苏科版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维持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食物网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人们利用转基因羊生产含有药物的奶,这叫做乳房生物反应器。
利用乳房生物反应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模仿生物的某些特点发明创造出特殊的仪器设备,这叫做仿生,如: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
动物的运动1.脊椎动物的运动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食物───→细胞───→ATP───→肌肉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
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第20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动物的生殖主备:祁汉忠审核:生物备课组[学习目标]1、能描述动物的受精与生殖的方式2、概述鸟卵的结构和主要作用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从动物繁殖后代的艰辛中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尊敬父母的情感。
同时体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重点难点]重点:动物的受精与生殖的方式;通过实验概述鸟卵的结构和作用。
难点:动物的受精和生殖方式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课程【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对白居易的《燕诗》从生物学角度去思考,认识到这是燕子的繁殖行为,从而引出本课的内容——动物的生殖。
【自主学习】1、动物的种类繁多,生殖方式也各不相同。
我们常见的动物中,动物都卵生动物,它们的受精卵孵化是在母体外进行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提供的。
而等胎生动物,胎儿是通过获得营养的。
2、观察鸡蛋的结构,我们知道了鸟卵是由等部分组成的,其中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含有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
【合作探究】活动一:学生一边出示他们收集的图片等资料,一边讲解,说出他们从收集到的资料中所获得的知识,并结合课本信息库中的内容明确动物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
1、动物产生后代有哪些受精方式?2、试举例哪些动物是卵生动物?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活动二:观察鸟卵的结构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观察:(1)鸟卵由哪几部分组成?(2)雏鸟是由鸟卵的哪部分发育成的?(3)鸟类等卵生动物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是从哪里获得的?(4)鸟卵的气室有什么作用?活动三:阅读课本,了解动物克隆知识【课堂反馈】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是雄蛙在 ( )A.求偶B.报警C.呼吸 D.戏水2.鸟卵的结构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 ( )A.胚盘 B.卵黄 C.卵白 D.卵壳3.蝗虫与家蚕个体发育比较,蝗虫生活史中不具有的时期是 ( )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4.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高速发展,新成就层出不穷。
1978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为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1996年第一只克隆动物“多利”问世,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然保持有全能性。
制造“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所采用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 )A.都属于有性生殖B.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C.都属于无性生殖D.前者属于无性生殖,后者属于有性生殖5.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诗句形象生动地突出描述了燕子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A.求偶 B.筑巢 C.产卵 D.孵卵6.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A.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7 鸟卵的结构模式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注明图中1~9各部分结构名称1._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5.______6.______ 7.______ 8.______ 9.______(2)图中的______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进行______的部位。
(3)图中5的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______ 。
(4)图中3的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______(5)卵细胞是由图中______ 、_ 和_____ 构成的。
第2节动物的发育主备:祁汉忠审核:生物备课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动物的发育过程。
描述鸡、青蛙和家蚕等动物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实验。
图示等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动物正常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倮护环境对动物衍后代有密切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观察鸡、青蛙和家蚕的发育过程。
难点:鸡胚胎发育实物观察。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课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短片展现蝴蝶、洋辣子、毛虫化蝶等图片。
【自主学习】1、家蚕发育有哪几个时期?2、青蛙的发育有哪几个时期?3、蝗虫的发育有哪几个时期?【合作探究】活动一:观看视频:鸡的发育过程。
说说鸟类的发育过程是什么?活动二:阅读信息库的有关内容,了解两栖动物发育的大致过程。
讨论:1、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2、为什么青蛙的发育叫做变态发育?活动三:观看视频:家蚕的发育过程。
讨论:1、家蚕的一生要经历了哪几个发育时期?2、家蚕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成结构及生活习性是否相同?3、还有哪些昆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相似?活动四:阅读信息库的有关内容,了解蝗虫发育的大致过程。
