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电台行业研究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34
调查背景:动感地带是中国移动通信为年轻时尚人群量身定制的移动通信客户品牌,不仅资费灵活,还提供多种创新的个性化服务,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移动通信生活。
动感地带广告:一直以来由周杰伦代言,2006年S.H.E、潘玮柏加盟组成“精彩5人行”,2009年热力兄弟加盟,成为的5+2组合。
2010年韩庚加盟,成为动感地带一员。
动感地带营销大事件:2003年3月,中国移动推出子品牌“动感地带”,宣布正式为年龄在15~25岁的年轻人提供一种特制的电信服务和区别性的资费套餐。
2003年4月,中国移动举行“动感地带”(M—ZONE)形象代言人新闻发布会暨媒体推广会,台湾新锐歌星周杰伦携手“动感地带”。
2003年5~8月,中国移动各地市场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户外、杂志、公关活动等开始了对新品牌的精彩演绎。
2003年9—12月,中国移动在全国举办“2003动感地带M—ZONE中国大学生街舞挑战赛”,携600万大学生掀起街舞狂潮。
2003年9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M—Zone网上活动作品在新加坡举办的著名亚洲直效行销大会(DMAsia)上,获得本届大会授予的最高荣誉——“最佳互动行销活动”金奖,同时囊括了“最佳美术指导”银奖及最佳活动奖。
2003年11月,中国移动旗下“动感地带”与麦当劳宣布结成合作联盟,此前由动感地带客户投票自主选择的本季度“动感套餐”也同时揭晓。
2003年12月,中国移动以“动感地带”品牌全力赞助由音乐电视频道(Channel[V])联袂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新闻传媒集团主办的“未来音乐国度一U and Me!第十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评选活动。
神州行:品牌定位:自由、实惠、便捷、亲切、大众化。
品牌口号:“轻松由我”。
品牌主张:“神州行,我看行”。
代言人:葛优全球通:(我能系列性广告)2006年:王石;刘翔;贾樟柯2008年与奥运接轨:邓亚萍2004年《天下无贼》植入式广告动力100(集团业务)广告为刘正导演作品G3:09年中国移动3G宣传片:四海一家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3G山寨竞争性广告《我的3G我的团》未来计划:突围3G布局4G目前,中国移动受制于TD-SCDMA技术劣势,终端数量相对较少,这反过来又限制了技术普及,因此在3G发展上不温不火。
网络个人音乐电台发展的困与路作者:范明磊来源:《传媒》 2016年第22期文/范明磊2015年被看作是资本大量涌入网络个人电台的一年,使其呈现爆发的增长态势,2016年网络个人电台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据《2016年Q1移动电台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移动电台市场总额将超过16.3亿元。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喜马拉雅、考拉、荔枝、蜻蜓和多听占据市场份额最多,共计79%,其余网络电台的市场份额均不足5%。
由此看来,数量众多的网络个人电台想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还是充满挑战的,毕竟喜马拉雅、考拉、荔枝、蜻蜓和多听等五大网络电台的实力雄厚,一时间难以超越。
综观网络个人电台不难发现,其内容的构成主要以音乐为主。
喜马拉雅等网络电台平台上以个人为主的音乐电台数量众多,网络个人音乐电台之间的竞争激烈,并呈现出内容同质化、受众固化、平台狭小、盈利单一等运营困境,以至于一大批网络个人音乐电台被淹没,甚至消失。
关于内容的发展之困与解决之路发展之困:过分注重界面设计,忽视内容多样化建设。
网络个人音乐电台具有较强的个性化和主体性色彩,因此,其电台节目与传统音乐广播相比类型较少。
当前,大部分的网络个人音乐电台的制作人,将其运营核心放在电台界面功能的设计上,因此忽视内容设计,并呈现出同质化竞争的趋势。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科技的作用下,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网络个人音乐电台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设计更为华丽的界面无可厚非,但是网络个人音乐电台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以丰富且优质的内容取胜。
如不然,就会像豆瓣电台、虾米电台、人人电台等过分注重界面设计,而实质上所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难以突出受众主体地位,在内容上也存在相类似的地方,阻碍网络个人音乐电台的长远发展。
解决之路:引入用户自生产模式,丰富电台节目内容。
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每个人对传播的理解、传播的目的都各不相同,因此,引入用户自生产的模式,能够打破个人音乐电台同质化竞争的困境。
2018-2024年中国音频市场全景调查报告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音频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和发展。
从传统的广播电台到如今丰富多彩的在线音频平台,音频内容的传播方式和用户需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报告将对 2018-2024 年中国音频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在 2018 年至 2024 年期间,中国音频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对音频内容消费习惯的养成,音频市场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音频市场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 X 亿人,而到 2024 年,预计将突破 X 亿人。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8 年中国音频市场的总收入约为 X 亿元,而到 2024 年,预计将达到 X 亿元。
