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复习1
- 格式:ppt
- 大小:820.00 KB
- 文档页数:16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第三次科技革命一、选择题1.(·成都)3月,围棋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大胜韩国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轰动一时。
与“阿尔法狗”直接相关的技术是()A. 生物技术B. 原子能技术C. 信息技术D. 航天技术【答案】C【解析】【分析】“阿尔法狗”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由位于英国伦敦的谷歌旗下的公司开发,这个程序利用“价值网络”去计算局面,用“策略网络”去选择下子。
是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下列生活场景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有关的是()A. 坐火车旅行B. 开汽车上班C. 用电灯照明D. 在太空授课【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太空授课”判断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代计算机技术与先进通信技术的结晶,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与不断升级为前提,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应重点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本题把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注意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我们在上网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病毒,请问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A. 破坏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程序B. 人为制造的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C. 由操作者传递给计算机的病毒D. 由计算机本身产生的破坏程序【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
【点评】掌握计算机病毒。
4.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实际运用的数字是电子计算机,它占地面积170平方米,重约30余吨,是个庞然大物,它诞生于()A. 1935年B. 1945年C. 1955年D. 1965年【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5年。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考点梳理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1. 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P45)(1)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工业化的新时代。
(2)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延伸了人类的脑力劳动,开拓了人类智力创造的新天地,极大地改变着并将继续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2.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P48)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3. 我国该怎样应对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P49)(1)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2)发展科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第三节科教兴国的重托1. 为发展科技,国家实施的发展战略是什么?(P59)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2015某某20(2),株洲28(3)](1)在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我国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所以,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 国家如何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1)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2014株洲15B)(2)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2015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七 2016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国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热点材料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于2014年9月10上午开幕,中方大会主席杨利伟透露:2016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发射神舟11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解读:材料表明我国科技的进步。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
本专题梳理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情况及三次科技革命,让考生对本专题进行系统复习。
专题概述要点整合线索一 中国科技革命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时,人们开始用麻造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4世纪外传到朝鲜,7世纪传到日本,12世纪传到欧洲。
为欧洲近代文明的产生创造条件。
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并传到日本、朝鲜,15世纪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它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指南针 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北宋时期发明指南针,之后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合为一体的罗盘,并开始用于航海和军事。
南宋时经阿拉伯人、波斯人传入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制造出“火箭”。
宋代广泛运用于军事。
蒙古军队西征大量使用火炮、火枪,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14世纪传入欧洲;它改变了欧洲人的作战方式,使欧洲的骑士“走出了城堡”。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古代医学华佗 东汉杰出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被称为“神医”。
张仲景 东汉杰出医学家,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尊称为“医圣”。
李时珍 明代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有《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科学著作 《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总结周秦到汉代数学成就。
出现了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算方法,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学习资料专题三次科技革命聚焦考点☆巩固基础一、工业革命:1. 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2.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3.主要国家:英国。
4. 主要成就:(1)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_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成果,改进了蒸汽机_。
1785年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受到广泛的欢迎。
(3)英国机械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1825年年,这列“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4)美国的富尔顿发明轮船。
5.新能源:煤炭6.动力:蒸汽机7.特征:人类迈入“蒸汽时代”。
8.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世纪世纪上半期,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此后法国、美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9.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 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2. 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3.主要国家:美德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
4. 主要成就:(1)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碳丝灯泡。
(2)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3)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4)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研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5.新能源:电力和石油6.动力:电力和内燃机7. 特征: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8.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1. 开始时间: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2. 主要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科技发展一、选择题1.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下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B.电子计算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D.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
”其中的“中国开始奋起”指的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寻求救国之路B.《马关条约》的签订使维新人士变法图强C.陈独秀等激进的民主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D.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二、非选择题1.科技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崛起后的大国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
”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
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1)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的“5分钟事件”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5分钟事件”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中考历史压轴题全揭秘之预测题专题08 三次科技革命一、选择题1.“变革并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一种能大大提高效率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原先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工作被分解为专门的工序……”材料强调工业革命A.大大地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水平B.使大工厂取代手工工场C.推动汽船和火车等交通工具发明D.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种能大大提高效率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原先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工作被分解为专门的工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使用提供了更有效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
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因此材料强调工业革命使大工厂取代手工工场;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选B。
2.这一发明打破了风力、畜力、水力等限制,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推动了工业革命向纵深方向发展,使人类社会初步迈入工业化时代。
材料描述的是哪一发明带来的影响?A.珍妮机B.蒸汽机C.内燃机D.发电机【答案】B【解析】【详解】分析材料“这一发明打破了风力、畜力、水力等限制,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推动了工业革命向纵深方向发展,使人类社会初步迈入工业化时代。
