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
- 格式:ppt
- 大小:5.33 MB
- 文档页数:40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在撰写这篇文章之前,首先要了解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的含义和意义。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 是指在进行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时,用于指导、评估和确认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标准和原则。
它对于确保临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医疗科研和临床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的内容和要求。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包括了临床试验终点的选择、评估标准的制定、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选择临床试验终点时,需要考虑到其与药物疗效相关性的因素,并确保终点的选择具有临床意义。
在评估标准的制定方面,需要考虑到客观性、临床可行性和标准化的要求,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方面,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且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以确保临床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我们需要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的实际应用,能够帮助临床试验设计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提高临床试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它也能够帮助临床试验执行者规范临床试验的操作流程,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的应用还能够为新药上市申请提供可靠的临床试验数据和结果,对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是指导和规范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技术标准和原则,对于确保临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实际应用能够提高临床试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新药上市提供可靠的临床试验数据和结果,对促进医疗科研和临床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文章中,我们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全面评估,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一、前言在临床试验中,终点(endpoint)是评价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
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终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临床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标准化,一般会遵循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Common Data Element)。
二、什么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是指在设计和进行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时,指导研究人员选择、评价和报告终点的一组标准化数据元素。
它包括了对临床试验终点的定义、测量方法、时间点、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的规定。
通过CDE,可以实现不同临床试验之间数据的比较和共享,提高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CDE的运用也有助于降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成本,提高临床试验的效率。
三、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选择的原则在选择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终点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与治疗效果直接相关:终点应该能够直接反映出治疗效果,例如患者的生存期、疾病进展的时间等。
2. 可靠和客观:终点应该是可靠和客观的,避免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以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3. 临床相关性强:终点需要能够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疾病发展状态直接相关,对于患者和临床实践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 安全性考虑:在选择终点时,也需要考虑治疗安全性的评价标准,如毒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发生率等。
四、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的内容与应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CDE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终点的定义:对于每一个试验终点,CDE都会给出明确定义,并明确其临床和科学意义。
2. 测量方法:CDE规定了对于每一个终点,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来进行测量和评价,以及所需的测量工具和标准。
3. 评价时间点:CDE会规定在试验期间或结束时,对于终点的评价时间点,以便研究人员进行统一的评价。
4. 评价标准:CDE也会说明在评价终点时所应该采用的评价标准,如何对结果进行分类和分级。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1.临床意义:终点应该具有临床意义,即对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症状缓解等产生重要影响。
终点的选择应该与疾病的发展和临床治疗目标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反映药物治疗的效果。
2.敏感性和特异性:终点应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反映药物的疗效。
敏感性是指终点能够检测到治疗效果的能力,特异性是指终点只反映药物治疗效果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3.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终点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能够被不同的观察者和实验室重复并得出相似的结论。
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能够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4.生物学合理性:终点的选择应该基于对肿瘤生物学的充分理解。
终点应该与肿瘤发展的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吻合,从而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信息。
