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理与心理发展基本原理word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6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
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2。
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可变性的表现: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
(发展速度有变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
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理论的启示: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健康教育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展引言:青春期是人体发育和心理变化的重要阶段,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帮助学生了解并适应青春期的变化,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生理发展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伴随着许多生理上的变化。
1. 性征发育青春期标志着性征发育的开始,男孩子会出现嗓音变粗、身高快速增长等特征;女孩子则会出现乳房发育、月经来潮等变化。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图片展示和示范,辅助学生理解和接受这些变化。
2. 生殖器官发育青春期还伴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男孩子的睾丸和阴茎会逐渐增大;女孩子的阴道、子宫和卵巢也会发育成熟。
教师可以用简明的语言解释这些生理变化,让学生了解到这是正常的身体发育过程。
3. 脑部发育青春期是脑部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的前额叶和边缘系统得到迅速发展,这对于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规划,帮助他们充分利用脑力资源。
二、心理发展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同样不可忽视,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1. 自我认知与自尊心青少年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能力进行认知和评价,同时对他人的评价也开始在意。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积极的自我认知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情绪与性格青春期的情绪波动较大,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沮丧等情况。
此时,教师可以进行情绪管理的训练,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表达情感、调节情绪,并提供心理咨询的渠道。
3. 社会关系青春期是探索和建立社会关系的时期,学生开始关注朋友圈子的重要性,感受到与他人交往的挑战。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健康教育指导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需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
1.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演讲、宣传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健康观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个逆反的孩子他们总是这样说:孩子,听话点儿——父亲爱吃葱,所有菜里都放葱,还逼着我吃。
可是一闻到葱味,我就犯晕。
几年来,一逢吃饭,我们就为“葱”争执,上个世纪的最后一顿晚餐,父亲双眼忧郁地对我说:“儿子,别倔了,你就吃点葱吧。
”忙里偷闲的父亲为读文还是读理和我彻夜长谈:“读理科,以后考清华计算机系,毕业后进外企工作几年,然后去美国哈佛读一个MBA,那时……儿子,你的前途不可估量呀!”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看,隔壁的某某又考了全班第一,你怎么就不给我争口气呢?”老师评讲试卷,有同学提出疑义。
老师说:“你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还是以标准答案为准,因为高考是有标准答案的。
”父亲的朋友总把我这个五尺男儿的高一学生当成长不大的孩子,和他们聊天,没说上几句,他们就会深沉地来一句:“你们太幼稚。
我们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很懂事了。
”我想对他们说——父亲,我尊重你吃葱的爱好,我也坚决捍卫我不吃葱的权利。
我知道我不能拥有一切,但起码我拥有自己。
父亲,你的十年规划确实很完美,什么IT、外企、哈佛、MBA,每一个环节都是当前最热门的。
你把一株幼梅弯曲成你喜欢的姿势,却限制了它冲向蓝天的自由生长。
一个梅园中,全是充满匠心的观赏梅,寻不到一丝自然的神韵,难道不是一种遗憾?母亲,衡量素质高低的并不只有学习成绩,能力不仅仅来源于课本。
老师,我忘了在哪本书上看到这样的话:“中国人想象力差,模仿能力很强。
”我感到不服气,如果中国人没有创造力,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又是谁发明的?我同时感到悲哀,因为我们确实没有太多的想象力。
当西方老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考题和答案时,我们在死记硬背标准答案。
我们“学习”能力增强了,创造力却萎缩了。
父辈们,不要动辄就说我们幼稚、什么都不懂。
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心灵世界和灵感激情。
别以为我们嘴边老挂着“哇噻”、“酷毙”、“帅呆”的词儿并伴随着脸上极其夸张的表情,喜欢看卡通,时不时来一点让你们咋舌的“谬论”,就以为我们不懂事。
青少年生理与心理发展基本原理第一节青少年生理成熟的内容及意义一、青春发育期(一)概念青春期发育:从儿童、青年向成人发展的以性成熟为主的身体发育。
(二)青春发育的基本过程(三)青春发育的前倾趋势二、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一)身体形态的巨变1、身高的增长2、体重的增长3、体形的变化(二)体内机能的发育1、心血管系统(1)心脏(2)全身血管2、呼吸系统(1)上呼吸道-—吸入氧气(2)下呼吸道—-排出二氧化碳(三)神经系统发达1、脑的形态发展2、神经系统的发育(四)内分泌的发展1、内分泌腺:是体内一些特殊的腺体,腺细胞所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为激素,直接进入血管,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重要功能产生调节作用。
