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微生物指标测定1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方法验证报告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调风管内表面微生物GB/T 18204.5-2013(11)1.目的验证培养法测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微生物指标,来判断在本实验室此方法的适用性。
2.方法内容2.1 原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采集的样品,计数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5℃~37℃、48h培养所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落的总数为细菌总数,计数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28℃、5天培养所形成的菌落数为真菌总数。
2.2 仪器和设备2.2.1定量采样机器人或采样规格板:采样机器人采样面积为50 cm2或100 cm2,采样精度为与标准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20%;采样规格板面积为25 cm2。
2.2.2高压蒸汽灭菌器。
2.2.3恒温培养箱。
2.2.4平皿:φ90 mm。
2.3培养基和试剂2.3.1 营养琼脂培养基:蛋白胨10 g氯化钠5g肉膏5g琼脂20 g蒸馏水1000mL2.3.2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肉膏溶于蒸馏水中,校正pH值为7.2~7.6,加人琼脂,121 C ,20 min灭菌备用。
2.3.3沙氏琼脂培养基:蛋白胨10 g葡萄糖40g琼脂20 g蒸馏水1000mL制法:将蛋白胨、葡萄糖溶于蒸馏水中,校正pH为5.5~6.0,加入琼脂,115 ℃,15 min灭菌备用。
2.3.4Tween-80(=0.01%)。
2.4采样采样:使用定量采样机器人或人工法(11.3.1)在确定的位置、规定的面积内采样,表面积尘较多时用刮拭法采样,积尘较少不适宜刮拭法时用擦拭法采样。
整个采样过程应无菌操作。
为避免人工采样对采样环境的影响,宜采用机器人采样。
2.5测量步骤2.5.1刮拭法采集的样品:将采集的积尘样品无菌操作称取1 g,加入到Tween-80水溶液(11.4.3)中,做10倍梯级稀释,取适宜稀释度1mL倾注法接种平皿。
2.5.2擦拭法采集的样品:将擦拭物无菌操作加入到Tween-80水溶液(11.4.3)中,做10倍梯级稀释,取适宜稀释度1mL倾注法接种平皿。
空气、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方法、检验标准1、目的:检测生产车间空气、操作人员手部、与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生产区域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
2、参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HACCP原理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 0169-92/SN 0172-92/ SN 0170-92、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000四年《出入食品微生物检验培训教材》中《出入食品生产厂卫生细菌检验方法》、日本东京冷冻食品检验方法。
3、采样与检测方法:3.1空气的采样与测试方法3.1.1样品采集:(1)取样频率: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采样,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采样。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进行采样,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采样检验。
d)实验性新产品,按客户规定频率采样检验。
e)正常生产状态的采样,每周一次。
(2)采样方法在动态下进行,室内面积不超过30 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 m;室内面积超过30 m2,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周围4点距墙1 m。
采样时,将含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平板(直径9 cm)置采样点(约桌面高度),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打开平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5 min。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3.1.2菌落培养:(1)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平板置37℃±1℃培养24 h,取出检查有无污染,将污染培养基剔除。
(2)将已采集样品的培养基在6 h内送实验室,细菌总数于37℃±1℃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表面微生物接受标准
表面微生物的接受标准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应用领域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医疗场所如医院、诊所、牙科诊所等的表面微生物标准主要针对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进行监测,要求每平方厘米的微生物数量不得超过一定数值。
例如,医院病房和手术室等医疗场所的表面微生物静态标准主要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进行监测,标准数值为每平方厘米不得超过5个。
此外,对于食品行业和药品行业的表面微生物标准也有规定。
食品生产和加工场所的表面微生物标准通常要求每平方厘米的微生物数量不得超过一定数值,以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药品生产和包装场所的表面微生物标准则要求更加严格,因为药品的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这些场所,表面微生物的监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总之,表面微生物的接受标准是根据不同领域和场所的具体情况而定的,旨在保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在医疗、食品、药品等领域的生产和处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强表面微生物的监测和控制,确保产品的卫生质量。
洁净室表面微生物检测规程一、目的:建立一个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检验操作规程。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测定。
三、责任: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的检测人员、化验室主任及质量部部长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四、内容:1.标准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2.洁净区测试点选择表面微生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布局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设置:2.1 空调系统验证的结果2.2 房间的大小和布局2.3房间的用途2.4与产品的距离2.5 人流物流方向对于同一洁净区,每个相同的取样物体在其不同的地方采2个样。
如墙面2个采样点,地面2个采样点,洁净区主要设备2个采样点。
3.洁净区微生物测试频率和限度3.1 日常监控一月一次3.2接触碟(φ55mm)50cfu/25cm2,警戒40cfu/25cm2纠偏45 cfu/25cm2。
4.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方法(接触平皿法)4.1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必须在动态下监测。
4.2 取样:取样时打开碟盖,无菌培养基表面与取样面直接接触,均匀按压接触碟底板,确保全部琼脂表面与取样点表面均匀充分接触,接触约5秒钟,再盖上碟盖。
4.3 取样后,应立即用75%酒精喷洒被取样表面,以除去残留琼脂。
4.4 培养:收好的营养琼脂接触碟在30-35℃培养3天,以所有采样点的平均值加和报告最终结果。
