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总结1知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生化知识点重点总结1. 生物大分子:生体内的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它具有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核酸是DNA和RNA的总称,它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聚合而成,主要包括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脂质是生物体内比较复杂的一类大分子,包括脂肪、磷脂和皂质等。
2.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
它的结构可以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包括酶作用、结构作用、传递作用和免疫作用等。
3.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是DNA和RNA的总称,它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DNA是双链结构,RNA是单链结构。
核酸的功能主要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蛋白质合成等。
4. 多糖的结构和功能: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聚合而成。
它主要包括淀粉、糖原和纤维素。
多糖的功能包括能量储备和结构支持等。
5. 脂质的结构和功能:脂质是生物体内比较复杂的一类大分子,包括脂肪、磷脂和皂质等。
脂质的功能包括能量储备、结构支持和传递信号等。
6.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膜。
它主要由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细胞膜的功能包括细胞的结构支持、物质的进出和信号的传递等。
7. 酶的性质和作用: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它在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
酶的作用包括降低反应活化能、增加反应速率和特异性催化等。
8. 代谢途径:代谢是生物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
代谢途径主要包括糖代谢、脂质代谢、核酸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
9. 能量的利用和储存:能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生物体内的能量主要通过ATP和NADH等化合物来储存和利用。
10. 酶的调控: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底物浓度、温度、pH值和酶的抑制剂等。
1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的一套防御系统,它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部分。
12. 体内环境平衡:体内的环境平衡主要包括细胞内外离子平衡、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等。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
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 mary structure): 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 condary structure):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主链骨架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涉及氨基酸侧链的构象。
肽单元: 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 Cα1、C、H、O、N、Cα2 处于同一平面,称为肽单元α-helix:以α-碳原子为转折点,以肽键平面为单位,盘曲成右手螺旋状的结构。
螺旋上升一圈含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0.54nm氨基酸的侧链伸向螺旋的外侧。
螺旋的稳定是靠氢键。
氢键方向与长轴平行。
β-折叠:蛋白质肽链主链的肽平面折叠呈锯齿状结构特点:锯齿状;顺向平行、反向平行稳定化学键:氢键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 iary structure) :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在各种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曲或折迭。
也就是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结构域(domain) : 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和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有独特的空间构象,并承担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分子伴侣 (chaperon): 帮助形成正确的高级结构使错误聚集的肽段解聚帮助形成二硫键蛋白质的四级结构(quar ternary structure):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亚基(subunit):二条或二条以上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
其中,每条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模体一个蛋白质分子中几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位置上相互接近,形成特殊的空间构象,称为“模体”(motif)蛋白质的变性: 天然蛋白质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denaturation)。
护理必备生化知识点总结一、蛋白质1. 概念: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由氨基酸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 功能:构成细胞结构,起着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作用;参与细胞的代谢和调节,具有生理活性;参与免疫反应等。
3. 类型:可分为结构蛋白质、酶、激素、抗体、运输蛋白等。
4. 检测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5. 临床意义:血清蛋白检测可以用于诊断疾病、评估营养状态、了解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功能等。
二、碳水化合物1. 概念:有机化合物的一个类别,是人体内主要营养素之一。
2. 功能:是供给人体热能的主要营养素,也是组织细胞的主要能源。
3. 类型: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
4. 检测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OGTT等。
5. 临床意义:用于诊断糖尿病、了解血糖控制状态。
三、脂类1. 概念:一类含有脂肪酸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脂肪、磷脂、类固醇等。
