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2020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3篇【篇一】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XX年全国高校749万名毕业生会否造就“更难就业年”?一知名招聘网站今天发布的“XX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显示,毕业生的求职难度并未显着增加。
此次问卷调研的对象为今年的高校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最终回收有效样本58996个。
创业不只为了挣钱与XX年、XX年相比,XX年选择就业的学生比例有所降低,比例由XX年的76.3%降低至XX年的71.2%,而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比例整体变化不大。
此外,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有所上升,比例由XX年的3.2%上升为XX年的6.3%,创业意愿比去年翻番。
在社会整体的创业热潮影响下,大学生也受到这股洪流的影响,XX年毕业生的创业热潮开始兴起。
在选择创业的原因中,调查显示,27.4%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0.8%表示创业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此外,19.3%的毕业生选择创业是为了挣钱,工作自由也是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一个重要理由。
理想、兴趣、财富、自由等,都凸显出新一代大学毕业生强烈的自我意识。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仍有5.4%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人均获得2个工作机会在综合比较近三年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获得面试机会、获得录取通知的数量后可以发现,今年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平均24.9份,低于XX年;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获得5.9个面试机会,高于XX和XX年;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获得2.0个录取通知,高于XX年。
这说明,尽管XX年毕业生的数量仍然在增加,但在经济发展平稳,劳动力市场职位供给充分的情况下,毕业生的求职难度并未显着增加。
近四成毕业生“转行”从已签约学生的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的情况来看,60.6%的学生的签约工作与专业对口,仍有39.4%的毕业生选择了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开始职场生涯。
说明专业对工作的影响逐渐变小。
不同专业毕业生签约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率差异较大。
应届生求职调研报告
根据调研结果,以下是应届生求职情况的概述:
1. 求职意向:调研发现,大多数应届生希望能够在自己专业领域找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工作。
他们对于职位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可提供学习与发展机会、有挑战性和有晋升空间等方面。
2. 希望的行业:多数应届生倾向于选择就业市场需求较大的行业,如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等。
此外,一些应届生也表达了对公益、环保等社会责任类行业的兴趣。
3. 求职渠道:调研数据显示,应届生求职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取信息并提交应聘材料:线上招聘平台、校园招聘、社交媒体、亲朋好友推荐等。
其中,线上招聘平台是最主要的求职渠道。
4. 特别关注的要素:在选择工作机会时,应届生最关注的要素包括:公司声誉和文化、职位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和福利等。
这些要素对于应届生来说,能够提供行业前景和有足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5. 求职困难:虽然新生代的求职能力相对较强,但他们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例如优秀的岗位竞争较为激烈、缺乏工作经验以及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等问题。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针对应届生的求职市场,可以为应届生提供更多相关的求职信息和资源支持。
同时,企业也应该更加关
注应届生的需求,提供有吸引力的薪资和福利、发展机会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优秀的应届生加入并实现互利共赢。
毕业生调研报告范文(三篇)2023毕业生调研报告范文篇一一、调查背景随着07级应届毕业生开始面临毕业走出校园,各种各样的就业情况也摆在了我们面前。
针对这一情况,现作一份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二、调查目的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使毕业生能够看清当前社会的就业现象、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找工作的时候能有所准备,很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1、学校待毕业生就业情况有3月份刚到各大高校就已感到就业气氛了,学校开始向毕业生介绍一些实习单位,并且一些企业进入学校招聘。
但一开始的招聘会最终被招走的人很少。
通过了解原因有以下几点:(1)很多人不在意最初的招聘会,认为今后还有很多机会,有货比三家的思想,想等机会。
而且有些毕业生经过实习,在工作岗位上的历练,认为还是学校最好,想享受最后当学生的时光。
(2)最初的招聘会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当做积累应聘经验的一种途径,以了解如何找工作。
(3)对于校园招聘,很多人认为待遇差,薪资低,把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当苦力,不愿签工作。
(4)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家里面可以帮忙找到工作,或是嫌工作地点偏远。
还有的就是要有一些考试等。
介于这些种种,学校最终留下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之后各个学校还会继续有大型校园招聘会,以及人才交流中心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的一个渠道。
2、社会就业情况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而毕业生就业率仅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未就业的毕业生在以往其实都找到了工作,但好像出于一种无理由的现象吧,毕业生找到的第一份工作90%以上都不会是他们的终身职业,甚至是第二份、第三分……我们都在把第一、第二当作跳板,然后寻求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
如我校一开始出去实习可以签到工作的同学也会陆续返校。
而又有时候是毕业生有好高骛远的情结,所以一直处于跳槽状态。
