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37.34 KB
- 文档页数:1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奥地利学派理论研究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个领域中,奥地利学派理论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奥地利学派理论简介奥地利学派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奥地利和德国,其创始人为卡尔·门格尔。
该学派的理论基础是主观价值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价值是由个人的主观感受决定的,而边际效用则是人们对商品支付的最后一份钱所决定的。
这一理论为奥地利学派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该学派与传统经济学派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奥派认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完全取决于资源配置与创新,而不是政府角色和政策的作用。
二、奥地利学派理论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应用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中,奥地利学派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首先,奥派认为经济体系需要稳定的货币制度,以保证市场决定价格,并能够自由进出的国际市场。
其次,奥派主张通过自由贸易和竞争,来促进经济体系的发展,实现效率最大化。
这一思想反映在跨境贸易、FDI的发展及国际生产资本流动等方面。
此外,奥地利学派强调现代经济体制下的重大问题,如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社会传递和市场失败等。
这些问题与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市场效率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
三、奥地利学派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意义及启示奥地利学派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首先,奥派理论反映了全球经济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市场全球化和经济多极化的背景下,奥派理论强调了市场体系的重要性,提高了经济体系的机制效率。
其次,奥地利学派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分析全球经济体系的核心问题,例如市场竞争、价值偏差和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优化现有体系的有效途径,并促进全球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
最后,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中开展实证研究的宝贵经验。
例如,研究货币制度的稳定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跨境合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
作者简介:黄雄(1979-),男,湖北麻城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专业方向:制度经济学。
① 关于边际革命更详细的讨论见理查德・豪伊(R ichards Howey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晏智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② 庞巴威克为1891年《美国政治及社会科学学会年刊》第1卷撰写的关于奥地利经济学派思想的介绍。
奥地利经济学派:一个文献综述黄 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长期以来,国内普通读者对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了解基本限于西方经济思想史上与边际革命有关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对于这一学派思想的研究也深受极左意识形态的干扰。
文章提供了一个梗概式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以期引起国内学者对奥地利经济学派思想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奥地利经济学派;方法论;市场过程;商业周期中图分类号:F09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04-0055-09一般认为,奥地利经济学派形成于1871年门格尔(Carl Menger,1840~1921)《国民经济学原理》(后文简称《原理》)的发表,事实上,“奥地利学派”这一冠名发生在此书发表后的十多年。
门格尔的两位追随者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大肆宣扬他的经济理论,特别是由于门格尔本人发表了一本有关方法论的著作《经济学方法论探究》(1883),他们的观点开始引起国际经济学界的重视。
此书的出版,导致他们与德国历史学派之间激烈的方法论之争,“奥地利学派”正是论战敌手给予门格尔及其追随者的不怀好意的指称。
一、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 在经济思想史上,门格尔1871年的著作与英国的杰文斯(Jevons )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瑞士的瓦尔拉斯(W alras )1874年发表的《纯政治经济学要义》,被认为是“边际主义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
①但新近的研究表明,代表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所开创的研究方法和学术取向与另外两者有很大不同。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奥地利学派是一种经济学思想,发源于奥地利,主要以卡尔·门格尔、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等人为代表,该学派被认为是自由市场经济学派的代表。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主观价值理论、市场过程理论、计划经济批判以及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等。
本文将探讨奥地利学派的演化发展,从其起源到当代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
奥地利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当时,德语世界的经济思想领域是萨尔茨堡学派和维也纳学派的双手指,萨尔茨堡学派主要以门格尔为代表,维也纳学派主要以米塞斯为代表。
门格尔创立了边际效用理论,提出了主观价值理论,通过研究个体对商品的需求和供给来解释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
而米塞斯则在他的著作《人类行为的研究》中系统地阐述了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思想,提出了边际效用的主观性和市场过程理论等内容。
奥地利学派在20世纪初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特别是在自由放任和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被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的思潮所压制的情况下,奥地利学派的影响力一度减弱。
在20世纪中叶,随着自由市场经济和自由放任理论的复苏,奥地利学派再度崛起,并在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思想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成为当代经济学一个重要的流派。
