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学考试试题教育心理学(B级)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6
四川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试卷(课程代码6660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是【】A.夸美纽斯B.维果斯基C.卡普杰列夫D.赫尔巴特2.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乌申斯基B.皮亚杰C.维果茨基D.鲁利亚3.操作性条件发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A.巴甫洛夫B.桑代克C.华生D.斯金纳4.布鲁纳提出的新知识学习过程不包括【】A.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知识的评价D.知识的运用5.先行组织者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说明性组织者和【】A.概括性组织者B.比较性组织眷C.论证性组织者D.提纲性组织者6.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A.潘菽B.朱智贤C.冯忠良D.陈鹤琴7.提出开放课堂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家是【】A.罗杰斯B.马斯洛C.罗洛?梅D.韦伯8.知识应用的过程不包括【】A.审题B.比较C.解析D.类化9.问题解决过程中,寻求解答的一般途径包括算法式和【】A.启发式B.提取式C.分析式D.综合式10.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是【】A.加涅B.霍尔C.维果斯基D.弗拉维尔11.提出知觉一动作技能的三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克拉蒂B.辛普森C.蔡斯D.维尔福德12.动作技能形成的第二阶段是【】A.认知阶段B.练习阶段C.联系形成阶段D.自动化阶段13.迁移的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贾德B.苛勒C.里德D.罗斯14.提出“应用智力”培养方案的心理学家是【】A.斯皮尔曼B.推孟C.加德纳D.斯腾伯格15.运用“对偶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奥斯古德C.柯尔伯格D.维果茨基16.在下列矫正学生不良心理与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主义方法的是【】A.代币奖励法B.行为塑造法C.代币迁移法D.系统脱敏法17.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课堂学习动机不包括【】A.认知内驱力B.情感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18.焦虑的基本成分不包括【】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生理成分D.行为成分19.发现教师的积极期待对学生具有正向引导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柯尔伯格C.罗杰斯D.罗斯塔尔20.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最后阶段是形成【】A.角色认知B.角色认同C.角色信念D.角色扮演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真题2014年4月一、第Ι部分选择题(30分) (总题数:20,分数:20.00)1.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A.观察法√B.教育心理实验C.调查法D.经验总结法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1)教育心理实验;(2)观察法;(3)调查法。
其中,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2.指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的人是()A.孑子B.夸美纽斯√C.冯特D.詹姆斯解析:3.提出著名的“成熟论”的人是()A.高尔顿B.格塞尔√C.桑代克D.霍尔解析:格塞尔通过自己的研究以及对儿童发展的观察.提出著名的“成熟论”,主张心理的发展是生物成熟的结果,成熟是影响发展的第一要素。
4.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埃里克森√B.维果茨基C.格塞尔D.皮亚杰解析:埃里克森通过临床观察以及对大量病例的分析,在批判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发展的作用,认为发展是一个生物的人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中的适应,提出了自己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5.从来就是教育心理学基本的、核心的理论是()A.动机理论B.教学理论C.学习理论√D.人格发展理论解析: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是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即探讨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在心理上是如何实现的,其实质和规律是什么等。
对这个重大问题的解答,制约着对教育心理学其他各方面问题的解答,因此,学习理论从来就是教育心理学基本的、核心的理论。
6.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是()A.强化理论B.观察学习√C.符号学习D.榜样学习解析:7.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掌握学习D.观察学习解析:8.属于加涅学习类型中最复杂的是()A.信号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问题解决学习√解析:加涅认为,学习的复杂程度是不一样的,既有简单的联结学习,也有复杂的、高级的认知学习.学习按简单到复杂分为以下八种类型:(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语言的联合;(5)辨别(或多重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四川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试卷(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一、(课程代码66604) (总题数:10,分数:10.00)1.霍尔提出的心理发展理论是【】(分数:1.00)A.复演论√B.生活教育论C.成熟论D.发生认识论解析:[解析]霍尔提出心理发展的复演论。
2.班杜拉认为,模仿的形式不包括【】(分数:1.00)A.直接模仿B.间接模仿√C.综合模仿D.象征模仿解析:[解析]班杜拉认为,模仿有四种不同的方式: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抽象模仿。
3.托尔曼的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分数:1.00)A.R—SB.S—RC.S—O—R √D.R—O—S解析:[解析]托尔曼的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S—O—R。
4.元认知策略不包括【】(分数:1.00)A.计划监控B.策略监控C.领会监控D.目标监控√解析:[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监控、领会监控、策略监控、注意监控。
5.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不包括【】(分数:1.00)A.认知阶段B.练习阶段√C.联系形成阶段D.自动化阶段解析:[解析]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
6.在学习迁移的理论研究中,提出三维迁移模式的心理学家是【】(分数:1.00)A.贾德B.里德C.奥苏贝尔D.奥斯古德√解析:[解析]三维迁移模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古德。
7.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分数:1.00)A.单因素论B.多重智力论√C.三维结构理论D.层次结构论解析:[解析]多重智力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首先提出。
