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金属各元素

重金属各元素

重金属各元素
重金属各元素

重金属各元素

砷(As)是人体非必须元素,元素砷的度相较低而砷的化合物均有剧毒,三价砷化合物比五价砷化合物毒性更强,有机砷对人体和生物都有剧毒,砷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人体。如摄入量超过排泄量,砷就会再人体的肝、肾、肺、子宫、胎盘、骨骼、肌肉等部位,特别是在毛发、指甲中蓄积,从而引起慢性砷中毒,潜伏期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慢性砷中毒有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病变等。砷还有至癌作用,能引起皮肤癌。砷危害植物作物的原因是由于砷阻碍了作物中水分的输送,使作物根以上的地上部分氮和水分的供给受到限制,造成作物枯黄。在一般情况下,土壤、水、空气、植物和人体都含有微量砷,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砷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砷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采矿、冶金、化工、化学制药、农药生产、纺织、玻璃、制革等部门的工业废水。

测定砷的两个比色法,新银盐分光光度法和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其原理相同,具有类似的选择性。但新银盐分光光度法测定速度快、灵敏度高,适合于水和废水的测定,特别是对天然水样,而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适合分析水和废水,但使用三氯甲烷,会污染环境。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是将水和废水中的砷以氢化物形式吹出,通过加热产生砷原子,从而进行定量。样品采集后,用硫酸将样品酸化至pH<2保存,废水样品酸化至含酸达1%。现多以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

镉(Cd)不是人体必须的元素,镉的毒性很大,它可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人体,可以在人体内蓄积,主要蓄积在肾脏,引起泌尿系统的功能变化,镉在人体内形成镉硫蛋白,它与含羟基、氨基、巯基的蛋白质分子结合,影响酶的功能,导致蛋白尿和糖尿等;镉还能影响维生素D3的活性,使骨质疏松、萎缩、变形等。镉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其破坏叶绿素,从而降低光合作用,还能使花粉败育,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水中含镉0.1mg/L时,可轻度抑制地表水的自净作用。用含镉0.04mg/L的水进行农业灌溉时,土壤和稻米就会受到明显的污染。

日本的痛痛病就是镉污染所致。镉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镉的主要污染源有电镀、采矿、冶炼、燃料、电池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

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快速、干扰少,适合分析废水和受污染的水体,萃取或离子交换浓缩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分析清洁水和地表水。石墨炉吸收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但基体干扰比较复杂,适合分析清洁水。此外,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或示波极谱法也可以用于镉的测定,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是镉及其多种元素同时测定的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适合于地表水和废水的测定。

铜(Cu)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成人每日的需要量估计为20mg,铜对水生生物毒性很大,游离态的铜离子的毒性比络合态铜要大的多。

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快速、干扰少,适合分析废水和受污染的水体,分析清洁水可选用萃取或离子交换浓缩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也可以选用石墨炉吸收分光光度法但后一种方法基体干扰比较复杂,要注意干扰的检验和校正,但基体干扰比较复杂,适合分析清洁水。此外,也可以选择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萃取光度法、新亚铜灵萃取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或示波极谱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简便、快速、干扰少,也可以选用,但仪器比较昂贵。

汞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可在体内蓄积,进入人体的无机汞离子可转换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汞,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全身中毒。汞的污染源主要是仪表厂、食盐电解、贵金属冶炼、温度计及军工等工业废水中,金属汞为亲硫族元素,在自然界中常伴生于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硫化物矿床中,而这些金属在冶炼过程中,汞大部分挥发进入空气,因此金属冶炼厂附近的土壤汞污染就相对严重。汞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

冷原子吸收法、冷原子荧光法和原子荧光法是测定水中痕量、微量汞的特效方法、干扰因素少,灵敏度高。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是测定多种金属离子的通用方法,如能掩蔽干扰离子和严格掌握反应条件,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分析效果。采样时,每采集1L水样应立刻加入10ml硫酸或7ml

硝酸,使水样pH值低于或等于1。取样后不能立即进行测定,向每升样品中加入5%高锰酸钾溶液4ml,必要时多加入一些,使其呈现持久的淡红色,样品存储于硼硅玻璃瓶中,废水样品应加酸至1%。

铅是可以在人体和动物组织中蓄积的有毒金属,铅的主要毒性效应是导致贫血症、神经机能失调和肾损伤。铅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影响植物的光合租用和蒸腾作用,Pb对土壤中尿酶和转换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长期大量施用含Pb的污泥或污灌,有可能使土壤中氮的转化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铅对生生物的安全浓度为0.16mg/L.铅的主要污染源是蓄电池、冶炼、五金、机械、涂料和电镀工业等排放的废水,铅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

在测定含铅较高的废水水样时,为了避免大量稀释引入的误差,可使用双硫腙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