奥地利学派的演化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观价值理论的深化和发展、市场过程理论的研究、计划经济批判的完善以及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实施。
奥地利学派在主观价值理论的研究方面不断深化和发展。
主观价值理论是奥地利学派的核心理论之一,是门格尔和杰文斯共同创立的。
该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而是由人们的需求和满足程度决定的。
奥地利学派在这方面不断深化和发展,提出了边际效用的主观性和边际成本的分析,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主观价值理论体系,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奥地利学派在市场过程理论的研究方面走在了经济学思想的前沿。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1. 引言1.1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的奥地利帝国。
当时,奥地利帝国内部出现了一股新兴的经济思潮,这股思潮通过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派主要的特点包括对市场机制的强调、对自由经济的支持以及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批评。
这一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卡尔·门格尔和弗里德里希·冯·维塔斯等人的作品。
他们在19世纪末的经济学领域中崭露头角,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理论观点,对当时的主流经济学派进行了挑战。
奥地利经济学派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主张政府应该放手让市场自由运作,避免过度干预和管制。
这些理论观点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并逐渐影响了整个欧洲的经济学界。
【字数200】1.2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卢德维希·冯·米塞斯、海因里希·冯·罗斯哈巴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这三位经济学家被认为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卢德维希·冯·米塞斯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人类行为的意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学》对自由市场和个人自由的理论有着重要贡献。
米塞斯主张市场经济中的个人行为是理性和目的性的,他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海因里希·冯·罗斯哈巴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资本和利息》和《货币的世界》对货币理论和资本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斯哈巴认为货币的产生是由市场需要而来,资本的形成也取决于市场经济的需求。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对知识经济学和自由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哈耶克主张市场经济中信息的分散性和价格体系的作用,他认为自由市场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并促进经济增长。
这三位代表人物在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贡献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1. 引言1.1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奥地利,最初是由卡尔·门格尔和他的学生创建的。
门格尔在其著作《原因性与校准》中提出了边际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基础。
门格尔认为经济学应该着眼于个体行为,而不是整体市场。
他强调市场是由个人的主观价值观决定的,而不是客观的价值规律。
这种以个人行为为中心的方法在当时是颠覆性的,与当时盛行的古典经济学相悖。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可以说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一种挑战,他们试图通过强调个体主观价值以及市场的复杂性来完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门格尔的理论在当时引起了轰动,逐渐形成了一支独立的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不仅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标志着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开启了现代经济学的新篇章。
1.2 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学的影响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学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他们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市场参与者的信息和知识。
他们认为市场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这种观点在当今的经济学中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
2. 注重个体行为和创新:奥地利学派关注个体的主观意识和创新行为,认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的这种观点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有所不同,更加强调个体的作用和创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3. 批评计划经济和干预主义:奥地利学派批评中央计划经济和过度的政府干预,认为市场能够更好地调节资源配置和实现效率。
他们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控。
奥地利学派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们的观点在当今的经济学研究和实践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启示意义。
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创新的观点,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经济学中的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学派,无论从创始之初还是当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也重新让人们回头去看看一九三○年代的往事。
人们突然发现了奥地利学派的光芒,当年被凯因斯掩盖光芒的哈耶克,重新为某些有识之士肯定,在缅怀哈耶克之际,他所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也应重新为世人认识,进而应受到肯定。
1,奥地利学派简述: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于19世纪70 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因其创始人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庞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主要代表作有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维塞尔的《自然价值》(1889),庞巴维克《资本与资本利息》中的第一卷《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资本实证论》(1889)。
