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40.00 KB
- 文档页数:22
一、欧姆定律的计算问题难题易错题1.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 R1、R2的 I-U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A图线是电阻R2的I-U关系图象B.电源电压为 18VC.R1的阻值是20ΩD.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Ω【答案】D【解析】【详解】A.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R1两端的电压最大,R2两端的电压为0;由图象可知,A为滑动变阻器R2的U−I关系图象,B为电阻R1的U−I图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U−I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0.2A,R1两端的电压U1=4V,R2两端的电压U2=14V,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电压:U=U1+U2=14V+4V=18V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I=UR可得,定值电阻R1的阻值R1=1UI=4V0.2A=20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I=UR可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2UI=14V0.2A=70Ω故D错误,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片P 置于变阻器的B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在10s 内定值电阻1R 产生的热量为36J ;当滑片P 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2V 。
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1R 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9∶16B .滑动变阻器2R 的最大阻值为10ΩC .电源电压为12VD .1R 的阻值为10Ω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 【详解】由电路分析可知,定值电阻R 1与滑动变阻器R 2串联,电压表测R 2两端的电压,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当滑片滑到B 端时,电路中电流为11226V U I R R ==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则电源电压为111126V6V U I R U R R =+=⨯+ 当滑片滑到中点时,R 2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压表示数应减小,即滑片滑到中点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216V 2V 4V U U U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2222222224V 8V2U U I R R R R ⨯==== 则电源电压为212128V4V U I R U R R =+=⨯+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则11226V 8V 6V 4V R R R R ⨯+=⨯+ 解得:R 1=R 2,则电源的电压为11111216V 6V 6V 6V 12V U I R U R R R R =+=⨯+=⨯+= 当滑片滑到B 点时,R 1两端电压为3112V 6V 6V U U U =-=-=由2U Q t R=可得,R 1的阻值为 2231(6V)10s 10Ω36JU R t Q ==⨯=因R 1=R 2,故R 2的最大阻值为10Ω,滑片在B 点时和滑片在中点时,电路中的电流之比为12226V 38V 4I R I R == R 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22211112221239()416P I R I P I R I ====() 故选ABCD 。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问题1.如图,电源电压U不变,开关S断开与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之比是5:8,则电阻R1 与R2 的阻值之比是A.3:5 B.5:3 C.5:8 D.8:5【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开关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1上的电压U1;开关闭合时,R2被短路,电压表测量总电压U。
因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则U1:U2=(U-U2):U2=3:5又因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且U=IR,所以R1:R2=U1:U2=3:5故选A。
2.如图所示,R1是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B向A 移动的过程中A.电压表 V1 示数变小,V2 示数变大,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大B.电压表 V1示数与电流表 A 示数之比不变,电压表 V2 示数与电流表 A 示数之比变大C.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大,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电压表 V2示数变小D.电压表 V2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 A 示数变化量之比不变【答案】CD【解析】【详解】由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V1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测R1两端电压,V2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测R2两端电压;A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自B 向A 移动时,R 2的阻值减小,则通过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根据U=IR ,R 1是定值电阻,阻值不变,通过的电流增大,则分得的电压增大,即V 1的示数变大,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以及电源电压恒定,则R 2分得的电压就减小,即V 2的示数减小,故A 项不符合题意;B .电压表 V 2 示数与电流表 A 示数之比,即R 2的阻值在减小,电压表 V 1 示数与电流表 A 示数之比,即R 1的阻值是一个定值,故B 项不符合题意;C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根据公式P=UI 可知,电源电压不变,通过的电流增大,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故C 项符合题意;D .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则有211U U U U IR =-=-,211U U U U I R '''=-=-,则()()221111U U U U I R U IR I I R IR '''=-=---=-=-,即 21U R I=-, 所以,电压表 V 2 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 A 示数变化量之比不变,故D 项符合题意。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1.洋洋设计了一个自动测高仪,给出了四个电路,如下图所示,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其中能够实现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的电路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知,R与R′串联,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测电源的电压,其示数不随滑片的移动而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知,R与R′并联,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源的电压,其示数不随滑片的移动而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D.