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地理教案-第七章第四节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0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读图说出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地势地形、降水等自然情况。
-了解泰宁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知道泰宁县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
-了解泰宁县旅游资源开发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福建省泰宁县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泰宁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泰宁县的旅游资源开发。
2.教学难点:-泰宁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通过展示福建省泰宁县的美丽风光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新课学习-地理位置:展示福建省政区图和泰宁县地形图,让学生指出泰宁县的位置,并描述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地势地形:引导学生观察泰宁县地形图,分析其地势地形特征,了解丹霞地貌的分布情况。
-降水:结合地图和数据资料,让学生了解泰宁县的降水情况,并分析其对水资源和自然景观的影响。
-自然景观: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泰宁县的“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三大奇观,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自然魅力。
-文化景观:介绍泰宁县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如泰宁古城、尚书第等,让学生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旅游资源开发:展示泰宁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其旅游资源开发的情况,并分析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生态保护:介绍泰宁县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意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泰宁县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其旅游业发展有哪些影响?-如何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4.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泰宁县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
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教学目标:1.了解丹霞地貌的成因和特点2.根据地图了解泰宁县的具体位置3.了解泰宁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4.了解泰宁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和保护措施教学重点:1.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泰宁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教学难点:1.泰宁县是如何发展旅游业的2.发展旅游业对泰宁县当地产生的影响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福建省泰宁县丹霞地貌景观照片,导入新课。
强调泰宁是世界遗产地。
P22.结合图文资料,介绍丹霞地貌的成因、特点和分布。
P33.利用泰宁县简图,引导学生观察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简述泰宁县的气候特征。
P44.利用照片,分别介绍泰宁“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三大奇观,强调泰宁是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
P55.利用照片,简单介绍泰宁古城和甘露寺,说明泰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强调泰宁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誉。
P66.知识拓展:结合图文资料,简述泰宁县的资源保护策略。
P77.按时间线简述泰宁县的旅游开发历史及特色。
P88.结合图文资料,从经济发展、就业机会、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分析旅游开发对泰宁县的影响。
P99.结合图文资料,从划定丹霞地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界线、加强对古城的保护和恢复建设力度等多个方面介绍泰宁县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泰宁县采取以上一系列措施的意义。
P102.随堂练习(点学生口答,教师进行点评)。
P113.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7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一.泰宁县的位置、地形地势和气候特征1.位置2.地形地势3.气候特征二.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1.自然景观2.文化历史三. 旅游资源的开发1.开发历史2.开发特点3.旅游开发对当地的影响四.旅游资源的保护1.保护措施2.意义。
第四节俄罗斯第1课时横跨亚欧大陆北部那么俄罗斯自然环境又是怎样的呢?内容的学习。
教学步骤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俄罗斯的地形和气候活动二读教材图7.48归纳俄罗斯的地形特征。
(1)指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
(2)地势特征怎样?(3)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学生对照地图回答问题,老师点拨归纳:(1)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2)观察俄罗斯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看出俄罗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地势特征。
(3)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 600千米,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总结:俄罗斯地形、河流:活动三俄罗斯的气候读教材图7.49,分析俄罗斯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罗斯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2)看降水分布情况,归纳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学生对照地图回答问题,老师点拨归纳:(1)从南向北,气温降低,同一纬度地区,大陆西部气温高,东部气温低。
(2)降水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总结: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气候差异。
强调:俄罗斯的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用图示形式体现俄罗斯的地形,更直观、容易掌握。
学生讨论,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最后再次强调结论,明确此处主题,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师总结第2课时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发达的交通。
课题: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学会阅读和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攀岩、瀑布、河流等形成位置对应等高线地形图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前情回顾:重温山体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定义。
2、预习反馈:认识山体组成部分。
3、利用黏土,对照山体模型示意图,制作山体模型。
4、截取山体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4、利用自己做出的山体模型与等高线地形图做相关练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部位的名称。
2、等高线的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部位的名称。
2、等高线的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黏土、纸、笔、学案、3D山体模型flash六、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江山如此多娇”。
2、前情回顾: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定义。
3、预习反馈:活动一:认识山体组成部分——我点你猜展示山体图片,指出组成山体的各个部分,请同学根据预习成果作答。
4、活动二:制作山体模型实验项目:利用黏土制作山体模型实验对象:中学生(2人一组)实验内容:使用黏土捏出山体各个部位: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实验展示:请2-3个小组展示本组成果。
实验目的: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为下一步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做铺垫。
5、活动三:根据山体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1)、利用3D山体模型,演示山体截取方法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绘制流程(2)、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每隔相等海拔用水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线沿着等高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
俄罗斯教学目标一、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
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二、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及分布特征。
