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厂铁矿东部排岩系统设计的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金属矿床露天开采中的排岩工程思考金属矿床露天开采中,排岩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排岩工程的目的是将矿床上、下部的岩石松动或破碎,从而便于采矿或运输。
同时,排岩工程也会对矿山环境和周边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工程实践和环境保护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工程实践1.排岩方法的选择排岩方法主要有钻爆、冲击爆破、压裂炮、水压靶子等。
在选择排岩方法时,需要考虑到矿体的特点、岩层的结构和强度、排岩作业的安全等因素。
钻爆法适用于矿床软硬适中的矿体,冲击爆破法适用于矿体坚硬、压裂炮适用于矿体变形较大的情况,水压靶子适用于对岩体破碎要求高的场合。
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结合矿体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2.排岩工具的研发和应用排岩工程中使用的工具有炮钳、炮钻机、靶子等,这些工具的效率和安全性对排岩工程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需要不断加强研发和应用,不断优化设计和改进技术,提高工具的质量和效率,保证排岩工程的顺利进行。
3.工作组织与管理排岩作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进行良好的工作组织和管理。
在排岩工程中,需要对现场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制定合理的排岩方案和施工步骤,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保证现场作业的安全和质量。
二、环境保护在金属矿床露天开采中进行排岩工程,除了保证工程质量和作业安全外,还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
1.粉尘和噪声污染的控制排岩作业会产生大量粉尘和噪声,对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喷水降尘、降噪、设置防护网等,减少粉尘和噪声的扩散,避免对环境和周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2.矿石运输的安全和环保排岩工程后,需要将矿石运输出去,这也是一个环保和安全的问题。
需要采取科学的矿石运输方案,包括选用环保型运输工具、避免产生灰尘、规范运输车辆等,保证运输的安全和环保。
3.挖掘痕迹的修复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后,会留下许多挖掘痕迹。
为保护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挖掘痕迹进行修复和治理,包括整地、绿化、堆土围墙、修筑道路等,以恢复周边矿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
选矿厂给排水设计中的几个问题选矿厂给排水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很多,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问题:1. 地下水问题:选矿厂的给排水设计需要考虑地下水的存在和流动情况。
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对给排水设计有重要的影响,需要通过地下水观测井和水质监测点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确保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能够满足地下水的要求。
2. 引水问题:选矿厂的给排水设计中可能会涉及到引水的问题,特别是当选矿厂的水源来自河流、湖泊或地下水时。
在引水设计中需要考虑水源的位置、水质、水量和水体的变化情况,以保证选矿厂有足够的水量和水质供应。
3. 处理工艺选择问题:给排水处理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的处理工艺。
