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南(一)
- 格式:docx
- 大小:34.98 KB
- 文档页数:15
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南一
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南一
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正确使用药物和合理调整药物剂量的过程。
通过临床合理用药,可以最大
程度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耐受性的发生。
以
下是临床合理用药的一些建议和指南。
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选择
在选择药物时应尽量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即依据大规模、多中心、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选择,可以明确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避免误用和滥用药物。
二、个体化治疗原则
每个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用药时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包
括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
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权衡疗效与安全性
在用药选择时,需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选择具有较高疗效
的药物,但也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发生。
在使用药物时,
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遵循药物治疗指南
五、合理用药教育
在患者接受治疗前,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用药教育。
包括药物的名称、用途、服用方法、副作用及应对措施等。
通过合理用药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和风险,提高合作度和按医嘱用药的准确性。
六、严格遵循药物使用原则。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版本号:HLYY00)为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细则。
一、抗生素使用原则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凡怀疑细菌感染者,必须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且应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2.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需氧菌+厌氧菌,G+球菌+G-杆菌);二重感染 (细菌+真菌);需长期用药且细菌易产生耐药的感染 (结核病);以两联为宜,且相互间具协同或相加作用。
未经全院讨论,一律不允许使用三联抗菌药物。
3. I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1)选择抗菌药物。
以下手术原则上不允许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关节镜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颅骨肿物切除、白内障手术、冠脉造影等血管介入诊断手术。
I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及时间:在术前~2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 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所用抗菌药物。
感染患者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可再继续用药3天。
合理用药指导手册第一节:认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合理用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指导手册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合理用药的概念,并提供实用的指导原则。
第二节:什么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简单来说,就是指根据医疗知识和临床经验,合理选择药物、合理用药、合理用量、合理用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用药行为。
第三节:合理用药的好处合理用药不仅能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避免药物滥用和浪费,节约医疗资源并降低医疗费用。
第四节: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在选择药物时,我们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年龄、性别等综合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并根据临床指南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要考虑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其他可能的禁忌症,以及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第五节:合理用药的用量和用法合理用药不仅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还要注意用药的用量和用法。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调整药物的用量,并按时、按量、按疗程进行用药。
第六节:避免药物滥用和滥用药物滥用和滥用是指非处方药的不恰当使用。
为了避免药物滥用和滥用,我们要遵医嘱使用药物,并遵守药物的用量和用法,不可自行增减用药的剂量,特别是一些激素类等能对身体产生较大副作用的药物。
第七节:药物相互作用的注意事项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之间可能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的疗效减弱或者副作用增强。
因此,在接受用药时要告知医生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能够对患者的药物进行有效管理。
第八节:药物不同途径的应用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应用,如口服、注射、外用等。
不同途径的药物应用对药物的吸收和药物的效果都有影响。
因此,在选择药物途径时,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第九节:合理用药与养生保健的关系合理用药与养生保健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用药,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提高身体抵抗力,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
临床合理⽤药的指南(⼀)第⼀讲临床合理⽤药概述⼀、基本概念(药⼴义与狭义概念)药:是⼈类⽤以防治疾病、康复保健、计划⽣育的特殊物质;是“药物”和“药品”两个概念的统称,药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其治疗效能,并经省以上卫⽣⾏政部门批准后,⽅可作为市场上允许出售的特殊商品。
