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2011版课程标准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评价方式除了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
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4、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5、“总体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的统一。
具体说来,突出了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三个思想。
6、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新课程标准整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改探索的成果,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母语教育的经验,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和,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8、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9、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
10、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
11、语文课程标准包括、、三部分内容。
12、语文教学要注重、,注重,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1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4、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的开放、的开放、的开放。
15、对于“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应注意、、特点。
16、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A、平等对话B、和谐相处C、努力创造D、互相合作2、()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A、写作B、阅读C、识字D、口语交际3、()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A、综合性学习B、阶段性学习C、总结性学习D、实践性学习4、()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同一类的一组是()。
A. 树木、花草、蔬菜。
B. 狗、猫、鸟。
C. 桌子、椅子、板凳。
D. 春天、夏天、冬天。
答案,D。
2.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将欲行”表达的意思是()。
A. 正在行动。
B. 即将行动。
C. 已经行动。
D. 不打算行动。
答案,B。
3. 下列成语中,意思相反的一组是()。
A. 一马当先、排山倒海。
B. 井井有条、乱七八糟。
C. 狼吞虎咽、细嚼慢咽。
D. 乐不思蜀、思前想后。
答案,B。
4.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
B. 这位老师讲课生动有趣。
C. 他们在公园里玩得很开心。
D. 这些花儿开得真美丽。
答案,A。
5.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小明昨天去了动物园。
”。
A. 小明。
B. 昨天。
C. 动物园。
D. 去了。
答案,A。
二、填空题。
6. 请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他昨天去了______。
答案,医院。
7. 请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春天的树叶______。
答案,绿油油。
8. 请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答案,有趣。
9. 请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他们在操场上______。
答案,奔跑。
10. 请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这个小朋友非常______。
答案,调皮。
三、简答题。
11. 描述一下你喜欢的动物,并说明你为什么喜欢它。
答案,我喜欢小狗,因为它们聪明、忠诚,而且很可爱。
每当我回家的时候,小狗总会摇着尾巴迎接我,让我觉得很温暖。
12. 请简要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答案,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小王子》,因为它讲述了关于友谊、责任和爱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四、作文题。
13. 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题为《我的家乡》的作文。
提示,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风景;3. 家乡的特色美食;4. 家乡的人们。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张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今天他在阅读课上学习了一篇关于春天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
张明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因为他家附近的公园里,春天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花朵开放,非常美丽。
老师问张明,故事中的春天有哪些特点?张明回答说:“春天有很多颜色,有绿色的小草,有粉红色的桃花,还有黄色的油菜花。
”老师点点头,又问:“那你觉得春天的气息是怎样的呢?”张明想了想,说:“春天的气息是温暖的,还有花香。
”老师表扬了张明的回答,并鼓励他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词语运用在词语运用的考试题目中,老师给出了一系列的词语,要求学生们用这些词语造句。
例如:“快乐”、“帮助”、“勇敢”等。
学生们需要根据这些词语的特性,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创造出合适的句子。
例如,对于“快乐”这个词,一个学生可能会写道:“当我在公园里和朋友们一起玩耍时,我感到非常快乐。
”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作文本次考试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
学生们需要围绕这个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
在作文中,学生们不仅要描述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还要阐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以及他们打算如何去实现它。
例如,一个学生可能会写他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因为他对宇宙充满好奇,希望能够探索未知的星球。
他会提到自己打算通过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参加航天俱乐部等活动来逐步接近自己的梦想。
四、语法填空在语法填空题中,学生们需要根据所给的文章内容,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词语或词组,使文章意思完整、语法正确。
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们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例如,文章中可能会有这样一句话:“小明昨天______了他的自行车去学校。
”学生们需要根据语境和语法规则,判断出正确的填空词语是“骑着”。
五、古诗文默写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背诵和默写古诗文,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韵律感和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学科2011版课程标准测试题(带答案)一、填空1.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2.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综合性、实践性4.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5.课程目标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九年一贯\整体性和阶段性6.语文课程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从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7.总目标中规定: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8.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第一学段要会写800个左右汉字。
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
第一学段在阅读中要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10.第二学段对识字与查字典方面的要求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11.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12.小学阶段第二、第三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13第三学段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14第三学段阅读诗歌的基本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15第三学段习作的目标与内容中对习作修改方面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二、简答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阅读教学提倡什么?防止什么?答: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的整体提高.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0、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与_ 说_ 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4、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竞赛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6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2分,共10分)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三、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10分)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附答案)1.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学生心理和用眼卫生。