对于不同的废水类型和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需要根据不同的废水性质和排放要求进行选择,确保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4. 排水排放问题:选矿厂的排水设计需要考虑排水的安全排放问题。
选矿厂废水的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和标准,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
需要选择合适的排放方式和设备,保证废水排放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5. 废水回用问题:在选矿厂给排水设计中还可以考虑废水的回用。
通过合适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将废水处理成符合要求的水质,用于选矿厂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6. 设备选择问题:选矿厂的给排水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和管道。
需要考虑设备的处理能力、出口水质、能耗和维护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和管道。
7. 应急处理问题:在选矿厂的给排水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应急处理的问题。
当发生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时,需要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以减少事故对环境和生产的影响。
选矿厂给排水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较多,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和因素,确保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能够满足生产和环保的要求。
矿山工程中的给排水设计分析矿山工程中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关乎着生产和节水的双向平衡问题,合理的系统设计可以达到生产和节水的双赢。
因此在设计中应从不同的环节对系统进行优化,以此求得供水和耗水的平衡。
标签平衡水量;废水处理;中间环节;水泵调速1 矿山工程中给排水设计的水量平衡思路在铁矿矿山工程中,对水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在选矿的过程中更离不开对水的利用和处理。
将采场运输来的矿石进行处理并完成逐级的筛选,最后形成纯度较高的铁矿石是矿山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目前大部分的矿山都是采用湿法处理矿石,即利用水为介质对矿石进行提取,耗水量较大,因此整个矿山工程中选矿占有的耗水比例将近八成。
而水资源的匮乏使得矿山给排水系统不得不面临优化设计的难题。
因此需要一个统筹全局的设计思路来实现对设计的指导,以此获得较好的节水和用水效果。
水量的平衡就是一个对铁矿选矿给排水系统设计影响较大的思路。
选矿主要的工艺有磁选、重力选、悬浮选等。
这些方式都需要水循环系统作为支持,来完成对矿石的处理。
无论采取何种处理方式和技术都是涉及到水循环的问题。
因此在设计中应当体现出来的思路就是对循环水的有效利用和排放水的达标处理。
当前大部分的矿山已经可以达到对排放水的指标控制,而且利用排放水的回收在利用来完成生产用水的自循环。
这就到达了某种程度上的用水的平衡。
然而在实际的生产中某些环节的水处理工艺必须引入新的水源注入,才能达到处理要求,因此要实现绝对的水量平衡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个设计的思路是不进行摒弃的,而是应当尽量向自循环的方向进行发展。
即尽量利用循环水,在中间环节增加相应的净化工艺和措施,尽量保证回水满足工艺需求,从而降低排放量增加回收利用水量,力求平衡。
2 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要到达平衡的目标就需要一套良好的废水处理设备和工艺。
铁矿生产的废水中主要是悬浮物污染为主,通常情况下都可以采用重力原理对其进行沉淀进行处理,以此达到排放或者回收标准。
选矿厂给排水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选矿厂给排水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包括:水质问题、废水处理问题、排水系统