2. 功能:是供给人体热能的副要营养素,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和神经传导等。
3. 类型:可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胆固醇等。
4. 检测指标:血脂、LDL、HDL、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
5. 临床意义:用于评估心血管风险、了解脂质代谢状态。
四、氨基酸1. 概念: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共有20种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有8种。
2. 功能: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参与体内代谢和调节。
3. 检测指标:血清氨基酸水平等。
4. 临床意义:用于诊断代谢疾病、了解营养状态等。
五、酶1. 概念:一类生物催化剂,能加速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进行,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剂。
2. 功能:参与各种生物体内生化反应,调节代谢。
3. 检测指标:肝脏酶、心肌酶、糖化酶等。
4. 临床意义:用于评估各种器官的功能、诊断相关疾病。
六、激素1. 概念: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内分泌物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 分类:可分为蛋白激素、类固醇激素、胺类激素等。
生化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细胞生物化学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包括细菌和蓝藻等,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细胞。
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多个部分组成。
2.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膜,内外有不同的脂类和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有通道蛋白、受体蛋白、酶蛋白和结构蛋白等。
细胞膜的重要功能包括细胞识别、物质的运输、细胞信号传导等。
3. 蛋白质合成、折叠和降解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新合成的蛋白质需要经过正确的折叠,否则会形成蛋白质聚集,造成细胞内质的损害。
细胞中有多种蛋白质降解途径,主要包括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和溶酶体-体液途径。
4. 细胞核细胞核包括染色质、核仁和核膜等部分。
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其中DNA包括基因和非编码序列。
5. 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生产中心,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特有细胞器,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和还原能量。
6.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中的信号传导包括内分泌传导、神经传导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多种方式,主要通过蛋白质、核酸和小分子等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实现。
7. 细胞凋亡和坏死细胞凋亡是细胞自身程序性死亡,表现为细胞凋亡因子的释放和内质网的应激等。
细胞坏死是外因导致的异常细胞死亡,与炎症反应和细胞内环境的改变相关。
二、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包括酶的催化作用、结构蛋白的机械支持、激素的信号传导等。
2.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并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RNA包括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并负责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3. 糖类的结构和功能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主要作为细胞的能量来源和结构支持。
4. 脂质的结构和功能脂质包括甘油三酯、磷脂、类固醇和脂蛋白等,主要作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储存能量。
生化检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生化检验的基本原理1. 生化检验的定义:生化检验是通过对人体的生化物质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以达到对体内生化状态和功能的了解的一种检验方法。
2. 生化检验的基本原理:生化检验是通过测定人体内的生化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脂类、酶等物质的含量和活性,以及相关代谢产物的浓度来反映体内生化过程的变化,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二、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 血糖:血糖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其测定对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垂体功能异常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可以反映肝功能的变化,对肝炎、肝硬化、药物中毒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3. 肾功能指标:包括肌酐、尿素氮、尿酸、血尿酸、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对肾炎、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 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可以反映血脂代谢的变化,对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三、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1. 血清蛋白电泳:通过电泳分离血清蛋白,以及对蛋白的定量和鉴定,可以对免疫性疾病、肝病、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2. 血清肝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的测定,用于评价肝细胞功能和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3. 血清肾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肌酐、尿素氮、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测定,用于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功能的变化。
4. 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包括钠、钾、氯、钙、镁、磷酸盐、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指标的测定,用于评价电解质的平衡和酸碱的调节功能。