5.偏差纠正一旦发现表面微生物检测结果超标,可以采用以下行动进行调查和评估:5.1 检查取样和样品的处理是否正确,包括取样人员的资质是否确认;5.2 回顾最近一次的悬浮粒子数的检测结果;5.3 回顾最近一次的沉降菌的检测结果;5.4 检查人员的更衣程序是否正确;5.5 检查清洁设备和消毒剂的质量;5.6 查看操作员工的培训记录。
6.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趋势分析每年应对洁净区表面微生物进行趋势分析。
如果发现表面微生物有增加的趋势,应立即通知质量部,展开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对系统进行纠正。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1 检验前的准备2样品的采集3样品的送检4样品的处理方法5 致病菌检验参考菌群的选择6样品的检验7检验结果的报告检验前的准备1.准备好所需的各种仪器:如冰箱、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2.按技术要求将各种玻璃仪器进行清洗、烘干、包扎、灭菌,冷却后送无菌室备用。
3.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药品,制备好普通营养琼脂或其他选择性培养基。
根据需要分装试管或灭菌后倾注平板或保存在46℃的水浴中或保存在4℃的冰箱中备用。
4.做好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的灭菌工作,提前1h灭菌30~60min。
5.检验人员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等灭菌后备用。
6.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后,实验没有完成之前不得随便出入无菌室。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流程无菌取样—样品均质—样液稀释—样品接种—恒温培养—结果观察食品微生物检测常规微生物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酵母总数、霉菌总数,此类细菌不致病,但会严重影响食品的外观及风味。
目前常用微生物培养法来计数菌落,允许有该类菌落,但菌落总数不能超标。
致病微生物项目: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弯曲杆菌、致病弧菌、副溶血弧菌、志贺氏菌、假单胞菌等。
致病微生物在食品中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所以快速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致病微生物,是食品安全检验的重中之重。
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
1.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2.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寄居于人及温血动物肠道内的肠居菌,它随着的大便排出体外。
食品中如果大肠菌群数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
3.致病菌:致病菌既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
对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场合,应该选择一定的参考菌群进行检验。
4.霉菌及其毒素:我国还没有制定出霉菌的具体指标,鉴于有很多霉菌能够产生毒素,引起疾病,故应该对产毒霉菌进行检验。
食品接触面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汇总1目的检测生产车间操作人员手部、与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生产区域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
2参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HACCP原理与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000四年《出入食品微生物检验培训教材》中《出入食品生产厂卫生细菌检验方法》、日本东京冷冻食品检验方法。
3采样与检测方法3.1工作台(机械器具)表面与工人手表面采样与测试方法:3.1.1样品采集:(1)取样频率: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擦拭检验,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全面擦拭检验。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可疑处进行擦拭,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擦拭检验。
d)实验新产品,按客户规定擦拭频率擦拭检验。
e)对工作表面消毒产生怀疑时,进行擦拭检验。
f)正常生产状态的擦拭,每周一次。
(2)采样方法:a) 工作台(机械器具):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被检物体表面(取与食品直接接触或有一定影响的表面)取25c㎡的面积,在其内涂抹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b) 工人手: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擦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1.手内侧涂抹2.手外侧涂抹3.手指间涂抹4.将棉签浸入装有无菌水的试管中(3)采样注意事项:擦拭时棉签要随时转动,保证擦拭的准确性。
对每个擦拭点应详细记录所在分场的具体位置、擦拭时间及所擦拭环节的消毒时间。
3.1.2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检测培养:样液稀释:将放有棉棒的试管充分振摇。
此液为1:10稀释液。
如污染严重,可十倍递增稀释,吸取1ml 1:10样液加9ml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匀,此液为1:100稀释液。
表面微生物指标测定
检验目的和范围:
对生产设备、容器、包装材料、操作人员的双手等需保持洁净的表而进行细菌总数检测。
操作程序:
一.取样
1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灭菌的棉签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湿润即可。
2 .用己湿润的棉签在灭菌的100cm2的规板内涂抹待检表面。
3 .涂抹后迅速用灭菌剪刀,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剪下涂抹端,置于10ml灭菌生理盐水管内,盖好试管盖。
二.培养基准备
1 .检查预先经过灭菌处理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是否处于正常、可用状态。
2 .将灭菌培养基用微波炉加热2分钟,或经沸水浴中融化后,用40~45℃水浴保温待用。
三.接种培养
1 .将浸有涂抹端的灭菌生理盐水管在康氏振荡器上充分振荡。
2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在一个灭菌平皿内倾入15ml营养琼脂培养基,并暴露至接种过程结束,标记后以作为环境对照样品。
3 .按样品编号在灭菌平皿底部作相应标记,并记录在“微生物检验操作表”中。
4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lml的灭菌吸管移取lml振荡后的稀释液至灭菌平皿内。
5 .同上对同一样品重复操作。
即每个选定的样品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6 .按以上步骤,以1毫升无菌生理盐水作为空白操作对照。
7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约15ml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样品平皿中,将平皿置于操作台面上轻轻转动,使样品和培养基混合均匀。
8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即保持有标记和培养基的一面向上。
9 .将所有平皿(包括空白和环境对照)置于36±l℃的恒温培养箱内,保温培养48±2小时。
10 .在“微生物检验操作表”中记录保温时间。
四.菌落计数
1 .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皿为标准,在菌落计数上计数每个平皿上的菌落总数,记录在“微生物检验操作表”中。
2 .检验结果(cfu/cm2)=平行样品菌落数之和/2 。
记录在“微生物检验操作表”中。
计数结果在100以内.按实际计数报告;100至10,000的,按两位有效数字报告;10,000 以上的按10 的指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