锌(Zn)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有益元素,碱性水中锌的浓度超过5mg/L,水有苦涩味,并出现乳白色,水中含锌超过1mg/L时,对水体的生物氧化过程中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农灌溉水中锌含量低于1mg/L时,对水稻、小麦的生长无影响。

直接吸入光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干扰少,适合测定各类水中的锌,也可以选用双硫腙比色法、阳极溶出伏安法或示波极谱法。对污水中高含量的锌,为了避免高倍稀释引入的误差,可选用双硫腙法。高盐度的废水或海水中微量锌的测定可选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或示波极谱法,这两种方法抗干扰能力强。锌时极易受玷污的元素之一,采样瓶必须用酸荡洗,采样时必须做现场空白。地表水酸化至pH<2保存,污水应加入酸,使酸度达到约1%。

镍盐易引起过敏性皮炎,对水生生物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镍的主要工业污染来源是采矿、冶炼、电镀等工业排放的废水和废渣。

水中镍的测定可采用原子吸收法或等离子发射光谱法,这两种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干扰少。在测定含镍较高的废水水样时,为了避免稀释引入的误差,亦可使用丁二酮肟光度法。水样采集后,即用硝酸将水样酸化至pH<2,保存于聚乙烯瓶中,废水样品加硝酸至1%。

铬是生物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价态有关,通常认为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高100倍,六价铬更容易为人体吸收吸收而在体内蓄积,导致肝癌,而在水体中,受水中pH值、有机物、氧化还原物质、温度及硬度等条件影响,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化合物可以互相转换。铬对植物的毒性主要发生在根部,吸收铬的约有98%保留在根部,高浓度的铬不仅其本身对作物产生危害,而且能干扰植物对必须元素的吸收和运输。六价铬为我国实施总量控制的标准之一。铬的污染来源主要是含铬矿石的加工、金属表面处理、皮革揉制、印染等行业。

铬的测定可采用二苯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滴定法。清洁的水样可直接用二苯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如测定总铬,用高锰酸钾将三价铬氧化为六价铬,再用二苯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含铬量较高时,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第一讲:茶叶重金属元素含量现状及累积特点

第一讲:茶叶重金属元素含量现状及累积特 点 第一讲:一岍:茶叶重金属元素含量现状及累积特点 石元值金李孟祝幼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嵊州市三办镇农办) 随着现代无机生物化学的发展与进步,已发现茶叶中含 有50多种矿质元素,这些元素中有很多种属于重金属元素, 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有些重金属元素如锌,锰,铜,铁等 对人体或茶树来说都是必需的微量矿质营养元素,若人体或 茶树摄入量不足,均易导致多种疾病,但如果摄入过多,也易 产生毒副作用.而有些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及茶树来说都为非 必需元素,如铅,汞,镉等,这些元素对人体或茶树来说均只 有害处,没有益处. 通常来说,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4的金属,约有45种, 如铜,铅,锌,铁,钴,镍,钒,铌,钽,钛,锰,镉,汞,钨,钼,金, 银等.从环境亏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元素,实际上主要是指 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着的重金属,也指 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镍,锡等.它们在危 害环境方面的特点是: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一般为1~ 10mg/1,汞,镉为0.001—0.010mg/1),在微生物作用下会转化 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洋一甲基汞);可被生物富 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慢性中毒.亲硫重金属元素 (汞,镉,铅,锌,硒,铜,砷等)与人体组织某些酶的巯基(一 SH)有特别大的亲合力,能抑制酶的活性.亲铁元素(铁, 镍)可在人体的肾,脾,肝内累积,抑制精氨酶的活性.六价 铬可能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沉淀剂,可抑制细胞内谷胱甘肽还

原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可能致癌.过量的钒和锰(亲岩元素)则能损害神经系统的机能.重金属的污染有时会造成很 大的危害,例如13本发生的水俣病(汞污染)和骨痛病(镉 污染)等公害病,都是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所以应严格防 止重金属污染. 一 ,茶叶中主要的重金属元素及其特性 1.铅 铅是一种有神经毒性的微量重金属元素,为生物体非必 需元素,对人体无任何生理功用,理想血液中浓度为零.但因全球现代工业和交通的迅猛发展,使铅在环境中普遍存在, 如涂料油漆,铅笔,教科书的彩色封面,玩具,汽车尾气和工 业废气等都含铅;煤在燃烧中释放铅;含铅焊锡在罐头食品, 水管等的应用,使食物和饮用水中也含铅.铅通过手一口途径,或经呼吸道进入人体.铅被人体吸收后,90%储存在骨 骼,其余随血液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铅在生物体中会 作用于生物体全身,并能使卟啉代谢产生障碍,进而阻碍血 红蛋白的合成.铅对人体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的侵害,会引 起神经衰弱症,多发性神经炎,铅中毒性脑病,产生消化不良和铅I生贫血等.值得一提的是,铅对人体的影响是个"剂量一效应"持续累积的过程,随血铅水平的提高,可对全身血液, ? 17? 神经,肾脏,内分泌和免疫等各系统产生毒性作用,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铅对儿童智能发育及体格生长的影响更 为显着,常会引起智能下降,生长迟缓等.研究表明,儿童的 智力低下发病率随铅污染程度的加大而升高,儿童体内血铅每上升l0g/1,儿童智力下降6~8分.为此,美国把普遍认 为会使儿童产生中毒的血铅含量下限由0.25g/ml下降到