四、生化检验的标本采集与储存1. 血液标本采集:在采集静脉血时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静脉针头,遵循正确的穿刺技术和取血流程,尽量避免静脉内血栓的形成,尽量避免血细胞破裂。
生化知识点总结生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生物体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在生化学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生化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许多重要的结构和功能。
其中,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界限,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中心”,产生细胞所需的能量;内质网是细胞内各种物质的合成和运输的重要场所等。
2. 蛋白质的合成和结构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了细胞内的许多生理活动。
蛋白质的合成是通过核酸中的基因信息进行的,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完成。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氨基酸的线性排列)、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立体构型)和四级结构(亚基的组合)等。
3. 酶的作用和调节酶是生化反应中的催化剂,能够加速反应的进行。
酶的活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
酶的活性还受到其他分子的调节,如激活剂和抑制剂的作用。
酶在细胞代谢和信号传导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糖代谢糖代谢是生物体中重要的能量来源。
细胞内的糖代谢包括糖原的分解和糖原的合成。
当人体需要能量时,糖原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糖酵解途径进行能量产生。
而当能量过剩时,葡萄糖会被合成为糖原储存起来。
5. 脂质的结构和功能脂质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形成双层结构,起到细胞膜的屏障和保护作用。
另外,脂质还能够储存能量、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维持细胞的稳定性等。
6.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者,包括DNA和RNA。
DNA是双螺旋结构,能够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而RNA则参与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此外,核酸还能够作为酶的辅助因子,参与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通过对以上几个重要的生化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对生化学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这些知识点是了解细胞和生命的基础,也是深入研究生化学的基础。
生化知识点总结大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等生物学基本单位在化学层面上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对于理解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生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生物大分子、酶和代谢、细胞信号传导、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内容。
一、生物大分子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分别代表了氨基酸序列、局部结构、全局结构和蛋白质的组装形式。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担任着结构、酶、携氧等多种重要功能。
2. 核酸核酸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重要大分子。
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其中DNA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而RNA则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核酸的结构包括磷酸、核糖和碱基,它们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而形成长链状结构。
3. 脂类脂类是一类绝缘性物质,其分子结构包含甘油酯和磷脂,具有水、油双亲性,是细胞膜的主要构成成分。
脂类还包括胆固醇和脂蛋白,它们在人体内参与了能量储存、细胞膜形成、传递体内信息等多种生理活动。
二、酶和代谢1. 酶的分类和特性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酶根据其作用的基质可以分为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转移酶等多种类型;根据作用反应的特点还可以分为氧化酶、脱氢酶、水合酶等。
酶的活性受到PH值、温度、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2. 代谢途径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降解和转化等步骤。
常见的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
这些代谢途径通过调控酶的活性来维持生物体内各种代谢物质的平衡。
三、细胞信号传导1. 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受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可以感知外界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内信号传导的起始物质。
受体的结构包括外部配体结合区、跨膜区和细胞内信号传递区,它可以通过配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分子,从而引发细胞内的生理反应。
生化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生化原理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了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包括细胞代谢、蛋白质合成、酶的作用、代谢产物的生成等。
生化原理对于理解生物学的基本规律,揭示生命活动的机制,为医学、农业、食品科学等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将详细总结生化原理的相关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
1. 细胞代谢细胞代谢是生物体内广泛进行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
合成代谢是指细胞内有机物的合成,包括蛋白质合成、脂肪合成、核酸合成等过程;分解代谢是指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包括糖原分解、脂肪分解、蛋白质分解等过程。
