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二体-产前诊断中心
- 格式:ppt
- 大小:5.93 MB
- 文档页数:32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4卷第1期·专题笔谈· 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诊断李海军1 刘思平2 许育双2 王德刚1 吴瑞枫2 王珊珊3 张俊荣3(1.中山博爱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中山 528403;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技术中心,广东广州 510515;3.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江苏南通226021)【摘要】 9号染色体为C组中等大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由于细胞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错误事件的存在,导致个体产生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9号染色体三体和单亲二体,引起相应的遗传效应和临床表型。
9号染色体三体是一种致死性的染色体病,大都在孕早期发生自然流产。
相对于其他染色体嵌合来说,嵌合型9号染色体三体发生率高,表型谱广。
9号染色体单亲二体没有明确的表观遗传学效应。
本综述就既往发表的文献进行汇总,对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单亲二体的产生机制、发生频率、临床特征、预后和治疗、再发风险、实验室检测进行了总结,意在对临床遗传咨询、宫内超声筛查和产前诊断、临床处置提供帮助。
【关键词】 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9号染色体三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2.01.001 通信作者:刘思平,E mail:lsp83@smu.edu.cn 9号染色体为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情况下来源于父母亲本各一个拷贝。
其为C组中等大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全长141213431bp,约占细胞总DNA的4.5%,包含2466个基因,605个为OMIM基因,已证实162个OMIM基因与疾病关联(数据来源于https:∥ghr.nlm.nih.gov/condition;https:∥www.gena.tech/),9号染色体包含1个印记基因犌犔犐犛3,该基因的致病效应尚不明确。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4期·专题笔谈· 1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产前诊断林晓莹3# 崔慧敏2# 梁意1# 李荣3 熊小龙4 孔舒1 丘文君1潘倩莹1 黄呈3 魏佳雪3 顾莹2 刘维强1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研究所实验部,广东广州 510150;2.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广州 510317;4.浙江博圣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保障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摘要】 14号染色体属于D组中等大小的带随体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常可由于减数分裂和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三体现象。
完全型的14号染色体三体可导致胚胎停育或自发流产;嵌合型14号染色体三体则是一种较罕见的染色体异常,可在活产儿中存在,表型存在很大的差异;1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还可导致表观遗传疾病,产前诊断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汇总既往的文献报道,对14号染色体三体的产生机制、发生率,嵌合型14号染色体三体、母源性及父源性1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的临床表型、相关治疗、预后及再发风险等进行总结,以期对14号染色体产前遗传学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关键词】 1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0.04.002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A1515011302);连云港市科技社发项目(SH1603)#共同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魏佳雪,E mail:weijiaxue@hotmail.com;顾莹,E mail:748943042@qq.com;刘维强,E mail:liuweiqiang@gzhmu.edu.cn 14号染色体属于D组中等大小的带随体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全长共107349540个碱基,包含2183个基因,其中OMIM基因530个,涉及相关疾病的OMIM基因135个(https:∥www.gena.tech/)。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3卷第1期·专家笔谈· 18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及单亲二体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张永玲1 王丽娟2 方卉3 黎福成1 郭辉2 景象一1 高慧2马迪2 袁鹏辉3 金鑫荣3 李茹1 (1.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广东广州 510623;2.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20;3.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浙江杭州 310030)【摘要】 18号染色体属于E组较小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由于细胞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分裂可导致三体现象。
完全18 三体可致胎儿多发畸形,大多在出生后不久夭折;嵌合18三体可在正常成人出现,表型差异非常大;18号染色体单亲二体较为罕见,目前该染色体无已知印记疾病。
本综述根据既往文献报道,对18 三体、嵌合18 三体及18单亲二体产生机制、发生率、临床表型、相关治疗预后及再发风险等进行总结,以对18号染色体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关键词】 18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1.01.004 通信作者:李茹,E mail:linra020@126.com 18号染色体属于E组较小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总长78077248bp(hg19),包含775个基因,其中OMIM基因226个。