重金属污染传播途径

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砷、硒是非金属,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砷、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污染物。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t、Cu为340万t、Pb为500万t、Mn为1500万t、Ni 为100万t[1]。中国北方大城市的蔬菜基地和部分商品粮基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如北京、天津、西安、沈阳、济南、长春、郑州等地;。 南方相对较轻,如福州、宁波、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将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从中国土壤资源状况看,到2000年底中国人均耕地仅为0.1 hm2,而且随着今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土壤资源将进一步减少。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及治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改良土壤质量,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本文主要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现行治理方法入手,提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旨在保护环境,提高土壤的环境质量。 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 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是多途径的,首先是成土母质本身含有重金属,不同的母质、成土过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属量差异很大。此外,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也造成重金属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1.1 大气中重金属沉降 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工矿的周围和公路、铁路的两侧。大气中的大多数重金属是经自然沉降[2]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的。如瑞典中部Falun市区的铅污染[3],它主要来自于市区铜矿工业厂、硫酸厂、油漆厂、采矿和化学工业产生大量废物,由于风的输送,这些细微颗粒的铅,从工业废物堆扩散至周围地区。南京某生产铬的重工业厂[4]铬污染叠加已超过当地背景值4.4倍,污染以车间烟囱为中心,范围达1.5 km2,污染范围最大延伸下限1.38 km。俄罗斯的一个硫酸生产厂[5]也是由工厂烟囱排放造成S、V、As的污染。 公路、铁路两侧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Pb、Zn、Cd、Cr、Co、Cu的污染为主。它们来自于含铅汽油的燃烧,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含锌粉尘等。它们成条带状分布,以公路、铁路为轴向两侧重金属污染强度逐渐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铁路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强的叠加性。在宁—杭公路南京段[6]两侧的土壤形成Pb、Cr、Co污染晕带,且沿公路延长方向分布,自公路向两侧污染强度减弱。在宁—连一级公路淮阴段[7]两侧的土壤铅含量增高,向两侧含量逐渐降低,且在地表0~30 cm铅的含量较高。在法国索洛涅地区A71号高速公路[8]沿途严重污染重金属Pb、Zn、Cd,其沉降粒子浓度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 2~8倍,而公路旁重金属浓度比沉降粒子中高7~26倍。在斯洛文尼亚[9]从居波加到扎各瑞波公路两侧,铅除了分布在公路两侧以外,还受阶地地貌和盛行风的影响,高铅出现在低地,公路顺风一侧铅含量较高。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赵梦姣 (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介绍了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及各种分析方法, 重点说明了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讨论了影响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因素, 重金属形态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可给性、活性的关系,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关系。形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与人为作用对土壤中重金属来源的贡献, 并反映重金属的生物毒性。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形态分析;分析方法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重金属污染与防治的研究工作备受关注,目前重金属污染物已被众多国家列为环境优先污染物。重金属的总量往往很难表征其污染特性和危害,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毒性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赋存形态[1],不同的形态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当今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所含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被植物、动物数十倍的富集[2], 但土壤中的重金属的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 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所决定。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性、生物有效性及生物毒性与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有关, 因此, 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分析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特别是环境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1重金属的形态及形态分析方法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定义,形态分析是指表征与测定的一个元素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同化学形态与物理形态的过程[3]。形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含量,当所测定的部分与重金属生物效应或毒性一致时,形态分析的目的就可实现。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4个方面,由于土壤化学结构复杂及各种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分析,与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分析方法:如溶出伏安法、离子选择电极法不同,土壤中重金属大多采用连续提取的形态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浸提和萃取,然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提取液中的每种形态重金属的浓度,许多学者关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提出了不同的方法。FORSTNER[4]则提出了7步连续提取法,将重金属形态分为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无定型氧化锰结合态、有机态、无定型氧化铁结合态、晶型氧化铁结合态、残渣态; SHUMAN[5]将其分为交换态、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松结合有机态、氧化锰结合态、紧结合有机态、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和硅酸盐矿物态8种形态;为融合各种不同的分类和操作方法,CAMBRELL[6]认为土壤中重金属存在7种形态,即水溶态、易交换态、无机化合物沉淀物、大分子腐殖质结合态、氧化物沉淀吸收态、硫化物沉淀态和残渣态;而具有代表性的形态分析方法是由TIESSER等人提出的[7]。将土壤或者沉积物中的金属元素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与残渣态。在TIESSER方法的基础上,欧共体标准物质局(European

