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说明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联系指标和标志的区别表现为:首先,指标和标志的概念明显不同,标志是说明单位属性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特征。
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具有综合的性质。
其次,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
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它们不是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统计指标和标志的联系表现为:统计指标数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
数量标志可以综合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品质标志只有对它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加以总计才能形成统计指标。
总体单位的某一标志往往是总体某一统计指标的名称;随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二者体现这样的关系:指标在标志的基础上形成,指标又是确定标志的依据。
统计指标分类与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
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方面的数量。
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发展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方面的数量。
二者的关系表现在: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
质量指标往往是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的结果。
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群所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及基本要求统计调查与一般的社会调查一样,同属于调查研究活动,但它以搜集数字信息为主要特征。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按照所确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
这些信息就是总体各单位有关标志的标志表现。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性。
这是衡量统计调查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同属非全面调查,三种非全面调查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点:(1)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
习题一总论1.简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含义及其关系。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统计所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简称个体。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所指的具体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的目的不同而变化的。
总体可以变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可以变为总体。
2.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如何?指标即统计指标,指反映统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所有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能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却通常不能用数值表示。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①指标是对总体中各单位标志表现进行综合的结果,有许多统计指标其数值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品质标志本身虽无数值,但许多指标却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计算出来的。
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的变化,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则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变成了统计指标。
习题二统计调查1.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应包括:①确定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③确定调查内容,拟订调查表;④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⑤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调查对象是指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现象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指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它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3.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是什么?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典型单位和重点单位性质不同。
典型调查强调被选单位在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中所具有的代表性、典型性,是有意识地选取的;而重点调查则强调被选单位某标志值在总体标志值总和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是客观存在的。
统计学简答题汇总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区别:①说明对象不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
②划分指标的性质不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而标志有的是用数字表示, 有的是用文字表示。
联系:统计指标与数量标志都是数量化的概念;①总关系: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各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而标志值不一定通过汇总;②转换关系: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转换关系.统计调查方案:1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统计整理的步骤:1对数据进行审核。
审核无误后,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表;数据表可以作为数据库使用。
2数据排序。
一般来说,录入的数据是无序的,不能反映现象之本质与规律性,为了使用的方便,要将其进行排序,以便数据按要求排列。
3数据分组并编制统计表。
将已排序的数据进行分组,并编制次数分布表与累计次数分布表4制作统计图。
将次数分布的数据画出各种各样的统计图,可以形象、直观地表明数据的分布形态与发展变化的趋势。
组距数列编制过程:(1)将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确定总体的最大值、最小值。
(2)确定编制数列的类型,即编制单项式数列或组距式数列。
(3)确定组数和组距。
组距=全距/组数。
(4)确定组限(5)计算各组次数,编制频数分布表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⑴时期指标连续调查得到,时点指标一次性调查得到⑵时期指标相加有意义,时点指标相加无意义⑶时期指标的大小受时期长短影响,时点指标的大小则和时间的长短无关强度相对数与平均数的关系:强度相对数含有平均的意义,但不是平均数。
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选择分组标志?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意义:总体经过分组,能够突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异而抽象掉组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使数据变得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研究。