8.提出“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分数:1.00)A.高尔顿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解析:[解析]提出“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推孟。
9.皮亚杰研究道德所采用的方法是【】(分数:1.00)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投射法D.问卷法解析:[解析]皮亚杰研究道德采用的是对偶故事法。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真题2013年4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总题数:20,分数:20.00)1.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是《学记》。
2.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A.霍尔B.高尔顿√C.洛克D.格塞尔解析: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高尔顿。
3.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不包括()A.海德√B.韦特海默C.苛勒D.考夫卡解析: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不包括海德。
4.布鲁纳所认为的人类成功地理解知识的手段不包括()A.思维再现表象√B.动作再现表象C.图像再现表象D.符号再现表象解析:布鲁纳所认为的人类成功地理解知识的手段不包括思维再现表象5.根据托尔曼的观点:说明学习所需要的定律中不包括()A.能力律B.刺激律C.涉及材料呈现方式的定律D.准备律√解析:托尔曼认为有三种定律对说明学习是需要的,第一,能力律第二,刺激律。
第三,涉及材料呈现方式的定律。
6.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命题学习的主要类型不包括()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发现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解析:奥斯贝尔认为,根据新学习的命题与已有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命题学习,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7.根据加涅的观点,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是()A.回忆阶段B.概括阶段C.操作阶段D.反馈阶段√解析:加涅讲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对学习内容的直观方法不包括()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图形直观√D.言语直观解析:对学习内容的直观方法不包括图形直观。
9.1920年首创人工概念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赫尔√B.皮亚杰C.霍尔D.布鲁纳解析: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是赫尔于1920年首创。
四川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判断题 5. 填空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加涅的学习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是()A.学习实质的学说B.学习过程的学说C.学习条件的学说D.学习结果的学说正确答案:C2.对学习内容的直观不包括()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正确答案:D3.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之为()A.智力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正确答案:C4.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A.布鲁纳B.罗杰斯C.桑代克D.斯金纳正确答案:A5.提出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的心理学家是()A.沃尔夫B.高尔顿C.桑代克D.斯金纳正确答案:C6.元认知结构不包括()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体验C.元认知策略D.元认知监控正确答案:C7.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联系形成阶段B.认知阶段C.自动化阶段D.熟练阶段正确答案:B8.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正确答案:B9.从迁移到结构匹配学说是由()提出的。
A.贾德B.苛勒C.詹纳特D.罗斯正确答案:C10.将学生带到野外考察,收集标本或者是参观、实验,如果从直观教学的角度来看,它属于()A.现象直观B.实物直观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正确答案:B11.1969 F,第一次正式提出“教学心理学”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加涅B.布鲁纳C.奥苏贝尔D.杜威正确答案:A12.片面强调学生天赋潜能的作用,过分强调学生中心地位的学习理论是() A.联结派学习理论B.格式塔学习理沦C.认知派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正确答案:D13.根据我国传统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包括()A.知识的识记阶段B.知识的理解阶段C.知识的巩固阶段D.知识的运用阶段正确答案:A14.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不包括()。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真题2012年10月(总分:37.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总题数:20,分数:20.00)1.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心理活动的表现,收集研究资料。
这是教育心理研究中的【】A.问卷法B.观察法√C.经验法D.访谈法解析:观察法是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
2.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A.桑代克√B.冯特C.夸美纽斯D.皮亚杰解析: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
3.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洛克的【】A.白板说√B.复演论C.成熟论D.同化说解析: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经验决定论者洛克的白板说。
4.提出”试误一联结”学习理论的是【】A.华生B.斯金纳C.巴甫洛夫D.桑代克√解析:提出”试误一联结”学习理论的是桑代克。
5.斯金纳关于学习规律的核心观点是【】A.动机的培养B.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C.强化的原理与技术√D.人格的形成解析:斯金纳关于学习规律的核心观点是强化的原理与技术。
6.格式塔心理学派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是他们提出的【】A.观察学习理论B.强化学习理论C.顿悟学习理论√D.有意义学习理论解析:格式塔心理学派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是他们提出的顿悟学习理论。
7.第一次正式提出“教学心理学”概念的是【】A.加涅√B.斯金纳C.奥苏贝尔D.布鲁纳解析:第一次正式提出”教学心理学”概念的是加涅。
8.加涅的学习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是【】A.学习过程学说B.学习条件学说√C.学习实质学说D.学习结果学说解析:加涅的学习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学习条件学说。
