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概念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27.61 KB
- 文档页数:5
名词解释1、供给概念:供给指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厂商愿意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函数:供给函数指供给量和影响供给量的一系列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供给表: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反映供给量与供给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表格称为供给表。
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自身价格、时间期间长短、相关商品价格、价格预期、生产成本(工资、资本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和生产技术。
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增加;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减少。
即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同向的依存关系,这一规律称为供给规律。
对满足供给规律的商品,生产者的供给曲线是向左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也存在违反供给规律的例子,例如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的图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Qs = a+bp2、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当其它影响供给的因素既定时,由于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
当商品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影响供给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3、需求概念: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指需求量和影响需求量的一系列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减少;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增加。
即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这一规律称为需求规律。
对满足需求规律的商品,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也存在违反需求规律的商品,例如吉芬商品。
需求曲线的图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逻辑学名词解释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
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
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性质命题)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
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省。
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
教育学文化:广义概念,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中所谈到的发展则指人的个体发展,也就是每个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育方针:最终确立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前教育目标: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游戏: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自由自在的、愉快的、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角色游戏:儿童用自己去替代角色人物,有玩具替代真实用具,在想象的基础上,通过扮演进行的游戏。
发展适宜性:就是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
综合性原则: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
启蒙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观察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
演示法:是直观形象法之一,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
示范法:示范法也是直观形象法之一,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即对专业名词的解释。
简单来说,就是解释一个词语。
名词是一个词语,意思是表示人或事物以及时间、方位等的词。
“名词解释”的意思是:对概念的内涵或语词的意义所做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
一、读音:míng cíjiěshì
二、举例:1、学校:教授某一项或一些专门技术的地方。
2、司机:机动车驾驶员。
3、菊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
由于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种,颜色、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
