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 格式:pdf
- 大小:8.60 MB
- 文档页数:38
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利益,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四个阶段: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通的限制;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6)完全经济一体化。
3.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1)欧洲联盟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的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
1951年4月,西欧6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法国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也称《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后,西欧6国认为可以把巴黎条约的原则扩大到其它领域。
1957年3月25日,西欧6国政府在意大利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这两个条约合在一起统称为《罗马条约》。
《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同时,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罗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全面的关税同盟,即内部取消各种商品的关税,对外采用统一关税;对外实行共同的贸易政策;内部实施共同农业政策;逐步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自1958年1月《罗马条约》生效、欧共体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巨大成就。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区域范围内的一体化,它是目前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现实条件下,在局部区域内向这一目标迈进的一种“次优”选择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原因1 、联合一致抗衡外部强大势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因2 、二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3 、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及其政治利益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4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
5 、贸易创造等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多种形态1、优惠贸易安排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典型的有1932年英国与一些大英帝国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2、自由贸易区即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3、关税同盟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
这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典型的有欧洲经济共同体。
第八章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大潮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相互协商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定,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协商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内容:❆内部经济政策的统一:即在有关成员国之间实施统一的经济贸易政策;❆外部经济政策的统一:即在有关成员国之间实施统一的对非成员国的经济贸易政策。
通常首先在成员国之间取消贸易和其他经济活动中的障碍,而后逐步实施统一的内部经济政策,再然后实现外部经济政策的统一。
经济政策的统一的实质是成员国之间经济主权的一定程度限制、让渡。
其经济主权限制和让渡程度的区别,意味着成员国之间经济结合程度的高低,据此可以划分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较高层次和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一般有一个根据条约或协定组成的超国家机构。
随着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各成员国逐步向该机构让渡经济主权,由该超国家机构行使共同的内部经济政策和一致的对外经济政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参加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条件、目标要求组成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同形式反映了其不同的发展程度,反映成员国之间经济干预和联合的深度、广度。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TradeArrangement)❆最低级、最松散的组织形式。
❆成员国之间通过贸易条约或协定,规定:在相互贸易中对全部或部分商品的实施关税优惠;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各成员国按自己的关税政策实行进口限制。
例:二战前的“英联邦特惠制”、70年代的“美加汽车贸易协定”等。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各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来自非成员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政策。
❆有的自由贸易区只对部分商品实行自由贸易;有的对全部商品实行自由贸易:工业自由贸易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自由贸易商品只限于工业品不包括农产品。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一体化已成为趋势。
众所周知,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相互依赖程度增强,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1. 欧洲联盟众所周知,欧洲联盟是全球最成功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之一,其成员国达到了27个。
联盟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在欧洲内部自由贸易和资本市场的自由流通。
此外,联盟尚包括一些经济政策和政治事务的协调。
2.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由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三个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
该协定成立于1994年,旨在消除三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和促进这三个经济体之间的投资。
3. 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一个涵盖21个经济体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成立于1989年的该组织旨在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该组织持续致力于降低贸易壁垒、加强贸易和投资合作以及推动区域内人员的流动。
4. 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东南亚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该区域在多个领域合作,包括贸易、投资、服务、劳资和知识产权。
其目标是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和增强经济联系。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程度不断加强,提高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
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也提高了区域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2. 数字化和新技术的应用数字化和新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也加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
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制造、服务和管理模式,也给区域的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3. 国际合作的促进国际合作也是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各国之间的政治合作、商业合作和文化交流有助于建立合作关系和共同利益。
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引言区域一体化组织是指一群国家或地区为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形成的组织。