9.将学生带到野外考察,收集标本或者是参观、实验等教学活动,如果从直观教学的角度来看,它属于【】A.动作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实物直观√解析:将学生带到野外考察,收集标本或者是参观、实验等教学活动,如果从直观教学的角度来看,它属于实物直观。
本试卷共8页,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局部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
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最近开展区〞的概念是〔〕A.乌申斯基B.皮亚杰C.维果茨基D.鲁利亚2.班杜拉认为反响结果的功能不包括〔〕A.信息功能B.反响功能C.动机功能D.强化功能3.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正确方式是〔〕A.接受学习B.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观察学习4.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是〔〕A.加涅B.弗拉维尔C.维果茨基D.列昂捷夫5.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安德森B.韦特海默C.乌申斯基D.辛普森6.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里德B.贾德C.苛勒D.罗斯7.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群因素论B.多重智力论C.三维结构理论D.智力三元论8.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比奈B.推孟C.韦克斯勒D.高尔顿9.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那么的心理学家是〔〕A.潘菽B.维果茨基C.罗杰斯D.马斯洛10.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不包括〔〕A.自我反思技术B.角色改变技术C.教学反响技术D.现场指导技术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四川2021年4月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真题及答案。
四川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判断题 6. 名词解释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综观全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不包括( )A.内容趋于集中B.认知研究大行其道C.注重学校教育实践D.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正确答案:B2.洛克提出心理发展的( )A.白板说B.成熟论C.复演论D.交互决定论正确答案:A3.根据班杜拉的观点,反应结果的功能不包括( )A.信息功能B.强化功能C.动机功能D.情感功能正确答案:D4.学习双机制理论的提出者是( )A.冯忠良B.林传鼎C.黄希庭D.莫雷正确答案:D5.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当代最有用的学习是( )A.学习过程的学习B.知识的学习C.技能的学习D.道德的学习正确答案:A6.1920年首创人工概念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霍尔B.皮亚杰C.赫尔D.布鲁纳正确答案:C7.三维迁移模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贾德B.里德C.苛勒D.奥斯古德正确答案:D8.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抽象思维D.创造性想象正确答案:B9.凯尔曼提出的品德形成阶段不包括( ) A.质疑B.顺从C.认同D.内化正确答案:A10.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来源不包括( ) A.言语劝说B.替代性经验C.能力水平D.情绪唤醒正确答案:C多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正确的选项。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法包括()A.问卷法B.访谈法C.教学经验总结法D.案例法E.教育心理实验正确答案:A,B,C,E1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答案:A,B,D,E13.布鲁纳认为学习新知识过程的具体环节包括()A.新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储存C.知识的转化D.对知识的评价E.知识的呈现正确答案:A,C,D14.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涉及的几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分别是()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E.原型正确答案:A,B,C,D15.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包括以下哪几个子过程?()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认知过程D.动作再现过程E.动机过程正确答案:A,B,D,E16.在班杜拉看来,观察学习中的模仿,可以有()A.直接模仿B.间接模仿C.综合模仿D.象征模仿E.抽象模仿正确答案:A,C,D,E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
四川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判断题 5. 填空题 6. 名词解释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因材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特长属于教师的哪一角色要求?( )A.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C.心理辅导员D.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正确答案:A解析:教师应该充当的是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这一角色要求: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去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并发展各种能力,从而保证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不断扩充知识;其次,教师要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动机,要为学生提供支架。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因材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正确答案:A解析:模象直观是以事物的模拟性形象作为对象的直观活动。
3.不属于学习策略定义的观点是( )A.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B.学习策略是一切学习活动的指导C.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正确答案:B解析:学习策略的定义,概括起来有下面三种观点: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
4.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一个10岁的儿童属于认知的(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儿童在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皮亚杰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四个由低到高、顺序不变的发展阶段。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真题2022年4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总题数:20,分数:20.00)1.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是《学记》。