有的品种可入药。
4、厨师:以烹调为职业的人。
5、袋鼠:哺乳动物的一科,形似鼠而体大。
前肢短小,后肢粗大,善于跳跃,尾巴粗大,能支持身体。
雌的腹部有一育儿袋。
种类多。
如大袋鼠、树袋鼠等。
分布于澳洲各地。
三、名词解释与概念定义区别:名词解释:是对一个名词的分析解说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是把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
名词概念解释1、名词概念解释:(1)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rgrated Circuits)即专⽤集成电路,是指应特定⽤户要求和特定电⼦系统的需要⽽设计、制造的集成电路。
(2) FPGA:Field-Prog ram 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它是在PAL、GAL、CPLD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步发展的产物。
(3) SOC::System on Chip的缩写,称为芯⽚级系统,也有称⽚上系统,意指它是⼀个产品,是⼀个有专⽤⽬标的集成电路,其中包含完整系统并有嵌⼊软件的全部内容。
(4) SOPC:System-on-a-Programmable-Chip,即可编程⽚上系统。
⽤可编程逻辑技术把整个系统放到⼀块硅⽚上,称作SOPC。
(5) NIOS II:Altera 推出的⽀持使⽤专⽤指令的32位RSIC嵌⼊式处理器(6) I/O:I/O是input/output的缩写,即输⼊输出端⼝。
每个设备都会有⼀个专⽤的I/O地址,⽤来处理⾃⼰的输⼊输出信息(7) IP: IP是英⽂Internet Protocol(⽹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简称为“⽹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络相互连接进⾏通信⽽设计的协议。
(8) VHDL:是⼀种⽤于电路设计的⾼级语⾔,标准硬件描述语⾔。
(9) verilog HDL:Verilog HDL是⼀种硬件描述语⾔(HDL:Hardware Discription Language),是⼀种以⽂本形式来描述数字系统硬件的结构和⾏为的语⾔,⽤它可以表⽰逻辑电路图、逻辑表达式,还可以表⽰数字逻辑系统所完成的逻辑功能。
(10)HDL:HDL(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是硬件描述语⾔。
顾名思义,硬件描述语⾔就是指对硬件电路进⾏⾏为描述、寄存器传输描述或者结构化描述的⼀种新兴语⾔。
概念的含义名词解释大全概念,是人们对于事物特性或抽象概念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形式。
人类在不断与外界进行交互和感知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与总结,形成对于事物的认知模式,即概念。
概念的形成使得人们能够将事物分类、归纳、推理和理解,它是人类智慧和思维的重要基石。
一、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抽象性:概念是对大量具体事物抽象出的一种普遍特征的表达,它不涉及具体的个体,而是抓住了不同个体间共性的特点。
2. 摘要性:概念是对大量事物中的共同特点进行摘要、概括和归纳,能够简化和概括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3. 包含性:概念包含了一类事物的内在本质特点,能够将众多的事物进行分类,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4. 变通性:概念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和需要进行扩展和变通,适应不同的认知需求和思维模式。
二、概念的分类概念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 客观概念和主观概念:客观概念是与客观世界中的实际事物相关的概念,如动物、植物等;而主观概念是人们在主观意识中形成的抽象概念,如美、善等。
2. 形式概念和实质概念:形式概念是基于事物的外观特征和形式属性进行分类的概念,如形状、大小等;实质概念则是基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特征进行分类的概念,如生命、死亡等。
3. 一般概念和个别概念:一般概念是对大类事物的概括和总结,如动物;而个别概念则是对其中的个别成员进行归纳和描述,如老虎。
4. 近义概念和异义概念:近义概念指的是在意义上相似但有细微差别的概念,如“智慧”和“聪明”;异义概念指的是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不同含义的概念,如“银行”既可以指金融机构,也可以指河岸边的地域。
三、概念的重要作用概念在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1. 分类和归纳:概念将各异的事物归类,帮助人们理解和认识事物的共性和差异,促进对事物分类和归纳的能力。
2. 推理和推论:概念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进行推理和推论,根据已有的概念和规则,得出新的结论或预测。
国际法的概念国际法或称国际公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国际法的渊源是国际法的表现形式,即国际法的条文在哪里、国际法的法律依据在哪里。
造法性条约指多数国家参加的以制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为目的并载有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的的条约。
契约性条约是指国家之间所订立的确定特定事项的具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条约。
如交通运输协定、贸易协定均属此类,它们多是双边条约,都是对具体事物的协商,在处理具体问题的目的达到后即告终止,并不能创制国际法规则,而且其仅对缔约各方有约束力,不具有普遍性质,不产生一般的国际规范。
国际法基本原则被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于国际法一切效力范围的、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国家基本权利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所固有的或当然享有的权利。