任务名称:说明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一、引言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来说,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标志和指标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标志可以理解为目标的体现形式,而指标则是用来衡量和评价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标准。
本文将围绕任务名称展开,探讨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二、标志与指标的定义和特点2.1 标志的定义和特点标志是对于目标的具象表述,是一种在视觉或符号上呈现的表征。
标志具有以下特点: - 目标的具象化表达:标志是对目标的一种具象化表达方式,可以通过符号、图案、口号等形式进行体现。
- 视觉上的易识别性:标志应具备辨识度高、易于被识别和理解的特点。
- 简洁明了:标志通常采用简洁明了的形式,以便传递目标和信息。
2.2 指标的定义和特点指标是用于衡量和评价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标准,是对标志进行量化的方式。
指标具有以下特点: - 具体化和可度量性:指标需要具备可度量性,即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进行衡量和评估。
- 目标导向性:指标应与目标紧密相关,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目标的达成情况。
- 可操作性:指标应具备可操作性,即能够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改善和提升。
三、标志与指标的关系及作用3.1 标志与指标的关系标志和指标是相互关联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1. 标志是指标的体现:标志是目标的具象表述,而指标是对目标进行量化的方式。
指标是标志的具体化和量化化,通过指标可以对标志进行具体衡量和评估。
2. 标志为指标提供方向性:标志是目标的体现,它能够为指标提供方向性,指导对指标的设定和选择。
标志能够明确目标的核心要素和重点关注的方向,为指标的设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3. 指标为标志提供反馈和改进依据:指标是对目标达成程度的量化衡量,通过指标可以获取对于标志的度量结果。
指标能够为标志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通过对指标的监控和分析,可以了解目标达成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统计学简答题完整版一、统计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P2含义:“统计”一词可以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和统计学。
统计活动是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并做出相应的推断、分析的活动,通常被划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活动获得的、用以表现研究现象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数据;统计学则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是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本质: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二、统计数据有哪些分类?不同类型数据有什么不同特点?P71. 统计数据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指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类数据与定序数据两种。
定量数据是指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2.统计数据按照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绝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绝对数量特征的数据,有明确的计量单位。
相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相对数量特征的数据,它通过另外两个相关统计数据的对比来体现联系关系。
平均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平均数量特征的数据,体现现象某一方面的一般数量水平。
3.统计数据按照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观测数据与实验数据两类。
观测数据是通过统计调查或观测的方式而获取的反映研究现象客观存在的数量特征的数据。
实验数据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实验的方式而获得的关于实验对象的数据。
4. 统计数据按照其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原始数据与次级数据两类。
原始数据是指直接向调查对象搜集的、尚待加工整理、只反映个体特征的数据。
次级数据也称为加工数据或二手数据,是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各种非原始数据。
5.统计数据按照其时间或空间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时序数据与截面数据。
时序数据是对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搜集到的数据(即空间状态相同,时间状态不同)。
1.什么是标志和指标?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区别:⑴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⑵标志中的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⑶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以直接取得;而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来的。
⑷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⑴一般来说,指标的数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而来的;⑵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等。
3.影响频数分布的主要要素有哪些?⑴组距与组数:组距越小、组数越多、次数分布越分散。
⑵组限与组中值:组限的划定越科学,组中值越具有组代表性,次数分布越能反映总体单位实际分布特征。
4.统计分组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选择分组标志?统计分组可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科学分类,分析总体的内部结构,从而认识各种类型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揭示各种社会经济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加深对事物认识。
选择分组标志要⑴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⑵适应被研究对象特征;⑶考虑历史资料的可比性。
5.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加权算术平均数与加权调和平均数在计算上的不同点是二者的应用条件不一样。
如果资料中直接给了每个组的变量值x和次数f,而没有给标志总量(m=xf),就要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数;如果资料中直接给了每个组的变量值x和标志总量(m=xf),而没有给每个组的次数f,就要用调和平均数来计算平均数。
6.在比较两个数列的二个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能否直接用标准差进行对比?标准差的大小,一方面取决变量值离散程度大小的影响,也取决于平均数大小的影响。
如果两个数列的平均数大小相等时,平均数对标准差没有影响,这时就可以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数列平均数代表性大小;但如果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不等时,平均数的大小对标准差有影响,这时就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数列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就需要消除平均数大小对标准差的影响,而需要用标准差系数比较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统计指标与标志地区别、联系指标和标志地区别表现为:首先,指标和标志地概念明显不同,标志是说明单位属性地,一般不具有综合地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地综合数量特征地.具有综合地性质.其次,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地.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它们不是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统计指标和标志地联系表现为:统计指标数值是由各单位地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地.数量标志可以综合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品质标志只有对它地标志表现所对应地单位加以总计才能形成统计指标.