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专项训练(一)
- 格式:doc
- 大小:446.50 KB
- 文档页数: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A为90°,且满足AB = 3,AC = 4,BC = 5,那么∠B的度数是:A) 30°B) 45°C) 60°D) 90°2. 直角三角形PQR中,∠P = 90°,PR = 5,RQ = 12,那么∠Q的度数是:A) 30°B) 45°C) 60°D) 90°3.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度数是30°,那么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A) 30°B) 45°C) 60°D) 90°4. 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 = 90°,AB = 8,AC = 15,则BC的长度为:A) 7B) 9C) 17D) 245. 直角三角形XYZ中,∠X = 90°,XY = 5,YZ = 12,则∠Y的正弦值是:A) 5/12B) 12/13C) 5/13D) 12/5二、填空题1. 直角三角形ABC中,∠C = 90°,AC = 7,BC = 24,则AB的长度为 ________。
2. 设直角三角形XYZ中,∠Y = 90°,XY = 6,则YZ的长度为________。
3. 直角三角形PQR中,PR = 5,RQ = 12,则∠P的度数为________。
4. 若直角三角形ABC中,∠B = 90°,AB = 14,则AC的长度为________。
5. 若直角三角形XYZ中,∠Y = 90°,XY = 9,则∠Z的度数为________。
三、解答题1.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其中∠A = 90°,AB = 5,AC = 12,求BC的长度。
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使用勾股定理求解。
根据勾股定理,若AC、BC、A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ABC的三条边的长度,则有AC² = AB² + BC²。
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m与y轴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OC=8,直线y=kx+n经过点B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A,13 AOBO,(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如图2,以线段AB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点D在y轴右侧),直线OD 与BC交于E,求点E的坐标;2.如图,一次函数y1=x+n与x轴交于点B,一次函数y2=﹣x+m与y轴交于点C,且它们的图象都经过点D(1,﹣).(1)则点B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2)在x轴上有一点P(t,0),且t>,如果△BDP和△CDP的面积相等,求t的值;(3)在(2)的条件下,在y轴的右侧,以CP为腰作等腰直角△CPM,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3.[模型建立](一线三等角)(1)如图1,等腰Rt△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点A 作AD⊥ED于点D,过点B作BE⊥ED于点E,求证:△BEC≌△CDA;[模型应用](2)如图2,直线l1:y=x+4与坐标轴交于点A、B,直线l2经过点A与直线l1垂直,求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3)如图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B(6,﹣8),过点B作BA⊥x轴于点A、BC⊥y轴于点C,点P是线段AB上的动点,点D是直线y=﹣2x+2上的动点且在第四象限内.若△CPD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4.如图,直线l1:y=x和直线l2:y=kx+3交于点A(2,2),P(t,0)是x轴上一动点,过点P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使其与直线l1和直线l2分别交于点D,E.(1)求k的值.(2)用t表示线段DE的长.(3)点M是y轴上一动点,当△M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出t的值及点M的坐标.。
中考数学复习---二次函数中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一.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1.(2022•陕西)已知抛物线y=ax2+bx﹣4经过点A(﹣2,0),B(4,0),与y 轴的交点为C.(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P是该抛物线上一点,且位于其对称轴l的右侧,过点P分别作l,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连接MN.若△PMN和△OBC相似,求点P的坐标.【解答】解:(1)把A(﹣2,0),B(4,0)代入y=ax2+bx﹣4得:,解得,∴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x﹣4;(2)如图:∵y=x2﹣x﹣4=(x﹣1)2﹣,∴抛物线y=x2﹣x﹣4的对称轴是直线x=1,在y=x2﹣x﹣4中,令x=0得y=﹣4,∴C(0,﹣4),∴OB=OC=4,∴△B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MN和△OBC相似,∴△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M⊥直线x=1,PN⊥x轴,∴∠MPN=90°,PM=PN,设P(m,m2﹣m﹣4),∴|m﹣1|=|m2﹣m﹣4|,∴m﹣1=m2﹣m﹣4或m﹣1=﹣m2+m+4,解得m=+2或m=﹣+2或m=或m=﹣,∵点P是该抛物线上一点,且位于其对称轴直线x=1的右侧,∴P的坐标为(+2,+1)或(,1﹣).2.(2022•绵阳)如图,抛物线y=ax2+bx+c交x轴于A(﹣1,0),B两点,交y轴于点C(0,3),顶点D的横坐标为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y轴的负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PB+∠ACB=180°,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过点C作直线l与y轴垂直,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E,连接AD,AE,DE,在直线l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过点M作MF⊥l,垂足为F,使以M,F,E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E相似?若存在,请求出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顶点D的横坐标为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A(﹣1,0),∴B(3,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将C(0,3)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则﹣3a=3,解得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x﹣3)=﹣x2+2x+3.(2)存在,P(0,﹣1),理由如下:∵∠APB+∠ACB=180°,∴∠CAP+∠CBP=180°,∴点A,C,B,P四点共圆,如图所示,由(1)知,OB=OC=3,∴∠OCB=∠OBC=45°,∴∠APC=∠ABC=45°,∴△AO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P=OA=1,∴P(0,﹣1).(3)存在,理由如下:由(1)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D(1,4),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E(2,3),∵A(﹣1,0),∴AD=2,DE=,AE=3.∴AD2=DE2+AE2,∴△ADE是直角三角形,且∠AED=90°,DE:AE=1:3.∵点M在直线l下方的抛物线上,∴设M(t,﹣t2+2t+3),则t>2或t<0.∴EF=|t﹣2|,MF=3﹣(﹣t2+2t+3)=t2﹣2t,若△MEF与△ADE相似,则EF:MF=1:3或MF:EF=1:3,∴|t﹣2|:(t2﹣2t)=1:3或(t2﹣2t):|t﹣2|=1:3,解得t=2(舍)或t=3或﹣3或(舍)或﹣,∴M的坐标为(3,0)或(﹣3,﹣12)或(﹣,).综上,存在点M,使以M,F,E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E相似,此时点M的坐标为(3,0)或(﹣3,﹣12)或(﹣,).3.(2022•恩施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x2+c与y 轴交于点P(0,4).(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将抛物线y=﹣x2+c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记平移后的抛物线顶点为Q,平移后的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判断以B、C、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3)直线BC与抛物线y=﹣x2+c交于M、N两点(点N在点M的右侧),请探究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T,使得以B、N、T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T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若将抛物线y=﹣x2+c进行适当的平移,当平移后的抛物线与直线BC最多只有一个公共点时,请直接写出抛物线y=﹣x2+c平移的最短距离并求出此时抛物线的顶点坐标.