独立权国家自主地处理其主权范围内的事物,同时不受外来干涉。
平等权平等是指不论国家大小、强弱或者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如何,在国际法上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自卫权当国家遭到外来的武力攻击时,有权实施单独的或集体武装自卫以打击侵略者保卫国家。
保护性管辖为保护一国以及其国民的重大利益而对外国人在外国的行为进行的管辖普遍性管辖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和人类共同利益而实行的管辖。
承认现存的国际法主体(主要是国家)对新出现的国家、政府的存在从国际法上予以确认,表明与其交往并导致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国家继承由于领土变更的事实而引起的国家之间权利义务的转移。
被别国取代的国家称为被继承国,取缔别国的国家称为继承国国际法主体国际法主体是指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直接在国际法上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并具有独立进行国际求偿能力者。
国籍:国籍是表示个人属于国家的公民或国民的法律资格,与该国保持着永久的法律关系。
国籍法是规定国籍的取得、丧失、变更等事项的法律规则,是一国国内法的组成部分。
国民待遇:国家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
其实质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国人享有不低于本国人的待遇;二是外国人不得要求高于本国人的待遇。
名词解释和概念是一样的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陌生的名词和概念。
当我们不了解这些名词和概念时,我们往往会寻求解释。
但是,名词解释和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它们有着细微的差别。
本文将探讨名词解释和概念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语言和认知中的作用。
名词解释是将一个名词的含义用其他语言或术语来解释说明的过程。
它是通过定义、描述、举例等方法将一个名词的概念传达给他人。
名词解释通常是基于事实和逻辑的,目的是使人们理解和掌握特定名词的含义。
例如,当我们听到“社交媒体”这个名词时,我们可能会寻求一个解释,以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
名词解释可以提供明确的定义,帮助人们建立共同的语言理解。
概念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现象的抽象、综合的认识。
概念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定义,它涉及到更广泛的认知过程和知识体系。
概念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抽象化和归纳总结,它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属性的把握。
概念的建立依靠人们对于各种信息和经验的处理和归纳。
例如,当我们思考“时间”的概念时,我们不仅仅是在寻求一个定义,而是在思考时间的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概念的联系等。
尽管名词解释和概念相互关联,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
名词解释更注重于给予一个名词一个准确和明确的定义,以便他人可以理解并使用它。
它通常是通过语言和文字来传达的。
而概念更加宽泛,它不仅仅关注于定义,还关注于事物的内涵、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概念更多的是通过思考、经验和认知过程来形成的。
名词解释和概念在语言和认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名词解释帮助人们明确名词的含义,避免歧义和误解,促进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概念的形成则帮助人们建立认知框架、理解世界,并进行抽象思维和概括。
它们在教育、科学、哲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和研究中,名词解释和概念的区分也是必要的。
名词解释帮助我们理解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为学术研究提供基础。
而对于概念的理解则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分析。
我们需要考虑事物的属性、联系和演变,将概念与其他概念进行比较和对照,从而形成更深入的认知。
概念名词定义的区别概念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抽象概括和理解,通过概念可以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和概括,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而名词则是一种语言符号,用于表示一类事物身份、存在或性质的词语。
概念名词定义则是对概念和名词进行结合,从而对概念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描述。
概念名词定义是一种对概念的正式解释,目的是明确概念的范围、内涵和特征。
它通常以定义的形式给出,包括两个部分:定义词和被定义词。
定义词是用来解释概念的词语,而被定义词则是需要解释的概念。
通过定义词对被定义词进行解释,可以清晰地表达概念的含义和要点。
概念名词定义的主要作用是准确地传达概念的含义和范围。
首先,它可以避免概念的歧义和误解。
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概念名词定义则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准确解释,确保理解的一致性。
其次,概念名词定义可以帮助理解和学习概念。
通过对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和描述,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概念的含义和特征。