细胞代谢对于维持生物体内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为细胞提供能量和原料,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2.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有机物之一,它们是构成细胞器官、代谢酶、抗体等物质的基础。
蛋白质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DNA模板的基础上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用mRNA作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的合成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生化过程之一,它能够提供细胞所需的各种功能蛋白质,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3. 酶的作用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生化分子,它能够降低生化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酶的作用对于生物体内各种生化过程至关重要,它能够促进代谢反应的进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抑制剂等。
酶的活性调控在细胞代谢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使代谢反应与细胞需求相适应。
4. 代谢产物的生成细胞代谢产物的生成是细胞代谢的重要结果之一,包括ATP、有机酸、氨基酸、醇类等。
这些代谢产物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它们能够提供细胞所需的能量和原料。
代谢产物的生成受到细胞内各种酶的调控,它能够维持细胞内代谢反应的正常进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5.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酶促反应速率是指酶催化反应进行的速率,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一,名解1.氨基酸的等电点2.氨基酸残基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4.蛋白质的二级结构5.肽单元6.模体7.超二级结构8.蛋白质的三级结构9.结构域10.分子伴侣11.蛋白质的亚基1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13.协同效应14.别构效应15.蛋白质的等电点16.蛋白质的变性17.复性18.特析19.超滤20.层析二,填空1.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2.含共轭双键的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性质3.在中性PH条件下,色氨酸和酪氨酸的紫外线吸收峰在280nm4.氨基酸和印三铜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5.谷胱甘肽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的三肽6.谷胱甘肽的第一个肽键与普通的肽键不同7.蛋白质一级结构中主要的化学键是肽键8.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特异生物学功能的基础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的化学键氢键10.空间结构的破坏是蛋白质变性的基础三,问答题1.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有哪些?其中那种含量可以看作是蛋白质的特征?此特征元素含量在实际上有何用途?2.自然界中只有20多种氨基酸,其所组成的蛋白质种类繁多,为什么?3.天然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氨基酸是否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4.何为氨基酸的等电点?兼性离子?第二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核酸2.核苷酸3.DNA的变性4.DNA的三级结构5.核小体6.组蛋白7.基因8.内含子9.外显子10.反密码子11.增色效应12.核酸的解链温度(融解温度)13.复性14.杂交二,填空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碱基,戊糖和磷酸连接而成2.超螺旋结构是DNA三级结构的主要形式3.原核生物的环状超螺旋结构4.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及叶绿体DNA是环状双链超螺旋结构5.核小体由核心颗粒和连接区DNA两部分组成6.参与蛋白质合成的RNA主要有三种:信使RNA,转运RNA,核糖体RNA7.是蛋白质合成的接合器分子8.tRNA具有形式三叶草形的二级结构和倒L形的三级结构三,问答题1.DNA碱基组成的规律?2.DNA的B型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3.DNA二级结构的多样性?4.RNA有哪些主要类型?比较其结构和功能特点?5.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mRNA的不同点?6.tRNA无论在一级结构还是在二级,三级结构上均有的共同点?第三章酶和维生素名解1.酶活性中心2.国际单位3.1催量4.诱导契合学说5.邻近效应6.最适温度7.竞争性抑制8.非竞争性抑制9.反竞争性抑制10.酶原激活及其本质11.酶级联效应12.别构调节13.同工酶问答1.酶促反应的特点。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主要元素:C、H、O、N、S(P7)2、定氮法:样品中含蛋白质克数=样品的含氮克数×6.253、肽键: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α-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全面行成的化学键,是蛋白质分子中的主要共价键,性质比较稳定。
(P11)4、肽:肽是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的化合物,蛋白质不完全水解的产物也是肽。
10个以下氨基酸组成成寡肽,1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称多肽。
(P11)5、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均称为氨基酸残基。
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的肽称为活性肽。
(P11)6、蛋白质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从N端到C端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序列。
主要化学键为肽键。
(P12)7、蛋白质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中相邻氨基酸残基的局部肽链空间结构,是其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
主要化学键为氢键。
(P13)8、蛋白质三级结构:指整条多肽链中所有氨基酸残基,包括主链和侧链在内所形成的空间结构。
主要化学键为疏水键。
(P15)9、结构域:分子量大的蛋白质分子由于多肽链上相邻的超二级结构紧密联系,形成多个相对独特并承担不同生物学功能的超三级结构。
(P16)10、蛋白质四级结构:指各具独立三级结构多肽链以各种特定形式接触排布后,结集在此蛋白质最高层次空间结构。
在此空间结构中,各具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亚基。
主要化学键为疏水键,氢键,离子键。
(P16)第三章、酶1、同工酶: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化学特性不同的一组酶。
