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17.58 KB
- 文档页数:3
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4、情绪和情感的作用第一节,这种体验分为1、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2例题:⑴比起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许多孩子先学会离园时说“再见”,这表现了情绪情感的()A.动机作用B.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例题:⑴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C.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A.情感要受情绪的制约和调节D.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左右B.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⑵情绪的外部表现叫()情感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C.A.表征 B.表象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情绪表现一样D.C.情感 D.发生时间较早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⑶人在得意时“摇头晃脑”,紧张时“坐立不安”,悔恨时“捶胸顿足”这表现了人的()A.面部表情B.体势表情C.言语表情D.都不是例题:⑴下列特点属于情感的是()第二节情境性A. B.暂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情绪包括1 发生时间较早D. 稳定性 B.2、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_________。
A.分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 B.分离焦虑的出现,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价值。
3、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_________C.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对婴幼儿会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 D.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4________是婴儿与成人交往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历两个阶段__________的新生儿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5、第三节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__________61、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7、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
2、在_3_岁前儿童的情绪反应的动因中,_____________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动因。
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2.情绪和情感与认知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的是,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情感反应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人时间关系的体验。
3.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发生的比较早,情感发生的比较晚。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3)情绪具有外显性,情感剧有内隐性。
5.情绪情感的作用:(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2)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表情: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4)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6.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幼儿的情绪,提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理论。
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怒、怕、爱;另一派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了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
(P108)7.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的表现,而哭和恐惧则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8.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啼哭的模式:饥饿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性啼哭、恐惧和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啼哭、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9.笑是婴儿与成人沟通和交往的基本手段。
两周以内的新生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微笑。
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10.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
11.焦虑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飘忽不定的心神不定。
儿童的焦虑主要体现在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鲍尔毕分离焦虑三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脱阶段)。
精心整理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2.情绪和情感与认知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的成的作用。
6.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幼儿的情绪,提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理论。
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怒、怕、爱;另一派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了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
(P108)7.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的表现,而哭和恐惧则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8.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啼哭的模式:饥饿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性啼哭、恐惧和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原因,称为情绪动因。
1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动因,3—4岁的幼儿的情绪动因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转变。
在幼儿园中大班的儿童中,社会性需要越来越大。
14.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面部表情的能力;而是运用面部表情的能力。
15.儿童情绪情感的丰富化表现为幼儿的情绪和情感与各种心理过程都发生紧密联系,及心理体验全面生效。
16.儿童情绪情感的丰富化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
根据与认知过程的联系,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1)的目的,有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特征性调控(为了调控一种情绪,激发和调动另一个活动)。
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任然是不稳定的、易变化的。
20.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21.随着言语和表征能力的发展,2岁的儿童开始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1)建构性策略(利用建设性的建议);(2)回避策略(回避冲突,寻找新的活动);(3)破坏策略(情绪调控失败)。
22.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以及利益的冲突,人们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对学习的界说因理论流派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观点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认知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自我概念的转变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目前最广为接受的定义是“学习是学习者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行为的改变,源于在这一情境中反复的练习与实践经验。
这种改变不是自然发生的,不是因成熟或某种因素所导致的个体状态暂时的改变”第一,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第二,学习需要过程第三,幼儿的行为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第四,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但以上定义也存在不足,即幼儿学习不仅是外显的还存在内隐学习,也不必须经历练习,可以通过观察也能习得新的行为学习——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包括态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变化。
第一节幼儿学习的脑科学基础学习的生理机制,特别是脑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方面有许多发展一、脑科学研究与幼儿的学习1.脑科学研究证明了幼儿学习确实存在关键期关键期内婴幼儿比较容易学习某些知识经验或形成某些行为,错过这一时期,弥补非常困难个体发展的关键期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关脑的发展受环境和教育影响较大,丰富多彩、适宜的环境刺激时促进个体脑细胞迅速生长的重要条件2.幼儿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如具备良好的积极的教育环境,幼儿的脑具有较好的修复性脑损伤后,经过适宜的学习与反复训练,另一侧半球可以产生替代性功能3.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3个月时便能进行多种学习活动,1岁能学会辨认物体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二、幼儿的学习与大脑功能单侧化脑功能单侧优势会影响幼儿的个性和学习方式如有的善于表达,词汇丰富;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喜欢拼搭;有的条理清晰;有的思维跳跃幼儿的学习差异有其发生发展的基础•人脑分为两个半球,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意识功能•左半球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中枢;右半球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中枢•上下脑分工也不同,上脑信息加工以意识为中介的控制加工;下脑的信息加工主要是无疑是加工•但左右、上下脑的分工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补偿,只是根据任务及信息特点,作用大小不同•幼儿对不同认知加工方式的选择和偏好一定程度上受左脑或右脑幼师的生理特点决定•幼儿期表现出的学习困难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有关三、幼儿的学习障碍与脑生理机制幼儿学习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并非由于意志薄弱、学习态度差,而是与脑的生理机制有关1.