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鳄鱼的争斗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鳄鱼的争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读懂鳄鱼的争斗故事,并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能正确运用绘本阅读的方法,提取故事中的重要信息;2.过程与方法:–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团队合作与和谐共处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正直、勇敢、聪明及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阅读理解,提取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勇气。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鳄鱼的争斗》2.道具:–大屏幕或投影仪–绘本《鳄鱼的争斗》–课件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让学生观察绘本《鳄鱼的争斗》封面,并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谈论鳄鱼的特点,引发学生对鳄鱼的兴趣。
步骤二:阅读绘本(15分钟)1.给每个小组分发一本绘本《鳄鱼的争斗》。
2.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翻阅绘本,理解故事内容。
3.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找出故事的关键信息,如主要人物、情节发展等。
步骤三:展开讨论(10分钟)1.让学生轮流分享他们找到的关键信息,引导其他学生提出补充意见。
2.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冲突,分析不同角色的选择和结果。
3.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与教训,鼓励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
步骤四:合作绘图(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绘图。
2.学生可以用图片或关键词的形式,将场景绘制在白纸上。
3.鼓励学生在绘图中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步骤五:小组展示与总结(10分钟)1.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绘图作品,并讲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2.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3.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总结课堂内容。
五、教学拓展1.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鼓励他们在表演中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故事,鼓励他们在创作中展示团队合作和情感表达能力。
【导语】《鳄鱼的争⽃》是三年级新教材中的⼀篇课⽂,⽣动⽽具体地记叙了德国动物学家在东⾮的⼀个⽕⼭湖畔,观察到了鳄鱼罗宾和⼊侵者之间的争⽃。
后来,他⼜经过长期地观察和研究,得出了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只是点到为⽌的结论,让读过此篇⽂章的⼈都倍感惊讶。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认识10个⽣字。
2、继续学习联系上下⽂结合查字典理解词语。
积累“约定俗成”、“穷追不舍”、“兴风作浪”、“点到为⽌”等词语。
3、朗读课⽂,读懂两条鳄鱼争⽃的句⼦,理解最后⼀节的作⽤。
4、继续学习查找资料:收集有关鳄鱼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查找资料:收集有关鳄鱼的资料,交流资料内容和来源。
2、理解最后⼀节的作⽤。
教学准备: 关于鳄鱼的资料、投影⽚ 教学过程: ⼀、谈话导⼊,引出课题 1、出⽰鳄鱼的图⽚。
这是什么?(随班⽣) 2、学⽣交流对鳄鱼的印象。
(凶残、凶猛、残忍……) 3、师:的确,在我们⼤多数⼈眼中,鳄鱼是⼀种令⼈胆寒的动物。
但是,你们知道吗?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鳄鱼的争⽃”,得出了出⼈意料的结果。
4、板书课题,读。
⼆、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由读⽂,说说鳄鱼的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喉咙”、“颌”代表⾝体的两个部位,明确位置。
(2)区分形近字:嚣?器喉?候?猴 3、学⽣交流。
三、围绕问题,读懂2、3节1、默读2、3节,思考:⼊侵者怎样向罗宾挑战? 罗宾⼜是如何还击的 2、交流读句 (1)⼊侵者的挑战:⼊侵者⼀直游到它的⾯前……还张开⾎盆⼤⼝不断发出吼叫声。
(抓住:⾼⾼、拼命、不断等词语读出语⽓) (2)罗宾的还击:罗宾以⾃⼰的强⼤⾝躯掀起了……挡住了它的去路。
(抓住:“技不如⼈”“⼤得多”“穷追不舍”“挡住”……体会词语作⽤,读出语⽓) 3、两条鳄鱼之间约定俗成的规矩,第⼀回合罗宾胜利。
鳄鱼的争斗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9个生字,积累“觅食、炫耀、约定俗成、穷追不舍、兴风作浪、点到为止”等词语。
用联系上下文结合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约定俗成、穷追不舍、兴风作浪、点到为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联系上下文、比较句子、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等方法读懂有关两条鳄鱼争斗的句子,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
3、学习查找资料,收集有关“鳄鱼”的资料,交流内容。
有探寻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比较句子、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等方法读懂有关两条鳄鱼争斗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板书:鳄鱼。
学生谈谈对鳄鱼的印象和了解。
(多媒体演示相关资料)。