重金属各元素

重金属各元素 砷 砷(As)是人体非必须元素,元素砷的度相较低而砷的化合物均有剧毒,三价砷化合物比五价砷化合物毒性更强,有机砷对人体和生物都有剧毒,砷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人体。如摄入量超过排泄量,砷就会再人体的肝、肾、肺、子宫、胎盘、骨骼、肌肉等部位,特别是在毛发、指甲中蓄积,从而引起慢性砷中毒,潜伏期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慢性砷中毒有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病变等。砷还有至癌作用,能引起皮肤癌。砷危害植物作物的原因是由于砷阻碍了作物中水分的输送,使作物根以上的地上部分氮和水分的供给受到限制,造成作物枯黄。在一般情况下,土壤、水、空气、植物和人体都含有微量砷,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砷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砷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采矿、冶金、化工、化学制药、农药生产、纺织、玻璃、制革等部门的工业废水。 测定砷的两个比色法,新银盐分光光度法和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其原理相同,具有类似的选择性。但新银盐分光光度法测定速度快、灵敏度高,适合于水和废水的测定,特别是对天然水样,而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适合分析水和废水,但使用三氯甲烷,会污染环境。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是将水和废水中的砷以氢化物形式吹出,通过加热产生砷原子,从而进行定量。样品采集后,用硫酸将样品酸化至pH<2保存,废水样品酸化至含酸达1%。现多以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 镉 镉(Cd)不是人体必须的元素,镉的毒性很大,它可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人体,可以在人体内蓄积,主要蓄积在肾脏,引起泌尿系统的功能变化,镉在人体内形成镉硫蛋白,它与含羟基、氨基、巯基的蛋白质分子结合,影响酶的功能,导致蛋白尿和糖尿等;镉还能影响维生素D3的活性,使骨质疏松、萎缩、变形等。镉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其破坏叶绿素,从而降低光合作用,还能使花粉败育,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水中含镉0.1mg/L时,可轻度抑制地表水的自净作用。用含镉0.04mg/L的水进行农业灌溉时,土壤和稻米就会受到明显的污染。

重金属污染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 年 8 月15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摘要 本文运用Matlab、SPSS及Excel软件,综合分析该城区各区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根据重金属的传播特征建立数学模型,寻找出污染源,同时更进一步修改模型以更好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 针对问题一,利用Matlab作出各重金属浓度空间分布图,可看出重金属浓度大多呈高浓度向外逐步扩散现象。同时,利用单因素污染指数公式及污染等级规则,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各类区域重金属污染程度如下: 针对问题二,利用SPSS软件对各重金属变量进行R型聚类分析,将重金属污染分为四类:Cr、Ni、Cu为一类,Cd、Pb、Zn为一类,而As、Hg各为一类。并计算出各区域各单金属污染指数进行对照分析,说明该城区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及其生产品和交通主干道污染。 针对问题三,我们根据重金属物质在土壤中扩散的特点,利用有衰减的扩散模型,构造出浓度与坐标的关系,并利用matlab编程,多次试验,合理筛选数据,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求解参数,从而得到不同重金属的不同污染源。 针对问题四,由于问题三求解的局限性,我们在模型三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得出一个更为具体并符合实际的模型。有利于计算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 关键词单因素污染指数模糊综合评价 R型聚类分析有衰减的扩散模型扩散规律

(完整word版)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重金属检测方法及应用 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 (一)自然性: 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 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四)活性和持久性: 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很强。与活性相反,持久性则表示有些污染物质能长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属铅、镉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并可产生生物蓄积,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 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无害的稳定物质。大多数有机物都有被生物分解的可能性,而大多数重金属都不易被生物分解,因此重金属污染一但发生,治理更难,危害更大。 (六)生物累积性: 生物累积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和化学物理作用而累积。二是污染物在人体某些器官组织中由于长期摄入的累积。如镉可在人体的肝、肾等器官组织中蓄积,造成各器官组织的损伤。又如1953年至1961年,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成甲基汞,被鱼类、贝类摄入累积,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当地居民食用后中毒。 (七)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 多种污染物质同时存在,对生物体相互作用。污染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加和性有两类:一类是协同作用,混合污染物使其对环境的危害比污染物质的简单相加更为严重;另一类是拮抗作用,污染物共存时使危害互相削弱。 二、重金属的定量检测技术

各国重金属和农残限量和标准

各国重金属和农残限量和标准84 部分国家、地区草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汇总;甘草;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镉、砷、汞、铜含量限定如下:铅不得过百万分之;六六六(总B 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黄芪;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镉、砷、汞、铜含量限定如下:铅不得过百万分之;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丹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镉、砷、汞、铜含量限定如下:铅 部分国家、地区草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汇总 甘草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铅、镉、砷、汞、铜含量限定如下: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黄芪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铅、镉、砷、汞、铜含量限定如下: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铅、镉、砷、汞、铜含量限定如下: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白芍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铅、镉、砷、汞、铜含量限定如下: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西洋参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铅、镉、砷、汞、铜含量限定如下: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金银花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铅、镉、砷、汞、铜含量限定如下: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石膏 重金属: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煅石膏 重金属: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白矾 重金属: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玄明粉 重金属: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重金属污染来源