【解答】解:(1)∵抛物线y=﹣x2+c与y轴交于点P(0,4),∴c=4,∴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2)△BCQ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将抛物线y=﹣x2+4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新抛物线y=﹣(x+1)2+4,∴平移后的抛物线顶点为Q(﹣1,4),令x=0,得y=﹣1+4=3,∴C(0,3),令y=0,得﹣(x+1)2+4=0,解得:x1=1,x2=﹣3,∴B(﹣3,0),A(1,0),如图1,连接BQ,CQ,PQ,∵P(0,4),Q(﹣1,4),∴PQ⊥y轴,PQ=1,∵CP=4﹣3=1,∴PQ=CP,∠CPQ=90°,∴△C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CQ=45°,∵OB=OC=3,∠BOC=90°,∴△B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O=45°,∴∠BCQ=180°﹣45°﹣45°=90°,∴△BCQ是直角三角形.(3)在x轴上存在点T,使得以B、N、T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ABC是锐角三角形,∠ABC=45°,∴以B、N、T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必须∠NBT=∠ABC=45°,即点T在y轴的右侧,设T(x,0),且x>0,则BT=x+3,∵B(﹣3,0),A(1,0),C(0,3),∴∠ABC=45°,AB=4,BC=3,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由,解得:,,∴M(﹣,),N(,),∴BN=×=,①当△NBT∽△CBA时,则=,∴=,解得:x=,∴T(,0);②当△NBT∽△ABC时,则=,∴=,解得:x=,∴T(,0);综上所述,点T的坐标T(,0)或(,0).(4)抛物线y=﹣x2+4的顶点为P(0,4),∵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直线BC与y轴的夹角为45°,当抛物线沿着垂直直线BC的方向平移到只有1个公共点时,平移距离最小,此时向右和向下平移距离相等,设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为P′(t,4﹣t),则平移后的抛物线为y=﹣(x﹣t)2+4﹣t,由﹣(x﹣t)2+4﹣t=x+3,整理得:x2+(1﹣2t)x+t2+t﹣1=0,∵平移后的抛物线与直线BC最多只有一个公共点,∴Δ=(1﹣2t)2﹣4(t2+t﹣1)=0,解得:t=,∴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为P′(,),平移的最短距离为.二.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4.(2022•广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x+m(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C两点,与y轴交于点B,其中点B坐标为(0,﹣4),点C 坐标为(2,0).(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点D是直线AB下方抛物线上一个动点,连接AD、BD,探究是否存在点D,使得△ABD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P为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使得△P AB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点P 的坐标.【解答】解:(1)∵抛物线y=ax2+x+m(a≠0)的图象经过点B(0,﹣4),点C(2,0),∴,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4;(2)存在.理由:如图1中,设D (t ,t 2+t ﹣4),连接OD .令y =0,则x 2+x ﹣4=0,解得x =﹣4或2,∴A (﹣4,0),C (2,0),∵B (0,﹣4),∴OA =OB =4,∵S △ABD =S △AOD +S △OBD ﹣S △AOB =×4×(﹣﹣t +4)+×4×(﹣t )﹣×4×4=﹣t 2﹣4t =﹣(t +2)2+4,∵﹣1<0,∴t =﹣2时,△ABD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4,此时D (﹣2,﹣4); (3)如图2中,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N ,过点B 作BM ⊥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M .则N (﹣1.0).M (﹣1,﹣4);∵OA=OB=4,∠AOB=90°,∴∠OAB=∠OBA=45°,当∠P1AB=90°时,△ANP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N=NP1=3,∴P1(﹣1,3),当∠ABP2=90°时,△BMP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P2(﹣1,﹣5),当∠APB=90°时,设P(﹣1,n),设AB的中点为J,连接PJ,则J(﹣2,﹣2),∴PJ=AB=2,∴12+(n+2)2=(2)2,解得n=﹣2或﹣﹣2,∴P3(﹣1,﹣2),P4(﹣1,﹣﹣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1,3)或(﹣1,﹣5)或(﹣1,﹣2)或(﹣1,﹣﹣2).5.(2022•辽宁)如图,抛物线y=ax2﹣3x+c与x轴交于A(﹣4,0),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4),点D为x轴上方抛物线上的动点,射线OD交直线AC 于点E,将射线OD绕点O逆时针旋转45°得到射线OP,OP交直线AC于点F,连接DF.(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D在第二象限且=时,求点D的坐标;(3)当△ODF为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解答】解:(1)将点A(﹣4,0),C(0,4)代入y=ax2﹣3x+c,∴,解得,∴y=﹣x2﹣3x+4;(2)过点D作DG⊥AB交于G,交AC于点H,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y=x+4,设D(n,﹣n2﹣3n+4),H(n,n+4),∴DH=﹣n2﹣4n,∵DH∥OC,∴==,∵OC=4,∴DH=3,∴﹣n2﹣4n=3,解得n=﹣1或n=﹣3,∴D(﹣1,6)或(﹣3,4);(3)设F(t,t+4),当∠FDO=90°时,过点D作MN⊥y轴交于点N,过点F作FM⊥MN交于点M,∵∠DOF=45°,∴DF=DO,∵∠MDF+∠NDO=90°,∠MDF+∠MFD=90°,∴∠NDO=∠MFD,∴△MDF≌△NOD(AAS),∴DM=ON,MF=DN,∴DN+ON=﹣t,DN=ON+(﹣t﹣4),∴DN=﹣t﹣2,ON=2,∴D点纵坐标为2,∴﹣x2﹣3x+4=2,解得x=或x=,∴D点坐标为(,2)或(,2);当∠DFO=90°时,过点F作KL⊥x轴交于L点,过点D作DK⊥KL交于点K,∵∠KFD+∠LFO=90°,∠KFD+∠KDF=90°,∴∠LFO=∠KDF,∵DF=FO,∴△KDF≌△LFO(AAS),∴KD=FL,KF=LO,∴KL=t+4﹣t=4,∴D点纵坐标为4,∴﹣x2﹣3x+4=4,解得x=0或x=﹣3,∴D(0,4)或(﹣3,4);综上所述:D点坐标为(,2)或(,2)或(0,4)或(﹣3,4).三.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6.(2022•百色)已知抛物线经过A(﹣1,0)、B(0,3)、C(3,0)三点,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交正方形OBDC的边BD于点E,点M为射线BD上一动点,连接OM,交BC于点F.(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求证:∠BOF=∠BDF;(3)是否存在点M,使△MDF为等腰三角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求ME的长.【解答】(1)解: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bx+c,把A(﹣1,0)、B(0,3)、C(3,0)代入得:,解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3;(2)证明:∵正方形OBDC,∴∠OBC=∠DBC,BD=OB,∵BF=BF,∴△BOF≌△BDF,∴∠BOF=∠BDF;(3)解:∵抛物线交正方形OBDC的边BD于点E,∴令y=3,则3=﹣x2+2x+3,解得:x1=0,x2=2,∴E(2,3),①如图,当M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时,∠BDF为锐角,∴∠FDM为钝角,∵△MDF为等腰三角形,∴DF=DM,∴∠M=∠DFM,∴∠BDF=∠M+∠DFM=2∠M,∵BM∥OC,∴∠M=∠MOC,由(2)得∠BOF=∠BDF,∴∠BDF+∠MOC=3∠M=90°,∴∠M=30°,在Rt△BOM中,BM=,∴ME=BM﹣BE=3﹣2;②如图,当M在线段BD上时,∠DMF为钝角,∵△MDF为等腰三角形,∴MF=DM,∴∠BDF=∠MFD,∴∠BMO=∠BDF+∠MFD=2∠BDF,由(2)得∠BOF=∠BDF,∴∠BMO=2∠BOM,∴∠BOM+∠BMO=3∠BOM=90°,∴∠BOM=30°,在Rt△BOM中,BM=,∴ME=BE﹣BM=2﹣,综上所述,ME的值为:3﹣2或2﹣.7.(2022•山西)综合与探究如图,二次函数y=﹣x2+x+4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点P是第一象限内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m.过点P作直线PD⊥x轴于点D,作直线BC交PD于点E.(1)求A,B,C三点的坐标,并直接写出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2)当△CEP是以P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3)连接AC,过点P作直线l∥AC,交y轴于点F,连接DF.