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市场与国家角色——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375.20 KB
- 文档页数:5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战建华
【期刊名称】《公共管理评论》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正>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74页,35.00元,ISBN 978-7-213-03443-5卡尔·波兰尼是20世纪公认的最彻底、最有辨识力的经济史学家。
他在1944年出版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以下简称《大转型》)是一部极具思想穿透力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对市场自由主义最强有力的批判(导言),被
【总页数】6页(P207-212)
【作者】战建华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91
【相关文献】
1.市场经济与社会秩序——卡尔·波兰尼《大转型》的时代议题解读 [J], 张波
2.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市场与国家角色——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J], 路阳
3.寻找卡尔·波兰尼的"互惠经济"--关于市场转型理论研究范式的探讨 [J], 邓伟志;秦琴
4.社会与市场——重读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 [J], 黄春春
5.卡尔•波兰尼经济伦理思想的阐释与批判
——以《大转型》为中心的探讨 [J], 龚天平;刘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卡尔·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思想摘要: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作为一名优秀历史经济学家,他基于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思考着历史和现实、经济和社会的深层次关系。
其中他提出的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经济和社会的从属关系,本文主要论证卡尔·波兰尼的这一思想观点以及对于今天我们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嵌入;经济;社会Abstract:Karl Polany as one of the best historical economists,he is based on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thanking the deep relationship of them. In which he presents a major point of views is subordination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This paper mainly argues on the idea and which for today'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draw lessons from a meaning.Key word:Embedded;Economics;Sociology一、卡尔波兰尼眼中的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嵌入”这个词汇首先由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一书中最先使用的。
“原则上,人类的经济是浸没在他的社会关系之中的。
他的行为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占有物质财富的个人利益,而在于维护他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权利,他的社会资产。
只有当物质财务能够服务于这些目的时,他才会珍视它……在每一种情况中,经济体系都是依靠非经济动机得以运转的。
”这是卡尔·波兰尼“嵌入”原理也是卡尔·波兰尼思想的核心原理之一。
社会与市场的博弈理论及其历史——理解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摘要】本文从社会与经济二者博弈的视角,系统介绍了卡尔·波兰尼对于社会与经济二者关系的论述,探讨了波兰尼的“嵌入”理论、“双重运动”理论以及国家的作用等理论,从而为社会与经济的博弈关系奠定理论基础;文中根据劳动力、货币、自然的商品化过程将历史上社会与经济二者博弈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其博弈过程,并指出其博弈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最后根据博弈历史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且总结了对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应该持有的理性态度。
【关键词】社会与市场《大转型》自由主义博弈历史一、引言及文献综述(一)引言卡尔·波兰尼被公认为是杰出的经济史家,在他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The Great Transfo rmatio n-The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s,以下简称《大转型》)中,开创性的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分析的历史的视角,也为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提供了一个渠道。
时至今日,阅读这本具有著作仍然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当代资本主义新问题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波兰尼的思想广泛而且深入,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
虽然其理论却较少地被各个学科的正统和主流派别所提及和研读,同时其作为社会主义者的身份似乎也从未得到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正式承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思想在世界学术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大转型》这门书中,波兰尼开创性的将市场的分析视角扩展到“市场与社会”两者之间关系的框架里面(以前的理论为纯粹的经济学市场理论或者社会学方面的思想理论),并且发掘二者之间的互动规律。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后感《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波兰尼于1944年出版的著作。