这样的组织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区域内的经济合作、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并探讨其对参与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欧洲联盟是世界上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之一。
成立于1957年,起初是为了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盟的职责逐渐扩大,包括政治、安全、社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
欧盟的成员国通过共同制定法规、建立共同市场和货币联盟等方式,实现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一体化。
欧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努力。
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亚洲开发银行是一个跨国区域性开发银行,成立于1966年。
其成员由各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家组成。
亚洲开发银行的目标是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并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等支持。
亚洲开发银行的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教育和卫生等各个领域。
通过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亚洲开发银行在促进亚洲地区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美洲联盟(Union of South American Nations,UNASUR)南美洲联盟是由南美洲12个国家组成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成立于2004年,旨在实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一体化。
南美洲联盟通过促进贸易和投资、加强政治合作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等方式,推动南美洲地区的发展和合作。
该组织还致力于解决地区内的争端和冲突,并促进社会和文化交流。
南美洲联盟的成立体现了南美洲国家加强合作和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望。
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AU)非洲联盟是由非洲各国组成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成立于2002年,取代了非洲统一组织。
非洲联盟的目标是实现非洲国家的和平、繁荣和发展。
欧洲联盟(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法文名称:Unioneuropéenne),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总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人口5亿,GDP14.5万亿美元。
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欧盟的盟旗是蓝色底上的十二星旗,普遍说法是因为欧盟一开始只有12个国家,代表了欧盟的开端。
实际上这个十二星旗代表的是圣母玛利亚的十二星冠,寓意圣母玛利亚将永远保佑欧洲联盟。
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
(语言冲突时以英语为标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于1989年。
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
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南亚国家联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
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现有21个成员,分别是中国、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湾、泰国、美国和越南,1997年温哥华领导人会议宣布APEC进入十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
三、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欧洲联盟●(二)北美自由贸易区●(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四)东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一)欧洲联盟●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组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5年4月8日,上述6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3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此前,欧盟先后在 1973年、1981年、1986年和1995年4次扩员。
欧洲联盟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国●2004年5月1日入盟的10个东欧国家: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爱沙尼亚、立陶宛、马耳他、塞浦路斯●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总人口达到4.8亿欧盟发展史●1951年5月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成立●1958年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EU)●1994年1月1日经济货币联盟第二阶段开始实施;欧洲货币局建立。
●1998年6月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1999年1月欧元诞生。
●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流通。
欧盟东扩●2002年12月中旬,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决定2004年5月1日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等10个国家加入欧盟,会议还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入盟时间及土耳其的入盟谈判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2003年4月16日欧盟雅典非正式首脑会议期间,欧盟15国与上述10个申请国签订了加入条约。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989年1月1日,两国签署《加—美自由贸易协定》(Canada-U.S. Free Trade Agreement)。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1欧洲联盟欧盟简介洲联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1957年,法国等西欧6国签署条约,1958年条约生效,宣布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2002年 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
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入盟协议。
2004年5月1日,这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
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
此次扩大后的欧盟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
欧盟成员国的总面积达到397.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3亿。
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约5%,从现在的9万多亿美元增加到10万多亿美元,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
至2009年,已有 157 个国家向欧共体派驻外交使团,欧共体委员会也已在 107 个国家及国际组织所在地派驻代表团。
欧共体同其中的绝大多数国家缔结了贸易协定、经贸合作协定或其他协定,并与一些地区性组织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
欧共体于1975年5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关系。
欧盟的主要作用①实现关税同盟和共同外贸政策。
1967年起欧共体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率,1968年7月1日起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建立关税同盟(西班牙、葡萄牙1986年加入后,与其他成员国间的关税需经过10 年的过渡期后才能完全取消)。
1973年,欧共体实现了统一的外贸政策。
马约生效后,为进一步确立欧洲联盟单一市场的共同贸易制度,欧共体各国外长于1994年2月8日一致同意取消此前由各国实行的6400多种进口配额,而代之以一些旨在保护低科技产业的措施。
②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1962年7月1日欧共体开始实行共同农业政策。
1968年 8 月开始实行农产品统一价格;1969年取消农产品内部关税;1971年起对农产品贸易实施货币补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