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28
96724 中等教育论文高中生物反思性实验教学探析反思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过程及其所涉及的有关因素进行持续不断的思考、探究和改进,力求完善学习,最终达到学习目的。
通过对高中生物实验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重视实验现象和结论,忽视实验过程的分析和反思,生物实验目的难以达到,对学生学习生物也会形成不利影响。
而实验作为生物科学的灵魂,开展生物教学活动,必须注重生物实验活动的开展,且生物实验活动不应该停留在“纸笔化实验阶段”,应该倡导真正的实验,关注生物实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实验器材选择的科学性以及实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充分发挥反思评价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过程反思解决细节问题,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生物知识,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障。
一、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实验是生物学科的命脉,缺少生物实验的生物科学是不完整的。
纵观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历程可以看出,高中生物实验开展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表示:“教学时间不多,教学内容比较多,生物实验太耽误时间了。
”教师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生物实验实践活动开展,使得高中生物缺少灵魂,为学生学习生物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重视生物实验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开展生物实验反思评价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加深学生对重点生物知识的理解,逐步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水平。
现以“细胞中的大分子”为例,这一章涉及到一个实验――检查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依据实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双面刀、试管、试管架、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破片、吸水纸以及显微镜。
其中,还原糖的实验步骤为:在试管中注入组织样液2ml,再向试管中加入2ml斐林试剂,将试管利用水浴加热,煮沸2分钟,观察整个实验的过程会发现组织样液无色,加入斐林试剂之后样液变成蓝色,而加热之后,样液由蓝色变成红色。
所以,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是: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有效运用“反思性教学”【摘要】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是完善课堂教学行为和发展教师素质的基础。
本文介绍了反思性教学的概念,以实例剖析了中学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教学反思一、“反思性教学”的概念“反思性教学”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杜威对反思活动的论述。
杜威曾将“反思”概括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认为反思起源于个体在活动情境过程中所产生的怀疑或困惑,是引发有目的的探究行为和解决情境问题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反思性教学特指教师信赖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审慎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的批判性分析过程,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自我解剖的过程。
反思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
教师通过反思,不断地研究、改进、优化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二、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有效运用“反思教学”的手段1、课堂教学前的反思: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比如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
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相当一部分学生或是超越这个水平觉得过于容易,或是落后于这个水平而接受不了。
例如,“免疫”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2节课就可以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需要4课时甚至5课时。
教学反思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高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本文将就教学反思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和思考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价和反思,教师可以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从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
教学反思是一种反思和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实现个人教育目标。
最后,教学反思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
教师通过反思教学活动,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教学反思的实践方法和步骤教学反思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和总结过程,需要教师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首先,教师在教学结束后需要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其次,教师需要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对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思考和策划。
然后,教师需要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实施。
在制定改进措施时,教师应该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并在下一次教学活动中进行实施和验证。
最后,教师应该对教学改进的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教师可以再次进行自我评价,对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实现教学效果的持续提高。
三、教学反思的案例分析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例,通过教学反思的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反思的实际运用。
在一堂生物实验课中,教师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原理,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低,实验效果不佳。
例谈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一、反思性教学的概念反思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通过这个过程进行认知更新、认识转变和价值观念扩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反思性教学强调学生在认识问题时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答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1. 创设情景引发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讲解生态系统的时候,可以通过为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生态环境,或是通过影像资料来展示生态环境的变化。
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在讲述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为什么生物会发生进化?进化是如何进行的?”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寻找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共同讨论问题,互相交流思路,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得以成长。
4. 进行案例分析和辩论在课堂上,可以引入一些有争议性的案例或问题,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辩论。
可以引入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让学生就此展开探讨和辩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
“反思性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生物这门学科,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系统化才容易理解记忆,因此需要反思性教学,使这些知识系统化、教学经验理论化。
一、课堂教学的反思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在教师教学活动的5个系统(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是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的。
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调控具体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
而这一过程具体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
所以我们认为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维”。
教师监控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中。
(一)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反思。
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
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教学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哪些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