这本书以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这本书的读后感是深刻而又复杂的,下面是我的个人体验和理解。
波兰尼在书中提出了他的“双轨制”理论,即国家和市场在现代资本主义中发挥着不同但互补的作用。
国家主要负责维持社会稳定和公正,保护人民权益,而市场则是生产和分配资源的机制。
国家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基础。
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离不开国家的干预。
波兰尼认为,市场机制在早期资本主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市场机制逐渐失去了控制力。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国家开始干预市场,通过立法和规制等手段来调整市场。
这种干预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标志性特征。
波兰尼还关注了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民主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阶层通过政治参与争取自己的利益,这种政治参与最终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形成。
在作者对现代经济制度的探讨中,他指出了市场经济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其的反思和探讨。
在作者看来,市场经济对于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社会不平等、生态危机、文化价值的淡化等。
这些问题并非市场经济自身的问题,而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反思和解决。
波兰尼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分析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迁。
他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综合分析也启示了我对于世界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深刻地理解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仅是市场力量的作用,而是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波兰尼的理论框架下,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市场和政府的看法,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比我想象中的复杂得多。
波兰尼:《巨变——现代政治、经济的起源》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 1886-1964)生于维也纳,一个匈牙利犹太中产阶级家庭,十几岁时随家迁回布达佩斯,1906年入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法律。
1908年波兰尼被选举为新成立的布达佩斯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团体“伽利略学圈”的首任主席,此后他一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1914年,参与组建了了“国家公民激进党”。
一战爆发后,他参军上前线,1917年带伤回到布达佩斯。
1919年,他离开匈牙利前往维也纳,开始他长期的流亡生活。
在维也纳期间,他参与编辑中欧最重要的经济和金融杂志《奥地利国民经济》。
1933年希特勒上台,波兰尼又被迫流亡去了英国,成为工人教育协会的讲师。
1941-1943年间,他得到一笔研究资金,在美国福蒙特州伯灵顿学院完成了《大转型》,这本书1944年首先在美国出版。
二战结束之后,波兰尼到美国,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经济史的副教授。
退休后,波兰尼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与妻子一起颐养天年,1964年逝世。
本书写作背景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全球经济的转折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文明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的以自由市场经济为纲领的旧工业文明的垮台和20世纪以保护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新工业文明的建立。
波兰尼亲身经历这个变革,并认为对这场变革,尤其是经济和政治秩序的变革,影响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是:一、政治权利的平衡;二、国际金本位制度;三、自我规范的市场机制;四、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这本书则主要针对第三点自我规范的市场机制而写。
其中一核心观点是,现代国家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机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说白了,也就是政治结构和经济制度往往会相互作用。
在18-19世纪时期,工业革命引发经济变革,即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形成。
而经济变革要求政治结构调整,于是出现了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主体,因为后者能够保障前者快速的发展。
但是,当前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社会结构失调、阶层差距扩大,这时候后者为维护稳定反过来限制前者。
站在兔毛的顶端——以方法论眼光读《大转型》感悟乔斯坦·贾德在他的《苏菲的世界》中说到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兔毛深处,哲学家的使命就是努力站在兔毛的顶端去发现真正的世界。
而每个研究人类社会科学的学者同样需要有哲学家的思维,站在“兔毛”的顶端:用最宏观、最系统、最全面的角度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
不论是经济学家还是历史学家,都一定要把握住所有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因素,才能真正把握人类社会本质,解释清楚人类社会中的问题。
这就是我从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中所得到的感悟。
