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39.61 KB
- 文档页数:5
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层面上的一种进阶学习,它更加深入地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各个方面,包括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网络安全等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是指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系统。
网络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拓扑、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搭建和维护的技能,为日常工作中的网络配置、网络故障排除等问题提供支持。
首先,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在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我们将学习各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形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以及混合拓扑等。
了解这些拓扑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帮助我们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并进行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其次,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标准。
在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我们将深入学习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学习网络协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通信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并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进行网络通信的配置和管理。
此外,网络安全是保障计算机网络不受未经授权访问、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的重要方面。
在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我们将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攻击和防范技术。
学习网络安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网络的防御能力,保护重要数据和信息的安全。
总结起来,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门深入研究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科,通过学习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网络拓扑、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这将为我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使用计算机网络提供有力的支持。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12.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互连起来,通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113. 通信子网:由通信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承担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交换、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网络节点由通信设备或具有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组成,通信链路由一段一段的通信线路构成。
114. 资源子网:由计算机网络中提供资源的终端(称为主机)和申请资源的终端共同构成。
115.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116. 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有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整套规则,或者说是为完成计算机网络通信而制订的规则、约定和标准。
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时序三大要素组成。
117. 语法:通信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语义:对具体事件应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18. 在计算机网络中,同层通信采用协议,相邻层通信使用接口,通常把同层的通信协议和相邻层接口称做网络体系结构。
119.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指由构成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线路和节点计算机所表现出的几何关系。
它反映出计算机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120.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树型、网状型、环型、总线型和无线型等。
121. 计算机网络根据地理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根据网络传输技术划分,可以分为广播式网络、点到点网络。
122. 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各种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语音、图形、图像等统称为数据,数据经过加工后就成为信息。
123. 报文(Message):一次通信所要传输的所有数据叫报文。
124. 报文分组(Packet):把一个报文按照一定的要求划分成若干个报文,并组这些报文加上报文分组号后即形成报文分组。
计算机三级_网络技术知识点一、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概念:网络是指不同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线路或其他传输媒介连接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系统。
2.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和网状等多种形式。
3.O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4. TCP/IP协议:是Internet所使用的协议集合,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等。
5.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
6.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7.路由器:用于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的设备。
8.网关:在通信网络中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转发。
9.DNS: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10.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信息。
二、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1. 集线器(Hub):用于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通过广播方式转发数据。
2. 网桥(Bridge):用于将不同局域网中的数据包转发。
3. 交换机(Switch):用于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包,提供更高的数据转发效率。
4. 路由器(Router):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转发,具备网络寻径的功能。
5. 防火墙(Firewall):用于保护网络安全,限制网络访问。
6. 文件服务器(File Server):用于存储和共享文件。
7. 打印服务器(Print Server):用于共享打印设备。
8.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在Web应用中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9.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10.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邮件的发送。
11.POP3协议:邮局协议,用于邮件的接收。
三、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1.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系统,限制网络访问和控制网络流量。
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内容一、基本知识1、计算机系统组成。
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3、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应用领域。
二、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2、数据通讯技术基础。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
4、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分类、特点与典型系统。
5、网络互连技术与互连设备。
三、局域网应用技术1、局域网分类与基本工作原理。
2、高速局域网。
3、局域网组网方法。
4、网络操作系统。
5、结构化布线技术。