此外,庞巴维克的《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也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奥地利学派反对德国历史学派否定抽象演绎的方法,以及否定理论经济学和一般规律的错误态度,也反对英国古典学派及其庸俗追随者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特别是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它认为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个人的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缩影。
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的演绎、推理就足以说明错综复杂的现实经济现象。
奥地利学派把社会现实关系中的"经济人",抽象还原为追求消费欲望之满足的孤立个人;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改变为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研究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主观评价,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主观主义的个人消费心理学。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核心是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
与萨伊等人的"效用价值论"不同,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一件东西要有价值,除有效用之外,还必须"稀少",即数量有限。
以致它的得、失成为物主快乐或痛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演变,各种经济学派别也在学术领域中崭露头角。
其中,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当今经济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详细探讨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也称为现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分支之一。
该学派强调主观主义、自由意志和企业家精神,认为市场是动态的、演进的,而经济体系是由一个个个别行动的主体组成的。
目前,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追随者,其研究范围涵盖了贸易理论、货币理论、资本理论等多个领域。
然而,不同学者对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仍存在一定分歧,比如在市场过程的界定、知识的作用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等方面。
贸易理论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认为,贸易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于专业化生产的认知差异。
由于个体或企业之间存在知识、技能和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各自在某些领域具有相对优势。
通过贸易,这些个体或企业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货币理论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对货币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货币政策的批判。
该学派认为,货币政策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因为中央银行无法准确控制货币供应量。
因此,货币政策应当由市场决定,通过物价变动来调节货币供应。
资本理论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强调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认为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资本理论在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阐述了资本的实质、功能以及如何在动态演化过程中促进经济增长。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案例研究和数学建模等。
其中,实证分析主要用于检验理论假设是否符合现实情况;案例研究则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解释经济现象的成因和规律;数学建模则为经济预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理论创新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现有理论体系,并尝试提出更具前瞻性和包容性的新理论。
哈耶克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着人们如何分配稀缺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学派来解释经济现象。
其中,奥地利学派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而备受关注。
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则是奥地利学派的一个杰出代表。
本文将探讨哈耶克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理论,并分析其对当代经济学的影响。
一、奥地利学派的起源与发展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自19世纪末兴起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是该学派的奠基人之一。
经过多位学者的发展与完善,奥地利学派逐渐形成核心观点,主张个体行为和市场竞争的自由是实现社会繁荣的最佳途径。
二、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与贡献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性经济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哈耶克关注市场秩序和自由市场经济的运作,他主张市场是一种分散的、信息的交汇点,通过价格和利润的机制来协调资源配置。
哈耶克尤其强调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性和知识的分布。
他认为个体在具有局部知识的情况下,通过市场竞争和合作来发挥其潜力,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最优资源配置。
这一观点在哈耶克的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中得到深入阐述。
三、哈耶克对经济计划与集权主义的批判哈耶克对经济计划和集权主义持高度批判态度。
他认为集权的政府干预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灵和效率的下降。
哈耶克强调,市场是一个分散的信息传递系统,能够根据个体的需求和供给进行调整,而集权的计划经济则无法全面了解和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
哈耶克的观点在20世纪经济计划失败的历史事实中得到了验证。
苏联的计划经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供需失衡。
相比之下,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创新,实现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四、奥地利学派对当代经济学的影响奥地利学派的观点和方法对当代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学派的核心观点,如市场竞争、个体行为、信息的不对称性等,引导了经济学家们对市场和制度的研究。
一般认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形成始于1871年卡尔·门格尔(CarlMenger)《经济学原理》的发表。