对重元素的分析 城市工业“三废”排放,金属采矿和冶炼,家庭燃煤,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排放都增加了城市土壤重金属的负荷。重金属污染环境的主要有汞、铅、铬、锌镉、铜等。其中汞的毒性最大,铬、铅、锌等也有相当大毒性。此外还有砷,砷虽不属于金属.但它的毒性与重金属相似,因此归于重金属一类阐述,称为类金属。目前对我国土壤污染比较普遍的重金属有汞、铬、砷。根据该城区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下面对重金属在土壤污染中的来源及传播途径作简要介绍。 1、砷元素(As) 该元素毒性很低,水体中含砷污染物主要来自砷和含砷金属矿的开采、冶炼,以及和砷化物为原料的玻璃、颜料、药物、纸张的生产都可产生含砷的废水,造成水体的砷污染。砷及砷化物在水中会在水生物体内累积,但累积程度比其他重金属要低。砷和砷化物,一般可通过水、大气和食物进入人体。 2、镉元素(Cd) 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镉的主要污染源是电镀、采矿、冶炼、染料、电池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相当数量的镉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镉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有气型和水型两种。气型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镉随废气扩散到工厂周围并自然沉降,蓄积于工厂周围的土壤中。水型污染主要是铅锌矿的选矿废水和有关工业(电镀、碱性电池等)废水排入地面水或渗入地下水引起。 3、铬元素(Cr) 对水体污染的铬主要来源于电镀、制革、铝盐生产以及铬矿石开采所排放的废水。是我国水体中一种普遍的污染物。水体中铬污染主要是三价铬(Cr3+)和六价铬(Cr6+),它们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4、铜元素(Cu) 铜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中所造成的污染称为铜污染。主要污染来源是铜锌矿的开采和冶炼、金属加工、机械制造、钢铁生产等。冶炼排放的烟尘是大气铜污染的主要来源。 5、汞元素(Hg) 汞是在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元素。人类活动造成水体汞污染,主要来自氯碱、塑料、电池、电子等工业排放的废水。由于天然本底情况下汞在大气、土壤和水体中均有分布,所以汞的迁移转化也在水、陆、空之间发生。 6、镍元素(Ni) 镍污染是由镍及其化合物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大部分煤含有微量镍,通过燃烧过程被释放出来,这是大气中镍的主要来源。镍可以在土壤中富集。土壤中的镍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大气降尘,灌溉用水(包括含镍废水),农田施肥,植物和动物残体的腐烂等。 7、铅元素(Pb) 铅对环境的污染,一是由冶炼、制造和使用铅制品的工矿企业,尤其是来自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所排出的含铅废水、废气和废渣造成的。二是由汽车排出的含铅废气造成的,汽油中用四乙基铅作为抗爆剂,在汽油燃

茶叶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茶叶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学习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茶叶中重金属检测的意义。 2.了解茶叶中重金属检测的方法。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不仅种植面积和茶类品种等均居世界前列,而且还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这是人类宝贵财富,也是我国茶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部分贸易国调整了茶叶质量标准,也由于我国茶叶卫生质量总体不高,从而影响了我国茶叶出口圆。茶叶生产重金属超标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我国的茶产业经济效益!化学上常把相对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铬、汞、镉等大约45种。茶叶中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铅(Pb)、铜(Cu)、汞(№)、铬(Cr)、砷(As)、镉(cd)等,这些重金属都有可能通过茶树吸收进入到茶叶中。虽然有些元素,如铜、铁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但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并非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摄人量过多时会对人体及动植物造成伤害。 茶叶中重金属来源:

检测方法: 1.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即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的吸收为基础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也是检测茶叶中重金属元素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经典的方法,其所需仪器常见,测定成本低,方法简单,稳定性、回收率均符合要求,适宜在实验室及中小型茶场中推广。但是对低含量的重金属检测达不到要求。 3.电化学分析法 电分析化学方法是一种公认的快速、灵敏、准确的微量和痕量分析方法,用于测定茶叶中重金属含量也有较多报道。其中又有伏安分析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极谱分析法、电位溶出法等。电化学法灵敏度、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价格低廉,容易实现自动化,但条件苛刻,测定结果重现性差。 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S)法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技术,也是目前为止公认能够有效地进行多元素测定的方法。它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和同时测定或顺序测定多元素等特点,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中。 此外,茶叶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还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离子分析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 等。 样品处理方法: 传统方法一般分为灰化法和消化法两种。灰化法采用高温灼烧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最后用稀硝酸来溶解灰分中的重金属。消化法则利用浓硝酸和浓硫酸