四、网络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2、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3、了解当前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况。
五、Internet基础1、Internet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服务。
2、Internet通讯协议——TCP/IP。
3、Internet接入方法。
4、超文书、超媒体与Web浏览器。
六、网络安全技术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3、网络安全策略。
4、加密与认证技术。
5、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念。
七、网络应用:电子商务于电子政务1、电子商务基本概念与系统结构。
2、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系统结构。
3、浏览器、电子邮件及Web服务器的安全特性。
4、Web站点内容的策划和应用。
5、使用Internet进行网上购物与访问政府网站。
八、网络技术发展1、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
2、宽带网络技术。
3、网络新技术。
九、上机操作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法一、笔试: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上机考试:60分钟,满分100分。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许多计算机爱好者的必备技能。
它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或设备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系统。
它可以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型号、不同用途的计算机或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互通有无、相互协作的网络体系。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包括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
其中,局域网技术是一种在小型区域内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技术,广域网技术则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技术。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时所遵循的一套规则和标准。
网络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它可以管理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并提供网络服务。
三、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分布式计算、网络数据库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门技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爱好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还可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题库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题库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个题库提供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理解,以及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一、基础知识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答: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起,从而使得这些计算机能够相互共享资源,实现信息交换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是什么?答:一个计算机网络通常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通信协议:这些是计算机网络中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标准。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知识点计算机三级考试的网络技术部分,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结构、协议和安全等内容进行考察。
下面,我们将以这些内容为主线,详细介绍网络技术的知识点。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使用通讯设施和协议使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 数据通信:允许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2) 资源共享:共享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
(3) 分布式处理:利用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完成同一任务。
(4) 提高可靠性: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 按覆盖范围分类:LAN、MAN、WAN。
(2) 按使用方式分类:互联网、Intranet、Extranet。
(3) 按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二、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
通信子网又分为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两部分,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通信设备有中继器、交换机、路由器等。
资源子网则负责提供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等资源。
三、计算机网络的协议1. 协议的定义: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套规则和约定,用于确保网络中各个设备的互连互通,使得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
2. 常见的协议:(1)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协议,它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的简称。
(2) HTTP协议: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万维网(WWW)上数据传输的一种协议。
(3) FTP协议: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一种协议。
(4) SMTP协议:是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在互联网上传送邮件的一种协议。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一、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1. 计算机系统发展历程: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 电子计算机时代开始的标志:以美国1945年生产、1946年2月交付使用的ENIAC计算机为标志。
3. 电子计算机分类:以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大型机、超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4.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5.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中央处理器CPU。
6. CPU的作用:取得、解释和执行指令。
7. CPU的指标:字长(指CPU中数据总线的宽度,即一次可并行传递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速度(指CPU中振荡器的主振频率,即主频。
)指令处理能力(即每秒处理百万条指令数,以MIPS表示)。
8. 总线的分类:总线可以分为传输数据的数据总线、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总线和连接各个芯片地址的地址总线。
9. 内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又可以分为ROM、PROM、EPROM、E2PROM等。
注:ROM 即Read Only Memory 10. 随机存储器:指计算机运行期间,可以随时向其写入数据、也可以随时从其中读出数据的存储器。
在微型计算机中,内存储器也叫主存储器。
11. 高速缓冲存储器:为解决CPU与主存储器间速度差而在内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的一种存取速度远高于普通内存的特殊存储器。
12. 运算器的功能:运行器是计算机中完成数学运行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13. 常见的数据总线为ISA、EISA、VESA、PCI等。
14. 中断:指当出现需要时,CPU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和执行过程。
即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出现了一个必须由CPU立即处理的情况,此时,CPU暂时中止程序的执行转而处理这个新的情况的过程就叫做中断。
三级网络技术归纳知识点1.网络管理技术:-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用于管理网络设备和监控网络性能的协议。
SNMP可以获取和修改网络设备的状态信息,并发送警报和通知。
- CMD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配置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可以实现自动化的设备配置和更新。
- 网络监控工具:用于实时监测网络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并生成报告和趋势分析。
常见的网络监控工具有Cacti、Nagios等。