当时还是个公务员的门格尔也因此书而成为维也纳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
经担任数年鲁道夫(Rudolph)王储的私人教师和旅伴后,他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的教授。
两位更年轻的经济学家,欧根·冯·庞巴维克(EugenvonBǒhm-Bawerk)和弗里德里克·冯·维塞尔(FriedrichvonWieser)虽非门格尔的学生,却成为门格尔这本成名之作新观点的热情支持者。
在19世纪80年代,由于这两位追随者和门格尔一些学生不遗余力写作,特别是由于门格尔本人发表了一本有关方法论的著作,门格尔及其追随者的观点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的重视。
至此,奥地利学派已成为一个公认的实体。
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的一些著作被译成了英语;1890年《美国政治及社会科学学会年刊》的编辑们一再要求庞巴维克撰文阐述这一新学派的思想。
下文力求对奥地利学派的历史作简要回顾,着重介绍(1)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2)该学派的核心观点;(3)该学派及其观点与其他主要经济学流派之间的关系;(4)目前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有关系的各种学说及观念。
奥地利学派奠基人在经济思想史上,门格尔1871年的著作与杰文斯(Jevons)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瓦尔拉(Walras)1874年发表的《纯政治经济学要义》,都被认为是“边际主义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多数情况下,思想史学家所强调的,是门格尔著作中与杰文斯和瓦尔拉相同的一些特征。
近年来,特别是W·贾菲(W.Jaffé,1976年)的论文发表后,学术界的注意力开始转向门格尔思想中与他同代人不同之处。
一系列最新的研究,如W·格拉斯尔(W.Grassl)和B·史密斯(B.Smith),(1986年),则将门格尔及早期奥地利经济学家的独特思想与19世纪后期奥地利更为广阔的思潮和哲学思想联系起来了。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奥地利经济学派起源于19世纪晚期,是一种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派。
在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中,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观点,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他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门格尔认为,经济价值是由个体主观评价决定的,而不是由劳动成本来决定。
这一观点与当时主流的古典经济学派观点相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议。
门格尔的著作《原因论》被奉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经典之作,标志着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诞生。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第二代经济学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欧根·冯·伯姆巴维克(Eugen von Böhm-Bawerk)。
他提出了著名的边际效用理论,认为经济价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并且边际效用递减。
这一理论对于解释货币的产生和利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伯姆巴维克还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深入批判,认为马克思的剥削论有严重的逻辑错误。
20世纪初,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成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领军人物。
他在经济计算问题、经济周期和社会主义经济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米塞斯强调市场经济的效率和个体自由权利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机制,经济资源才能最有效地配置。
米塞斯还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市场扭曲引起的,而政府的干预往往会加剧经济周期的波动。
在米塞斯之后,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成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
哈耶克对集中计划经济的批评和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捍卫使他获得了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哈耶克认为完全信息的集中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才能有效地协调经济资源。
他强调个体自由权利和市场竞争,认为自由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不仅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代经济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启示作用。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奥地利经济学派源于19世纪晚期的奥匈帝国,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和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等。
他们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被称为“边际主义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核心思想是市场的自发秩序和经济活动的分散性。
门格尔认为现实中的市场是由个体的行为构成的,因此经济理论的研究应该从个体行为的分析开始。
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Grundsätze der Volkswirtschaftslehre)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即一件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最后一份或最后一单位的消费或使用效用。
哈耶克在其著作《通货膨胀的经济后果》(The Consequences of Inflation)中提出了“经济计算长知识问题”(the knowledge problem of economic calculation)的理论。
他指出,市场是一个知识传递和信息处理的机制,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通过价格的形成和调整来处理复杂的信息。
中央计划经济和政府干预会破坏市场的自发秩序,使信息不完全流通,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分配效率的下降。
米塞斯则在其著作《人的行为原理》(Human Action)中深入阐述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
他认为经济学应该研究人类行为,并将经济学视为一门“普遍人类学”(praxeology)。
他也是奥地利经济学派中公认的“自由市场之父”。
在20世纪,奥地利经济学派逐渐获得了治理经济学上的重要地位。
20世纪中期,哈耶克在其著作《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The Road to Serfdom)中批判了国家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等计划经济制度,强调市场自由的重要性。