药物:是泛指对疾病具有治疗、诊断和预防作⽤的物质,药物是⼈类医疗、预防、保健必需的⼀类特殊商品。
药品:药品是指⽤于预防、治疗、诊断⼈的疾病,有⽬的地调节⼈的⽣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法和⽤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素、⽣物制品、放射性药品、⾎清疫苗、⾎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什么是合理⽤药1. ⾸先,最佳的、最理想的等形容词⽐较绝对化。
医药科学总是⽇新⽉异向前发展的,⼀个时期称得上最好的药物或药物疗法,持续不久就会被更新更好的药物和疗法取代。
许多曾经被视为最好的药物已经被淘汰,⼀些理想的疗法后来证明并不完善。
可以这样说,⽬前的药物和疗法不可能永远是最好的或最理想的。
2. “合理”这个词⽐较稳妥,简单讲,合理就是符合⼀定的道理。
按照⽬前国际上⽐较统⼀的观点,合理⽤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沦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药物。
即合理⽤药的概念:是指以现代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了解疾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上,从⼤卫⽣观⾓度出发,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药物。
3. 合理⽤药的含义是综合的,⽬前主要强调四个⽅⾯:有效性、安全件、经济性、适当性。
从理论上讲,真正意义的合理⽤药必须兼顾这四个⽅⾯,单—考虑其中⼀两个因素的⽤药,不算合理⽤药。
(⼀)有效性药物是⼈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约3/4 的疾病是采⽤药物作为治疗⼿段的,因此,有效是第⼀要素。
药物的有效性指药物的治疗效果必须确切。
抗⾼⾎压药使⽤后,病⼈⾎压必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哮喘的药物必须能迅速缓解⽓喘病⼈的呼吸困难。
药物的疗效是药物与⼈体相互作⽤的综合表现,⽤药患者存在年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的差别,药物疗效不可能完全相同,但绝⼤多数⼈⽤药后会产⽣⼀定的疗效,这⼀点是确定⽆疑的。
在职称晋升方面,政策不应过于强调户籍与档案,应当给予与医院当地户籍人员一样的申报职称晋升的机会。
总之,21世纪是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关键靠创新意识,就是别人想不到的事,以丰富的想象力、独创力,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11]。
科技进步是民营医院发展的必由之路,相信通过树立民营医院正确的护理理念、加大对护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改善民营医院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结构,为打造民营医院护理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 肖顺贞.护理研究[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 郑雪梅,蒋文慧.21世纪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思索[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5):454-456.[3] 顾美仪.试论高护专业毕业生在护理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7):401-403.[4] 陶莉,邬贤斌.基层医院护士对护理科研认识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11):2281-2283.[5] 王秀萍,穆燕红.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J].护理学杂志,2002,17(9):696.[6] 易美玲,刘丽萍,何岳梅,等.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状况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5,11(7):517-518.[7] 马桂华,吕卫华.我国护理科研相对滞后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8(4):97.[8] CongerMM & Mezza I.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inNursing Students in the ClinicalSetting[J].NursingEducator,1996,21(3):11-15.[9] 陈桂云,李桂英.护理科研存在的为体和改进措施[J].中国医院,2004,8(5):55-56.[10] 王春生.护士永远为人类服务[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61.临床药师如何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王利红【摘要】临床药学是在药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渗透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其目标是合理用药。
第一讲临床合理用药概述一、基本概念(药广义与狭义概念)药:是人类用以防治疾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的特殊物质;是“药物”和“药品”两个概念的统称,药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其治疗效能,并经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作为市场上允许出售的特殊商品。
药物:是泛指对疾病具有治疗、诊断和预防作用的物质,药物是人类医疗、预防、保健必需的一类特殊商品。
药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二、什么是合理用药1.首先,最佳的、最理想的等形容词比较绝对化。
医药科学总是日新月异向前发展的,一个时期称得上最好的药物或药物疗法,持续不久就会被更新更好的药物和疗法取代。
许多曾经被视为最好的药物已经被淘汰,一些理想的疗法后来证明并不完善。
可以这样说,目前的药物和疗法不可能永远是最好的或最理想的。
2.“合理”这个词比较稳妥,简单讲,合理就是符合一定的道理。
按照目前国际上比较统一的观点,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沦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
即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以现代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了解疾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上,从大卫生观角度出发,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
3.合理用药的含义是综合的,目前主要强调四个方面:有效性、安全件、经济性、适当性。
从理论上讲,真正意义的合理用药必须兼顾这四个方面,单—考虑其中一两个因素的用药,不算合理用药。
(一)有效性药物是人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约3/4的疾病是采用药物作为治疗手段的,因此,有效是第一要素。
药物的有效性指药物的治疗效果必须确切。
抗高血压药使用后,病人血压必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哮喘的药物必须能迅速缓解气喘病人的呼吸困难。