2.下面是XXX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笔试试题,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和文学素养两部分。
3.教育教学理论部分包括填空、判断和简答三个部分。
4.在填空题中,需要填写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与之统一的基本特点,以及综合性研究的研究过程和阅读教学的重点能力。
5.判断题中涉及到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标准的项目标和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
6.简答题中需要回答如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7.文学素养部分也包括填空、选择和简答三个部分。
8.填空题中需要填写《老人和海》的作者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
9.选择题中需要选择出与中国文学史相关的选项。
10.简答题中需要回答文学素养的培养方式和作家的社会责任。
鸟儿飞向村子,发现一个小女孩坐在煤油灯旁。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女孩回答:“火柴已经用完了,但是煤油灯还在燃烧着。
”鸟儿睁大眼睛,凝视着灯火,唱了一首歌给它听。
唱完后,鸟儿再次凝视着灯火,然后飞走了。
在《丰碑》这堂课中,几位老师都设计了相同的内容,让学生为军需处长写碑文。
你认为哪个设计更合理?不合理的预案存在哪些问题?第一份预案让学生写一篇文章,表达对军需处长的敬意。
第二份预案要求学生在插图下题写碑文。
第三份预案则要求学生了解碑文的定义,并为丰碑写碑文。
第四份预案是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画丰碑并题写碑文的任务。
最后一份预案是让学生自己拟一句碑文。
我认为第三份预案最合理,因为它要求学生了解碑文的定义,并为丰碑写碑文。
这样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碑文的概念,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表达对军需处长的敬意。
其他的预案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第一份预案可能会让学生觉得写一篇文章很枯燥,而第二份预案则可能会让学生缺乏灵感,无法写出有意义的碑文。
自拟题目作文:寻找幸福的旅程一只小狗问妈妈:“幸福在哪里?”妈妈回答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学习提纲一、填空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是学习的()。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3.课程目标()年一贯整体设计。
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口语交际是()与()双方互动的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中进行。
6.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教学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和();(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言课程的()和();(三)重视()、()、()的正确导向;(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和()。
7.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和()。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综合性学习应贴近(),应突出学生的(),应强调()。
10.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第三、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地表达。
各学段对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的情况。
11.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13.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语言文字()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14. 能主动进行()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15.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
认识()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16.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注重(),发展感受和()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测试题答案一、填空题(20分)1.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2。
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 基本方法)。
3。
《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4.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5.课标关于识字、写字量有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左右,其中( 800 )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左右,其中( 1600 )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左右,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6。
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关于“写作",第一学段为( 写话),第二、三学段为( 习作),第四学段为“写作"。
二、判断(20分)1.“学会汉语拼音。
能熟记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这是第一学段的目标之一。
( × )2.“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这是第二学段的识字目标。
(× )3.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 √)4。
口语交际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规范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 ×)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第二学段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40分)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
()、()、(),正确
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重
视()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
用规律。
5、学段目标与内容从()、()、()、
()、()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6、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
语文教学应在()的过程中进行。
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和课外学习资源。
8、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改善()。
9、()和()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10、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做到天天练。
11、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的联
系,注重()、()、()
的整体发展。
12、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要求培育()
的情感,增强()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
初步掌握()。
二、简答(36分)
1、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论述(24分)
1、结合自己的教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谈谈你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解。
2、结合自己的教学和课程标准的建议,谈谈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2011年版)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30分每小题1分)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和()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说()话、()话、()话。
3、能用普通话()、()、()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4、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的整体提高。
5、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
语文教学应在()的过程中进行。
6、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和课外学习资源。
7、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改善()。
8、()和()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9、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做到天天练。
10、朗诵要提倡(),要摒弃()。
11、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会写。
背诵优秀诗文()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