电路中R与R′串联,当身高越高时,滑片上移,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大,由UI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由U IR=可知,R两端的电压越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R′两端的电压变大;C选项中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时,其示数越大,故C符合题意;D选项中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时,其示数越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当开关闭合时,标有“8V8W”的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若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将L换成另一只标有“8V 4W”的小灯泡,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工作时消耗的实际功率A.大于4W B.等于4W C.小于4W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公式可知,当额定电压相同时,额定功率越大,电阻越小,所以“8V 8W”的灯泡电阻小,“8V 4W”的灯泡电阻大;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分压特点可知,改接后,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大于8V,所以这只灯泡消耗的功率大于4W.3.小明利用图甲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出了I—1R图像,如图乙,由图可知()A.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控制为2V不变B.当电流为0.2A时,电阻R为0.1ΩC.当滑片向右移时,电压表数变大D.当电流分别为0.25A和0.5A时,接入电路的导体的电阻之比为1:2【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考查了“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可以运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之真题直击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09•奉化市模拟)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实验室用电压表测电压时所设计的一个电路图,下列有关此电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压表不可能同时测得L1、L2两端的电压B.S1和S2不能同时闭合,否则电路将短路C.若S1和S2都断开,电压表示数为零D.若在测得L1两端电压后,只需断开S1、闭合S2,就能直接测出L2两端的电压2.(2014春•龙山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的阻值分别是12欧、18欧、18欧和12欧,电源电压恒为12伏,电压表的量程有两挡:0~3V和0~15V,该电压表的正确连接应该是()A.“+”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15VB.“+”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3VC.“﹣”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15VD.“﹣”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3V3.(2014•十堰模拟)甲、乙、丙三只小灯泡,按如图所示连接时恰好都能正常发光.当甲灯由于接触不良而熄灭后,以下可能发生的是()A.乙、丙灯立即变得更亮 B.乙灯变暗,丙灯变亮C.丙灯烧毁,乙灯不亮D.乙灯烧毁,丙灯不亮4.(2014•乌鲁木齐)甲乙两地相距5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甲乙两地检修员先后用相同的电源和电流表做成的测量仪如图,进行了如下测量,将测量仪接入ab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将测量仪接入cd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A.40km B.33.3km C.16.7km D.10km5.(2014•宜宾)如图所示,是一科技创新小组同学们设计的水位计工作原理图,绝缘浮子随水位的升降带动滑动变阻器R的金属滑杆P升降,通过电压表是显示的数据来反应水位升降情况.水位最低时,滑杆P位于R的a端处.L是一个指示灯,电路各部分接触良好,不计导线电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水位不变时,则电压表示数不变,指示灯不亮B.当水位下降时,则电压表示数变小,指示灯变亮C.当电压表示变大,指示灯变暗,则表明水位上升D.若将电压表改装成水位计,则电压表零刻度线即为水位计零刻度线6.(2013•昌平区一模)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电压表V2的示数为4V.若把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其余元件位置不变,闭合开关后,有一只电压表示数变为5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为5VB.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压表V2的示数为5VC.电源电压为6VD.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阻R1两端电压为1V7.(2014•泉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3:2;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5:3,则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A.3:5 B.2:3 C.4:3 D.5:3二.填空题(共2小题)8.(2013•哈尔滨)如图电源电压恒定,闭合S0.当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U甲:U乙=7:5;当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I甲:I乙=,此时R1、R2消耗的功率之比P1:P2=.9.(2014•北京)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R0.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断开开关S,把电阻R换成阻值为3R0的另一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0,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Ω.10.(2014•湖北)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2为滑动变阻器,R1、R3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改变滑片P的位置,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对应关系的图象分别表示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则:(1)当滑片移至a端时,对应的是图乙中的点;(2)当滑片移至b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A;(3)R1的阻值为多少?(4)电源的电压为多少?三.解答题(共4小题)11.(2015•成都)在自然灾害中输电线路容易出现故障,科技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的方法.他们用AB、CD两根长为L的长直电阻丝模拟输电线,在电阻丝的左右两侧可以安装检测电路,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r.如图1所示,在左侧安装检测电路,其中R0为保护电阻,右侧用导线连接.线路无故障时,电压表V1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1)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V1示数为U,表明输电线故障为.(2)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大于I,电压表V1示数为U,表明输电线可能出现短路或形成间隙电阻.如图2所示,小组在AB、CD之间某处连接一根导线模拟输电线短路,或在另一处连接未知电阻R x模拟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在右侧连接电压表V2.