亚基:骨骼肌形和心肌形。
组成的五种同工酶:LDH1(H4)、LDH2(H3M)、LDH3(H2M4)、LDH4(HM3)、LDH5(M5)。
(P40)2、酶促反应的特点:催化性、特异性、不稳定性、调节性。
(P41)第五章、糖代谢1、糖酵解反应的特点:在无氧条件下发生的不完全的氧化分解反应,整个过程均在胞质中完成,无需氧的参与,终产物是乳酸;反应中适放能量较少,一分子葡萄糖可净生成二分子ATP。
生化每章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蛋白质的合成与结构本章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的合成与结构。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最为复杂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细胞结构,参与细胞代谢、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等各种生命活动的关键物质。
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转录是指将DNA上的具体基因转录成mRNA,而翻译则是将mRNA上的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合成具体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结构主要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是指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的立体构象,四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酶的结构、功能和应用本章主要介绍了酶的结构、功能和应用。
酶是生物体内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酶的结构主要包括酶的活性中心和辅基团。
酶的活性中心是其催化作用的关键部位,而辅基团则是在酶的构象和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组织。
酶的功能主要包括底物特异性、催化速率和酶的调节。
底物特异性是指酶对底物的选择性,催化速率是指酶对底物的反应速率,而酶的调节是指酶在生物体内活性的调节。
酶的应用主要包括在医药、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第三章:脂肪酸、三酰甘油和脂质膜本章主要介绍了脂肪酸、三酰甘油和脂质膜。
脂肪酸是由羧基和长链碳水化合物构成的脂肪酸,是构成三酰甘油和磷脂等脂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酰甘油是由三个脂肪酸和一个甘油分子经酯化反应而成,是储存体内能量的主要途径。
脂质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结构,是生物体内细胞结构的基本单位,具有选择透过性和双层膜状结构。
第四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本章主要介绍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包括DNA和RNA两种类型。
DNA是双螺旋结构的分子,能够稳定地存储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而RNA则是单链结构的分子,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和其他生物化学反应。
核酸的功能主要包括遗传信息传递和细胞代谢调控。
生化常识知识点总结1.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在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生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包含许多重要的结构组成,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围结构,它通过选择性透性调节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部分,含有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细胞核含有DNA和RNA等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生理功能。
2. 生物分子生物分子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它们在细胞器和细胞膜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核酸是DNA 和RNA的组成部分,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碳水化合物是细胞内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脂类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还参与了许多代谢和信号传导过程。
3. 酶和代谢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它们在调节细胞内化学反应速率、能量转化和物质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抑制剂等。
代谢是细胞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种方式,通过代谢可以产生能量和合成细胞需要的物质。
4. 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和遗传变异的科学,包括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方面。
遗传物质主要由DNA和RNA组成,它们携带了生物体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发育、生长和性状。
遗传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它们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性状。
5. 免疫学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保护生物体免受感染和疾病。
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免疫两种方式,通过免疫细胞和抗体等进行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的异常会导致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的发生。
6. 能量和物质代谢生物体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光合作用。
物质代谢是生物体内分子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包括有氧代谢、无氧代谢和光合作用等各种代谢途径。
生化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丰富的大分子,具有多种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通过氨基酸的序列和侧链相互作用构成。
蛋白质的功能涉及到酶的催化作用、携氧作用、运输作用、膜通道作用等多个方面。
2.核酸核酸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包括DNA和RNA两种。
DNA通过碱基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RNA参与到蛋白质的合成、修复和调控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