药物的疗效是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用药患者存在年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别,药物疗效不可能完全相同,但绝大多数人用药后会产生一定的疗效,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临床合理用药指南在医疗领域中,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医疗成本的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药物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多样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临床合理用药并非易事。
为了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临床合理用药指南。
一、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用药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状况、过敏史等因素,避免使用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更要谨慎选择药物,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
2、有效性原则药物的使用应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体种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等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以确保药物能够在体内达到有效的浓度,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3、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应选择成本效益比较高的药物。
不仅要考虑药物的价格,还要考虑治疗总成本,包括药物的费用、检查费用、住院费用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处理费用等。
通过合理选择药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4、适当性原则用药应符合患者的病情、体质、治疗目标以及医疗环境等条件。
例如,对于轻症患者,应尽量选择口服药物,避免不必要的静脉给药;对于复杂的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在基层医疗机构,应优先选择常见、易得的药物。
二、用药前的准备1、明确诊断准确的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
医务人员应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病因,为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依据。
2、了解患者情况在用药前,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基础疾病、肝肾功能、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药物的选择、剂量的调整以及不良反应的监测都非常重要。
3、掌握药物知识医务人员应熟悉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知识。
临床合理用药指南临床合理用药指南药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十分重要,对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药物也需要进行科学和合理的使用。
为了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必须遵循一系列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指南,帮助医务工作者科学使用药品。
一、药物合理使用的定义合理用药是指医生按照知识和技能,为确保药物疗效、安全及经济实用性,科学、合理、妥善地选择药品,准确地诊断,并合理地建立用药计划,使患者得到最佳的医学质量保障。
二、临床合理用药的原则1. 个性化使用药物不同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与体格、病因、病理情况等有关。
医生在选用药物时,必须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选择和定制治疗方案。
2. 合理使用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要和谐协调,相辅相成。
合理使用非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药物的剂量和用量,减轻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
3. 注意药品的剂量和用法药品的剂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产生。
医生要注意选择正确的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4. 避免药物滥用和过量使用药物的过量使用或滥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医生必须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选择和用量控制。
三、临床合理用药的具体内容1.选择适当的药物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患者的个性化特征、疾病的分型和发病机制、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理学参数等因素。
选用的药物应该具有疗效、安全、经济实用和方便的特点,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2.药物的剂量选择药物剂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体重、生理周期等因素,来准确确定药物的剂量。
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药物的代谢规律来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用法,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产生。
3.合理使用药品药品是协助治疗患者的工具,患者的治疗过程需要医生有计划地、规范地进行操作。
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合理制定用药计划,防止药品的滥用或过量使用。
4.针对不同的治疗阶段,选择正确的用药策略针对不同阶段,患者的治疗方案需不同,药品适应症及治疗方法也需不同。
第一讲临床合理用药概述
一、基本概念(药广义与狭义概念)药:是人类用以防治疾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的特殊物
质;是“药物”和“药品”两个概念的统称,药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其治疗效
能,并经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作为市场上允许出售的特殊商品。
药物:是泛指对疾病具有治疗、诊断和预防作用的物质,药物是人类医疗、预防、保健必需的一类特殊商品。
药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二、什么是合理用药
1.首先,最佳的、最理想的等形容词比较绝对化。
医药科学总是日新月异向前发展的,一个时期称得上最好的药物或药物疗法,持续不久就会被更新更好的药物和疗法取
代。
许多曾经被视为最好的药物已经被淘汰,一些理想的疗法后来证明并不完善。
可以这样说,目前的药物和疗法不可能永远是最好的或最理想的。
