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导师介绍之二
- 格式:pdf
- 大小:111.28 KB
- 文档页数:6
1.耶鲁安男,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岗位特聘教授”。
►个人经历1989年毕业于荷兰内梅亨大学,随后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留学一年。
毕业后在内梅亨MaxPlanck心理语言学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
一年后进入莱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取得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发表于1996年,题目:Segmentalstructureandcomplexsegments,由莱顿大学的ColinEwen教授和康涅狄格大学的HarryvanderHulst指导)。
在随后的几年中,耶鲁安作为讲师和助理教授任职于莱顿大学英语学院和语言学学院,并在莱顿大学的语言学研究中心担任管理工作。
耶鲁安创建了莱顿大学语言学学术研究型硕士班,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生前来求学,为莱顿大学的语言学专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9月,耶鲁安受聘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任语言学教授。
2010年初,耶鲁安获得由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东方学者”荣誉证书(被授予特聘教授称号,并获得相关科研基金),并在2010年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推举为博士生导师。
►教学及研究成果耶鲁安教授在音系学,语音学,词态学,心理语言学以及历史语言学方面都有广泛研究。
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音系学理论与心理语言学理论的结合研究。
到目前为止,耶鲁安教授已经在莱顿大学指导了5位博士生,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其他教授合作指导了若干名硕士博士毕业生。
在上外任教期间,发表了若干篇论文,并被邀请在多个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作演讲嘉宾。
关于耶鲁安教授的更多信息及学术著作,请参考http://jmw64.webklik.nl ►开设课程语音学、音系学、心理语言学、形态学2.侯靖靖女,1974年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
►个人经历1996年7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后,免试直升为本校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年3月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2005年9月,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攻读翻译学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6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阿拉伯语语言文学考研导师介绍一(整理转载)蔡伟良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学术骨干。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1976年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日阿语系阿拉伯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1977年到1979年,赴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文学院留学。
1981年到1983年,经教育部推荐受聘于原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教育部,在也门萨那中等技术学校任教。
曾多次应邀前往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日本、俄罗斯、意大利、美国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学术访问。
自1983年起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学院副院长、处长等职。
研究方向:阿拉伯文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讲授课程: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一、二、三年级基础课、语法、报刊选读、阿语口语、阿拉伯文学简史、阿拉伯文学选读等,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文献阅读、古代阿拉伯文学——作家与作品研究、现代阿拉伯文学——作家与作品研究等,为博士生开设的课程有阿拉伯文学专题研究、《古兰经》与《圣训》研究等。
学术成果:相继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有:“试论倭马亚时期的阿拉伯散文”、“苏菲派哲学思想浅析”、“伊斯兰哲学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试论凯拉姆学的产生死阿拉伯伊斯兰思想发展的端起”、“试论伊斯兰教主要教派早期政治思想”等。
出版的论著主要有:《灿烂的阿拔斯文化》(原国家教委七五社科重点项目,并获首届中国阿拉伯语教育界优秀科研成果奖)、《阿拉伯文学史》、《当代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社会与文化》;出版的译著主要有:《底比斯之战》(埃及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中篇小说)、《苦涩的爱》(叙利亚著名作家、阿拉伯小说王子萨莱姆·欧杰利中篇小说)、《先知全书》(阿拉伯著名文学家纪伯伦散文诗,在大陆和台湾同时出版)、《罗马喷泉咏叹》(黎巴嫩著名作家梅·齐亚黛散文选)、《南风》(阿尔及利亚著名作家哈杜卡中篇小说)、《中国之旅》(游记)等;主持《大辞海》阿拉伯文学辞条的撰写,参与原七五国家社科项目《中国伊斯兰百科》部分辞条的撰写。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教育技术学专业导师介绍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教育技术学专业导师介绍(整理转载)张祖忻男,汉族,江苏海门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科建设与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历教育/进修与访学:1975年7月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
1989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获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
1994年由国家公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高访半年。
2002年9月作为富布莱特基金项目访问研究学者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进行了一年的关于教育系统方法的研究。
工作简历:1986年参与创建教育技术学专业,并任专职教师至今。
并在本校外语电化教学馆从事英语教学和外语电教研究,兼任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现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外语电化教学》、《开放教育研究》等4 本专业刊物的编委。
曾担任过二届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6年评为教授。
教学课程:《教学系统设计》、《绩效技术》和《国际广告研究》等。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系统设计与绩效技术。