若输电线短路,则电压表V2示数;若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则电压表V2示数.(3)在图2中,若输电线的故障是短路,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压表V1的示数为U,则故障处与A端的距离为(用r、I1、U、R0表示).12.(2013•镇江)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R为“30Ω,0.25A”滑动变阻器,R1为“10Ω,0.4A”电阻,电压表量程为0﹣3V.图中虚线框内接一只“20Ω,0.3A”电阻R2(未画出).已知:①闭合S1和S2,断开S3时,调节R,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0Ω,此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1.2W;②断开S1,闭合S2、S3,调节R,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6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V.(1)在情形①中,求电路的总阻值;(2)请在答题卷的图中画出虚线框内的电路;(3)当闭合所有开关时,为保证电路安全,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13.(2013•烟台)图甲为某型号电子秤,其原理结构如图乙所示,R0为定值电阻;R是压敏电阻,其阻值随所受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改写电压表(量程为3V)的表盘数值后可直接读出所称量物体的质量,设踏板的质量为5kg,电源电压保持9V不变,g取10N/Kg.(1)空载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V,求R0的阻值.(2)该电子秤的量程是多大?(3)如果保持电子秤结构和电压表量程不变,只在电路中增加一个电阻,使电子秤的量程变为110kg,计算说明应使用多大的电阻?如何连接?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09•奉化市模拟)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实验室用电压表测电压时所设计的一个电路图,下列有关此电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压表不可能同时测得L1、L2两端的电压B.S1和S2不能同时闭合,否则电路将短路C.若S1和S2都断开,电压表示数为零D.若在测得L1两端电压后,只需断开S1、闭合S2,就能直接测出L2两端的电压【考点】电路的三种状态;电压表的使用.【专题】错解分析题.【分析】根据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即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所谓电源短路,就是用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源两极相连.【解答】解:A、因为L1、L2是串联在电路中,则电压表不可能同时与L1、L2并联;故A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S1和S2同时闭合时会直接连通了电源的两极,电流将不再经过灯泡,发生短路,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若S1和S2都断开,电压表不能连入电路,故电压表不能测量,电压表示数就为零,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测得L1两端电压时,电流是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则断开S1、闭合S2时,电流就会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流入,正接线柱流出;使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不能使用;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压表的使用.会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将电压表正确接入电路中.2.(2014春•龙山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的阻值分别是12欧、18欧、18欧和12欧,电源电压恒为12伏,电压表的量程有两挡:0~3V和0~15V,该电压表的正确连接应该是()A.“+”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15VB.“+”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3VC.“﹣”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15VD.“﹣”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3V【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电源的作用﹣﹣提供电压,由电路中的电阻分担,利用欧姆定律求出R2、R4两端的电压,进而确定电压表两端的电压、电流方向,进而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由题知,R1+R2=R3+R4=12Ω+18Ω=30Ω,由于R1和R2串联,U1:U2=R1:R2=12Ω:18Ω=2:3,而U=12V,所以U2=U=×12V=7.2V;由于R3和R4串联,U3:U4=R3:R4=18Ω:12Ω=3:2,而U=12V,所以U4=U=×12V=4.8V;电压表接通后,电压表下面接线柱(A点)电压高、上面接线柱(B点)电压低,电流将从下接线柱进、从上接线柱出,“﹣”接线柱在上端,电压表两端电压U'=7.2V﹣4.8V=2.4V<3V,使用0~3V量程即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应用,确定电压表上、下接线柱的电压高低是本题的关键.3.(2014•十堰模拟)甲、乙、丙三只小灯泡,按如图所示连接时恰好都能正常发光.当甲灯由于接触不良而熄灭后,以下可能发生的是()A.乙、丙灯立即变得更亮 B.乙灯变暗,丙灯变亮C.丙灯烧毁,乙灯不亮D.乙灯烧毁,丙灯不亮【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甲乙两灯泡并联后与丙灯泡串联,根据电阻的并联特点可知当甲灯由于接触不良而熄灭后并联部分电阻的变化、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丙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乙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比较此时乙灯泡两端的电压和原来灯泡两端的电压关系判断其可能发生的情况,进一步得出答案.【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甲乙两灯泡并联后与丙灯泡串联,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当甲灯由于接触不良而熄灭后,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丙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乙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大于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则乙灯泡可能会被烧坏,电路断路,丙灯泡不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电阻的串并联和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注意三灯泡原来是正常发光的,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大于正常发光时的电压时可能会被烧坏.4.(2014•乌鲁木齐)甲乙两地相距5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甲乙两地检修员先后用相同的电源和电流表做成的测量仪如图,进行了如下测量,将测量仪接入ab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将测量仪接入cd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A.40km B.33.3km C.16.7km D.10km【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分析】根据欧姆定律可计算电路中的电阻,进一步计算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解答】解:已知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设每km输电线的电阻为R0,导线的短路位置离甲地为s,短路位置离乙地为50km﹣s,则R ab=2sR0,R cd=2(50km﹣s)R0,由欧姆定律得:U=I ab R ab,U=I cd R cd,∴I ab R ab=I cd R cd,即:0.3A×2sR0=1.2A×2(50km﹣s)R0,∴s=40k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题意求从检修点到短路处的总电阻是关键的一步,再进一步根据总电阻得出导线的总长度,值得注意的是:短路处距甲处的距离则是导线总长度的一半.5.