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26.28 KB
- 文档页数:4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8篇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1妈妈告诉我,十三岁之前是人记忆最好的时候,所以,我一直坚持诵读经典。
四年级的时候,我背完了《论语》上册,班上进行“国学经典”考查时,我总是高高地举起手积极回答问题。
每次我背诵原文都很流利,但老师让我讲解意思的时候,我却很多都不知道,于是便下定决心要好好看看《论语》的译文。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论语译注》上册,书中在每一句原文下都做了解释,阅读这本书可以一边复习原文,一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这使我收获很大。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学而第一”,这是《论语》的第一篇,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关于“学习”主题的对话讨论,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学习”,还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
有子,姓有名若,他是孔子的学生,他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经常提出孔子的优点,并心向孔子学习。
其为人处世也深得孔子的赞赏。
曾子,姓曾名参,也是孔子的学生,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他的学习方法之一,他每天都会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了心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都复习了呢?”子禽,姓陈名亢,孔子的学生之一,他的特点是非常好问,遇到什么小问题也要请教孔子,所以进步总是又快又大。
孔子是一位知识渊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无数,同学们又称他为“圣人”和“师仙”。
在学生有困难时他总是乐于帮助并耐心讲解。
他那么博学却始终保持谦虚,很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人们夸他他也从不骄傲。
他总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说“如果三个人走在一起,当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长处去学习,以他的短处为自己改正的参照。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懂得了: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就算有天大的学问,也要像孔子那样谦逊好学。
有子懂得欣赏他人,曾子坚持每日三省,子禽总是勤学好问,孔子更是善于以他人为师,这些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2023年《国学经典》读书笔记4篇《国学经典》读书笔记1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灿烂历史,而国学经典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后,让我受益良多:宽容“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有些摩擦,在这时,我们如果与之相持不下,则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会越来越差,甚至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反之,若我们各自退后一步,宽以待人,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韩信忍一时的胯下之辱,最后却成就自己光彩照人的一生。
“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我们宽容对待他人人,别人也同样会宽容对待你。
毅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成大事者必有毅力,无毅力者则一事无成。
有毅力做事才有始有终,才会有所成就。
就如孔子读《易》一书。
当时的书都是用竹简编成,翻阅不易,耗时颇多,但孔子不怕困难将这部书三遍,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件事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毅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惜时“读书不觉已早春,一寸光阴一寸金。
”作为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时间也就成了我们学习的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青春正茂、朝气蓬勃,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造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会读书迟”的遗憾。
节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应从小事做起。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国学经典读书笔记篇1《国学经典》读书笔记《国学经典》这本书记录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所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中,我最喜欢的篇章是《黄香温席》。
这篇*讲述了黄香小时候,母亲去世了,他十分伤心。
长大了,小黄香便处处关心父亲。
冬天,他为了让父亲休息好,睡在父亲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床捂暖和了才让父亲上床歇息。
夏天,他为了让父亲不热,睡在父亲床上,用扇子把床扇凉才让父亲睡。
读完这篇*,我被黄香的行为感动了,对父母的孝顺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的。
我还知道了《孟子》中的一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它的意思是:承担天降的大任的人,必须先要经过一番磨练。
孟子认为,要想担当起大任,就必须吃苦受累,不断磨炼自己。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遇到的困难要勇往直前。
我还从《扇灯录》中学会了一句话:“责我者劝我者益我者顺境扬之存心防患弥缝补漏于劣处规劝掩过增益于善处也。
”它的意思是:那些批评、指责我的人是在劝勉、劝告我,应该取长补短,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应顺境待人、宽厚待人。
别人夸奖我我应该小心防范、积极应对。
在别人指出我的缺点时,要勇于改进、及时补救过错。
这样就可以使人感到心情舒畅。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这样,别人的批评是为了帮助我们改正错误、不断进步,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夸奖和批评,并为此而高兴。
《国学经典》这本书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还让我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
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师,引领我走上阅读之路,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真是不读不知道,读了国学受益匪浅!国学经典读书笔记篇2国学经典读书笔记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我阅读《国学经典》的体会。
这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带领一群学生共同完成的,旨在让学生们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帝内经》的读书笔记《黄帝内经》的读书笔记1《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原文: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感悟:冬天是个阳气潜藏的季节,不宜过度扰动阳气。
过度扰动筋骨的活动,达到大汗淋漓的程度,就是过度扰动阳气。
比如说,到了冬天的晚上,有些人练长跑、跳劲爆的广场舞、在健身房暴走等等,以致达到大汗的程度,是对身体健康不利的。
其实其他三个季节,在晚上还要剧烈运动,也是沒有好处的,因为一日之中的晚上,相当于一年的冬天,阳气也是收藏的,应该无扰乎阳,晚上的剧烈运动属于以妄为常。
按跷,就是按摩导引活动或者运动。
本来,按跷是好事,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但是,冬天过度的按跷,以致汗出,达到这个程度了,就不好了,汗出,就是扰动了阳气,偶尔一次,倒也沒什么,但反复汗出,肯定不利于健康。
由此,我想到了,冬天过度的保暖,达到大汗而出的程度,还有,冬天进行汗蒸,使人大汗淋漓,同样是扰动了阳气。
扰动了阳气会怎样呢?来年春天就可能发生鼻子出血和颈项部位的疾病,夏天就可能发生胸胁部位的疾患,长夏就可能发生里寒泄泻的疾病,秋天就可能发生风疟,而再至冬天就有有可能发生四肢僵硬的'痹症、寒厥症,泄泻和汗出过多的疾病。
这些都是冬不藏阳造成的。
