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人教1~2年级全一册篮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3
2024年体育课篮球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篮球内容,详细内容为:篮球基本技术——运球、传接球、投篮。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如运球、传接球、投篮。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体育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篮球基本技术的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运球、传接球、投篮的动作要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篮球、篮球架、口哨、计时器、示范视频。
学具:篮球、运动服、运动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篮球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篮球的发展历程,讲解篮球基本技术的重要性。
3. 示范讲解(15分钟)(1)运球: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跟随练习。
(2)传接球: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学生分组练习。
(3)投篮: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学生分组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运球、传接球、投篮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比赛环节(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篮球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篮球基本技术运球传接球投篮2. 动作要领运球:低姿势,用手腕力量,保持球不离手。
传接球:双手持球,瞄准目标,用力掷出。
投篮:姿势正确,手腕用力,向上抛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篮球运球、传接球、投篮的动作要领。
(2)结合课堂学习,谈谈你对篮球运动的看法。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示例:篮球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竞技水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邀请专业篮球教练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篮球比赛,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示范讲解环节的具体操作3. 比赛环节的组织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教学难点:篮球基本技术的熟练运用。
体育课教案——小篮球原地拍球天府六小任维芳一、指导思想以学生“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创学自恋,探讨合作学习,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本课学习的目标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班级大部分喜爱篮球运动,对篮球活动积极性很高,对篮球的活动,对技战术并不了解学生,注意时间短,兴奋过度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本课充分满足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采用模仿练习加游戏化教学模式,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注意力。
教学重难点和任务三、教材分析篮球运动是少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小学二年级的篮球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性,将篮球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激发学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篮球教学更具吸引力,为以后各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篮球教学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掌握一些简单的原地拍球和行进间运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并通过以学知识进行自主创新。
本课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耍中学练,在想象中,学历是本科的设计基调,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篮球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巩固原地拍球的动作方法,掌握手触球的位置,技能目标,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素质,协调提高运球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同伴密切合作一事,勇于为集体争光的优良品质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手触球的部位教学难点:下按球的力度以及全身协调用力六、教案。
体育教学设计(二)
课题:《小篮球和游戏》
学段:水平一(二年级)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导向,紧紧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结合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究性学习体验运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一篮球单元共8次课,篮球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内容之一,本单元主要是练习抛接、拍、运、传球。
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内脏器官机能发展具有显著价值,能够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设计对象是水平一(二年级)的学生,各班的男女生比例大约为1:1。
二年级学生各个关节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存在上肢力量较弱,运动能力有个别差异;他(她)们对于直观,易模仿的体育项目比较喜欢;男女生对篮球的的喜爱度也存在差异。
四、设计思路
结合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设计以“分享式教学”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一定的技术动作。
让学生敢于分享自己的成果,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真正的“想学”,“想分享”。
五、单元计划
二年级 8课时
单元目标:
1.运动技能: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抛接、拍运、传、投等简
单的技术动作。
2.健康行为:通过对篮球的了解与学习,促进身体内脏器官技能发展;
同时让学生喜欢篮球,可以通过篮球练习去进一步锻炼
到身体。
3.体育品德:通过对篮球的了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以及。
体育与健康篮球教案篮球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篮球,我设计了以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比赛流程;2.学会正确的投篮、传球和运球技巧;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4.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篮球基本规则2.投篮技巧3.传球技巧4.运球技巧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篮球是一项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介绍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比赛流程。