重金属污染来源、分布、治理方法

重金属污染来源、分布、治理方法 点击次数:1094 发布时间:2011-2-16 摘要:文章阐明了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同时对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工作做了系统的综述,提出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利用环境矿物材料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及有用金属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展现出广阔的环境矿物学研究与应用前景。并提醒人们要提高土壤质量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砷、硒是非金属,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砷、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污染物。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 t、Cu为340万 t、Pb为500万 t、Mn为1500万 t、Ni为100万 t。中国北方大城市的蔬菜基地和部分商品粮基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如北京、天津、西安、沈阳、济南、长春、郑州等地;。 南方相对较轻,如福州、宁波、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将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从中国土壤资源状况看,到2000年底中国人均耕地仅为0.1 hm2,而且随着今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土壤资源将进一步减少。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及治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改良土壤质量,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重金属污染原理 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1)除被悬浮物带走的外,会因吸附沉淀作用而富集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成为长期的次生污染源;(2)水中各种无机配位体(氯离子、硫酸离子、氢氧离子等)和有机配位体(腐蚀质等)会与其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导致重金属有更大的水溶解度而使已进入底泥的重金属又可能重新释放出来;(3)重金属的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不同。其形态又随pH 和氧化还原条件而转化。(4)在其危害环境方面的特点是: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一般为1~10毫克/升,汞、镉为0.01~0.001毫克/升);在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洋-甲基汞);可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慢性路线。亲硫重金属元素(汞、镉、铅、锌、硒、铜、砷等)与人体组织某些酶的巯基(-SH)有特别大的亲合力,能抑制酶的活性,亲铁元素(铁、镍)可在人体的肾、脾、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的改进BCR方法

BCR连续提取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 ?1、重金属形态 ?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3、本实验的目的 ?4、实验原理 ?5、实验步骤 ?6、数据处理 1.重金属形态 ?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四 个方面,即某一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通过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各种 作用,形成不同的化学形态,并表现出不同的活性。 ?元素活动性、迁移路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等主要取决于其形 态,而不是总量。故形态分析是上述研究及污染防治等的关键 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自Chester 等(1967)和Tessier 等(1979)的开创性研究以来, 元素形态一直是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矿物相分析、数理统计、物理分级和化学 物相分析等形态分析方法。

?由于自然体系的复杂性,目前对元素形态进行精确研究是很困 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在诸多方法中,化学物相分析中的连续提取(或逐级提取) (Sequential extraction) 技术具操作简便、适用性强、蕴涵信息丰富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逐级提取(SEE) 技术的发展历程 ?60~70年代(酝酿期) ?以Chester 和Hughes(1967) 为代表的一些海洋化学家尝试 用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溶蚀海洋沉积物,将其分成可溶态和残留态两部分,进而达到研究微量元素存在形态的目的。 ?70 年代末(形成期)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Tessier et al. (1979) 用不同溶蚀能力的化学试剂,对海洋沉积物进行连续溶蚀和分离操作,将其分成若干个“操作上”定义的地球化学相,建立了Tessier 流程。 ?80 年代(发展期) ?不同学者在对Tessier 流程改进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20 多种逐级提取流程。其中,影响较大的逐级提取流程有Salomons 流程(1984) 、Forstner 流程(1985) 、Rauret et al流程(1989) 等。 ?90 年代(成熟期) ?为获得通用的标准流程及其参照物,由BCR 等主办的以“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逐级提取”(1992) 、“环境风险性评价中淋滤/ 提取测试的协和化”(1994) 和“敏感生态系统保护中的环境分析化学”(1998) 等为主题的欧洲系列研讨会先后召开,并分别出版了研究专刊。 ?Ure et al. (1993) 在Forstner (1985) 等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Ure 流程,后经Quevauviller et al. (1997 ,1998) 修改,成为BCR 标准流程,并产生了相应的参照物(CRM 601) 。 ?BCR 为欧洲共同体参考物机构( 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的简称,是现在欧盟标准测量和测试机构(Standards 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 ,缩写为SM &T) 的前身。 ?Rauret et al. (1999) 等对该流程作了改进,形成了改进的BCR

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地危害及检测方法

人体重金属元素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一、选定课题的简要说明: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大气、水土的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人体中金属含量超标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各地发生,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容无视,如铅毒症、水俣病等。这些中毒症状往往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永久性损伤,进而导致残疾甚至死亡。因而,只有了解重金属以及其摄入过多的症状,才能有效防重金属中毒。 由于危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含量极低,常规检查不易查出,一旦查出时往往已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研制灵敏度更高、准确度更好、速度更快的检测方法便是现阶段追求的目标,本文将例举集中常用的测定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 二、信息检索说明: 1 检索关键词:重金属、人体、危害 2 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2.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万方数据系统 三、综述: 以上检索共查找到了相关文献85篇,另外又对比参考了各个数据库推荐的相似文献,其中重点参考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20余篇文章。在经过对其的学习和理解并通过自己的总结及相应参考后,现将该课题容和自己的启示心得综述如下。 摘要对什么是重金属目前尚无严格的定义,化学上跟据金属的密度把金属分成重金属和轻金属,常把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铬、汞、镉等大约45种。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铅、汞、铬、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或无机物。通常认可的重金属分析方法有:微谱分析(MS)、紫外可分光光度法(UV)、原子吸收