5.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终点的评价应该能够在临床试验中进行并在合理的时间内获得结果。
终点的评价方法应该是成熟的、可靠的和经济的,能够适应多种研究设计和临床实施条件。
6.研究时间:终点的选择应该在合理的研究时间范围内能够得出结果。
研究时间过长会增加试验的成本和风险,限制其在临床实施中的可行性。
在具体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终点的选择可以根据研究药物的特点和目标进行调整。
常见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有效缓解率(RR)、疼痛缓解比例、生活质量改善等。
根据不同药物和疾病类型的特点,还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终点,如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肿瘤病理学反应等。
总之,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选择应该兼顾临床意义、敏感性、特异性、客观性、可重复性、生物学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原则。
确定合适的终点能够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肿瘤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成为医学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影像学在抗肿瘤药临床试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像学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对于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细致的剖析和论述。
二、影像学在抗肿瘤药临床试验中的作用1.用于疗效评估:影像学可以直观地反映肿瘤的大小、形态和分布,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2.用于安全性评估:影像学可以帮助观察和评估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
3.作为终点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作为抗肿瘤药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指标,用于确定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生存期。
三、影像学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1.影像学检查类型和频率:根据具体的临床试验设计和治疗方案,确定影像学检查的类型和频率。
一般采用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检查频率应符合试验设计的要求。
2.影像学终点评估标准:明确瘤体直径的测量方法和标准,对于肿瘤灶的基线测量和治疗后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以确定肿瘤的缩小或增大情况。
3.影像学检查的质量管理:保证影像学检查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临床试验中应建立健全的影像学检查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设备校准、操作规范、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4.影像学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影像学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确保影像学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影像学数据的存档和备份也要有明确的规定和程序。
5.影像学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对影像学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要符合统一的标准和流程,确保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四、结语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在抗肿瘤药临床试验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各项技术指导原则都是为了确保影像学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介绍1.肿瘤是世界范围的一种重大健康问题,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是发现和验证新药物疗效的重要手段。
2.本文将讨论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终点技术指导原则,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临床试验,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影响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因素1.临床试验终点是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主要指标,因此选择合适的终点非常重要。
2.以下是影响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的几个重要因素:治疗目标1.不同的肿瘤类型和疾病阶段具有不同的治疗目标。
2.治疗目标通常包括生存期延长、疾病进展延缓、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等。
临床终点类型1.主要临床终点通常与疾病的生存期和疾病控制相关。
例如,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
2.次要临床终点通常用于评估药物的影响力和耐受性,如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
适当的终点选择与设计1.临床试验终点的选择应准确、合理和可靠。
常用的终点包括生存期、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等。
2.样本量的计算和试验设计应充分考虑终点选择,保证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和信度。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1.正确选择和设计临床试验终点是提高研究效果的核心。
2.以下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的几个重要方面:终点的合理性和可靠性1.选择合适的终点需要考虑疾病特点、治疗目标和药物机制等因素。
2.终点应具备客观性、可测性和可靠性,以减少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临床终点的一致性和标准化1.多中心试验应尽量统一临床终点的定义和评估标准,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
2.标准化的临床终点评估流程和分析方法可以减少评估者之间的主观差异。
终点选择的灵敏性和特异性1.终点选择应具备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以便准确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2.合适的终点选择可以提高试验的效率和节约研究资源。