检索OMIM数据库(https:∥omim.org/)显示共有127个Phenotype与18号染色体有关,包括18p缺失综合征(OMIM#146390)、18q缺失综合征(OMIM#601808)等。
本综述根据既往文献报道,对18 三体、嵌合18 三体及18号染色体单亲二体(uniparentaldisomy,UPD)产生机制、发生率、常见临床表型、治疗预后及再发风险等进行总结,以对18号染色体产前遗传学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专家笔谈·《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3卷第1期1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及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产前诊断王永化1 田琪2 张蕊3 黄曙方1 丁红1 李萍1 (1.广东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技术中心,广东广州 51008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广州 510630;3.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惠州 516001)【摘要】 12号染色体是C组中长度最小且着丝粒指数最小的染色体,可由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后期的姐妹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三体现象。
完全型的12 三体可导致早期自发流产;嵌合型12三体可在活产儿中存在,但较为罕见且疾病表型存在很大的差异;12号染色体目前有关印记基因报道较少且存在争议,是否致病留待进一步确认。
本综述通过对既往的文献报道和各作者所在实验室内部数据整理,对12 三体的产生机制和发生率、嵌合型12 三体、母源性及父源性12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的临床表型、预后、再发风险及实验室诊断等进行总结,以期对12号染色体产前遗传学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关键词】 1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1.01.0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022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A070701013) 通信作者:李萍,E mail:liping701@163.com 12号染色体(NC_000012.12)属于C组中长度最小且着丝粒指数最小的染色体,全长共133275309个碱基,包含有1034个编码基因、1269个非编码基因及653个假基因。
OMIM(www.omim.org/)数据库收录的致病基因为犛犗犡5(12p12.1)、犌犔犆1犘(12q14)、犎犇犔犆犙6(12q24.31)、犗犆犅犕犇(12q23.3)、犕犈犇13犔(12q24.21)、犓犘犃(12q13.3)、犇犐犃犚6(12p12.3)、犗犇犌6(12q15)、犈犗犚犞犃(12q21.31)、犚犘犛26(12q13.2)、犖犗犛1(12q24.22)、犜犅犡5(12q24.21)、犓犚犜83(12q13.13)、犆犚犃犇犇(12q22)、犜犅犓1(12q14.2)、犆犖犗犜2(12q15)、犠犐犉1(12q14.3)、犖犝犘107(12q15)、犆犃犆 犖犃2犇4(12p13.33)、犆犎犛犜11(12q23.3)。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4期·专题笔谈· 1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三体及单亲二体王晔1 李志民2 黄嘉怡3(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广东广州 510080;2.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3.广东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 19号染色体属于F组的次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可由于减数分裂和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三体现象。
由于19号染色体是一个基因极其丰富的染色体,到目前为止,关于19三体及嵌合型19 三体的报道十分罕见,仅有几例相关报道。
完全型的19三体通常是致死性的,可导致胚胎停育或自发流产,而嵌合型19 三体也可引起多发异常及早期死亡,仅在1例活产幼儿中报道过极低比例嵌合型19 三体的存在。
19号染色体单亲二体报道极少,目前关于19号染色体上印记基因及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尚不明确。
本综述汇总既往的文献报道,对19 三体、嵌合型19 三体及19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再发风险进行总结,以期对19号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学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关键词】 1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三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0.04.0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80104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18A030310244) 通信作者:王晔,E mail:wangy576@mail.sysu.edu.cn 19号染色体属于F组的次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可由于减数分裂和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三体现象。
由于19号染色体是一个基因极其丰富的染色体,到目前为止,关于19 三体及嵌合型19 三体的报道十分罕见,仅有几例相关报道。
完全型的19 三体通常是致死性的,可导致胚胎停育或自发流产,而嵌合型19 三体也可引起多发异常及早期死亡,只在1例活产幼儿中报道过低比例嵌合型19 三体的存在。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3期·专家笔谈· 17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张建林1 许晨霞2 李燕芳3 赵婧2 梁少霞2 杨海鑫2 王德刚2(1.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江苏南通 226001;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中山 528400;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广东广州 510260)【摘要】 17号染色体属于E组近中央着丝粒染色体,减数分裂期染色体不分离或有丝分裂错误可导致三体或嵌合体。
完全型17号染色体三体至今未见报道。
嵌合型17号染色体三体少见,常伴有宫内生长受限和心脏发育畸形,活产儿中临床表型差异很大,可表现为完全正常、多发微小畸形、生长发育迟缓或多系统严重畸形。
绒毛活检检出的嵌合型17号染色体三体病例出生后表型均正常,考虑限制性胎盘嵌合所致。
皮肤组织嵌合的病例常伴发各种异常体征,几乎所有存在异常体征的嵌合体患儿都有颅面部异常。