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却是好氧”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能注意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等能力。
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线划细、均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我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教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
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我先轻松地说:“落花非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瓣飘落枝头,落在地面上。
例谈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高中生物是学生在学习生物学方面的一个关键阶段。
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探讨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意义及其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反思性教学的意义1.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而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而通过反思性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还可以借助反思来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反思性教学,学生将更多地承担学习的主体责任,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学生在参与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促进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反思性教学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使他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和应用者。
通过反思讨论,学生能够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具体应用1. 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形式来探索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构建知识体系。
2. 课堂讨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或案例,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导到真实的生物领域中,让学生从案例中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生物学的知识。
在案例分析中,学生可以通过反思和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有机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反思性教学的活动。
例谈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摘要】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反思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强调了反思性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在首先概述了反思性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然后介绍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和实施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高中生物课程中反思性教学的意义与实践方法,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效果评估、实施建议、重要性、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生物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点。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往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被passively 的角色,缺乏思维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动力。
随着反思性教学理念的兴起,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仅仅注重知识传授和记忆,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开展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有关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大多针对于现有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找到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需求的教学方案。
研究发现,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启发学生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等反思性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探索如何更好地实施反思性教学,对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意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反思性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反思性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来深入理解生物知识,提高生物学习的效果。
反思性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谈谈教学反思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21世纪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每个教师来讲是面临着新的开始。
如何按新课程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快速提升自己、引领自己?我想: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那么针对自己的生物学科要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反思的后续又该怎样?本文将结合自身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反思策略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笔者有意识地对生物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回顾以及学生评价这四个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尝试,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分述如下。
1.教学理念反思。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当我们进行教育或教学反思的时候,不仅要对我们采取了哪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教育或教学行为的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
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而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为了分数,即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
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观念不断更新与发展。
2.课堂教学过程反思。
反思课堂设计模式成为教学行为记录反思策略的主要线索。
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对象分析:学生预备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教材分析: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3)教学顺序:包括环节、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
(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3.课后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笔者常常从课堂的亮点和败笔两个角度去加以反思。
例谈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1. 引言1.1 引言反思性教学是一种通过帮助学生反思和思考来促进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反思性教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并通过实践效果和案例分析来展示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运用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能够反思、批判、创新。
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联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2. 正文2.1 什么是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要求他们主动思考、质疑、总结和应用所学内容。
反思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通过启发性问题、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在反思性教学中,学生也扮演着更为主动的角色,他们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独立完成任务、分享观点和成果,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反思性教学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其终身发展。