设计问题以及环保合规问题。
1. 水质问题:选矿厂的废水通常含有各种污染物和悬浮物,如重金属、砷、氟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需要进行适当的水质监测和处理,确保废水
排放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
2. 废水处理问题:选矿厂产生的废水通常需要进行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废水处
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需要根据废水的成分和特性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
确保废水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3. 排水系统设计问题:选矿厂的排水系统设计需要考虑排水管道的铺设、排放点的
选择以及排水泵站的设置等问题。
排水管道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防腐蚀能力,以避免
管道泄漏和损坏。
排放点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排水
泵站的设置应考虑到水量和扬程等因素,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4. 环保合规问题:选矿厂的给排水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并遵守有关环境保护要求,确保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不会对环境
造成负面影响。
在选矿厂给排水设计中,以上问题需要通过对选矿工艺和废水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和废水处理工艺,以便达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基于金属矿床露天开采中的排岩工程思考随着现代矿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矿床的开采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露天开采中,排岩工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涉及到矿床的完整性、开工率和安全性等多方面问题。
在金属矿床露天开采中,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排岩工作,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一、排岩的意义排岩是指在露天开采过程中,将覆盖在矿体上的岩层进行清除,以便直接获取矿体。
在矿床露天开采中,排岩工作对于保证矿体的开采和利用至关重要。
如果岩层未能清除,将严重影响矿床的采矿率和矿体的利用率。
而且,未排岩的矿区内,表土过厚,道路不便通,采矿进程受到很大限制;矿体无法展现,无法合理开采和利用,将导致矿床的大量浪费。
二、排岩的方法1、爆破法爆破法是最常用的排岩方法,它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岩石,简单易行,并显著提高了矿床的开采率。
但是,由于金属矿石的开采需要进行连续爆破,会消耗大量的炸药和爆破技术力量,一定成本和安全风险。
2、机械切割法机械切割法使用铣刨机、大功率锤子、钻机等机械设备,对岩石进行直接切割或拉断。
此方法适用于山顶切割和堆尾切割。
与爆破法相比,机械切割法不会产生噪音和空气污染,但需要经常更换锯链,锤头等易损件。
3、水炮法水炮法使用高压水射向岩体,将岩体松动剥落。
水炮法减少出绿色反应和灰尘,降低了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安全的风险。
4、气体切割法气体切割设备使用氧气作为燃料,瞬间加热岩石使其迅速膨胀剥离。
所以,气体切割适用于深部矿床的开采。
三、排岩的技术管理1、技术流程要实现合理有效的矿床排岩,需要制定合适的技术流程。
一般来说,技术流程通常包括测量、强度测试、产品选择、爆破参数设计、装药、炸药点的安排和爆破统计等环节。
这些步骤必须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以确保岩体的稳定和安全。
2、设备选择要实现高效的矿床排岩,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具。
例如,爆破需要选择合适的炸药和装药设备,机械切割需要选择适用于不同岩石的刀具,水炮法需要选择高压水泵和处理设备等。