2、内分泌腺的内容:脑垂体、甲状腺(不稳定性)、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胸腺和松果体等.3、性腺激素:控制着生殖系统的成熟和第二性特征的成熟。
4、生长激素:调节着身体的生长、影响骨骼的发育。
内分泌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器。
(五)性生理的成熟(根本标志:具有生殖能力)(案例分析)生殖系统是人体最晚成熟的一个系统,所以性成熟历来被看作是青春发育的最重要的特征。
是生命的“第二次诞生”。
性发育与性激素的增加有直接的关系。
1、性激素分泌过程: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脑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睾丸、卵巢)性激素靶器官2、性激素的作用•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并维持其机能.•促进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如:体毛、喉结、胡须、乳房发育、骨盆增宽等。
•促进骨骺的生长发育,骨骺的闭合。
•雄性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雌激素促进皮下脂肪的沉淀。
3、性生理发育,唤醒潜藏的性意识三、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一)青春期焦虑(二)自卑(三)性角色行为偏差(四)感觉统合失调(概念:给症状判断)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大脑将身体各部分感觉器官(眼、耳、鼻、皮肤等)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组织加工、综合处理的过程。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人类才能完成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等)。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及其启示南头同乐小学黎惠敏心理学意义上,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生理遗传因素;二是个体心理因素;三是社会及其实践活动因素.这些因素在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中有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彼此之间又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一、生理遗传因素的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取决于健全的脑功能,而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则是脑功能障碍的结果。
生理因素对心理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生物条件是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自然前提,是心理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或阻碍。
因此,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个体的发展起了先决的作用.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人的心理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系统内部各个成分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当各种因素对心理过程的影响不一致时,心理过程就会产生不协调;另一方面,心理的发展还受到生物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如个体早期的特殊经历,弗洛伊德和霍尼等对早期经历有许多深入研究,认为它在个体的全程发展当中的作用甚巨;当心理发展水平与生理成熟的速度不协调时,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妥善地解决这些冲突,那么这些心理冲突将会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及实践活动因素社会及实践活动因素,就是发展中的个体除其自身的生物生理因素及心理个性因素外的环境因素,它对生物体在其全程心理发展中起的后天的决定作用。
当中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俗语有云:龙生龙,凤生凤。
家庭是学生人生的第一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则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任老师。
孩子往往较倾向于从其父母身上模仿,以获取实践经历。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导向性和潜移默化性。
当儿童走出家庭,进入学校后,学校就成为儿童最主要的学习、生活的场所,成为儿童接受社会化影响最集中、最丰富的社会生活环境。
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人的健康指的是人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包括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且有良好的心理特征。
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心理指标来衡量。
那种把健康仅仅理解为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健康不仅仅指生理因素方面,还必须包括心理因素方面,是两大方面的有机结合。
这就是国际上的“全面健康”观。
少年儿童正处在一个生长发育期,在这期间,集体要在形态、生理、心理上全面发到成人阶段。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期又分为童年期和青春发育期。
童年期是儿童从6-7岁到11-12岁之间,这一时期神经系统迅速发育,抑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显著加强,动作协调性显著改善;言语的发展也很快,能掌握多种多样的言语形式;记忆从无意识过渡到有意识,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思维过渡到初步的抽象思维;情感逐渐稳定,意志力加强,但控制能力还不够强,有好动、好问的特点,想象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青春发育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占人类生长期的一半或更多一些。