多动症与学习1845年美国学者霍夫曼•多动症是儿童注意力缺乏,活动过多,冲动性强,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学心理行为问题总称;与脑功能轻微失调有关,被称为儿童多动综合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多动症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与人的心理素质如自我控制能力有关•在不同年龄阶段,多动症有不同的表现•幼儿多动症表现主要有:活动过度、注意力集中障碍、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多动症产生的原因:遗传、大脑发育迟缓或大脑损伤2.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主要表现:学习不佳、特别时阅读困难;严重的——感知觉障碍、精细运动障碍、言语发育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社会适应不良、情绪障碍•幼儿学习困难的产生与心理因素有关,也与脑的生理机制有关;即儿童难以将各种感官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感觉统合是在幼儿期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发展完善的;缺乏感觉统合的原因可能是——城市空间有限,剥夺了与空间的充分接触,限制了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生长过程中缺乏抬头、滚地、翻身、爬行等成长所需要的环境等导致儿童平衡、协调、自控能力差,从而出现多动四、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孕妇吸烟烟中含有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由胎盘传给胎儿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少,养分供应量降低;一氧化碳与血红素结合降低含氧量,使得胎儿出于缺氧状态,轻度导致胎儿发育不良,严重导致胎死腹中或产后死亡被动吸烟的的危害同自己吸烟后果同样严重2.孕妇饮酒可能导致患酒精综合征——头小、智力低下、眼距近鼻梁低、动作迟缓酒精危害与饮酒的时间和酒量有关越是妊娠早期,饮酒量越多,对胎儿损害越严重2.孕妇饮食与营养神经系统发育关键是时期是妊娠最后三个月到出生后6个月孕妇的营养直接影响胎儿大脑、神经系统及其他结构的发育产前营养不良影响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发育,胎儿脑组织脱氧核糖核酸减少,主要在前脑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和发育的营养要靠母亲的血液供给,而血液中的营养主要来自于饮食营养过剩尤其是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导致饮食性糖尿病,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或导致胎儿过大难产。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 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 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 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 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 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 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 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 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 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 在幼儿期, 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 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 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 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 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 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 华生: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 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 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2.情绪和情感与认知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的是,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情感反应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人时间关系的体验。
3.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发生的比较早,情感发生的比较晚。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3)情绪具有外显性,情感剧有内隐性。
5.情绪情感的作用:(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2)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表情: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4)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6.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幼儿的情绪,提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理论。
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怒、怕、爱;另一派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了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
(P108)7.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的表现,而哭和恐惧则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8.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啼哭的模式:饥饿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性啼哭、恐惧和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啼哭、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9.笑是婴儿与成人沟通和交往的基本手段。
两周以内的新生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微笑。
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10.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
11.焦虑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飘忽不定的心神不定。
儿童的焦虑主要体现在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鲍尔毕分离焦虑三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脱阶段)。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2.下列不属于桑代克所提的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 )。
A.效果律B.巩固律C.练习律D.准备律3.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
该学说的创立者是( )。
A.布鲁纳B.苛勒C.奥苏伯尔D.桑代克4.小老鼠通过尝试一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 )。
A.独立的发现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5.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二、多项选择题1.美国家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 )。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E.态度2.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
A.知识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技能学习E.行为规范学习3.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
A.动机原则B.程序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强化原则E.结构原则4.下列不属于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进行分类的是( )。
A.意义学习B.行为规范学习C.技能的学习D.知识的学习E.信号学习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
A.操作性行为B.条件刺激C.获得与消退D.刺激泛化与分化E.无条件刺激三、填空题1.斯金纳是__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_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__________行为和__________行为。
2.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是由俄国著名的家__________提出的。
3.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四、名词解释1.学习2.正强化3.负强化4.意义学习五、简答题1.简述人类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2.简述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的主要观点。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伴随着青年期的结束,心理发展达到高峰,进入成熟期。
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该理论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指出认得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
他认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如下:(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的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
他用四个基(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皮亚杰认为,心里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皮亚杰把认知(智慧)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4、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第一节,这种体验分为1、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2
例题:⑴比起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许多孩子先学会离园时说“再见”,这表现了情绪情感的()
A.动机作用
B.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例题:⑴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C.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A.情感要受情绪的制约和调节D.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左右
B.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⑵情绪的外部表现叫()
情感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C.A.表征 B.表象
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情绪表现一样D.C.情感 D.发生时间较早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⑶人在得意时“摇头晃脑”,紧张时“坐立不安”,悔恨时“捶胸顿足”这表现了人的()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言语表情
D.都不是
例题:⑴下列特点属于情感的是()第二节
情境性A. B.暂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情绪包括1 发生时间较早D. 稳定性 B.