而这些毕业生以及下岗职工寻求再就业增多、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更加大了__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毕业生调研报告范文篇二:一、概要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
【篇一】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XX年全国高校749万名毕业生会否造就“更难就业年”?一知名招聘网站今天发布的“XX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显示,毕业生的求职难度并未显着增加。
此次问卷调研的对象为今年的高校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最终回收有效样本58996个。
创业不只为了挣钱与XX年、XX年相比,XX年选择就业的学生比例有所降低,比例由XX年的76.3%降低至XX年的71.2%,而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比例整体变化不大。
此外,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有所上升,比例由XX年的3.2%上升为XX年的6.3%,创业意愿比去年翻番。
在社会整体的创业热潮影响下,大学生也受到这股洪流的影响,XX年毕业生的创业热潮开始兴起。
在选择创业的原因中,调查显示,27.4%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0.8%表示创业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此外,19.3%的毕业生选择创业是为了挣钱,工作自由也是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一个重要理由。
理想、兴趣、财富、自由等,都凸显出新一代大学毕业生强烈的自我意识。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仍有5.4%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人均获得2个工作机会在综合比较近三年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获得面试机会、获得录取通知的数量后可以发现,今年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平均24.9份,低于XX年;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获得5.9个面试机会,高于XX和XX年;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获得2.0个录取通知,高于XX年。
这说明,尽管XX年毕业生的数量仍然在增加,但在经济发展平稳,劳动力市场职位供给充分的情况下,毕业生的求职难度并未显着增加。
近四成毕业生“转行”从已签约学生的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的情况来看,60.6%的学生的签约工作与专业对口,仍有39.4%的毕业生选择了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开始职场生涯。
说明专业对工作的影响逐渐变小。
不同专业毕业生签约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率差异较大。
工学专业毕业生签约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的比例,为69.5%,其次是医学专业毕业生,签约工作与专业对口比例为64.5%,再次为管理学专业毕业生,对口率为61.9%。
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3篇经过了XX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XX年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格外关注。
XX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XX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
再创历史新高!XX年预计应届毕业生再次突破700万。
针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特做出此次调研。
希望能帮助应届毕业生更好的选择就业。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活动共回收问卷103份,其中学生问卷78份,企业问卷25份。
主要目的是获取XX届高校应届毕业生及企业需求的相关信息,为企业、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参考与借鉴,帮助大学生作出更合适的职业规划方案。
二、样本详情:本次调研活动样本涵盖了河北省地区的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河北省内25家大中小型企业。
较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三:XX年河北省内计算机专业状况分析:(一)大学生未就业人数的现状:为了调研应届毕业生人数问题,我们首先针对应届毕业生的问卷的数量做了一个评估。
总结:(1)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占大多数,占总数量的78.21%,而其中的21.79%包括已经进入社会和没有毕业的大学生。
(2)其中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是52.56%,超出正在找和已找到工作总数的5.13%。
而正在找工作的人群也属于没有工作,所以从调研结果中得出共有84.61%的人没有工作。
也就是说每100个人里面有85个人需要工作。
(3)参与本次调研的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比例是男生占53.85%,女生的比例是46.15%,男生要高于女生人数的7.7%。
根据应届毕业生调研问卷的比例来看,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二)XX年各企业需求分析:为了探究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未来发展状况。
特别对企业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指标进行探究,以明确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解析:根据公司性质分析看出:(1)私企比重要高于其他性质企业。
虽然说国企、外企和政府机关更享有优势。
但是中国市场统领用工大军的依然是私企。
(2)这些企业对于今年的是否需要it类人才结果表示,有84%的企业是需要it技术人才的。
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标题: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面谈,我们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就业能力、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
我们发现,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力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面谈相结合的方式。