17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目前较少,多为单亲二体纯合区域内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突变纯合化而致病。
产前超声结合血清学筛查、细胞分子遗传学诊断技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可用于再生育指导。
本文结合3家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例和既往文献,对17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发生率、产生机制、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实验室检查、再发风险评估等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涉及17号染色体的产前遗传学咨询与诊断提供帮助。
【关键词】 17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17号染色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0.03.00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002604)、南通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MSZ18112)、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B1076) 通信作者:张建林,E mail:1634219724@qq.com 17号染色体在人类染色体中基因密度位居第一,全长81.2Mb,包含1209个编码基因,其中OMIM基因1001个,与疾病相关的OMIM基因309个。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2期·述评· 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刘维强1 孙路明2 沈亦平3,4,5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研究所实验部,广东广州 510150;2.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胎儿医学科,上海 201204;3.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遗传代谢中心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0;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学遗传科,上海 200127;5.美国哈佛医学院神经系;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遗传及基因组部,美国波士顿 02115)【摘要】 染色体三体是导致胚胎停育、胎儿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可存活三体如21 三体又是严重的出生缺陷,因此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生育健康和出生缺陷的早期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临床检测出越来越多的三体嵌合体和罕见的单亲二体,进一步加剧了遗传咨询的难度。
本期专刊我们会同全国50余家产前诊断机构及第三方医学检验所通过查询文献及汇总各自单位多年来的数据,对三体、嵌合体和单亲二体的发生机制、发生率、临床特征、预后及治疗和再发风险等进行综述,将每条染色体相关信息系统地进行总结,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循证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指导。
【关键词】 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0.02.001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A1515011302) 通信作者:孙路明,E mail:lumings@tongji.edu.cn;沈亦平,E mail:yiping.shen@childrens.harvard.edu 根据2012年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的国家,出生缺陷率约5.6%[1],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接近,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儿数约90万例,其中染色体畸变约占出生缺陷遗传学病因的80%以上[2],因此,基于遗传变异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出生缺陷的早期预防意义重大。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4期·专题笔谈· 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和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检测杨兴坤1 肖鸽飞2 朱钧萍3[1.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佛山 528000;2.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遗传研究所),广东珠海 519001;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 2号染色体片段大小约为243.21Mb,共包含1779个基因。
2号染色体纯合子在活婴中未见报道,在流产绒毛组织检测中,2号染色体三体(trisomy2,T2)的发生率为1.07%~1.57%,T2嵌合体的发生率为0.12%。
T2嵌合体的临床表现多变,可表现为宫内生长受限、羊水过少、先天性心脏病、脑室扩大、脊柱裂、肾积水、生殖器畸形、小头畸形、唇/腭裂、面部畸形等。
针对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常用实验室方法有以下几种: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荧光原位杂交。
当夫妻双方染色体核型正常时,T2综合征的再发风险约为0.5%~1%,若夫妻一方为嵌合体时,再发风险视嵌合比例而定。
2号染色体单亲二体(uniparentaldisomy,UPD)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10.5%严重影响胚胎生长发育而导致早期流产,3.5%无任何临床异常症状,52.6%继发性单基因纯合突变导致隐性遗传病。
UPD常用的诊断技术包括微卫星标记分析、特异性甲基化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分析、全外显子测序以及全基因组测序。
先证者同胞的发病风险取决于UPD的不同发病机制。
