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菊》阅读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99 KB
- 文档页数:2
诗歌专题训练-------咏菊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菊罗隐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①小芭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②。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③。
【注】①拆:同“坼”,绽开。
②白衣酒:陶渊明好酒而不能常得。
某年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摘菊赏花,恰巧江州刺史王弘命白衣人送酒来,便-起饮酒,酒醉才归。
青女:神话中的霜雪之神。
③行藏:出处行止。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描写篱笆旁边的几枝菊花,“聊自芳”表现了菊花在诗人心目中的形象特点。
B.诗的三、四两句用工笔手法写菊花的花蕊和绽放,突出了菊花的形、色和香味。
C.“白衣酒”借陶渊明的典故来歌咏菊花千载以来受到士人的喜爱,语言含蓄有致。
D.“岁云暮”“青女霜”,诗人通过对菊花生长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有志难伸的苦闷。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对我们有何启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事咏菊冯时行【注】寒花冷艳为谁发,霜露泠冷只汝侵。
弱质向人如有托,清香绝世本无心。
会逢仙老收灵药,不用骚人费苦吟。
十载岂无陶靖节,东篱萧索待知音。
【注】冯时行,南宋诗人,为政有突出成就。
因主张抗金触忤秦桧,受排挤冷落僻地十余年。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刻画了寒菊冷艳高洁孤独羸弱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不甘被遗弃的积极心态。
B.这首咏物诗,构思上运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诗中典故的运用也恰到好处。
C.诗歌描写了寒菊所处的恶劣环境,这是对诗人当时身处严酷的政治环境的艺术刻画。
D.诗中出现了仙老、灵药等宣传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积极意义。
4.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5.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诗人,曾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歌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Tears are salty and sweat is salty, but I prefer sweat.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1①我爱秋天,是因为有菊的缘故。
秋天,有着嶙峋风骨的落叶乔木,把冷灰的天空撑得格外高远。
视野开阔了,心情舒畅了,再加上芦白枫红,以及一簇簇、一丛丛艳艳菊黄,简单明净的色彩,让人眼睛不觉为之灿亮。
②篱下的小雏菊,早在秋风刚起的时候就已开了。
那一篱丝瓜,在夏天时繁盛茂密的黄花阔叶,已经枯干败落,萎萎瑟瑟地披垂着,还没来得及除下来,小雏菊已经迫不及待地在枯枝败叶间探出头,浅笑盈盈地迎风招展了。
③暮春时节种下一畦黄菊,一畦白菊,整整齐齐地各成两路纵队排过去,都已绽蓄含苞,将来开放了,必然会有一番“沙场秋点兵”的豪壮气派。
很多人种菊,都喜欢把它养成盆植,一定要把多余的枝梗蓓蕾摘去,一株只留三五朵,育成之后,高低有致,硕大饱满,必需竹枝铁线支撑,恰像被固定了姿态的模特儿,看着总有太多的不自然不舒坦,菊的孤傲之气拔俗之姿,也显得千篇一律了。
④其实,若不以一己的偏见来界说,菊花真是宜瘦宜肥。
尤其难得的是花与叶都让人喜欢。
一幅古意盎然的菊图,我最爱的便是那些疏密有致的枝叶。
浓淡的墨色,写出了菊的高逸,流露出隐士一般超然隽冷的气质。
⑤菊的确是群芳中的隐士,只合开放在山野舍间。
如果要围住一园高逸,最好是木栅短篱,在篱阴树影下,在竹篱茅舍旁,益显菊花的隐逸高洁。
而不宜矗立起水泥柱,堆砌起洋灰墙,否则一园清趣,都要减色了。
世人爱菊,虽不分今古,但是感觉古人要心痴些。
骚人墨客艺菊赏菊,写菊咏菊,重阳的菊酒菊宴,以菊瓣酿酒和菜而食,是渴盼涤洗心胸,让卑浊的臭皮囊,多少也能有一些菊的冰姿吧?今人爱菊,把“不随百草出,能后百花荣”的菊花,看做秋天寂寂花市里的宠儿,送礼馈赠,人情往来,甚至庆生送死,竟也要菊花折节以就,渊明有知,岂能不悲?⑥虽然菊事不再匆匆一秋,俯仰即过,一年四季均有菊可赏,但是我总觉得在春色撩人的春天,或溽暑袭人的夏季,绝没有那种闲情逸趣来品赏菊花。
阅读《菊》回答问题。
(4分)
菊
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7.诗中提及一位文化名人,请写出他的名字。
诗中提及这个人用意何在?(2分)
答:
8.从整首诗来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菊花?作者描写菊花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
参考答案:
7.“彭泽”即彭泽令,代晋代以爱菊而闻名的陶渊明。
8.第一问:拟人的方法。
将菊花和天桃人格化。
(或对比的方法,用天桃的妒忌来反衬菊花的铁骨雄姿)。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1分)
笫二问:托物言志,(1分)表现诗人坚强、孤傲、不怕风雨,敢于斗争的精神。
(1分)。
菊花①菊花原产地是中国。
菊花又名鞠,还有黄花、九华、金蕊、金精、帝王花等三四十个称谓。
菊花大多开放在秋寒之季,飒飒冷风中,百花凋落,唯有菊花灿然绽放,让人心生敬意。
②菊花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
依花径可将菊花分为大菊和小菊;依花期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寒菊)和四季菊;依花色可分为黄、白、粉、紫、橙、褐、绿以及间色和复色等。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③菊花的适应性强。
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
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
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
用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
菊花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
菊花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花卉。
④菊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菊花端庄素雅,晚香凝秀,花姿飘逸,淡意疏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
秋季,我国许多城市常常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供市民欣赏。
⑤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 200多年的历史。
中医学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
它的这一功效,历来为广大民众所认可。
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喉的目的。
⑥菊花自古就受人喜爱,国人爱其质朴的形象,更爱其高洁的品格。
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后来也风靡世界,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美丽的礼物。
(选文有改动)(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第③~⑤段,说说菊花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3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菊花①菊花原产地是中国。
菊花又名鞠,还有黄花、九华、金蕊、金精、帝王花等三四十个称谓。
菊花大多开放在秋寒之季,飒飒冷风中,百花凋落,唯有菊花灿然绽放,让人心生敬意。
②菊花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
依花径可将菊花分为大菊和小菊;依花期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寒菊)和四季菊;依花色可分为黄、白、粉、紫、橙、褐、绿以及间色和复色等。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③菊花的适应性强。
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
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
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
用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
菊花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