努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现代化数字化水厂铁矿一、水厂铁矿简介水厂铁矿地处燕山脚下、滦河之滨,位于素有“铁迁安”之称的河北省唐山地区迁安市境内,是首钢集团重要的原料基地。
建矿于1969年,到2004年末,采场境界内矿石量结存约2.5亿吨,岩石量约6.5亿吨,矿岩总量9亿吨。
现开采能力为采剥总量5600万吨、铁矿石1000万吨。
矿山西至北京200km,西南至唐山市80km,东南至迁安市20km。
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2'—118︒36',北纬40︒06'—40︒09'。
矿区交通方便,公路可经迁西、遵化、蓟县、三河直达北京、天津,并和京沈干线相连。
铁路专用线自水厂精矿站起贯穿迁安矿区与京山线在卑家店车站接轨(卑水线),与通坨线在沙河驿车站接轨。
近年来,水厂铁矿致力于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数字矿山,以“工艺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职工队伍一流、环境一流”五个一流为标准,着力推进“采矿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建设、管理创新、科技进步、创建学习型企业及绿色矿山”等工程,生产、经营长周期稳定顺行,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加快采矿技改工程建设,提高矿山竞争力。
水厂铁矿“十五”规划是指导我们“十五”期间的生产经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十五”期间,我矿的总目标就是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数字矿山,实现“工艺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职工队伍一流及环境一流”。
(1)按设计实施了采矿技改工程。
一是西部岩石破碎胶带排岩系统排岩机于2004年11月份投入系统作业,标志着西部岩石破碎胶带排岩系统全面达到设计水平,为2004年打出排岩量1966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奠定了基础;二是矿石破碎胶带运输系统于2003年2月份投入运行,缩短了矿车运距;三是东部岩石破碎胶带排岩系统于2006年3月份投入;四是设备大型化进程加速。
2004年7月份投入4台130t电动轮,恢复整备1台16.8立电铲,后期130t电动轮将逐步投入。
水厂铁矿简介1、设计及开采现状:水厂铁矿于1969年建成投产, 采矿方式为露天开采,目前采场执行设计为1999年秦皇岛设计研究院和北京首钢设计院完成的《首钢矿业公司水厂铁矿扩建工程采矿修改设计》,设计年采剥总量4800万吨,年采出矿石1100万吨,采场设计南北长3600米,东西宽1800米,台阶高度以12米和15米为主,设计最高开采水平为+310米,最低水平为-350米,目前开采最低水平为-170米。
矿石平均地质品位为26%左右,矿床属于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
铁矿石自然类型为磁铁石英岩、辉石磁铁石英岩、磁铁辉石岩、赤铁石英岩。
矿石以磁铁矿为主,其次为假像赤铁矿;脉石以石英、透辉石为主,其次为角闪石、紫苏辉石、黑云母、石榴子石。
2、工艺流程及设备:作为露天开采矿山,生产工序流程为穿孔爆破、采装作业、运输作业、排土作业。
水厂铁矿公路流程图如下所示:(1)穿孔爆破穿孔工作:水厂铁矿的穿孔工作由钻机完成。
其一是正常的生产炮孔,由衡阳生产45—R钻机一台(孔径250mm)YZ—55钻机5台(孔径310mm)进行垂直炮孔的穿孔工作,12米段高的台阶穿孔深度为14—14.5米,15米段高的台阶穿孔深度为18-19米;其二是临近边坡的预裂炮孔,由边坡钻机(孔径115mm)进行倾斜炮孔穿孔工作,炮孔角度65—70°。
爆破工作:爆破工作程序是,爆破技术员先在计算机上应用计算机模拟爆破程序做出爆破设计,下达穿孔任务书。
由测量人员根据计算机模拟爆破设计将炮孔位置施放到现场,爆破技术员将穿孔任务书下达给钻机,钻机司机根据穿孔任务书进行穿孔作业。
钻机的穿孔工作按照爆破技术员的设计要求完成后,测量人员对现场的炮孔相关参数进行验收,形成炮孔平面、剖面图,爆破技术员根据测量验收的图纸进行爆破工作。
(2)电铲采装采装工作由电铲(水厂铁矿的生产电铲有太重生产WK—10电铲,动用9台、美国生产P&H2300XP电铲,动用1台)来完成。
首钢矿业公司水厂铁矿1.矿山概况水厂铁矿地处燕山脚下、滦河之滨,位于素有“铁迁安”之称的河北省唐山地区迁安市境内,是首钢集团重要的原料基地.矿山西至北京200km,西南至唐山市80km,东南至迁安市20km。