此外,概念名词定义还有助于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在学术领域中,对概念名词进行明确的定义是进行研究和交流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学术讨论的准确性和深度。
概念名词定义在实际运用中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概念名词定义应该具有准确性和明确性。
它应该清晰地表达出概念的含义和范围,避免歧义和模糊之处。
其次,概念名词定义要简明扼要。
它应该以简洁的语言和结构给出,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达,以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
此外,概念名词定义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它应该能够指导实际操作和研究工作,具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名词定义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关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含义,而外延则是指概念所包括的具体事物或个体。
在进行概念名词定义时,需要同时考虑到内涵和外延,既要明确概念的要点和特征,又要描述概念所包含的具体事物。
其次,要注意概念的层级关系和区别。
概念之间存在着层级关系和区别,有的概念是更为一般的、更为抽象的,而有的概念则是更为具体的、更为特殊的。
目录目录 (1)1 Minix (1)2 AT&T (1)3 Tinix (1)4 intelX86平台 (2)5 软盘 (2)6 驱动器 (2)7 虚拟软驱 (2)8 引导盘 (2)9 引导扇区(Boot Sector) (3)10 BIOS (3)11 DOS (3)12 .com文件 (4)13 IA32架构 (5)14 x86 (5)15 80x86 (5)1 MinixMINIX是一种基于微内核架构的类UNIX计算机操作系统,开源。
Minix的名称取自英语Mini UNIX,是一个迷你版本的类Unix操作系统(约300MB)。
Minix最有名的学生用户是Linus Torvalds,他在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用Minix操作平台建立了一个新的操作系统的内核,他把它叫做Linux。
2 AT&TAT&T公司(英语:AT&T Inc.,原为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的缩写,也是中文译名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由来,但近年来已不用全名),是一家美国电信公司,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
AT&T汇编:AT&T 有自己的一套汇编语言,gcc c/c++编译器只支持此种汇编。
AT&T与操作系统的渊源主要在于:Unix最早由KenThompson、Dennis Ritchie和Douglas McIlroy于1969年在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
3 TinixTinix是随于渊所著的《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这本书中所附带的一个实验教学性质的操作系统。
这本书讲述了很多其他操作系统书所不讲述的实际操作的问题。
Tinix并不是一个完善的系统,仅仅是为了配合这本书的讲述,而写成的系统。
Tinix是于渊设计命名的一个操作系统,原意是TryMinix。
4 intelX86平台Intel x86 由Intel推出的一种复杂指令集架构,用于控制芯片的运行的程序,现在X86已经广泛运用到了家用PC领域。
所谓的intelX86平台指的就是基于x86架构的设计,是一种泛指。
5 软盘软盘(Floppy Disk)是个人计算机(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质。
软盘的读写是通过软盘驱动器完成的。
(现在已经淘汰)6 驱动器PC机中的光盘驱动器CD-ROM,硬盘HARD DISK,软盘FLOOY DISK,都是驱动器,所谓驱动器就是驱动存储设备的器具,比如说食物和微波炉就是磁盘和驱动器的关系。
通过某个文件系统格式化并带有一个驱动器号的存储区域。
存储区域可以是软盘、CD、硬盘或其他类型的磁盘。
单击“Windows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中相应的图标可以查看驱动器的内容。
要想了解软盘和光盘中的信息,就必须把他们分别插入到软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中,供计算机对上面的数据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
软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都位于机箱中,只把它们的"嘴巴"露在外面,随时准备"吃进"软盘和光盘。
至于硬盘,由于它是不可移动的,所以被固定于驱动器之中,也就是说,硬盘和硬盘驱动器是一体的。
7 虚拟软驱虚拟软驱,代指用某种软件把一些文件或镜像(通常为ima文件)模拟成的软驱,通常叫做虚拟软驱。
相同类型的还有虚拟光驱。
8 引导盘就是指不通过硬盘,用软盘,光盘或U盘引导计算机进入操作系统(DOS)的盘。
引导盘上有一个较完善的DOS系统,可以执行DOS命令操作。
(正常情况下,操作系统是存放于硬盘上的,开机之后计算机从硬盘上读入操作系统(即把硬盘上的操作系统加载到内存中。
而引导盘,就是跳过硬盘上的操作系统,直接把引导盘上的操作系统加载到内存中)。
9 引导扇区(Boot Sector)引导扇区(Boot Sector) 通常指设备的第一个扇区,用于加载并转让处理器控制权给操作系统。
硬盘的0柱面、0磁头、1扇区称为主引导扇区,也叫主引导记录MBR,该记录占用512个字节,它用于硬盘启动时将系统控制权转给用户指定的、在分区表中登记了某个操作系统分区。
分区引导扇区也称DBR,是由FORMAT高级格式化命令写到该扇区的内容,DBR是由硬盘的MBR装载的程序段。
DBR装入内存后,即开始执行该引导程序段,其主要功能是完成操作系统的自举并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