3.多糖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在生物界中,多糖的重要功能包括能量储存(如糖原)、结构支持(如纤维素)、细胞间质物质(如透明质酸)、免疫相关(如多糖抗原)等。
4.脂质脂质是多种异质的大分子化合物,包括脂肪酸、甘油和其他非蛋白质成分。
脂质在生物体内具有能量储存、结构支持、细胞膜结构和调节等多种重要功能。
5.酶酶是生物体内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特殊蛋白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高效的催化作用。
酶在生物体内参与到代谢、合成、降解、信号传导等多个生物过程中。
6.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大分子结构,具有选择性通透、信号传递和细胞识别等重要功能。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双层和膜蛋白构成,参与到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信息传导。
二、生物代谢1. 糖代谢糖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来源能,糖代谢涉及到醣和糖原的合成、分解、糖酵解、糖异生、葡萄糖酸环等多个反应途径。
2. 脂肪代谢脂肪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量储存分子,脂肪代谢包括脂质的合成、降解和调控等多个反应。
β-氧化、脂肪酸合成、胆固醇合成等是脂肪代谢中的重要反应过程。
3.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丰富的大分子结构,蛋白质代谢包括蛋白质的合成、修复、降解、调控等多个反应过程。
翻译、蛋白质合成、蛋白质降解和泛素化等是蛋白质代谢中的重要反应过程。
4. 核酸代谢核酸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大分子,核酸代谢包括核苷酸的合成、分解、修复和调控等多个反应过程。
生化类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生化类化学概述生化类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相互作用的科学,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生物催化(酶)、代谢物质的转化等内容。
生化类化学在医学、农学、动植物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蛋白质1. 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是生命物质中含量最多、功能最多样的一类化合物。
它是由α-氨基酸或无规则氨基酸组成的天然高聚物,在生物中担任构成细胞器、激素、酶、抗体、抗凝剂等重要物质的先天主要筑成元素。
蛋白质的空结构容许它能便捷地与其它生物大分子及无机分子发生作用。
2. 氨基酸α-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最基本单元,它具有一定的组成结构(组合、立体构象、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对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决定作用。
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包括α-C、α-氨基和α-羧基。
3.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指蛋白质中α-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空间排列位置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对蛋白质的功能至关重要。
4. 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最为丰富、基本且复杂的大分子化合物,也是细胞构成和生理功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物质。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包括结构功能、酶功能、激素功能、运输功能、抗体功能等。
三、核酸1. DNA的结构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是一类由脱氧核酸核苷酸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重要物质。
DNA的基本结构包括磷酸基、脱氧核糖糖类和氮碱基。
2. RNA的结构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是一类由核糖核苷酸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RNA在细胞内有多种功能,包括RNA的结构、RNA的遗传信息传递、RNA的功能。
3. DNA的生物学功能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其主要功能包括储存、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参与细胞生长和分裂等。
四、多糖1. 多糖的结构多糖是一类由多种糖单元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包括淀粉、糖原、纤维素、果胶等。
一、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组成分子之一,它们参与了几乎所有生物体内的反应和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的线性排列,二级结构是指氨基酸的空间排列方式,通常分为α-螺旋和β-折叠两种。
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整体立体构象,四级结构是指不同的多肽链之间的空间排列方式。
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结构,因此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和生物过程非常重要。
2. 核酸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两种。
它们的结构包括磷酸骨架、含氮碱基和核苷酸。
DNA的含氮碱基包括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鸟嘌呤四种,RNA的含氮碱基包括腺嘌呤、鸟嘌呤、尿嘧啶和胸腺嘧啶四种。
DNA和RNA的功能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因此研究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和基因表达非常重要。
3. 多糖多糖是一类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糖原、纤维素和珍珠质等。
多糖的结构包括单糖的聚合物,其功能包括能量储存、结构支持和细胞信号传导等。
研究多糖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和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非常重要。
二、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知识1. 酶学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其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离子强度和底物浓度等。
研究酶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和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非常重要。
2. 脂质学脂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分子,包括脂类、磷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