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硫化钠—丙三醇法) 1、引用标准:GB/T 8451—1987 2、原理 在乙酸介质中(PH3~4),将重金属转变为硫化物沉淀悬浮在溶液中,并用目视比色法进行测定 3、使用试剂 3.1 盐酸(1+3) 3.2 氨水(1+2) 3.3 酚酞(10g/L乙醇溶液) 3.4 冰乙酸(6%溶液) 3.5 硫化钠—丙三醇溶液(配制:将5g硫化钠溶解于10ml水和30ml丙三醇的混合液中,混匀,装入棕色瓶中,避光封闭保存,有效期三个月) 3.6 铅标准溶液:1ug/ml 4、实验步骤 4.1 标准管的制备 准确移取铅标准溶液(1ug/ml)至比色管中,加水至25ml,混匀,滴加氨水(1+2)至溶液呈微红色,加盐酸(1+3)使红色刚刚褪去,再加入2ml冰乙酸(6%),用水稀释至50ml,混匀,此时溶液PH控制在3.5~4.0,向标准管中加入2滴硫化钠—丙三醇溶液,充分混合,放置5min,待用。 4.2 样品管的制备 1.称取1g适量样品(准至0.0001g),加水溶解至25ml,滴加氨水(1+2)至溶液呈微红色,加盐酸(1+3)使红色刚刚褪去,再加入2ml冰乙酸(6%),用水稀释至50ml,混匀,此时溶液PH控制在3.5~4.0,向样品管中加入2滴硫化钠—丙三醇溶液,充分混合,放置5min,用比色箱进行比色 结果:样品液和标准液进行比色,样品的颜色应不深于标准 2.称取1g适量样品(准至0.0001g),加水溶解至2Hml,加PH= 3.5NaAC-HAC5ml,PH控制 3.5- 4.0,加1滴硫化钠—丙三醇溶液,充分混合,放置5min,待用。 标准管中加入2滴硫化钠—丙三醇溶液,充分混合,放置5min,待用。用比色箱进行比色

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以及产生污染的原因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传播特征 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砷、硒是非金属,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砷、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污染物。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t、Cu为340万t、Pb为500万t、Mn为1500万t、Ni 为100万t[1]。中国北方大城市的蔬菜基地和部分商品粮基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如北京、天津、西安、沈阳、济南、长春、郑州等地;。 南方相对较轻,如福州、宁波、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将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从中国土壤资源状况看,到2000年底中国人均耕地仅为0.1 hm2,而且随着今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土壤资源将进一步减少。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及治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改良土壤质量,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本文主要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现行治理方法入手,提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旨在保护环境,提高土壤的环境质量。 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 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是多途径的,首先是成土母质本身含有重金属,不同的母质、成土过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属量差异很大。此外,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也造成重金属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1.1 大气中重金属沉降 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工矿的周围和公路、铁路的两侧。大气中的大多数重金属是经自然沉降[2]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的。如瑞典中部Falun市区的铅污染[3],它主要来自于市区铜矿工业厂、硫酸厂、油漆厂、采矿和化学工业产生大量废物,由于风的输送,这些细微颗粒的铅,从工业废物堆扩散至周围地区。南京某生产铬的重工业厂[4]铬污染叠加已超过当地背景值4.4倍,污染以车间烟囱为中心,范围达1.5 km2,污染范围最大延伸下限1.38 km。俄罗斯的一个硫酸生产厂[5]也是由工厂烟囱排放造成S、V、As的污染。 公路、铁路两侧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Pb、Zn、Cd、Cr、Co、Cu的污染为主。它们来自于含铅汽油的燃烧,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含锌粉尘等。它们成条带状分布,以公路、铁路为轴向两侧重金属污染强度逐渐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铁路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强的叠加性。在宁—杭公路南京段[6]两侧的土壤形成Pb、Cr、Co污染晕带,且沿公路延长方向分布,自公路向两侧污染强度减弱。在宁—连一级公路淮阴段[7]两侧的土壤铅含量增高,向两侧含量逐渐降低,且在地表0~30 cm铅的含量较高。在法国索洛涅地区A71号高速公路[8]沿途严重污染重金属Pb、Zn、Cd,其沉降粒子浓度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