试探究: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点P,使得CE=FD,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在y=﹣x2+x+4中,令x=0得y=4,令y=0得x=8或x=﹣2,∴A(﹣2,0),B(8,0),C(0,4),设直线BC解析式为y=kx+4,将B(8,0)代入得:8k+4=0,解得k=﹣,∴直线BC解析式为y=﹣x+4;(2)过C作CG⊥PD于G,如图:设P(m,﹣m2+m+4),∴PD=﹣m2+m+4,∵∠COD=∠PDO=∠CGD=90°,∴四边形CODG是矩形,∴DG=OC=4,CG=OD=m,∴PG=PD﹣DG=﹣m2+m+4﹣4=﹣m2+m,∵CP=CE,CG⊥PD,∴GE=PG=﹣m2+m,∵∠GCE=∠OBC,∠CGE=90°=∠BOC,∴△CGE∽△BOC,∴=,即=,解得m=0(舍去)或m=4,∴P(4,6);(3)存在点P,使得CE=FD,理由如下:过C作CH⊥PD于H,如图:设P(m,﹣m2+m+4),由A(﹣2,0),C(0,4)可得直线AC解析式为y=2x+4,根据PF∥AC,设直线PF解析式为y=2x+b,将P(m,﹣m2+m+4)代入得:﹣m2+m+4=2m+b,∴b=﹣m2﹣m+4,∴直线PF解析式为y=2x﹣m2﹣m+4,令x=0得y=﹣m2﹣m+4,∴F(0,﹣m2﹣m+4),∴OF=|﹣m2﹣m+4|,同(2)可得四边形CODH是矩形,∴CH=OD,∵CE=FD,∴Rt△CHE≌Rt△DOF(HL),∴∠HCE=∠FDO,∵∠HCE=∠CBO,∴∠FDO=∠CBO,∴tan∠FDO=tan∠CBO,∴=,即=,∴﹣m2﹣m+4=m或﹣m2﹣m+4=﹣m,解得m=2﹣2或m=﹣2﹣2或m=4或m=﹣4,∵P在第一象限,∴m=2﹣2或m=4.8.(2022•东营)如图,抛物线y=ax2+bx﹣3(a≠0)与x轴交于点A(﹣1,0),点B(3,0),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对称轴上找一点Q,使△ACQ的周长最小,求点Q的坐标;(3)点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点M是对称轴左侧抛物线上的一点,当△PMB是以PB为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所有点M的坐标.【解答】解:(1)将点A(﹣1,0),点B(3,0)代入y=ax2+bx﹣3,∴,解得,∴y=x2﹣2x﹣3;(2)连接CB交对称轴于点Q,∵y=x2﹣2x﹣3=(x﹣1)2﹣4,∴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A、B关于对称轴x=1对称,∴AQ=BQ,∴AC+AQ+CQ=AC+CQ+BQ≥AC+BC,当C、B、Q三点共线时,△ACQ的周长最小,∵C(0,﹣3),B(3,0),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y=x﹣3,∴Q(1,﹣2);(3)当∠BPM=90°时,PM=PB,∴M点与A点重合,∴M(﹣1,0);当∠PBM=90°时,PB=BM,如图1,当P点在M点上方时,过点B作x轴的垂线GH,过点P作PH⊥GH 交于H,过点M作MG⊥HG交于G,∵∠PBM=90°,∴∠PBH+∠MBG=90°,∵∠PBH+∠BPH=90°,∴∠MBG=∠BPH,∵BP=BM,∴△BPH≌△MBG(AAS),∴BH=MG,PH=BG=2,设P(1,t),则M(3﹣t,﹣2),∴﹣2=(3﹣t)2﹣2(3﹣t)﹣3,解得t=2+或t=2﹣,∴M(1﹣,﹣2)或(1+,﹣2),∵M点在对称轴的左侧,∴M点坐标为(1﹣,﹣2);如图2,当P点在M点下方时,同理可得M(3+t,2),∴2=(3+t)2﹣2(3+t)﹣3,解得t=﹣2+(舍)或t=﹣2﹣,∴M(1﹣,2);综上所述:M点的坐标为(1﹣,﹣2)或(1﹣,2)或(﹣1,0).9.(2022•枣庄)如图①,已知抛物线L:y=x2+bx+c经过点A(0,3),B(1,0),过点A作AC∥x轴交抛物线于点C,∠AOB的平分线交线段AC于点E,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抛物线的关系式;(2)若动点P在直线OE下方的抛物线上,连结PE、PO,当△OPE面积最大时,求出P点坐标;(3)将抛物线L向上平移h个单位长度,使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顶点落在△OAE 内(包括△OAE的边界),求h的取值范围;(4)如图②,F是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的一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POF成为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抛物线L:y=x2+bx+c经过点A(0,3),B(1,0),∴,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3;(2)如图,过P作PG∥y轴,交OE于点G,设P(m,m2﹣4m+3),∵OE平分∠AOB,∠AOB=90°,∴∠AOE=45°,∴△A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OA=3,∴E(3,3),∴直线OE的解析式为:y=x,∴G(m,m),∴PG=m﹣(m2﹣4m+3)=﹣m2+5m﹣3,∴S△OPE =S△OPG+S△EPG=PG•AE=×3×(﹣m2+5m﹣3)=﹣(m2﹣5m+3)=﹣(m﹣)2+,∵﹣<0,∴当m=时,△OPE面积最大,此时,P点坐标为(,﹣);(3)由y=x2﹣4x+3=(x﹣2)2﹣1,得抛物线l的对称轴为直线x=2,顶点为(2,﹣1),抛物线L向上平移h个单位长度后顶点为F(2,﹣1+h).设直线x=2交OE于点M,交AE于点N,则E(3,3),∵直线OE的解析式为:y=x,∴M(2,2),∵点F在△OAE内(包括△OAE的边界),∴2≤﹣1+h≤3,解得3≤h≤4;(4)设P(m,m2﹣4m+3),分四种情况:①当P在对称轴的左边,且在x轴下方时,如图,过P作MN⊥y轴,交y轴于M,交l于N,∴∠OMP=∠PNF=90°,∵△O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P=PF,∠OPF=90°,∴∠OPM+∠NPF=∠PFN+∠NPF=90°,∴∠OPM=∠PFN,∴△OMP≌△PNF(AAS),∴OM=PN,∵P(m,m2﹣4m+3),则﹣m2+4m﹣3=2﹣m,解得:m=(舍)或,∴P的坐标为(,);②当P在对称轴的左边,且在x轴上方时,同理得:2﹣m=m2﹣4m+3,解得:m1=(舍)或m2=,∴P的坐标为(,);③当P在对称轴的右边,且在x轴下方时,如图,过P作MN⊥x轴于N,过F作FM⊥MN于M,同理得△ONP≌△PMF,∴PN=FM,则﹣m2+4m﹣3=m﹣2,解得:m1=或m2=(舍);P的坐标为(,);④当P在对称轴的右边,且在x轴上方时,如图,同理得m2﹣4m+3=m﹣2,解得:m=或(舍),P的坐标为:(,);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是:(,)或(,)或(,)或(,).方法二:作直线DE:y=x﹣2,E(1,﹣1)是D点(2,0)绕O点顺时针旋转45°并且OD缩小倍得到,易知直线DE即为对称轴上的点绕O点顺时针旋转45°,且到O点距离缩小倍的轨迹,联立直线DE和抛物线解析式得x2﹣4x+3=x﹣2,解得x1=,x2=,同理可得x3=或x4=;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是:(,)或(,)或(,)或(,).10.(2023•澄城县一模)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1,0)、B,与y轴交于点C(0,3),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在对称轴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把点A(﹣1,0)、点C(0,3)分别代入y=﹣x2+bx+c,得.解得.故该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2)由(1)知,该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则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故设M(1,m).∵A(﹣1,0)、点C(0,3),∴AC2=10,AM2=4+m2,CM2=1+(m﹣3)2.①若AC=AM时,10=4+m2,解得m=±.∴点M的坐标为(1,)或(1,﹣);②若AC=CM时,10=1+(m﹣3)2,解得m=0或m=6,∴点M的坐标为(1,0)或(1,6).当点M的坐标为(1,6)时,点A、C、M共线,∴点M的坐标为(1,0);③当AM=CM时,4+m2=1+(m﹣3)2,解得m=1,∴点M的坐标为(1,1).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为(1,)或(1,﹣)或(1,0)或(1,1).11.(2023•碑林区校级一模)二次函数y=ax2+bx+2的图象交x轴于A(﹣1,0),B(4,0)两点,交y轴于点C,动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方向运动,过点M作MN⊥x轴交直线BC于点N,交抛物线于点D,连接AC,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二次函数y=ax2+bx+2的表达式;(2)在直线MN上存在一点P,当△PBC是以∠BPC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此时点D的坐标.【解答】解:(1)将点(﹣1,0),B(4,0)代入y=ax2+bx+2,∴a=﹣,b=,∴y=﹣x2+x+2;(2)∵BM=5﹣2t,∴M(2t﹣1,0),设P(2t﹣1,m),∵PC2=(2t﹣1)2+(m﹣2)2,PB2=(2t﹣5)2+m2,∵PB=PC,∴(2t﹣1)2+(m﹣2)2=(2t﹣5)2+m2,∴m=4t﹣5,∴P(2t﹣1,4t﹣5),∵PC⊥PB,∴×=﹣1,∴t=1或t=2,∴M(1,0)或M(3,0),∴D(1,3)或D(3,2).12.(2023•东洲区模拟)抛物线y=ax2+bx+3经过A(﹣1,0),B(3,0)两点,与y轴正半轴交于点C.(1)求此抛物线解析式;(2)如图①,连接BC,点P为抛物线第一象限上一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m,△PBC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最大时P点坐标;(3)如图②,连接AC,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抛物线y=ax2+bx+3经过A(﹣1,0),B(3,0)两点,∴,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2)点P作PF⊥x轴于点F,交BC于点E,设BC直线解析式为:y=kx+b,∵B(3,0),C(0,3),∴,解得,∴y=﹣x+3,由题意可知P(m,﹣m2+2m+3),E(m,﹣m+3),S=S△PBE+S△PCE,S=PE•OB=(﹣m2+2m+3+m﹣3)×3,,∵,∴当时,S有最大值,此时P点坐标为;(3)存在,M1(1,0),,,M4(1,1),①当AC=AM时,如图,设对称轴l与AB交于点E,则,∵AM2=AE2+EM2,∴,解得:,∴M点的坐标为或,②当AC=MC时,则OC为AM的垂直平分线.