2.篮球基本规则(10分钟)在投篮前,向学生介绍篮球的基本规则,如进攻、防守、犯规等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规则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3.投篮技巧(20分钟)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投篮姿势和动作,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投篮练习。
在练习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动作是否正确,指导学生在投篮时注意力的集中和力量的控制。
4.传球技巧(20分钟)向学生展示正确的传球姿势和动作,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传球练习。
在练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球训练,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运球技巧(20分钟)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运球姿势和动作,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运球练习。
在练习中,教师可以采用辅助工具,如小球、绳子等,帮助学生掌握运球技巧。
6.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学到的篮球基本知识和技巧。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参与篮球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动作是否正确,并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2.采用小组活动和对抗性训练的形式,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3.组织小型比赛,以了解学生在实际比赛中的应用能力和运用策略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参与校内篮球联赛或社区篮球活动,提高实战能力。
2.鼓励学生通过观看篮球比赛和专业球员的演示视频,学习更高水平的技巧和战术。
六、教学心得:通过设计这节篮球教案,我发现学生对篮球非常感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如运球、传球、投篮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篮球比赛的规则介绍。
3. 团队协作的训练。
4. 投篮技巧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篮球基本技巧的掌握,团队协作的培养。
2. 教学难点:篮球技巧的熟练运用,团队协作的自然默契。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技巧示范,以便学生学习和模仿。
2.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反复练习,掌握篮球技巧。
3. 竞赛法:组织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篮球的历史和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技巧学习:讲解并示范篮球基本技巧,如运球、传球、投篮等。
3.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技巧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比赛实践:组织篮球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战。
5. 课堂小结:总结课堂所学,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向上。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篮球技巧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实践和比赛,观察学生对篮球基本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在比赛和练习中,观察学生之间的配合、默契和合作态度。
3.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通过长期的篮球训练,观察学生的体能、速度、耐力等方面的提升。
4. 学生积极心态和自信心的培养:通过鼓励、表扬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资源:1. 篮球场地:提供宽敞的篮球场地,以便进行篮球教学和比赛。
2. 篮球器材:准备足够的篮球,以便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3. 教学课件:制作篮球技巧和规则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4. 视频资料:收集一些篮球比赛的精彩片段,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
体育与健康《篮球》教案体育与健康《篮球》教案一、指导思想:本课努力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位学生提供发展机会。
做到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中通过篮球基础配合教学和合作互助式学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技战术的教学实效性;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建立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以获得成功体验,激发体育情感。
二、教材及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篮球传切配合是队员之间利用传球和切入技术的一种基础配合,它包括一传一切和空切两种,因其技术简捷、配合明快而具有实效性,所以比赛中经常采用,也非常适合男生学练。
传切配合教学单元设计为4课时,本课为第3次课,是在前两次课学习的基础上巩固一传一切配合,并学习空切配合。
通过学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进一步体会传切配合的基本方法,学会并尝试运用传切配合,同时发展体能,为今后的篮球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分析: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生长发育非常旺盛,在体能与技能提高的同时,其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不断增长,具有临场应变和独立判断等能力;但心理发展不成熟、不稳定,特别是意志力还较为薄弱,表现为持续探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
通过传切配合的学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战术意识和体能水平,又能锻炼其应变能力、协作能力和拼搏精神。
本课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储备,但组织教学环节仍不可放松,既要突出学生学练的自主性,又要重视对传切配合学练全过程的引领,以不断增进学生技战术意识和分析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摆脱对手、加速空切篮下本课难点:假动作的运用时机四、教学目标:1、学会用假动作摆脱对手、空切篮下,理解并体验“空切配合”的方法;能运用“一传一切”配合进行进攻实战演练。
2、在自主练习和协作配合中增强变速变向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体能。