重金属分析方法

微波消解_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检测大米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_梁书怀 准确称取大米约0.5g(精确至0.0001g)于50mL密闭式聚四氟乙烯的微波消解罐中,加入7.0mL硝酸在智能控温电加热器中预消解3h后,再加入2.0mLH2O2在设定的微波消解条件进行消解。消解完毕后,冷至室温。打开消解罐,用少量 水冲洗上盖内壁,合并至罐中。置消解罐中于140~160℃智能控温电加热器中赶酸,待溶液剩约1.0mL时,用水洗涤消解罐3~5次,洗液合并于50mL塑料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

ICP_OES_ICP_MS测定葵花子中28种无机元素_刘宏伟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蔬菜中5 种重金属李延升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全量及形态 陈坚 采用BCR(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顺序提取法提取重金属形态,同步分析沉积物中的As,Cd,Cr,Pb,Co,Cu,Mn,Zn,Ni 9 种元素的含量和形态。 欧盟BCR 形态提取法是目前广泛用于提取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再现性,便于国内外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数据对比验证[8 ~10]

KaziT G,Jamali M K,Kazi G H,et al.Anal Bioanalhem,2005,383: 297 叶宏萌,袁旭音,赵静.中国环境科学,2012,( 10) : 1853 Davidson C M,Duncan A L,Littlejohn D,et al.AnalChim Acta,1998,363: 45

重金属污染分析

城市大气重金属污染分析1 胡星1 , 王丽平, 毕建1 ,2 明洪( 1 . 合肥师范学院化学系, 安徽合肥230061 ;2 .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 详细论述了大气重金属污染元素的来源、迁移与转化过程以及造成的环境学效应, 尤其是生物有效性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展望了未来大气重金属污染研究的新趋势。关键词城市大气; 重金属; 大气颗粒物; 污染物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 - 6611( 2008) 01 - 00302 - 02 R search on th H e e eavy M ta Po u e l ll tion in C A osph ity tm ere HU X g m g e a ( D in - in t l epartm of Chem ent istry , H efei T eachers School , H , Anhu 230061) efei i Abstrac t T do m he 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 status about heavy m pollu etal tion in city a m t osphere w sum arized . The research fru on the sou , as m its rce tran sferring and transfor m ation courses of heavy m pollu etal tion elem in at m ent osphere and the caused environ effect , especially on bioavailability w ics ere d iscussed in detail . S mltaneou , the newtrend of f u re research on heavy m l pollu i u sly tu eta tion in atm osphere w prospected . as K words C atm ey ity osphere ; Heavy m ; A m etal t ospheric particles ; P tan ollu t 重金属一旦进入环境体系就成为永久性潜在污染物质。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转化通常只涉及不同价态间的转变, 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同时, 重金属能在生物体内富集, 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1 -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进行, 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城市环境, 造成城市大气、水和土壤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3] 的传递与富集作用危害人类健康[ 1 - 2] 。大气重金属是向生态系统中输入与富集重金属最重要的外源因子之一。陈甫华等探讨了大气重金属在大气和天然湖水表面间的迁移, 指出基于不同的大气重金属沉降速率, 通过分析大气重金属向水体表层迁移的滞留时间和迁移浓度估算部分重金属的气—水迁移通量[ 9] 。吕玄文研究指出, 大气颗粒物中Cu 、、在不同的化Pb Zn 学条件下能够产生明显的迁移变化[10] 。在模拟酸雨和湖水2 种浸泡的条件下, 不同重金属的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结合态、有机化合态、溶解态和残渣态的含量会发生明显的迁移改变, 表明在不同的氧化还原条件下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可发生转化。谢华林也指出, 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不同, 在环境中的交换迁移性较大, 而且通过化学反应彼此转化[ 11]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 了解大气重金属含量和化学形态分布、转化情况, 有利于深入探讨大气重金属污染对城市水源、大气质量和生物的综合影响。 3 城市大气重金属污染物的环境学效应重金属具有不同的化学活性和生物效应, 其毒害程度首先取决于元素的化学活性, 其次才是含量[ 12] 。进入环境中的重金属物质能够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学效应, 作用于环境非生物体系和环境生物体系。3 .1 非生物体系中大气重金属污染物的催化作用重金属,使得环境质量恶化。城市大气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部分, 频繁的交通运输、集的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使得城市大气遭受密强烈的人为干扰。因此, 探讨城市大气重金属污染的发生源、迁移、化及其环境学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转1 城市大气重金属污染源大气重金属污染是困扰世界城市环境与发展的严重环境污染之一。其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生产、汽车尾气和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工业生产如金属冶炼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各种化学工业产生大量含有重金属的颗粒物, 通过风的输送使得重金属物质从工厂区扩散至周围地区。在风力的运输过程中, 多数重金属物质发生化学转化, 生成毒性更强的二次污染物。这既扩大了污染范围, 又加重了危害。同时, 大气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自然沉降和雨水淋溶作用进入土壤和水体, 产生交叉污染。如, 南京某生产铬的重工业厂铬污染叠加已超过当地2 背景值4 .4 倍, 污染以车间烟囱为中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