终点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数据收集应及时、准确和完整,以保证终点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合理的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缺失和误差。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In clinical trials of anti-tumor drugs, the evaluation of imaging endpoint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assess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investigational treatment. The se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ppropriate imaging techniques are guided by standard technical principles.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影像终点评估在评估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当选择和实施合适的影像技术是根据标准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的。
Firstly, it is essential to consider the specific objectives of the clinical trial when determining the imaging endpoints. These may include assessing tumor response, evaluating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r monitoring treatment-related toxicities. Each endpoint requires different imaging modalities and parameters.在确定影像终点时,必须考虑到临床试验的特定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包括评估肿瘤反应、评估无进展生存期或监测与治疗相关的毒性反应。
每个终点需要不同的影像模态和参数。
Secondly, standardized imaging acquisition protocol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nsure consistency across multiple sites and timepoints within the clinical trial. These protocols detail the specific sequences, slice thicknesses,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timing, and othe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required for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assessments.在临床试验中应建立标准化的影像采集方案,以确保多个医疗机构以及时间点之间的一致性。
精心整理一、概述临床试验终点(EndPoint)服务于不同的研究目的。
在传统的肿瘤药物的研发中,早期的临床试验目的是评价安全性以及药物的生物活性,如肿瘤缩小。
后期的有效性研究通常评价药物是否能提供临床获益,例如生存期延长或症状改善等。
用于支持药物批准的临床试验终点通常应当是反映临床获益的指标。
在肿瘤领年代,通常解率(考,以使其符合某种药物上市申请的有效性评价要求。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国内、外均未上市的抗肿瘤新化合物的临床试验研究,新生物制品也可参考部分内容。
本指导原则中仅讨论用于治疗肿瘤患者的药物的终点,未讨论用于预防或降低肿瘤发生率的药物的终点。
二、关于临床试验终点的一般性考虑本节回顾了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一般性问题。
对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进行了探讨,并对采用了这些终点的肿瘤临床试验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节中将讨论的临床试验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基于肿瘤测量的终点如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ORR、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疾病进展时间(TimetoProgression,TTP)、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和基于症状评价的终点。
抗肿瘤药物审批所用的重要临床试验终点比较见下表。
)的历的上市批准。
生存期研究实施和分析中存在的困难包括大型试验随访期较长,以及随后的抗肿瘤治疗可能会混淆生存期的分析。
(二)基于肿瘤测量的临床试验终点在本节,将讨论几种基于肿瘤测量的临床试验终点。
这些终点包括无病生存期(D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治疗失败时间(TTF)。
所有时间依赖性终点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均基于间接的评价、计算或估算(如肿瘤的测量)。
关于无进展生存期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讨论见附3。
当选择基于肿瘤测量的临床试验终点时,应针对该终点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获益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和偏倚进行评估。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1. 介绍1.1 背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是评估新型药物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试验终点是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是临床症状、生存期、疾病复发率等。
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科学的技术指导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国际规范和指南,以下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的一个示例:1.2 技术指导原则示例1 确定终点前需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预期疗效。
2 终点选择应基于临床意义和可测量性。
3 终点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4 终点评估应使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评估工具。
5 终点应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相关。
6 终点评估应考虑患者的安全性和不良事件。
7 终点评估应根据试验设计和样本量计算进行统计分析。
8 终点评估应进行中央评估和独立审核。
9 终点评估结果应进行数据监控和质量控制。
10 终点评估结果应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这些技术指导原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选择适当的终点,并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这些原则也有助于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解释性,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目的1.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终点设定提供技术指导原则。