菊花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花卉。
④菊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菊花端庄素雅,晚香凝秀,花姿飘逸,淡意疏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
秋季,我国许多城市常常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供市民欣赏。
⑤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 2 200多年的历史。
中医学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
它的这一功效,历来为广大民众所认可。
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喉的目的。
⑥菊花自古就受人喜爱,国人爱其质朴的形象,更爱其高洁的品格。
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后来也风靡世界,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美丽的礼物。
(选文有改动)(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第③~⑤段,说说菊花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3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菊花》阅读练习及解析答案菊花①菊花原产地是中国。
菊花又名鞠,还有黄花、九华、金蕊、金精、帝王花等三四十个称谓。
菊花大多开放在秋寒之季,飒飒冷风中,百花凋落,唯有菊花灿然绽放,让人心生敬意。
②菊花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
依花径可将菊花分为大菊和小菊;依花期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寒菊)和四季菊;依花色可分为黄、白、粉、紫、橙、褐、绿以及间色和复色等。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③菊花的适应性强。
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
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
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
用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
菊花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
菊花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花卉。
④菊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菊花端庄素雅,晚香凝秀,花姿飘逸,淡意疏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
秋季,我国许多城市常常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供市民欣赏。
⑤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 200多年的历史。
中医学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
它的这一功效,历来为广大民众所认可。
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喉的目的。
⑥菊花自古就受人喜爱,国人爱其质朴的形象,更爱其高洁的品格。
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后来也风靡世界,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美丽的礼物。
(选文有改动)(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阅读第③~⑤段,说说菊花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3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李商隐《野菊》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
②紫云:指代中书省。
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
③霜栽:指野菊。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 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 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 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2. 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6分)
【答案】11. B。
李商隐《菊》原文、译文及赏析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①融融:光润的样子。
②冶冶:艳丽的样子。
③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④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
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
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
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
官至散骑廷尉。
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⑤禁:禁受,承当。
⑥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⑦怯:胆怯、担心。
⑧残:一作“斜”。
⑨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指以菊花浸酒。
⑩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升:摆进。
【创作背景】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
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
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
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
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
到会昌四年。
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
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
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赏析】《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
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
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后来也风靡世界,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美丽礼物。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关于菊花阅读答案,欢迎大家浏览。
接到房东的电话时,正好是黄昏,菊正站在顶楼的小阳台上。
阳台很小,三四步就能走到头。
倚着护栏,她看到落日隐在云层里,始终没露面,云彩先是镶了橘红色的边儿,渐渐变成淡黄色。
几只不知名的小鸟飞在不远处一小块菜地的上空。
菜地的铁栏杆上,竟然攀爬着一丛野菊花。
就在眨眼之间,那丛野菊花开始疯长,长长的藤蔓越过栏杆,闯过小路,又攀到一楼。
快了,快了!它开始爬到顶楼,她的阳台上,那野菊花就像长了腿,迈进她的小阳台,无视她的存在,从阳台的铝合金小门,登堂入室。
她从没见过这么泼皮的野菊花,简直是太奇异了。
野菊花围着门框转了一圈,开始沿着墙角攀爬,绿绿的叶子中间夹杂着淡紫色的、淡黄色的小花,阵阵清香扑鼻。
这是久违的田野的味道。
她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她想起了在乡下,野菊花长在沟壑里,长在地沿上,长在山坡上。
薄薄的白霜打在枝叶上,本以为野菊花会受不住白霜的寒冷,可是,太阳一出来,那些白霜就变得湿漉漉的,化作甘霖在枝叶上滚动着。
菊睁开了眼睛,室内那些野菊花已经攀爬到浴室,甚至到了客厅的门上,在门上转了一圈,把门围成了一个花架子。
她四处张望,野菊花简直把逼仄的空间改造成了一个野菊花的花园。
正当她陶醉其中时,一个女人惊讶的声音如炸雷般在耳边响起:“这些野菊花怎么会占领城里的菜地?”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她把头探出去,只见一位穿着得体的女人正站在菜地的一角,瞅着长得没边没沿的野菊花皱眉头。
她手里拿着一把锄头,扒拉开野菊花的枝叶,看到了野菊花的褐色根部,一锄头下去,把野菊花的根部挖了出来。
她拎着一大丛野菊花,想不明白,为什么野菊花会在城里的菜地里撒泼?一天,苏轼到王安石家(做作)客,正巧王安石有事,苏轼就在书房等了一会。