2.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A.霍尔B.高尔顿√C.洛克D.格塞尔解析: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高尔顿。
3.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不包括()A.海德√B.韦特海默C.苛勒D.考夫卡解析: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不包括海德。
4.布鲁纳所认为的人类成功地理解知识的手段不包括()A.思维再现表象√B.动作再现表象C.图像再现表象D.符号再现表象解析:布鲁纳所认为的人类成功地理解知识的手段不包括思维再现表象5.根据托尔曼的观点:说明学习所需要的定律中不包括()A.能力律B.刺激律C.涉及材料呈现方式的定律D.准备律√解析:托尔曼认为有三种定律对说明学习是需要的,第一,能力律第二,刺激律。
第三,涉及材料呈现方式的定律。
6.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命题学习的主要类型不包括()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发现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解析:奥斯贝尔认为,根据新学习的命题与已有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命题学习,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7.根据加涅的观点,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是()A.回忆阶段B.概括阶段C.操作阶段D.反馈阶段√解析:加涅讲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对学习内容的直观方法不包括()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图形直观√D.言语直观解析:对学习内容的直观方法不包括图形直观。
9.1920年首创人工概念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赫尔√B.皮亚杰C.霍尔D.布鲁纳解析: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是赫尔于1920年首创。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A.乌申斯基B.皮亚杰C.维果茨基D.鲁利亚2.班杜拉认为反应结果的功能不包括()A.信息功能B.反馈功能C.动机功能D.强化功能3.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A.接受学习B.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观察学习4.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是()A.加涅B.弗拉维尔C.维果茨基D.列昂捷夫5.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安德森B.韦特海默C.乌申斯基D.辛普森6.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里德B.贾德C.苛勒D.罗斯7.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群因素论B.多重智力论C.三维结构理论D.智力三元论8.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比奈B.推孟C.韦克斯勒D.高尔顿9.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的心理学家是()A.潘菽B.维果茨基C.罗杰斯D.马斯洛10.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不包括()A.自我反思技术B.角色改变技术C.教学反馈技术D.现场指导技术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四川2010年4月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真题及答案来源:考试大【爱学习,爱考试大】 2011年4月12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顶.申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托尔曼认为,说明学习需要()A.效果律B.能力律C.刺激律D.涉及材料呈现方式的定律E.准备律12.先行组织者主要包括()A.说明性组织者B.概括性组织者C.比较性组织者D.论证性组织者E.提纲性组织者13.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包括()A.可利用性B.变通性C.可辨别性D.适应性E.稳定性14.内部学习动机中最为核心的成分是()A.兴趣B.态度C.求知欲D.价值观E.好奇心15.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包括()A.掌握学习B.发现学习C.个别指示教学D.个人化教学系统E.观察学习第Ⅱ部分非选择题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6.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__________。
17.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__________。
18.苛勒的学习理论称为__________。
19.我国学者莫雷提出了__________理论。
20.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了__________的教学模式。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
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21.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卢姆。
()22.功能固着是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之一。
()23.品德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24.焦虑总是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25.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指狭义的。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27.简述人本主义流派意义学习的概念以及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
28.简述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
29.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0.简述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条件。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l0分,第32小题l5 分,共25分)31.试述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32.试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
考试大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P31)2.B(P93)3.C(P109)4.B(P221)5.D(P246)6.A(P278)7.D(P298)8.C(P300)9.C(P384)10.A(P531~532)1.[解析]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是最近发展区。
2.[解析]班杜拉认为,当反应发生时,它会导致某种结果,无论这种结果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的,都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三重性的,即反应结果具有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和强化功能。
3.[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