总体单位地某一标志往往是总体某一统计指标地名称;随研究目地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二者体现这样地关系:指标在标志地基础上形成,指标又是确定标志地依据.统计指标分类与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按所反映地数量特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是最基本地统计指标.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总体地综合数量特征.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方面地数量.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发展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方面地数量.二者地关系表现在: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地基础.质量指标往往是相应地数量指标进行对比地结果.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地指标群所构成地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地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地关系.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调查地一般概念及基本要求统计调查与一般地社会调查一样,同属于调查研究活动,但它以搜集数字信息为主要特征.统计调查地基本任务是,按照所确定地指标体系,通过具体地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地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总体各单位有关标志地标志表现.统计调查地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性.这是衡量统计调查工作质量地重要标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同属非全面调查,三种非全面调查地区别表现在以下几点:(1)选取调查单位地方式不同.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地选取是根据重点单位地标志总量是否占全部单位标志总量地绝大比重这一标准来确定地,这一标准是客观存在地,所以易于确定.抽样调查中地调查单位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抽选出来地,不授人地主观因素所影响.典型调查中地典型单位是在对总体情况分析地基础上有意识地抽选出来地.(2)调查目地不同.重点调查地目地是通过对重点单位地调查,掌握总体地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地目地则是通过对部分单位地调查结果来推算总体地数量特征;作为统计意义上地典型调查,其目地类似于抽样调查.(3)推断总体指标地准确性和可靠程度不同.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都要以部分单位调查地结果推算总体指标,由于二者调查单位选择地方法不同,其推算结果地准确性、可靠性也不同.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因而在给定概率和误差范围条件下,可保证推断地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典型调查调查单位地选择完全由人们有意识地选择,因而难以保证推断结果地准确性.统计分组地意义及方法统计资料整理,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地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取得地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地分类、加工和汇总.统计整理一般有:对统计调查资料地汇总、整理,得到各种基本统计指标,为积累统计资料而进行地统计整理,为统计分析而进行地资料整理.根据统计研究任务地要求和现象总体地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地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按分组地任务和作用、分组标志地多少以及分组标志地性质等方面来进行分类. 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地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品质分组是按品质标志进行地分组.例如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部门、轻重工业等标志分组.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进行地分组,例如工业企业按职工人数、生产能力分组等.根据分组标志地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组.(1)品质标志分组地方法按品质标志分组即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地品质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当分组标志一旦确定,组名称和组数就确定,不存在组与组之间地界限区分地困难.按数量标志分组即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地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确定各组在数量上地差别,并通过数量上地变化来区分各组地不同类型和性质.按数量标志分组,其变量有两种类型: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前者指所描述对象地数量特征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它地数值;后者指所描述地数量特征在一个区间里可以有无限个数值,无法一一列举.根据这两种变量地不同特征,在分组时,离散型变量如果变动幅度小,分组可以是单项式地.如果变动幅度很大,分组应该用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标志变量由于无法逐一列举其数值,其分组只能是组距式分组.编制组距式变量时,应恰当地划分总体变量地组数.组距地大小关系到组数地多少.组距过小,组数很多,容易把同类现象划分到不同组去;组距过大,组数很小,可能把不同类地现象划到同一组.这两种情况往往掩盖总体分配地规律性,都应避免.组距分组通常有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两种.等距分组即标志变量在各组保持相等组距;反之,称为不等距分组.在分组标志变更比较均匀地情况下适用等距分组.标志变异差急剧增长或下降时,就应按不等距分组.不等距分组更多地应根据事物性质变化地数量界限来确定组距.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组距两端地数值称为组限.其中,每组地起点值称为上限.连续型变量中,上一组地上限同时也是下一组地下限.在分组时,凡遇到单位地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把此值归并到作为下限地那一组.上限与下限之间地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它是各组上下限数值地简单平均,即组中值=(上限+上限)/2.组中值经常被用以代表各组标志值地平均水平.分组中通常把上下两端地组运用开放式地组距,即第一组用“多少以下”,最后一组用“多少以上”表示,这两个组地组中值可参照相邻组地组距来决定.统计分布地概念、组成要素及分类在统计分组地基础上,把总体地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地分布,称为分配数列.分配数列包括两个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地组和各组所占有地单位数.根据分组标志地不同,分配数列可以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变量分配数列又有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之分,与变量分组分为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是一致地.在变量数列中标志值构成地数列表示标志值地变动幅度,而频数构成地数列则表示相应标志值地作用程度.将各组单位数和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地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地相对作用程度,也可以表明各组标志值出现地频率地大小.分配数列地编制①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只有把得到地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顺序,才能看出变量分布地集中趋势和特点,为确定全距、组距和组数作准备.②确定全距全距是变量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地差数.确定全距,主要是确定变量值地变动范围和变动幅度.如果是变动幅度不大地离散变量,即可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如果是变量幅度较大地离散变量或者是连续变量,就要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③确定组距和组数前面已经介绍过组距数列有等距和不等距之分,应视研究对象地特点和研究目地而定. 组距地大小和组数地多少,是互为条件和互相制约地.当全距一定时,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在实际应用中,组距应是整数,最好是5或10地整倍数.在确定组距时,必须考虑原始资料地分布状况和集中程度,注意组距地同质性,尤其是对带有根本性地质量界限,绝不能混淆,否则就失去分组地意义.在等距分组条例下,存在以下关系:组数全距组距①确定组限组限要根据变量地性质来确定.如果变量值相对集中,无特大或特小地极端数值时,则采用闭口式,使最小组和最大组也都有下限和上限;反之,如果变量值相对比较分散,则采用开口式,使最小组只有上限(用“以下”表示),最大组只有下限(用““以上表示).在采用闭口式时,应做到最小组地下限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地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但不要过于悬殊.②编制变量数列经过统计分组,明确了全距、组距、组数和组限以后,就可以把变量值归类排列,最后把各组单位数经综合后填入相应地各组次数栏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简述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那么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如一个煤炭工业局〔公司〕的煤炭总产量,是从所属各煤炭工业企业的产量汇总出来的。