他忽然看到书桌上有一张折叠的诗稿,上面是一首只写了开头两句的咏菊诗,一看就知道是王安石的'手笔。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虞世南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2.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解析:①咏物诗不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这是常识。
根据诗中对这个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诗人的真正用意,这是方法。
②咏物诗常常运用自况、自喻、自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
1.①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
②《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
③《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垂緌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2.①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
②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这是一首咏蝉的诗句,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
但也是托物言志。
暗暗淡淡紫——李商隐《菊花》赏析【附译文】菊花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①融融:光润的样子。
②冶冶:艳丽的样子。
③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④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
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
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
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
官至散骑廷尉。
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⑤禁:禁受,承当。
⑥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⑦怯:胆怯、担心。
⑧残:一作“斜”。
⑨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指以菊花浸酒。
⑩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升:摆进。
【创作背景】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
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
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
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
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
到会昌四年。
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
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
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赏析】《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
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菊[唐]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野人饷菊有感[明] 张煌言②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③带雨斜。
【注释】①瓦松:寄生在高屋瓦檐上的植物,“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②张煌言:明末抗清英雄,他率众坚持抗清达十九年。
③金心:菊的花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谷诗题为“菊”,虽通篇不着一个“菊”字,却每一句均不离菊花。
B.郑诗第三句的“满”字,形象表现出菊花的清香沁人心脾,绵绵不绝。
C.张诗第二句写居于乡野的百姓出于对诗人品格的敬佩,而赠予他菊花。
D.张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托物言志,全诗既是写菊,又是写人。
(2)同样是写菊,但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D.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李商隐《菊》阅读答案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6.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简要分。
(6分)
7.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5分)
6.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
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
7.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1分)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具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分)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2分)。
李商隐《菊》原文、译文及赏析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①融融:光润的样子。
②冶冶:艳丽的样子。
③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④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
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
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
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
官至散骑廷尉。
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⑤禁:禁受,承当。
⑥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⑦怯:胆怯、担心。
⑧残:一作“斜”。
⑨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指以菊花浸酒。
⑩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升:摆进。
【创作背景】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
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
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
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
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
到会昌四年。
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
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
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赏析】《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
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
李商隐《菊》阅读答案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菊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6.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7.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6.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
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
7.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1分)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具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分)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2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