2、师:凶残的鳄鱼之间的争斗是如何的呢?动物学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结果。
出示课题:22、鳄鱼的争斗。
(读题)3、质疑课题 eg.鳄鱼是怎样争斗的?谁和谁争斗?说明:鳄鱼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动物,在学生已有的认识中鳄鱼往往都是凶残无比的,它们之间的争斗肯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战”。
但这篇课文却向我们展示了鳄鱼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通过“动物学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结果。
”引入课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初读课文1、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词语水域炫耀侵入规矩嚣张两截挪开上下颌喉咙3、交流:关于鳄鱼的争斗,动物学家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
指导朗读。
说明:学生通过整体感知,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抓住关键句“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让学生加深印象。
关键词是“点到为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最重要的内容第2、3小节的学习。
三、学习课文1、师:“鳄鱼间的争斗是否真的如此呢?”默读课文第2、3小节:入侵者是如何挑战?而罗宾又是如何反击的呢?划出有关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1)入侵者的挑战——“高高地跃出水面,落下后又拼命地拍溅和喷吐湖水,还张开血盆大口;不断发出吼叫声。
小学三年级语文《鳄鱼的争斗》教案模板《鳄鱼的争斗》生动而具体地记叙了德国动物学家在东非的一个火山湖畔,观察到了鳄鱼罗宾和入侵者之间的争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鳄鱼的争斗》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鳄鱼的争斗》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学习“域、炫、矩、嚣”等9个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嚣张、技不如人、炫耀”等词语的意思。
2.运用自学、同伴讨论的方法阅读全文,重点读懂鳄鱼争斗的三个回合的内容。
3.初步学习运用恰当的动词、合理的想象练习观察与写段。
4.知道鳄鱼争斗的特点,激发了解动物、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自学、同伴讨论的方法阅读全文,重点读写鳄鱼争斗的具体内容内容。
教学准备:录像片段、多媒体课件和预习设计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1.(出示鳄鱼的图片)同学们,这是——(鳄鱼),对于鳄鱼,你有哪些了解?2.是啊,鳄鱼在我们眼中是一种凶残的动物,那么鳄鱼同类间争斗时,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2课。
3.齐读课题。
4.什么是“争斗”呢?(鳄鱼为争夺地盘而互相打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鳄鱼间是怎么争斗的呢?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打上),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准备反馈。
自读提示;(1)轻声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2)不理解的地方可做上记号。
2.交流(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这几句话能读正确吗?出示:鳄鱼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两雄争斗时,谁兴风作浪的本领大,谁就是胜利者。
(正音“矩”,矩组成词语时要读轻声) 入侵者向罗宾发起了挑战,同时也向其家人炫耀着自己的实力。
(“炫耀”的这两个字的部首不同,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记一记。
)(2)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疑问吗? 随机板书:罗宾入侵者点到为止技不如人【质疑】◆什么是“约定俗成”?◆罗宾明明可以把入侵者咬死,可它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三、熟悉语言、读写表达入侵者炫耀1.我们先来看看入侵者是怎么炫耀自己实力的?请一个同学读第2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鳄鱼的争斗》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认识10个生字。
⑵继续学习联络上下文结合查字典理解词语。
积攒“约定俗成”、“穷追不舍”、“兴妖作怪”、“点到为止”等词语。
⑶朗诵课文,读懂两条鳄鱼争斗的句子,理解最后一节的作用。
⑷继续学习查找资料:搜集有关鳄鱼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⑴学习查找资料:搜集有关鳄鱼的资料,交流资料内容和来源。
⑵理解最后一节的作用。
教学准备:关于鳄鱼的资料、投影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习题⑴出示鳄鱼的图片。
这是什么?(随班生)⑵学生交流对鳄鱼的印象。
(凶残、凶猛、残忍……)⑶师:确实,在我们大多数人眼中,鳄鱼是一种令人胆寒的动物。
但是,你们知道吗?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鳄鱼的争斗”,得出了出乎意料的结果。
⑷ 板书课习题,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⑴自由读文,说说鳄鱼的争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⑵交流字词学习情况;(1)“喉咙”、“颌”代表身体的两个部位,明确位置。
(2)区分形近字:嚣?器喉?候?猴⑶学生交流。
三、围绕问习题,读懂⑵3节⑴默读⑵3节,思考:入侵者怎样向罗宾挑战?罗宾又是如何反击的⑵交流读句(1)入侵者的挑战:入侵者一直游到它的面前……还张开血盆大口不断发出吼叫声。
(抓住:高高、拼命、不断等词语读出语气)(2)罗宾的反击:罗宾以自己的强大身躯掀起了……挡住了它的去路。
(抓住:“技不如人”“大得多”“穷追不舍”“挡住”……领会词语作用,读出语气)⑶ 两条鳄鱼之间约定俗成的规矩,第一回合罗宾胜利。
