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必考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7
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点苏科版苏科版生物知识点(八上)第14章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管、心脏、血液组成。
2、血管的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3、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血流速度最快。
桡动脉。
4、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送回心脏。
手臂上的“青筋”是5、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换的场所。
6、心脏是由心肌构成,分为四个腔:上面两个分别叫左心房、右心房,下面两个腔分别叫左心室、右心室。
同侧的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瓣一一即瓣膜。
7、与心脏相通的血管:左心房一一肺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左心室8、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9、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0、血细胞的类型: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11、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熟无细胞核。
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红细胞是红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它们之间有控制血液倒流的结构是房室静脉。
“切脉”一“脉”指的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色的,因为含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容易分离。
12、白细胞:有细胞核;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13、血小板:无细胞核;有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感化。
14、输血的原则:同种血型相互输。
血型反面,会引发红细胞凝集。
一次献血会影响安康。
15、人的血型普通可分为:A型、B型、AB型、型。
16、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这两部分血液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仃、体循环:左心室T主动脉T全身毛细血管网T上、下腔静脉T右心房_________。
血液从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并且通过心脏200~400ml,不18、肺循环的进程:右心室T肺动脉T肺部毛细血管T肺静脉T左心房血。
,静脉血转变为动脉19、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域,在最初几天里,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增多,这样就能够有更多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以满足人体对氧的需求。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生物[上]期末复提纲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1、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血液组成。
2、血管----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道的通道动脉种静脉P25“三种血管的功能与分布”类毛细血管3、心脏——输送血液的泵1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结构:○2心脏四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而左右心房、心室是不相通的;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心输出量的多少3、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分层现象(在血液中加抗凝剂)血浆(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大量的水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液红细胞(下层,红色,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血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包围、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两层交界处,白色物资血小板(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凝集血液)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一般值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4、输血与血型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O型输血原则:同型血互输5、血液循环:人体内的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的管道里进行的循环流动。
途径:体轮回:左心室体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静脉血)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肺循环动脉血)(静脉血)测验考试:XXX测验考试、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P16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轮回的动脉血压。
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2kPa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2kPa6、排泄: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渗出的途径——尿液、汗液、呼吸7、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贮存尿液)(排出尿液)肾是构成尿液的器官。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全第15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一、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组织细胞需要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这些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完成。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血管遍布人体全身各处,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的通道。
血管的管壁特点、管腔大小、血流速度、功能和血流方向不同,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慢,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远离心脏。
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极慢,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靠近心脏。
毛细血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数量多,分布广,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流速度最慢,血细胞只能一个个通过。
脉搏是动脉的跳动,随运动加剧而提高。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结构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
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流经全身血管。
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
二、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无形态元素的部分,主要由水、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养料组成。
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类型。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无细胞核,圆饼状,红色多。
由于红细胞里含有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现红色,血液也呈现红色。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白细胞有细胞核,结构特征大、很小、白色少。
白细胞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不规则红色。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四种,每种血型都有对应的抗原和抗体。
输血时要注意血型的匹配,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
八年级上册生物苏科知识点生物苏科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生物的分类、进化、生态和环境等方面。
在八年级上册的学习中,生物苏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八年级上册生物苏科的相关知识点。
一、生物分类生物分类是生物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将生物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方法和标准进行分类的过程。
八年级上册主要学习了生物的五大类分类法,即植物界、动物界、菌物界、原生生物界和蓝藻界。
其中,植物界和动物界是生物分类中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分类单位,能够覆盖生物界中的绝大部分生物种类。
二、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生物种类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的变化、适应和进化规律等问题。
在八年级上册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生物进化的概念、证据和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理论是生物进化研究的里程碑式成果,也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三、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学科,它主要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问题。
在八年级上册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生态和环境的相关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生态位、食物链、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对我们自身的健康和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环保知识如今,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也必须学习环保知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其中,环境污染和资源保护是学习的重点内容。
我们要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了解如何保护环境和资源,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五、课堂实验学习生物苏科的过程中,课堂实验也是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八年级上册的生物苏科课程中,我们将会进行许多的实验,如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染色、菌落计数、生物分类实验等。
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生物考点总结第15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一、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组织细胞需要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这些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血管遍布人体全身各处,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的通道。