(2014•宜宾)如图所示,是一科技创新小组同学们设计的水位计工作原理图,绝缘浮子随水位的升降带动滑动变阻器R的金属滑杆P升降,通过电压表是显示的数据来反应水位升降情况.水位最低时,滑杆P位于R的a端处.L是一个指示灯,电路各部分接触良好,不计导线电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水位不变时,则电压表示数不变,指示灯不亮B.当水位下降时,则电压表示数变小,指示灯变亮C.当电压表示变大,指示灯变暗,则表明水位上升D.若将电压表改装成水位计,则电压表零刻度线即为水位计零刻度线【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专题】错解分析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分析】图示电路中,指示灯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串联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阻器的金属滑杆P上下移动时,电路中电阻改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分压特点,分析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解答】解:A、由图可知:指示灯与变阻器串联连接在电源上,处于通路状态,指示灯发光;当水位不变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不变,则电流不变,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变.故A错误.B、电压表测量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特点可知,当水位下降,即滑动触头P向下运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小;电路处于通路状态,指示灯变亮,故B 正确;C、当电压表示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特点可知,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表明触头P向上移动,即水位上升;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小,所以指示灯变暗,故C正确.D、若将电压表改装成水位计,则电压表零刻度线时,即滑杆P位于R的a端处,由题干可知,此时水位最低,但不是水位计零刻度线,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电路的分析,关键抓住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特点分析电压表示数与变阻器的阻值变化关系.6.(2013•昌平区一模)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电压表V2的示数为4V.若把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其余元件位置不变,闭合开关后,有一只电压表示数变为5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为5VB.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压表V2的示数为5VC.电源电压为6VD.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阻R1两端电压为1V【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路的动态分析.【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分析】电路图中R1、R2和R3串联在电路中,V1测的是R1和R2的总电压,V2测的是R2和R3的总电压;当R2与R3位置对调后,三个电阻仍是串联,此时V1测的是R1和R3的总电压,V2测的仍是R2和R3的总电压,所以V1示意改变,V2示意不变.然后由欧姆定律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电阻R1两端电压.【解答】解:由图可知,电路由三个电阻串联而成,设电源电压为U,电路中的电流为I,则有:I(R1+R2)=3V﹣﹣﹣﹣﹣﹣﹣﹣﹣﹣﹣①I(R2+R3)=4V﹣﹣﹣﹣﹣﹣﹣﹣﹣﹣②当R2与R3位置对调后,三个电阻仍是串联,电路中电流不变,V2示数不变,故A正确,B不正确;则:I(R1+R3)=5V﹣﹣﹣﹣﹣﹣﹣﹣﹣﹣③①②③式相加得:I(R1+R2+R3)=6V﹣﹣﹣﹣﹣﹣﹣﹣﹣④因为U=I(R1+R2+R3)=6V,故C正确;④减③可得:U1=2V,故D不正确.故选AC.【点评】首先要看懂电路图中电阻的连接方式,是做题的基础,然后确定每个电压表的示数,再根据欧姆定律列出式子,从几个式子中找出规律是关键.7.(2014•泉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3:2;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5:3,则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A.3:5 B.2:3 C.4:3 D.5:3【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欧姆定律.【分析】只闭合开关S1时,电阻R1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1两端电压;只闭合开关S2时,电阻R2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2两端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先得出电阻R1与R0的比值,再得出电阻R2与R0的比值,最后即可得出R1与R2的电阻之比.【解答】解:只闭合开关S1时,电阻R1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1两端电压;因为电压表V1、V2示数之比为3:2,即U:U1=3:2,则U1:U0=2:1,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R1:R0=U1:U0=2:1,∴R1=2R0;只闭合开关S2时,电阻R2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2两端电压;因为电压表V1、V2示数之比为5:3,即U:U2=5:3,则U2:U0′=3:2,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R2:R0=U2:U0′=3:2,∴R2=R0;∴R1:R2=2R0:R0=4:3.故选C.二.填空题(共2小题)8.(2013•哈尔滨)如图电源电压恒定,闭合S0.当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U甲:U乙=7:5;当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I甲:I乙=2:7,此时R1、R2消耗的功率之比P1:P2=5:2.【考点】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电功率的计算.【专题】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分析】由电路图可知,闭合S0、S,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甲测电源电压,电压表乙测电阻R2电压,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阻值之比;由电路图可知,闭合S0、S断开且两电表为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甲测通过R2的电流,电流表乙测干路电流,由欧姆定律及并联电路特点求出两电流表示数之比,由P=UI 求出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解答】解:闭合S0、S,两电阻串联,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U甲:U乙=7:5,令U甲=7U,U乙=5U,则U1=U甲﹣U乙=2U,U2=U乙=5U,有I=,则====,闭合S0、断开S,两电阻并联,两电表为电流表时,===,I1=I2,由于甲电流表测量R2的电流,乙电流表测量干路电路,则I甲=I2,I乙=I1+I2=I2,==;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故答案为:2:7;5:2.9.(2014•北京)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R0.