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9.48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探讨摘要: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全面发展、基础扎实、适应及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目前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的原因,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并找出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设置综合设计性实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有效地巩固和掌握了所学专业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而且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锻炼判断能力、创造能力、科研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设计性实验给学生留有发挥空间,培养促进学生的资料阅读及综合能力、总体设计及实验能力。
一、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的原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过知识之后,让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实际问题,效果很差,甚至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更谈不上有创新。
这种现象在一些高等院校较为突出。
究其原因:1.实验课的课时少,学生不重视由于现代高等教育趋向于淡化专业,培养知识面较广的具有更强社会适应性的人才,所以学生所开课程较多,致使实验课课时不断压缩,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少,使学生用于学习实验课的时间不足,由于时间不足,走过场而草率完成,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2.“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客观存在,导致了学生的依赖性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是教师给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由于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投入的精力不足。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给出参考答案,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交上来的实验报告几乎千篇一律。
3.设置验证性实验偏多一些高等院校开设较多的是验证性实验,多是针对一门课程而设置,对整个学科或者说专业是一种肢解,开设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可以跨课程进行弥补这一不足。
实验教学体系以及基本(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
究创新型实验的设置
一、实验教学体系框图
我中心为本院学生开设的实验课年均人时数为82000,外院学生8000人时数,总共9万人时数。
其中,20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有122项,实验开出率为100%,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课程比例为100%
二、基本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设置
三、特色和亮点
1、自选式、滚动式、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1.在校内首先探索成功的新型教学实验模式,它体现了集成式、集约化实验室运行的优越性。
2.硬件投资节省70%以上。
3.并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拥有数量充足的现代化设备和仪器,独立进行每个实验,圆满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实验任务。
2、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1.有专门的实验室用于大学生的创新实验。
2.聘请科研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创新实验的指导老师。
3.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利用信息技术带动实验教学
1.自主拍摄和制作了实验教学软件,达到了音像俱佳的水平,配以图文并茂的实验讲义,使学生在动手之前就对实验内容有了感性认识,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2.多媒体实验室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预定实验、预习实验、复习实验、讨论实验的良好场所。
3.设立互联网上的公共信箱,教师与学生密切互动。
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推动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设计与开发,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实验类型1.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将实验类型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2.演示性实验是指主要由教师讲解和操作,学生通过听讲、观察与思考,来理解实验原理与方法,了解实验过程与结论。
3.验证性实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按指导书要求或按教师审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动手操作来完成全部实验过程,进而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实验原理和技术,验证实验过程及结论。
4.综合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后期处理等,以获得较为系统的综合实验训练。
5.设计性实验是指由指导教师给定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个人或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不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各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6.研究性实验是指学生个人或小组结合科研课题或创新实践项目,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开展创新性研究的实验项目。
研究性实验要求从查阅技术资料、拟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到选择或自制仪器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直至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均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
二、开设要求1.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可安排一些基本的训练和必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专业课则应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项目。
2.综合性实验一般可在一门课程的后期开设,也可以在几门相关课程学完之后开设。
设计性实验一般是在学生完成常规实验或综合性实验训练的基础上开设。
研究性实验根据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由实验申请者和相关实验室负责人具体商定开设时间。
3.凡有实验的课程都要创造条件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其中,有实验的基础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4、有实验的专业基础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3、有实验的专业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