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ppt
- 格式:pptx
- 大小:4.43 MB
- 文档页数:16
地西柏坡召开一次土地会议,总结土改经验,制定土改政策。
经过认真的调研和筹备,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
会议由刘少奇主持,来自各解放区和军队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有权;废除一切乡村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
”由“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
略计划,即在五年内(从1946年7月事。
毛泽东和周恩来更是通宵达旦地。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任重琳一次偶然的出差机会,看到路边有西柏坡的路标指示,心里有了去朝拜革命圣地的兴奋,跟随着路标的指引,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走进西柏坡,就走进60多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就是走进一部辉煌、厚重的历史!踏上那片红色热土的一瞬,突然感到泪水充满我的眼眶,不是伤心,而是激动。
圣地西柏坡,曾用她那温厚的臂膀,坚强的支撑着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中国大地,托起了新中国冉冉升起的红日。
尽管党中央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
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
“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周恩来总理这样评价。
伟大的精神往往出自于平凡。
站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仿佛又听到毛泽东主席用他那巨人般的声音及时地告诫全党,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袭击我们党和革命队伍的主要危险。
他形象地比喻,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预言式地昭示人们:建立新中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如今传遍大江南北,警示着八千多万中国共产党人的“两个务必”,就是在这里响亮地发出的。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含意隽永、铿锵有力的预示和嘱托,就像茫茫大海中一座闪烁着巨光的灯塔,一下照亮了新的历史航程。
1949年的3月23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也就是被毛泽东称为进京“赶考”的日子。
“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是毛泽东对西柏坡的告别辞,也是一代伟人凝视久远、力盖千钧的历史叮咛!两个小时的参观时间很快,但富有意义。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平山县西柏坡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距石家庄市约90公里,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
历时十个月。
平山县西柏坡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距石家庄市约90公里,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
1947年5月,以刘少厅为书记、由朱德、董必武等组成的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
7月17日至9月13日,刘少厅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土地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从而大大推动了各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开展。
1948年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战略反攻的节节胜利。
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和中央机关从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经晋绥解放区,来到了阜平县城南庄。
5月26日辗转来到西垢坡。
从此,一直到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迁往北平止,这里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当时,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领导人,大都住在群众的房子里。
这些房子是这一带山区普通的平顶房建筑。
只是在房子周围加筑了一道围墙,开挖了长达232米,有4个洞口的防空洞。
现在的中共中央旧址大院,是1958年修建岗南水库后,于1971年开始在北面的山坡上复原建设的。
为了保护中区中央旧址建筑,当时由关部门组织力量,进行了详细的测绘、拍照和登记,并妥善地保存了木构件等建筑材料。
复原建设的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从建筑布局到形式都基本反映了原来手面貌。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等24场战役。
毛泽东在一间仅16.3平米的旧民房里,共为前线起草197封电报,周恩来后来说:“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