冬不藏阳,未必即时发病,但由此种下的病根,一有条件,人体就会出现上述疾患。
所以说啊,冬天要适量运动,以微汗为好。
宜去寒就温,就温就不是过度保暖,正所谓酒要微醉,花要半开,达到中的程度,是最好的了。
《黄帝内经》的读书笔记2说是读《黄帝内经》,可实际上自己并不是读原文,而是看了北京厚朴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在电视里讲《黄帝内经》的节目,然后又读了几本根据这个节目录制下的《对话录》,感到深受启发。
养生的文章有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只能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几点写下,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顺应天时,顺应四季生命是智慧的,人体充满奥秘。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30篇)《论语》读书笔记(精选3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读书笔记200字(精选3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读书笔记篇1在这个盛夏中,我仔细地阅读了一本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一本中华经典读物《论语》。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它传递的是一种朴素而又>温暖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的言行的一本名著。
论语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它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古人有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想而知,熟读《论语》之后的人知识有多么渊博啊!在《论语》这本书中,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相信每个人都非常熟悉这句名言,而且也经常挂在嘴边。
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学习了知识又按时实践,不也是很愉快吗?读了这句话,我深深地感悟到了孔子希望我们学习了一样本领后就要经常去练习,这样才不会忘记。
读完《论语》就会觉得它主要引导我们怎样学习、复习;怎样为人处事;怎样去合作??而且都围绕一个字“德”。
希望同学们也去阅读一下《论语》这本书,也去领略其中的道理。
《论语》读书笔记篇2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与其他的语录没什么差别。
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有关修身(内圣)、治国(外王)的思想流连于语录的字里行间。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就我看来,人的一生中秉怀着许多有关生活的触动,只是很多时候,这些触动没有点燃让我们人格震撼的导引线,而使我们困窘地活着。
于丹的《论语》心得中,虽然从其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解读《论语》。
但毕竟是一种颇能为大众认可的个人独特的对于《论语》的感悟。
每个人要是想要在《论语》中找到让我们人格震撼的导引线,还需自己到论语中慢慢寻觅。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摘抄20篇很高兴你对国学经典感兴趣。
国学经典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对于我们的人生修养和思想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为你摘抄的20篇国学经典读书笔记:1. 《论语》,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示君子。
匿怨而友其人,示君子。
”这段话告诉我们要真诚待人,不要用虚伪的言辞和表情来讨好他人。
2.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句话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指出了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3. 《中庸》,中庸之道,天下之达道。
这句话表达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指出了中庸是治理国家和个人修养的根本之道。
4.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在困难时独立自主,而在成功时要为天下人谋福利。
5. 《道德经》,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像水一样谦逊和善良,不争不抢,以柔克刚。
6. 《周易》,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预见性,提前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免后患无穷。
7. 《史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告诉我们天道自有规律,善恶得失都有其因果报应。
8. 《资治通鉴》,读史使人明智。
这句话强调了通过读史可以使人更加明智,因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9. 《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了解自己和了解敌人,这样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10. 《庄子》,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宏大的视野和胸怀,不要被琐碎的小事所困扰。
11. 《论衡》,天生万物而不为主,夫道生之而不为主。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顺应天道,顺应自然,不要妄图去主宰一切。
12. 《文心雕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多思考,才能在写作时有灵感和创造力。
13. 《红楼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留下真诚的心灵和对历史的关怀。
中小学生国学经典读书笔记10篇国学经典读书笔记1《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
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孔子的—《论语》,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论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可以教给我们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必须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悦。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知。
”这句话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
它的意思是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用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身的不足,并且改正。
让我明白了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是自身变得更加优秀。
别人的缺点呢,就用来当一面“镜子”,看一看自身身上有没有这些缺点,有,就要把它及时改正。
没有,就用来告诫自身,以后不要犯这些错误。
这句话一直伴着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无时无刻的给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论语》应当是阶梯中非常重要的一级,学习《论语》,收获的不但仅是知识,还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2这段时间,我们把《论语》这本书学完了。
还记得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非常的精致,上面还写着非常大气的两个字——论语。
刚翻开书页,就看到了人物介绍。
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__曲阜),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闻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业,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俗话说: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闻名的弟子有:颜回,曾子,子路,子贡,管仲……《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含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有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国古代名言之一。