科研项目:2005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基于需要分析的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与实施”;研究生教材基础项目《绩效技术概论》(教材)。
主要科研成果:专著及教材:《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绩效技术概论》等。
近期主要论文:1.基础厚特色强口径宽——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思路,外语电化教学;2005年01期2.绩效技术的启示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02期3.绩效技术的启示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02期;4.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谈约翰M·凯勒教授的动机系统学说,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5.构建学科理论体系引领外语教学改革——论《外语电化教学》学刊的定位、范畴与作用,外语电化教学,2009年第04期。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考研日语综合真题题型详解与分析上外日语口译情况MTI日语口译是专硕,2017年设立日语MTI翻硕专业点开始招生。
所属院系为高翻学院(成立于2003年)。
2010年设立MTI翻译硕士专业点,为我国首批MTI翻译专业硕士培养单位。
口译专业有高质量的视听设备,另有两个同声传译会议室,供学生开展模拟会议,优化学习体验。
►研究方向:日汉口译、日英汉口译注:初试要选好方向,它决定初试外语是考日语还是英语。
►入学考试初试:1、政治2、翻译硕士日语(日汉方向)、翻译硕士英语(日英汉方向)3、日语翻译基础4、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初试题型:1)翻译硕士日语(100分)汉字写假名,假名写汉字,助词填空,阅读回答问题,还有一篇500字的作文2)日语翻译基础(150分)两篇日译汉70分一篇汉译日80分一、单词部分单词部分总共有4种题目,汉字写假名、假名写汉字、外来语译中及惯用句日语解释。
汉字写假名部分主要考查对单词读音的掌握程度,随着入学考试年数的增加,这部分考题的难度也有明显的增加,基本呈现一种从常用词到非常用词,从规则读音到非规则读音的转变。
例如2010年试题的汉字写假名部分有诸如“僅か、秘める”这种比较常用且读音简单的词,而2015年的试题中则出现了诸如“布施、帰依”这样比较生僻且读音不规则的词。
这就要求考生进一步扩大阅读范围,积累更多的难读词。
假名写汉字部分主要考查两点,一是对日本汉字写法的掌握,二是对单词使用哪个汉字的掌握。
由于中日两国在汉字简化上面有不少不同的地方,使得同一个汉字中日两国的写法有有时会有一些区别,区别较大的汉字没有问题,而区别较小的汉字,由于中国考生同样使用汉字,则很有可能会忽视这些区别,这一点应该引起注意。
另外从考题来看,在难度上似乎没有很大的增加,但是日本目前常用的汉字有2000多个,仍应该注重积累。
外来语译中部分只考查对外来语意思的掌握程度,且外来语主要是名词,没有诸如活用之类的问题,基本只要外来语及中文意思一对一对应起来则可,就考题来看有从时事新闻里取新词的趋势,因此平时应该多关注一下日本方面的新闻。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导师介绍之二(整理转载)王永德男,1963年生,教授。
教育与研究经历:1987年毕业于宿州学院中文专业。
之后,分别于1992、2001年从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专业语法修辞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心理语言学方向毕业,获硕士、博士学位。
2004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站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曾在安徽大学教务处和中文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任副教授、教授,2012年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工作。
主要讲授课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心理语言学、外语教育心理学、中高级商务汉语阅读,商务汉语写作,中高级汉语阅读,中级经贸汉语口语等。
研究领域与兴趣: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侧重用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来华留学生对汉语和汉字的认知,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当代语言学》、《语言文字应用》、《现代外语》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语言习得和认知论文或研究报告三十多篇,出版了《留学生习得汉语句子发展研究》等学术专著2部。
主持的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0年度项目“留学生认知实验中的汉字教学法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4年度项目“杨金华女,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语言学教研部主任。
学历教育/进修与访学:1972年至1976年在原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学习;1976年转入原上海外国语学院语言学教研室攻读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1987年获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工作简历:1977—1984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教研室助教1986—1990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1991—2001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2002至今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1994年作为专家由国家教委派往法国巴黎三大任教两年;2000年作为交流师资赴韩国釜山外大任教一年;2006年应邀前往日本京都外大任教一年。
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指导(日语语言文学专业)一总则1.语言:原则上使用日语,经贸文化以及对比研究的同学如果以汉语写作,必须经学院同意。
2.字数:硕士论文一般在30000 字(日文)左右;博士论文在80000 字(中文)和100000 字(日文)左右。
二论文构成1.论文要求包含以下部分:(1)中文题名页(2 )日文题名页(3 )原创声明页(4 )致谢(5)中文摘要、关键词(6)日文摘要、关键词(7)目录页(8)正文(9)参考文献2. 具体要求:(1)论文题目不得超出该行的三分之二,可加副标题。
(2)论文正文必须包括(はじめに、先行研究、本文、おわりに)四个主要部分。
各部分比例建议控制在10%、15%、65%、10%左右。
(3)注释:既可以用脚注(footnotes),也可以用尾注(endnotes)。
建议用word标准格式,没有注的论文不予通过。
(4)引语(包括例子)严格控制在总数20%以下,并注明出处。
(5)参考文献务必尽量使用原始资料(如果只能进行间接引用,需详细注明),没有参考文献的论文不予通过。
参考文献按照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或著者名、出版时间顺序排列。
三格式及字体要求1.纸张一律使用A4 纸张(21x29.7cm),上下边距各2cm;左边距:3.5cm;右边距2cm。
2.日文一律使用明朝体,标题和个别需要加重的可用粗体(ゴシック);中文一律使用宋体。
中日文混编时,必须使用各自不同的字体。
3.各级标题标示及字号要求如下:(1)标题体系应该一致:即:1 1.1 1.1.1 2 2.1 2.1.1(仅限3位)或第一章第一节1、第二章第一节1、(仅限3 层标题)(2)一级标题(论文题目)字号:14p;二级标题(各小标题)字号:12p;三级标题(正文)字号:10.5p;脚注字号:9p。
(3)行距按照word标准单倍行距。
(4)与汉语不同,每一段开头缩进一个汉字的位置,段与段之间不空一行;成段引用,开头缩进一格,正文缩进两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