因此M与E重合,因此,M点的坐标为(1,0),③当AM=CM时,如图,设M点的坐标为(1,n),则AM2=22+n2=4+n2,CM2=12+(3﹣n)2,∴4+n2=12+(3﹣n)2,解得:n=1,∴M点的坐标为(1,1),综上可知,潢足条件的M点共四个,其坐标为M1(1,0),,,M4(1,1).13.(2023•三亚一模)如图,抛物线y=ax2+3x+c(a≠0)与x轴交于点A(﹣2,0)和点B,与y轴交于点C(0,8),顶点为D,连接AC,CD,DB,直线B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l交于点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直线BC的解析式;(2)求四边形ABDC的面积;(3)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连接PB,PC,当S△PBC =S△ABC时,求点P的坐标;(4)在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BEM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抛物线y=ax2+3x+c(a≠0)过点A(﹣2,0)和C(0,8),∴,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3x+8.令y=0,得.解得x1=﹣2,x2=8.∴点B的坐标为(8,0).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把点B(8,0),C(0,8)分别代入y=kx+b,得,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8.(2)如图1,设抛物线的对称轴l与x轴交于点H.∵抛物线的解析式为,∴顶点D的坐标为.∴S四边形ABDC =S△AOC+S梯形OCDH+S△BDH===70.(3)∵.∴.如图2,过点P作PG⊥x轴,交x轴于点G,交BC于点F.设点.∵点F在直线BC上,∴F(t,﹣t+8).∴.∴.∴.解得t1=2,t2=6.∴点P的坐标为(2,12)或P(6,8).(4)存在.∵△BEM为等腰三角形,∴BM=EM或BE=BM或BE=EM,设M(3,m),∵B(8,0),E(3,5),∴BE==5,EM=|m﹣5|,BM==,当BM=EM时,=|m﹣5|,∴m2+25=(m﹣5)2,解得:m=0,∴M(3,0);当BE=BM时,5=,∴m2+25=50,解得:m=﹣5或m=5(舍去),∴M(3,﹣5);当BE=EM时,5=|m﹣5|,解得:m=5+5或m=5﹣5,∴M(3,5+5)或(3,5﹣5),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3,0)或(3,﹣5)或(3,5+5)或(3,5﹣5).14.(2023•南海区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a >0)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为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PM⊥BC于点M,PN∥y轴交BC 于点N.求线段PM的最大值和此时点P的坐标;(3)点E为x轴上一动点,点Q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以CQ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CEQ?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将A(﹣1,0),B(3,0)代入函数y=ax2+bx﹣3(a>0)中,得,解得,∴解析式为y=x2﹣2x﹣3,故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2)当x=0时,y=3,∴C(0,﹣3),∵B(3,0),∴∠OCB=∠OBC=45°,∵PN∥y轴,∴∠MNP=45°,∵PM⊥BC,∴PM=PN,则当PN最大时,PM也最大,设BC的解析式为y=mx+n,∴,解得,∴BC解析式为y=x﹣3,设P(x,x2﹣2x﹣3),N(x,x﹣3),∴PN=x﹣3﹣(x2﹣2x﹣3)=﹣(x﹣)2+,当x=时,PN最大,则PM=PN=×=,∴P(,),故PM最大值为,P点坐标为(,﹣);(3)存在,点E的坐标为(﹣5,0),(,0),(0,0),(,0).∵CEQ是以CQ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设Q(x,x2﹣2x﹣3),①如图,过点E作x轴的垂线l,再分别过点C和点Q作垂线l的垂线,分别交于点M和点N,∵∠CEQ=90°,∴∠QEM+∠CEN=90°,∵∠QEM+∠MQE=90°,∴∠EQM=∠CEN,∵∠CNE=∠QME=90°,EC=EQ,∴△EMQ≌△CNE(AAS),∴CN=EM=x2﹣2x﹣3,MQ=EN=3,∴|x Q|+MQ=CN,﹣x+3=x2﹣2x﹣3,解得x=﹣2,x=3(舍去),∴OE=CM=2+3=5,E(﹣5,0),②如图,过点E作x轴的垂线l,再分别过点C和点Q作垂线l的垂线,分别交于点M和点N,同理:△EMC≌△QNE(AAS),CM=EN=x2﹣2x﹣3,NQ=EM=3,∴﹣x+x2﹣2x﹣3=3,解得x=,x=(舍去),∴OE=CM=,E(,0),③如图,点E和点O重合,点Q和点B重合,此时E(0,0),④如图,过点E作x轴的垂线l,再分别过点C和点Q作垂线l的垂线,分别交于点M和点N,同理:△EMC≌△QNE(AAS),CM=EN=x2﹣2x﹣3,NQ=EM=3,∴x+3=x2﹣2x﹣3,解得x=,x=(舍去),∴OE=CM=,E(,0),综上所述,点E的坐标为(﹣5,0),(,0),(0,0),(,0)41。
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问题描述】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轴上找一点C 使得△ ABC 是直角三角形,求点A 坐标为(1,1 ),点B 坐标为(5,3),在x C坐标.几何法】两线一圆得坐标1)若∠ A 为直角,过点A 作AB 的垂线,与x 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C ;2)若∠ B 为直角,过点B 作AB 的垂线,与x 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C;3)若∠C 为直角,以AB为直径作圆,与x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C.(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构造三垂直】BN NC2由A、B坐标得AM=2 ,BM=4 ,NC2=33代入得:BN=213故C2坐标为(,0)2重点还是如何求得点坐标,C1、C2 求法相同,以C2为例:易证△AMB ∽△BNC 2AM MBAM MC3易证△AMC3∽△C3NB,C3N= NB由A、B坐标得AM=1,BN=3,设MC3=a,C3N=b1a代入得:= ,即ab=3 ,又a+b=4,故a=1 或3 b3故C3坐标为(2,0),C4坐标为(4,0)构造三垂直步骤:第一步:过直角顶点作一条水平或竖直的直线;第二步:过另外两端点向该直线作垂线,即可得三垂直相似.【代数法】表示线段构勾股还剩下C1待求,不妨来求下C1 :1)表示点:设C1坐标为(2)表示线段:AB 2 5,AC13)分类讨论:当BAC1 为直角时,24)代入得方程:20 m 1 122222m11,BC1m 532AB2AC12BC12;m5222 32,解得: 3 m.2C3、C4 求法相同,以C3为例:m,0),又A(1,1)、B(5,3);还有个需要用到一个教材上并没有出现但是大家都知道的算法:互相垂直的两直线斜率之积为-1.考虑到直线AC1与AB 互相垂直,k AC1 k AB 1,可得:k AC1 2,又直线AC1过点A(1,1),可得解析式为:y=-2x+3,33所以与x 轴交点坐标为3,0 ,即C1坐标为3,0 .22 确实很简便,但问题是这个公式出现在高中的教材上~【小结】几何法:(1)“两线一圆”作出点;(2)构造三垂直相似,利用对应边成比例求线段,必要时可设未知数.代数法:(1)表示点A、B、C 坐标;(2)表示线段AB、AC、BC;(3)分类讨论① AB2+AC2=BC2、② AB2+BC2=AC2、③ AC2+BC2=AB2;(4)代入列方程,求解.如果问题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 则同样可采取上述方法, 只不过三垂直得到的不是相 似,而是全等.三垂直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 中考真题(删减)】通过对下面数学模型的研究学习,解决问题. 模型呈现】如图,在 Rt △ABC ,∠ACB=90°,将斜边 AB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90 得到 AD ,过点 D 作DE ⊥AC 于点 E ,可以推理得到△ ABC ≌△ DAE ,进而得到 AC=DE ,BC=AE . 我们把这个数学模型成为 “K 型 ”. 推理过程如下:【模型迁移】二次函数 y ax 2 bx 2的图像交 x 轴于点 A ( -1,0), B ( 4,0)两点,交 y 轴于点 C .动点 M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AB 方向运动,过点 M 作MN x 轴交直线 BC 于点 N ,交抛物线于点 D ,连接 AC ,设运动的时间为 t 秒. (1)求二次函数 y ax 2 bx 2 的表达式;(2)在直线 MN 上存在一点 P ,当 PBC 是以 BPC 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此时 点 D 的坐标.E A C分析】1 2 3 1)yx x 2 ; 222)本题直角顶点 P 并不确定,以 B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即为 P 点,再 过点P 作水平线,得三垂直全等.设 HP=a ,PQ=b ,则 BQ=a , CH=b ,故 D 点坐标为( 1,3 )思路 2:等腰直角的一半还是等腰直角.如图,取BC 中点 M 点,以BM 为一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第三个顶点即为 P 点.根 据 B 点和 M 点坐标,此处全等的两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 1 和 2 ,故 P 点坐标易求.由图可知:b aa b 42 ,解得:a1 b3同理可求此时解得: m 1 12 , m 2 1 2 , m3 1 6 , m4 1 6 (舍)如下图,对应 P 点坐标分别为 1 2, 11 2, 1 、 1 6,1中考真题】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y x 2bx c 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点 B (3,0),25经过点 A 的直线 AC 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 C (4, ),与 y 轴交点为 D ,点 P 是直线 AC 下2 方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C 重合).