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4.[解析]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我们把元认知理解为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5.[解析]辛普森于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具体包括: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6.[解析]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里德,其认为,图式是知识表征的一种单元,可以用来表征某种特定的一般程序、物体、概念或社会情景。
7.[解析]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关于智力的三元理论,认为智力.乃是个体对内外情景中的信息刺激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2)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
(3)情景性智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处理其日常事务、适应环境的能力。
8.[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把一个人与同年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确定为智商:IQ=1OO+15×(X—X)/SD。
式中,X为个人原始分数,X为同年龄团体平均数,SD为标准差。
9.[解析]非指示性原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
所谓非指示性,意味着以非指示性的形式实现对受教育者的“指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非指示性原则比早期的指示性辅导更具科学性。
10.[解析]所谓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经研究发现,有角色改变技术、教学反馈技术、现场指导技术三种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11.BCD(P104)12.AC(P124)13.ACE(P275)14.CE(P424)15.ACD(P492~493)11.[解析]托尔曼认为有三种定律对说明学习是需要的:(1)能力律,涉及学习者的特性、能力倾向和性格特点,这些决定着学习者能够成功掌握的任务与情境的类型。
(2)刺激律,涉及材料本身所固有的条件,其各个部分的属性及其对领悟解决的帮助。
(3)涉及材料呈现方式的定律,如呈现的频率,练习的分布,奖赏的运用等。
12.[解析]先行组织者有两类: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用于对新知识提供一个上位的类属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它通过比较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类似的或邻近的知识的异同,提高两者的可辨性,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有意义的学习。
13.[解析]在有意义的学习与迁移中,对当前学习发生影响的过去经验特征是指学生在一定知识领域内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
奥苏贝尔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影响有意义学习和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分别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14.[解析]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教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
15.[解析]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包括:(1)掌握学习是一种教育观,又是一种教学形式。
(2)个别指示教学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开发中心所提出的,是当前很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
(3)个人化教学系统是由凯勒于1968年提出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共10分)16.(P15)桑代克17.(P28)发生认识论18.(P97)顿悟学习理论19.(P143)学习双机制20.(P161)自由学习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四川2010年4月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真题及答案来源:考试大【爱学习,爱考试大】 2011年4月12日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
共15分)21.(P109)×改正: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鲁姆。
22.(P191)√23.(P328)√24.(P453)×改正: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可使学生处于一种适当的焦虑水平.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25.(P481)√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
共30分)26;(P84~85)程序教学遵循以下原则:(1)小的步子: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许多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与上一步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应太大,要方便学生顺利地学习。
(2)积极反应:学生对每个知识项目的问题都要做出反应。
(3)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进行强化。
(4)低错误率: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反应。
(5)自定步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进度,而不必要求每个学生同时同步学习同一知识项目。
27.(P159~160)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一个人只会有意义地学习他认为与保持或增强“自我”有关的事情,而这种相关性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速度和效果。
(3)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
(4)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28,(P198~200)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包括:(1)对新知识的积极关注。
(2)对相关旧命题主动地、有效的提取。
(3)合理使用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
(4)充分的精加工。
(5)必要的复习。
(6)及时组织和系统化。
29.(P415~416)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需要。
因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故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30.(P522、523)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条件有:(1)思想品质:思想好,对自己要求严格,讲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知识水平:有真才实学,知识丰富。
(3)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好,表达能力强,讲课富于启发性。
(4)教育热情: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与学生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