二、调研结果:1. 就业意愿: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都有强烈的就业意愿,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2. 就业能力:应届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但在实际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3. 就业情况:目前,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仍处于找工作阶段,就业率较低。
已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大多选择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三、问题分析:1. 就业观念:部分应届毕业生对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追求高薪、稳定性较强的工作,而忽视了个人兴趣和发展空间。
2. 就业技能: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实际操作、技能应用方面还存在欠缺,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培训。
3. 就业准备:有些应届毕业生在求职前的准备工作不足,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方面还需提升。
四、改进建议:1. 就业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引导他们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规划。
2. 课程设置:教育机构应结合就业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提升学生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机会:学校和企业可以加强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
4. 就业准备: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求职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提升简历撰写和面试技巧。
五、结论: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在当前就业市场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但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并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应届生调研报告应届毕业生调查
一、报告概况
本报告是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一次调查,旨在探讨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以下根据调查问卷设置,结合毕业生反馈,
总结以下应届毕业生毕业进入就业状况:
二、处于就业状态的应届毕业生人数
根据本次调查,应届毕业生人数共计72人,其中处于就业状态的比
例高达75%,即54人;未就业毕业生比例为25%,即18人。
三、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本次应届毕业生就业方向分布:事业单位就业21人,公务员13人,
公司企业9人,在校工作9人,海外深造2人等。
四、应届毕业生收入及就业问题统计
86.11%的毕业生收入在3000元以上,其中,收入在2000-3000元范
围的占44.44%,3000-5000元收入群体占41.67%。
去年就业工资最高的
毕业生达到了9000元,最低工资为1000元。
本次调查中,关于就业问题,76.39%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满意,但总体
上来看,约有83.33%的应届毕业生表示存在其中一种就业压力。
五、应届毕业生未来发展规划
根据本次调查,77.78%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规划是在未来3-5年内升
职加薪。
值得一提的是,7.4%的毕业生表示计划自己创业,而剩余的
15.7%则表示未来会考虑继续深造或者到海外工作。
六、结论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大学生的逐渐增多,求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力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力情况,本调研报告通过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力特点,以及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为高校提供有关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参考信息。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有300名应届毕业生参与。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就业意愿、求职渠道、求职技巧等内容。
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学历、专业和地区的应届毕业生。
三、调研结果1. 就业意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应届毕业生表示希望在大城市就业,其中约有40%的毕业生有意向出国工作。
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和环境相对较好,吸引了大部分毕业生的去向;而出国工作则是一种获取更高薪资和国际化工作经验的途径。
2. 求职渠道调查显示,超过60%的应届毕业生选择了线上求职渠道,如招聘网站和社交媒体。
毕业生选择线上求职渠道的主要原因是方便快捷,并且可以得到更多的求职信息。
同时,还有约30%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和求职指导中心寻找就业机会。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求职技巧调查结果显示,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技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超过5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简历和面试技巧有待改进。
此外,还有约30%的毕业生缺乏自信心和个人表达能力,影响了求职的结果。
因此,提升求职技巧和自我推销能力对应届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
四、困难与挑战1. 就业压力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应届毕业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压力。
近80%的毕业生表示感到担忧和压力,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高昂的生活成本是主要原因之一。
2. 缺乏工作经验约6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是他们求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缺乏工作经验使得他们在求职中处于不利地位,很难与有经验的求职者竞争。
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题目: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一、引言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应届毕业生就业力的评估成为一个关键的议题。