【关键词】 2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0.04.001基金项目: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ZH2202200063HJL);佛山市科技局科研项目(2020001003953、2020001005606) 通信作者:杨兴坤,E mail:185330128@qq.com1 2号染色体三体和嵌合体1.1 2号染色体基本特征及概述 2号染色体片段大小约为243.21Mb(hg19版本),包含1779个基因,其中1022个OMIM基因。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3卷第1期·专家笔谈· 10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及单亲二体的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郭婧1 徐晓园2# 满丹丹3#(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080;2.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东汕头 515041;3.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湖南湘潭 411104)【摘要】 10号染色体是中等大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10号染色体三体大多会导致胚胎停育或自然流产,也可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
嵌合型10号染色体三体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异常,其预后与嵌合类型有关。
10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目前未见导致表观遗传疾病的报道,但存在因10号染色体单亲二体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报道。
本综述汇总既往国内外文献以及部分单位的实验室数据,从10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10号染色体三体、10号染色体单亲二体(uniparentaldisomy,UPD)的临床特征、发生率、发生机制、治疗、预后以及再发风险等进行总结,期望能给予临床医生和相关工作者帮助。
【关键词】 10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1.01.001 通信作者:郭婧,E mail:irisguojing@outlook.com#并列第二作者 10号染色体是中等大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10号染色体包含超过1.33亿个碱基对,约700~80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占细胞总DNA的4%~4.5%[1,2]。
由于10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10号染色体三体及10号染色体单亲二体都较为罕见,在国内外文献中报道较少,因此给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带来了一定困难。
本文主要对10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10号染色体三体、10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发生率、诊断、发生机制、治疗与预后以及再发风险等进行综述,从而为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和帮助。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2期·专题笔谈· 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李娇1 丁丽娜2 林彭思远3 (1.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科,广西南宁 530003;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前诊断科,广州广东 510010;3.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优生科,湖南长沙410007)【摘要】 4号染色体属于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常因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三体现象。
完全型4号染色体三体是致死性异常,可导致胚胎停育或自然流产;嵌合型4号染色体三体的发生是非常罕见的,因嵌合比例和嵌合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从表型正常到多发性先天畸形或胎儿宫内死亡均有报道。
4号染色体上没有明确的与疾病相关的印记基因,具有表型的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患者绝大多数是由于隐性基因纯合突变所导致。
本综述汇总既往的文献报道,对完全型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4号染色体三体、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的产生机制、发生率、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再发风险评估等进行总结,以期对4号染色体产前遗传学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关键词】 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0.02.004 通信作者:林彭思远,E mail:linpengsiyuan@163.com 4号染色体属于B组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全长共约191Mb,含154276个碱基,包含1347个基因,其中OMIM基因约618个,致病性OMIM基因约176个(https:∥decipher.sanger.ac.uk)。
除完全型4号染色体三体和嵌合型4号染色体三体外,4p16.3微缺失可导致Wolf Hirschhorn综合征(OMIM#194190)。
因4号染色体上没有明确的与疾病相关的印记基因,具有表型的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uniparentaldisomy,UPD)患者绝大多数是由于隐性基因暴露而导致相应的单基因疾病。
13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产前诊断谢天;薛婷;刘维强;章钧;田琪【期刊名称】《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22(14)1【摘要】13号染色体属于D组中等大小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常可由于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三体现象,由于染色体挽救机制产生的13号染色体单亲二体(uniparental disomy,UPD)在临床常见。
完全型的13-三体可导致胚胎停育或自发流产,活产13-三体胎儿表现为多发畸形,1年内死亡;嵌合型13-三体则是一种较罕见的染色体异常,可在活产儿中存在,表型存在异质性;13号染色体的UPD增加患隐性遗传病的风险,但无印记基因致病。
