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08.00 KB
- 文档页数:20
一张图解释气虚、阴虚和阳虚
导语中医中的阴阳是一对相对概念,就像是黑白。
往往热的、动的、亮的、向上的、嗨起来的,是阳;相反,冷的,暗的、静止的、往下的、沉的住气的叫阴。
比如热水和冷水比,热水是阳,冷水是阴;然而热水和火比,火是阳,热水是阴。
应用在人体上,气有阴阳,血也有阴阳,而且中医中还有阳虚、阴虚、气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等。
那怎么分辨理解他们的区别和联系呢?
只需要一张图,图中哪的部分模糊了,就是哪气血阴阳哪部分虚了。
1
气虚:1、2格虚了,这叫气虚,大概是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
2
精亏、血少、津液不足:3、4格虚了,症状比较复杂,以后介绍。
3
阳虚:1、3格虚了,就是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4
阴虚:2、4格虚了,就是阴虚,可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5
气阴两虚:就是1、2、4格虚了,这叫气阴两虚,比较复杂,多见咳嗽痰少,或痰稀,咳声低弱,气短喘促,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形瘦恶风,自汗或盗汗,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脉细弱。
6
阴阳两虚:就是1、2、3、4都虚了,叫阴阳两虚,比较个性的症型,很经典的一例是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
其实中医并非传闻中的那么玄乎,对号入座,多多练习,在脑中熟悉熟悉,你就能给别人解释清楚了。
不知大家还满意么?。
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2010-02-14 17:59:20)转载标签:教育一、六虚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精虚,是指先后天之精亏虚及其繁衍、濡养等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
精虚主要有肾精不足和脾精不足。
肾精不足,主要有生长发育不良、女子不孕、男子精少不育或滑遗过多,以及体弱多病、未老先衰等。
脾精不足,即水谷之精亏虚,可见面黄无华、肌肉瘦削、头昏目眩、疲倦乏力等营养不良的征象。
和肝血血虚,是指血液不足及其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
常见面色萎黄、唇舌爪甲色淡无华、神疲眩晕、心悸不宁、经少或经闭、脉细等临床表现。
主症为面色萎黄无华及月经量少等。
血虚在脏腑主要有心血虚虚。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亏少及其滋润等功能减退而出现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常见于吐、泻、发热之后,可出现目陷、螺瘪、尿少、口干舌燥、皮肤干涩而失去弹性,甚则见目眶深陷、小便全无、精神萎顿、转筋等症。
主症是皮肤、口鼻干燥及大便干燥等。
津液不足主要见于肺、胃和大肠。
气虚,是指机体的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为推动和调控能力低下、固摄能力减退、防御能力低下的征象,如少气乏力、精神萎顿、自汗、易于感冒、舌淡脉虚等。
偏于元气虚者,可见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等;偏于宗气虚者,可见动则心悸、呼吸气短等。
气虚见于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肝气虚、肾气虚和胃气虚。
阴虚,是指机体阴气不足,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产热相对增多的病理状态。
临床出现虚热及虚性亢奋的症状,如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红升火、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阴虚见于肺阴虚、心阴虚、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和胃阴虚。
二、六虚之间的关系精、气、血、津液之间在生理上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故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存在着精气两虚、精血两虚、精津两亏、气血两虚、气津两亏、津亏血燥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