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中,终点的选择对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原则,帮助研究人员选择适当的终点,并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将:- 介绍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讨论终点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提供一些常用的终点类型和评估方法;- 强调终点选择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探讨如何确保终点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通过阅读本文,研究人员将能够了解如何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药物特性来选择适当的终点,并遵循技术指导原则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这将有助于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和可信度,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4月目录一、前言 (1)二、背景 (2)三、临床试验影像的设计考虑 (3)3.1 设立独立评估委员会的考虑 (4)3.2 影像源数据的规范化 (5)3.2.1 影像检查方式 (5)3.2.2 扫描协议的标准化 (6)3.2.3操作人员资质及培训 (7)3.2.4 影像扫描设备管理的规范化 (8)3.2.5 影像源数据规范化的其它考虑 (9)3.3 影像评估数据的规范化 (10)3.3.1 评估标准 (10)3.3.2 评估频率 (12)3.3.3 评估流程的设计考虑 (13)3.3.4 评估者的资质及培训 (15)3.4 其它设计考虑 (18)四、实施 (18)4.1 申请人职责 (18)4.2 研究者职责 (20)4.3 影像CRO职责 (20)五、影像数据的质量保障 (23)5.1 数据锁定及修改的考虑 (24)5.2 审评数据清单 (26)六、总结 (27)参考文献 (27)附件1 影像章程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建议 (29)附件2 上市申请影像相关资料清单 (31)一、前言1抗肿瘤药是当前全球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随着肿瘤治2疗手段的逐渐丰富,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客观缓解率3(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4survival, PFS)等基于医学影像评估结果的替代终点,越来越5多地被作为支持新药上市的关键研究的主要终点。
目前临床6影像学中影像处理、信息传输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标准7化,并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临床或影像科医师对医学8影像进行分析和诊断时,通常以主观判断及优势的病灶测量9为主,不需要系统性的量化评估也能满足临床对影像诊断的10需求。
但在临床试验中,影像检查及评估过程的差异可导致11相关测量误差增加、临床试验终点评估变异增大,最终影响12临床试验结果,因而临床试验影像程序的标准化在以影像评13估为主的临床试验中变得十分重要。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为鼓励抗肿瘤新药研发,进一步规范临床试验影像学终点评估,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标准,药品审评中心组织起草了《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并征求部分专家意见后,形成初稿。
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背景和目的
越来越多的支持新药上市的关键研究选用影像学替代终点作为主要研究终点。
为保障疗效评估的客观性和独立性,通常会设置第三方独立影像评估。
但影像检查及评估过程的差异可导致相关测量误差增加、临床试验终点评估变异增大,最终影响临床试验结果,因此临床试验影像程序的标准化变得十分重要。
然而在该领域,国内尚无相关技术要求或行业标准可循。
本技术指导原则阐述的药品技术审评机构当前对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的评价考虑,不能涵盖在新药研发中遇到的所有情况。
本指导原则旨在提升临床试验影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疗效评价质量、确保疗效可信,为药物研发从业者在临床试验影像相关内容的设计、实施及申报提供
二、起草过程
本指导原则由化药临床一部牵头,统计与临床药理学部部参与撰写。
本项工作自2019年10月启动,2020年2月形成初稿,经药审中心内部各相关专业征求意见、技术委员会审核,并征求部分专家意见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与说明
本指导原则将以临床试验影像标准相关的设计、实施和数据管理三方面的考虑为逻辑,阐述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化的审评考虑,并附相关影像章程的规范化和科学性考虑,以及上市申请时影像相关资料清单建议,为医药研发企业、影像合同研究机构、研究者及各临床试验参与者提供临床试验影像程序相关标准的建议。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1. 引言1.1 肿瘤药临床试验概述肿瘤药临床试验是评估新开发的抗肿瘤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患者进行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这些药物是否能够治疗或控制恶性肿瘤,并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候选方案。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影像学在肿瘤临床试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评估治疗效果和确定终点标准的重要工具。
1.2 重要性和必要性肿瘤药临床试验中,准确评估药物对肿瘤生长、缩小或消失的影响至关重要。
传统上,根据肿瘤大小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但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性强、误差大等问题。
而采用影像学作为终点标准,则能够客观地定量测量和评估治疗效果。
因此,在肿瘤药临床试验中引入合理和规范化的影像终点程序非常重要,可以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相关研究背景过去几十年来,肿瘤药临床试验中的影像学终点标准逐渐受到了重视。
从早期仅仅依赖传统尺寸测量至今,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各种影像技术的发展,如CT、MRI、PET等。
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对肿瘤的形态、代谢活性及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从而更好地判断治疗效果。
然而,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对于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标准技术指导原则方面的探讨还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旨在总结现有知识并提出一套基于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原则,以规范抗肿瘤药临床试验中影像终点程序,并为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2.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2.1 影像终点的定义和作用影像终点是在抗肿瘤药临床试验中使用影像学技术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潜在毒副作用的标准化方法。