(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Q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 当 OPQ 是以OP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 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 P 的坐标.分析】2)①当∠ POQ 为直角时,考虑 Q 点在对称轴上,故过点 Q 向 y 轴作垂线,垂线段长为 垂线,长度必为 1,故 P 的纵坐标为 ±1.如下图,不难求出 P 点坐标.13设 P 点坐标为 m,1 m 2 m 3 ,22可得: 1 m 2 m 3 1.2212 3; xx2 21) y1,可知过点 P 向 x 轴作②当∠ OPQ 为直角时,如图构造△ OMP ≌△ PNQ ,可得: PM=QN . 设 P 点坐标为 m,21m 2 m 32 ,1,若 1m 2 m 3 m 1 ,解得: m 1 5 , m 25 (舍).22若 1m 2 m 3 m 1,解得: m 1 2 5, m 2 2 5(舍) 22对于构造三垂直来说,直角顶点已知的和直角顶点的未知的完全就是两个题目!也许能画出大概位置,但如何能画出所有情况,才是问题的关键.其实只要再明确一点, 构造出三垂直后, 表示出一组对应边, 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则PM 01 2 3 mm2212 m 23, QN= m 21, 如下图,对应 P 点坐标分别为 5,1 5中考真题】如图,抛物线y ax2 bx 2交x轴于点A( 3,0)和点B(1,0),交 y轴于点C. (1)求这个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点 D的坐标为( 1,0) ,点 P为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求四边形ADCP 面积的最大值.( 3)点 M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点,问: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N ,使MNO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MNO 为直角?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备用图分析】2 2 41) y x x 2 ;332) 连接AC,将四边形面积拆为△ APC 和△ADC 面积,考虑△ ADC 面积为定值,故只需△APC 面积最大即可,铅垂法可解;过点N 作NE⊥x 轴交x 轴于E 点,如图1,过点M 向NE 作垂线交EN 延长线于易证△OEN≌△ NFM ,可得:NE=FM.22 m3当直角顶点不确定时,问题的一大难点是找出所有情况,而事实上,所有的情况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方程:NE=FM .故只需在用点坐标表示线段时加上绝对值,便可计算出可能存在的其他情况.3)F 点,设N 点坐标为m, 24 m3,则NE22m3 ,FM m 1 ,22m34m 2=m31,解得:m17 731) m27 737 73(图4)4对应N 点坐标分别为3 734734m 2=31,解得:m373(图2)、m41 73(图3)4 对应N 点坐标分别为7343 7343 734一般直角三角形存在性,同样构造三垂直,区别于等腰直角构造的三垂直全等,没了等腰的条件只能得到三垂直相似.而题型的变化在于动点或许在某条直线上,也可能在抛物线上等.对称轴上寻找点】(中考真题)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2 bx c(a 0)的对称轴为直线x 1 ,且抛物线与x 轴交于 A、B两点,与 y轴交于C点,其中A(1,0),C (0,3).(1)若直线y mx n 经过 B 、C 两点,求直线BC 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x 1上找一点 M ,使点 M 到点 A的距离与到点C 的距离之和最小,求出点 M 的坐标;(3)设点 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x 1上的一个动点,求使BPC 为直角三角形的点 P坐标.分析】1)直线BC:y x3抛物线:y x2 2x3;2)将军饮马问题,考虑到M 点在对称轴上,且点 A 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为点B ,故MA+MC=MB+MC,∴当B、M、C 三点共线时,M到A和C的距离之后最小,此时M 点坐标为(-1,2);3)两圆一线作点P:yx以 P 1 为例,构造△ PNB ∽△ BMC ,考虑到 BM =MC =3,易求 P 2 坐标为( 1,4).P 3、 P 4求法类似,下求 P 3:已知 PN=1, PM=2,设 CN=a ,BM=b , 1a,即 ab=2,由图可知: b-a=3, b2∴BN=PN=2,故 P 1 点坐标为( -1, -2). xx舍),对应 x故可解: 类似可求P 3坐标为1,3217.2由相似得:2 抛物线 y ax 2 2x c 与 x 轴交于 A( 1,0) ,B (3,0)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 ,点 D 是该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直线 AC 的解析式;2)请在 y 轴上找一点 M ,使 BDM 的周长最小,求出点 M 的坐标;3)试探究:在拋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P ,使以点 A , P , C 为顶点, AC 为直角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抛物线上寻找点】中考真题)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析】1)抛物线:y x2 2x 3 ,直线AC:y=3x+3;2)看图,M 点坐标为(0,3)与C 点重合了.3)考虑到AC 为直角边,有如下两种情况,故分别过A、C 作AC 的垂线,与抛物线交点即为所求P 点,xP:x先求过A 点所作垂线得到的点设P 点坐标为 m, m22m3,则PM=m+1,AM= 0 m22m2m3,易证△ PMA∽△ ANC,且AN =3,m 1 m2 2m 3 ∴ ,解得:31CN=1,m110,3m21(舍),故第1个P点坐标为130, 193再求过点C 所作垂线得到的点PM 3m2m 2m故第2 个P 点坐标为综上所述,P 点坐标为3 2 m2m,CN=m,m17,m2(舍)37,203,910137, 20或3939P:3,解得:1m22m动点还可能在⋯⋯】中考真题)如图,抛物线y ax2 bx 2(a 0)与x轴交于A( 3,0) ,B(1,0)两点,与 y轴交于点C ,直线 y x 与该抛物线交于 E , F 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P 是直线 EF 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作 PH EF 于点 H ,求 PH 的最大值.3) 以点C 为圆心,1 为半径作圆,e C 上是否存在点 M ,使得BCM 是以CM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 M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CM 为直角边,故点C 可能为直角顶点,点M 也可能为直角顶点.①当 BCM 为直角时,如图:1)22x32;2)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EF 于点Q,所谓PH 最大,即PQ 最大,易解.3)M 1 :不难求得 CF=1,BF=2,故 M 1 坐标为同理可求 M 2 坐标为【总结】 对于大部分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构造三垂直全等或相似基本上可解决问题, 牢 记构造步骤:( 1)过直角顶点作水平或竖直线;( 2)过另外两端点向其作垂线.∴ EM 1 : EC 1: 2,又 CM 1 1, 可得: EM 155,EC525 5BOCM 44M 3 :不难发现 CM=1,BC= 5 ,∴ BM 2,即△ MEC ∽△ BFM ,且相似比为 1:2, 设 EC=a , EM=b ,则 FM=2a , BF=2b , 2a 由图可知: 2a2b22,解得:13 54 5故点M 3 的坐标为至于 M 4坐标,显然 1, 2.综上所述, M 点坐标为或 255, 2或 1, 2 .如图: yBO放大C②当∠ BMC 为直角时,y。
挑战压轴题----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1.(10分)(2015•枣庄)如图,直线y=x+2与抛物线y=ax 2+bx+6(a ≠0)相交于A (,)和B (4,m ),点P 是线段AB 上异于A 、B 的动点,过点P 作PC ⊥x 轴于点D ,交抛物线于点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这样的P 点,使线段PC 的长有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求△PAC 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2.(2015•连云港)如图,已知一条直线过点(0,4),且与抛物线y=41x 2交于A ,B 两点,其中点A 的横坐标是-2. (1)求这条直线的函数关系式及点B 的坐标.(2)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得△ABC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过线段AB 上一点P ,作PM ∥x 轴,交抛物线于点M ,点M 在第一象限,点N (0,1),当点M 的横坐标为何值时,MN+3MP 的长度最大?最大值是多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的坐标是(4,0),并且OA=OC=4OB ,动点P 在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上.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点P ,使得△ACP 是以AC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过动点P 作PE 垂直于y 轴于点E ,交直线AC 于点D ,过点D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F ,连接EF ,当线段EF 的长度最短时,求出点P 的坐标.4.