产前诊断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汇总既往的文献报道,对13-三体的产生机制、发生率,嵌合型13-三体、母源性及父源性13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的临床表型、检测、临床应对等进行总结,以期对13号染色体产前遗传学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总页数】7页(P14-20)【关键词】13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单亲二体【作者】谢天;薛婷;刘维强;章钧;田琪【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产前诊断中心;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中心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55【相关文献】1.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2.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3.17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4.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和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检测5.14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的临床特征及产前诊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家笔谈·《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3卷第1期性染色体单亲二体刘家柳1 罗艳敏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广东广州 510080)【摘要】 性染色体单亲二体的发生极为少见,有丝分裂错误和性染色体三体自救等均能导致单亲二体,常合并非整倍体异常。
性染色体上无明确的印记基因,其单亲二体的临床意义主要与单亲二体区域的隐形致病基因突变有关。
目前的文献多为病例报道,本综述汇集既往的文献报道,对性染色体单亲二体的发生概况、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遗传咨询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性染色体单亲二体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性染色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1.01.005通信作者:罗艳敏,E mail:luoyanm@mail.sysu.edu.cn 性染色体的单亲二体(uniparentaldisomy,UPD)指1对性染色体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来自同一亲本,而非父母双方。
减数分裂过程的错误、三体自救、单体自救等机制可导致性染色体UPD的发生。
性染色体UPD发生率极低,目前的文献多为病例报道。
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性染色体UPD在产前亦可被检出,性染色体UPD的意义解读给临床遗传咨询带来一定的挑战。
本文汇集已报道的性染色体UPD病例,对其发生概况、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遗传咨询等方面进行综述。
1 发生概况性染色体单亲二体的发生率尚无统计,文献中多为病例报道。
一项基于141916例大样本的无创产前检测(non invasiveprenataltesting,NIPT)数据,分析孕妇性染色体异常情况,其中发现3例UPD(X),推算人群患病率为0.02‰(1/47305)[1]。
单纯的UPD(X)不伴有其他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的病例往往在X连锁隐性疾病的女性患者中被检出,这也间接说明UPD(X)女性仍然可以存活。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卷第3期·专家笔谈· 2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综述黄乙涓1 耿娟2 杨艳东3 (1.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产科,广东广州 510655;2.杭州金诺医学检验所,浙江杭州311188;3.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超声与产前诊断科,广东广州 510655)【摘要】 22号染色体三体(简称22 三体)是一种染色体疾病,是妊娠早期自然流产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产后存活病例罕见,而22号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较多见;22三体嵌合体是非常罕见的染色体疾病,可由于嵌合的比例和嵌合的部位不同而导致临床症状以及寿命长短不同;22号染色体单亲二体[uniparentaldisomy22,UPD(22)]临床上少见,母源性或父源性UPD(22)致病原因多为隐性遗传疾病基因发生纯合突变导致。
本文主要对22号染色体的三体、嵌合体及单亲二体进行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再发风险评估与遗传咨询要点等方面的综述。
【关键词】 22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22号染色体三体;22号染色体单亲二体【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A犱狅犻:10.13470/j.cnki.cjpd.2020.03.004 通信作者:杨艳东,E mail:yangyd35@mail.sysu.edu.cn1 22号染色体三体1.1 疾病概述 22号染色体片段大小约为51Mb(hg19版本),DECIPHER数据库记录22号染色体包含有771个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gene)、351个OMIM收录基因和96个致病基因(morbidgene),其中有超过50个隐性遗传致病基因。
22号染色体三体(简称22三体)是一种染色体疾病,表示22号染色体为3个拷贝而不是正常的2个拷贝。
该异常于1972年由Buhler等[1]发现,它的发生是由于父母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常染色体不分离所致。
产前诊断中心简介
产前诊断中心是我院为了“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而筹建的一个全新科室。
中心配有咨询门诊室、检查室、手术室;配有中心实验室包括:细胞遗传室、分子遗传室、生化遗传室、PCR实验室及原位荧光杂交实验室;高分辨率四维彩色B。
本中心开设产前诊断,优生优育,遗传病咨询,孕早期保健,复发性流产门诊,提供婚前,孕前咨询及保健,孕早、中期优生筛查,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检测、治疗及宫内治疗等。
实验室开展的项目: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进行孕早期的唐氏综合征筛查,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及神经管缺陷病的筛查,生物芯片法进行免疫性不孕不育六项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封闭抗体的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FISH方法对胎儿染色体病快速诊断,采用PCR技术对胎儿地中海贫血进行基因检测,采用PCR技术或FISH 对肿瘤进行基因诊断等。
本中心是茂名地区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
具有承担茂名的产前诊断工作的能力。
咨询门诊专家出诊安排:
星期三下午:陈秀平副主任医师
星期四下午:吴玉华主任医师
星期六上午:谭峰副主任医师
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