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断开开关S,把电阻R换成阻值为3R0的另一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0,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30Ω.【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列出等式即可求得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解答】解:设电源电压为U,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R,由“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可得,﹣﹣﹣﹣①,当“电阻R换成阻值为3R0的另一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0,”则=﹣﹣﹣﹣②,由①②解得R=30Ω.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和电源的电压不变建立方程进行解答.10.(2014•湖北)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2为滑动变阻器,R1、R3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改变滑片P的位置,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对应关系的图象分别表示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则:(1)当滑片移至a端时,对应的是图乙中的B点;(2)当滑片移至b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A;(3)R1的阻值为多少?(4)电源的电压为多少?【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当滑片移至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据此进行判断;(2)当滑片移至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象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3)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当滑片移至b端时,R1两端的电压最小,据此判断R1的I﹣U图象,并读出对应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4)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分别表示出滑片位于a端、b端电源的电压,联立等式即可求出电源的电压.【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当滑片移至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象可知,对应的是图乙中的B点;(2)当滑片移至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为1A;(3)因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所以,当滑片移至b端时,R1两端的电压最小,图象中AB是R1的I﹣U图象,此时U1=1V,电路中的电流I=1A,则R1===1Ω;(4)由图象可知,滑片位于a端时,V2的示数为3V,电路中的电流I′=3A,滑片位于b端时,V2′的示数为9V,电路中的电流I=1A,因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U=U V2+I′R3=U V2′+IR3,即3V+3A×R3=9V+1A×R3,解得:R3=3Ω,电源的电压U=U V2+I′R3=3V+3A×3Ω=12V.答:(1)B;(2)1;(3)R1的阻值为1Ω;(4)电源的电压为12V.【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判断出滑片位于两端时对应的电表示数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较高.三.解答题(共4小题)11.(2015•成都)在自然灾害中输电线路容易出现故障,科技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的方法.他们用AB、CD两根长为L的长直电阻丝模拟输电线,在电阻丝的左右两侧可以安装检测电路,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r.如图1所示,在左侧安装检测电路,其中R0为保护电阻,右侧用导线连接.线路无故障时,电压表V1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1)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V1示数为U,表明输电线故障为断路.(2)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大于I,电压表V1示数为U,表明输电线可能出现短路或形成间隙电阻.如图2所示,小组在AB、CD之间某处连接一根导线模拟输电线短路,或在另一处连接未知电阻R x模拟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在右侧连接电压表V2.若输电线短路,则电压表V2示数为0V;若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则电压表V2示数小于U.(3)在图2中,若输电线的故障是短路,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压表V1的示数为U,则故障处与A端的距离为(用r、I1、U、R0表示).【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1)电压表有示数说明两接线柱与电源之间是通路,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源板并联部分断路;(2)若输电线短路,电压表V2被短路示数为0;若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电路为R0、R x与R x左侧电阻丝串联,电压表测R 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电压表V2示数与电压表V1示数之间的关系;(3)若输电线的故障是短路,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电阻丝的阻值,再根据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r求出电阻丝的长度,然后除以2即为故障处与A端的距离.【解答】解:(1)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V1示数为U,说明电压表并联部分断路,即输电线断路;(2)若输电线短路,电压表V2被短路,示数为0;若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电路为R0、R x与R x左侧电阻丝串联,电压表测R x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电压表V2示数小于电压表V1的示数U;(3)若输电线的故障是短路,由I=可得,电路中的总电阻:R=,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阻丝的阻值:R线=R﹣R0=﹣R0=,因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r,所以,电阻丝的长度:L线===,则故障处与A端的距离:L==.故答案为:(1)断路;(2)为0V;小于U;(3).【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故障的判断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注意电阻丝的长度是故障处与A端距离的2倍.12.(2013•镇江)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R为“30Ω,0.25A”滑动变阻器,R1为“10Ω,0.4A”电阻,电压表量程为0﹣3V.图中虚线框内接一只“20Ω,0.3A”电阻R2(未画出).已知:①闭合S1和S2,断开S3时,调节R,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0Ω,此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1.2W;②断开S1,闭合S2、S3,调节R,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6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V.(1)在情形①中,求电路的总阻值;(2)请在答题卷的图中画出虚线框内的电路;(3)当闭合所有开关时,为保证电路安全,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阻的串联;电功率的计算.