血管的管壁特点、管腔大小、血流速度、功能和血流方向各不相同。
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极慢,把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毛细血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大多在身体较深的部位有的分布较浅,有的分布较深,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脉搏就是动脉的跳动,它会随运动加剧而提高。
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
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流经全身血管。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与脉搏同步)。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
二、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含有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养料,能够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液的组成为55%的血浆和45%的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无细胞核,圆饼状,红色多,具有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白细胞有细胞核,大,白色少,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无细胞核,不规则,红色,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由于红细胞里含有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现红色,血液也呈现红色。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不易看到。
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则患有贫血;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血液里白细胞数量的明显增多。
三、人的血型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等。
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必须匹配,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3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3种血型的血。
八年级生物[上]期末复习提纲第14章 维持生物体的平衡1、 物质在人体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血液组成。
2、 血管----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道的通道动脉种静脉 P25“三种血管的功能与分布〞类毛细血管3、心脏——输送血液的泵构造:○1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2心脏四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而左右心房、心室是不相通的; ○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上下的主要标志是心输出量的多少 3、 血液----体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分层现象〔在血液中加抗凝剂〕血浆(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大量的水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液 红细胞〔下层,红色,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凝集血液〕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 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4、输血与血型ABO 血型包括A 型、B 型、AB 型、O 型输血原那么:同型血互输5、血液循环:人体的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的管道里进展的循环流动。
途径:体循环:左心室 体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静脉血〕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肺动脉右心室 肺循环〔动脉血〕〔静脉血〕实验: 哈维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P16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高血压-----舒压超过12kPa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2kPa6、排泄:人体将体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尿液、汗液、呼吸7、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贮存尿液〕〔排出尿液〕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15章第1 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它由血管、心脏、血液组成。
1、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1)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是动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
(2)管壁厚、管腔小的血管是动脉;管壁薄、管腔大的血管是静脉。
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其功能是:①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②物质交换的场所。
(3)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能产生脉搏的血管是动脉(一般用桡动脉测脉搏)。
甲:动脉乙:动脉(主干到分支)丙:静脉(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丁:毛细血管2、心脏: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1)心壁肌肉最厚的是D(左心室)。
(2)A(右心房)连通血管①上腔静脉和③下腔静脉;B(左心房)连通血管⑥肺静脉;C(右心室)连通血管⑤肺动脉;D(左心室)连通血管④主动脉。
(3)瓣膜能控制血流方向,防止血液倒流。
瓣膜有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三种。
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是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是动脉瓣,静脉内有静脉瓣。
【归纳】①体表静脉注射的药物及经过消化系统消化的营养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②药物依次经过心腔的顺序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③经呼吸道吸入的气体首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
3、血液:物质运输的载体。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①血浆的成分主要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数量最多的是②红细胞;有细胞核的是③白细胞;个体最小的是④血小板。
运输氧气的是红细胞;吞噬病菌的是白细胞;止血凝血的是血小板。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与氧气分离。
血检单中,若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则患贫血,应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若白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某个部位有炎症。
所以,血液的运输功能由血浆和红细胞完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纲要(整理)第14章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人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2、人体有3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能够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管壁最厚,管腔较大,弹性大,能够摸到脉搏。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处输送回心脏,管壁较薄,管腔最大,弹性小,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就是静脉血管。
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小与拳头相近。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输出量大,心率比正常人要低些。
儿童时期心率要高些。
4、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组成。
每一个腔的心壁肌肉薄厚程度不同,左侧心壁比右侧心壁厚,同侧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
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存在,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
5、人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血浆总量的90%),还有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6、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人体内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数量较少,血小板是最小的一种血细胞,在光镜下观察不到。
白细胞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7、如果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
如果人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8、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陷的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的能力。
红细胞内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使血液呈现鲜红色,叫动脉血。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汇编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物质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
一、血管1、动脉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被称为脉搏(桡动脉),心脏每分钟的收缩和舒张的次数被称为心率,脉搏和心率一致。
2、青少年正常的脉搏为60-90次/分钟。
切脉指示根据脉搏诊断疾病的方法。
2、在人体内复杂的运输网络是血管,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类。
血管类型管壁管腔弹性血液流速功能分布动脉血管厚小大最快将血液从心脏运送至全身深层静脉血管薄大小较慢将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浅层毛细血管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最慢物质交换全身各部1、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来源,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他们分别和肺静脉、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和肺动脉相连。
2、根据心脏各腔输送血液距离由远及近排序为:左心室>右心室>心房;这与心脏各腔壁由厚到薄的排序一致:左心室>右心室>心房3、心脏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其内部血液流通过程①心脏左侧血液流动过程: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②心脏右侧血液流动过程: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③心脏内有两个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有两个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都具有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三、血液1、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成年人的血液为体重的7%-8%。