此外,他还对政府必须在秩序和权威之间取得平衡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奥地利经济学派还对发展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摘要】奥地利经济学派是一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学派别,其起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晚期。
本文将首先介绍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和重要特点,然后分析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及其在学术界的影响。
接着对奥地利经济学派与其他经济学派进行比较,探讨其独特之处。
将讨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现代发展,并探讨其对未来的启示与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经济学领域的地位和价值,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奥地利经济学派、起源、重要特点、代表人物、学术影响、与其他经济学派比较、现代发展、影响与启示、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奥地利的学者们开始对古典经济学的思想进行批判和革新。
最早被认为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奠基人之一的是卡尔·门格尔,他在著名的《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理论,如边际效用、边际成本等概念。
门格尔的理论对当时的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基础。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起源还可以追溯到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学者。
他们在20世纪继续发展了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并在经济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学者通过对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如市场竞争、个人自由等。
他们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家,奠定了奥地利经济学派在经济学界的重要地位。
1.2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重要特点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重要特点包括对自由市场的强调、强调个体行为的重要性、强调知识的分散性、强调经济计算中的局限性、强调进化过程和竞争的重要性等。
奥地利经济学派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而政府干预则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浪费。
奥地利经济学派强调个体行为的重要性。
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的理论回顾和启示作者:金晶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20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奥地利学派的介绍,回顾了其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在经济的大繁荣和大萧条上有独特见解,对于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影响。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经济危机一、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概述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一般可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也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
根据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指的是一段时间内所有市场和产品的普遍性的繁荣与萧条。
同时指出经济波动仅仅是指某些个别市场或产品的繁荣和萧条,这种繁荣和萧条是非普遍性的。
所以,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有本质区别。
新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周期是货币因素引起的。
在货币经济中,由于银行系统可以自行创造出流通手段,从而可能引起货币的紧缩和膨胀。
此外,在生产部门,资本化的生产方法成为普遍的形式。
由于在货币经济中,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相对需求总量受到信用扩张和收缩的影响而时常变动,这样就会导致经济体系的不平衡,甚至引起经济危机。
二、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发展历程1. 奥派经济周期理论的起源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门格尔的高级财货理论、庞巴维克的资本利息论和维克塞尔货币和利率的关系等。
门格尔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定义了“财货”的概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需求品。
门格尔进一步引出了归算思想,即高级财货的财货性质为低级财货所制约。
再进一步,由高级财货的需求派生理论,是资本的迂回生产理论。
庞巴维克吸收了门格尔的迂回生产理论,提出了资本与利息的理论。
维克赛尔提出了两个利率概念,自然利率和货币利率,当两种利率相一致时,经济达到一般均衡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积累过程理论”。
第二十二章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奥地利学派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主要支流,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创始人及继承人都是奥地利人而得名。
又因为他们都注重心理分析,所以又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门格尔是其创始人,其主要代表作是1871年发表的《国民经济学原理》;维塞尔和庞巴维克也是其主要代表。
庞巴维克的主要代表作是《资本与利息》。
一、边际革命的含义和起因1.含义: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奥地利和瑞士几乎同时出现了彼此独立的系统阐述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著作,为其后不久崛起的边际效用学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开辟了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新时期。
有人称其为“边际革命”。
2.起因:(有五种,见教材P325)(1)认为它是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而产生的。
(2)认为它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是把李嘉图地租论暗含的边际分析扩大到了价值论和分配论等方面。
(3)认为它是对古典经济学片面强调供给和成本的一种修正,由强调供给转为强调需求。
(4)认为它是经济学家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经济学专业化或数学化的结果。
(5)认为边际革命的发生是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说,其中第一种原因是出于误解,第二种原因则流于形式上的认识,第三种原因也仅仅是部分认识,第四种原因同样只反映了部分事实,只有最后一种原因比较符合历史实际。
“边际革命”的发生,既与反对古典派价值理论的思潮有关,也与造成古典学派衰落、社会主义学说和历史学派等各种“异端”兴起的社会斗争、经济矛盾和阶级斗争条件有关。