它可以提供全面、客观、可重复的数据,帮助研究人员确定潜在的效果,并为治疗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影像终点在肿瘤临床试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迅速获得治疗反应、肿瘤负担以及毒副作用等信息,辅助决策制定。
2.2 标准化的影像终点程序为了确保对抗肿瘤药物进行一致性和可比性评估,必须建立标准化的影像终点程序。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试验设计1.试验目标:明确试验的主要目的、试验阶段、试验药物的适应症和安全性等。
2.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等设计,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3.参试人群:明确试验的受试者人群的选择标准,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并确保其符合受试者伦理要求。
4.试验分组:制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方案,并确保两组参试者的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
5.试验药物剂量和方案:确定试验药物的剂量范围和给药方案,确保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试验终点:明确试验的主要和次要终点,包括疗效指标、生存指标、不良反应等。
二、试验操作1.试验方案:编写试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方法、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试验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2.试验实施: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操作,包括试验药物的给药、观察和记录等,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数据收集: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试验监督:建立试验监督机制,对试验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试验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5.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对试验操作和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规范性。
三、试验伦理1.伦理审批:所有试验必须通过伦理审批,并遵循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2.受试者知情同意:在试验开始前,必须征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并确保其具备参试资格和自主决策能力。
3.不良反应监测:对试验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
4.中止规则:建立试验中止的规则和程序,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紧急性优先。
5.数据解读和发布:对试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及时的解读和发布,确保试验结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四、环境与设备1.试验场所:选择适当的试验场所,确保试验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2.设备和仪器: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设备和仪器,确保试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购置与管理:对试验所需的设备、仪器和试剂进行规范的购置和管理,确保试验的质量和稳定性。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4月目录一、前言1二、背景2三、临床试验影像的设计考虑33.1 设立独立评估委员会的考虑...3.2 影像源数据的规范化...3.2.1 影像检查方式3.2.2 扫描协议的标准化3.2.3操作人员资质及培训3.2.4 影像扫描设备管理的规范化3.2.5 影像源数据规范化的其它考虑3.3 影像评估数据的规范化...3.3.1 评估标准3.3.2 评估频率3.3.3 评估流程的设计考虑3.3.4 评估者的资质及培训3.4 其它设计考虑...四、实施184.1 申请人职责...4.2 研究者职责...4.3 影像CRO职责...五、影像数据的质量保障235.1 数据锁定及修改的考虑...5.2 审评数据清单...六、总结26参考文献26附件1 影像章程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建议...附件2 上市申请影像相关资料清单...一、前言抗肿瘤药是当前全球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的逐渐丰富,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等基于医学影像评估结果的替代终点,越来越多地被作为支持新药上市的关键研究的主要终点。
目前临床影像学中影像处理、信息传输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并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临床或影像科医师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诊断时,通常以主观判断及优势的病灶测量为主,不需要系统性的量化评估也能满足临床对影像诊断的需求。
但在临床试验中,影像检查及评估过程的差异可导致相关测量误差增加、临床试验终点评估变异增大,最终影响临床试验结果,因而临床试验影像程序的标准化在以影像评估为主的临床试验中变得十分重要。
由于越来越多的关键研究采用了影像相关终点作为主要研究终点,而在影像评估的总体设计、实施过程和数据管理等方面,尚无相关技术要求或行业标准可循。
关于肿瘤研究终点的真相理想的临床终点要为患者带来有形的获益,而理想的肿瘤治疗应该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让他们活的更长更好。
在肿瘤临床研究中,研究终点的选择可以参考《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其指标越来越多,并且还需要不断寻求更有临床意义的终点。
今天,小编先给大家理清这些常见的OS、DFS、PFS、TTP、TTF等终点。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肿瘤临床研究终点评价标准:●1979年WHO标准:作为实体瘤疗效评价统一标准;●1999年James单径测量法:以肿瘤最长径的长度代替面积来代表肿瘤大小的一维测量法;●RECIST v1.0(2000年)和v 1.1(2009年):目前,常用2009年的RECISTv 1.1,是大部分实体瘤的重要评价标准。
与2000版相比,2009版中减少每例患者和每个器官靶病灶数目的测量、增加了淋巴结的评价、对骨病灶评价等细节。
但是,这一标准不适合恶性胸膜间皮瘤等非外周生长型肿瘤和食管癌等空腔脏器肿瘤。
对于肿瘤临床研究终点,你真的搞清他们之间的区别了么?1.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OS是从患者随机化到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需要在ITT(intent-to-treat)人群中测量。
-是肿瘤研究的金标准,也是最常见的终点指标,作为硬终点。
-定义明确,易于测量,不会产生因终点事件的偏倚。
2.无疾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DFS是从随机化到肿瘤复发或者死亡的时间。
-通常在根治性手术或放疗结束后的辅助性治疗的研究终点。
3.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PFS是从随机化开始到研究进展或者患者死亡之间的时间。
在替代终点中,DFS和PFS是最常用的,可用于大部分实体瘤研究。
PFS作为终点,实际上肿瘤确切进展日期,并不真正的明确。
进展时间一般以首次观察到可测量新病灶出现为进展标准。