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内寄生线虫1
- 格式:ppt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86
2023医学]医学寄生虫学线虫•概述•线虫的分类与分布•线虫的致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线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目•线虫的治疗与预防•线虫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录01概述1线虫的定义与特征23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Nematoda),是一类蠕虫,通常呈线形或圆柱形,体壁与外界环境有高度接触。
线虫具有外皮(cuticle)和肌肉(muscles)两种主要结构,后者使线虫能够进行伸缩和移动。
线虫多为雌雄异体,繁殖方式多为卵胎生(ovoviviparous)或卵生(oviparous)。
03线虫感染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改善卫生条件、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以及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线虫在医学寄生虫学中的地位与作用01线虫是医学寄生虫学中一类重要的寄生虫,可感染人体,引起各种疾病。
02线虫感染通常与卫生条件、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线虫的生活史及生命周期线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卵阶段通常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或土壤中,幼虫通过食物或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成虫通常在人体肠道或其他器官中寄生,并产卵,卵随后发育为幼虫并重新进入人体或外界环境,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一些线虫可以在人体内形成囊肿或脓肿,造成更为严重的病变。
02线虫的分类与分布线虫属于蠕虫类,是一类形态结构相似但遗传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各异的寄生虫。
线虫系统发生是指从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不同线虫种类的系统关系,这些关系可以通过遗传学、形态学和生态学等方面进行研究。
线虫的分类地位及系统发生线虫分布广泛,在各种自然环境中都有其存在。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线虫分布尤为广泛,在温带地区也有分布。
在一些气候潮湿、雨量充沛、植被丰富的地区,线虫的分布也较为集中。
线虫的分布范围及流行地区线虫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水源传播、食物传播、土壤传播、昆虫传播等。
易感人群主要包括生活在流行区的居民、旅游者、野外工作者等。
此外,一些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也容易感染线虫。
寄生虫:一、致病性(一)线虫1、似蚓蛔线虫:成虫钻孔习性导致系列并发症。
虫体运动损伤肠黏膜,掠夺营养导致宿主营养不良,蛔虫喜欢钻孔,容易引发相应的胆道蛔虫症,蛔虫体大,量多扭结引起肠梗阻。
(成虫>幼虫)2、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吸血特性引起贫血。
消化道出血和影响营养吸收,缺铁性贫血。
(成虫>幼虫)3、丝虫:成虫阻塞淋巴回流导致象皮肿或乳糜尿。
引起淋巴系统增生和阻塞,象皮肿或(和)乳糜尿(可带血)。
(成虫>幼虫)4、旋毛虫:新生蚴侵入肌组织引起血管炎和肌炎。
发热及四肢、腰、背部肌肉酸痛。
(幼虫>成虫)5、鞭虫:成虫机械性破坏肠道(成>幼)6、蛲虫:成虫在肛周产卵,肛门瘙痒、异位寄生。
(成虫>幼虫)7、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体内移行,侵犯重要器官(中枢神经)。
(幼>成)(二)绦虫1、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
2、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囊尾蚴占位、炎症、过敏。
成虫夺取肠内营养、机械刺激、虫体毒素和代谢产物。
(幼虫>成虫)3、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机械损害和囊液的过敏性及毒性刺激。
(幼>成)4、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寄生人体导致眼、皮下、内脏、脑和口腔颌面部。
(幼>成)5、微小膜壳绦虫:机械损伤和毒性作用,引起肠粘膜坏死、溃疡。