脂质在生物体内具有能量储存、细胞膜构成和信号传导等多种功能。
脂质的结构、代谢和功能对于了解生物体内的脂质代谢和细胞膜传导等方面非常重要。
3. 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合成和降解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它们的生物合成和降解过程受到多种调控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表达、酶活性和底物浓度等。
生化重点知识归纳总结生化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化学反应和化学转化的一门科学。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生化学中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1. 分子生物学1.1 DNA与RNADNA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RNA则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鸟嘌呤)组成,而RNA中胸腺嘧啶是由腺嘌呤与尿嘧啶二聚而成。
1.2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的。
转录将DNA的信息转录成mRNA,然后mRNA与核糖体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
2. 代谢途径2.1 糖酵解糖酵解是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或乙醇等产物,同时释放能量。
它分为糖原酵解和无氧酵解两种类型。
2.2 糖异生糖异生是指从非糖类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这在饥饿或低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情况下起关键作用。
2.3 脂肪酸合成与分解脂肪酸合成是指在胞质内,将乙酰辅酶A逐步合成长链脂肪酸的过程。
脂肪酸分解则是将脂肪酸分解为乙酰辅酶A,释放能量。
2.4 氨基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包括氨基酸降解和合成两个方面。
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被降解为尿素,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3. 酶与酶动力学3.1 酶的性质酶是在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
它们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3.2 酶的分类酶根据催化反应的方式,可分为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等不同类型。
3.3 酶动力学酶动力学研究酶催化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温度和pH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其中,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是使酶活性最大的温度和pH 值。
4. 代谢调节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受到许多调节机制的控制。
4.1 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通过逆向调节酶的活性来调节代谢途径。
当代谢物浓度增加时,酶活性会被抑制,从而减少代谢途径产物的合成。
4.2 激酶与磷酸酶激酶和磷酸酶是参与调节代谢途径的重要酶。
激酶能够增加酶的活性,而磷酸酶则能够降低酶的活性。
生化总结知识点一、生物分子结构和性质1.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由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主要结构包括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三级结构(空间结构的折叠)、四级结构(多个多肽链的组合)。
(3)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如酶、结构蛋白、运输蛋白、激素等。
2. 糖类的结构和功能(1)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是由一个糖基组成的简单糖类,如葡萄糖、果糖等;双糖是由两个糖基连接而成的复合糖类,如蔗糖、乳糖等;多糖是由多个糖基连接而成的高聚糖类,如淀粉、纤维素等。
(2)糖类的功能:糖类在生物体内具有能量供应、结构支持和细胞识别等功能。
3. 脂质的结构和功能(1)脂质的分类:脂质可分为甘油三酯、磷脂、类固醇等。
(2)脂质的结构:脂质主要由甘油酯和脂肪酸组成,磷脂还包括磷酸基和氨基醇基。
(3)脂质的功能:脂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储能、细胞膜构成、激素合成等功能。
4.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核酸的组成:核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由含氮碱基、糖、磷酸组成。
(2)核酸的结构:核酸分为DNA和RNA,其结构包括双螺旋和单链结构。
(3)核酸的功能:DNA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储存,RNA负责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合成。
二、酶的特性和调控1. 酶的特性(1)酶的性质: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反应的蛋白质,具有高效、高专一性、可逆性等特点。
(2)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是其催化作用的关键部位,可与底物特异性结合。
(3)酶的底物与产物:酶对底物催化反应产生产物,反应受限于酶的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条件等因素。
2. 酶的调控(1)酶的遗传调控:包括共同调控、底物诱导、反馈抑制等机制。
(2)酶的非遗传调控:包括磷酸化、去磷酸化、蛋白质降解等机制。
(3)酶与激素:激素通过调节酶的合成和活性来控制生物体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第九章体液葡萄糖检验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01年)
注意: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单独用于DM的诊断,但任何一种阳性结果都必须随后用三种方法中任何一种进行复查才能正式确诊
2、糖尿病的分型: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的比较
3、DM检测酶法: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临检中心推荐)、己糖激酶法(参考方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
原理:Glu + H2O GOD H2O2 + 葡萄糖酸
H2O2 + 4-氨基安替比林+酚POD 红色醌类化合物(520nm)
试剂组成:1.磷酸盐缓冲液(pH7.0) 2.酶试剂3.酚溶液4.苯甲酸溶液5.L葡萄糖标准液
己糖激酶法(Herokinase)
原理:Glu +ATP HK G-6-P + ADP
G-6-P + NADP G-6-PDH 6-P-葡萄糖酸+ H+ + NADPH(340nm)
试剂组成:1.反应混合试剂PH 7.5 2.三乙醇胶盐酸缓冲液(PH 7.5)
3.MgS04、A TP、NADP、HK-1、G6PD 4.L葡萄糖标准液