如图,抛物线y=-x 2+bx+c的顶点为D ,与x 轴交于A (-1,0)、B (3,0),与y 轴交于点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 为线段BC 上的一点(不与B 、C 重合),PM ∥y 轴,且PM 交抛物线于点M ,交x 轴于点N ,当四边形OBMC 的面积最大时,求△BPN 的周长;(3)在(2)的条件下,当四边形OBMC 的面积最大时,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CNQ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5.(2015宜宾)如图,抛物线y=- 1/2x2+bx+c与x轴分别相交于点A(-2,0),B(4,0),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点P.(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动点M、N从点O同时出发,都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在线段OB、OC上向点B、C方向运动,过点M作x轴的垂线交BC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H.①当四边形OMHN为矩形时,求点H的坐标;②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使△PFB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4,OC=2.点P 从点O出发,沿x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当点P到达点A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t秒.将线段CP的中点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点D,点D随点P的运动而运动,连接DP、DA.(1)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点D的坐标;(2)求t为何值时,△DPA的面积最大,最大为多少?(3)在点P从O向A运动的过程中,△DPA能否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求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请直接写出随着点P的运动,点D运动路线的长.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0,4),B(1,0),C(5,0),抛物线对称轴l与x轴相交于点M。
中考数学翻折专题训练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1.(2017•河南)如图,在Rt△ABC中,∠A=90°,AB=AC,BC=+1,点M,N分别是边BC,AB上的动点,沿MN所在的直线折叠∠B,使点B的对应点B′始终落在边AC上,若△MB′C为直角三角形,则BM 的长为.2.(2020•郑州二模)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AD边上一动点,将△AEO沿直线EO折叠,点A落在点F处,线段EF,OD相交于点G.若△DEG是直角三角形,则线段DE的长为.3.(2020•恩施市校级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E是BC的中点,连接AE,P是边AD 上一动点,沿过点P的直线将矩形折叠,使点D落在AE上的点D′处,当△APD′是直角三角形时,PD=.4.(2020•洛阳一模)如图,在Rt△ABC中,∠C=90°,∠A=30°,AB=2,BD平分∠ABC,点E是边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沿DE所在的直线折叠∠A,点A的对应点为F,当△BFC是直角三角形且BC为直角边时,则AE的长为.5.(2020春•二七区校级月考)如图,在矩形ABCD中,AB:BC=3:4,点E是对角线BD上一动点(不与点B,D重合),将矩形沿过点E的直线MN折叠,使得点A,B的对应点G,F分别在直线AD与BC上,当△DEF为直角三角形时,CN:BN的值为.6.(2019•临颍县一模)如图,在Rt△ABC中,∠C=90°,AC=3,BC=4,点E、F分别在边AC、BC上,连接EF,沿EF折叠该三角形,使点C的对应点D落在边AB上.若△BDF是直角三角形,则CF的长为.7.(2019•包河区一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AD=4,AC=8,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对角线AC上一点,△GEF与△AEF关于直线EF对称,EG交AC于点H,当△CGH中有一个内角为90°时,则CG的长为.8.(2018秋•蜀山区校级期中)如图,矩形ABCD中,AB=3,AD=9,将△ABE沿BE翻折得到△A′BE,点A落在矩形ABCD的内部,且∠AA′G=90°,若以点A′、G、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AE=.9.(2019秋•川汇区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2,点E是BC边的中点,连接AE,△AB′E和△ABE关于AE所在直线对称,若△B′CD是直角三角形,则BC边的长为.10.(2019秋•建湖县期中)如图,长方形ABCD中,∠A=∠ABC=∠BCD=∠D=90°,AB=CD=5,AD=BC =13,点E为射线AD上的一个动点,若△ABE与△A'BE关于直线BE对称,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AE 的长为.11.(2020•梁园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2,AD=2,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E 是AD边动点,作直线OE交BC于点G,将四边形DEGC沿直线EG折叠,点D落在点D′处,点C落在点C′处,ED′交AC于F,若△AEF是直角三角形,则AE=.12.(2020•望城区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点E为射线CB上一动点(不与点C重合),将△C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点C落在点C′处,连接AC′,当△AC′D为直角三角形时,CE的长为.13.(2020•宜城市模拟)如图,矩形ABCD 中,AB =8,AD =6,E 为AB 边上一点,将△BEC 沿着CE 翻折,使点B 落在点F 处,连接AF ,当△AEF 为直角三角形时,BE = .14.(2020•沈阳)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BC =8,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P 为边AD 上一动点,连接OP ,以OP 为折痕,将△AOP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点E ,线段PE 与OD 相交于点F .若△PDF 为直角三角形,则DP 的长为 .15.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C=90°,AC=3,BC=4,D,E 分别是AB ,BC 上的动点,将BDE Δ沿着直线DE 翻折得到FDE Δ,使点F 落在射线AC 上,当BE 的长为 时,ADF Δ是直角三角形。
一次函数之存在性(直角三角形)(人教版)一、单选题(共3道,每道33分)1.如图,直线y=2x+4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P为直线x=1上一动点,连接AP,BP.当△ABP是以点A,B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 )A. B.C. D.答案:D解题思路:1.解题要点①首先研究基本图形,对信息进行标注;②研究目标△ABP,A,B为定点,P为动点,若△ABP是直角三角形,需要根据直角顶点进行分类,根据题目信息,分别以B,A作为直角顶点;③对于直角,需要结合题目背景灵活处理,如以点B,点A为直角顶点时,可以借助坐标系背景用函数解析式来求点坐标.2.解题过程由题意得,A(-2,0),B(0,4).①当时,如图所示,.∵点的横坐标为1,∴.②当时,如图所示,,∴.综上得,点P的坐标为.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2.如图,直线交y轴于点A,且经过点B(4,1).若P是y轴上的一动点,当△ABP是以点A,B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 )A. B.C. D.答案:A解题思路:1.解题要点①首先研究基本图形,对信息进行标注;②研究目标△ABP,A,B为定点,P为动点,若△ABP是直角三角形,需要根据直角顶点进行分类,根据题意信息,点A,B轮流作为直角顶点;③对于直角,需要结合题目背景灵活处理,如以点B为直角顶点时,可以借助坐标系背景用函数解析式来求点坐标;④审题需要注意,点P是y轴上的一动点,需要弄清目标.2.解题过程①若点A充当直角顶点,即时,显然不成立;②若点B充当直角顶点,即时,过点B作⊥AB,交y轴于点,如图所示,则,∴.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点P的坐标为.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3.如图,将△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0),B(3,0),C (0,2),P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C重合),过点P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BC于点Q,若在x轴上存在点R,使得△PQR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R的坐标为( )A. B.C. D.答案:C解题思路:1.解题要点①观察题目特征,确定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②分析定点、动点、不变特征.从直角入手,分类讨论.③画图,表达线段长,借助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建等式.2.解题过程由题意,得A(-1,0),B(3,0),C(0,2),则,.设,则,PQ=-2m+4.①如图,当点Q为直角顶点时,PQ=RQ.,,由-2m+4=m,得,∴.②如图,当点P为直角顶点时,PQ=PR.,,由-2m+4=m,得,∴.③如图,当点R为直角顶点时,RP=RQ.过点R作RD⊥于点D,则,由,得m=1,∴.综上得,点R的坐标为.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