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2′—118°36′,北纬40°06′—40°09′。
矿区交通方便,公路可经迁西、遵化、蓟县、三河直达北京、天津,并和京沈干线相连。
铁路专用线自水厂精矿站起贯穿迁安矿区与京山线在卑家店车站接轨(卑水线),与通坨线在沙河驿车站接轨。
首钢水厂铁矿建于1968年,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境内,1969年正式投产,是首钢总公司的重要原料基地之一,拥有采矿配套设备143台套,西部胶带排岩系统1套。
设计年采掘矿石能力1100万吨,矿岩采剥总量4800万吨,是亚洲特大型露天铁矿山之一。
到2004年末,采场境界内矿石量结存约2.5亿吨,岩石量约6.5亿吨,矿岩总量9亿吨。
现开采能力为采剥总量5600万吨、铁矿石1000万吨。
近年来,本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非矿产业突飞猛进。
道砟产品质优价廉,被大秦、京秦铁路广泛采用;与丹东精英润滑油合作开发的油脂类产品,赢得了良好的信誉。
到2003年底,首钢水厂铁矿将逐步建成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矿山,为振兴国有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1.1 水厂铁矿露天采场鸟瞰图2.矿山地质与储量水厂铁矿作为入选国家重点露天矿的矿山,其矿石储量可见一斑,到2004年末,采场境界内矿石量结存约2.5亿吨,岩石量约6.5亿吨,矿岩总量9亿吨。
现开采能力为采剥总量5600万吨、铁矿石1000万吨。
水厂铁矿总面积为7平方公里,主要出露地层为下太古界迁西群,三屯营组二段,其次为上元古界和新生界地层。
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和复杂。
水厂铁矿床由三个大矿体和几十个小矿体组成,呈NE40-50度方向展布,全长4公里,宽1.8公里;矿体均赋存于南北山向斜中。
关于水厂铁矿半连续运输系统设计的意见
沈阳煤炭设计研究院于6月14日来北京首钢设计院就首钢矿业公司水厂铁矿东部排岩系统和矿石运输系统胶带机的设计事宜提出了:河东胶带排岩系统取消8#胶带机;增大矿、岩系统折返胶带机夹角和延长可移式破碎站移动周期的问题,我院意见如下。
一、8#胶带机设置问题
水厂采矿扩建初步设计对破碎—胶带运输方案的优化论证结果表明,露天采矿场深部的-200米以下还有150米的开采深度,为了减少矿岩的运输费用,矿石和岩石半连续运输系统的可移式破碎站分别坐落在采场北端部-200米和-215米的部位。
可移式破碎站重达1300余吨,要求的地耐力较高,该设备需要坐落在基岩上浇注的混凝土基座上;同时由于破碎机底座标高与自卸矿车的卸车翻卸工作平台相差15米的高度,需要有坚硬的岩体边破支撑这个作业平台。
因此,为了保证破碎机站和大型载重汽车安全正常的作业,破碎机周边的岩崖和汽车向破碎站翻卸工作的平台都必须是稳固的岩体,否则将要修筑坚固的挡墙投入大量的土建工程,使得投资增大。
基于以上情况,由于岩石胶带系统是布置在采场的东部边帮,胶带系统延伸到-215米标高是在9#勘探线的位置,距临近公路系统-200米标高的北端部位置360米,而北端部采场-200米台阶又有着长140米、宽80米的空旷场地可作为汽车的卸料工作平台使用。
因此,设计中在-215米转运站和破碎站之间设置了8#胶带机。
倘若将破碎站布置在采场的东帮并取消8#胶带机,将会是什么情况呢?破碎站如布置在现境界内将使深部开采范围缩小造成大量的丢矿。
因此,只能将破碎站
坐落在9# 勘探线东部边帮位置,该部位没有破碎站的空间和汽车作业的场地,必须将东部边帮的局部区域向外扩出,这样将增加扩帮量847.6万吨。
二、深部胶带系统胶带机交角问题
扩建初步设计矿、岩胶带系统在采场内的布置设计,主要是考虑矿、岩二套系统不能有交叉、胶带机性能限制、转运站设置技术要求、各转运站要设有与道路相通的检修道和采矿场形态的空间关系等因素确定的。
力求充分的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利用采矿场的边坡形状,尽可能的减少边帮的扩帮量,同时也不能造成压矿问题。
1、东部破碎胶带排岩系统
东部排岩系统由8条固定式胶带机和1条移置式胶带机组成,先期只在34米以上建成1—4号胶带机形成岩石运排系统。
采场内的胶带布置是由1#胶带机从东帮北部地表的108米从北向南延伸到34米;而后,再继续向南延展到深部的-110米。
尽管此段为一条直线,但是由于输送高度大、运距长,受设备性能的限制不具备单条胶带机输送的条件,只得在-50米设转运站以此为界将其分为5#、6#两条胶带机。
按方案优化的结果,胶带机从-110米向深部展线为折返方式,即自-110米转运站进行折返由南向北延伸到-215米,6#胶带机与7#胶带机的夹角是27度。