(幼虫>成虫)(三)吸虫1、华支睾吸虫:虫体机械刺激及分泌的抗原和代谢产物引起变态反应2、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或成虫具有游走特点,引起多部位出血和渗出性炎症,形成囊肿。
3、斯氏狸吸虫:幼虫移行游走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理损害(幼虫>成虫)4、日本血吸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内,虫卵肉芽肿形成,引起严重的肝肠纤维化。
5、姜片吸虫:吸附力强,机械性损害肠道黏膜二、相应症状对应可能的寄生虫1、肠腔阻塞:牛带绦虫、蛔虫、日本血吸虫姜片吸虫2、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牛带绦虫、猪带绦虫、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布氏姜片吸虫3、水肿:旋毛虫、钩虫(积液)、棘球蚴囊(血管神经性水肿)、华支睾吸虫(腹水)、布氏姜片吸虫4、淋巴结肿大:丝虫5、肝脾肿大:棘球蚴华支睾吸虫6、贫血:钩虫、鞭虫、似囊尾蚴、长膜壳绦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血吸虫7、肌肉酸痛无力:旋毛虫、囊尾蚴(猪带绦虫)、8、肛门瘙痒:蛲虫、孕节9、直肠套叠:鞭虫10、肺炎:钩虫、蛔虫、日本血吸虫(童虫)11、胃肠炎症状:旋毛虫、钩虫12、脑神经或脊神经受累:广州管圆线虫13、直肠脱垂:鞭虫14、皮炎:钩虫15、眼、皮下、脑占位:囊尾蚴、裂头蚴、棘球蚴囊、广州管圆线虫16、腹部团块:蛔虫、斯氏狸殖吸虫17、脑膜炎:广州管圆线虫18、咳血:卫氏并殖吸虫(烂桃样血痰)19、大肚子:血吸虫(腹水)20、皮炎:钩蚴性皮炎、尾蚴性皮炎三、感染阶段1、感染期虫卵:鞭虫、蛲虫(蠕形住肠线虫)、蛔虫、细粒棘球绦虫、囊尾蚴病、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2、幼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旋毛虫(幼虫囊包)、钩虫(丝状蚴)、曼氏迭宫绦虫、猪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四、感染方式1.经皮肤:曼氏迭宫绦虫的裂头蚴微丝蚴日本血吸虫(尾蚴,)2.经口:卫氏并殖吸虫布氏姜片吸虫3.吸入感染:蛲虫4.逆行感染:蛲虫五、检查方法1、肛门拭子法:代绦虫、蛲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2、粪便法:鞭虫、钩虫、蛔虫、曼氏迭宫绦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虫、并殖吸虫、血吸虫(日本,曼氏)3、痰液检查:并殖吸虫4、肌肉活检:旋毛虫5、组织活检:囊尾蚴病并殖吸虫斯氏狸吸虫(皮下包块)6、鲜血检查法:微丝蚴(丝虫)7、免疫学检测:泡球蚴并殖吸虫8、尿液检查:埃及血吸虫六、治疗药(常见)1、阿苯达唑:钩虫、鞭虫、蛲虫、蛔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钩虫、猪带绦虫、泡球蚴病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2、噻嘧啶(适用于儿童):蛔虫3、甲苯咪唑:绦虫4、海群生(乙胺嗪):微丝蚴、丝虫5、吡喹酮:并殖吸虫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
Caenorhabditis elegans线虫门(Nematoda)是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土壤中以及其它生物体中的一大类假体腔无脊椎动物门。
线虫类和其它任何门都没有紧密亲缘关系。
该门动物为双侧对称、不分节的细长圆柱体,两端很尖,体表有粗糙的角质膜覆盖。
其肌肉和排泄系统及胚胎发育都很特殊。
该门包括非寄生的线虫,如醋线虫(Anguillula)以及寄生于马铃薯中的小线虫(Heterodera)和寄生于人、猪中的蛔虫(Ascaris),其中有些如吴策线虫(Wuchereria)和几内亚线虫(Dracunculus)能够引起人类的严重疾病。
(英汉生命科学辞典)Caenorhabditis elegans (C.elegans)是一种常见的、自由生活的小型土壤线虫,在世界的许多地方都有分布,属于小杆亚纲(Rhabditia)、小杆目(Rhabditidia)、小杆总科(Rhabditoidea),以细菌为食,在理想的条件下生命周期大约为3天。
C.elegans成体长约1-1.5毫米,身体直径约70微米(P60)。
作为实验研究用的通常是C.elegans wild type var. Bristol(strain N2)。
它有两种性形式:一种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s)和一种雄虫(males),其成体的外部形态是有区别的。
雌雄同体的C.elegans既产生卵,又产生精子,可以自体授精进行繁殖。
雄体以很低的频率自发产生,可以与雌雄同体交配,但雌雄同体相互之间不能进行授精。
一条未经交配的雌雄同体在它的生殖期中可以产生大约300个受精卵。
幼虫孵化和发育经过4个幼虫阶段,其间由蜕皮所间断。
第四次蜕皮后的成熟成体繁殖大约4天,然后再继续生活10-15天。