1.如图,已知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顶点坐标为()2,1Q -,且与y 轴交于点()0,3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右侧),点P 是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从点C 沿抛物线向点A 运动(点P 与A 不重合),过点P 作PD y ∥轴,交线段AC 于点D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设(),P x y ,PD 的长度为l ,求l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l 的最大值;(3)当ADP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2.抛物线 212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2,0A -和()4,0B ,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点P 是线段BC 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BC 于M ,交x 轴于N ,设点P 的横坐标为t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关于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M ,求PM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M 的坐标;(3)过点C 作CH PN ⊥于点H ,9BMN CHM S S =△△,①求点P 的坐标;①连接CP ,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CPQ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抛物线22y x x k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0,3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点A 和点B 的坐标;(2)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四边形ABDC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抛物线22y x x k =-+上求点Q ,使BCQ △是以BC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4.如图,抛物线22y x x k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0,3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点A 和点B 的坐标;(2)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四边形ABDC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抛物线22y x x k =-+上求点Q ,使BCQ △是以BC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5.已知抛物线y =﹣x 2+bx +c 与x 轴交于A (﹣1,0),B (m ,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5).(1)求b ,c ,m 的值;(2)如图1,点D 是抛物线上位于对称轴右侧的一个动点,且点D 在第一象限内,过点D 作x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E ,作y 轴的平行线交x 轴于点G ,过点E 作EF ①x 轴,垂足为点F ,当四边形DEFG 的周长最大时,求点D 的坐标;(3)如图2,点M 是抛物线的顶点,将△MBC 沿BC 翻折得到△NBC ,NB 与y 轴交于点Q ,在对称轴上找一点P ,使得△PQB 是以Q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6.如图,抛物线()224y x m x =-++的顶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直线2y x =+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且点A 在点B 的左侧.(1)求m 的值;(2)点P 是抛物线()224y x m x =-++上一点,当PAB 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2倍时,求点P的坐标;(3)将直线AB 向下平移(0)k k >个单位长度,平移后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D ,E 两点(点D 在点E的左侧),当DEC为直角三角形时,求k的值.。
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练习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3,4)的抛物线交y轴于A点,交x轴于B、C 两点(点B在点C的左侧),已知A点坐标为(0,﹣5).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B作线段AB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D,如果以点C为圆心的圆与直线BD相切,请判断抛物线的对称轴l与⊙C有什么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ACP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3,0),B(1.0),C(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点,设△PAC的面积为S,求S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DE⊥x轴于点E,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ADM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14,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A的坐标为(-1,0),对称轴为直线x = 2.
(1)求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
(2)点D是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点C是抛物线上的另一点。
已知以AB为一底边的梯形ABCD的面积为9.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指出顶点E的坐标;
(3)点P是(2)中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且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此抛物线的顶点E向上运动。
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当t为秒是,△PAD的周长最小?当t为秒时,△PAD是以AD为腰
的等腰三角形?(结果保留根号)
②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点P,使△PAD是以A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课前预热1、两点式2、两直线互相垂直,两直线的解析式为11b x k y +=与22b x k y += → 121-=⋅k k3、三角形相似: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ACB=90° BD AD CD •=2⇒ AB AD AC •=2CD ⊥AB AB BD BC •=24、三角函数求解新课认知问题提出: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即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点确定),求 解第三点解决方法:1、找点方法:双线一圆(两垂线一圆)一圆指以已知边为直径作圆,双线指过线段(边)端点(顶点)做垂线. 2、分析题目中的定长、定角3、确定点的坐标情况分类:(1)当动点在直线上运动时常用方法:①121-=⋅k k ;②三角形相似;③勾股定理;(2)当动点在曲线上运动是时情况分类:①已知点处做直角方法:①121-=⋅k k ;②三角形相似;③勾股定理.②动点处做直角方法:寻找特殊角.动点在直线上运动时例1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一个交点A的坐标为(-1,0),对称轴为直线x=-2.(1)求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2)点D是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点C是抛物线上的另一点.已知以AB为一底边的梯形ABCD的面积为9.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指出顶点E的坐标;(3)点P是(2)中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且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此抛物线的顶点E向上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当t为秒时,△PAD的周长最小?当t为秒时,△PAD是以A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结果保留根号)②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点P,使△PAD是以A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当动点在曲线上运动时 (1)求解过程中只有已知点处做直角例2 如图,抛物线213442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B 在点A 的右侧),与y 轴交于点C ,连结BC ,以BC 为一边,点O 为对称中心作菱形BDEC ,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 的坐标为(m , 0),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l 交抛物线于点Q .(1)求点A 、B 、C 的坐标;(2)当点P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直线l 分别交BD 、BC 于点M 、N .