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指导目的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三、课前准备: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五、指导过程:(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
[随机板贴]6、小结。
[板贴:课外活用]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课内得法课外活用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联系实际去理解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好文章向大家推荐一、指导目的: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年级语文阅读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们能够归纳并运用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们思维,培养学生们阅读兴趣,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目标设定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如何达到?无疑,学生们必须掌握阅读方法。
而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正是在这种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学生们能够归纳并运用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们能运用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以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导入,直接导入本课教学。
二、阅读品析,归纳方法。
1、适当过渡,明晰思路。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章,需解决阅读哪些方面的内容?(字词、句子、中心)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本节阅读理解课的引子。
本节课,师生需通过交流,归纳、运用阅读的基本方法。
从何入手?则必须事先让学生们明确阅读时应解决哪些方面,达到何种目标。
) 2、存疑解问,深层感悟。
(1) 学生们初读文章《煮书》,自悟文章大意。
围绕“字词、句子、中心”,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交流,围绕“字词、句子、中心”,学生们有次序地大胆地提出问题。
注: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动笔圈画。
(3)学生们再读文章,深入思考,自主解决大家提出的疑问。
(4)交流汇报。
师生能够按照预设的顺序交流,解决问题。
(5)回读,品味文章。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学生们能否总结出方法,并正确运用方法,这相环节尤为重要。
因为只有学生们扎实有效地去读、去思、去悟,才能归纳方法、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3、回味过程,归纳方法。
师生共同回味阅读过程,归纳阅读基本方法。
适时板书。
三、自读自悟,运用方法。
1、学生们自主学文。
学生们能够沿用归纳出的方法,自主学习一篇文章。
六年级上学期课外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外阅读的概念和定义。
讨论课外阅读对学生语言能力和知识积累的好处。
分享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和推荐。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为什么我们要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分享他们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和经验。
老师讲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阅读材料。
学生讨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材料。
第二章:阅读策略与技巧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如预测、归纳、分析等。
讨论如何通过阅读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提供一些实践的阅读材料和活动。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如何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内容?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老师讲解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并提供实践的示例。
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运用所学的策略和技巧。
第三章:阅读计划与时间管理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阅读计划。
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阅读。
提供一些阅读计划和时间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如何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计划和时间管理的方法。
老师讲解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阅读计划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第四章:阅读分享与交流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分享和交流的能力。
帮助学生提高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分享和交流。
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提供一些阅读分享和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如何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观点。
老师讲解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分享和交流,并提供实践的示例。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进行阅读分享和交流的实践。
六年级阅读方法指导一、指导目的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三、课前准备: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五、指导过程: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
[随机板贴]6、小结。
[板贴:课外活用]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2、享受童年,珍惜纯真(一)——《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读懂书中故事,通过语言文字感知人物形象。
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文字积累。
二、教学用具:多媒体。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趣引路,轻松入话。
导入: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校为了迎接体育节,组织大家进行越野跑,心情怎样?(高兴、刺激、一个字:爽!)播放《童年》,是啊,童年,是多么美好、快乐啊!这样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日子,在你们的小脑袋中有没有产生过什么奇妙的想象呢?(指名说)那么,你想象过这样一所学校吗,两棵小树长成的活的门,几辆电车就是自己的教室,更奇特的是想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下午还可以去公园散步呢!是啊,看着同学们瞪大的眼睛,一定非常惊讶和羡慕吧!下面就让我们到这所特别的“巴学园”里去和那个叫小豆豆的女孩子做个朋友吧!(出示书的封面)二、把握文本,畅谈感受。
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惯。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思考。
教学内容
1.选择适合学生年级的阅读材料。
2. 通过朗读,让学生熟悉文本。
3.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4. 注重学生的阅读技巧训练。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副图片或其他方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预览:带领学生预览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3. 朗读:教师朗读文章,并引导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
语音语调。
4. 理解: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
的中心思想。
5.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文章的主题句和支持
细节。
6. 阅读技巧训练:通过练,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如找关键词、推理、总结等。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8.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学到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表现来评价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程度。
2. 参考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别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思
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持续记录学生的研究进展,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材料
1. 本册课内阅读材料
2. 阅读技巧和策略相关书籍。
六年级阅读教案【篇一:六年级阅读课教案】享受童年,珍惜纯真(一)——《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读懂书中故事,通过语言文字感知人物形象。
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文字积累。
二、教学用具:多媒体。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趣引路,轻松入话。