三、了解俄罗斯人口、民族、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
四、了解俄罗斯在自然和经济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教学重点俄罗斯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一、俄罗斯气候成因。
二、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前面我们讲了第十三章西半部欧洲,它概括了欧洲30多个国家基本地理特征。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东半部欧洲,从教科书上看东半部欧洲只包括一个国家——苏联。
大家知道由于种种原因苏联于1991年底解体,形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可简要介绍苏联做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成立、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所以课本中指出的东半部欧洲实际上包括了15个国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在这15个国家中最重要的、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板书)第一节疆域和自然环境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读图]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线。
并在图上找出它周围的邻国。
(共12个陆上邻国与其接壤,与美国隔白令海峡相望。
)[提问]从图上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处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属中高纬地区。
北部、东部面临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线与黑海、波罗的海相邻。
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板书)[提问]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等方面考虑)[教师归纳]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
俄罗斯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十分不利。
[读图]从图上找出穿过俄罗斯的一条重要纬线,一条重要经线。
第四节欧洲西部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53-57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欧洲西部的位置与范围、雄厚的经济实力、繁荣的旅游业三大部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通过读图说明欧洲西部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并能在本区地图上指出主要的半岛、岛屿、海湾、海峡和内海。
2.学会阅读图2-25,熟悉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欧洲西部经济发展状况。
4.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熟悉本区主要的旅游资源或景点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可以采用自学阅读、分析资料、查找地图、制作欧洲游课件或手抄报等方法来完成,可以在培养学生利用现有资料获取信息,根据自己兴趣查找和组织信息并表达出来等方面做出尝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过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通过了解欧洲西部自然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促使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演示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主要国家及分布、各国经济发展概况、繁荣的旅游业。
难点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突破欧洲西部的位置和海陆轮廓、主要国家及首都可以通过读图来达到熟悉的,进而加深其海岸线十分曲折的特征;欧盟的发展通过自学阅读材料来实现。
旅游业的繁荣结合地图册插图辅助,了解各国的特色旅游资源,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自己)办手抄报、PowerPoint幻灯片等形式搜集欧洲的自然景观图片、风俗人情、代表建筑等等资料,并在课堂上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调查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3年1090美元。
2.西欧一些国家的自然景观、代表建筑及其他旅游资源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1.西欧各国旅游资源图片及文字资料,做成手抄报或幻灯片与同学老师分享。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
1.引起学习兴趣。
2.指导读图,讲授本区的位置和范围;主要的半岛、岛屿、海湾、海峡、内海;主要国家及首都,袖珍国概况。
初一下册地理教案-第七章第四节
2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4﹑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方面的概况。
重点和难点:
1﹑根据资料和地图,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说其发展经济的实例。
2﹑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举例说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准备:
3、东南亚地图;
4、自制CAI课件
教学方法:
CAI教学(谈话﹑讨论﹑活动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放教学准备1的资料)[板书]一﹑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读图训练]
1﹑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3、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4﹑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活动二:读图理解]
1﹑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2﹑分析俄罗斯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
3 ﹑描述北半球“寒极”——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
[板书]二﹑俄罗斯的工业
[活动三:读图练习]
1﹑找出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找出俄罗斯主要工业区,说出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或产品。
[活动四:讨论]根据下面两段材料,讨论俄罗斯工业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材料一: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1997年)
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
钢第四位发电量第四位
煤炭第四位化肥第五位
原油第三位天然气第一位
材料二: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对话:
爸爸要去俄罗斯出差了。
爸爸说:“俄罗斯工业发达,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它的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
爸爸刚从俄罗斯回来,给我带的衣服﹑
食品和玩具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
爸爸说:“俄罗斯这方面的工业部门比较薄弱,要想给你带俄罗斯本国生产的商品还真不容易。
”
[小结]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这与其资源状况发展历史等有很大关系。
[反馈练习]收集图片、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活动一:读图讨论] 模拟俄罗斯旅行:暑假期间从内蒙古满洲里出境,乘国际列车经莫斯科抵达圣彼得堡,请讲述沿途所经过的主要城市及自然景观变化。
[小结]
1﹑俄罗斯交通发达。
2﹑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3﹑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它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4﹑除铁路外,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
[活动二:阅读]五海通航。
第三课时:
[活动三:学生展示]用课前准备的图片﹑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
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活动四:图片欣赏]俄罗斯军事图片。
[反馈练习]讨论: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
堂上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内容
板书设计:
一﹑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1、国土辽阔
2、地形特点---平坦
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3、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属寒带气候
气温:西高东低,南多北少
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寒极:雅库兹克
二、俄罗斯发达的工业
1、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铁矿分布广泛)
2、工业分布特点---分布在内陆原料产地附近
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较慢(类型不平衡)
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空间不平衡)
三、发达的交通
1、多样的交通方式
客运:铁路、公路
货运:铁路、管道(石油、天然气)2、铁路网
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单一(亚欧大陆桥)
四、城市与文化
1、莫斯科
2、圣彼得堡
3、港口
摩尔曼斯克(不冻港)、海参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