本报告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进行调研,旨在了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愿、职业准备情况、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00份,有效回收率为80%。
问卷内容涵盖了应届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就业意愿、职业准备情况、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 就业意愿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对就业持有积极的态度,约有70%的毕业生表示希望尽快找到工作。
其中,约50%的毕业生更偏向于就业的地域范围,而约20%的毕业生更看重工作的性质和待遇。
2. 职业准备情况调研结果显示,约有60%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职业准备。
其中,约30%的毕业生进行了简历的写作和面试的准备,约20%的毕业生通过实习或兼职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3. 就业能力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能力持有一定的自信,约有8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然而,只有约4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问题与建议1. 就业意愿与需求的不匹配:虽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希望尽快找到工作,但在就业意愿的具体表达上存在差异。
建议学校和企业加强沟通,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为毕业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2. 职业准备不足:尽管部分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职业准备,但仍有相对较多的毕业生没有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建议学校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提前了解职业市场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就业培训。
3. 就业能力有待提升:尽管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能力持有一定的自信,但在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建议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5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1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也因近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自身素质较低、用人公司的高门槛而变得更加突出,日益引起政府、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外部因素(一)性别因素据一项调查显示,男性毕业生毕业后与公司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的签约比例为41%。
可见,性别因素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在程度上似乎不及人们想象的严重。
在对用人单位进行的访谈中,有四分之一的单位承认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有性别倾向,但仅有个别单位偏向于招收男生,四分之三的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
但是会考虑到工作的性质、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
(二)地区因素东部地区高校的签约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的签约比例为41.73%,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三)专业因素从调查来看,所属专业与就业情况有很大关系。
不同专业总体就业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学(78.38%)、管理学(58.02%)和工学(55.44%),而医学(31.01%)、教育学(33.33%)和法学(37.85%)则相对较低。
二、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近年所面临的社会整体就业状况的一部分,其形成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
2023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通用3篇)2023大学生就业情况篇1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招生的扩大和就业“市场化”进程加快,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题。
即将面临就业的我们,作为背负着家长、社会和自身的期望值的特殊群体,通常我们自我定位比较高,对自己未来工作期望值很高,社会对我们要求也很高,这使我们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
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渐露端倪,成为近几年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
20xx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19年增加68万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xx年增加58万;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创造了690万的记录。
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经高达727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已很难避免。
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
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成为社会上“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
“毕业就失业”是所有将要走出大学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他们的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
因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
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就有尊崇教育的优秀传统。
可是走到今天,我国的高校体制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却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很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