〔2〕指标与标志〔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那么相对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亦然。
3、统计学中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根本内容?(1)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要符合客观实际,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行动的指南。
(2)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即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中的个体。
(3) 调查工程:即指对调查单位所要登记的内容。
(4) 调查表:就是将调查工程按一定的顺序所排列的一种表格形式。
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单一表和一览表。
一览表是把许多单位的工程放在一个表格中,它适用于调查工程不多时;单一表是在一个表格中只登记一个单位的内容。
(5) 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等。
具体收集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有:访问法、观察法、报告法等。
(6) 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是指确定登记资料的地点;调查时间:涉及调查标准时间和调查期限。
(7) 组织方案:是指确保实施调查的具体工作方案。
5、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根本概念和特点是什么?答: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是反映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开展过程的总量,那么该动态数列称时期数列。
特点: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值是反映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开展过程的总量,那么该动态数列称时点数列。
课题:统计标志与指标
教材:高教版《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版)
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授课教师:黄山旅校陈红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目标:熟悉掌握统计标志的概念、分类;熟悉掌握统计指标的概念、种类;明确标志和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养成严谨求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学习重点】
标志的涵义与分类、指标的涵义及分类
【学习重点】
标志与指标的关联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
简述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区别与联系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分类型变量与顺序型变量的异同1相同:两者都反映商品的品质特征2不同:顺序型变量对反应单元和个体有顺序要求,按顺序排列不能破坏;分类型变量对反应单元和个体无顺序要求,但要将相同类型的变量诡异为一组。
抽样、典型、重点调查的特点1、抽样:采用随机原则。
从总体抽出一部分按照随机原则计算出部分单位的有关数据,推算出总体有关数据。
2、典型:有意识的主观选择。
通过典型单位来描述或揭示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3、重点调查:重点单位在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应占很小比重,数量占单位数量比重较大。
了解或估计总体的数量特征。
同度量因素的作用定义定义:把不能相加的因素乘以一个因素,还原为能相加的因素,这里把乘上的因素称作同度量因素。
作用:①把价格乘以销售量之后把不能直接合计的指标转化为可以综合计量的指标—商品销售额②不同商品的销售量的多少对价格起着加权作用。
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①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即总体方差σ²或p(1-p)的大小。
总体标志变异程度大要求样本容量大一些反之则少一些.②允许的极限误差△x▔或△p的大小.允许的极限误差越大要求样本容量越小,反之越大.③抽样方法.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要多抽取一些样本单位④抽样方式。
采用分层抽样等距抽样的样本容量要小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⑤抽样判断的可靠程度。
概率F(t)越大,要求的样本容量越大,反之要求的样本容量越小。
简述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⒈说明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有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和不能用树枝表示的品质标志,而指标不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是用指标表示的。
联系:1.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数量指标的标志的标志值进行直接汇总或间接计算的。
2.指标与数量表子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⒉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举例说明。
数量指标是反应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如人口总数、职工总数、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如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出勤率、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职工平均工资等。
⒊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是什么?
1.时期指标说明现象在某一时期被的水平,时点指标说明现象在某一时点达到的规模或水平。
2.时期指标是连续的,可累积,且指标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是间断的,不可累计。
3.时期指标是通过往常性调查获得的,时点指标是一次性调查获得的。
⒋什么是序时平均数?它有什么特点?
序时平均数是指时间序列中不同发展水平的代表值,即将不同时间上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所得的平均数。
它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水平。
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时间序列计算的,所平均的是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表现,从动态上说明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一般水平。
⒌什么是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
同度量因素应从各种经济关系式出发,选择与指数化因素有经济关系,并且能将不同度量的现象过渡为可以同度量的现象的因素作为同度量因素。
⒍简述抽样误差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
影响因素:1.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2.抽样样本的单位数。
3.抽样的方法。
⒎什么是相关关系与相关分析?
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依存关系。
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方向和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