小学体育与健康篮球教案篮球教案:引言: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和活动,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其中,篮球作为一项全面发展身体的运动,具备了技巧、协作和身体协调性的特点,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案将为小学篮球课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安排。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了解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体育精神。
3. 提高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心肺功能。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技巧:运球、传球、投篮、篮板等。
- 运球:正确握球姿势、腰腿用力、避开对手防守。
- 传球:准确的传球手势、配合队友移动、分辨传球距离。
- 投篮:正确站姿、集中注意力、准确控制目标。
- 篮板:观察球的运动轨迹、控制力度和方向。
2. 篮球基本规则:了解篮球比赛规则与注意事项。
- 界限:了解球场界限的划定与运动范围。
- 违例:认识犯规行为与罚球规则。
- 控球权:了解换人权、界外球和罚球权的变化。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与活动安排1. 教学方法:- 示范法:通过示范正确的技巧动作,让学生模仿并掌握。
- 全体练习:进行整体运球、传球和投篮等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 小组竞赛:分小组进行篮球比赛,培养竞争意识和配合能力。
2. 活动安排:- 热身运动:进行跑步、拉伸等活动,准备身体。
- 技术训练:依次教授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巧,并进行练习。
- 战术练习:分小组进行篮球比赛,培养团队合作和策略思维。
- 总结归纳:回顾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交流。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1. 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技术掌握情况和合作能力等,给予评价。
2. 口头评估:组织小组讨论、提问回答等形式,了解学生对篮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技能测试:组织篮球技能测试,考察学生运球、传球、投篮等方面的水平。
第五部分:课堂延伸活动建议1. 观看篮球比赛:组织学生观看篮球比赛,加深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兴趣。
水平一教学目标单元教学计划《篮球慢速直线运球》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健身育人的理念,以认知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为理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
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本课尝试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启发、激励、点拨为主要手段,力求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终让学生在“学、思、练”中体验和领悟直线运球学练方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使之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慢速的直线运球技术动作,同时游戏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直线轨迹,对直线有更深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二年级第一学期直线运球的教学内容着重让学生学会边走边运球,本学期则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行直线运球跑的教学,要求解决在快速直线运球过程中,学生通过掌握拍球部位和拍球力度,身体协调配合,使球有节奏的又快又直的向前行进。
为解决上述教学点,本单元分为五课时进行直线运球教学,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慢速直线运球。
(三)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课堂自律性差。
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存在任性、娇气、依赖性强、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倾向。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培养终身锻炼意识,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是摆在体育教学面前的最主要任务。
因此,本课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通过教师的诱导和启发式教学、学生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提高,获得成功,体验愉悦。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了解直线运球的按球部位、球的反弹高度和落地点,并能乐于参与到学习中。
2、技能目标:能够控制拍球部位和拍球力度,控球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在练习中,学会与同伴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五)教学内容1.篮球:慢速直线运球2.游戏:运球接力(六)教学策略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练;通过游戏、模仿练习等多种手段从复习原地运球过渡到慢速短距离运球,在增加难度到慢速直线长距离运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原地运球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初步建立原地运球正确的动作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右手原地运球的动作,协调性好的学生可以尝试进行左右手交换运球。
协调性一般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下做出原地右手运球的动作。
通过游戏,弥补主教材技术性强而运动负荷不足的缺憾,提高学生奔跑能力,增加运动负荷。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间的互帮互助、自我展示、相互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手指与球的接触部位,按拍球时随球与迎球的动作。
2、难点:随球与迎球动作协调。
三、教学方法教法: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线,主要讲解示范法,分组法,巡回指导法,语言提示,比赛法等整堂课以游戏贯穿全程,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法:采用观察、模仿法进行尝试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达到乐学,会学,会用,善于合作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
2、导入本节课内容。
3、检查服装,强调安全。
4、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1、围绕球场做蛇形跑。
(音乐伴奏)学生两列队形,教师带领下绕篮球场慢跑一圈后绕场地进行蛇形跑。
2、热身操:C哩C哩+社会摇3、熟悉球性练习三、基本部分(一)、学习新知:原地运球(右手为例)1、导入--『请你跟我这样做』方法:师:请你跟我这样做!(我抬头挺胸!我右脚在前,膝盖弯曲,上体稍前倾,加入原地运球动作。
让学生模仿练习。
)其实刚才同学们模仿的内容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原地运球,是不是感觉很简单的?(无球模仿练习)2、讲解原地运球的动作方法。
(以右手持球为例)A、身体姿态:两脚前后或者左右分开,两膝弯曲,重心落在两腿之间,上体稍前倾。
B、手臂的动作:以肩关节为轴,同时上臂带动肘关节和小臂,C、触球部位:用手指和指根部位D、按拍的位置:通过手腕和手指用力按拍球的上部,球的落点控制在脚的侧前方。
反弹高度在胸、腰之间。
3、组织学生尝试不同姿势原地运球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