如果将6#与7#胶带机的夹角改为30度,-50米转运站的位置将向境界以外位移12米,相应的增加岩石剥离量74.2万吨。
+34米转运站本不受6#和7#胶带机调整角度的影响,但是由于矿石系统的+10米转运站外移以后,其斜井系统路由影响+34米转运站的设置,使得该转
运站需外移28米,增加扩帮量85.3万吨。
采场的所移设转运站地段的位置,上部44米以上的部分台阶已经开采到最终境界位置,对这些台阶需要从地表进行扩帮。
而扩帮作业中又不能单纯按所移动的尺寸扩出,要考虑设备正常作业和安全的条件,电铲装汽车进行作业是很难实施的,一次扩采的宽度至少要大于25—30 米,也就是说实际的扩帮量比计算的还要多些。
2、矿石胶带系统
矿石运输胶带由k1、k2和k3三条胶带机组成。
初期k1胶带机由现106米破碎站经由斜井延伸至采场东帮的+10米标高;然后经k2胶带机折返向南展线到-80米标高,二条胶带机的夹角为46度;最终由k3胶带机再度向北折返至采场深部北端的-200米位置,k2与k3胶带机的夹角是26度。
矿石胶带系统的路由布置是较为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受岩石胶带系统的限制,二条胶带之间互相不能跨越,使得矿石系统必需经二次折返才能展线到底部的-200米水平。
如果将k2和k3胶带机的夹角改为30度则有两种方式:一是可将k3皮带机向内压进4度,这样将导致采矿场境界内可采矿石量的减少,很显然这样是不合适的。
二是把k2胶带机向境界外推移4度,这样使得+10米转运站向外展出16米,使原境界的局部地段需要进行扩帮处理,预计增加剥岩量40.8万吨。
与此同时还应调整k1胶带机。
三、破碎站移设周期问题
1986年国家计委、冶金部批准了首钢水厂铁矿1800万吨采矿扩建初步设计。
那时设计中采用的破碎—胶带运输方式中的破碎站是半固定式的,破碎站在采场内随着开采深度的下降每移动一次的周期是
5—6年。
十几年后的今天,水厂铁矿已经由山坡露天矿开采为深凹露天矿,采矿标高下降了100多米,采场的汽车运输条件越来越差,改善自卸汽车的运输条件、降低运输费用是矿山最重要的问题。
鉴于此情况,1998年12月首钢集团董事会在水厂铁矿规划发展的会议上,批准了水厂铁矿扩建工程采用可移式破碎站。
为了发挥可移式破碎站的作用,设计应尽可能的优化开方案,为破碎站的移设创造条件尽可能的缩短汽车运距。
与此同时制造厂家也在不断的研究如何把可移式破碎站的重量减小,划小移动单元使拆装更方便,使移设工作更简单,能够随时的缩小采矿掌子面与破碎站之间的汽车运输距离。
调整规模设计中破碎站的移设周期是1—2年,而采矿场实际开采的延深速度是每年下降一个台阶,也就意味着汽车要多爬行188米的长度,同时在采场平面上各台阶每年开采的重心推进100—120米,按综合运距增加200米计算,每年矿石的运营费增加275万元,岩石增加450万元。
由此可见,破碎站每隔1—2年移设一次的周期已经比较长了,如果再延长移设的周期汽车的运输费用将要大副度的增加,很显然这在经济上是不合适的。
四、结语
首钢矿业公司水厂铁矿扩建工程采矿修改设计是由北京首钢设计院与秦皇岛冶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并于1999年12月23日经首钢总公司审查通过了:采矿规模调整、露天采矿境界和破碎—胶带运输方案等重大设计原则内容。
为了搞好水厂铁矿的扩建,首钢矿业公司又邀请国家冶金局等有关单位和专家对技术方案进行了专门的审查并通过。
1、水厂铁矿半连续运输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应在批准的扩建设计的原则下进行。
2、承担施工图设计的单位,在利用本单位的技术诀窍和特长对设备进行优化、细化的执行初步设计方案中,如遇到需要对原设计进行方案性问题的修改和调整时,应将所编制的修改方案报甲方解决。
3、关于东部半连续排岩系统8#胶带机的取舍问题,如设计部门能够解决可移式破碎站布置在虚土方上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自卸矿车所在工作台阶(虚土方)的台阶稳定及安全作业等问题,就可以考虑重新布置破碎站和取消8#胶带机。
4、关于对折返转运输胶带机改变布置角度的问题,如改变角度将使胶带机系统的路由改变,从而将导致采矿场境界和开拓道路系统的改变,并增加扩帮剥岩量。
鉴于采场上部的开采水平已经采到最终境界并已经形成固定帮,如果再进行扩帮、扩大开采境界,这一问题是比较大的,需报甲方裁决。
5、破碎站移设周期问题前以赘述,设计应针对采矿中的实际和设计部门的经验充分发挥可移式破碎站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如何能使胶带系统适应采矿和运输的需要及时的移设破碎站。
北京首钢设计院
2000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