在本书的前言中,信息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道“波兰尼强调了自由劳动力市场、自由贸易和自发调节的货币机制这三个信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波兰尼把市场看做一个更为广阔的经济的一部分,并且把这个广阔的经济看做一个还要广阔的社会的一部分”……弗雷德布洛克所做导言中也说到“波兰尼反复说一种脱嵌的、完全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是一项乌托邦建构;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结构”……不难看出,之所以斯蒂格利茨说“波兰尼所提出的问题和视野并没有丧失它的卓越性”,源于他分析问题的广度。
我认为其广度体现在三个方面:将经济研究与历史社会研究相联系;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待经济变迁;从多方讨论市场制度。
首先波兰尼将经济研究与历史社会研究紧密联系,而不是孤立地单纯研究经济问题。
波兰尼在第四章中提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中具有一种互通有无、互相交易的秉性。
这种所谓的个体交换的秉性,导致地方市场和劳动分工的必然出现,由此形成远程贸易和地域分工。
因此,在自由放任的前提下,市场经济将能够自发形成,并自主运转和成长,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而波兰尼的看法是,在我们的时代之前,没有任何哪怕只是在原则上由市场控制的经济曾经存在过,通过交换来获取利益和利润这样一种动机,此前从未在人类经济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从而波兰尼批判亚当斯密“对早期人类经济心理的假设是错误的”,波兰尼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人类的行为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占有物质财物的个人利益;而在于维护他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权利,他的社会资产。
大转型卡尔波兰尼读书笔记《大转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一贯的“整体性”的观察方法,即将经济看做是镶嵌于社会之中的一个部门,经济秩序只不过是社会秩序的一种功能,前者寓于后者之中。
而现代市场经济正是试图使经济成为独立的部门,让经济制度为整个社会制订运转法则。
在这个意义上,波兰尼不但拒斥了经济自由主义者将交换(经济动机)定义为人类行为动机基础的一系列观念,同时对庸俗马克思主义者简单的“经济决定论”进行了反驳,因为这二者虽然壁垒分明,但实际上共享了一个前提:经济是一个独立的部门。
在波兰尼的眼里,将经济目的作为人、社会奋斗的目标本身,事实上构成了“异化”。
这种“异化”正是市场经济模式的最大特点,市场经济不被当作通往更为基本的目的——比如人类幸福——的手段,其本身倒成目的。
在波兰尼的观点中,前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之间是存在着很大的断裂的,这样的断裂也就是所谓的“大转型”,即经济从“镶嵌”在社会之中的一个部门“脱嵌”出来。
但波兰尼接着论证到这种“脱嵌”是不可能成功的。
劳动力、土地和货币是市场经济体系得以形成的三个关键性要素,如果不将这三个要素组织进行自由市场“交换”中,市场经济秩序就不可能形成。
虽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最终形成了“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货币市场”,但“劳动力、土地、和货币显然都不是商品;这样一个基本假定,即任何在市场上买卖的东西都必须是为了出售而生产出来的,对他们而言是不成立的。
换言之,根据商品的经验定义,它们不是商品。
”因此,波兰尼称这三种所谓的商品为“虚构商品”。
问题是,如果要将这些“虚构商品”真正放置在市场上,令其处于“待购”状态的话,事实上等于把人类所处的环境和人类自身推向市场,人类社会成经济体系的附属品。
这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也理应置于正义人类的批判之下。
在市场经济力图扩张并将越来越多的要素囊括进市场体系的同时,人类社会兴起了“社会保护运动”。
矛盾的是,惟有通过通过一系列国家制度的强制手段,自由市场才得以形成,且自由市场状态的维持也需要更多的管制和疏导;但社会保护运动却完全是自发的,只要市场的扩张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这股运动就会自发地迸发出来。
《巨变》读书报告《巨变》是一部公认的伟大著作,又译为《大转型》,该书的副标题译为“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
一、作者生平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886-1964),生于奥匈帝国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是匈牙利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是20世纪公认的最彻底、最有辨识力的经济史学家。
当法西斯主义兴起时,他离开了出生的匈牙利,成为英国公民。
著有《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巨变》和《达荷美和奴隶贸易》等。
1924-1933年,在维也纳期间,受马赫思想的影响并作为马赫研究协会的一员,波兰尼撰写了大量关于科学、医学、人类疾苦及共产主义道德的手稿。
1941年至1943年,波兰尼在美国完成本书,并于1944年出版。
波兰尼晚年致力于创办经济学和政治学比较研究的《共生》杂志,深入研究文化差异,寻求改善人类生活状况并实现世界和平的途径。
1964年4月23日《共生》第一期出版之夜,卡尔·波兰尼与世长辞。
其重要贡献是——对经济史做了精到而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
— 1 —二、本书的基本思想在本书中,波兰尼主要关注的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
波兰尼通过对社会“双重运动”的探究式解说,考察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或者说是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也就是从这个过程冲突的角度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
三、本书的内容概要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国际体系、二是市场经济的兴衰、三是进行中的转变。
第一部分可谓是写作背景,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欧洲大陆经历了“百年和平”却突然崩溃衰败、落入世界大战和经济萧条的深渊。
第二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又分为市场经济的“兴”和“衰”两个层次,也即自由经济制度和社会的自我保护的“双重运动”,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政府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所采取的种种政策,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种“双重运动”的痕迹,波兰尼正是从这种“双重运动”来借以解释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