【专题】计算题;作图题;压轴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分析】(1)知道电源的电压和情形①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根据P=求出电路的总阻值;。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1.如图是一款外出购物好帮手电子秤,它的工作原理如图甲,其中E为干电池;电子秤示数表盘由电流表A改装而成;R是一根长为6cm阻值为15Ω的均匀电阻丝,滑片在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6A;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15A.C是一根弹簧,其所受压力F与压缩量△L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挂钩的重力不计,g取10N/㎏,不称重物时滑片P刚好在电阻丝的a端,所称物重最大时P在b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子秤中R0阻值为0.5ΩB.闭合开关,不称重物时电阻R0两端电压为6VC.电子称工作时电路中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范围是0.1125W~1.8WD.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3A时,电子称称重示数为4kg【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滑片在a端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流I a=0.6A,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U=I a R0=0.6A×R0,滑片在b端时,R与R0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 b=0.15A,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U=I b(R+R0)=0.15A×(15Ω+R0),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0.6A×R0=0.15A×(15Ω+R0),解得:R0=5Ω,A错误;则电源电压U=I a R0=0.6A×5Ω=3V,所以,不称量重物时R0两端的电压为3V,B错误;当滑片在a端时,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则P最大=I a2R0=(0.6A)2×5Ω=1.8W,在b端时,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最小,则P最小=I b2R0=(0.15A)2×5Ω=0.1125W,所以,电子称工作时电路中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范围是0.1125W~1.8W,C正确;当电路中的电流为O.3A处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 总===10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R′=R总﹣R0=10Ω﹣5Ω=5Ω,由题意可知,此时弹簧的压缩量:L=×5Ω=2cm,由图象可知,此时弹簧所受压力为20N,即G=F=20N,由G=mg可得,物体的质量:m===2kg,故D错误.故选C.2.如图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S,当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时()A.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比值不变B.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2不变C.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增大D.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不变【答案】AC【解析】【分析】【详解】A.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比值为定值电阻R1的阻值,所以其比值不变,故A正确;B.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时,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所以分得的电压变小,即V2示数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A示数变大,故B错误;C.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时,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V2示数变小,所以V1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也变大,所以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增大,故C正确;D.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为滑动变阻器R2的功率22222221112211222()()42U U U P I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由上式可知,R 2的电功率随着R 2阻值的变化而变化,当R 2与R 1阻值相等时,R 2功率最大,故D 错误。
一、欧姆定律的计算问题难题易错题1.某同学在做“调节灯泡亮度”的电学实验时,电路如图所示,电调电压恒为4.5V ,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规格“20Ω 1A”,灯泡L 标有“2.5V 1.25W”字样(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A ~0.5AB .滑动变阻阻值变化的范围是2.5Ω~10ΩC .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45 WD .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1.25W 【答案】C 【解析】 【详解】AB .当灯泡的电压最大时,即L 2.5V U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L L L 1.25W 0.5A 2.5VP I U === 这个电流值没有超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是R L - 4.5V -2.5V 2.0V U U U ===这个电压大小也没有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大小为R R 2.0V4Ω0.5AU R I === 这个阻值大小也没有超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故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是0.5A ; 由题意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只能是3V ,此时灯泡的电压是1.5V ,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L L L 1.5V0.3A 5ΩU I I R ==== 这个电流大小没有超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为R R 3V 10Ω0.3AU R I === 这个阻值大小也在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之内,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最小可以为0.3A ,综上所述,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图是0.3A ~0.5A ,滑动变阻阻值变化的范围是4Ω~10Ω,A 错误、B 错误;C .当灯泡的功率最小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最小,即L 0.3A I =,灯泡的最小功率是()22L L L 0.3A 5Ω0.45W P I R ==⨯=C 正确;D .该电路的电流最大时,根据P UI =,电路中的功率最大,大小为4.5V 0.5A 2.25W P UI ==⨯=D 错误。