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移动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广泛使用,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收听音频内容。
2、内容创新:包括有声读物、知识付费、广播剧、脱口秀等丰富多样的音频内容形式不断涌现,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3、技术进步:音频技术的不断提升,如音质优化、智能推荐等,提高了用户体验,吸引了更多用户。
二、用户画像与需求分析1、用户年龄分布音频市场的用户年龄跨度较大,但主要集中在 20-40 岁之间的年轻群体。
这部分用户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且在工作和生活中对音频内容有较大的需求,例如用于学习知识、放松娱乐等。
2、用户性别比例男女用户比例相对均衡,但在不同类型的音频内容上,性别偏好有所差异。
例如,女性用户更倾向于情感类、亲子类音频,而男性用户则对财经、科技等内容更感兴趣。
3、用户需求特点用户对音频内容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一方面,他们希望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如专业课程、行业讲座等;另一方面,也追求娱乐休闲,如音乐、相声、评书等。
此外,用户对音频内容的质量、主播的声音和表现力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
三、市场竞争格局在 2018-2024 年期间,中国音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移动音频,起源于传统广播电台,是指利用移动终端收听的音频内容。
在互联网的助推下,移动音频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音频因其不断丰富的功能和伴随性、代入感和延续性等优势,逐渐从衰落转向在用户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用户规模的持续增加,相伴而来的是移动音频平台数量的增加。
这些移动音频平台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完善,逐渐形成了移动音频平台的市场格局,但这并非定局,对于移动音频平台竞争策略进行分析,有利于探索出其有效的发展策略,有利于移动音频平台对自身策略进行调整。
国内学者吴金明提出了新经济时代的“4V”营销组合观,所谓“4V”是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共鸣(Vibration)”的营销组合理论。
[1]“4V”营销组合对于研究移动互联网产品具有重要价值,一是4V 营销组合理论延续了之前经典营销理论的精髓,是对4P、4C 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二是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传统营销情境发生改变,营销理论受到冲击,亟待发展,而4V 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是基于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适于分析移动音频平台营销战略及策略。
1.移动音频平台差异化营销策略在当前信息极度丰富,且个性化消费崛起的时代,差异化营销策略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
营销主体制造差异化主要通过产品差异化、形象差异化、市场差异化三个方面来进行。
1.1移动音频产品差异化移动音频产品差异化就是指移动音频平台提供的移动音频产品在内容质量等方面的差异。
喜马拉雅是目前国内移动音频产品中内容最多最全的平台,海量音频是其重要的标签,喜马拉雅采用PUGC 战略,致力于打造“海量音频+知识付费”的平台生态,各行业精英纷纷入驻开设付费精品内容,成为知识网红第一平台。
猫耳FM 则利用长尾占据获得市场地位,平台收纳了包括有声漫画、广播剧、电台等二次元及泛二次元的声音内容,专攻二次元人群。
目前,猫耳FM 已和腾讯动漫、网易漫画、有妖气、布卡漫画达成合作,将国内市场已成熟的头部 IP 制作成有声漫画,在猫耳FM 长期播放。
中国广播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陆地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经风云变幻:曾经有过第一强势媒体的风光无限,后在其他媒体的挤压之下几有寿终正寝之危,而近年来的发展显示,广播又呈异军突起之势。
对于国内广播业的现状与未来,我们究竟应作何思?显然,在本文作者看来,过喜或过忧都非明见。
挑战是巨大的,机遇也一样。
那么光明在何方?开放市场,走技术之路,类型广播,集团化经营,这些也许是前路所在。
文章作者从这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建设性思考。
一、电台,再次成为强势媒体自从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匹茨堡KDKA电台)开播以来,广播业的发展一直红红火火,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在80多年的历程中,电台广播先后经历了两次危机:一次是50年前大张旗鼓的电视广播的冲击,一次是20年前开始的互联网络的冲击。
这两种电子媒体不但使电台广播的时效性和音响优势大为减弱,而且具备许多电台广播匮缺的优势,如电视的声画并茂,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和非线性点播等。
与此同时,在印刷技术和商业理念的推动下,传统的报纸和杂志等平面媒体也“与时俱进”,在广告和受众两个方面同时挤压电台广播的空间。
一时间,电台风声鹤唳,四面楚歌,大有被世人遗忘和被其他媒体取代之虞。
在一些广告商、社会机构甚至学者的眼里,电台似乎成了无可争议的弱势媒体。
有的人甚至预言电台行将寿终正寝。