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量满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创造不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
一、社会(1)、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精选8篇调研报告是有一定的针对性的,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调研报告可以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用于不同的场合,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篇1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组长:副组长:成员: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20XX年相比增加2万;2、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然而,我院20XX届毕业生73%的选择国家机关,76%的选择事业单位,62.5%选择国有企业。
应届生调研报告应届毕业生调查三篇(优质)应届生调研报告应届毕业生调查篇一1、调研背景2、调研方法与数据来源1、全国gdp增长率/薪酬增长率2、不同地区企业薪酬差异指数3、不同性质企业薪酬水平差异指数4、不同规模企业薪酬水平差异指数5、调整薪酬因素统计分析6、不同企业性质毕业生起薪点7、不同学历毕业生起薪点8、不同类型毕业生起薪点9、一线城市应届生起薪分析10、非一线重点城市应届生起薪分析1、相关行业主要企业应届生起薪2、互联网企业薪酬情况概述3、百度、腾讯、阿里内部的级别和薪资待遇1、标杆企业或同行企业应届生起薪2、标杆企业或同行业企业工资条构成3、我公司应届生薪酬政策现状一、调查目的为了留住或吸引优秀人才,为重新制订应届生入职薪资以及制订8月份调薪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企业的官方对外网站中的招聘信息、各专业招聘网站、人才市场上发布的企业招聘信息、各高校就业信息网上的就业信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的薪酬数据、求职者的相关个人薪酬信息。
1、20某某-2023年全国gdp增长率/薪酬增长率2、不同地区企业薪酬差异指数3、不同性质企业薪酬水平差异指数4、不同规模企业薪酬水平差异指数5、调整薪酬因素统计分析6、不同企业性质毕业生起薪点7、不同学历毕业生起薪点应届生调研报告应届毕业生调查篇二应届生的求职与招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面对异常激烈的人才竞争,很多企业希望能够通过系统、全面的数据分析和支持,全方位了解应届生招聘、管理等情况,以期更有效的提高人才选拔的成功率。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开展了应届生专项调研。
本次调研从应届生的就业意向、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几个方面对应届生的整体动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总结,相信可以有效帮助企业了解当前应届生就业和求职市场的最新动态,在人才竞争中把握先机。
本次调查受到企业和应届生的广泛支持和关注,共回收有效个人问卷3095份,有效企业问卷1661份,经过严谨的数据分析,真实呈现了应届生的求职状态以及企业的招聘动态,希望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出更为有效的应届生招聘及培养方案。
2023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出炉2023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出炉时值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旺季,网络招聘机构“智联招聘”今天发布“2023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调查涉及求职行为与态度、获得面试的时机、是否成功签约等各个方面。
挂网问卷调查对象为全国202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有效样本52461个。
调研报告显示本届毕业生:不再“迷信”高学历2023届大学毕业生对待高学历的态度渐趋理性,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比例为76.3%,仅5.4%的人选择毕业后出国继续学习。
去年选择就业的比例为68.5%,今年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比例那么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由去年的17.5%下降至今年的14.5%。
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也由2023年的5.8%下降为2023年的3.2%。
求职顶峰出如今今年2月2023届毕业生开场进入求职环节的时间相比往届有一些差异。
第一,年前开场找工作的比例与往年根本一致,9月、10月是一个小顶峰。
差异在于,2023年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顶峰出如今春节后的2月,这一时间段与职场人士跳槽觅职顶峰正好重叠。
此外,大专生和本科生倾向于春节后2月开场找工作,硕士生那么集中在9月开学时期开场求职。
平均每人投递简历27.7份在2023年的毕业生中,37.5%的毕业生投递的'简历数在10-30份之间,所占比例最高;23.4%的毕业生投递的简历数在10份以下;22.1%的人超过了50份;投递简历在30-50份之间的占比为17.0%。
平均每人获得面试时机5.3个2023届应届毕业生中,94.8%的人获得过面试时机。
其中,获得3-5次面试时机的人占35.7%,所占比例最高。
获得5-10次面试时机的毕业生占比为25.8%,获得1-3次面试时机的占比为20.1%。
截至2023年2月底,仍有5.2%的应届毕业生尚未获得任何面试时机。
平均每人获Offer(签约意向)1.7个约六成学生拥有1-3个Offer。
202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3篇)202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202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篇1在这段时间中,我在本地进行了一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此次实践主要是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其原因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查发现,尽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果,但是还有部分毕业生尚未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愈加艰难。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高校毕业生的供给远远大于社会市场的需求。
通过网络和查阅资料发现,20__年高校毕业生为107万;20__年为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人数为212万,接下来几年一路飙升,20__年为338万,20__年为413万,20__年为495万,20__年为532万,至20__年突破600万大关,达到611万,加上历年未就业的人数,需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高达700万。