血液的组成形态数量大小细胞核的有无功能血浆淡黄色液体运输养分,废物和血细胞血红细胞双面凹的圆饼状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内含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细胞核可以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球型最少 最大 有细胞核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与脓包的形成有关血小板 不规则最小无细胞核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3、观察血液分层现象:4、血液系统和输血原则:①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ABO 血型系统,它包括A 、B 、AB 、O 四种血型。
②输血的基本原则是输同型血,但是O 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A 、B 、AB )血型,AB 型血可以少量接受其他(A 、B 、O )血型。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必考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必考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必考知识点归纳(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八年级生物[上]期末复习提纲第14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1、 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血液组成。
2、 血管—-—-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道的通道动脉种静脉 P25“三种血管的功能与分布”类毛细血管3、心脏-—输送血液的泵结构:错误!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2心脏四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而左右心房、心室是不相通的;错误!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心输出量的多少3、 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分层现象(在血液中加抗凝剂)血浆(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大量的水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液 红细胞(下层,红色,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血细胞 白细胞(有细胞核,包围、吞噬病菌, 血小板(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凝集血液)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4、输血与血型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O型输血原则:同型血互输5、血液循环:人体内的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的管道里进行的循环流动.途径:体循环:左心室体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静脉血)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肺循环(动脉血)(静脉血)实验: 哈维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P16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八年级生物[上]期末复习提纲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1、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血液组成。
2、血管----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道的通道.动脉种q静脉P25 “三种血管的功能与分布”类'毛细血管3、心脏——输送血液的泵结构:O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0心脏四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而左右心房、心室是不相通的;③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心输出量的多少3、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分层现象(在血液中加抗凝剂)‘血浆(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大量的水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液]「红细胞(下层,红色,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血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包围、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血小板(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凝集血液)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循环(动脉血)实验:哈维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P16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2kPa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2kPa6、排泄: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两层交界处,白色物质发炎或白血病--------- 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4、输血与血型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0型输血原则:同型血互输5、血液循环:人体内的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途径:组成的管道里进行的循环流动。
体循环:左心室体动脉十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十右心房(动脉血)(静脉血)左心房- 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静脉血)排泄的途径一一尿液、汗液、呼吸7、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贮存尿液)(排出尿液)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序言 走进生命科学一. 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是有生命的。
植物 生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仿生学2.生物学发展前景:取得的重大成就(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杂交水稻、试管婴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第1节 生物生存的环境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珊瑚虫主要生活在热带海洋的浅海区,珊瑚虫的骨骼能在海洋中堆积成珊瑚礁。
第2节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
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即“自然环境”)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阳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它为事物的动物和人类就无法生存空气:动、植物、人类缺少空气就无法呼吸水: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缺少水,动、植物就会死亡温度:每一种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活,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死亡。
影响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
对照课本P7图片1-2,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是何种非生物因素。
1. 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竞争:同一草原上的兔子与牛羊。
种间关系 捕食:狼捕食羊;羊吃草。
寄生:动物体内的吸血虫;菟丝子将细根伸入大豆的茎内吸收营养。
种间互助:蚂蚁与蚜虫共生。
种内互助:蚂蚁一起搬食物种内关系种内斗争:植物种植过密反而减产,他们争夺阳光、肥、水等。
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能松土,蜣螂是“自然清道夫”,蝗虫危害农作物,老鼠破坏森林、草原,还吃掉大量的粮食。
2.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空气的湿度,降低空气的温度,净化空气等。
3.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解有机物,净化环境。
4.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死亡较快。
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复习资料归纳
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物的组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组成要素(细胞、细胞器官)、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核和质粒、细胞质、细胞器官)等。
2.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以及对五界、动植物界等生物界的分类。
3. 生物的生殖方式:生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各种生物的繁殖方式
和特点。
4.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基因的结构、功能,基因的遗传方式(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等。
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生物群落、生态平衡等概念和原理。
在复习这些内容时,可以根据每个知识点整理出重点概念或关键要点,并结合教材中
的例题进行巩固练习。
此外,还可以使用图表、总结表格等方式来帮助归纳和记忆知
识点。
最后,将重点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形成自己的复习资料以方便复习和回顾。
八年级生物[上]期末复习提纲第14章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1、 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血液组成。
2、 血管----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道的通道动脉种静脉 P25“三种血管的功能与分布”类毛细血管3、心脏——输送血液的泵结构:○1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2心脏四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而左右心房、心室是不相通的;○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心输出量的多少 3、 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分层现象(在血液中加抗凝剂)血浆(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大量的水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液 红细胞(下层,红色,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凝集血液)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 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4、输血与血型ABO 血型包括A 型、B 型、AB 型、O 型输血原则:同型血互输5、血液循环:人体内的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的管道里进行的循环流动。