2、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_________。
A.分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 B.分离焦虑的出现,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价值。
3、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_________C.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对婴幼儿会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 D.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4________是婴儿与成人交往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历两个阶段
__________的新生儿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5、第三节
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__________61、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7、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
2、在_3_岁前儿童的情绪反应的动因中,_____________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动因。
8___________相联系的恐惧。
、四个月左右开始,婴儿出现与3、________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9、____________的婴儿开始怕生。
过渡阶段。
2相联系的恐惧情绪。
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___________10、4、在___________班幼儿中,社会性需要的作用越来越大。
)例题⑴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
5、_________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D.焦虑恐惧 C. 笑 A.哭 B.
6、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
⑵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
C. B. 第三周的新生儿两三个月的婴儿
D. 四个月 A.两周内7、幼儿对表情的识别和对情绪的理解,受到_______________的制约。
⑶婴儿出现怕生现象是在()8、_____________是幼儿学会运用表情的主要途径。
C. B.4 A.1个月个月六七个月
D.2岁9、儿童理解表情的能力
_________运用表情的能力。
是指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
_______________、1110、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有哪些表现?
12。
_____________、孩子语气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称为、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历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下降。
、分离焦虑容易引起儿童14____________
例题⑴下列关于幼儿分离焦虑的表述错误的是()
18、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
相联系的例题⑴婴儿听到刺耳的声音,会引起痛苦的情绪反应,这是和
__________ 情绪情感。
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体现了与_________
⑶两三岁幼儿由于被告知蛇会咬人、黑夜有鬼等,会产生怕蛇、怕黑等情绪,这些例题⑴幼儿看到故事中的“坏人”,常常会把他抠掉,这反映了幼儿情绪的()是和________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D.外显性 C.暂时性冲动性 A.情境性B.相联系的情绪__________⑷幼儿会因为受到别人的嘲笑而不愉快,反映的是一种与体验。
)⑵幼儿常有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即破涕为笑,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⑸幽默感是一种与幼儿的情绪易
外露 B.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
___________。
11、“情感共鸣”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幼儿的情绪的冲动性D. C.幼儿的情绪不稳定
、幼儿从成人的表扬或批评中获得相应的情感,成人责备他就不高兴,表扬他
就12,这说明了幼⑶刚入园的孩子,由于不愿去幼儿园,一边抽泣,一边说“我不哭了”高兴。
这是儿童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特点。
儿情绪情感发展的13、喜欢告状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
____________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C.
B.稳定性逐渐提高A.冲动性逐渐减少___________是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情感
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之一。
、14 19、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
15___________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
____________16、幼儿情绪发展的核心是。
17、个体情绪调控的方式
例题⑴幼儿园中的两个儿童在争夺玩具时,有人会提出轮流或交换玩的建议消除情)绪对立。
这里儿童采取的调控策略是(
D.情绪掩蔽破坏策略回避型策略建构性策略A. B. C.。
_____________、幼儿园里,最常见的情绪调控策略是20例题⑴为了调控一种情绪,就需要激发和调动另一个活动,而且情绪调控不可避免策略。
____________地涉及生理的、认知的、行为的诸方面。
这是
21、____________策略的出现标志着幼儿社会化的进步。
22、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利益的冲突,人们会采取某种策略,是外部的情绪表现与内心的情绪体验并不一致,这就叫______________。
23、情绪掩蔽受两种因素驱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25、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26、父母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7、在幼儿园环境中,教师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