全书语言精练,意义深刻,有很多言论被人视为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起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中华文化经典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中华文化经典读书笔记1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精髓莫过于国学;在岁月的长河中,国学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
为了使我们感受到国学的博大精深,学校给我们每位同学送了一份“礼物”——一本《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
六年级的《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主要收录了《新古文观止》和《古体诗词》中的名篇。
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爱莲说》主要表达了作者无意于隐逸,也不贪图荣华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既抒发了感情,又讽刺了世态。
当我读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时,我可以感受到作者不赞同当一个用隐逸来逃避社会责任的隐士,也不赞同当一个贪图荣华富贵的世俗小人,作者只想当一个正直、清高的君子。
当我读到“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时,我可以感受到在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贪图荣华富贵,只有少数像周敦颐那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不阿世俗。
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就是喜欢“牡丹”的人,他们为了名利,成了世俗之人。
而像周敦颐那样的人,即为“爱莲者”,他们为人洒脱,仙风道骨,多数都是思想家、理学家,他们为世俗者所不能了解,算是人群中的圣人,这多么可叹啊!《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中像《爱莲说》这样的名篇比比皆是,这些名篇潜移默化使人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当之无愧的经典阅读。
从品读学习中我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
感谢《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中华文化经典读书笔记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而中华文化的传播媒介丰富,尤其在书中到处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
文体中涵中华文化。
从古代到近代的中国文学著作,其文体大多为文言文形式,而这种形式至今仍被人们关注。
《三字经》读书笔记(15篇)《三字经》读书笔记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窦燕山有义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三字经》读书笔记2大家都知道《三字经》这本书。
它是一本我们小朋友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学著作。
在这本书中,象唱歌一样的《三字经》竟然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看了《三字经》,我有很多的收获。
在《三字经》中最让我受启发的是“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和“勤有功,戏无益。
”这两句。
它说得是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读书,这是不应该的,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所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
古人都知道要从小勤奋努力学习,而我们处在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愁吃、不愁穿,却不懂得好好珍惜,想想自己,学习一点也不用心,态度也不认真,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出错,字还写得很难看,真是太不应该了。
在《三字经》中还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黄香的小女孩,她九岁就知道要孝顺父母,夏天用扇子为父母驱蚊子,冬天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褥。
黄香小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我比黄香大一岁,可在家里,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也不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三字经》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我爱读《三字经》。
《三字经》读书笔记3书是我们的朋友,书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同时又能让我们学到无穷的知识。
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
导读: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范文1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
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
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
《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
《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
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同事中人才济济,读大学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
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
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
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
”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
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
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
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
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
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
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
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
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范文2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
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
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
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
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
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
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
它更让我从
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
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
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
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
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
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
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
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
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范文
1.经典的国学作文
2.关于国学经典的作文范文
3.国学经典的作文
4.超经典的国学作文
5.国学经典的高中作文
6.读国学经典的作文
7.关于国学经典的作文
8.国学的读书笔记
上文是关于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