途径:体循环:左心室 体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网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动脉血) (静脉血)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肺动脉 右心室 肺循环(动脉血) (静脉血) 实验: 哈维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P16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实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2kPa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2kPa6、排泄: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尿液、汗液、呼吸7、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贮存尿液)(排出尿液)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P21尿液的形成:○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除血细胞和蛋白质外,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P22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水、无机盐、尿素等)尿液的排出: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8、皮肤:表皮:角质化的细胞;深层细胞(分裂能力,使皮肤再生);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吸收紫外线)真皮:弹性纤维(弹性);胶原纤维(韧性);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第15章生命活动的调节9、神经系统的组成P31--35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脑小脑: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维持身体的平衡“生命中枢”,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体神经元树突突起轴突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生来具有的反射,如吮吸反射、缩手反射、膝跳发射P34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如望梅止渴等14、激素调节P49-52——依靠内分泌系统进行。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侏儒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人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肿大胰岛素主要功能是促进血糖在体内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糖尿病P5015的调节。
16、眼:由眼球和眼球的附属结构。
眼球是眼的主要结构。
眼球的结构:P41外膜:角膜、巩膜(白眼球) 眼球壁 中膜:虹膜(黑眼球)、脉络膜、睫状体内膜:视网膜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觉的形成:P43折光系统 刺激产生 沿视神经传导物体反射的光线 成像于视网膜 神经冲动 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大脑皮层)近视的原因:○1晶状体曲度过大;○2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近视的矫正:配戴凹透镜 17、耳:P46外耳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中耳 鼓室 听小骨 半规管内耳 前庭耳蜗(与听觉形成有关) 听觉的形成:P47耳廓收集,外耳道传到中耳 听小骨传递和放大 刺激 外界的声波 鼓膜振动 内耳 耳蜗内的听觉感沿听神经传递受器 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大脑皮层)第16章 运动与行为18、运动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骨骼组成(206块骨) 骨骼肌的组成 骨 头骨 头颈肌(如咀嚼肌、胸锁乳突肌)骨骼躯干骨躯干肌(如胸大肌、腹直肌)骨连结四肢骨四肢肌(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骨骼肌支持、运动、保护、连接的作用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收缩的特性骨的基本结构骨膜: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含有血管(血液对骨有营养作用)、神经和成骨细胞(骨的生长和再生)骨质骨松质(长骨两端部分,呈蜂窝状)骨髓:骨髓腔、骨松质(红骨髓,终身具有造血功能)骨的连结:不活动的连结,如脑颅骨半活动的连结,如脊椎骨活动的连结(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骨连结的主要形式P61关节头关节面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关节具有牢固性、柔韧性、灵活性。
19、骨骼肌:肌腹——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红褐色,由肌细胞组成(随意肌)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白色的部分,由结缔组织组成肌腱可以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受到神经系统的刺激后,骨骼肌收缩、舒张,牵动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产生各种动作。
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20、骨骼肌群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必须由多组肌肉群(至少两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调,共同完成。
如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21、动物的行为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分类:P71—72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从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分类: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如:母鸡孵小鸡;动物的吮吸行为;蜘蛛织网后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关键词——“模仿”“训练”;马戏团小狗会“算”算术;黑猩猩摘取食物;“尝试与错误”(蚯蚓走迷宫)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表现出来的动物行为越复杂多样注意: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生物的行为):如心脏跳动;血液流动;肠胃蠕动……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1、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2、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作用;3、都是动物体内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22、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散失水分以及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的气孔多。
保卫细胞为半月形,靠近气孔一侧,细胞壁厚;远离气孔一侧,细胞壁薄意义:1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蒸腾作用对植物体自身有着重要作用。
蒸腾作用中水分从叶表面大量散失,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23、水循环: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送人大气,然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
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流入海洋湖泊,还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作用再返回大气。
24、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场所),利用光能(条件),用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产物)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其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光能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氧气(储存能量)叶绿体2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流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首先是生物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
第1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26、人类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合女性生殖系统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男: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输送精子)女:卵巢(产生卵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精子受精卵胚胎卵细胞(输卵管)(细胞分裂)(子宫)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得营养和排除废物27、人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胚后发育可以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的最明显的特点是升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
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
第二性征: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促使男女之间出现了性别上的其他差异。
第19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8、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9、鸡卵的结构示意图(P110)卵壳: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
(气室)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外面包裹着卵黄膜。
胚盘:含有细胞核,是鸡卵受精后分裂开始发育形成的初始胚胎,在适宜条件下胚胎发育成雏鸡。
30、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第20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31、有性生殖: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雄蕊:花药、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子房(胚珠)传粉和受精:花药里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会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的胚珠。
胚珠里有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里的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另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
这种现象,叫做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唯有子房继续发育。
子房果实胚珠种子(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32、无性生殖营养繁殖:植物利用根、茎、叶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
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扦插、嫁接、压条植物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一般选用植物叶片或其他组织器官的小块作材料,培育在人工培养基33、种子的结构种子都有种皮和胚。
玉米种子里还有胚乳。
蚕豆、花生等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而玉米、小麦等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