2.“合理”这个词比较稳妥,简单讲,合理就是符合一定的道理。
按照目前国际上比较统一的观点,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沦为基础,安全、有
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
即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以现代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了解疾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上,从大卫生观角度出发,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
3.合理用药的含义是综合的,目前主要强调四个方面:有效性、安全件、经济性、
适当性。
从理论上讲,真正点义的合理用药必须兼顾这四个方面,单一考虑其中一两个因素的用药,不算合理用药。
(一)有效性药物是人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约3/4的疾病是采用药物作为治疗手段的,因此,有效是第一要素。
药物的有效性指药物的治疗效果必须确切。
抗高血压药使
用后,病人血压必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哮喘的药物必须能迅速缓解气喘病人的呼吸困难。
药物的疗效是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用药患者存在年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别,药物疗效不可能完全相同,但绝大多数人用药后会产生一定的疗
效,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有效性的前提是正确的诊断,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个体选
用不同的药物及剂量。
(二)安全性药物的安全性是个相对的概念,讲某种药物是安全的是指绝大多数人使用
安全的药物,对特殊体质的人也有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卡马西平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彳旦个别病人使用此药店,全身皮肤出现水疱,很快就转变成表皮坏死、渍促、脱落,
病人就像被烧伤一样,救治不及时就可能丧命。
目前,人们已把安全用药放在选用药物的第一位,医药人员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努力
寻找效果与风险之间适当的平衡点,力求在获得尽可能大的治疗效果的同时,让病人承担
尽可能小的治疗风险。
(三〕适当性用药适当表现在给药过程的各个环节,一般指在用药时必须做到药物选择
正确,剂量恰当,给药途径适宜,合并用药合理。
目的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尽量减少药物对
人体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从而迅速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展,恢复人体健康。
适当性是合理用药的最起码的要求,即将适当的药物、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
途径给适当的病人,使用适当的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
也就是说,用药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适当才行。
具体做到如下几点:
1?适当的药物系指药物选择正确,在众多的同类药物中,根据病人病情,全面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不能只求治好病而不顾可能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反应,也不能只图省医药费而延误疾病治疗。
2?@当的剂量凡是能产生药物治疗作用所需的用量,称为剂量。
如果少于这
量,一般不能产生治疗效果,用量增加过多,能引起中毒。
适当的剂量主要指用药量应当
把握得当,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
近20年来,科学研究赋予适当的剂量以新的含义,就是给药剂量个体化,大量药学研究证实,即使是普通的成年人,给药剂量也不应完全一样。
原因简单讲是人与人之间存在
着个体差异,至于形成个体差异的原因,则非常复杂,由种族、年龄、性另叭生活环境、
生活习惯、体质、疾病状况、个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而成。
如同样用地
西拌(安定)治疗失眠,有的人仅服用1片,便可安然熟睡,第2天起来还会感到头脑不清醒,而有的人每晚服4—5片才能入睡。
3?适当的时间掌握时间药动学,有助于调整给药时间,使之与疾病规律适应。
传统
的量一效观点认为,药物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剂量大小成正比关系。
但是,现代时间
药理学研究表明,即使相同剂量,给药时间不同,机体对药物的反应会有差另U,药效也有
差别。
如洋地黄夜间给药。
机体敏感性明显高于由昼给药。
现已证实,几乎各类药物的作
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昼夜节律性差异。
所以在防治疾病用药时,把握适当的给药时间。
4.适当的途径主要指给药方法,同一药物不同给药途径,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
在注射剂中,水溶性制剂比油溶液或混悬剂吸收快;在口服剂中,溶液剂比片齐叭胶囊剂容易吸收。
有的药物给药途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内服导泻,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则有镇痉、镇静及减低颅内压等作用。
5. 适当的疗程
疗程系指药物治疗的持续时间。
有的疾病或症状用药1次便可
药到病除,但多数病症必须坚持用药数日、数周才能治愈。
像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癫
痫、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则可能需要持续用药维持治疗若干年,有的其至终身用药。
(四)经济性
药物治疗费用高低的问题,是指用药花的钱与治疗效果相比较而言。
治疗的费用在经济学上用治疗成本来表示,而疗效用治疗效果来表示。
所以,合理用药就是力求使患者在
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承担费用最少。
三、合理用药的目的:药物合理使用的目的是以求药物治疗中获得最大疗效和最大安全。
因此合理用药首先必须合理诊断,只有诊断正确,才能针对病因、病症选择适当的药物进
彳亍治疗。
四、合理用药的评价标准:合理用药的共同评价标准可认为是有效性、安全性 . 、方
便性、适时性和经济性。
即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使用药物疗效显著,无或很少有不良反
应发生,用药方法方便得当,易于患者接受,疗程尽可能短,药费尽可能少。
五、合理用药的内容:主要包括用药原则、药物选择、合理用量、合理用法、合理停药、
合理并用等几个方面。
六、用药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症,严禁滥用
比如急腹症在未明确诊断之前不要轻率应用止痛剂,乂如氯霉素可以引起再生障
碍性贫血,一般炎症不要轻率使用。
(二)尽量不用,可用可不用时就不要应用
例如轻度单纯性骨折、早期轻度的糖尿病可以不首先采取药物治疗。
(三)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权衡利弊
例如氯霉素常被用于治疗伤寒,极其有效,它虽然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但其发生率极低,其危险性远比伤寒小,故可应用。
(四)对症下药,因人施药
在用药之前,必须明确诊断,针对病因和症状选择最有效药品。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