一、欧姆定律的计算问题难题易错题1.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8V 且保持不变,标有“8V ,8W ”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当滑片P 由A 端滑到B 端过程中,根据两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绘制出的U -I 图像,两图像交于Q 点,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Q 点处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 >4VB .Q 点处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 <0.5AC .Q 点处整个电路总功率P <4WD .Q 点处小灯泡实际功率P 灯>2W【答案】D 【解析】 【详解】由甲可知,该电路是灯泡与电阻器串联,电压表V 1测灯泡L 电压,电压表V 2测变阻器R 的电压,二者电流相等,电流表测电流I 。
对甲电路进行动态分析可得,当滑片往A 移动,滑动变阻器R 电阻变小,电路电流变大,电压表V 1示数变大,电压表V 2示数变小。
A . 从图中可以获得信息,Q 点为二者的交点,Q 点表示二者此刻的电流、电压都相等即I R =I L ,U R =U L灯泡与变阻器串联,所以二者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即U L +U R =8V所以U R = U L =4V故A 错误;B . 设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灯丝电阻为R L1,灯泡两端电压为4V 的时候灯丝电阻为R L2,R L1=2U P 额额=()28V 8W=8Ω灯泡L 的电阻在变化,随着电压增大,灯丝的温度变高,电阻变大。
电压减少时,灯丝温度较低,电阻较小,即:R L1>R L2,则:R L2<8Ω。
Q 点为二者的交点,Q 点表示二者此刻的电流、电压都相等。
所以Q 点时电流,I Q =L2U R '=L24V R >4V 8Ω=0.5A 故B 错误;C . 由于I Q >0.5A ,所以此时电路总功率P Q =UI Q >8V ×0.5A=4W故C 错误; D . 灯泡的实际功率P LS =UI L2=4V ×I L2>4V ×0.5A=2W故D 正确。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问题1.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一种测定水平方向风力的装置(如图甲),绝缘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压敏电阻R 上,右端与中心有孔、表面竖直的金属迎风板相连,一起套在粗细均匀的水平金属杆上,迎风板与金属杆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电源电压保持7.5 V 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 ,电压表的量程为0~15 V ,小灯泡上标有“6 V 3 W ”字样,且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电压(灯丝电阻不变),压敏电阻R 的阻值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为了保证电路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值为0.8 AB .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18 ΩC .当压敏电阻所受的压力为0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75 WD .当压力由0变大到5 N 时,电压表的示数从1.5 V 变大到4.5 V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P UI =和UI R=可知小灯泡的电阻 ()26V 12Ω3WL UR P ===灯 由P UI =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3W 0.5A 6VP I U === 所以为了保证电路安全,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值是0.5 A ,A 错误;B .当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值是0.5 A 时,压敏电阻阻值最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 灯=6 V ,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7.5V 6V 1.5V R U U U --===灯由UI R=得压敏电阻的阻值 1.5V3Ω0.5AR U R I === 由图乙可知,当F =0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最大,压敏电阻此时的阻值是18 Ω,所以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范围是3~18 Ω,B 错误;C .当压敏电阻所受的压力为0时,压敏电阻R =18 Ω,电路中的电流为7.5V 0.25A 12Ω18ΩU U I R R R '====++总灯 小灯泡的实际电压为0.25A 12Ω3V U I R '⨯===灯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3V 0.25A 0.75W P U I '⨯===灯灯C 正确;D .当压力为0时,压敏电阻R =18 Ω,压敏电阻的电压为0.25A 18Ω 4.5V U I R ='=⨯=当压力为5 N 时,压敏电阻R =4 Ω,电路中电流7.5V 15A 12Ω4Ω32U I R R ''===++灯则15A 4Ω 1.875V 32R U I R "=⨯== 当压力由0增大到5 N 时,电压表的示数会从4.5 V 减小到1.875 V ,D 错误; 故选C 。
2.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 闭合后将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灯丝电阻变化忽略不计)( )A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B .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量和V 2示数变化量相当C .电压表V 1示数和电压表V 2示数之和不变D .电压表V 1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A 示数变化量之比不变 【答案】ABD 【解析】 【分析】【详解】设灯泡电阻为R L ,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 闭合后,R 0、R 1、R L 串联,V 1测R 1和R L 两端电压之和,V 2测R 0和R 1两端电压之和,A 测电路电流;滑片P 移动前,R L 、R 0、R 1两端电压分别为U L 、U 0、U 1,电路电流为I 1,滑片P 移动后,R L 、R 0、R 1两端电压分别为'L U 、'0U 、'1U ,电路电流为I 2;将滑片P 向右移动时,R 1接入电路电阻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压恒定,由欧姆定律UI R=可知,电路电流变小。
A .由=P UI 可知,电源电压恒定,电路电流变小,电路总功率变小,故A 正确;B .将滑片P 向右移动时,电路电流变小,R L 和R 0阻值一定,由UI R=可知,R L 和R 0分压变小,由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知,R 1分压变大。
则R L 两端电压变化量'L L L =-U U U ∆V 2示数变化量()()()()2''''V 0101L L L L U U U U U U U U U U U ∆=+-+=---=-则2V L =U U ∆∆所以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量和V 2示数变化量相当,故B 正确; C .滑片P 移动前,电压表V 1示数和电压表V 2示数之和为L 1011U U U U U U +++=+滑片P 移动后,电压表V 1示数和电压表V 2示数之和为'''''L 1011U U U U U U +++=+因为R 1分压变大,所以电压表V 1示数和电压表V 2示数之和变大。
故C 错误; D .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电压表V 1示数变化量1V 20101200=()()()U U I R U I R I I R IR ∆---=-=∆所以1V 0U R I∆=∆即电压表V 1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A 示数变化量之比不变,故D 正确。
故选ABD 。
3.两个小灯泡L 1和L 2,规格分别是“6V ,3W ”和“3V ,3W ”,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 ,两灯泡发光,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9V 时,两个小灯泡都正常发光B .甲电路中允许最大的电流为0.5AC .乙电路中,当L 2正常发光时,干路电流为1.25AD .乙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3W 【答案】BC 【解析】 【详解】A .由P =UI 可得,两灯泡的额定电流分别为:1113W 0.5A 6VP I U ===, 2223W 1A 3VP I U ===, 因两灯泡的额定电流不相等,由于两只灯泡串联,所以,两只灯泡不可能同时正常发光,故A 错误;B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10.5A I I ==,故B 正确; C .由UI R=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1116V 12Ω0.5AU R I === ,2223V3Ω1AU R I ===, 两灯的额定电压分别为U 1 =6V ,U 2 =3V , 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两灯泡并联时,电源电压不超过3V ,则两支路的电流分别为:'1113V 0.25A 12ΩU I R '===,2223V 1A 3ΩU I R ''===,则并联接入电路中时,干路的最大电流:120.25A 1A 1.25A I I I ''=+=+=。