二、奥地利学派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论奥地利学派又叫维也纳学派,该派是19世纪20世纪初盛行的边际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一派。
其创始是卡尔·门格尔。
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奠定了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
后来,弗里德里希·维塞尔和欧根·庞巴维克发展了门格尔的学说。
这三人一起成为奥地利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主观主义与创造性选择奥地利学派的解释学转向与演化经济学的综合主观主义与创造性选择:奥地利学派的解释学转向与演化经济学的综合奥地利学派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主张强调个体的主观主义和创造性选择。
该学派的思想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奥地利学派在解释学转向和演化经济学两方面的综合,以及这种综合如何影响经济学的发展。
一、奥地利学派的解释学转向奥地利学派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历了由边际效用学派向解释学转向的转变。
边际效用学派将经济学的重点放在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上,强调了个体的理性选择。
然而,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学应该更加关注个体的主观意愿和目标,而不仅仅是边际效用。
在解释学转向中,奥地利学派提出了重要的概念,如主观价值、经济计算问题和人的行动。
主观价值指的是个体对商品或服务的评价,它强调了每个人对于同一物品的评价可能存在差异。
经济计算问题指的是在资源配置中,个体需要通过市场价格来进行理性的决策。
人的行动则强调了人的目标导向性和主动性。
通过解释学转向,奥地利学派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经济学观念不同的经济学方法论。
他们认为,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应该从具体个体的主观意愿和目标出发,而不是简单地应用抽象的数学模型。
这种解释学转向为后来的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演化经济学的综合演化经济学是奥地利学派思想与进化生物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它将经济现象视为一种演化的过程,个体在不断尝试、适应和选择中形成了经济结构和制度。
在演化经济学中,个体的创造性选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个体在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通过试错过程来进行经济活动和决策。
这种创造性选择可以导致新的技术、制度和市场的出现,从而推动经济的演化和发展。
演化经济学通过分析经济系统中的不断变异、选择和复制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经济现象的方法。
与传统的静态均衡理论相比,演化经济学更关注动态过程和发展路径的非线性特点。
它强调了个体的创新、适应和决策对经济系统演化的重要性。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
奥地利经济学派是经济学理论和思想的一派,以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经济学家为代表,并发展出一系列经济学理论和学说。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是
由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弗里德里希·冯·维克斯、尤金·邦巴维尔等人共同创立的。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奥地利经济学派曾经历过多次演化发展,其思想和理论也随之发
生了变化。
第一阶段: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诞生和兴起(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奥地利经济学派最初的代表人物是卡尔·门格尔和弗里德里希·冯·维克斯。
门格尔
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者,他的思想以消费者主权和边际效用为核心。
他认为,市场
经济中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经济中的最终决定因素。
维克斯则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边际效用上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门格尔的
思想。
他认为,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市场价格是由最后一单位需求的效用
决定的。
他还提出了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概念,认为企业应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在这一时期,奥地利经济学派着重研究市场机制的运作和企业行为分析等领域,建立
起了较为完整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奥地利经济学派进入了低谷期。
这一时期,许多学者都由于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而离开了奥地利,导致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活动遭到严重影响。
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奥地利经济学派逐渐复兴。
其中,路德维希·冯·米
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人成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从批判社会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间的重要差异、自由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等理论。
此外,哈耶克在“经济计算问题”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知识性问题”和“分散性信息问题”,
指出了计划经济的不可能性,从而为自由市场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世纪40年代以后,奥地利经济学派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和发展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派内部涌现出了不同的学派和分支,如人本经济学、进化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
这些
新兴学派和分支在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领域中形成了不同的角度和研究方法,从而推动
了该学派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兴学派和分支在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的同时,也保留了奥地利经济学派原有的基调和思想。
总之,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演化发展体现了经济学理论和思想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从市
场机制的运作和企业行为分析到自由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比较研究,再到人本经济学、
进化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新兴学派和分支的出现,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领域已经不断
拓展和深化,并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