2.2 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反思性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通过反思性教学, 学生不再只是passively 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 而是能够通过自我思考、质疑来探究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学术论文题目: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现状调查研究学校:新疆和静高级中学专业:生物教学教师姓名:李众旺指导教师:龚大洁(教授)目录目录 (2)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2.文献综述 (4)2.1 反思性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2.2 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8)3.研究方法 (12)3.1文献法 (12)3.2问卷调查法 (13)3.3个案研究法 (13)4.调查结果及数据统计 (13)4.1对教师的调查与数据分析 (13)4.2对学生的调查与数据分析 (17)5.对策与建议 (19)5.1进行生物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19)5.2基于问题菜单的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21)参考文献 (24)致谢 (24)附录 (25)中文摘要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标准,同时对教师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在新课改背景下就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了探讨。
新课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因此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基础教育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
为了了解高中生物课堂反思性教学开展的情况,笔者对白银市3所中学的部分生物教师即学生进行了调查,并且从反思性教学的研究现状,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课的理论基础,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思考,进行生物教学反思的必要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促进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AbstractA new round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curriculum standards, new curriculum reform on teaching new demands, new materials on the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ers to reflect on how the issue of teaching are discussed.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a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ers to carry out their duties, must not "教书匠" type to "teaching" to a continual process of reflection in teaching, continuous learning, he said. How to improve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es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topic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to reflect on the situation carried out, the author of five secondary schools in Baiyin some biology teacher that conducted a survey of students, and reflective teaching from research, reflective teaching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es i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high school Reflective teaching of biological theory of thinking, to reflect on the teaching of biological aspects of the need for an analysis of four studies, the promotion of reflective teaching high school biology research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Key Word:high school;teaching of biological;reflective teaching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中认为“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2010年秋季,我省将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对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新课程非常强调反思性教学,认为反思性教学不仅使教师能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反思性教学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有关的调查反映出: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了“反思性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但是多数教师仍然缺乏对自身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自觉的、系统的反思意识和行为。
“教后反思”多流于形式,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不断“重复着过去的故事”,致使课堂效率低下,课程目标无法达成,教师专业化进程受阻。
所以我们在高中新课程实验伊始,力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帮助教师提高的教学反思意识,养成对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习惯,自觉检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可以说,本课题所关注的反思性教学对教师自身教学的改进作用,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具很有现实意义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因此,本课题重点关注反思性教学对教师自身教学的改进作用,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侧重于应用研究。
2.文献综述2.1反思性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1.1国外研究现状在“反思性教学”概念正式产生之前,这一术语所指的涉及此类性质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在教育实践中己经存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较早研究反思的有洛克((J. Loke)、斯宾诺莎(B. Spinoza)等人。
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J. Loke)在其著作《人类理解论》中认为除了从感知获得的外部经验外,还存在着知识的另一个来源,就是通过心灵本身的活动而获得内部经验。
他把这种由于心灵活动而反省出来的内部经验,叫做“内省”。
他认为反思是指对自己身心状态的知觉或者指对心灵运作(思维活动)的注意,是以思维活动为思维的对象,是对思维的思维。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B. Spinoza)把自己的认识论方法称做“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
观念本身是认识的结果,是理性认识的对象,对于作为认识结果的观念的再认识和对于这种认识之所得观念的再认识,这种理智向着知识的推进,即是“反思”。
由此可以看出,斯宾诺莎的反思是以思维活动的结果为思维对象的,而洛克的反思是以思维活动的过程为反思的对象。
国外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期间最有影响的人物莫过于杜威。
早在1933年,杜威在其出版的著作《我们如何思维》中把反思界定为“对任何信念或假定形式的知识,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向得出的进一步结论,进行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和细致填密的思考”,并将反思与那种毫无系统,缺乏证据,建基于错误信念和假定之上,或盲目顺从于传统和权威的思维习惯做了比照。
杜威认为序列(次序)与后果(结果)这两个术语是反思型思维的核心。
思想只有在逻辑上是有序的并且包含对决策后果的考虑才能称得上是反思性的。
反思既回顾假定与信念以确定它们是建立在逻辑和(或)证据上,也展望某一特定行动进程的意义或后果。
它拒绝以表面价值接受任何事物,探讨“感觉的证据”和事物存在的方式。
反思者对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任何思想观念都持批判的态度。
他们权衡各种对立的主张以寻求证据,以有助于他们解决疑问与困惑。
基于这样的认识,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反思五步说。
这五步是:(1)感觉到的困难;(2)困难的所在与界定;(3)对不同解决办法的设想;(4)运用推理对设想的意义所作的发挥;(5)进一步的观察和试验。
它引导到肯定或否定,即得出可信还是不可信的结论。
那么,为什么教师教学也需要反思呢?用杜威的话来说,原因就是“它把我们从单纯的冲动和日常活动中解放出来。
使我们能够以预见指导我们的活动,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或我们意识到的目的来进行计划,能够以深思熟虑和带着目的的方式开展行动,当我们行动时能够知道我们在做些什么。
它把那种单纯的食欲性、盲目性和冲动性行为转变为理智行为”。
在杜威看来,教育的一个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获得反思习惯,以便他们能够从事理智行动;教育就“存在于形成清醒敏锐的、谨慎细致的和周到缜密的思维习惯之中”。
那么,对教师来说要提供能够培养反思型思维习惯的教育,其本身就必须是反思型探究者,而教师教育计划就应该帮助他们培养并意识到这些思维习惯。
尽管杜威30年代就提出了反思性教学的基本思想,但是杜威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反思性教学不可能全面展开,因为一方面当时的理论还不足以揭示反思性教学的机制,另一方面是反思性的文化高潮尚未到来,人们对于自己的教学行为缺乏反思的意识。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改革过程中,为顺应“职业化”的要求,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蓬勃兴起,并由此逐渐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强劲思潮。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萧恩(Donald Schon)在研究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他的“反思性实践”的观点,萧恩在1983年发表《反思性实践者》一文,首次明确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的概念。
在1987年出版的《指导反思性教师》一书中,萧恩认为反思性实践者既对行动反思,又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也就是说,一方面反思可能发生在行动前和行动后,这就是“对行动的反思”。
另一方面,反思也可能发生在行动过程中,即“在行动中反思”。
萧恩认为有些行动、理解和判断,我们并没有在行动前后或行动过程中考虑过;我们甚至常常没有意识到我们己经学会了这些知识,我们只是发现我们自己在做这些事情,但又不能清楚地表达这些行动中的知识。
考虑反思性教学的概念的方法之一,就是考虑如何更好地意识到那些我们通常不能表达的缄默知识,并加以激活、评判、验证和发展,使之升华的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