故C 正确;D.乙电路中,U=3V,I=1.25A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3V 1.25A 3.75WP UI==⨯=。
故D错误。
4.如图所示是某车间自动除尘装置的简化电路图。
空气中尘埃量较少时,光源发出来的光被挡板挡住了。
当空气中尘埃量达到一定值时,由于尘埃的反射,部分光越过挡板射到光敏电阻上,衔铁被吸下,开启自动除尘模式。
若图中a、b一个是除尘器,一个是指示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继电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B.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C.控制电路的电流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D.a是指示灯,b是除尘器【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A.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工作的,A错误;BC.由题意可知,衔铁被吸下,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了,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根据URI=可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即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这时光照强度是增强的,所以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流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B错误、C正确;D.当空气中尘埃量达到一定值时,除尘器开始工作,衔铁是被吸下的,这时b接入电路,a没有接入电路,所以b应该是除尘器,a是指示灯,D正确。
故选CD。
5.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公式R=UI,关于这个公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同一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C.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几倍,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导体的阻值是导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其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与通过它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无关,电阻不随着电压和电流的改变而改变,所以A、B、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由欧姆定律得出URI,若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我们可以计算导体的电阻;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加几倍,但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所以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6.如图甲所示是一个用电压表的示数反映温度变化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源电压U=4.5 V 且保持不变,电压表量程为0~3V,R0是300 Ω的定值电阻,R t是热敏电阻,其电阻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若闭合开关S,则()A.环境温度为40 ℃时,热敏电阻阻值是150 ΩB.电压表V示数越小,环境温度越高C.电压表的最小示数是1.5 VD.此电路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为60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甲图可知,R0、R1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电压A.由图乙可知,环境温度为40℃时,热敏电阻阻值是200Ω,故A不符合题意;B.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由I=UR可知,当电压表V示数越小时,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由R=UI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热敏电阻的阻值越大,由图乙可知,环境的温度越低,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象可知,温度每升高20℃,R1的阻值减小50Ω,所以温度为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最大R1大=300Ω,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最小=14.5V 300Ω300ΩUR R++最大==0.0075A电压表的最小示数U0最小=I最小R0=0.0075A×300Ω=2.25V故C不符合题意;D.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即U0=3V时,电路允许测量的温度最高,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3V300ΩUR==0.01A电路中的总电阻R=4.5V0.01AUI==450Ω热敏电阻连入的阻值R1=R-R0=450Ω-300Ω=150Ω由图象可知,此电路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为60℃,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图甲是身高、体重测量仪,当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能自动显示身高和体重。
电路原理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显示身高和体重的大小,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滑片P随身高增高而上滑。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体重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小B.身高越高通过R0的电流越大C.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小D.体重越大电路消耗总功率越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当体重增大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增大,而电源电压不变,因此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A 正确;B.身高增大影响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值变化,但不能影响变阻器阻值的大小,电源电压不变,因此通过R0的电流不变,故B错误;C .身高越高,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越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示数增大,故C 错误;D .当体重增大时,压敏电阻的电流变小,而变阻器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电路的总电流变小;根据P UI =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故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