每个分区都有引导扇区,但只有被设为活动分区才会被MBR装的DBR入内存运行。
简而言之:第一,引导扇区是电脑在启动时首先要访问的位置.第二,此位置记录着电脑的引导指令,就像总司令一样,我要从这个硬盘或光盘的具体哪个位置去开始系统或开始操作.第三,有引导扇区可以是硬盘,也可以是软盘、光盘.第四,引导扇区在硬盘的0磁道0柱面第一扇区,在光盘的第1扇区.10 BIOS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略词,直译过来后中文名称就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其实,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
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
BIOS设置程序是储存在BIOS芯片中的,BIOS芯片是主板上一块长方形或正方形芯片,(一般在计算机启动时按F2或者Delete进入BIOS进行设置,只有在开机时才可以进行设置。
一些特殊机型按F1、Esc、F12等进行设置)。
BIOS设置程序主要对计算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进行管理和设置,使系统运行在最好状态下,使用BIOS设置程序还可以排除系统故障或者诊断系统问题。
有人认为既然BIOS是"程序",那它就应该是属于软件,感觉就像自己常用的Word或Excel。
但也有很多人不这么认为,因为它与一般的软件还是有一些区别,而且它与硬件的联系也是相当地紧密。
形象地说,BIOS应该是连接软件程序与硬件设备的一座"桥梁",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要求。
主板上的BIOS芯片或许是主板上唯一贴有标签的芯片,一般它是一块32针的双列直插式的集成电路,上面印有"BIOS"字样。
11 DOSDOS是一种操作系统,即Disk Operating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是个人计算机上的一类操作系统。
从1981年直到1995年的15年间,磁盘操作系统在IBM PC 兼容机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且,若是把部分以DOS为基础的Microsoft Windows版本,如Windows 95、Windows 98和Windows Me等都算进去的话,那么其商业寿命至少可以算到20年。
微软的所有后续版本中,磁盘操作系统仍然被保留着。
微软图形界面操作系统Windows NT 问世以来,DOS就是一个后台程序的形式出现的。
可以通过点击运行-CMD进入运行。
DOS是个非常实用的操作系统,因此,它深深受到国内外人们的普遍喜爱,一直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
但是,自从1995年以来,Microsoft公司出于商业利益等方面的原因,决定抛弃手中的MS-DOS。
当时,DOS已有许多种,除MS-DOS以外,还有PC-DOS,DR-DOS,FreeDOS 等,但是由于受到Microsoft公司的挤压,故使用的人数不多,而大多数用户都在使用MS-DOS。
由于Microsoft彻底放弃了MS-DOS,而转以开发Windows,引起了广大DOS使用者和爱好者的不满,而且,大家通常所使用的Windows 9x也只是DOS下的一个大型程序罢了,如果没有DOS的支持,它根本无法运行。
但也由此可见DOS的功能其实是非常强大的,以及DOS 软件拥有巨大的开发潜能,因为像Windows那样强大的DOS增强程序都可以编出来。
Windows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环境,但它对程序编写的约束和限制比DOS高得多,因而许多程序员出于对Windows的不满及对DOS开发的价值和潜力的深刻认识,继续开发DOS 软件。
由于多年的经验的积累,他们的软件开发水平越来越高,因此他们开发出的DOS软件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为了开发更多的软件并且增加开发的效率,他们设计了一个又一个DOS软件的开发工具。
而用这些开发工具的人也越来越多,并在国外迅速地流传开来,详情可见一篇叫作“DJGPP程序与保护模式”的文章(在“DOS文章”栏目中)。
12 .com文件.com文件是DOS操作系统中可执行文件的一种。
于EXE 文件比较:.com文件就是只含一个代码段的指令程序.exe文件可包含多个程序段,如:代码段,数据段,堆栈段等.com文件只能作一些简单的DOS指令操作.exe文件应用广泛,可作为各类程序的程序文件.com文件大小不能超过64K.exe文件大小没有限制.com 和.exe和.bat这三种称为可执行文件。
也就是说:在一套软件里,只要执行以上扩展的文件(如鼠标双击此类型文件),软件就可以正常运行了。
编写一套软件,涉及内容很多。
如编写一套学校管理软件,需要学校的一些数据,那么我们可以把数据文件归类,以扩展名.dbf或其它指定名称来归类;以扩展名.dll作为链接文件,保证文件之间的运行。
如果要启动此软件,就只要执行扩展名.exe或.com或.bat就可以了。
需要说明的:.bat是批处理文件,实质上是把许多步骤打包在一个文件里,只要执行一个批处理文件,电脑就会按指令自动执行相关可执行文件。
.COM 文件比较简单,.COM文件包含程序的一个绝对映象―――就是说,为了运行程序准确的处理器指令和内存中的数据,MS-DOS通过直接把该映象从文件拷贝到内存而加载.COM程序,它不作任何改变。
为加载一个.COM程序,MS-DOS首先试图分配内存,因为.COM 程序必须位于一个64K的段,所以.COM文件的大小不能超过65,024(64K减去用于PSP的256字节和用于一个起始堆栈的至少256字节)。
如果MS-DOS不能为程序、一个PSP、一个起始堆栈分配足够内存,则分配尝试失败。
否则,MS-DOS分配尽可能多的内存(直至所有保留内存),即使.COM程序本身不能大于64K。
在试图运行另一个程序或分配另外的内存之前,大部分.COM程序释放任何不需要的内存。
分配内存后,MS-DOS在该内存的头256字节建立一个PSP,如果PSP中的第一个FCB含有一个有效驱动器标识符,则置AL为00h,否则为0FFh。
MS-DOS还置AH为00h或0FFh,这依赖于第二个FCB是否含有一个有效驱动器标识符。
建造PSP后,MS-DOS在PSP后立即开始(偏移100h)加载.COM文件,它置SS,DS和ES为PSP的段地址,接着创建一个堆栈.为创建一个堆栈,MS-DOS置SP为0000h,若已分配了至少64K 内存;否则,它置寄存器为比所分配的字节总数大2的值.最后,它把0000h推进栈(这是为了保证与在早期MS-DOS版本上设计的程序的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