四、抓住关键,理解结论⑴师:但是,鳄鱼之间的争斗并无结束。
尽管,入侵者已经投降,罗宾却进一步向它发出了警告。
用“ ” 划出有关句子。
⑵交流(1)出示:罗宾不理睬它,还是张开大嘴……并且持续了大约5分钟。
(2)罗宾用怎样的动作警告入侵鳄鱼?(3)读第一句话。
(随班生)“但是”前后各说了什么?(张嘴;并无咬)你怎样理解罗宾的“点到为止”?(看似很凶,但没有拼命)(4)读第二句话,怎样理解“仅仅”、“并且”?(警告并无进一步加大;警告时间却持续着)(5)读好两句话,领会“点到为止”⑶进一步指导朗诵。
鳄鱼的争斗是一篇讲述鳄鱼间争夺领地的故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都相当具有挑战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探究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成为我们需要着重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1.了解鳄鱼的生活习性,初步认识生态环境;2.了解鳄鱼之间的争斗形式,鼓励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冲突;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思维水平和创造力。
二、探究方法1.预读——图文预测在教学前,让学生观察文章中的插图,尝试猜测鳄鱼之间发生的争斗会是怎样的情形。
通过观察插图,学生可以初步了解鳄鱼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领地争斗的形式,并尝试预测故事的情节,为阅读提供必要的前置知识。
2.借助媒介——短影片观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播放鳄鱼的短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鳄鱼的生活习性,增强对文章主题的体验感和感情共鸣。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鳄鱼的行动方式和环境生态特征,并与文章进行对比分析,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准确度。
3.合作阅读——互相讲述在个人阅读基础上,分组让学生进行互相讲述,并针对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子、段落进行分析、解读和总结。
在互相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和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并且相互补充和纠正,挖掘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彼此启发思维和探究能力。
4.情景演绎——角色扮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文章中的场景,并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
情景演绎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下进行阅读和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实践以小学三年级的《鳄鱼的争斗》为例,讲解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探究阅读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1.预读在课前,老师让学生观察故事中的插图,向学生介绍鳄鱼的基本生活习性和领地争斗的形式,要求学生尝试预测故事的情节。
2.短影片观赏在课堂上,老师播放鳄鱼短片,让学生观看鳄鱼之间的争斗情景,并与文章进行对比分析。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鳄鱼的争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鳄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理解鳄鱼之间争斗、角逐的原因和方式。
2.通过读懂《鳄鱼的争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阅读:“鳄鱼的争斗”2.阅读理解:课文后的“测一测”和“练一练”部分三、教学重点1.掌握鳄鱼之间为何会互相攻击、斗争的原因。
2.细致理解课文,尤其是课文里表现鳄鱼之间争斗的部分。
四、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理解鳄鱼之间争斗的原因。
2.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和演示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2.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文,并讨论和交流对课文的看法。
3.阅读辅导:逐句解读,分析词语和句子结构。
4.课文练习: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准备1.教师了解鳄鱼的基本知识和鳄鱼的习性等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与鳄鱼同义的词语,以及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
3.为学生准备练习和测试的材料。
第二步、导入教师与学生简单讨论鳄鱼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了解鳄鱼的基本知识。
引出课文《鳄鱼的争斗》。
第三步、课文阅读1.教师进行整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跟读,并查看生词与词义。
2.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句子和表述。
3.学生自由阅读该篇文章。
第四步、阅读理解1.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完成与其相对应的阅读理解。
2.课文后“练一练”部分,可以在课上和课后完成。
第五步、课后交流1.学生将阅读理解答案进行对比,并查看所犯的错误。
2.教师与学生集中阅读和回顾整篇课文,并仔细分析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语句和积极和消极表达。
3.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对于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看法。
七、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上完成的读书笔记:让学生将所理解的内容进行记录和总结,形成学习笔记。