一般女孩从10-12岁起到17-19岁至,男孩平均晚两年左右,这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制和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
青春发育期又分为青春初期、青春中期和青春后期三个阶段。
此期的特征表现为形态、生理、生化、内分泌以及心理、智力、行为的巨变,其中最突出的是生殖系统的发育,这种广泛、巨大的突变,是一生中其他年龄阶段不能比拟的,所以在生理、心理和教育各方面有着不同于童年期和成年期的特殊问题。
教师面对的学生正是处在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期。
所以,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的生理发育期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学生在此期间的心理成长。
避免人们往往只片面强调“IQ”即智商,却忽视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状况的倾向。
对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身体已经有了一定的发育、有近于成年人的行为能力、就更要多加关心,青春期是人生身心发育的第一次重大转折期和“多事之秋”,可能在身心两方面遭受数不清的磨难、挫折、苦恼,并且敏感的反映到的精神生活里,一旦酿成事端,破坏性就会很强。
青少年生理与心理发展基本原理
青少年生理与心理发展基本原理
第一节青少年生理成熟的内容及意义
一、青春发育期
(一)概念
青春期发育:从儿童、青年向成人发展的以性成熟为主的身体发育。
(二)青春发育的基本过程
(三)青春发育的前倾趋势
二、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一)身体形态的巨变
1、身高的增长
2、体重的增长
3、体形的变化
(二)体内机能的发育
1、心血管系统(1)心脏(2)全身血管
2、呼吸系统(1)上呼吸道——吸入氧气(2)下呼吸道——排出二氧化碳
(三)神经系统发达
1、脑的形态发展
2、神经系统的发育
(四)内分泌的发展
1、内分泌腺:是体内一些特殊的腺体,腺细胞所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为激素,直接进入血管,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重要功能产生调节作用。
2、内分泌腺的内容:脑垂体、甲状腺(不稳定性)、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胸腺和松果体等。
3、性腺激素:控制着生殖系统的成熟和第二性特征的成熟。
4、生长激素:调节着身体的生长、影响骨骼的发育。
内分泌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器。
(五)性生理的成熟(根本标志:具有生殖能力)(案例分析)
生殖系统是人体最晚成熟的一个系统,所以性成熟历来被看作是青春发育的最重要的特征。
是生命的“第二次诞生”。
性发育与性激素的增加有直接的关系。
1、性激素分泌过程:
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脑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睾丸、卵巢)性激素靶器官
2、性激素的作用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并维持其机能。
•促进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如:体毛、喉结、胡须、乳房发育、骨盆增宽等。
•促进骨骺的生长发育,骨骺的闭合。
•雄性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雌激素促进皮下脂肪的沉淀。
3、性生理发育,唤醒潜藏的性意识
三、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一)青春期焦虑(二)自卑(三)性角色行为偏差(四)感觉统合失调(概念:给症状判断)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大脑将身体各部分感觉器官(眼、耳、鼻、皮肤等)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组织加工、综合处理的过程。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人类才能完成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等)。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于1972年提出的
感觉统合失调一般分为5种:
视觉统合失调:读书跳行、翻错书页、抄错题目、丢三落四
听觉统合失调:注意力不集中好忘事、刚讲过就记不住。
触觉统合失调(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害怕受惊扰、不安、恐惧洗头。
平衡统合失调(动作协调不良或精细动作不良)、分不清左右、鞋子穿反、字距行距忽大忽小、划线歪曲
本体统合失调:走路顺拐等
产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1、先天不足
2、生活环境过于封闭
3、缺乏应有的活动
4、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
感统训练的本质:不直接重复教学,强化学习,而是避开教学,避开学习,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感到快乐,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困难、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人际关系淡漠等
第二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一、青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内容
(一)青年的心理发展矛盾
青年对周围现实新旧反映之间的矛盾,是青年对当前客观现实所发生的新的反映和过去儿童时代形成的旧的反映之间的矛盾。
(二)青年心理发展具体表现特征(简答)
1、发展内容丰富
青年心理的发展具有动力足、变化大、发展快的显著特点。
2、内部矛盾冲突
3、心理过程自律
他律性:对新的反映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
(主要是父母和老师)的教育和指导
自律性:在无外力的情况下,能自觉激发新的需要,
形成新的反映
二、影响青年心理发展的条件
(一)遗传素质和青春发育为青年心理发展提供了自然前提和生理基础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青年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三)教育引导对青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指导作用(四)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心理发展的必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