- 故障排除技术:包括网络故障的定位和修复,例如使用ping、traceroute等工具来检测网络连通性和路径。
2.网络安全技术:- 防火墙(Firewall):用于阻止未授权的网络流量进入受保护的网络。
防火墙可以基于网络地址、端口和协议等标准进行过滤。
-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用于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加密和安全的连接,使得远程用户可以安全地访问内部网络资源。
- 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入侵检测系统):用于监测和检测网络中的异常活动,例如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行为。
- 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包检查):用于检查和分析网络流量的内容,以便识别并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3.性能优化技术:- 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将网络流量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以实现性能的负载均衡和故障的容忍能力。
负载均衡可以基于多种标准进行分发,例如网络流量、CPU利用率等。
- 缓存(Caching):将常用的网络资源缓存在本地,以加快访问速度和减少网络带宽的使用。
常见的缓存技术包括HTTP缓存和透明代理缓存等。
-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用于在网络中分配带宽和优先级,以保证关键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靠性。
计算机3级网络技术知识点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学科考试内容,涵盖了众多关键的知识点。
接下来,让我们逐步了解这些重要的内容。
首先是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这部分是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解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至关重要。
OSI 参考模型分为七层,从下往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而 TCP/IP 模型则包括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我们需要清楚每个层次的功能和作用,比如物理层负责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比特流,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组合成帧并进行差错控制,网络层负责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应用层则为各种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在网络技术中,局域网技术也是重点之一。
以太网是最常见的局域网技术,了解其工作原理、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如 CSMA/CD)以及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从传统以太网到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等)十分必要。
此外,还需要掌握无线局域网(WLAN)的相关知识,包括 IEEE 80211 标准、无线接入点(AP)的配置和使用等。
网络互联技术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通信的关键。
路由器是网络互联的核心设备,我们要学会配置路由器,包括设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OSPF 等)。
同时,要理解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原理和应用,以及 IP 隧道技术在实现不同类型网络互联中的作用。
网络操作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 Server、Linux 等。
我们需要掌握这些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包括用户和组的管理、文件系统的配置、网络服务的搭建(如 DNS 服务、DHCP 服务、Web 服务等)。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是网络技术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网络管理包括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
了解常用的网络管理工具和技术,如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能够有效地对网络进行监控和管理。
2019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网
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266. 计算机系统安全内容:安全理论与策略、计算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评价、安全产品以及计算机犯罪与侦查、计算机安全
法律、安全监察等。
267. DoD(TCSEC)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是美国国防部在
1985年正式颁布的,它将计算机安全等级划分为四类七级,这七个等
级从低到高依次为:D、C1、C2、C3、B1、B2、B3、A1。
268. 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分类: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共分为三类,它们是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和政策法律安全。
269. 技术安全:指通过技术手段(硬件的和软件的)能够实现的
对于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保护,要求做到系统受到攻击以后,
硬件、软件不受到破坏,系统正常工作,数据不泄漏、丢失和更改。
270. 管理安全:指和管理相关的安全保障,如使得软硬件不被
物理破坏,非法人员进入、机密泄露等。
271. 政策法律安全是指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所制订的法律、法规、制度等。
272. 信息安全的构成:信息安全包括计算机安全和通信安全两
部分。
273. 信息安全的目标: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
可审查性。
274. 保密性:使系统只向授权用户提供信息,对于未被授权使
用者,这些信息是不可获取或不可理解的。
275. 完整性:使系统只允许授权的用户修改信息,以保证所提
供给用户的信息是完整无缺的。
276. 可用性:使被授权的用户能够从系统中获得所需的信息资
源服务。
277. 可审查性:使系统内所发生的与安全相关的动作均有说明
性记录可查。
278. 安全威胁:是指某个人、物、事件或概念对某一信息资源
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使用所造成的危险。
基本的安全威
胁包括:信息泄露、完整性破坏、业务拒绝和非法使用。
279. 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包括信息泄露、媒体废弃、人员不慎、授权侵犯、非授权访问、旁路控制、假冒、窃听、电磁/射频截获、完整性侵犯、截获/修改、物理侵入、重放、业务否认、业务拒绝、资
源耗尽、业务欺骗、业务流分析、特洛伊木马、陷门等。
280. 安全攻击:所谓安全攻击,就是某种安全威胁的具体实现。
它包括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两绝大部分。
281. 被动攻击:是对信息的保密性实行攻击,即通过窃听网络
上传输的信息并加以分析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但它并不修改信息
的内容。
它的目标是获得正在传送的信息,其特点是偷听或监视信息
的传递。
它包括信息内容泄露和业务流分析两大类。
282. 主动攻击:主动攻击是攻击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信息传输
的完整性和系统服务的可用性。
主动攻击一般包括中断、伪造、更改等。
283. 防护措施: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要对抗各种攻击。
避免受
到安全威胁,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密码技术、物理安全、人员安全、管理安全、媒体安全、辐射安全和生命周期控制。
284. 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包括安全特性、系统单元和开放
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结构层次三绝大部分。
285. GB-17858-1999计算机系统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的基本准则,规定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等级为5级。
286. 网络安全:指分布式计算机环境中对信息传输、存储、访
问等处理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信息被窃取、篡改和非法操作,而且
对合法用户不发生拒绝服务,网络安全系统应提供保密性、完整性和
可用性三个基本服务,在分布网络环境下还应提供认证、访问控制和
抗抵赖等安全服务。
完整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应包括保护、检测、响应、恢复等四个方面。
287. 网络安全策略:就是相关管理、保护和发布敏感信息的法律、规定和细则,是指在某个安全区域中,用于所有与安全活动相关
的一套规则。
这些规则上由此安全区域中设立的一个安全权力机构建立,并由安全控制机构来描述、实施和实现。
288. 安全策略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策略目标、机构安全策略、
系统安全策略三个等级。
289. 安全策略目标:指某个机构对所要保护的特定资源要达到
的目的所实行的描述。
290. 机构安全策略:指一套法律、规则及实际操作方法,用于
规范某个机构如何来管理、保护和分配资源以达到安全策略的既定目标。
291. 系统安全策略:描述如何将某个特定的信息技术系统付诸
工程实现,以支持此机构的安全策略要求。
292. 安全策略的基本组成部分:安全策略的基本组成包括授权、访问控制策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