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表一、图一和图二):听众数据(2004)来自CIA网站资料来源:Nielsen(2003)来源:亚太地区数据(2001——2003)来自思伟市场咨询美国广告花费数据来自Zenith图一:部分国家电台广播广告的份额对比(2003年)附图图二:新加坡媒体使用人数情况(单位:千人)附图从上述图表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台广播无论是在社会和媒体都高度商业化的美国(电台数量超过1万座,年广告营业额超过180亿美元),还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的印度(媒体广告份额高达35%),抑或是在袖珍型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受众规模与电视广播几乎持平,略高于报纸),电台广播都不但不是弱势媒体,而且可以称得上是强势媒体。
( 实习报告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调研报告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 Market Research Report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调研报告【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调研报告一】自1987年中国开办移动通信业务以来,在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下,中国移动通信在网络建设与优化、业务开发和拓展、服务质量提高与改善、加快技术进步等各个方面均有了显著进步。
回顾过去,历史记载了中国移动通信12年的光辉历程;纵览今昔,中国移动通信正投身于电信改革的滚滚浪潮中;历望未来,中国移动通信正阔步向世界一流电信运营商迈进。
一、中国移动通信概况1.中国移动通信的网络规模至1999年9月底,中国移动通信交换机总容量超过6000万户,长途网和No.7信令网覆盖28个省,智能网已覆盖东中都12个省,GSM网覆盖全国31个省会城市、300多个地市、2000多个县市,24个省市实现了县以上城市覆盖,中部、东部地区覆盖范围达到乡镇,主要交通干线实现了连续覆盖,GSM900/1800双频网建设正在中部、东部一些省会城市加紧进行。
2.中国移动通信的用户规模从90年代以来,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60%。
至今年9月底,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已达到3405万户,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其中GSM用户占全球GSM用户总数的七分之一。
3.国际漫游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已与48个国家与地区的80家境外运营公司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
4.中国移动通信的业务种类除了基本的话音业务外,中国移动通信还开办了主叫号码显示、呼叫等待、语音信箱、呼叫转移、三方通话、遇忙前转、短消息、低速数据传真、IP电话接入业务、信息点播、“神州行”预付费卡智能网业务等一系列新业务。
2024年网络电台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概述网络电台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音频直播和传输的媒体形式,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受众广泛、自由度高的媒体形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音频内容的需求增长,网络电台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网络电台用户数量已超过10亿,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
其中,中国网络电台用户数量超过5亿,用户规模位居全球前列。
随着数字生活方式的普及,网络电台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三、市场竞争网络电台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由平台运营商、内容创作者和广告商组成的生态圈共同参与竞争。
1. 平台运营商网络电台平台运营商是市场的核心力量,主要包括腾讯音乐、喜马拉雅、荔枝FM 等知名平台。
这些平台通过提供优质的音频内容、个性化推荐和用户互动功能来吸引用户,并通过付费会员、广告等方式变现。
2. 内容创作者内容创作者是网络电台市场的灵魂,他们创作、制作和传播各种类型的音频内容,包括音乐、有声书、广播剧、脱口秀等。
优质的音频内容是吸引用户和提升平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 广告商广告是网络电台变现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大平台通过与广告商合作,将广告内容嵌入到节目中,实现商业变现。
同时,广告商也通过在网络电台平台投放广告来获得品牌曝光和目标用户覆盖。
四、市场发展趋势网络电台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内容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网络电台平台将会推出更加多元化的内容,涵盖音乐、电台节目、有声书等多种类型。
同时,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内容也将成为竞争的重要方向。
2. 移动端占比增加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用户越来越习惯在移动设备上收听网络电台。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发展,移动端的用户占比将继续增加,平台需要更好地适应移动端用户需求。
随着音频内容的增加和用户付费意识的加强,用户付费模式将成为网络电台变现的重要方式之一。
平台可以推出付费会员服务,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和特殊权益,吸引用户付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