试探究m 为何值时,四边形CQMD 是平行四边形,此时,请判断四边形CQBM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当点P 在线段E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点Q ,使△BDQ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求解过程中动点处做直角例3 如图,已知抛物线y=x 2+bx+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0,-3),对称轴是直线x=1,直线B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D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3)点E 为y 轴上一动点,CE 的垂直平分线交CE 于点F ,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且点P 在第三象限.①当线段PQ=43AB,求tan ∠CED 的值②当以点C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温馨提示:考生可以根据第(3)问的题意,在图中补出图形,以便作答.1、(2012山东枣庄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现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放在第二象限,斜靠在两坐标轴上,点C为 (-1,0) .如图所示,B 点在抛物线y =12x 2+12x -2图象上,过点B 作BD ⊥x 轴,垂足为D ,且B 点横坐标为-3.(1)求证:△BDC ≌△COA ; (2)求BC 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CP 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已知抛物线y=ax 2+bx+3(a ≠0)经过A (3,0),B (4,1)两点,且与y 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y=ax 2+bx+3(a ≠0)的函数关系式及点C 的坐标;(2)如图(1),连接AB ,在题(1)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B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连接AC ,E 为线段AC 上任意一点(不与A 、C 重合)经过A 、E 、O 三点的圆交直线AB 于点F ,当△OEF 的面积取得最小值时,求点E 的坐标.3、(2012内蒙古)如图,抛物线2y x bx 5=--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点C 与点F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直线AF 交y 轴于点E ,|OC|:|OA|=5: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直线AF 的解析式;(3)在直线AF 上是否存在点P ,使△CFP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1(1)由抛物线的轴对称性及A(﹣1,0),可得B(﹣3,0).(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CD于点M,交AB于点N,由题意可知AB∥CD,由抛物线的轴对称性可得CD=2DM.∵MN∥y轴,AB∥CD,∴四边形ODMN是矩形.∴DM=ON=2,∴CD=2×2=4.∵A(﹣1,0),B(﹣3,0),∴AB=2,∵梯形ABCD的面积=(AB+CD)•OD=9,∴OD=3,即c=3.∴把A(﹣1,0),B(﹣3,0)代入y=ax2+bx+3得,解得.∴y=x2+4x+3.将y=x2+4x+3化为顶点式为y=(x+2)2﹣1,得E(﹣2,﹣1).(3)①当t为2秒时,△PAD的周长最小;当t为4或4﹣或4+秒时,△PAD是以A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②存在.∵∠APD=90°,∠PMD=∠PNA=90°,∴∠PDM+∠APN=90°,∠DPM+∠PDM=90°,∴∠PDM=∠APN,∵∠PMD=∠ANP,∴△APN∽△PDM,∴=,∴=,∴PN2﹣3PN+2=0,∴PN=1或PN=2.∴P(﹣2,1)或(﹣2,2).故答案为:2;4或4﹣或4+例2(1)当y=0时,x2﹣x﹣4=0,解得x1=﹣2,x2=8,∵点B在点A的右侧,∴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8,0).当x=0时,y=﹣4,∴点C的坐标为(0,﹣4).(2)由菱形的对称性可知,点D的坐标为(0,4).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k=﹣,b=4.∴直线BD的解析式为y=﹣x+4.∵l⊥x轴,∴点M的坐标为(m,﹣m+4),点Q的坐标为(m,m2﹣m﹣4).如图,当MQ=DC时,四边形CQMD是平行四边形,∴(﹣m+4)﹣(m2﹣m﹣4)=4﹣(﹣4).化简得:m2﹣4m=0,解得m1=0(不合题意舍去),m2=4.∴当m=4时,四边形CQMD是平行四边形.此时,四边形CQBM是平行四边形.解法一:∵m=4,∴点P是OB的中点.∵l⊥x轴,∴l∥y轴,∴△BPM∽△BOD,∴==,∴BM=DM,∵四边形CQMD是平行四边形,∴DM CQ,∴BM CQ,∴四边形CQBM是平行四边形.解法二: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1x+b1,则,解得k1=,b1=﹣4.故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4.又∵l⊥x轴交BC于点N,∴x=4时,y=﹣2,∴点N的坐标为(4,﹣2),由上面可知,点M的坐标为(4,2),点Q的坐标为(4,﹣6).∴MN=2﹣(﹣2)=4,NQ=﹣2﹣(﹣6)=4,∴MN=QN,又∵四边形CQMD是平行四边形,∴DB∥CQ,∴∠3=∠4,∵在△BMN与△CQN中,,∴△BMN≌△CQN(ASA)∴BN=CN,∴四边形CQBM是平行四边形.(3)抛物线上存在两个这样的点Q,分别是Q1(﹣2,0),Q2(6,﹣4).若△BDQ为直角三角形,可能有三种情形,如答图2所示:①以点Q为直角顶点.此时以BD为直径作圆,圆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所求之Q点.∵P在线段EB上运动,∴﹣8≤x Q≤8,而由图形可见,在此范围内,圆与抛物线并无交点,故此种情形不存在.②以点D 为直角顶点.连接AD ,∵OA=2,OD=4,OB=8,AB=10,由勾股定理得:AD=,BD=,∵AB 2+BD 2=AB 2,∴△ABD 为直角三角形,即点A 为所求的点Q . ∴Q 1(﹣2,0);③以点B 为直角顶点.如图,设Q 2点坐标为(x ,y ),过点Q 2作Q 2K ⊥x 轴于点K ,则Q 2K=﹣y ,OK=x ,BK=8﹣x . 易证△QKB ∽△BOD , ∴,即,整理得:y=2x ﹣16.∵点Q 在抛物线上,∴y=x 2﹣x ﹣4. ∴x 2﹣x ﹣4=2x ﹣16,解得x=6或x=8,当x=8时,点Q 2与点B 重合,故舍去;当x=6时,y=﹣4,∴Q 2(6,﹣4).例3 ⑴∵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1221b b a -=-=⨯ ∴b =-2.∵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C (0,-3),∴c =-3,∴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2-2x -3.⑵∵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当y =0时,x 2-2x -3=0.∴x 1=-1,x 2=3.∵A 点在B 点左侧,∴A (-1,0),B (3,0)设过点B (3,0)、C (0,-3)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m , 则033k m m =+⎧⎨-=⎩,∴13k m =⎧⎨=-⎩∴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3. ⑶①∵AB =4,PO =34AB , ∴PO =3∵PO ⊥y 轴∴PO ∥x 轴,则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点P 的横坐标为12-, ∴P (12-,74-)∴F(0,74 -),∴FC=3-OF=3-74=54.∵PO垂直平分CE于点F,∴CE=2FC=5 2∵点D在直线BC上,∴当x=1时,y=-2,则D(1,-2).过点D作DG⊥CE于点G,∴DG=1,CG=1,∴GE=CE-CG=52-1=32.在Rt△EGD中,tan∠CED=23 GDEG=.②P1(12),P2(1-252).练习1、【答案】解:(1)证明:∵∠BCD +∠ACO =90°,∠ACO +∠OAC =90°,∴∠BCD =∠OAC 。
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专项训练(一)
试卷简介:在前面通过训练平行四边形存在性、等腰三角形存在性让学生感受有序思考、有序操作的基础上,一方面训练学生直角三角形存在性操作要领,一方面继续训练有序思考和有序操作,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整合信息,读题标注;分析特征,有序思考,设计方案;根据方案作出图形,有序操作;检查验证整个过程。
一、单选题(共4道,每道25分)
1.如图,已知点在直线上,P是x轴上一点,若△ABP是直角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 )
A. B.
C. D.
2.如图,已知A(1,0),B(0,3),P是直线x=2上一点,若△ABP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 )
A. B.
C. D.
3.如图,已知A(0,2),B(4,0),点C在x轴上,CD⊥x轴,交线段AB于点D,且点D不与A,B两点重合,将△ABO沿CD折叠,使点B落在x轴上的点E处.设点C的横坐标为x,则当△ADE为直角三角形时,x的值为( )
A. B.
C. D.1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两邻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顶点B的坐标为(5,2),D是点A右侧的x轴上一点,E是y轴负半轴上一点,且OE=2AD=2t.连接BD,BE,DE,当△BDE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 )
A.4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