导入: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校为了迎接体育节,组织大家进行越野跑,心情怎样?(高兴、刺激、一个字:爽!)播放《童年》,是啊,童年,是多么美好、快乐啊!这样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日子,在你们的小脑袋中有没有产生过什么奇妙的想象呢?(指名说)那么,你想象过这样一所学校吗,两棵小树长成的活的门,几辆电车就是自己的教室,更奇特的是想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下午还可以去公园散步呢!是啊,看着同学们瞪大的眼睛,一定非常惊讶和羡慕吧!下面就让我们到这所特别的“巴学园”里去和那个叫小豆豆的女孩子做个朋友吧!(出示书的封面)(二)、把握文本,畅谈感受。
1、同学们之前都自己阅读过了这本书,能说说看小豆豆在你心中是个怎么样的女孩子吗?(指名回答)2、教师补充介绍:本书是用了第一人称的方法写的一部自传,记录了一个叫做冬冬的日本小姑娘的成长经历,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能感受到大家对小豆豆的喜爱,看来这本书能带给大家一种愉快的体验,这就是我们阅读最宝贵的收获。
3、这本书是由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为什么喜欢?(屏幕出示书的回目)先和同桌小声交流一下,再汇报给大家听。
4、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每个题目就概括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我们通常称题目是题眼,意思是它直接点明了主题,因此:读懂故事可以先抓住题目入手。
(相机板书)5 、除了小豆豆,书中还有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一说。
(教师提示如:妈妈、小林校长、泰明同学、高桥同学等。
)6、是呀,因为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生动有趣的人物,所以小豆豆的故事才会这么吸引我们,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多多品味人物的言行描写。
小学数学六年级整本阅读指导课《尼尔斯
骑马旅行记》教案
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在小学数学六年级学科中使用整本阅读的《尼尔斯骑马旅行记》。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尼尔斯骑马旅行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整本阅读
- 要求学生阅读整本《尼尔斯骑马旅行记》。
指导学生使用阅读技巧,如预测、推理和概括。
第三步:理解与分析
- 分组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共同解决。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道德启示等。
第四步:数学应用
- 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探索与数学学科相关的应用。
例如,计算尼尔斯旅行的距离或时间。
第五步:思考与反思
- 引导学生回顾整本阅读过程,思考故事中的重要观点和主题,并进行个人或小组分享。
教学评估
评估学生在整本阅读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
书面作业、小组讨论和口头表达进行评估。
扩展活动
- 邀请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故事,创作一个与数学学科相关的
续篇故事。
教学资源
- 《尼尔斯骑马旅行记》整本书籍
- 图片或视频资源
- 计算器
参考资料
- 无法确认引用内容。
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和目标阅读是学生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六年级开始,阅读要求逐渐提高。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不同类型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本类型:新闻报道2. 文本难度:适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3. 阅读理解技巧:主旨理解、细节抓取、推理判断4. 词汇拓展:学习和掌握一些常见但较难的词汇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老师用引人注目的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关于新闻报道的经验和观点,激发他们对新闻阅读的兴趣。
2. 预设问题(5分钟)- 向学生展示新闻报道的标题和第一段,并提问学生对该新闻的猜测和预测。
- 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关于该新闻的问题,以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
3. 全文阅读(10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全文,重点理解主旨和基本事实。
- 老师在一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细节抓取(10分钟)- 学生继续阅读,根据问题找出文中的细节支持。
- 鼓励学生用标记或记笔记的方式找出答案。
5. 推理判断(10分钟)- 学生进行推理判断,根据文章提供的线索给出合理的解释。
- 老师引导学生提供论据和理由来支持他们的判断。
6. 词汇拓展(15分钟)- 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并以小组形式分享和讨论。
- 老师给予必要的解释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生词。
7. 理解总结(10分钟)- 学生回答一些总结性的问题,检测他们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 老师对学生回答提供反馈,并纠正任何错误的理解。
8. 课堂延伸(5分钟)- 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继续阅读,或者给出阅读任务以巩固所学的阅读技巧。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1. 资源:- 新闻报道文本(提前准备)- 视频或图片作为导入的素材- 单词卡片或电子屏幕用于词汇拓展2. 评估:- 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 学生完成课堂延伸的阅读任务,并写下自己对课程的总结和反思。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近几年,随着中小学生外部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阅读是一种文化、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智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课余时间里,我们应当适当引导学生阅读,特别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指导的课程应当有所加强。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提供一份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学生自我评估在每个人的人生中,自我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开头我们希望学生先对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以后的阅读指导课程打下基础。
二、阅读课程的目标1、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课堂中,不断告诉学生阅读的重要性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上讲“熟能生巧”,阅读也一样3、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除了话本、网络小说,还有更多的好书等待学生去阅读三、阅读材料的选择1、与学生年龄相宜,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越高,就越能读懂世界上更多的文字2、内容有一定深度、意义等素质保证四、评估与检查1、在每个阅读指导课的结束时,要帮助学生总结收获,以发表阅读心得的方式进行2、不要直接的批评学生,而应该以鼓励、引导等方式进行五、阅读爱好形成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爱上阅读,并形成阅读的好习惯。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采用以为主导、视听、拼装等方式来提高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生阅读之后,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如分享课程让大家交流,形成全班的阅读习惯。
六、结语阅读让我们不断地超越自我,给我们更多的机会,让我们与世界不断联系。
在阅读的翻涌中,我们不断成长,也不断地让自己更好。
希望通过这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能够让学生从课堂上✅,爱上阅读。
六年级下学期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科普书籍、历史故事等。
2. 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设计相应的阅读策略和问题。
三、教学方法1. 示范阅读:教师选择一篇短文,为学生朗读并讲解阅读策略。
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阅读材料中的重点问题和感受。
3. 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阅读成果和收获。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2. 第二周:示范阅读一篇短文,讲解阅读策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第三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阅读材料中的问题。
4. 第四周:小组分享阅读成果,全班交流和讨论。
5. 第五周:总结课外阅读的成果和收获,鼓励学生持续进行阅读。
五、评价方式1. 学生自主阅读的完成情况,包括阅读量和阅读质量。
2.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全班交流和分享时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引入悬念:在讲解新的阅读材料前,教师可以提前透露一些故事情节或知识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指导阅读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细致阅读、批判性阅读等,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
3. 鼓励自主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并进行定期检查。
七、教学资源1. 推荐阅读清单: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一份适合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清单,包括各类文学作品、科普书籍、历史故事等。
2. 阅读指导手册:教师编制一份阅读指导手册,包含阅读策略、问题思考、文学欣赏等内容,为学生提供阅读参考。
3. 音频、视频资源:教师可以利用音频、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背景知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阅读的完成情况,包括阅读量和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