”可知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促使机器大工业的形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珍妮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A不符合题意。
CD均与蒸汽机没有关系,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综上所述,故选B。
3.“当法国革命……在欧洲大陆造成血腥和爆烈的悲剧时,在英国发生了一个变化。
这个变化,归根结底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
”这一变化是指()A.思想解放运动B.“光荣革命”C.社会立法的出台D.工业革命的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法国革命在18世纪末(1789年)可知,这个时期英国发生的变化主要是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
初中历史的三次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重要事件、意义。
2. 掌握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2. 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三次科技革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科技革命吗?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有什么影响?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三次科技革命,看看它们是如何改变人类历史的。
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a. 背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b. 重要事件: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纺织工业的机械化。
c. 意义: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a. 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b. 重要事件: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钢铁工业的发展。
c. 意义: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3.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a. 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b. 重要事件: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普及,航天技术的发展。
c. 意义:推动了信息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一、复习主题:三次科技革命、近代科学文化和世界贸易组织二、考点揭示:1、知道瓦特改良蒸汽机;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2、知道内燃机的应用;了解“电气时代”;3、知道梵高的代表作;4、知道世界贸易组织;5、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三、考点默写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人类社会带进_________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人类社会带进_________时代。
3、梵高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_____________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普及,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________”。
6、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问题。
四、思维导图五、例题演示1、(2021·河北省·18)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是:“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这说明英国()A.跨入手工工场时期B.开始使用机器生产C.进入了“蒸汽时代” D.步入了“电气时代”2、(2021·湖北十堰·9)科技改变世界,下列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本茨成功制造第一辆内燃机汽车②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③建立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④莱特兄弟发明飞机()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3、(2021·甘肃兰州)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历史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即出现了机器制造业),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①1764年,英国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③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④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它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人类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活的中心由农业和农村向着工业和城市的方向转变。
第二、工业革命后,形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大对立的阶级。
无产阶级开始了自觉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新能源的开幕式发和利用;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③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③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④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成三轮汽车;⑤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备注:本次工业革命后,石油和电力成为了主要的能源;一般的家电,如电灯、电影放映机出现了,另外,飞机、汽车、轮船、电话、电报、电车、蓄电池、装甲车也已应用于生活之中。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影响是促使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考历史三次科技革命(一)专题知识:三次科技革命的分布: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88-91页;第20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24-127页;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102-105页(二)知识网络(三)专题链接:—、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工业革命)1、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政治前提);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经济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实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好几个国家同时发生的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特点:1、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是把双刃剑)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五、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关键字】现代第十五单元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化成就一、选择题1.[2017·邵阳]国家发改委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称,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
回顾人类铁路发展历史,世界第一条铁路及火车机车出现在( ) A.德国 B.美国C.法国 D.英国2.[2017·苏州]以下是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表,导致出现这种变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光荣革命”的发动B.殖民扩张的开展C.工业革命的推动D.自由贸易的拓展3.[2017·广东]1801年—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手工工场的普及B.人们向往城市生活C.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D.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4.[2017·沈阳]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
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 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
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
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 000万吨。
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D.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5.[2017·日照]“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
”英国取得如此国际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确立君主立宪政体B.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D.掌握着欧洲和世界霸权6.[2017·黄石]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表中信息,下列选项中A.美国、德国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B.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国内局势动荡C.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开展工业革命较晚D.美国、德国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7.[2017·呼和浩特]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A.能源动力 B.通讯技术C.交流工具 D.机械设备8.[2017·淄博]“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中国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山东省广饶县2016届中考历史专题十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复习素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广饶县2016届中考历史专题十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复习素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广饶县2016届中考历史专题十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复习素材的全部内容。
专题十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电力革命)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兴起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初正在进行兴起地点英国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美国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性发明(主要标志)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核心)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代特征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新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史蒂芬森发明火车,富尔顿发明汽船爱迪生发明电灯,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互联网、克隆技术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磁悬浮列车等动力机器、新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内燃机电力、石油核能、太阳能等影响对政治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对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突发猛进地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推动生产力空前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对世界格局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