(二)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挤压,要与农民工们抢饭碗。
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的抢占和挤压,一些低端岗位的竞争也很激烈。
(三)当前我国就业的结构性问题非常突出。
主要体现在:1.地域差异:北京、上海、广州等较为发达地区的高校,一次就业率基本上能达到85%以上;而沈阳、武汉、成都等高校密集的大城市,由于所在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吸纳毕业生的数量有限,毕业生就业困难;对于贵州、安徽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2.专业矛盾:冷热专业的存在导致了人才过剩。
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而文秘、计算机、会计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3.学历矛盾:由于毕业生人数,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大幅度增多,用人单位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与低学历相比,硕士和博士就业率较高,一般可保持在90%以上,但由于硕士、博士扩招速度快,社会需求量增长慢,加之硕博毕业生培养质量出现滑坡等问题,近年来,硕士博士的就业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根据对应届毕业生求职力的调研结果,本报告将分析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需要注意的重点,旨在帮助应届毕业生顺利进入职场。
1. 就业压力大:调研结果显示,应届毕业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压力大的情况。
随着大学生人口的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岗位供需不平衡。
因此,应届毕业生应重视提升自身竞争力,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实习经验的积累和个人素质的提升。
2. 求职技巧欠缺:调研显示,许多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基本的求职技巧。
例如,简历的撰写不合理、自我介绍不够自信和面试技巧不够熟练等。
因此,应届毕业生需要加强对求职技巧的学习和实践,了解常见的面试问题和应对策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3. 就业渠道多样化:调研结果显示,在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中,传统的就业渠道(例如校园招聘和猎头公司)仍然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新兴的求职渠道也逐渐变得更加受欢迎,例如网络招聘和社交媒体平台。
因此,应届毕业生应保持对不同就业渠道的了解,并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求职。
4. 薪资预期现实化:调研显示,一些应届毕业生对自己的薪资预期存在一定的虚高。
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许多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薪资待遇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因此,应届毕业生在设定薪资预期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行情进行合理的预期,并愿意接受一定的培养和学习机会。
综合上述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升专业知识和实习经验,增强自身竞争力;2. 学习求职技巧,注重简历撰写、面试技巧和自我介绍;3. 多样化求职渠道,了解并利用不同的就业途径;4. 理性设定薪资预期,注重培养和学习机会。
最后,我们希望应届毕业生能够积极面对求职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求职能力,相信在合适的机会和适宜的准备下,一定能够实现工作的顺利就业。
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
XX年全国高校749万名毕业生会否造就“史上更难就业年”?一知名招聘网站今天发布的“XX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显示,毕业生的求职难度并未显着增加。
此次问卷调研的对象为今年的高校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最终回收有效样本58996个。
创业不只为了挣钱
与XX年、XX年相比,XX年选择就业的学生比例有所降低,比例由XX年的76.3%降低至XX年的71.2%,而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比例整体变化不大。
此外,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有所上升,比例由XX年的3.2%上升为XX年的6.3%,创业意愿比去年翻番。
在社会整体的创业热潮影响下,大学生也受到这股洪流的影响,XX年毕业生的创业热潮开始兴起。
在选择创业的原因中,调查显示,27.4%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0.8%表示创业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此外,19.3%的毕业生选择创业是为了挣钱,工作自由也是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一个重要理由。
理想、兴趣、财富、自由等,都凸显出新一代大学毕业生强烈的自我意识。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仍有 5.4%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人均获得2个工作机会
在综合比较近三年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获得面试机会、获得录取通知的数量后可以发现,今年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平均24.9份,低于XX年;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获得5.9个面试机会,高于XX和XX 年;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获得2.0个录取通知,高于XX年。
这说明,尽管XX年毕业生的数量仍然在增加,但在经济发展平稳,劳动力市场职位供给充分的情况下,毕业生的求职难度并未显着增加。
近四成毕业生“转行”
从已签约学生的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的情况来看,60.6%的学生的签约工作与专业对口,仍有39.4%的毕业生选择了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开始职场生涯。
说明专业对工作的影响逐渐变小。
不同专业毕业生签约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率差异较大。
工学专业毕业生签约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的比例最高,为69.5%,其次是医学专业毕业生,签约工作与专业对口比例为64.5%,再次为管理学专业毕业生,对口率为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