C.elegans能够很容易地在有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生长,需要的成本低。
在实验室里用于培养C.elegans的方法很简单,通常在20 0C下,用细菌,如Escherichia coli作为它的食物来源,在小的琼脂平板上或在溶液中培养。
名词解释1.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有些寄生虫除可寄生人体外,还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体内,成为人兽共患寄生虫,在流行病学上,这类动物可作为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称这动物为保虫宿主。
2.变态:指节肢动物由幼虫发育至成虫的过程中,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
3.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外期的裂殖子从肝细胞释放出来,进入血流后很快侵入红细胞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关系称寄生。
5.寄生虫: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则称寄生虫。
6.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7.茎口:恙螨幼虫取食时,先将螯肢刺入皮肤,注入涎液,宿主组织受溶组织酶的作用,出现凝固性坏死,在涎液周围形成一个环圈,最后形成一条小吸管通到幼虫口中,称为茎口。
8.疟疾的复发答案:间日疟原虫的子孢子在进入肝细胞后,在发育繁殖的速度上可能是多态性的,既有发育快的称速发型子孢子,也有发育慢的称迟发型子孢子。
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进入休眠期,经过一定时间,在一定条件下再进行增殖,引起疟疾的临床发作称为疟疾的复发。
9.疟疾的再燃答案:急性疟疾患者在疟疾发作停止后,如体内仍有少量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增殖,经过数周或数月,在无感染的情况下,又可出现疟疾发作临床症状。
10.生物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称为间接发育型。
组织内寄生线虫多属此型。
幼虫需先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后,再经皮肤豁口感染人体,寄生在组织内的线虫多属此11.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称为直接发育型,感染性虫卵或幼虫可直接进入人体发育,肠道线虫多属此型。
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于肺微血管,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13.异位寄生:寄生虫寄生在正常宿主的不正常的寄生部位称谓异位寄生。
人体内的寄生虫1. 蛔虫蛔虫是寄生于人类内脏最多的寄生线虫,可长到15到35厘米长。
蛔虫通过摄食传播。
蛔虫卵孵化后很快刺穿人的内脏壁,进入血液。
通过血流进入肺部,然后被咳出和吞咽,再次回到内脏。
症状:发烧、疲劳、过敏、皮疹、呕吐、腹泻、神经问题、喘息和咳嗽2. 疥虫通常被叫做人疥虫,这种寄生虫通过身体接触传播。
雌疥虫在的人的皮肤上产卵,引起皮肤反应和发炎。
当雌疥虫把卵埋在皮肤下人的反应会加剧,如刺痒,这就是疥疮。
症状:刺痒、疼痛、脓结、皮肤刺激3. 弓形虫这种常见的新月形寄生虫会侵袭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人会通过吃不熟的肉感染这种寄生虫。
大多数人曾感染过这种寄生虫,显示它的抗体,但是很少有人表现出症状。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更易感染弓形虫,孕妇感染弓形虫胎儿会受到严重或者致命的影响。
症状:流感症状、发烧、寒战、虚弱、头疼4. 血吸虫这些小虫子寄生在宿主的血液中,它会让宿主患上血吸虫病。
它们生活在水中,当人们接触到受污染的水后,血吸虫就会刺破他们的皮肤。
这种寄生虫会引起发炎(肿胀),损害器官,尤其是肝脏。
成虫能寄生在人类宿主身上数十年,可能数年不显示任何症状。
它们随排便离开寄主,在蜗牛寄主中度过它们的余生。
症状:发热、疼痛、咳嗽、腹泻、肿胀、头昏5. 绦虫绦虫通过污染食品传播,通过头部的“钩子”附着在寄主的内脏。
绦虫3、4个月就可成熟。
它能寄生于人体长达25年。
绦虫卵可通过粪便排出,能存活于植物中,然后被牛、猪吃下,或者传给人类。
症状:恶心、呕吐、内脏发炎、腹泻、体重减轻、头晕眼花、痉挛、营养不良6. 蛲虫蛲虫是常见的人类寄生虫,可引起蛲虫病。
成雌虫可长到8毫米到13毫米。
蛲虫的后部呈长长的针形,它也因此得名。
它们在寄主的内脏安家落户,但是与大多数寄生虫不同的是,它们不会进入血液,不能在人体的其他部位生存。
蛲虫在体外产卵,通常在肛门周围,这会引起人的搔痒感,幼虫会通过人手挠传播。
7. 班氏吴策线虫蚊子携带这种寄生虫,通过叮咬人类把这种寄生虫释放进入人类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