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贸组织7
- 格式:pptx
- 大小:497.25 KB
- 文档页数:40
【1960年,英国、奥地利、瑞士、瑞典、挪威、丹麦和葡萄牙等七国成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FreeTradeAred,简称EFTA)。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只取消对工业产品的内部关税;不建立关税同盟和实行共同贸易政策,各国保持各自的关税税率。
1972年,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签订了一个欧洲自由贸易区协定,决定建立欧洲自由贸易区,同意免除成员国之间绝大部分工业品贸易和一部分农产品贸易的关税,并取消数量限制。
DelaTorreandKelly研究证明,1970-1985年,欧洲共同体10国的区域内贸易占GDP比重年均增长了6.8%,区域外贸易占GDP比重年均增长了5.2%。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在1970-1975年区域内贸易占GDP比重年均增长了4.6%,区域外贸易占GDP比重年均增长了3.8%。
这个时期里发达国家成立的其他区域贸易集团还有:1965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创建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
在发展中国家当中,以进口替代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实现经济增长为初衷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更是层出不穷,例如成立于1960年的中美洲共同市场,成立于1967年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等。
不过遗憾的是,这些区域化组织在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方面都没有取得太多实质性效果。
这说明,在缺乏有效合作基础的条件下,简单模仿发达国家的经验并不能为发展中国家带来预想的效果。
2.第二次区域化浪潮:20世纪80年代至今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称之为“第二次区域主义”的浪潮。
90年代以后,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使区域贸易经济组织的发展突破了仅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间形成的传统做法,出现了由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建立和形成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组织的新模式。
世界上三个主要地区——欧洲,西半球(美洲)和亚洲都出现了新的更广泛的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摘要: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阻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全球多边经贸规则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使我们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促进经济全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区域化阻碍全球化的观点缺乏足够的实践依据。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即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阻力。
本文则认为,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没有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且还在许多方面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促进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多边贸易体制)1、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样以贸易自由化为目标,与多边贸易谈判的目标相吻合,有利于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2.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数量较少,地理位置较近,经济文化水平较近,更容易协调各方的立场和利益,从而在小范围内实现相关参与者在多边贸易体制下暂时无法实现的自由化利益,这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补充。
3.区域经济一体化涉及的成员远少于全球多边贸易体系。
成员国就贸易自由化进程达成协议比较困难,这有利于在小范围内加快贸易自由化进程,进而减少世贸组织谈判桌上的代表人数,从而有效降低多边贸易谈判的复杂性和难度。
4、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作为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试验场”,通过小范围的“试验”可为多边贸易体制提供大有裨益的经验教训,为国际贸易自由化提供可供借鉴的先例,发挥示范效应。
如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产生之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澳新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已就服务贸易自由化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规定。
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认识,有助于消除人们的疑虑,为多边规则的达成和实施提供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wto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中间环节,有助于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向更深层次发展。
第四章国际经济一体化与WTO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一体化2、优惠贸易安排3、自由贸易区4、关税同盟5、共同市场6、经济联盟7、完全经济一体化二、填空题1. _________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通常被称为战后经济“三大支柱”。
2.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大体有如下五种形式:、、、、。
3. 为了实现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目标,以实现四大自由流通,必须消除的三大障碍是:、、。
4.二次大战结束后出现的第一个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是,继该组织出现后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建立起来的两个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5.“乌拉圭回合”谈判之所以迟迟不能达成协议,其焦点是围绕问题的矛盾十分尖锐。
6.签订贸易条约所依据的法律原则主要有两个,即:、。
7.经济一体化最低级和最松散的形式是。
8. 指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基础上,成员国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9.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有、贸易创造和贸易扩大。
10. 是世界上幅员最广泛、参加成员差异最大的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中国也是该组织的成员。
三、判断题1.WTO《政府采购协议》是多边贸易协议,要求全体世贸组织成员参加。
( )2.《保障措施协议》要求非歧视地实施保障措施,它适用于来自所有国家的同类产品,而不应带有选择性。
()3. 《农产品协议》要求世贸组织成员立即取消对农产品的出口补偿。
( )4.最惠国待遇原则含义是:一成员就任何一项原产于另一成员的进口产品给予另一成员在关税或其它方面的优惠,必须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原产于其它成员和相同或类似的进口产品。
( )5.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一国在经济活动和民事权利方面给予其境内的外国国民不低于其给予本国国民享受的待遇。
( )6.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的不同在于实施共同的对外关税。
()7.共同市场的特征是生产要素在各成员国之间自由流通。
()8.经济一体化的规律是由低级的组织形式向高级组织形式逐渐演进。
()9.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三、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欧洲联盟●(二)北美自由贸易区●(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四)东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一)欧洲联盟●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组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5年4月8日,上述6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3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此前,欧盟先后在 1973年、1981年、1986年和1995年4次扩员。
欧洲联盟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国●2004年5月1日入盟的10个东欧国家: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爱沙尼亚、立陶宛、马耳他、塞浦路斯●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总人口达到4.8亿欧盟发展史●1951年5月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成立●1958年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EU)●1994年1月1日经济货币联盟第二阶段开始实施;欧洲货币局建立。
●1998年6月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1999年1月欧元诞生。
●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流通。
欧盟东扩●2002年12月中旬,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决定2004年5月1日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等10个国家加入欧盟,会议还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入盟时间及土耳其的入盟谈判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2003年4月16日欧盟雅典非正式首脑会议期间,欧盟15国与上述10个申请国签订了加入条约。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989年1月1日,两国签署《加—美自由贸易协定》(Canada-U.S. Free Trade Agre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