2.学生在课上和课后进行的课文测试与作业:检验学生在阅读上的理解能力,以及课文中重点语句和词汇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阅读、讨论和测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鳄鱼之间争斗和攻击的原因、分析鳄鱼的行为和特点等。
鳄鱼的争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鳄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通过观察鳄鱼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3)通过鳄鱼争斗的情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鳄鱼的特点;(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鳄鱼争斗的场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敢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鳄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1)让学生观察鳄鱼的图片,了解鳄鱼的外观特征;(2)引导学生了解鳄鱼的饮食、生活环境、繁殖等特点。
2. 鳄鱼争斗的原因和过程(1)让学生分析鳄鱼争斗的原因;(2)引导学生了解鳄鱼争斗的过程,讨论争斗中的技巧和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鳄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掌握鳄鱼争斗的原因和过程。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鳄鱼争斗中的技巧和策略;(2)如何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敢拼搏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鳄鱼的图片,了解其特点;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鳄鱼争斗的原因和过程;3. 小组合作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鳄鱼争斗的场景。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鳄鱼的图片、视频等;2.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3.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鳄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鳄鱼;(2)提问:“你们对鳄鱼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课堂探究:(1)让学生观察鳄鱼的图片,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特点;(2)引导学生讨论鳄鱼争斗的原因和过程。
3. 小组合作:(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鳄鱼争斗的场景;(2)各小组展示设计成果,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鳄鱼的特点和争斗过程;(2)布置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鳄鱼的生态习性。
《鳄鱼的争斗》教学反思
《鳄鱼的争斗》是三年级新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生动而具体地记叙了德国动物学家在东非的一个火山湖畔,观察到了鳄鱼罗宾和入侵者之间的争斗。
后来,他又经过长期地观察和研究,得出了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的结论。
因此整堂课是紧紧围绕“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
”这句话展开的。
一、注重词语的理解。
这篇课文用词准确生动,在教学中我以抓住重点词语作为学习阅读的主要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兴风作浪”;运用查字典的办法,抓关键字理解“俗”,理解“约定俗成”;通过自述合并法理解“技不如人”。
文中还有许多描写鳄鱼兴风作浪的动词,我则通过让学生在运用中理解积累。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我在培养学生质疑,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通过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特别是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句子进行教学,文中有几句句子准确地表达了“点到为止”的含义,我先引导学生发现句中的矛盾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利用文本,读写结合。
本文中的语言规范、精彩,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更能发展学生的语言。
本文中一系列的动词和句子写出了鳄鱼争斗时的激烈。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鳄鱼争斗时场面,给每个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体会出文本语言的准确、生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抓关键字、词的读,指名反复练读罗宾警告入侵者的语句;教师渲染气氛的引读,学生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有感情读……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凶残的鳄鱼在同类的争斗中只是点到为止的特点。
更促使学生在深情诵读中用心灵和文本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了文本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同类之间和谐共生才是美好的。
并且要求学生用上“跃、拍贱、喷吐、血盆大口、吼叫”把罗宾兴风作浪的样子说具体,为学生创设了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学生把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