4、激素调节—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
激素调节—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胰岛素(insulin):是一种胰岛β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作用:促进靶器官(肝脏、骨骼肌、脂肪
组织)摄取葡萄糖,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或脂肪,抑制肝脏的糖异生,刺激
蛋白质合成并抑制其分解,总效应是降低血糖。
第五章血脂及血浆脂蛋白检验
第一节概述
1、概念: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
血浆脂蛋白:脂类难溶于水,正常血浆脂类物质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脂蛋白受体:脂蛋白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它能以高度的亲和方式与相应的脂蛋白配体作用,从而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与代谢,进一步调节细胞外脂蛋白的水平。
载脂蛋白:脂蛋白的蛋白部分称为载脂蛋白(Apo) 。
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或/ 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2.、四种主要脂蛋白受体的结构特征(功能)及主要结构蛋白:
3、LDL受体途径:LDL或其他含有ApoB100的脂蛋白如VLDL 与LDL-R结合后,被内吞入细胞,经溶酶体酶作用,胆固醇水解成游离胆固醇,后者进入胞质的代谢库,供细胞膜等膜结构利用,这一代谢过程称为LDL受体途径
4、高脂蛋白血症分类:
第六章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指标
1、血清钾测定的影响因素、存在部位、参考值。
影响因素:①血浆钾比血清钾浓度低0.2—0.5mmol/L,这是因为血液凝固时血小板破裂可释放出少量钾离子;②标本溶血,轻微溶血也会造成血钾含量显著升高;③全血未及时分离而冷藏也可使血钾升高,冷藏时细胞内钾外移是测定结果增高,若标本分离前被贮存在37℃,由于糖酵解增强,血液中钾进入到细胞内血钾降低。
存在部位:细胞内主要阳离子。
参考值:3.5—5.5mmol/L,血钾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心脏骤停。
2、氯化物测定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硫氰酸汞比色法原理:血清氯化物中的氯离子与未离解的硫氰酸汞溶液混合时,氯离子首先与汞结合形成难以解离的氯化汞,并释放出相应量的硫氰酸离子,此离子与试剂中的铁离子结合,生成红色的硫氰酸铁,其色泽与氯的含量呈正比。
Cl-与硫氰酸汞反应,其原理如下:Hg(SCN)2 + 2Cl- →HgCl2 +2SCN-3(SCN)- + Fe3+ →Fe(SCN)3(红色)。
注意事项:1.本法对氯离子并非特异,其它一些卤族元素如F-、Br-、I-与之起同样呈色反应。
但在正常人血液中,上述元素含量较低,故可忽略不计。
若接受大量含上述离子药物治疗时,可使血清中氯测定结果偏高。
2.显色液的呈色强度与硫氰酸汞和硝酸汞的含量有关。
如呈色过强,线性范围在125mmol/L 以下,要增加硝酸汞的用量。
呈色太弱,要增加硫氰酸汞的用量,使用前二者要进行调整,使其色泽在460nm 波长,10mm光径比色杯测定,吸光度值在0.4左右为宜。
3.本法校正曲线不通过零点,但汞离子调控适当,则氯离子在70~140mmol/L范围线性良好(此范围可满足临床需要)。
4.本法呈色温度应不低于20℃,室温过低易产生混浊,影响比色。
5.线性范围75~125mmol/L,若高于此线性时,应将血清用蒸馏水进行1:1稀释后进行重测,其结果乘以2。
6.显色稳定性用高、低氯含量标本及标准品呈色后观察吸光度变化,结果显示2h内呈色稳定。
3、血气分析直接测定的指标、获取标本的方法。
血气分析直接测定的指标:血液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
获取标本的方法:①动脉血,采血的部位可选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一桡动脉最常用,因其位置表浅易于触及,周围无大静脉伴行。
②动脉化毛细血管血,是指在采血部位热敷,加速循环,血管扩张,使局部毛细血管血液pO2或pCO2与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液相近,此过程称为毛细血管动脉化。
采血部位可选用手指、婴儿足跟、耳垂、拇指或头皮。
常用于需反复测定血气、酸碱指标者或动脉血采集困难的婴幼儿。
③静脉血,采血部位可选用前臂静脉。
采血前可将前臂浸入45℃热水中约20min,使静脉血尽量动脉化。
④取血前患者的准备,被检者处于安静舒适状态,是标本采集的重要条件。
⑤抗凝剂及采血器,抗凝剂选用肝素钠(或肝素锂),动脉采血时一般使用密封性好的,用5mg/mL肝素湿润过的无死腔的2mL或5ml无菌注射器。
动脉化毛细血管采血时使用肝素化的毛细玻璃管。
⑥标本的贮存,采集的标本应尽快完成测定。
如果采集后30min内不能检测,应将标本放入冰浴中保存,使其温度降至0—4℃。
4、酸碱平衡/酸碱失衡。
酸碱平衡:机体维持pH值在恒定范围内的过程。
酸碱失衡:任何导致pH改变超出参考范围的状况。
5、血液pH与那些因素有关。
pH =pKa + log [HCO3-] / [ H2CO3 ] 当[HCO3-] / [ H2CO3 ]=20/1时维持平衡。
代谢性酸中毒概念:血浆[HCO3-](代谢分量)的原发性减少所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
基本机制:1、固定酸生成↑→消耗HCO 3-2、HCO3-丢失↑。
如酮体酸(不能通过肺排出)消耗HCO 3-
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概念:由[ H2CO3 ] (PaCO2 )原发性升高所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
基本机制:CO2排出减少,吸入过多,使血浆[H2CO3]升高1. 肺通气障碍2. CO2吸入过多。
机体的代偿调节:1.细胞缓冲(急
性呼酸主要代偿)(1) 细胞内外H+-K+交换(2) RBC内外HCO3--Cl-交换结果:血钾↑,血氯↓2. 肾代偿(慢性呼酸主要代偿)。
代谢性碱中毒概念:由血浆[HCO3-]的原发性升高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
基本机制:H+丢失,HCO3-过量负荷,使血中HCO3-增多。
1.H+丢失(1)从消化道丢失大量胃液丢失H+;丢失CL- —低氯性碱中毒;丢失K+ —低钾性碱中毒(2)从肾丢失——药物和疾病如利尿剂、ADS↑。
2. HCO3-过量负荷——摄入、补碱、输库存血。
3. H+内移——低钾血症。
机体的代偿调节:1.细胞外液缓冲2.肺代偿3.细胞内外离子交换4.肾代偿。
例外:低血钾→肾脏保K+排H+→碱中毒,反常酸性尿。
呼吸性碱中毒概念:由[ H2CO3 ] (PaCO2 )(呼吸分量)原发性降低所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
基本机制:通气过度,CO2呼出过多,使血中[H2CO3]降低。
1呼吸中枢受刺激2人工呼吸机使用不当。
机体的代偿调节:1细胞缓冲(急性呼碱主要代偿)(1) 细胞内外H+-K+交换(2) 红细胞内外HCO3--Cl-交。
结果:血钾降低,血氯增高2肾的代偿调节(慢性呼碱主要代偿)。
6、钙的测定方法原理及主要试剂的作用。
邻—甲酚酞络合铜(OCPC)比色法原理:邻—甲酚酞络合铜是金属络合指示剂,同时也是酸碱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与钙及镁络合,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颜色深浅与浓度呈正比,与同样处理的标准品比较定量。
主要试剂作用:①8—羟基喹啉,消除标本中镁离子的干扰;②显色应用液,邻—甲酚酞络合铜显色剂与AMP碱性缓冲液等量混合而成用于是样品和标注品显色。
③钙标准液,用于样品的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