说说蝗虫发育的发育过程有几个时期?为什么叫不完全变态发育?【课堂反馈】1.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其发育过程是()A.卵→若虫→成虫B.卵→幼虫→蛹→成虫C.卵→蛹→成虫D.卵→蛹→幼虫→成虫2.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在蝴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应该是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3.下列不.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是 ( )A.菜粉蝶B.蝗虫C.家蚕D.蝇4.关于昆虫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表述正确的是()A.卵→幼虫→蛹→成虫 B.卵→若虫→成虫C.卵→成虫→蛹 D.若虫→成虫→蛹→卵5.夏天,令人生厌的蚊子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蚊子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A.受精卵→幼虫→成虫 B.受精卵→幼虫→蛹→成虫C.受精卵→蛹→成虫 D.受精卵→蛹→幼虫→成虫6.日常食用的“茧蛹”实际上是柞蚕的蛹,由此判断柞蚕的发育过程经过()A.两个时期B.三个时期 C.四个时期 D.五个时期7.下图是与2008年四川广元柑橘大实蝇事件有关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1)大实蝇属昆虫,它的翅和足都着生在部。
(2)图①中危害柑橘的蛆虫是由大实蝇的⑤发育而成的。
(3)用箭头和图中标号②③④⑤表示出大实蝇发育的先后顺序:,此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
(4)大实蝇事件使广大橘农损失惨重。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件重演,保护广大橘农的利益,请你提出一项既能控制大实蝇的数量,又不致于造成环境污染的措施。
8.以下是对右图所示某昆虫发育过程的解释。
(1)该昆虫发育过程属变态发育,属于这种发育类型的昆虫有(举一例)。
(2)b的名称是。
与蝗虫相比,该昆虫的发育过程多了[d] 期。
第19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主备:祁汉忠审核:生物备课组[学习目标]①描述绿色开花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
②概述绿色开花植物受精与果实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概述绿色开花植物受精与果实的形成过程。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课程【新课导入】【自主学习】1、绿色开花植物的雌蕊的主要结构是,它是由构成,当花粉管里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受精后,胚珠发育成,子房发育成。
2、植物的营养繁殖是利用等营养器官繁殖后代。
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主要有等,我们常见的月季繁殖可采用方式。
植物的组织培养,一般选用作材料,培育在人工培养基上。
【合作探究】活动一:观看花的结构flash讨论:花的主要结构是什么?活动二:观察受精的过程㈠开花(示开花视频)当花的各部分发育成熟后,花瓣和花萼张开,露出花蕊,这一过程叫开花。
㈡传粉(观看动画)讨论:什么是传粉?传粉有哪2种方式?哪一种传粉方式比较普遍?花开放后,雄蕊的花药破裂,花粉散出,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叫传粉。
传粉有和。
在自然界,传粉方式比较普遍是㈢受精(观看录像)讨论:1、什么样的花粉能萌发?2、花粉管里有几个精子?分别与胚珠里的什么结构融合?将来发育成什么?3、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作用为什么叫做双受精?答:①柱头分泌一种粘液,只有同种花粉才能识别并萌发。
②花粉管里有2个精子,一个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
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胚将来形成新植物体,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③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双受精。
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生殖现象。
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观看动画)讨论:桃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构成。
那么,果皮由子房的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种子又由子房的哪个结构发育而来呢?小结一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子房壁果皮子房珠被种皮果实胚珠卵细胞+精子受精卵胚种子极核+精子受精极核胚乳活动三:观看录像1.甘薯利用块根繁殖 2.马铃薯利用块茎繁殖3.草莓利用匍匐茎繁殖4.落地生根利用叶繁殖讨论:在农业生产和园艺工作中,扦插,嫁接和压条属于什么生殖?活动四:观察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
讨论:这种组织培养有什么特点?答:1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2用料少,产生后代的速度快、数量大;3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防止病毒的侵害。
适用于名贵花草。
【课堂反馈】1.在一棵苹果树上可以结出红富士、金帅、小国光三个品种的苹果,采用的繁殖方式是A.种子繁殖B.扦插C.压条D.嫁接2.下列诗句中,与生殖现象无关..的描述是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C.春江水暖鸭先知D.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3.属于有性生殖的是A.白菜开花结果 B.椒草的叶长成新植株C.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 D.柳树枝条扦插长成新的植株4.下面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5.昆虫吃掉了花中的哪一部分结构,一定会造成花不能..发育成果实A.花瓣 B.子房C.雄蕊D.花药6.关于花的结构说法中错误的是A.花一般具有花托、花萼、花冠和花蕊(花萼由萼片组成,花冠由花瓣组成)B.雌蕊具有柱头、花柱和子房C.子房内的胚珠和花粉结合形成受精卵D.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第二节植物的发育主备:祁汉忠审核:生物备课组[教学目标]1)概述种子的形态和结构2)分析种子的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3)说明种子萌发的过程4)说出叶芽的结构。
[学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究[学习过程]:【新课导入】提出相关问题,【新课导入】课题,并举例说明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自主学习】1、不同的种子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种子的结构中都有和。
可以发育成植物体,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蚕豆等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而玉米等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首先是从破裂的种皮中长出来。
种子萌发时如果子叶出土,在播种时,种子应该。
3、叶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是:芽轴逐渐伸长,发育成,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发育成,芽原基发育成。
【合作探究】1、活动一:画出单子叶种子(以玉米为例)和双子叶(以蚕豆为例)的结构图,并标出结构名称,对照比较,说出相同与不同点。
类型种子结构种皮胚胚乳单子叶种子有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有(可食)双子叶种子有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养料转入子叶(无)肥大可食活动二:阅读第126页的实验,说出过程,得出结论:1、种子萌发的内在因素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